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巩义文物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对巩义文物旅游发展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培养和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暑假伊始,我便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准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市一直是河南的文物大市、旅游大市,利用亲属在文物部门工作的便利,我前往巩义多处文物旅游景区,对文物旅游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调查。通过亲身实践活动,我感到获益良多,不仅开阔眼界,扩充新的思想与知识,也有不少的看法和体会,现就此作以下总结报告。
一、文物旅游资源概况
巩义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她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各类文化遗址近百处。康百万庄园彰显豫商的强盛与风范,北魏石窟呈现了鬼斧神工的佛雕艺术宝藏,七帝八陵收藏了整整一个北宋王朝,杜甫故里演绎一代诗圣的爱国情怀和不朽诗章,千年古刹慈云寺与“少林共祖,白马同乡”„„ 众多厚重文化的人文景观资源,是各地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的理想选择。
康百万庄园 始建于明末清初,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据险垒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康百万家训《留余》匾是中华名匾之一,其“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深刻体现了河洛文化和豫商思想。康百万庄园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被称为中国第一庄园。
巩义石窟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陆路东方起点。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历代相继在此凿龛造像,现存洞窟五个,佛龛三百多个,造像七千七百四十三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帝后礼佛图》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皇家礼佛的宏大场面,雕刻精美,堪称国宝。
杜甫故里和杜甫陵园 杜甫(712~770),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尊为“诗圣”,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生于巩义葬于巩义,位于市区东10公里的站街镇南窑湾村,杜甫,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窑洞里,为河南省文物保护
单位。杜甫陵园位于巩义城区西北5公里处的邙岭上,整个陵园松柏辉映,巍伟庄重。巩义是诗圣的故乡。诗人在颠沛生活之中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深情。
北宋皇陵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160平方公里。北宋九个皇帝、除微、钦二帝被金兵虏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勋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公元960年,宋太袓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963年便开始营建宋陵。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术博物馆。
浮戏山雪花洞 风景名胜区,面积38平方公里。山青、水秀、寨古、洞奇、庙幽。《山海经》称其“如众鸟浮水而戏,天下奇观也!”浮戏山是我国主要的标准地层出露区域,可谓研究地质的“博物馆”。岩溶发育形成各具特色的洞穴一百多座,专家称之为:“中原洞穴之乡”。著名的雪花洞由石葡萄、石珊瑚、石花等组成了一百七十三米的“雪花长廊”,被专家称为“天下第一雪花洞”。
青龙山慈云寺 古称大白马寺、大慈云寺、释源、祖庭,俗称上寺,明初河南知府虞廷玺撰文称其“少林共祖、白马同乡”。寺院占地60余亩,直辖面积一百余平方公里,信徒涉及全国十一个省和近百个州、县,规模“不减丹丘蓬丈(来)”,“不减武夷九曲”,被誉为“巩南之胜概,丛林之第一”、“中州第一寺”,登封古刹法王寺的旧碑亦称“嵩阴之慈云„„为佛教入中国作寺之始”。专家在对青龙山及慈云寺作全面调查时发现隋、唐、元、明、清时期古建、石刻、摩崖等文物数百件(处),仅碑刻就50余通、塔铭四十余块,其中隋代造像幢、双足灵相图、五十三峰图和唐代古塔等尤为珍贵。
二、文物旅游发展现状
巩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旅游景区11家,其中国家4A级景区1处(康百万庄园)、3A级景区5处(浮戏山雪花洞、石窟寺、竹林、青龙山慈云寺、杨树沟景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竹林景区)。根据调查访问得知,巩义的人文资源和旅游景区相得益彰,初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南线山水、北线人文的环线旅游发展格局。全市拥有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旅行社11家。2009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9亿元,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
连续四年以30%的速度递增,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巩义经济发展来势喜人。如何继续扩大改革开放成果,带动巩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巩义的决策者审时度势,最终把突破口锁定在“旅游强市”上——提升旅游产业,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建设成巩义市的又一支柱产业。通过3年努力,巩义旅游业将实现从“铺摊子”式发展向重点突出、从低水平开发向精品景区建设、从单一营销向区域合作三大转变。在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迈进的嘹亮号角声中,巩义旅游正在发生巨变。2007年,巩义以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全面启动了投资2.4亿元的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使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成为巩义经济社会发展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使巩义的旅游迅速在全国叫响,巩义市启动了一系列大手笔的市场运作。在景区规划上面向全国百万巨奖征集杜甫故里、河洛汇流、宋陵、康百万庄园四大景区规划方案。各旅游资源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已初步形成康百万庄园(国家4A级景区)、浮戏山雪花洞(国家3A级景区)、青龙山慈云寺、杜甫故里、北宋皇陵、河洛汇流、嵩阴景区、竹林景区、杨树沟景区、盘龙山九莲洞等十家旅游景区。
鸟无头不飞,舞活康百万庄园这一豫商发源的“龙头”,巩义旅游就有了“唯我独有”的气质。开展康百万庄园创建5A级景区工作,作为“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园系列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康百万庄园景区建设工程完成之后,将包括栈房区、南大院、祠堂区游客接待中心、花园、善果园、休闲广场、生态停车场、码头等区域,整体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此举对恢复康百万庄园历史原貌,扩大康百万庄园景区规模,完善康百万庄园旅游功能,极大增强了巩义旅游的影响力。
