家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贵重文物

时间:2019-05-14 19:4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贵重文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贵重文物》。

第一篇:家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贵重文物

家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贵重文物.是人生履历之迹象。无论何姓何人,没有家谱,就失去了姓氏的意义.没有谱的姓氏,他们对远无据,对近无系,对排辈无字,对其家族名人轶事无记。家谱是综合宗族体系,有了它,就产生了族人之间的感情,有了它.就能加强族人之间的凝聚力.有了它。就能建立牢不可破的宗族大家庭.

谱本是人生的符号。是历史的烙印.我们应该深有体会。对没有建谱的姓氏氏来说.他们是代代自悲.代代遗憾,辈辈糊涂。建立家谱,它就是姓氏的家史,是人类走向进步的阶梯。走向文明的标志.

堂号.是象征姓氏的标志、它意味着一个家庭,一个堂室,一个嫡系,一脉相传,一个大家族的整体面貌.它又是走向心力的表现.堂号和谱本是密切相关的,不可分开的.

徐氏家族堂号,东海郡尚德堂.

徐氏之始祖大公讳明辅,原籍陕西长安五陵人.秦始皇封为东海边郡长史.二世楚汉锋争,吾祖即罢官未回,为避秦乱隐居东海云台西坡当路徐家大村(公元前2102年),乐守田园, 修立宗谱,供奉云合子孙.世守历朝.保全至大宋末年皇帝 世乱.明辅祖后裔四十七世孙伟善堂公投任山西大同上任。将谱带至衙内供奉楼上.斯时盗贼蜂起将城攻陷.善堂公仅逃家属而已,何暇他计因而谱被火焚。先世名讳无可考证.后人修谱无法,大家公议。立善堂公为宗家之始祖.善堂公生子一人讳从圣公.又生子二人,长名元文公,次名元武公。

元文公生子三人.长名仁龙,次名义龙。三名礼龙.

元武公生子三人,长名智龙,次名信龙.三名惠龙.

仁龙公生子三人均单字起。长名宝公.次名宦。三名宽。

义龙公生子一人名宪公。

智龙公生子二人。长名宣。次名寓。

惠龙公生子一人.名寯。

元末时群雄割据.州郡有族人徐寿辉占据东海郡,朱元璋由皇觉寺不当僧人亦招集勇士多人投徐寿辉部下,后因意见不合.辉欲害朱,不料朱亦觉意.潜逃投郭子兴部下.后子兴死,朱领其众又聘徐达、常玉春、李文忠等扶持,先称吴主。后至南京称帝。国号大明.二年政达。(公元1370年)东海帝令徐寿解率部来降,辉恐帝忌贤嫌实不敢降.为保守境土不得已率众拒之.帝闻其拒怒甚,即发大军来洗灭东海一带。因此人民遭遇红军难(俗称洪军赶散)。仁龙公父子叔往均遭洪红之难。逃至大树下共议分散而逃,免在同伴遇害.并议后会无期兼嘱后人何以为凭知系一脉之族.是均印面长叹分离之苦,见树上有一喜鹤巢自感于怀,共议即此为凭。并嘱后人是系喜鹊窠分支而来者即系一脉。议罢分散而逃. 公迁徐渚场煮盐。宽公迁西门镇(即今海州西七里桥),寓公迁赣榆县南庄。礼公迁山东诸城县东南海上风庄改名单字聚,复初聚者希后团聚之意,复初乃望复回原籍的意思,宪公迁临洪镇(今太平庄),宣居本址.信龙公迁河南太康县,寯公迁沭阳县下增,其他诸祖遇逃难以枚举。东海老谱载明民国十八年(1930年)春南北九县族人共议重修总谱,拟定南北统一大排行五十个字起,系明辅祖六十七世孙.谨将五十个字开列如下:

文(质、德、明)德进大同

福国保安(天)泰

云风璧其光

庆新周万代 时贤广济美

循声自英迈

家在苏鲁兴

孔繁一世界

怀祖念厚图

群宗博以爱

第二篇:长征是人类千年史上一次创举

长征是人类千年史上一次创举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倪华

2001年美国时代生活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人类一千年》,公布了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共同认为,在已经过去的整整一千年中,这一百件重要事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涉及中国的有三件:火药武器的发明、成吉思汗的西征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在评选一千年间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其中的一件,这是外国人从人的生理、心理极限与自然环境极限来评述长征,它是人类史上的创举。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14岁至1 8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长征开始那一年,少共国际师政委肖华才1 8岁。他所率领的少共国际师,也是红军中最年轻的部队——官兵们的平均年龄恰好与肖华的年龄一样。他们生命的花季本应和今天喜欢梦想的年轻人一样美丽如诗,只是血雨腥风使理想信念的花朵更早地开放了。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兵力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见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举世无双。

中央红军的长征为时一年,走了两万五千里,途中作战两万多次,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战斗。有的是一天之中几次战斗,有的战斗一打就是几天。战斗间隙就是那漫长的行军,极少有休整时间。

关于长征,有这样一组数字:“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 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 8天用于夜晚行军;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 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7000余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位战士壮烈牺牲。”这还是平均数字,急行军时还要惊人。拿飞夺泸定桥为例,红军战士以疲惫之躯,一昼夜强行军240里,而且还都是崎岖蜿蜒的山路,非战斗减员非常大。这是对人的生理极限的挑战,即便是没有战斗,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项运动能如此考验人的生理机能。

长征途中每天都有人生病,有人掉队,有人牺牲:每时都有可能被子弹击中,每刻都有可能被疾病吞噬。途中时常有战友掉入万丈深谷和茫茫沼泽,一觉醒过来后就会发现同伴已悄悄地离去,一坐下去就会有人再也站不起来。最痛心的莫过于那些经过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军战士,敌人、疾病、雪山、草地都未能将他们征服,而几个带着麸皮的馒头却夺去了他们无比年轻的生命(长时间的饥肠辘辘早已使肠胃薄得像一张纸,再加上极其匮乏的医疗条件,才会有这种悲剧发生)。这种心理挑战不是一天,而是368天!

长征途经的地方,气候除了热带和极寒带,地表除了沙漠和海洋,连续走了368天共计两万五千里,红军什么都经历了。如果有人比他们经历得更多,那就只有极少数职业探险家了。但红军是一支执行武装任务的军队,不是职业探险家。而且他们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药品也没有装备,没法和职业探险家们比。这是与自然环境极限的殊死抗争,不管是谁想要否定这些都只能是睁着眼睛说梦话。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一点精神将一事无成。长征是波澜壮阔的史诗,是无与伦比的传奇,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既不可复制,更无从假设。尊重客观事实,才是我们尊重历史的唯一选择。

将这种朴素的认识加以升华,就是一种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种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小部分人的精神,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一种默默奉献不图任何回报的精神,一种舍弃名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精神,一种大公无私、宁死不屈的精神,是一种排除万难不惜代价夺取最后胜利的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这样的精神!

