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1:2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乡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调查报告

一、旅游产业现状

**乡位于**县南部,辖*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余人,是个以苗族聚居为主的烟叶产业大乡。距**国道*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该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苗族风情浓郁,苗族原生态文化节目保存完好。**年*月该县苗族赶秋节在这里隆重集会,原生态民族文化得到充分展现,受到省内外专家的瞩目与好评,xx乡境内峰峦层叠,林郁丛丛,谷幽涧静,溪河纵横,溶洞暗河相连,奇峰突兀,怪石林立,古树参天,野藤蔓延,云海连连,**年共接待省里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人数达**人,当地旅游收入达**万余元。

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划,旅游规模小。全乡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虽然看好,但总体上还处于自发性发展阶段,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别景区处于自由观光状态。一是缺乏整体规划。xx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只停留在全乡旅游的总体规划上,详细的乡村旅游规划尚未进入议事日程,总体规划只对景点(区)分布情况,单个景区(点)定性定位作粗线条的安排,对整体布局、旅游主题定位、目标市场等关键要素,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只体现资源的价值。二是特色不明显。所推出的乡村旅游项目,大多停留在观光上,尚未深入挖掘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当地的民风民俗、农业土特产得不到充分体现,拿不出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品牌,品牌层次较低,形式较落后,缺乏科学化,推不出经典精品观光点。

2、粗放经营,管理滞后。全乡乡村旅游目前还处于浅层次开发,多数村民对旅游产业意识淡薄,许多旅游资源尚未挖掘与开发,在开发经营管理上明显滞后,开发民间工艺品和地方特色饮食,推出特色文艺表演节目等方面力度不够,观赏内容单薄,苗寨风情游活动,由乡村组织安排外,其它景点从引导上缺位,处于自由观光的状态性。

3、基础工作有待加强。主要突出表现在旅游景点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设施相对滞后,吃、住、玩、购、乐等方面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明显滞后,旅游队伍建设落后等方面。

三、对开发xx乡村旅游的建议

1、找准产业定位,突出文化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

xx乡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美在原始,贵在自然。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势己逼人,因此,乡村两级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的大好时机制定规划,争资上项加强对接,主动作为。通过3—5年的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排乡富民强乡的重要产业,并有效地带动农业、工业、饮食、服务等各项各业的发展。

2、强化宣传,大力推介我乡旅游文化产业。

发展旅游宣传,推介至关重要。只有我们“推出去”,游客才会“走进来”。一是做好形象包装,向社会广泛征集宣传口号,拍摄我乡的专题宣传片,对xx乡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政策环境优势进行深度包装,强力宣传推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外界对xx乡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3、搞好科学规划,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对xx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要做出成效,关键要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做好规划,突出特色,增强科学性,满足市场需求。首先,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关系。其次,要科学规划xx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带。打造以金龙村为中心的自然景观系列,贯穿保靖夯沙乡风景区,着力开发芷耳村,加快与德夯风景区的攘接。围绕xx、金龙、桃花、让烈深厚的民俗风情,打造民族风情观光带。以公路沿线村,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带。组织有关专家根据观光带的区域布局,做好科学规划,明确乡村旅游今后的建设重点和发展目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让乡村旅游展现出它的魅力。

4、注重科学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领导是关键,乡人民政府要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以主要领导牵头的开发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定期研究解决乡村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加强科学监管。相关职能部门要多下基层,全力支持,突出在经营活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三方面加强管理。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计划、交通、旅游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申报,力争把进入乡村旅游景区的公路列入上级计划项目笼子,尽快改造好进入景区的公路。

5、突出民族特色,加快旅游商品开发。

要大力开发与参性强、个性突出的文化旅游产品。抓好苗家刺绣、蜡染、花带、苗族织锦等为代表的民族服饰产品开发,打出苗家腊肉、苗家酸鱼、干山野菜、葛蕨薯粉等绿色食品品牌。构筑旅游商品发展平台,建立我乡土特产旅游定点购物点。让游客购买到我乡的土特产。