在做好重点景区建设的同时,石窟寺、青龙山慈云寺、竹林景区的基础设施也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各主体景区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接待功能明显增强,巩义市旅游接待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发展文物旅游事业的一点看法
个人有以下改进建议:
打造精品景区:整合芝田镇“七帝八陵”资源及附葬的大宋勋臣陵墓,划定“北宋皇陵遗址保护区”,建设北宋皇陵旅游通道,打造“大宋皇家文化主题公
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进石窟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突出康百万庄园的龙头地位,复兴豫商文化、庄园文化,建设豫商精神家园,打造5A级旅游景区。加速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创4A工作进程。筹备青龙山慈云寺景区创建4A级景区。依托河洛汇流区域,弘扬河洛文化,建设以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为主题的伊洛河旅游产业带。
提升旅游住宿和餐饮业:以市区为中心,适度发展中高档星级酒店业和餐饮业;以南部山地景区为依托,大力发展中高档的主题酒店、商务会所、政商会议中心、企业培训基地、特色餐饮和中低档的农家乐住宿餐饮。
做强休闲娱乐业:在伊洛河旅游产业带依托“生态环境+高端项目+优质服务”,沿水系建设特色休闲娱乐走廊,鼓励以酒吧、咖啡屋、西餐厅、快餐、茶坊、演艺吧为主的休闲吧坊进驻;市区发展娱乐会所、洗浴足疗、中医推拿等中高档和大众化休闲娱乐项目;南部山区发展森林氧吧、参禅悟道、汽车营地、露营地、康疗健身等休闲娱乐业态。
加强发展旅游购物业:发展旱岭红薯、南山核桃、高寒玉米、候地小米、仓西萝卜、五指银花、北邙黄风等巩义八大特产;研发青花瓷、唐三彩、景泰蓝等高端艺术品;依托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旅游商品集散基地,打造诚信购物品牌,提升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
通过旅游塑造“北宋皇陵、杜甫故里、豫商家园、河洛圣地”五大城市品牌形象,弘扬河洛文化、豫商文化、庄园文化、皇陵文化、杜甫名人文化、佛教文化、山水文化。
对外宣传活动:一是深化与常规宣传媒体的合作,加大在《大河报》、旅游网络的投入力度;更新理念,以资金补贴、门票置换等更加优惠的条件积极寻求省内外主推旅行社,在郑州、洛阳、焦作、濮阳、新乡等地主流媒体推出巩义旅游专线。二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一系列旅游推介。主要景区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赴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旅游推介会;参加郑州欢乐行湖北八市推介;市旅游局从各旅游经营单位抽调30多名业务骨干、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前往开封、焦作、漯河等地召开巩义旅游专场推介会,签订业务合同800多份;组织和接待了泰国、台湾、北京、郑州、洛阳、商丘、漯河等地旅行社踩线考察。三是扩大行业交流合作,接待参加“2009郑州·旅游产业发展论坛”的全国政协、国家旅游局领导,全国主要省会城市、旅游城市和省内各地市的嘉宾,《人
民政协报》、《中国旅游报》和省会新闻媒体的记者260余人到巩义竹林长寿山和康百万庄园考察指导;接待出席“全国文物安全与执法督察工作会”的文物、公安、消防系统领导和中央电视台等各级媒体记者130余人,到宋陵、康百万庄园、石窟寺检查指导,宣传和展示巩义旅游。四是积极拓宽宣传渠道,设立巩义旅游局郑州服务中心,安排专人值守,加强与郑州各大旅行社的联络,方便市民咨询和出行,深入开发郑州客源市场;与北京胜艺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投资30多万元拍摄巩义旅游宣传片;邀请资深旅游专家撰写制作巩义旅游宣传推介词和幻灯片,提升旅游推介档次和水平;积极和省旅游局联系对接,将我市康百万庄园、石窟寺等景区列入河南省旅游宣传片中,在央视播放。五是先后开展“石窟寺祈福钟声迎新春”、“浮戏山三月三拍手定情节”、“康百万杯”大学生旅游风采大赛等特色主题活动。尤其是竹林长寿山景区举行第二届红叶节暨山门剪彩仪式,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苏福功等领导参加,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六是以大型电视连续剧《康百万》和人文纪录片《发现豫商》拍摄为契机,成立工作组,配合各级宣传部门做大、做响了开机仪式,并跟踪报道拍摄全过程,对我市景区进行高密度、深层次的宣传介绍。
四、小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中能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在多日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对文物旅游事业的有了更加全方面的了解,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个暑假,真的过得很充实。我在这次的实习当中,让我更好的掌握了书中的知识,也让它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了更好的应用,让我更加的巩固了基础知识。在这次的工作中,我用心做好每一次事情,尽量让他做到最好,我也克服了本身粗心的毛病,这次的机会也让我更加的细心、更加的有耐心,也算是对我的挑战
第二篇:旅游文物论文
妈祖旅游文物赏析
妈祖信仰发源于莆田,莆田保留了丰富的妈祖文物,为我们今天研究妈祖历史、信仰、习俗等提供了不少缺失的资料。随着旅游与经济挂钩,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妈祖文物的旅游价值。妈祖文化深厚的底蕴丰富了福建旅游内容,为福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妈祖庙内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海外交往及贸易的等情况的物质载体。拥有研究历代经济史、海交史、民族学、民俗学的可靠原始资料,是妈祖文化考察旅游、修学旅游的理想目的地。妈祖庙宇是中外游人了解历史和乡土文化的旅游胜地,可见妈祖文物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为旅游业所利用。文物旅游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旅游开发利用可以体现文物的价值、旅游为文物保护创造资金来源。
对于妈祖文物的研究,我主要基于前人对妈祖文物的研究,比如李玉昆在《海内外学人论妈祖》提到“妈祖庙宇是中外游人了解历史和乡土文化的旅游胜地”。分析到妈祖庙宇一般选择建在江湖海边,风景优美,交通便捷。有的学者也提到了“文物是旅游业的助推器”深入了解并分析妈祖文物的旅游价值,比如它的美学价值、文化交流等等。通过对妈祖文物的旅游价值的分析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如何保护妈祖文物,柯凤梅提到要建立妈祖文物管理机构、设立专题的陈列馆、抢救和征集妈祖文物、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在面对妈祖文物旅游资源的现状,有的学者就提出了保护性开发策略。
我们对妈祖文物旅游价值及其开发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当地的旅游价值。另一方面对妈祖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对妈祖文物旅游价值及其开发研究,是为了从多角度了解妈祖文物的旅游价值;运用保护性的开发策略,是为了在开发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妈祖文物。妈祖旅游具有宗教色彩,开发妈祖文物的旅游价值有助于莆田发展妈祖宗教旅游。
一、妈祖文物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一)妈祖文物主要类型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