第三篇:家谱起源与发展

家谱,早期名为谱牒。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系和发展。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

家谱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开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

一、家谱在族人心中的地位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最受国人关注,影响人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大概非家谱莫属了。从遥远的古代到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帝王诸侯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还是目不识丁的乡野农夫,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海外游子还是世居乡间连县城都未曾履迹的山民,家谱都是他们心中无法释怀的牵挂。多少次,仓皇辞庙日、背井离乡土的人们抛却了万贯家财,却怀揣着家谱不忍舍弃;多少次,肩负着父祖的乡愁夙愿,天涯浪子回到故土,寻寻觅觅,访求自己的根之所载-----家谱。家谱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让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对其视若珍宝?这是因为,“一个中国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不管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祭先祭祖,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荫之下,总是他最大的心愿。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同化力以及认同感。”

二、修编家谱的目的

1、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坠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个“名”就是人之本,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你的子孙也就是失去了根本。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这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2、清源、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源意识,使这个大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我安徽舒城怀德堂汪氏一支,从上次1924年重修到现在已有90多年没有续修了,有很多怀德堂后裔都不知其先祖,更有不少族人家谱中均无记载。所以“家谱续修,意义重大,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同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

3、教化、育人。儒家思想认为:“养不教,父之过。”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很多人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为人之伦理的教导。如果君不行政,臣不司职,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

家谱起源与发展 老不养,有子不教,中华文化将如何发扬光大?家谱是很好的教材,引导后代族人当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家谱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4、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祖,二是下对后人。先祖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是金钱?房屋?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先人只能留给后人文化,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才能健康发展。这些都溶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综上所述,修谱何用?简单回答就是:寻根留本,清源备查,教化育人,承前启后。

三、历史上各阶段家谱的功能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谱是血缘习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家谱就是血脉的谱系。家谱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其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随着历史上的政治、思想观念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家谱的功能和作用大体上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从有文字记载的“甲骨铭记、鼎彝铸文”时期。我们称之为先秦以远,主要表现为夏、商、周三代的帝系世本,其功能是“详世系、溯源流”。由于帝王的王位世袭、嫡子继承;宗法制下的诸侯、卿大夫等所遵循的世袭递衍的分封制,谱牒作为以血缘为基础的载录,为传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第二个阶段是“九品门第,谱局籍库”时期。秦汉以来,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氏族的宗法组织被官僚制度所取代,所以,谱牒除了帝系承袭外,遂又成了官僚阶层必备的籍录。尤其是东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专设史官,是为官修谱。这一阶段,谱牒的功能有:

一、用于遴选士官。“选人咸登资簿,厘其流品”。官员的选举必先稽查谱牒,知其祖况身世。以“别贵贱,分士庶,不可易也,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而考其真伪,故官有世胄,谱有世官”。这就意味着,举官必查谱,有谱才有可能入选。于是家谱就成了官僚阶层一种特殊的文凭。

二、作为婚嫁时,门第选择的备查资料。凡世族中的新贵旧士,为了门第的光彩荣耀,讲究对等,门第相当。

三、便于人际交往,熟悉彼此身世家史、名讳、职阶,以达到相应的对等交往。综上可以看出,官修谱时期的谱牒,其作用是承传备查,为上层社会服务的。

3、第三个阶段是“追述本系,秉承先哲”时期。到了隋唐,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开始以才选人,推行科举新制,在政治上限制了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为庶族地主打开了晋仕之门。旧有的士族大姓,部分地沦为“贫贱”,隋唐王朝的任官,不再以家谱为依据。家谱为门阀居官的作用渐趋下降。但是,旧的“士族门阀观念”积重难返,仍旧“纪其先烈,贻阙后来”,而“荜门寒族,百代无闻,一朝暴贵,无不追述本系,秉承先哲”。从此,私纂家谱逐渐兴盛起来。所以说,唐代是我国谱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交错转折时期。

4、第四个阶段是“私家修谱,卷帙浩繁”时期。自宋代以来直到清代时期。谱牒的功能缘于时代的政治变革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失去了原有的大部分功能。“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以至于到了其子不传的地步”。官修谱止,而私修谱兴。以宋代欧阳修、苏洵为代表,这时有再造谱牒盛况之举。谱牒的功能转变为:第一、“辨昭穆、别亲疏”。把谱牒的意义定为“谱牒之作,以述往事,示将来,俾子孙知祖之所自始,且知一本万殊之义”;第二、作族谱,以敦祖睦族。“有族者皆睦,则天下孰与不善;不善者不得肆”。“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由爱族而爱国,由各族团结而全国团结。尊敬先祖是族人的优秀品德,和睦族人是团结安定的社会基础;第三、“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借助谱牒这一形式,规范族人的行为准则;第四、谱牒中的家规、宗戒用于约束族人的不轨行为。

从谱牒纂修的发展过程看,由官修到私修;由上层社会进入到各个阶层社会;由少数人拥有,扩大到民众所有。因此,谱牒就有了服务、规约、表彰和监督全体族人的社会性作用。

5、第五阶段就是当今社会。家谱在发展和延续的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变迁,它的功能也有所不同。作为现代社会的家族,尤其是广大农村,由于各个村落仍与姓氏和家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仍然存在着较强的族群观念。续修家谱仍然是一个不可忘却和忽略的大事。那么,现代修谱还具有那些功能呢?除了详世系、溯源流之外,一般认为至少还有以下几点:第一、联亲疏。将松散的家族关系,以谱牒的方式,连成一个血缘关系的统一体,明确本族人之间的亲疏辈分关系;第二、把“永久崇拜共同的先祖”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含有尊祖敬宗的伦理意义,并以先祖为本,敦宗亲之谊;第三、为后嗣续昭穆。及时不断地反映本族人丁的繁衍、生存发展状况;第四、为迁居移民,有史为证等一系列的现实作用。

四、现代修谱的价值

一部优秀的家谱,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发源,生息、繁衍的无止无终过程,可以说是一部与时间并存的生命史,活在谱中的一代代子孙,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无不反映出他所处的时代种种特征。透过家谱,可以看出它包含有如下几种价值:

1、对宗族史和家庭史方面的价值。“家之谱,尤国之史也”。宗谱最直接的反映是该宗族及其成员的历史。通过对谱牒记载的宗族结构、宗祠组织和祭祀活动、宗族规约和家范、族产和收支用途、宗族的文化教育和训导思想、婚约的习俗和礼仪、宗族与政府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最完整最真实地了解社会基层民众的生活面貌,而所有这些研究的内容,谱牒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2、对人口统计的价值。谱牒的记载除了世源、宗族规约、礼仪等之外,其最主要的就是人丁和世系,也是记载非常慎重和详细的部分,从中可以分析研究当时的人口统计、人口增长率、人口寿命、年龄结构、从业状况、文化程度、居住与迁徙等,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了解其生存环境和质量,从而反映人们的生活进程和进步。

3、对历史人物考察的价值。在历史上有过某些重大影响和作用的人物,这些人在正史、地方志和文集里往往不一定有完整的记载,而谱牒的传记、履历、世系,对一些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常常可以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以起到“补史不足”的作用。关于谱牒的这一作用,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被古人所用,例如司马迁作《史记》,在自序中言道:“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

4、对基层社会研究的价值。基层社会家业的兴衰,是宗谱传记中常见的内容。广大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他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喜怒哀乐,风俗习惯,是历史研究所不能忽视的对象。特别宋代以后,民间的修编家谱越来越多,这种性质决定它必然包含大量的广大群众的历史资料。而谱牒的简历是以每一个族内男性成员为主的,这些普通群众的传记素材,向史学家提供了基层社会活动的史料。而这些史料,又是正史以外难以得到的原始资料。

5、对妇女史研究的价值。女子的家庭生活及其在家庭、宗族中的地位,谱牒有一定分量的记载。主要表现在族权、夫权下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宗谱的世系部分,虽然以男性的记述为主体,但也涉及妇女的诸多问题。全面探索妇女史,向谱牒索讨资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6、对地方史志的帮助。我国宗族史的特点是族望与地望的紧密结合。记载宗族史的谱牒,也必然反映宗族与地域的关系,既然有宗族与地方的记录,则宗族世代的生存活动就是地方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编写地方志,就利用该地方谱牒史料。现在谱牒研究者论述其研究对象的学术价值时,大都指出它可以弥补地方志资料的功用。谱牒对地方史志研究和今日编写地方史志起着提供素材的作用,因此,族谱资料对地方史志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通过以上对谱牒的评价,可以看出:第一、真实可靠的谱牒,无疑是人类自己发展与繁衍的家族档案,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第二、记录过去和现在,并以此延续,是人类文明的特征和表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第三、人类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只是在文字发明后的几千年,才有短暂的历史记载,包括谱牒记录。这种记录无论存在什么问题,从人类学这个角度看,它反映的是人类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是人类自身进步的表现。因此,家谱是祖国文化宝库的一部分,它蕴藏着大量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家庭制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志的资料,时至今日,它不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存在和延续的现实意义。