6、加强乡村文化站建设,优化旅游环境。

要吸收有专长的青年人进入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切实开展文化活动,大力培养管理、研究、创作、表演、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旅游服务的培训工作,使它们成为旅游文化产业的带头人。积极在乡村旅游中,倡导文明诚信、和谐有礼、笑脸迎客,坚决打击侵害游客的不法行为。乡村道路和各个景点要杜绝“脏、乱、差”现象,要以干净、整洁、有序的外部形象和文明有礼的内在素质来提高我乡的品位和信誉,使我乡旅游文化产业不断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乡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

乡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加速了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已逐渐发展成为第三产业龙头。目前,国家已明确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推进,针对镇党委、政府以“南山竹海”为中心和龙头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华东知名旅游休闲观光区的决定,全镇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战略,按照“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逐步形成特色生态旅游新格局,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游客越来越新、越来越奇、越来越高的欣赏品位,让我们这一新兴的旅游镇不得不立足镇情,正确分析旅游业现状,从而一步一步走好开发路,走上品牌路,这样才能逐步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为全镇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发展旅游业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地理位置优越 xx镇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溧阳南部丘林山区开发特色镇,全镇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0万亩,辖10个行政村,1.8万人口。交通便利,距市区30公里,距宁杭高速入口20公里,境内戴横公路(xx—xx)和平横公路(xx—xx)贯穿南北。虽身处深山,但便捷的交通使其对接于各大城市旅游黄金通道网络之中。

2、气候适宜 xx镇隶属天目山脉,属丘林山区,大小山岭17座,吴越第一峰海拔541米。境内四季分明,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湿,季节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5.4℃,年降雨1200—1300毫米,无霜期为235天。土壤为黄棕壤,呈微酸

性,植被丰富,有常绿阔叶林、落叶林、常绿针叶林、毛竹林等广泛分布。自然条件适宜,形成发展生态旅游独特优势。

3、自然资源富足作为xx南部丘陵山区开发特色镇,茶、桑、栗、果、竹五大优势产业成为我镇特色农业支柱与主导,在占全镇总面积70的山林中,共分布着4万余亩翠竹、3万余亩板栗、1万余亩桑园、1万余亩茶园、5千余亩果园,正在建设的南山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更是前景喜人。

3、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4A级天目湖——南山竹海旅游度假区,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凭借2万余亩翠竹这一自然景观,该景区被外界称为“天然养吧”,其他还有古松园、南山寿泉、古兵营遗址、古石桥等20余处特色自然景点,与此同时,结合李家园中心村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田园风光区和投资8000万元的乡村旅游区的规划工作正式启动,以“农家乐”的形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成为不断提升xx旅游档次和内涵的重要内容。

4、旅游商品开发潜力大境内有野竹笋和板栗等真空包装食品系列,有李子、樱桃、水晶梨、柿子等四季鲜果系列,有香峰寿眉、南山寿眉、南山黄茶、珍稀白茶等茶叶系列,有土鸡、竹鸡、野鸭、野山羊等野味火锅系列,有竹席、竹帘、竹雕、竹鞋等竹制品系列,这些农副产品及特色食品已逐步成为各地游客购物和餐饮的首选,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竹木业、珍稀花卉苗木、新品瓜果、畜牧业、蚕桑业等壮大发展,将为旅游食品、纪念品开发提供很好的原材料市场。

5、政策优惠国家已经采取一系列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政策措施,对旅游业升温具有极大促进作用。我市多次召开旅游工作会议,详细研究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相应出台。我镇全力以赴以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主要项目广泛招商引资。这些都为我镇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

6、旅游投资热潮高涨凭借2004年初南山竹海风景区与天目湖旅游公司的成功联营,为全镇旅游产业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到目前为止全镇旅游产业开发累计投资近亿元,国内外许多客商纷沓而至,积极加入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投资开发,推动了xx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劣势浅析