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妈祖文物,涵盖许多学科领域,史料浩繁,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研究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妈祖文物按动、静来分,可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二种。一是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妈祖祖庙和贤良港天后祖祠、平海天后宫等五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近20处市级保护单位。比如祖庙山摩崖石刻,祖庙山在湄洲岛的北端,三面临海,大陆的门夹隔岸相对;明成祖《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碑》,这块石碑现存放在南京下关建宁路二百九十号院内;郑和《天妃灵应之记》碑,位于长乐县南山天妃宫原是明永乐十年(1412)由航海家郑和等创建;郑和铜钟,这个铜钟是郑和为长乐南山天妃宫配套建筑——三清宝殿所铸造的;涵江天后宫明代星图,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的三江口是个历史悠久的优良商港,港口的小驳船要直达市区。二是可移动文物,主要是馆藏的100多件妈祖文物。如神像、祭器、书画、古籍等。按类别分有建筑、瓷器、铁器、铜器、金银器、木雕、石雕、竹器、刺绣、书画、古籍等等,琳琅满月,丰富多彩。代表性的有湄洲祖庙宝玺,宝玺为铜质方形,边长十厘米,高二点五厘米,方钮高三厘米,面篆体朱文四行,每行四字,共十六字,文曰:“湄洲祖庙,天上圣母,护国庇民,灵宝符笈。”等等。这些文化遗产,上可溯至宋元之前,下已流传到当今时代,涉及社会与文化各个领域,遍及海内外,其广博、深邃、整体系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妈祖文物的特征
妈祖文物具有几下几个特征:第一、妈祖文物具有历史性,每个历史时期都保留着关于记载妈祖的书籍、碑文等等;第二、具有不可再生性,妈祖文物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遗存,无论科学如何发展社会怎么进步,都无法仿照的天衣无缝。
前面的两个特征是很多文物所共有的特征,妈祖文物除了这些特征外,还有其独特的特征。归纳如下:第一、海祭特征。农历九月初九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羽化升天日,每年在妈祖故乡福建省莆田市在贤良港天后祖祠举办“海祭”妈祖大型习俗活动,两岸数千位妈祖信众参加
了活动,共同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祈福。其中重头戏是海边大型舟船祭典活动,“妈祖神舟”作为祭台,祭台上供奉的是妈祖及圣父母亲神像。可见妈祖文物中对海祭的重要性。在海祭的时候,信徒们不仅可以瞻仰妈祖的风采,而且可以感受到妈祖雕像作为妈祖文物所体现出的艺术美。第二、宗教信仰特征。妈祖被作为航海的保护神,是从宋代开始传播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民间宗教信仰之一。随着妈祖信仰广泛的传播,远渡重洋,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在各个国家都兴建妈祖庙宇,其中日本是兴建庙宇最多的国家。在元朝的时候日本就有了妈祖庙。妈祖被分灵到各个地方,以及各个时代的文人墨客记载妈祖庙宇或圣迹的文献、图书资料等移动文物作为传播的载体被带到各个国家。
二、妈祖文物旅游价值
妈祖文物丰富当地的妈祖文物旅游资源。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妈祖文化是提升福建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有学者提到:“文物是旅游业的助推器”和 “妈祖庙宇是中外游人了解历史和乡土文化的旅游胜地”妈祖文物旅游价值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妈祖文物带动妈祖文化考察旅游的发展。一些对妈祖文化有较深的研究的学者,对妈祖文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对妈祖文物,比如对妈祖信仰相关的宫庙、会馆、祠堂、祭祀场所、碑刻、壁画、石雕等实物的研究。
第二、深化妈祖文物的开发、利用的深度,将推动莆田乃至福建省旅游经济的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陈淑媛提到“妈祖文化属于创意文化产业”,对于妈祖文物,我们要将妈祖文物的各种资源转化成经济资源。比如在保护好妈祖文物的同时,能够对游客开放,就会产生经济效益,为文物的保护提供资金支持,而产生经济效益的文物在得到更好保护后,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妈祖文物有利于闽台两岸的文化交流。2009年11月2日,湄洲岛妈祖金身巡安兴化,这是妈祖信俗申遗成功后由两岸信众共同参
加的又一妈祖文化交流盛会。当地各妈祖宫庙共同参与,台湾妈祖神像随驾参加。台湾妈祖神像随驾参加,突显两岸民间基层妈祖文化交流互动,表达妈祖赐福合境平安、两岸同拜共享福祉的美好祈愿。通过对妈祖文化的交流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闽台两岸的文化交流。
第四、妈祖文物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比如古典建筑之美,湄洲岛的妈祖庙的西轴线工程坐东北,面西南,呈轴线分布,有牌坊、长廊、山门、香炉台、圣旨门、广场、钟鼓楼、正殿、寝殿等,附近还有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从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思乡山庄等一系列建筑物,形成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阁纵横的祖庙建筑群。
第三篇:五台山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五台山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五台山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底蕴,其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五台山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佛教旅游客源市场稳定,旅游者重游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开发潜力!但是,目前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并没有完全挖掘出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五台山旅游业发展也没有充分发挥其申遗的本质优势,即文化优势!相反地,功利性和经济性趋势显著,佛教文化这一深层次内涵没有在五台山的旅游发展中突出显现!本文以五台山丰富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涉及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阐述其在五台山旅游中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挖掘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内涵!目前,关于五台山旅游发展的研究课题已取得很多成果,很多学者认为佛教文化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旅游业中的影响更为深远!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2009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人们对他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涌现出了许多研究成果。
(二)调查方法
多次生入五台山旅游景区及相邻县旅游区开展实地调查,同时走访了五台县文化局,又见五台山演出剧组工作人员,五台山景区文化办公室,五台山佛教文化协会,及五台山气候观察站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方向
1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五台山旅游的影响 2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 3五台山旅游开发问题探析
(四)调查结果结果概述一
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