五、家谱概念及辈分用字

什么叫“谱牒”?“谱牒”是以专门记载和记述本宗族的发源、人物、生平简历、本族规约,并按一定规则系统地表述递衍世系的书。

什么叫“宗谱”?宗,本义为祖庙。至于宗谱,则应该是同祖之完全谱牒。如缺一支,或只记一支,均不能称为宗谱。

什么叫“族谱”?古释:“族者,属也。”这个“属”,就是这个宗下特定的族众,宗之下有因分衍或迁徙等形成一个族体,所以冠用“族谱”。族谱不是一个完全的谱系,它只记述了这个宗族部分后裔。

什么叫“支谱”?意属为同祖之下分衍的众多后裔,而后又各有其世系支派。所谓支谱,就非常明确它的谱牒定位,即局限在该祖之下的一个独立分支。

什么是辈分用字?辈份用字,是用以记录家族成员代次的排行字语。其方法是用若干个被选定的汉字固定排列,它的作用是为确定本族人的世系代次。制定的原则蕴含着对宗族的希望。顺便指出,辈分产生于宋代。如我们这次为惠州滩子尾汪氏拟定的字辈为:“守柏理可显、存仁德远长;兴家成伟业、治国自荣昌;尚礼应裕良、忠义智则康;济世宗茂盛、祥和安顺强”。

六、传统家谱的内容结构

一部完整的谱牒,仅仅表现在家族世系这一个方面内容是不完全的。那么,一部完整的谱牒,除了宗支世系之外,还应具备哪些内容呢?对于传统家谱而言,它大体上说应该至少包含有如下项目:

1、谱名;

2、谱序;

3、修谱名目及职名;

4、领谱字号;

5、修谱凡例;

6、字辈(辈分用字);

7、目录;

8、先祖故里;

9、宗祠祖庙;

10、先祖坟茔;

11、先祖像、赞;

12、恩荣录;

13、姓氏源流;

14、世系录、15、人物传记;

16、祖训家戒;

17、大事记;18捐赞名目等。下面简单解释这些项目的概念及作用。

谱名。谱名是该谱牒的主题。应有姓氏、地域的准确定位,并且要明确该谱是(宗谱、族谱、支谱)的类别。

谱序。谱序有时简称“序”。谱序是属于散文范畴的纪实文体。谱序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记述修谱的意义,修谱缘起,修谱目的,家族的历史渊源及迁徙经历等内容。并对本族的历史作出评价、考证、定论等。谱序的撰写人,大多为族中名人,赋闲官员、文学名士等。另外,也有他姓之社会名流作赞颂或评价性赠序的。

修谱名目及修谱职名。修谱名目,按现在的称谓,即为本届家谱修编工作委员会,以及下设的家谱编修委员会各级等名目。职别明确,各司其职。

修谱职名,即为本届各个名目下的具体修谱人的名字。

领谱字号。古代的家谱只允许在家族内部收藏,严谨随便外传。为了确保族人能够悉心收藏,不遗失、不外传,家谱修成后,每部家谱都编定一个特定的号码,各房领谱人按号码领取家谱,称为领谱字号。领谱字号就是家谱的编号,与此相对应,家谱上还记载着印谱总数,分发各房谱数以及领谱人姓名等内容。由于领谱字号具有唯一性,一旦出现外传或损坏,就能清楚地找到责任人;领谱字号也能有效地防止外族的人伪造家谱,冒认宗亲。

修谱凡例。凡例,又称谱例、例言、修谱章程、修谱条约等。主要阐明家谱的体例、修谱原则、记叙方法等(如收录范围、各类可入谱与可不入谱人物的标准,各种著录结构特点,谱中各类目的设立缘由等)。凡例少则数条,多则数十条,是修谱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辈份用字。辈份用字,又称派语、班次、班行等。是用以记录家族成员代次、世次的排行字语。其方法是用若干个被选定的汉字固定排列,它的作用是为确定本族人的世系位次辈分而制定的一种方法和原则。有了字辈,每个人在族中所处的世系位置就确定了。字辈的制定和使用,对族人的辈分定位以及族内人际关系与交往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录。顾名思义是指谱书中所载内容的各类、各项题目,依次顺序汇录于此。提纲挈领地揭示主要内容及顺序,同时也备分类寻检查阅。

始祖故里图。先祖的后裔,特别是迁徙寓居他乡的后裔,均把先祖出生地称之为故里。在谱牒中绘制祖居地域故里图,相当重要,它给后人留下木有本、水有源的踏实感。

宗祠祖庙图。宗祠祖庙是朝拜祖先,举行宗族重要仪式之所。宗祠祖庙,是族人们的精神圣地。因此是家谱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家谱中居重要位置。

先祖坟茔图。根据尊祖、敬宗、收族的宗旨需要,先祖坟茔在谱牒中居重要位置。在支谱中除始祖坟茔外,还记载有本支支祖坟茔。坟茔的记载,是永祀“先祖之所栖”、“报本追源”。当然更有始迁考据的作用。

先祖像、赞。家谱中载有家族先祖的画像,并配有押韵的赞词。以此提高族人凝聚力。主要是为了让后世子孙了解先祖的功绩,培养后世子孙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有光耀家族门望的目的。

恩荣录。恩荣录是指历代朝廷皇帝批准给予的赏赐、赠与、表彰、荣任、加爵等。谱中所载的恩荣录,即是本族的文官武将、贤达处士、烈女节妇等受到过这种恩泽的记录。恩荣录的记载,既能显示本族的荣耀光彩,同时也能激发子孙修身立志、成就事业。

姓氏源流。姓氏源流是指从始至终连贯地表述本族自始祖起依次下衍的人物世系,重点人物的世职业绩;重大事件和迁徙定居、分支的起点人物。因此,世源就是当代族人共同先祖的源流总述。我汪氏家谱以姬汪为始祖,姬汪先系称为世源,因它有得姓之源,也叫姓源。

世系录。世系录有称为齿录。它是家谱的主体,它所担负的作用:是记载从一世祖开始,直至纂修该谱时,历代家族成员的名字、生卒年月、职官科第、妻室子女、葬地坟茔等诸多内容;是谒祖寻根的主要线索;是区别地方史志的主要依据。

人物传记。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本家族每成员都有,而传记类则是家族中有功名贤能、特殊事迹、丰功伟业,名可行世之人,方可入传。

祖训家戒。祖训家戒是家族制定的约束和教化族人的规章和希望。大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的法规,主要是要告诫族人绝对不可逾越;另一类则是诱导性的说教,其内容大体上立足于忠、孝、仁、义、礼、耕、读等,以此告诫族人达到“祖宗之德传家久,家风之规继世垂”的目的。

汪氏始于“周礼尽在鲁矣”之鲁国,后为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徽文化的奠基人和引领者,继承并发扬儒家文化思想,其地位随历史的发展越显重要。千百年来在我族世代繁衍生息的同时,也传承着列祖列宗儒家思想的伦理教化。

大事记。宗族的大事记除在谱序中表述之外,有的专编大事记。所涉及和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始祖业绩要事;迁徙定居;宗祠营造;德行善事;恩荣诰封;兵荒遭遇;盛衰变故;名人荣枯等等。其中所事应直书事实原委,因大事记是为后人或从事谱牒研究的学者提供鲜为人知的史料,这一部分是极有价值的。