1、旅游软环境亟待改善。一是景区所在地群众和景区经营者之间在土地、山林征用及工程项目承建方面矛盾突出;二是旅游从业人员观念较为落后,对旅游业的认识还未能真正到位,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三是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不能满足旅游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四是全镇群众普遍对旅游产业开发特别是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发信心不足,旅游经营意识较差,这已成为制约我镇旅游业发展重要因素。

2、旅游硬环境较差。一是对现有景点完善开发投资力度不足,资金投入不到位;二是仍有多处鲜为人知的自然景点景观尚未开发;三是通往景区公路等级、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差,部分景区(点)未通公路或通讯不畅;四是配套设施如宾馆、饭店少且档低次。

3、旅游资源开发迟缓,很难形成整体优势。我镇境内除南山竹海等少许景点具有接待能力外,其他如古松园、宋朝古兵营遗址、唐代古石桥、清风山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景点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尚不具备接待能力,旅游文化内涵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横涧旅游业“资源富集、但亮点少”的格局。

4、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旅游业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地方特色,宣传广度、深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

5、旅游商品开发不力。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经营比较落后,缺乏新、特、奇等地方特色,缺乏集中的旅游商品经营店和购物区域。

6、资金投入不够 R>xx镇是常州市级贫困乡镇,财政收入往往只能解决全镇机关干部生活和一些小投入的公益事业,而无力拿出更多资金用于旅游业投入,这也是制约横涧旅游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对策建议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兴镇”的战略目标,以生态旅游为龙头,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项目带动、整体推动”的生态旅游新机制,高起点做好xx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工作,并认真按照xx镇旅游产业开发总体规划的要求,认真进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和景点建设工作,加大对全镇群众的旅游产业开发意识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盼望旅游资源开发,个个愿意开发旅游资源的良好氛围,努力把横涧镇建成华东线上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新亮点。

1、提高认识,加强发展旅游业是一个涵盖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具有拉动投资和消费双重效应,能够刺激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等社会问题,是发展生态经济、富民强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产业突破口和结合点,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大力配合支持,因此我们要加强旅游宣传和引导,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支持配合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建立一个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兼备宏观调控手段,并有利于对旅游

产业开发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又利于旅游业向大规模、深层次方向发展,符合镇情的旅游管理体制,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为此,针对横涧镇情,成立专门旅游产业开发管理机构,负责对全镇旅游工作实行宏观管理,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并监督其实施,制定旅游开发规划并审批实施,同时,协调处理旅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并监督有关部门执行。

3、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政府应制定专门政策,从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旅游业扶持。如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和旅游宣传工作等,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4、深挖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文化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旅游业发展方向和兴衰。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没有灵魂的旅游。我镇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挖掘潜力很大。因此,必须加强旅游文化内涵发掘、提炼、利用,提高旅游文化内涵,形成横涧旅游独特亮点,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从而提高xx旅游的档次及市场占有份额。

5、加快旅游环境建设,提高横涧旅游业整体形象一是加快以公路、通讯、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以宾馆、饭店、旅行社为龙头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现有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为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四是加强旅游宣传工作,提高xx旅游知名度。

6、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一个地区旅游商品开发与状况,代表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兴衰。结合我镇实际,目前应重点抓好特色农副产品等旅游食品深度开发。同时,立足横涧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提高旅游商品竞争力和吸引力。

7、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依法治旅一是加强旅游产业开发制度

建设,促使我镇旅游业走“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这一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依照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和协调旅游产业投资经营者和景点所在地群众之间的矛盾;三是做好旅游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创好旅游业发展良好外部环境;四是加强涉旅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旅游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营造良好的旅游安全氛围,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8、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实现优势互补加快与天目湖旅游区、平桥石坝、蓄能电站等景点串成一线的速度,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本地旅游观光,使我镇成为集旅游、度假、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华东知名旅游胜地