五台山自东汉始建寺,唐代时期成为佛教圣地,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拥有了丰富而且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包括佛教建筑文化%佛教饮食文化等,它们都是佛国的宝贵财富!风格独特的佛教建筑
五台山被誉为“中国建筑史的活教材”“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博物馆”“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文物价值非常高!五台山的寺庙,佛塔极多,古朴庄严,气势不凡!其中著名的青庙有显通、塔院寺、殊像寺、南禅寺、佛光寺、大螺顶等,著名的黄庙有菩萨顶、罗睺寺、寿宁寺、金阁寺等!五台山的佛塔种类很多,有规模宏伟的大白塔,历史悠久的“祖师塔”,做工精细的铜塔等!大白塔高耸入云,洁白浑圆,是五台山的象征,也是著名的佛迹,它是佛教徒朝山必定要礼拜的地方。品味独特的佛教饮食文化
素食是汉传佛教的戒律,与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戒杀生#等相关联!五台山的素食文化很吸引人,在台怀镇有很多素菜馆,一些宾馆还专门提供斋餐!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素食对人有益,有助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对治疗心脏病%高血压%肥胖症等都有积极作用!五台山台蘑是蘑菇中的珍品,因生长在五台山的五座台顶而得名!品种有银盘%香蕈等十余种!台蘑味道鲜美,质地优良,具有舒肠胃、解肉腻,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提高智商之功效,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著名的中成药“舒筋散”,其主要成分就是台蘑!它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十八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达 40%,维生素A达60%,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肾脏病、胆结石、糖尿病、肝硬化和降低血压等疗效!据专家鉴定,台蘑具有防抗癌变的作用!历代台蘑均为皇家贡 品,现为大众美味山珍!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五台山旅游的影响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构成了整个五台山旅游资源的主体部分,在五台山旅游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五台山旅游各个要素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体现了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在整个五台山旅游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主体的影响
旅游主体即旅游者!旅游活动是人们需求层次提高的一种表现,能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五台山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山林滋养着佛,佛光普照山林,草木披着佛的祥光,经文也沾着山的灵气!五山处处有庙、庙庙是景、景景藏典、典典生辉!显示着五台山旅游资源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其自然旅游资源有山川、悬崖、幽洞、溪流、泉水、瀑布、六月雪等等,令人叹为观止;人文旅游资源有寺、庙、亭、阁、楼、塔、碑、塑、像、壁画、佛经、音乐、佛事活动、帝王轶事,种类繁多,令人称奇!在一个旅游区荟萃着如此众多的旅游类型,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的旅游区中是非常少见的!通过到五台山旅游可以增长游客的佛教文化知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在今天这个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不断升级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烦恼缠绕着人们,日常工作繁忙的人们不得不在各种小长假中”挤出时间外出旅行,放松身心!而佛教文化能够带给游客一个悠然%轻松的环境,使紧张、压抑和疲惫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释放,因此人们在五台山的旅游不仅仅是作为一次观光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充实精神之旅,让人们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去感受无限的世界的欢乐,同时通过佛教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五台山!近年来“五一”小长假期间,五台山的游客接待人数逐年增加!每年都要接待大量来访、求学、交流和朝觑的佛教徒,而且还经常举行各种佛教会议和有关的学术活动等等!佛教人士亦纷纷来到五台山修习佛法,修行一段时日后,多数请求披剃出家,有些在五台山的禅坐中心学静坐,大多数则入山林苦修!这使得五台山知名度不断提高,有利于开发新的旅游客源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客源,促进五台山的旅游事业不断发展!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五台山旅游客体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说的旅游客体是指五台山,主要讨论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客体经济的影响!五台山因拥有独特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而名声海内外,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到此游览%朝拜,由于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消费,五台山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迎势而上!近年来,五台山的旅游住宿%饭店%小商品市场快速发展,为五台山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2010年台怀镇国民经济总收入猛增到5.6亿元,旅游经济总收入上升到4.75亿元,农民人均纯月收入3480元,较2009年分别增长8 %、9.6%和8%,强势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旅游经济支撑起了全镇经济的一片天!五台山近年的旅游收入也逐年增长,丰富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为五台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五台山的驰名中外,也因五台山的举足轻重,当地农民本着靠山吃山的习惯,采取松散而零星的经营模式,以服务旅游为主,开展各种旅游经济活动,旅游收入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五)调查结果结果概述二
五台山的旅游气候资源