捐输名目。捐输名目是本届修谱时,除规定派收丁名费以外的另一种捐赠集资的人名记录。所谓捐输,即捐献、捐赠的意思。捐输大多出于两种情况:一是本届收入名丁费不足以支付修谱的总费,劝告本族仕官、名人、殷实大户捐资助修;二是有些人是要为本族做贡献,主动赞资。这些捐赞了的人士,刊载在谱,也是一种荣誉,可为后人提供示范鼓舞作用。

除了以上所列的要素外,还有不同情况出现。譬如家谱中还列出诸如:世系图;杂记;后记等等内容,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七、当今修谱概述

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活逐渐稳定富裕起来。续修家谱观念在复苏。寻根问祖、兴修家谱风起云涌的同时,在谱牒内容结构等方面也应更新变化。在传统家谱基础上,去其封建糟粕、取其传统精华,重优秀文化传承,要与时俱进,要突出时代烙印,并且要加大家谱所载信息量。

1、谱牒结构内容上要发生变化。在弘扬汪氏优秀传统文化前提下,要与时俱进,薄古厚今。所修家谱,则更重视历史、传承、迁徙等内容的考证和现状的描述。

2、修谱名目与职名要发生变化。首先是组织架构,家谱纂修要体现新的特征,就是各级宗亲会介入修谱。第二是修谱人,应由知识渊博的人、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人、以及有较高威望的人担任。

3、经费来源发生变化。过去修谱,经费来自于祠堂公产、家族公摊、字数或领谱数目分摊、自愿捐献四个方面。如今,祠堂公产基本不存在,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捐资赞助、族人入谱名丁费、企业家投资等渠道。

4、修谱指导思想发生变化。过去修谱,是以封建宗法观念为指导。现在修谱,一般以平等思想为指导,提倡现代人伦的思想文化取向,发扬先祖优秀传统精神,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具体体现于:男女入谱权利平等、大宗小宗一律平等。

5、谱书版式和装帧也要发生变化。就纸型载体而言,过去是木板雕刻制版印刷。当今排版技术早已革命为电脑版式。其形式可分为精装、简装;在文字方面,可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以满足海外人士和大陆不同层面人们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光盘版、网络版等等。将其家谱信息多元化,以方便族人寻根查阅。

6、谱书的形式也要变化。具体表现在故里的山川地貌等方面,采用航拍技术加以展示。祖先画像,应在家族优秀画家中去征集家族认可的、充分体现出祖先的浩然正气、睿智谦和、具有现代感的画像。

7、世系录信息载量也要变化。譬如:除了描述世系外,其族人的生年、卒年;职务职称;出生地及现住址等均要载列其中,为后续子孙续修家谱时提供方便。

通过家谱纂修,让族众及其后人在了解家族系脉的基础上,更多地了解家族每一代的历史、了解列祖列宗的事迹,了解宗范家风、了解一个宗族的优良传统等,将家族世系中的血脉传承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有机结合起来,岂不更有价值?这是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家庭始终社会的最基层的单元,只有家庭和谐、文明、稳定、兴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繁荣才有深厚的基础。在当今社会形势下修谱,不只是能达到弘扬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目的,而且对于参加撰修家谱的成员来说,通过参与编修自己家族历史的活动,也能促进其更加热爱家庭、热爱家乡,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作者:汪俊)

第四篇: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20大惨痛教训!

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20大惨痛教训!

1.失落的“伊甸园”——两河流域文明的毁灭

由于土地盐碱化而引起古文明衰亡的最早案例

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古代世界最伟大的三个文明曾经在这里繁荣昌盛。苏美尔、亚述、阿卡德和巴比伦人相继在公元前4000至前2000年间,在这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令世人叹为观止。然而,这些古文明的发祥地如今却是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

就这个问题,美国亚述学家雅可布生对西亚出土楔形文字史料做过一次深入调查。他发现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壤盐碱化由来已久,始于公元前2400年的拉格什城邦,不久就发展到幼发拉底河,1000年后盐碱化进一步扩展到古巴比伦。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雷伍德在伊拉克的耶莫组织过一次由地质、气象、动物和植物学家共同参加的大规模跨学科考古发掘,结果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布雷伍德在《伊拉克库尔德史前调查》中这样写道:

人类以及他们从事的农业和牧业,总的来说起一种破坏作用,尽管无人想有意去破坏……过去曾是丛林的整个平原和切姆查玛克河谷的山麓地区,如今连灌木丛都不存在了。栎树灌木丛在还未长到6英寸之前就被砍伐。由于树林和灌木树的消失以及草地每年春季全被吃光,只剩下草根,土壤大量流失,填入河流……

2.消失的丝绸之路——被沙漠无情地吞噬的绿洲王国

人类有文字以来最大的土地沙漠化进程

在征服自然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伴随着对地球环境的巨大冲击,以土地沙漠化、盐碱化为代表的生态危机则是这一现象的突出反映。这样的悲剧也发生在中国西部的塔里木盆地。

张骞出使西域时(公元前139年),塔里木盆地还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洲世界。据张骞介绍,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沙漠绿洲上一共有三十六个繁华的城邦国家,史称“西域三十六国”。丝绸之路开通后,国际贸易和东西方艺术文化交流与日俱增,给这些绿洲王国的经济生活带来空前的繁荣。塔里木盆地的居民得以广泛吸收东西方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西域文明。然而,人类与自然的搏斗却是那样残酷无情,具有千年文明史的绿洲王国相继被沙漠无情地吞噬,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后来不得不改由海路进行。

物换星移,流沙终于掩埋了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土地,形成仅次于北非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永远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人迹罕至,与世隔绝,成为世界上最神秘的地区之一。

3.疯狂的郁金香——荷兰郁金香狂热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

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的确,荷兰人钟爱郁金香,将其奉为国花,并把它和风车、奶酪和木鞋一起,统称为荷兰的“四大国宝”。每到暮春时节,满山遍野的郁金香争奇斗艳,晶莹修长的叶片,像装满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他的传世名著《黑郁金香》中,曾这样赞美一种名叫“黑寡妇”的黑色郁金香:“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小说家优美的笔调,更为郁金香增添了一层传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然而,如今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曾几何时,郁金香美丽的花朵,竟使无数荷兰人为之疯狂;一枚看起来与洋葱头别无二致的郁金香球茎,竟然价值连城;甚至整个国家,都因郁金香而陷入混乱之中,并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4.最意想不到的灾害——澳大利亚兔灾

人类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生物入侵事件

这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生物入侵灾难之一。兔子并不是澳大利亚土生的,在1859年以前,那里还没有兔子。但在那一年,有一个农民从英格兰带来了一群野兔,共有24只。他完全没有料到,他的这一举动将要引起一场农业灾难。

在澳大利亚,兔子几乎没有什么天敌,所以经过几十年它们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它们吃庄稼,毁坏新播下的种子,啃嫩树皮和牙,并且打地洞损坏田地和河堤。筑篱笆也不能阻止它们侵入农民的田地。在几十年时间里,澳大利亚的农业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直到1950年,人们又尝试了一种控制野兔的新方法,一种能杀死兔子的病,即粘液瘤病被引入澳大利亚。科学家先将该病传染给蚊子,然后经蚊子再传染给兔子。粘液瘤病一经引进,它便在整个野兔群中快速传播。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几乎80%的野兔群被消灭了。

5.大繁荣与大萧条——“黑色星期四”股灾

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开端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的20世纪20年代,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所有美国人敞开自己吝啬的大门。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骛,“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当时人们追求的消费包括收音机、电影、新型电器(吸尘器,冰箱和洗衣机等)、汽车等等。对新汽车的追求永无止境,当福特在1928年宣布他将推出新的A型车时,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对这种尚未谋面的汽车下了订单。

“新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在一片欣欣向荣的环境下,社会中涌动的暗流,像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信用受到破坏、上市公司行为扭曲,都被节节攀升的股市和对幸福未来的预期冲得无边无影。