第三篇:关于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加快实施“旅游富市”战略,积极应对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对旅游事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按照市政协工作安排,8月24日至9月1日,陶元德副主席带领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深入两区五县近40家景区(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宾馆饭店和旅行社,采取景点实地考察、与相关部门座谈、征求意见等形式,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市现有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4处,风景旅游点228处,其中国保单位13处,省保单位33处,A级景区17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处,省级森林公园7处。对外开展旅游业务、接待游客的主要旅游景区有36家、旅行社18家,现有导游和讲解员近400人。全市共有53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总资产4.1亿元,年销售收入2.76亿元。

近年来,我市旅游产业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坚持实施“旅游富市”战略,紧紧围绕创建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保持了强劲态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积极宣传促销,旅游市场得到拓展

围绕羲皇故里、百里石窟走廊、陇上江南、名城古韵、温泉度假五大旅游品牌,我市积极进行宣传促销和市场营销,先后举办了第20届全国(部分)旅游城市旅游局长协作会暨“城市旅游危机管理”论坛、“拜伏羲庙、游麦积山——陇上江南天水旅游”等旅游论坛和大型推介活动,在周边旅游城市开展旅游大篷车宣传和旅游宣传片互播活动,与西部24个城市签订《中国西部旅游城市合作协议书》,设计制作了大型旅游宣传广告牌,在国内外主流媒体积极宣传天水旅游产品,拓展了旅游客源市场,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逐年攀升,麦积山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进展顺利。今年1-9月份,共接待游客43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5.2%和64.1%,国内游客人数名列全省首位,旅游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坚持科学指导,服务功能日益增强

我市全面实施《天水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指导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加快旅游交通新建和改造力度,天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天水军民合用机场通航,整合旅游交通企业资源,成立了天水旅游交通集团公司,天水旅游东部交通“瓶颈”已经打破。近几年来,全市投入旅游饭店资金达6.3亿元,现有星级宾馆30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14家,二星级12家。

(三)多方争取资金,项目建设取得进展

我市积极争取旅游项目资金,目前已确定旅游重点项目46个,总投资22亿元。在建各类旅游项目32个,总投资12.9亿元,其中麦积山风景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世行贷款项目、城区藉河风情线建设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大地湾史前遗址展示园综合开发项目和天水百里生态旅游风情线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伏羲庙保护维修三期项目主体建筑工程接近尾声;南北宅子古民居保护维修项目和水帘洞道路修复项目已经完成;水帘洞危岩体加固工程已经完工,壁画保护修复工程正在进行;76处86块旅游指示牌建成使用;国家投资和自我改造的 32个星级旅游厕所建设项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旅游产品质量等级不断提升,为我市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强规范管理,旅游环境不断优化

我市积极发挥旅游协会和旅游质监所的作用,加强旅游联合执法和专项执法,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的不法行为,开展旅游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狠抓旅游安全的日常管理和节假日旅游市场的监管,促进了旅游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开展导游、旅行社年检年审和旅游星级饭店复评复核工作,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深入开展旅游饭店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年、“诚信旅游在天水”和创建绿色饭店活动,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环境不断优化。

二、主要问题

尽管天水旅游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大为改善,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与全市人民的期盼和愿望相比,与旅游资源的品位相比,我市旅游业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由事业型向产业化过渡的一系列问题还亟待解决。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配套服务能力不强