五台山风景区在东经113b32'北纬39b02'附近,方圆五百公里。区内有东台(海拔2465m)、西台(海拔2773m)、北台(海拔3058m)、南台(海拔2485m)、中台(海拔2898m)五大高峰。北台是我国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有“华北屋脊”之称。因海拔高、温度较低、冬积冰、夏飞雪、无炎暑,故又称清凉山。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台怀镇位于五大高峰形成的怀抱之中,海拔1700m,现存寺庙建筑集中分布在这里,是五台山旅游区的核心地。此处年平均温度2.3摄氏度,最热月7月的平均温度为15.6S摄氏度,最冷月1月的平均温度为-13.1度,一年中有7个月(4~10月)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上, 5个月(11~3月)在零下。年平均风速610 m/s,冬季风大,夏季风小。海拔289717m的中台顶,年平均气温-4.12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9.15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7.9度,一年中只有5个月(5~9月)平均气温在零上。风速较大,年平均风速为914m/s, 12月平均风速最大,为1313m/s, 8月份最小为519m/s。降水多,平均年降水量82815mm,主要集中在夏季,山上山下不仅气候差异大,天气状况也常常大相径庭,有时台顶峰巅,阳光灿烂;山底却乌云滚动,雷雨阵阵;有时山头黑云压顶,而下面却分外晴朗。在夏季,天气说变就变,有时一天经历晴、阴、雨、雷、雾、风、雹等多种天气。日出、云海、佛光、雨、雪是五台山极具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他们形成于一定的气象条件下。晴朗的夜晚,尤其在盛夏晴夜,大气形成下层气温低而上层气温高的逆温现象,使空气密度下密上疏,有利于大气产生折射,能见度极好,在最高峰上视野距离可达2316万m之多。站在东台顶向东可看到红日喷薄而出,金霞灿烂。观日出是五台山最壮丽的景观。虽然在内陆地区,但因其海拔高而降水多,平均年降水量800多mm,是山西省平均降水量的两倍多。夏季,降水多湿度较大,云雾也较多。特别是雨后天气刚刚转晴,最容易形成云海。这里云海的云状主要有碎积云、淡积云、层云、层积云,并以由层积云形成的云海最壮观、最常见。五台山山峦起伏,云雾迷朦,登山远眺,幻影时来,灿烂的光圈里能见到自己的身影。人们把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称为“灵光”,又称为“佛光”。这种佛光以东台顶出现较多。五台山降雨频率高,但强度小,适度雨量加上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观,给人在心理、生理上带来一种朦胧美、舒适感,增加旅游的情趣。由于海拔高,寒冷期长,台顶一年中有11个月有降雪,有“六月冰方融,七月雪又至”之说, 全年降雪日在60~101天之间,积雪日最多可达218天,历年降雪最大深度为29cm。冬季大雪漫盖山野,似银装玉砌的冰雪世界。
五台山的自然景色也很优美,特别是夏季,海拔2000~2500 m以上的地段,绿草如茵,百花争艳, 2000 m以下山谷、寺庙周围,分布着油松、云杉、落叶松及白桦等林木,还有清泉碧池,为寺庙景观增加了幽深气氛。
目前五台山旅游项目是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古建筑群为主景的观光活动。与其他名山相比,五台山对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充分。五台山的旅游业还处在我国80年代的水平,属于“资源产品共生型”的旅游资源,佛教文化和古建筑群本身品位很高,从资源转换到产品不需要很大投资。但是产品单一,目前难以满足旅游者日渐多样化、层次化的需求。进一步发展景观生态旅游,开发包括气象景观在内的自然资源,是该丰富地区旅游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培植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五台山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五台山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强,气温日变化大,旅游活动主要在白天进行,夜晚则休息。因此白天的气象条件对旅游的影响更重要,表6是用平均温度计算的着衣指数,在白天指数值要比实际值等级高,因此白天实际感觉比计算值偏暖一级。这样五台山从4月到10月是适合旅游的,其中4、10两月较冷,白天需穿一件羊毛衫外加一件 外套,这种着装不会使行动不便而影响旅游活动。5到9月是旅游的理想季节,春、秋季着装。其中6、7、8三个月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在晴日昼间着夏装即可,早晚或阴雨天需加一件外套。此时华北平原、南方诸省暑热难耐,而五台山气候凉爽湿润,堪称/清凉世界0,人体感觉很舒适。此时不仅舒适度好,景色也很优美。其中7月份又优于6、8月,是全年旅游的最佳期。11月到次年3月气候寒冷,风大,需穿很厚的衣服才可在户外活动,感觉不舒服,同时白昼时间短,不适合以观光为主要目的旅游活动。但可以开发冰雪景的观赏和雪塑、滑雪等特色旅游活动。
(六)调查结果结果概述三(旅游开发主要问题探析)
宗教圣地形象没有突出
五台山的旅游开发要发展宗教圣地的形象, 不断提高其在佛教界的地位。五台山是驰誉中外的佛教名山, 自古以来高僧辈出, 讲经说法, 倾动朝野。这些高僧大德可谓五台山的灵魂, 他们的出现和存在使五台山倍加荣耀。佛教中心是名僧集中的地方。一但五台山高僧增多, 其地位也就自然得到提高。但是近年来的旅游开发并没有突出其形象。五台山更像佛教氛围厚重的市镇。旅游开发已使五台山商业市场气息重于佛教文化氛围。如五台山各寺庙都用僧人出售门票。不仅让僧人分身, 更让僧人分心。游客看到的不是僧人读经念佛而是在做赚钱的俗务。台怀镇的饭店和市场太多太近。佛教要求修心, 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寺庙不是市场, 也要远离集市。这里只是让人们在庙会期间同来拜佛。现在旅游开发会增加人员的来往, 已把其四周变为闹市。五台山的旅游发展一定要阻止这种趋势。现在国内外都趋向于将旅游区与活动区分开, 特别是属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旅游区。我国的张家界、武陵源自然遗产旅游区就是单纯的旅游观光。五台山核心区的商业开发是其没有很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优美自然风光不能展示 五台山不仅有不少的文物古迹和各种人文景观, 也有优的自然风光。游客到此一是感受其庄严的佛教文化、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 再就是可以欣赏特有的自然风景。五台山的自然风光主要有五个风格迥异的台顶以及黛螺顶。五台山的台顶离五台山中心台怀镇较远, 东台 19 公里, 西台22公里, 南台 28 公里, 北台 20 公里, 中台 19 公里。这给徒步登山造成困难。但是为了开发旅游而在五个台顶都修了公路, 这样却是破坏了自然风光。游客坐车上山不能观赏沿途风景、体验五台山的自然魅力。五台山现在水少, 植被不多, 山上很多地方光秃秃的, 让人有残败荒凉之感, 肯定不能吸引旅客。五台山的降雨量超过 800毫米, 但是清水河却长期处于涓涓细流的状态。要使游客置身于佛国山水之间就必须改变开发方式。特色纪念品开发不足
旅游开发中旅游商品市场也是现代旅游的重要一环。旅游收入较发达国家或地区, 旅游购物收入比重可达 60%。2002 年我国的海外旅游者的商品花费仅占 20.7%。通过对国内游客的调查表明, 一半以上的游客希望在景点买到有景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大部分游客希望能买到 10-50 元的旅游纪念品。现在五台山的纪念品并没有突出品牌, 市场上各种纪念品非常丰富,但能代表五台山的却很少。纪念品市场的开发是现在五台山旅游开发的弱项。五台山的一些资源也要包装起来, 如台蘑就有很好的前景。旅游开发没有带动周边发展
五台山旅游开发能否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是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五台山旅游开发的趋势是只能在山上发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的游和行。要让游客来五台山得到一系列的满足就必须把五台山的旅游与周围的住、娱、吃、购结合起来。旅客在各景点的交通就成为旅游区发展的基本问题。五台山与周围的共同 发展才是五台山做为龙头景区的体现。参考文献: [ 1] 任健美, 牛俊杰, 胡彩虹, 刘永存.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
[ 2]吕更美, 白福生, 王永明.五台山旅游现状的思考及其发展趋向 [ 3]杨蝉玉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五台山旅游的影响 [ 4]张育英, 陆永庭.五台山旅游与五台山地区的发 [ 5]五台县旅游发展报告
[ 6]五台山气象局气象资料统计材料
第四篇:日照市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日照市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日照市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西靠沂蒙,北连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本文分析了日照市的地理区位、气候资源、旅游资源、旅游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并提出了其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资源、特色、发展优势、面临的问题、建议