然而,危机可谓出乎所有人预料地不期而至。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突然狂跌,许多人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260亿美元,严重削弱了金融制度,动摇了企业界的信心,使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并引发了持续达十余年之久的“大萧条”。在这次大萧条中,工业、农业、信用危机同时并发,并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工业生产总产值下降36%,世界贸易缩减2/3。

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和随后十年的经济萧条是整个20世纪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20年代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由于股市预期的财富增长速度大大超出了实质经济能支持的速度,社会又没有及时的纠错机制来制止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的进一步分离,泡沫的继续膨胀就不可避免。

6.横扫美国的“黑龙”——美国西部的黑色风暴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沙尘暴

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发展西部又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

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这一年的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事后美国不得不专门制定“农业复兴计划”,推行免耕法,建立了国民资源保卫队,实施世界四大造林工程之一——“罗斯福生态工程”,沿西经100度线种植了一条宽100英里、纵贯美国的防护林带,恢复了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才避免了黑风暴的继续肆虐。

7.雾都之痛——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气污染事件

与1952年的状况相比,今天的伦敦是一座洁净的城市。那时候,伦敦有燃煤发电厂,离市中心不远处有许多工厂。大多数住家用烧煤来取暖,以煤为动力的蒸汽机车拉着一节节列车进首都。对小汽车和卡车产生的废气几乎没有控制措施。从所有上述的这些污染源产生的碳、硫化合物和其他化学烟雾,充斥在空气中。在多雾的天气条件下,化合物与雾混合,会产生污染严重的“烟雾”覆盖层。这就是1952年12月5日发生的事情,当时大片雾云降临伦敦。

雾云在城市上空悬浮了5天,逐步变得更脏和更有毒。伦敦市中心空气中的烟雾量几乎啬了10倍。烟雾使数千受害者患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最后,到12月10日烟雾散去时,估计已有4000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年长者,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8.“疯狂的”塑料工厂——水俣湾污染

历史上最著名的化学污染事件之一

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湾污染,最早显示出征兆的是猫,表明九州这个日本最南面海岛上的水俣小渔村出事了。1953年,那儿的猫开始出现反常行为,它们发疯般地四处奔跑,甚至跳进河里淹死。

不久,村民也开始表露出患病或中毒症状,比如痉挛、言语障碍和失明。至少有150人因此丧命或终生残疾。不少婴儿出生时畸形或脑损伤。

几年前,水俣湾畔建立了一家生产塑料的工厂。它把废料排放到海里,工厂废料中所含的汞使鱼中毒,人和猫吃鱼后也中了毒。但是,工厂主拒绝他人来检查。直到10年后,工厂主才承认负有责任。该厂于1966年关闭,但那时已给水俣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幸存者面临极度艰难和困苦的生活,随之便是痛苦的过早死亡。

许多家庭必须照料无助的受害者,其中许多是儿童。水俣的年轻妇女怕生孩子,因为怕生下的孩子万一智力迟钝或畸形。

9.成也DDT,败也DDT——DDT的滥用

历史上影响范围最大的化学品污染

1939年发生了一件事,似乎对全世界的农民以及对诸如疟疾一类热带病流行的地区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有一种新的、“安全的”、名称为滴滴涕(即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的商品名)的杀虫剂被发明了出来。昆虫一碰到它,便因神经系统麻痹而被杀死。将它喷洒在农作物上,或喷洒在带菌昆虫赖以繁殖的沼泽类地区,会收到良好的灭虫效果。

在后来的30年间,千百万吨嘀滴涕在全世界被使用。在非洲,它可能拯救了几百万人的性命。消灭了虫害,农民的收成剧增。

但不久以后,科学家们开始担忧起来,因为有些昆虫对滴滴涕产生了抗药性,药效不如从前那样明显了。后来人们还发现,动物在吃了喷过滴滴涕的植物后,滴滴涕会在体内长期积累。由于滴滴涕在动物体内未被降解,这使人担心它会通过食物链传递下去,最终的受害者必将是人类自己。

对滴滴涕积聚的最初警告信号是来自对鸟类的研究。鸟类从吃下的昆虫那里吸收了滴滴涕,从而使所产的蛋壳变薄。薄蛋壳很容易破碎,致使幼鸟死去。既然滴滴涕能影响鸟类,难道它不会影响人类吗?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都开始禁止使用DDT,直到今天,科学家们还能从许多动物体内检测到DDT。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合适的替代用品,非洲的疟疾又有流传迹象。

10.白色的生命禁区——咸海生态灾难

覆盖面最广、涉及人数最多的生态灾害

曾是世界第4大湖的咸海,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交界处,离塔什干市约640千米。在这里,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灾害。

灾难起源于将该湖周围地区用来种棉花的决策。这一大规模工程,计划将河水改道,流入农田,以灌溉农作物。从1954年开始,苏联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但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阿姆河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了10至20公里。

此外,大量的杀虫剂以及其他农用化学品被用增加农作物产量,而这些化学品也排入湖底。当咸海的水平面下降后,这些化学品全暴露在岸边,损害了该地区居民的健康。一件可怕的事实是,在咸海周围地区,每10个婴儿中便有1个在出生后第一年内死去。

由于湖岸线后退,咸海湖底盐碱裸露,周围地区沙化严重,“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11.可怕的“海豹畸形儿”——“反应停”灾难

历史上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故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推出了一种新药,据说它能在妊娠期控制精神紧张,防止孕妇恶心,并且有安眠作用。这药名叫“反应停”(即酞胺哌啶酮)。它由美国开发,1957年首次被用于处方,后来在欧洲也可以买到。

到了1960年,医生们对很多新生儿四肢缩短和其他畸形的状况开始产生警觉。究其原因是孕妇服用了“反应停”。该药在1961年被禁用,但当时全世界约有8000名婴儿已经受害。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法律上的交锋,开发“反应停”的医药公司同意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反应停”在出售之前,并未仔细检验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反应停儿童”事件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它提醒人们,任何新药在用于临床之前必须经过彻底检验,尤其是用于孕妇的药物。

12.幽灵般的“水怪”——维昂特坝

历史上最严重的水库滑坡失事灾难

横亘于意大利维昂特河上的混凝土拱坝,位于两座陡峭的山坡之间,高858英尺,顶长625英尺。1963年10月9日,贝卢诺附近的一股水流自维昂特大坝上100米高处直泻而下,在仅仅几秒钟内就淹没了山谷内的5个村庄,4000人丧生。令人奇怪的是,翌日清晨,大坝与水库如常,安然无恙。前一天的晚上的大水,肆虐的“水怪”简直像幽灵一样,转眼就渺无踪迹了,留下的只是死亡和灾难。

后来进行的调查表明,由于连续4周的降雨,没过了大坝边上的山坡,将1.5亿吨的泥石自山坡滑入长7公里、深300米的水库中,使等量的水从库中排出,这些水又席卷了它在山谷中遇到的一切。而大坝的设计者都忽略了这一危险,没有制订持续检查山坡状况及其加固的措施。

维昂特水坝灾难说明,不听专家意见是愚蠢的。许多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早已忠告过:水坝不可建在这个地方,因为托克山山体不稳。可悲的是,专家的意见最终没被采纳。

13.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阿斯旺大坝

负面影响最难消除的水利工程

这是二战后工业文明大规模干扰大自然因而患上世界病的一个典型“病例”。因为它不是农业文明时期农民在自家门口挖个水塘的规模。这项水利工程是大约40年前即1964年,埃及政府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改变了尼罗河——这条世界上最长河流——的流向。当时阿斯旺大坝被认为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大坝的体积是著名吉萨大金字塔体积的17倍还多!