一是交通设施条件相对滞后。天(水)定(西)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天(水)平(凉)、天(水)十(堰)高速公路还在做前期工作;“陇海铁路”预留客票少,客运高铁正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天水机场由于导航设备陈旧、跑道强度不够,大型客机无法降落;市内交通建设欠帐较多,公路密度小,路况较差;景点间的旅游专线公路不畅,道路等级低,通达深度不够,断头路多,养护管理跟不上,特别是麦积山、仙人崖等主要景区道路狭窄,可进入性差,石门、温泉和县区的大部分景点交通状况更差。景区停车场明显不足,节假日和旅游黄金周期间,麦积山等主要景点停车场爆满,车辆拥挤堵塞,有时长达数小时,引起游客不满和投诉。新开通的宝天高速公路麦积山收费站和吴家崖收费站窗口少、收费慢,致使进出景区的车辆在收费站形成堵塞,无法适应现代游客“快旅、慢游、舒适、安全”的要求。二是旅游服务配套不足,接待能力较差。现有的30家星级宾馆主要分布在两区,五县星级宾馆饭店很少,接待能力弱。天宝高速公路开通后,随着游客日益增加,接待能力显得严重不足。部分旅游景区及城区的公厕、垃圾箱等服务设施数量少、档次低,旅游标识不齐全、不规范。旅行社数量少、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小乱散问题突出,部分县至今还没有旅行社,旅游服务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

(二)综合开发滞后,旅游产品单一

一是景区规划执行不够。许多景区都编制了发展规划,但受资金及拆迁问题的制约,规划实施不到位,甚至随意变更,使景区发展难以上规模,甘谷姜维墓景区、清水赵充国墓景区等均存在这种现象。二是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文化品位有待提升。我市虽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规模不大、设施落后,普遍存在有点无景的问题,景点多以观光为主,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游客参与的互动性游玩娱乐项目少,旅游品牌的吸引力不强,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市场人气不旺。三是旅游商品开发滞后。全市现有的53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中,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占11%,500万元以下的占70%。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旅游商品制作粗糙,旅游商品的地域化、特色化、系列化水平低,独特性和创新性不足,缺乏物美价廉、便于携带、具有天水地域和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没有较大规模的旅游定点商场和旅游纪念品市场,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四是特色旅游休闲场所较少。农家乐在我市旅游产业中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起步晚、规模小、分布散,目前全市星级以上的农家乐仅有34家,其他规模较小的时开时停,普遍存在盲目经营、缺乏农家特色、管理不够规范、卫生条件和服务较差,农家化程度低。

(三)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我市旅游产业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管理体制不够成熟,在已开放的36处旅游景点中,属文化部门管理的有14家,属建设部门管理的有6家,属林业部门管理的有9家,属宗教、农业、卫生等部门管理的有7家。各景区多头管理,一方面造成景区各自为政,步调不一,管理难到位,协调难见效,导致旅游服务不到位,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扯皮,损害了游客利益。有的乱搭乱建,影响了景区的整体效果,破坏了景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麦积山景区分属省文化厅、麦积山风景管理局、小陇山林业局管理,虽经多次协调,管理体制至今无法理顺。另一方面,管理体制混乱导致旅游产业经营机制不活,形不成合力,不利于景区的统一规划开发、宣传、管理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直接影响天水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

(四)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

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市从事旅游专门人才匮乏、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滞后的问题日趋凸显。现有的1万余名旅游从业人员中,导游、讲解员数量少,文化层次较低,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15%。旅游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旅游服务人才的教育培养滞后于市场发展,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天水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宾馆饭店服务人员待遇不高,行业培训力度不够,人员素质较低,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旅游产业链的整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五)旅游资金投入不足,对外宣传有待加强

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由于我市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旅游资金入不敷出,城市整体旅游形象宣传、基础设施改善、旅游人才培训和旅游产品营销显得力不从心。2008年,全市各景点共完成各类项目投资1.3亿多元,尽管较往年有所改善,但还存在投资渠道单

一、投资规模小、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无法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宣传力度不大,旅游整体形象塑造不够。一方面,宣传促销经费来源渠道狭窄,有限的资金不能保证旅游宣传有效开展,导致促销推介点少面窄,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宣传促销方式单一,宣传造势缺乏整体性,品牌效应不突出。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不够,力量分散,主题不明,县区之间、景区之间缺乏品牌共创、联手宣传促销意识,难以产生强势宣传效应。