引言: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素有“东方太阳城”之美誉。作为海滨生态旅游城市,日照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这里生态良好,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我国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胜地。
1、日照概况
1.1、日照地理区位
日照位于东经118°35′——119°39′、北纬35°04′——36°02′之间,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邻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西通中国内陆诸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日照地处海滨,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丘、水域、湿地、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地势中间高周围低,略向东南方向倾斜,属鲁东丘陵与鲁中南。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海岸线100公里。在发展旅游经济方面有着突出的区位优势。1.2、日照气候资源
日照市生态环境宜人,拥有独具魅力的生态环境优势。这里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既有南方空气湿润的特点,又有北方四季分明的特征,被誉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是长江以北最大的绿茶产区和毛竹生长带。境内一百公里海岸线上,有绵延64公里的优质沙滩,“蓝天、碧海、金沙滩”的优美风光令人陶醉。蓝天、碧海、沙滩也为游客纳凉避暑和冲浪提供了良好条件。
日照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标准,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达100%。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重点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1.3、日照旅游资源
日照市旅游资源丰富,建成有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海滨灯塔风景区、浮来山风景区、五莲山风景区、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刘家湾赶海园等旅游景点。日照海、山、古、林兼备。境内百公里的海岸线上有64公里的粗糙沙滩,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沿海未被污染的黄金海岸”;一有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五莲山风景区、莒县浮来山风景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有世界上最大的汉字摩崖石刻—河山“日照”巨书,天下银杏第一树—浮来山银杏树;江北最大的绿茶基地、最大的毛竹生长带、最大的野生杜鹃花生长带也在日照。日照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已发现两城遗址、陵阳河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等;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较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堪称我国文字始祖。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齐长城遗址、莒国故城、日照港等也都是游客的必游之地。1.4日照旅游特色
一是典型的“3S”(3S: 太阳Sun、海洋Sea、沙滩Sand)特色。日照素有 “蓝天、碧海、金沙滩” 之美誉, 优质的海滩被称为“中国第一滩” , 60 多公里的金色沙滩, 水清、沙细、滩平, 可以与夏威夷相媲美;这里的阳光灿烂, 全年约有 300 天为光照日;这里的大气质量保持优等品质,可谓 “天然氧吧”;这里夏季凉爽的气温, 舒适的环境, 是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胜地。二是良好的生态特色。日照地处南北生物的交汇处, 既有南方的毛竹、茶树、水牛, 又有北方的动植物, 生物的多样性为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生态旅游主要有五莲山佛教生态旅游线、茶文化旅游线和竹文化旅游线。五莲山风景名胜区是 4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东省三大生态旅游区之一。日照是绿茶之乡, 拥有茶园面积 4800公倾。生态旅游还有让人神往的浮来山的神树, 它已生长 4000 多年, 堪称为 “树中之王”。三是水上运动特色。日照已成功举办了 2005 世界帆船锦标赛、2006 国际 470 级欧洲帆船锦标赛, 今年 8 月份将举办全国首届水上运动会, 明年还将举办奥帆赛热身赛, 2009 年还要举办全国运动会水上比赛项目。水上运动已成为日照旅游的一大特色品牌。四是民俗旅游特色,以“住渔家房、吃渔家饭、干渔家活、品渔家乐”为主要内容的“渔家乐”民俗旅 游特色,目前拥有6万余张接待床位, 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渔家乐民俗旅游目 的地 , 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旅游品牌。
2、日照旅游业的发展优势、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2.1、日照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
1、日照旅游交通便捷。市内公路、铁路线盘结错综复杂。同三沿海高速公路贯通祖国南北、日东高速公路直接通到菏泽,两条国道、九条省道,荷日、胶新铁路纵贯市境。目前日照无自身机场。日照现已开通至韩国平泽的客箱班轮;每天发往省内外的客车达300余班次,城区公交车线路已开通21条,出租车1316辆,能满足游客所需。○
2、特色旅游项目众多。日照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出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依托海滨优势,推出了3S(阳光、海水、沙滩)休闲度假游;依托五莲山、九仙山风景区,推出了生态宗教游;依托浮来山风景区、莒县博物馆推出了莒文化游;依托水上运动基地和万平口景区,推出了滨海体育游;依托茶博会和茶文化旅游节,推出茶文化旅游;依托沿海渔家村,推出“渔家乐”民俗游,住渔家屋、吃渔家饭、赶海拾贝、乘船撒网,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
3、旅游商品琳琅满目。日照有驰名中○外的乌鱼蛋、乌鱼干、文蛤、西施舌、对虾、海米等海鲜珍品;有黑陶、农民画、地毯、石雕、根雕等艺术品;有在国际市场上倍受青睐的抽纱、刺绣、工艺屏风等;日照绿茶正走出国门,展翅欲飞。
4、旅游服务设施齐备。日照旅游接待
○功能日益增强,目前全市旅行社达到92家,出租车1316辆,旅游饭店及各类社会宾馆600余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8家,旅游商品、纪念品定点生产单位12家。
2.2、面临的问题
○
1、地理位臵不利。日照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距青岛200km与连云港隔海相望因而日照的旅游区位弱势即北有青岛、烟台、威海南有连云港日照受制于其中处于不利地位。并且青岛、连云港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来说处于强势地位日照旅游业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
○