伟大的古埃及文明同尼罗河是分不开的。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把从埃塞俄比亚高原冲刷下来的大约1.3亿吨沃土留给了尼罗河两岸。古埃及人每年便靠耕种两岸的肥沃良田为生。今天,大自然的这份馈赠已经永远消失了。

当年埃及总统纳赛尔曾夸口说,它是埃及永远繁荣的源泉。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斯旺水坝的功过好像是相互抵消了。它居然引起了那么多的争议!它被赞美为埃及经济繁荣基石的同时,又被斥责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对这项工程的批评是非常尖锐的。其一:丧失了大量富有养料的泥沙沃土。由于失去了泥沙沃土,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土地开始盐碱化,肥力也丧失殆尽。现在,埃及是世界上最依赖化肥的国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化肥厂正是阿斯旺水电站最大的用户之一。其二:水坝严重扰乱了尼罗河的水文。原先富有营养的泥沙沃土沿着尼罗河冲进地中海,养活了在尼罗河入海处产卵的沙丁鱼。现在沙丁鱼消失了,绝迹了!

14.纸上的“绿色长城”——阿尔及利亚“绿色坝项目”

未能获得理想效果的世界级造林工程

即便是为了生态恢复而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也会好心无好报。这在世界四大生态造林工程之一的阿尔及利亚“绿色坝项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绿色坝项目是世界级造林工程。为防止撒哈拉沙漠的不断北侵,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从1975年起沿撒哈拉沙漠北缘大规模种植松树。该工程延伸到邻国摩洛哥和突尼斯,绵延1500公里。理论上讲,该工程能使阿尔及利亚林地面积每年扩展10%。但实际上由于在没有弄清当地的生态水和生产水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力之前盲目用集约化的方式和单一外来物种搞高强度的生态建设,结果使生态建设反而变成生态灾难:缺水多病虫害的松树纯林有一半未能保存,另有30%成为残次林,沙漠依然在向北扩展。现在该国每年损失的林地超过造林面积。

15.毒气屠城——博帕尔中毒事件

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工业事故

1980年,印度博帕尔化工厂开始生产一些专治危害小麦害虫的化学农药。1984年12月3日,天还没亮,含有该厂生产的农药成分的毒云笼罩了全城,当时市民们仍在睡梦中。人们从朦胧中被毒气熏醒,头重脚轻,四肢无力,而且得不到任何帮助,约1万人躺在了博帕尔市的大街上,再也没有起来,另外10万人不同程度地中毒。

后来该公司宣布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时说,在甲烷储存罐中错误地倒进了100公升水,水使甲烷的温度升到摄氏200度。然而,储存罐中的冷却系统和一旦毒气外泄时所使用的中和系统均未发生作用,于是,压力挤开了储存罐的阀门,毒气飘散,一场浩劫就这样开始了。

16.欧洲大陆上空的“幽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苏联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猛烈爆炸,熊熊烈火直升天际,反应堆内放射性物质大量外泄。7天后大火才被扑灭。150多天之后,已报废的4号反应堆被埋在巨大的“石棺”下。苏联当局承认,“事故的原因显然是主观问题,人为的错误”。

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

据认为,电站中石墨燃烧造成了大火,使反应堆中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导致原子堆芯融化,酿成了核能开发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悲剧。这次核污染飘尘给欧洲邻国也带来了严重灾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

17.破损的人类保护伞——臭氧层空洞

影响整个地球的环境破坏问题

臭氧层是存在于地球上空16~48千米平流层内薄薄的一层气体。因为它能吸收太阳光中杀伤力很强的光线,特别是紫外线,从而使生命有可能存在,堪称人类的保护伞。

人造卫星上的仪器可以测量臭氧层的厚度和范围。观测证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日渐增大的“空洞”。200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到创记录的28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澳大利亚。如果到达地球的有害辐射增多,这对动植物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造成的后果之一是人类皮肤癌病例将会增加。

臭氧层发生变化的部分原因是由氟氯碳化物引起的,这类化合物常用生产气雾剂、电冰箱致冷剂、干洗剂以及某些塑料。今天,许多制造商在产品中采用了各种对保护臭氧层有利的化学品。

臭氧层已受到影响的不仅是在南极上空。1988年,曾发现北半球上空臭氧层已比20年前要薄百分之三。这种变化是足以使皮肤癌的病例增加。

18.泡沫掩盖下的深渊——日本房地产泡沫

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房地产泡沫事件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日本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但这些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结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当初,日本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泡沫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没有能够及时对房地产市场现状作出正确的评估,纷纷给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发放贷款,形成了房地产不断升值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泡沫越吹越大。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到1988年的短短的3年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暴涨了近两倍,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日本经济从此埋下了十多年还未能了结的祸根。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开始暴跌,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不动产泡沫破灭带来连锁反应,一些涉足房地产业较深的大企业纷纷倒闭、金融机构不良债权不断增长、几大银行相继倒闭、部分地区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给日本经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日本经济十多年来一蹶不振。

19.可怕的“天谴”——“疯牛病”事件

由人类自身行为导致的大规模传染病事件

疯牛病全称为“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在牛身上的症状与羊瘙痒症类似,俗称疯牛病。疯牛病在人类中的表现为新型克雅氏症,患者脑部会出现海绵状空洞,导致记忆丧失,身体功能失调,最终神经错乱甚至死亡。

1997年,英国科学家曾经预计,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会有1000万人最终死于新型克雅氏症。2002年这一预计数字降为5万人。

疯牛病的传播被认为是因为给牛喂养动物肉骨粉造成的。这种通过喂养肉骨粉为牲畜提供蛋白质的方式已经普遍采用数十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动物肉骨粉的制作过程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一种假设认为,是这种炼制过程的变化导致了羊瘙痒病因子的存活,并通过用肉骨粉饲养牛而将羊瘙痒病因子传播给了牛。

到2000年7月,在英国有超过34000个牧场的17万多头牛感染了此病,最高发病时间是在1993年1月,每月至少有1000头牛发病。

有科学家认为,给食草动物喂肉骨粉,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必然会遭到“天谴”。

20.自己制造的“天敌”——“二恶英”事件

影响最大的一次食品污染事故

1999年,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相继发生因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含高浓度二恶英的事件。我国卫生部等部门随即要求各地暂停从这些国家进口乳制品、畜禽类制品(包括原料、半成品),已进口的有关产品一律封存,暂停销售。

20世纪末的春夏之交极不平静,从5月底开始的“二恶英”事件,不仅给比利时本国造成了近10亿欧元的损失,也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强烈影响。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出紧急反应,我国的有关部门依法暂停进口和禁止销售可能污染的食品。“二恶英”这个陌生的名词一夜之间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6月22日,比利时有关当局宣布,导致比利时饲养业遭受强致癌物质“二恶英”污染的主要原因基本查清:污染的元凶是向动物饲料厂提供原料的比利时福格拉公司。至此,“二恶英”事件已尘埃落定,可它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多方面的。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最常见的处理垃圾的办法,一是填埋,二是焚烧。尤其是近年来生活垃圾中塑料制品大量增加,因其很难降解,许多地方便采取焚烧的办法。在许多垃圾堆放场所,常常可以看到滚滚的浓烟,以及扑鼻而来的难闻的气味。也许人们没有想到,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却制造出了人类的天敌“二恶英”。

“二恶英”固然可怕,但人类破坏环境的野蛮行为更为可怕。是谁制造了“二恶英”?就是是类自己!