三、几点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旅游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加快改革我市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旅游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综合领导协调作用,督促落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市场推广、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建议组织相关部门就全市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理顺麦积山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意见。现有的方案要按照“先易后难、先市后省”的原则,提出具有操作性、易于推行的麦积山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争取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旅游主管部门与各个景点的管理机制,使权责更加明晰,管理更加集中,激活旅游产业发展动力。健全市级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增加管理人员编制,积极推动县区旅游管理部门单设,使其更好的发挥旅游管理服务职能,以此来推动“旅游富市”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进一步加快航空、铁路、公路等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天水旅游大交通,全力构筑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加强精品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建议加快主要景区特别是麦积山景区环道建设进度,加大景区内道路拓宽和停车场扩建力度,提高景区道路通达深度。加强市、县(区)交通主干线通往各大景区道路的交通支线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形成通畅便捷的旅游交通。协助天水火车站健全完善停靠、始发旅游专列功能,支持建设宝鸡—兰州铁路快客专线。积极培育天水旅游航空市场,提高西安—天水—兰州航班正点率和上座率;加强与国内航空公司的交流合作,逐步开通天水至嘉峪关(敦煌)、天津、上海、九寨沟等地航线,促进天水旅游航空市场健康发展。

出台旅游业激励措施,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鼓励上规模的社会宾馆参与星级旅游饭店的创建。积极创造条件,引大引强,组建集景区、饭店、旅行社等为一体的天水旅游集团公司。加强对农家乐开发建设的规范管理,继续开展星级农家乐评比,突出农家乐服务特色。推进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景区星级旅游厕所的改造和升级,完善景区配套的基础设施,设置规范的标识牌,健全各种服务功能,硬件、软件设施一齐抓,努力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高效的服务。

(三)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加强旅游与文化的结合,通过挖掘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为旅游产品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要紧紧围绕“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这一主题,坚持不懈地打造伏羲庙寻根祭祖游和麦积山石窟游这两张“王牌”,促其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在推出《伏羲颂》、《麦积悲歌》等大型剧目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天水文化特色,打造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旅游歌舞晚会和大型旅游文化节目,提高文化品位,聚集天水旅游市场人气。

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和产业化步伐,在提高旅游商品质量和档次的基础上,注重突出旅游商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使其更富有纪念意义。着力做好旅游产品的立项和开发研制工作,依托市内各大院校,培育旅游商品研发人才,提高旅游商品设计水平,增强旅游商品的实用性、便携性、知识性、纪念性和艺术性,开发一批特色鲜明、有市场前景的地方旅游商品。建议配套建设2—3个旅游商品市场,发挥集聚效应,方便外地游客购物,提高旅游商品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使天水成为陇东南地区旅游商品展销集散地。

(四)加强旅游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旅游管理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对现有旅游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充实管理人员的力量,适当引进一些懂管理、懂专业的专业知识型人才。组织有关人员走出去向外地学习取经,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旅游从业人员培养管理机制,加快旅游从业人员建设。建立和完善旅游教育培训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我市各大中专院校在旅游职业培训和专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办好旅游专业班,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天水市旅游专业人才信息库和导游公司;加强讲解员和导游队伍建设,实行凡进必考,努力培养高素质、职业化导游队伍,为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人才基础;对交通运输、宾馆接待、餐饮服务、景点管理等人员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全面提高业务素质与服务水平。

(五)加大旅游投资和宣传力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建议市级财政逐年加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县区尽快将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范围,用于旅游规划编制、宣传促销、市场开发、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奖励和旅游人才培训等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投融资机制,在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旅游业,加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和建设步伐。

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的旅游宣传促销方式,针对目标客源地市场,采用各种手段,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炼宣传口号,包装旅游形象,征集旅游主题形象口号,将“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这一具有世界影响的伏羲文化旅游品牌,确定为天水旅游业对外宣传的主题形象,运用大手笔进行强势宣传,增强吸引力,提高天水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要积极加强与中央级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大我市在核心主流媒体的旅游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天水旅游的影响力。要积极推进旅游产业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由旅游部门抓旅游向全社会抓旅游转变,由两区主抓向五县两区共抓转变,营造人人关心旅游、人人支持旅游的环境氛围,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增强全社会文明意识,共同塑造和维护城市良好旅游形象,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营造宽松、和谐、有序的环境。