2、旅游资源开发滞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日照海滨资源的规模和质量堪称全国之最莒国古文化资源举世闻名太阳文化国内独有。但有这么好的资源却没有开发出与他们的质量、品位和知名度相适应的旅游产品莒国古文化和太阳文化的开发多年来只闻其声不见行动一直停留在“口头开发”上喊起来却没有干起来使日照旅游开发的水平和步伐远远落后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落后于日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
3、服务质量需要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这直接影响旅游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代表着日照旅游的形象其好与坏关系着整个旅游市场。据调查在日照的导游具有国家导游资格证的只有56其余的只具有地方资格证甚至是临时资格证。因此需要吸引大量高水平、高能力的旅游从业人员来日照这样才能在人才方面保证日照旅游业的高水平发展。
3、日照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建议
○
1、突出日照的休闲城市特色提升日照旅游的知名度。把日照旅游产品定位于以黄金海岸线为核心水运会基地为重点多样化、特色型诸项旅游产品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突出日照的休闲城市特色提升日照旅游在海内外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
○
2、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当前要抓住世界经济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公务、会议及展览旅游举办国际性大型会议、商务洽谈、展览等活动。
○
3、注重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文化被认为是旅游的灵魂要让游客品味日照景区的特色应加强对历史文物、历史区街、老字号的保护与开发加强对具有地域特色风俗民情的整理与开发以形成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
○
4、加强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行业管理的权威性充分发挥旅游协会、饭店协会、旅行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开通社会评议渠道开展旅游信誉等级评定活动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应根据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低的现状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这是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结语:日照市处在新亚欧大陆桥旅游带与山东黄金海岸旅游线的交汇点上地理位臵十分优越,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形成了丰富的旅游气候资源,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类型多样的特色旅游项目促成了日照市得天独厚的旅游特色,总之, 日照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纯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旅游特色, 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作为一座新兴的海滨旅游城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照市的旅游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人文地理学》,赵荣、王恩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经济、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手册,[3].中国日照城市门户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rzgl/zrdl/。
[4].日照政务网--日照市人民政府,http://www.xiexiebang.com/。[5].行怀勇:《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13期。
第五篇:关于农家乐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农家乐”是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旅游产品中的一朵奇葩。虽然我市“农家乐”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势头良好。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乐”经营户360户,床位2631张,直接从业人员2377人,实现经济收入5292.4万元。
一、现状及特点
一是发展氛围浓厚。市县各级把“农家乐”旅游发
展作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引导,力促发展。《××××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旅游业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开发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南郑、勉县、洋县、城固、略阳等县制定了加快农家乐建设的通知、意见,党委、政府领导经常听取汇报,实地调研,提出要求,解决问题,并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推动“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各县区通过财政扶持、规费减免、包抓帮扶等多种措施,为“农家乐”发展提供资金、土地、办证、经营等支持。南郑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通过验收的17户“农家乐”分别给予5000-6000元奖励;洋县实行部门联户帮建机制,确定59个县级部门和单位采取帮助财物、信息和招徕等方式,在长青一华阳景区建设“农家乐”59户;略阳县拿出1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10户“农家乐”示范户,相关部门减免一切证照办理费用。勉县、留坝、城固、西乡等县在发展“农家乐”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三是经营效益明显。由于“农家乐”旅游适应市场需求,从一推出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略阳县涌泉山庄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收入近10万元;勉县天荡山休闲庄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收入38万元。今年“五一”小长假,西乡县樱桃沟平均每户每天“农家乐”接待游客80人次,旅游收入达2400元。
四是发展形式多样。从经营方式来分,我市“农家乐”主要有家庭开发经营和业主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三种形式。家庭开发经营的“农家乐”投资少、规模小,投资主体是农民,如洋县长青一华阳、城固桔园、西乡樱桃沟、南郑大汉山等地的“农家乐”。业主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农家乐”投资规模大,服务设施较为完善,投资主体主要是本地或外来客商、企业,如汉台区的陕南植物园、勉县的龙潭山庄、城固县的香格里拉休闲中心、南郑县的大杨度假村等。从产品类型来分,我市“农家乐”主要有“客栈型”和“度假型”两种形式。“客栈型”农家乐主要在国省道沿线、景区附近,为游客提供食宿,由家庭开文秘杂烩网发经营;“度假型”农家乐主要位于城郊结合部,在满足游客吃住的基础上,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活动,由业主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