第五篇: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政策的政策背景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据统计,2004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15%。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413个水质监测断面记录,只有41.6%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2000年下降16.1%,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04年城市空气质量41.4%达到二级标准,比2000年的63.5%下降22.1%,*酸雨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7.3%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进入了一个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2、生态恶化趋势加剧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必然对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森林面积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34位,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五省(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86%,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不止。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水生态系统失衡,2004年,全国有79个城市缺水,有2340万人口,13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3、入世给我国环境保护带了新挑战

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通常所谓的入世。入世后,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发达国家会要求我们执行与之同样的高环境标准。[1]因此,WTO的一些绿色条款,有可能对我国商品出口造成影响,限制了国内那些不符合环境标准商品的出口贸易。这就要求国内企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环境行为,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是,高环境标准又会导致产品成本增加,降低产品竞争力,阻碍其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如何协调高质量环境保护标准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入世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面临的新挑战。

4、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

二、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分析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2]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3]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4]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三、政策科学视角下的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是一项具体的政策,而是形成的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下面笔者将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做出具体分析。

1、在政策目标取向上,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政策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在制定政策方案过程中的价值抉择。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仅考虑环境保护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注重环境对经济系统可能造成的负担。一般来说,我国环境政策的总体战略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的,而不是“环境优先型”的。这一特征与我国环境政策的政策背景相一致,我国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追求“环境优先”的政策取向是不现实的。

2、在政策主体上,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政策主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个人或组织。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政策制定主体也有所差异。我国在以政府为本位的现实状况下,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我国政府担当着环境治理的重任,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虽然也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但由于环境保护政策已把权力基本上都授予政府,他们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缺乏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是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为政府理性是有限的,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方面都有局限性,会面临决策失误和执行不力的困境。正是这些局限性为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空间。

3、在政策作用点上,注重同时从根源上预防和从后果上治理。我国“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政策表明环境保护政策既要处理已经出现的后果,更要采取措施预防新的环境问题。预防新的污染源出现,可以把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则是一种补救式措施。所以,在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坚持把预防与治理二者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政策的作用,追求理想的政策效果。

4、在政策的实施机制上,管制性手段和诱导性手段相结合。管制性手段是政府直接利用政策干预环境保护,而诱导性手段是政府借助市场机制诱使企业因符合自身利益而保护环境。目前,管制性手段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价格、税收等一些起到诱导性作用的经济手段使用得较少。而管制性手段因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自利行为会呈现“软化”现象,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从长远来看,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是一种必然趋势。

四、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我国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一定遏制。这与各项政策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些政策成为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有效工具。以2004年为例,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全年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80079件,确定交纳排污费单位73.3万个,共征收排污费94.2亿元,当年办理环境设立项目323264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9.3%,“三同时”制度实际执行项目78907个,合格项目76038个,执行合格率95.7%,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22649项,关停并转企业13338个。*进入2005年以来,又先后有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河南冶金研究所焦作东方金铝公司电解铝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项目因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被叫停,并责令限期整改。近期,因松花江污染事故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掀起了新的“环保风暴”。

由上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是较大的。其中,这与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并对政策做出相应调整,是环境保护政策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

首先,有些政策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生成和发生作用的。如果政策的环境变化,政策也要随之改变。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就是我国公共政策的客观政策环境,所有的公共政策都要与这一转变相适应,环境保护也是如此。我国从开始实行环境保护以来,制定了大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客观法理依据,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原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如“三同时”制度原本是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但这些管制性措施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硬的预算约束机制使企业投资于治理污染设施缺乏利益上的激励,加上政府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企业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着眼于短期效益最大化,而尽可能减少环境方面的投资,从而使“三同时”制度逐步失去应有的效力。

其次,有些政策未能充分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原有的目的。如排污收费标准应根据污染物的治理费用和社会损失费用确定,至少不能低于污染治理成本。但目前的排污收费标准偏低,仅为治理设施运转成本的50%左右,某些项目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致使许多企业宁愿交纳排污费而不愿进行治理。

最后,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定位不合理,弱化了其他治理主体的责任。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政府仍承担着主要治理者的角色。据统计,70%以上的环境保护投资是政府或公共投入,而一些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近60%的污染物消减和控制投资是由私人部门直接支付的。单一的投资主体造成我国环境治理经费严重不足,环境保护政策资源不足,影响了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认同。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从社会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公平分配,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公平分配,当代人和后代人资源的公平分配;从经济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在保护地球上自然系统的基础上经济持续增长;从自然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它谋求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这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一个新的模式,它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彻底摆脱贫穷、人口、资源和环境困难的唯一选择。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后,国务院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并已经开始了具体的行动,这表现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心。

一、我国水环境的现状当前,我国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其中之一就是水污染。尽管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在水污染防治出台了一系列水质标准和法律法规,但水污染的发展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字表明,地表水流经城市的河段有机污染较重,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和很多工业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有的工业废水还含有有毒有害的人工合成有机物,如合成农药和染料等,使我国大多数城市河流都存在严重的有机污染,导致城市水源水质下降和处理成本增加,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也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后果非常严重。

二、水污染防治的手段1.法律和行政手段由于经济和法制的滞后,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以健全法制和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为主,经济处罚为辅。1996年,全国人大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集中体现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由分散治理为主转向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由末端治理为主转向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由单一的浓度控制转向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由区域管理为主转向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的转变。国务院也规定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要做到达标排放,对新建企业实行三同时制度,这为进一步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今后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监督管理和强化执法,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最终实现水体变清,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转变观念,实现污水处理市场化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人们觉得用水掏钱是理所当然,但对排污也要掏钱则觉得难以接受。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城市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为主,这不利于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也是造成我国水体普遍受到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一般完善的排水工程,每立方米污染投资大概在1500-2000元,经常性费用一般在0.1-0.3元/立方米污水。2002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大约为4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将增加到640亿立方米。从保护城市水源水质并逐渐步完善水环境的角度考虑,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至少要达到50%(目前不足15%)。要达到上述处理程度,年投资至少需要800亿元人民币,污水处理的成本太高。而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转变观念,走市场化的路子,即谁污染谁治理,在收取水费的同时收取水污染治理费,污水处理厂实行企业化运营,国家只负责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工作。

3.技术手段为了消除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从根本上说有两个途径:一是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和清洁产品,将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消除它们对水环境的污染,从而把水污染防治的重点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二是采用适当的技术,消除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们还不可能要求所有的领域都应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清洁产品,所以,采取合适手段,将污染物去除或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是消除环境污染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污水处理理应包括污水收集和输送,只建污水处理厂而没有相应的管理网收集系统,不是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有的地方厂建好了,却由于管渠建设不善,只能半负荷运行,一方面造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未经处理的污水任意排放,造成了受纳水体的严重污染。所以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是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

②确定合理的规模对污水处理厂究竟建多大规模要有长远考虑和统筹安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现在和将来的污水处理量,以此指导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

③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不同的地方,由于水量、水质不同,排放标准也不一定一样,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处理工艺。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大多采用一级处理及一级加强处理工艺,其基建费用一般在500-700元/立方米,经常性费用在0.1-0.2元/立方米范围内,比较适合于污水排放量不大或环境容量较大,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相反,二级处理及二级加强处理工艺比较理想,这类污水处理工艺通常以活性污泥法居多。氧化沟因其处理效果好、性能稳定,便于管理,在二级处理中被广为采用。

水体一旦受到污染,其危害是严重的和长期的,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水污染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水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简单爱爱爱爱 2009-05-03 22:38:25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政策的政策背景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据统计,2004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15%。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413个水质监测断面记录,只有41.6%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2000年下降16.1%,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04年城市空气质量41.4%达到二级标准,比2000年的63.5%下降22.1%,*酸雨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7.3%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进入了一个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2、生态恶化趋势加剧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必然对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森林面积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34位,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五省(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86%,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不止。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水生态系统失衡,2004年,全国有79个城市缺水,有2340万人口,13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3、入世给我国环境保护带了新挑战