第四篇:乡镇产业发展

长丰片区人大代表小组联组活动发言材料

(胡茂开)2012年8月8日

尊敬的简主席、各位代表:

你们在百忙之中莅临长丰片区人大代表小组联组活动,是对长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长丰乡人大代表,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近年来全乡产业发展情况向你们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乡情概况

长丰乡位于德江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32公里,全乡共有14个行政村、1个社区,119个村民小组,共5676户,20262人。有耕地25150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

全乡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源结构单一,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乡村公路通行能力弱,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设施落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群众增收困难,部分群众尚未脱贫,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消费水平低,发展、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招商引资难度大,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二)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党建领乡,基础稳乡,科教兴乡,产业强乡”的发展思路,全乡各族人民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1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631万元,比上年增10.2%;财政预算收入132万元,完成预算数的106.3%,比上年增长7.5%;农村信用合作社各项存款余额2720万元,同比增长30.3%,各项贷款余额2302万元,同比增长27.2%;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比上年增9%。

二、产业发展状况

长丰乡境内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5.5,降水量1230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由于全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群众观念落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结构单一,群众增收十分困难。近年来,为有效破解群众增收困难这一难题,乡党委、政府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适宜区大力发展烤烟、核桃、畜牧产业,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加快农业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

(一)烤烟产业

始终按照“提质量、保面积、增效益”的要求,逐步壮大“烤烟”种植基地,强化各项科技,增加投入,精心培育,使烤烟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兴乡的支柱产业。实行连片轮作,切实加强烤烟大棚育苗管理,严把预整地、移栽质量关。今年,全乡共栽种烤烟3340亩,指令性产量60万斤,预计实现收购总产值825万元。

(二)泡核桃产业

根据县委政府的有关要求,积极宣传泡核桃产业化发展政策和先进典型,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始终把泡核桃产业作为富民兴乡的又一支柱来培植。按照“合理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方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在田边地角、荒山荒地种植向适宜耕地种植转变;把泡核桃发展作为家庭副业向培植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转变;注重面积的数量型向高产优质的效益型转变。2012年,全乡累计种植泡核桃603亩,其中,连片种植有500亩。

(三)畜牧产业

1、畜牧总量增长幅度大。2011年,全乡生猪饲养量达1.9万头,出栏1.2万头,实现畜禽总产值1245万元。目前,生猪市场行情较好。

2、动物防疫扎实有力。今年春季防,免疫密度达98.4%,挂标率和建标率分别达95%和100%。一是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层层签订了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二是加大了防疫资金投入为防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3、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以米阳山养殖基地为依托,今年发展了养殖大户 23户。今年投放基础母羊4046只,种公羊162只。

(四)非公经济 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效益”的方针,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千方百计吸引外商投资。鉴于全乡境内水利资源丰富的实际,近年来,重点突破,成功引进了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冷水岩小型水电站。目前,全乡个体工商户已达108户,从业人员115人,私营企业4户,从业人员18人。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了由乡人民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加强科技培训,不断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提升产业化水平。

(四)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

把产业发展与加强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全乡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旱灾、洪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商品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观念,“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缺乏参与热情,疏于管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缺乏必要的投入

由于乡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下步工作打算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三是注重示范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组建产业协会,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建设产品交易市场,减少流通环节,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在上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抓好产业发展,当然在工作中肯定存在许多差距,敬请各位领导和代表多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进一步把工作做好做实,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谢谢大家!