五是经营管理规范。城固、留坝、佛坪等县制定了《“农家乐”管理办法》、《“农家乐”建设标准》,南郑、洋县等县制定建筑风格、店名标牌、人员服装、特色菜肴、餐饮价格五个统一,略阳县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确保“农家乐”健康有限发展。加强从业人员的旅游知识、服务礼仪、食品卫生、经营管理等业务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农村旅游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
二、问题和不足
1、认识不到位,政府主导力度不够。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没有被普遍认识,农业与旅游发展结合不够紧密,降低了“农家www.乐”旅游的丰富性。政府在引导“农家乐”自筹、自建、自营的同时,在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引导投入等方面作用发挥的还不充分,在规范经营、市场监管上还存在着脱节现象。
2、普遍缺乏规划,城市化倾向明显。目前大多数县区对“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没有制定规划,存在着盲目性和无序性开发,层次低下,品位不高。有的“农家乐”与当地农村资源和风土人情脱离;有的“农家乐”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有的“农家乐”开发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原则,贪大求洋,追求豪华,不土不洋,不伦不类。
3、缺乏文化内涵,项目同质单调。由于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不够,加之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我市“农家乐”存在功能单一,缺少特色。经营项目同质雷同,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提供餐饮和住宿的低层次上,仅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我市浓郁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和参与性强、健身绿色休闲项目极少。
4、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我市“农家乐”在可进入性、村舍环境、食品卫生、安全用电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一些“农家乐”外部交通较差;一些农村电线电路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消防设施缺少;许多“农家乐”基本的供排水设施和厨房设备不完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熟食混放;一些农户厕所卫生条件简陋,给游客心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5、市场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由于我市“农家乐”家庭粗放化、松散经营,小农思想严重,没有横向和纵向的销售网络,坐门等客,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
量不高,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三、方向和对策
我市“农家乐”旅游今后发展的方向:
——“农家乐”以“农”为根。“农家乐”应以农业为根,业主是农民,通过自家的田地、果园、鱼塘等展示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接待设施利用现有的宅地和生活设施改建或改善而成,庄稼照种、粮食照收,但却带来了人流,增加了收入。
——“农家乐”以“农”为形。“农家乐”应以家庭为单位,体现出“家”的形态,规模适度,不贪大求洋。对屋舍、庭院、厕所等设施进行改造,做到环境整洁、干净卫生、舒适温馨。
——“农家乐”以“乐”为魂。利用“三农”作文章,挖掘乡风民俗,设计参与性强的项目,如:简单的农事、农活、采摘、认种蔬菜等。
——“农家乐”以“富”为本。将农业功能转变为旅游功能,乡村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市场,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增收增效目的。
我市“农家乐”旅游今后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各级要把“农家乐”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和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途径,纳入到旅游发展和农村经济整体布局之中,积极制定并利用好规划、扶贫、环保、基建等专项支持政策。旅游、农业、综开办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县区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编制“农家乐”规划,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物”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的发展格局。
(二)加强基础,积极创新。一是加强以改路、改水、改电、改厕、垃圾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农家乐”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小额贷款用于农民旅游经营户。二是做好农家民居建设。要按照突出“农家气息”和体现“秦巴民居”特色的要求,分别对都市村庄型、景区依托型、田园风光型、湖泊水家型等类型的“农家乐”进行策划、设计,使其建筑的外观、色彩、装饰等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三是吸引多元投资。鼓励集体、企业、社会资本、农户、个人一起上,逐步形成村办旅游公司型、“公司+农户”型、“公司+旅行社+农户”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建立“农家乐”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农家乐”经营户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集群发展,错位经营,多模式、多层次发展“农家乐”旅游,适应不同的消费需要。
(三)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制订出台我市“农家乐”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结合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农业知识培训、食品加工技术培训、服务规范培训、职业道德培训,指导农民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提高烹饪农家菜的技艺,教育从业人员掌握规范的服务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诚实守信,讲求信誉,以优质服务和独具风格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适时成立“农家乐”旅游协会,对内加强统一服务和行业自律,对外树立品牌形象,统一参与市场竞争。
(四)突出特色,打响品牌。充分做好“乐”的文章,着力挖掘、整理当地的人文、生态、民俗资源,把民间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健身活动、民间文艺等有机结合到“农家乐”进行开发,通过推出旅游上山下乡、市民小菜(果)园、假日做农夫、做农家饭、教你编织和使用农具等专题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丰富“农家乐”的内涵。要注意“农家乐”接待设施建设,既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强调“原汁原味”,更不能低档次、低品位。要强化“农家乐”的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建立与旅行社良好合作关系,把特色突出、设施完善的“家家乐”纳入到我市旅游线路之中,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有序、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