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通常所谓的入世。入世后,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发达国家会要求我们执行与之同样的高环境标准。[1]因此,WTO的一些绿色条款,有可能对我国商品出口造成影响,限制了国内那些不符合环境标准商品的出口贸易。这就要求国内企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环境行为,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是,高环境标准又会导致产品成本增加,降低产品竞争力,阻碍其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如何协调高质量环境保护标准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入世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面临的新挑战。

4、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

二、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分析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2]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3]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4]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三、政策科学视角下的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是一项具体的政策,而是形成的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下面笔者将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做出具体分析。

1、在政策目标取向上,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政策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在制定政策方案过程中的价值抉择。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仅考虑环境保护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注重环境对经济系统可能造成的负担。一般来说,我国环境政策的总体战略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的,而不是“环境优先型”的。这一特征与我国环境政策的政策背景相一致,我国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追求“环境优先”的政策取向是不现实的。

2、在政策主体上,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政策主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个人或组织。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政策制定主体也有所差异。我国在以政府为本位的现实状况下,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我国政府担当着环境治理的重任,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虽然也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但由于环境保护政策已把权力基本上都授予政府,他们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缺乏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是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为政府理性是有限的,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方面都有局限性,会面临决策失误和执行不力的困境。正是这些局限性为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空间。

3、在政策作用点上,注重同时从根源上预防和从后果上治理。我国“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政策表明环境保护政策既要处理已经出现的后果,更要采取措施预防新的环境问题。预防新的污染源出现,可以把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则是一种补救式措施。所以,在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坚持把预防与治理二者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政策的作用,追求理想的政策效果。

4、在政策的实施机制上,管制性手段和诱导性手段相结合。管制性手段是政府直接利用政策干预环境保护,而诱导性手段是政府借助市场机制诱使企业因符合自身利益而保护环境。目前,管制性手段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价格、税收等一些起到诱导性作用的经济手段使用得较少。而管制性手段因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自利行为会呈现“软化”现象,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从长远来看,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是一种必然趋势。

四、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我国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一定遏制。这与各项政策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些政策成为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有效工具。以2004年为例,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全年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80079件,确定交纳排污费单位73.3万个,共征收排污费94.2亿元,当年办理环境设立项目323264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9.3%,“三同时”制度实际执行项目78907个,合格项目76038个,执行合格率95.7%,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22649项,关停并转企业13338个。*进入2005年以来,又先后有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河南冶金研究所焦作东方金铝公司电解铝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项目因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被叫停,并责令限期整改。近期,因松花江污染事故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掀起了新的“环保风暴”。

由上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是较大的。其中,这与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并对政策做出相应调整,是环境保护政策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

首先,有些政策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生成和发生作用的。如果政策的环境变化,政策也要随之改变。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就是我国公共政策的客观政策环境,所有的公共政策都要与这一转变相适应,环境保护也是如此。我国从开始实行环境保护以来,制定了大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客观法理依据,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原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如“三同时”制度原本是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但这些管制性措施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硬的预算约束机制使企业投资于治理污染设施缺乏利益上的激励,加上政府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企业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着眼于短期效益最大化,而尽可能减少环境方面的投资,从而使“三同时”制度逐步失去应有的效力。

其次,有些政策未能充分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原有的目的。如排污收费标准应根据污染物的治理费用和社会损失费用确定,至少不能低于污染治理成本。但目前的排污收费标准偏低,仅为治理设施运转成本的50%左右,某些项目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致使许多企业宁愿交纳排污费而不愿进行治理。

最后,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定位不合理,弱化了其他治理主体的责任。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政府仍承担着主要治理者的角色。据统计,70%以上的环境保护投资是政府或公共投入,而一些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近60%的污染物消减和控制投资是由私人部门直接支付的。单一的投资主体造成我国环境治理经费严重不足,环境保护政策资源不足,影响了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认同。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从社会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公平分配,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公平分配,当代人和后代人资源的公平分配;从经济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在保护地球上自然系统的基础上经济持续增长;从自然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它谋求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这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一个新的模式,它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彻底摆脱贫穷、人口、资源和环境困难的唯一选择。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后,国务院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并已经开始了具体的行动,这表现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心。

一、我国水环境的现状当前,我国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其中之一就是水污染。尽管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在水污染防治出台了一系列水质标准和法律法规,但水污染的发展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字表明,地表水流经城市的河段有机污染较重,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和很多工业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有的工业废水还含有有毒有害的人工合成有机物,如合成农药和染料等,使我国大多数城市河流都存在严重的有机污染,导致城市水源水质下降和处理成本增加,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也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后果非常严重。

二、水污染防治的手段1.法律和行政手段由于经济和法制的滞后,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以健全法制和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为主,经济处罚为辅。1996年,全国人大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集中体现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由分散治理为主转向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由末端治理为主转向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由单一的浓度控制转向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由区域管理为主转向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的转变。国务院也规定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要做到达标排放,对新建企业实行三同时制度,这为进一步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今后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监督管理和强化执法,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最终实现水体变清,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转变观念,实现污水处理市场化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人们觉得用水掏钱是理所当然,但对排污也要掏钱则觉得难以接受。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城市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为主,这不利于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也是造成我国水体普遍受到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一般完善的排水工程,每立方米污染投资大概在1500-2000元,经常性费用一般在0.1-0.3元/立方米污水。2002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大约为4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将增加到640亿立方米。从保护城市水源水质并逐渐步完善水环境的角度考虑,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至少要达到50%(目前不足15%)。要达到上述处理程度,年投资至少需要800亿元人民币,污水处理的成本太高。而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转变观念,走市场化的路子,即谁污染谁治理,在收取水费的同时收取水污染治理费,污水处理厂实行企业化运营,国家只负责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工作。

3.技术手段为了消除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从根本上说有两个途径:一是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和清洁产品,将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消除它们对水环境的污染,从而把水污染防治的重点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二是采用适当的技术,消除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们还不可能要求所有的领域都应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清洁产品,所以,采取合适手段,将污染物去除或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是消除环境污染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污水处理理应包括污水收集和输送,只建污水处理厂而没有相应的管理网收集系统,不是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有的地方厂建好了,却由于管渠建设不善,只能半负荷运行,一方面造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未经处理的污水任意排放,造成了受纳水体的严重污染。所以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是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

②确定合理的规模对污水处理厂究竟建多大规模要有长远考虑和统筹安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现在和将来的污水处理量,以此指导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

③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不同的地方,由于水量、水质不同,排放标准也不一定一样,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处理工艺。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大多采用一级处理及一级加强处理工艺,其基建费用一般在500-700元/立方米,经常性费用在0.1-0.2元/立方米范围内,比较适合于污水排放量不大或环境容量较大,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相反,二级处理及二级加强处理工艺比较理想,这类污水处理工艺通常以活性污泥法居多。氧化沟因其处理效果好、性能稳定,便于管理,在二级处理中被广为采用。

水体一旦受到污染,其危害是严重的和长期的,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水污染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水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家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贵重文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贵重文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

    关注食品安全,关注你我健康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人类在对食品永不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和发展了食品的生产。当今,食品产业已经是在许多国家众多产业中占......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太阳能汽车——创造洁净的生活环境 906李向玮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地球上的能源资源是......

    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场所

    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场所,人类自身不仅是在适应地球环境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成长的.而且为了求得更美好的生活,又不断地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造、利用地球环境.人与自然界......

    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崭新路标

    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崭新路标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新中国成立以后,曾4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

    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发展的必然产物

    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级医事发展的必然产物? ——吴若明2012法律甲班 学号:20120901063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中,多个阶层不断崛起一度都领导了中国革命的行进,却......

    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

    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 (2010年1月27日)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制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

    保护红色文物 发展红色旅游范文

    保护红色文物 发展红色旅游 编辑: 陈宁 来源: 江西政协新闻网 : 2008-11-18 11:15 最近结合机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参加了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的关于我省......

    巩义文物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对巩义文物旅游发展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培养和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暑假伊始,我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