第五篇: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地处“两山一湖”核心地带,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又是--文化核心区域,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进一步厘清思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我县专门组织力量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外部条件和机遇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地处--脚下,得“两山一湖”之灵气,吸--州文化之精髓,犹如镶嵌在--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物产丰富,素有“--州粮仓”之称,--、茶叶、山珍,品质上乘,远近闻名。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中国--之乡、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开发价值旅游县等称号。

(二)良好的交通区位。205国道、323省道、217省道穿境而过,--高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扬绩高速公路--连接线、--高速公路已列入“--”规划。205国道--段改造完工,--隧道建成通车,323线一级公路改造篁新段开工建设。在“--”期间内,--将有一条高速铁路运行,至少一条高速公路在建,国道、省道、县道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全县路网趋于完善。加上--高铁的开工建设,--对外交通进一步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后花园。--、九华山、太平湖、西递、宏村等著名景区近在咫尺,一小时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景色美不胜收。

(三)较好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融入--圈,打响--牌,做好--文章”的旅游发展思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全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以“发展特色旅游,突出生态休闲,打造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修编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东线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县创建全国自驾游示范县规划》,出台了《--县加快发展旅游业优惠政策》,建立了旅游项目库,积极推进旅游业增点扩面,上档升级,文化旅游发展氛围渐浓,生态环境日趋优化,已经成为潜在的最佳投资旅游目的地。

(四)逐步彰显的特色。近年来,我县围绕“--派文化的核心区”的打造,深入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加大了历史文物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建立了--革命历史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有了长足发展;围绕“中国--主产区”建设,制定了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目前已形成以--为中心,辐射--、皖西、浙西,赣东等地山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围绕“--旅游的中心区”打造--东线旅游走廊,编制了--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项目,该项目已列入----省省政府861重点项目。

(五)良好的政策机遇。2014年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被列入--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近年来,我县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文件,在土地、税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旅游地接、宣传营销等方面给予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扶持。同时,从2014年起,每年--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对照“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三大战略定位,我县文化旅游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目前,我县只开发了“--一日游、二日游、自驾游”等几款旅游产品,全部以观光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观光休闲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特种产品等成龙配套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机整合,一些旅游项目针对性不强,特色不明显,市场差异性不够,社会关注度不高,与周边县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如:2013年,我县全年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绩溪县全年旅游接待量4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泾县全年接待游客49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二是旅游业发展要素及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要素行业仍十分薄弱,如我县酒店三星(含准三星)仅三家,四星、五星在建各一家,a级景区少,4a景区仅江村一家;旅行社只有三、四家,等等,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素质提高。由于交通、土地等要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缺少牵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项目推进不力,建设进度慢。环境资源保护迫在眉睫,加强矿山管理、古民居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不尽人意。

三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行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县旅游队伍人才匮乏,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浅层开发上,说到开发历史遗迹就要重新恢复古建筑,谈到挖掘文化内涵就想到建庙,讲到搞休闲旅游就想建人造景点,缺乏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不能很好的挖掘、整合和盘活全县的旅游资源。同时,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文化旅游产业在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上都缺乏相应的人才,行业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思路与对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目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黄金发展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同时也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我县必须遵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自觉传承,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一)着力整合旅游要素。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把我县主要景区景点串珠成线。立足--的资源秉赋、人文特色和区位特点,做好--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题科学规划和>策划,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做强做大旅游地产,最大限度地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二)着力打造精品景区。--生态风景区、--溪国家森林公园、--山生态休闲度假区、仙人谷风景区、王祯农庄、--产业园、--公园等生态休闲、康体养生旅游项目,打造休闲养生目的地,实现回归自然休闲游。依托中国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江村,建设江村、黄高峰、--农民暴动旧址、--岭新四军遗址等点面结合的旅游项目,打造革命教育基地,实现红色教育洗礼游。依托明清古建筑众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优势,建设一批以江村古建筑群、朱旺村古村落、--文庙为代表的--派特色明显的旅游项目。打造名人故里、千年古村品牌,实现地方文化欣赏游。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改善景区环境质量,提高景区管理服务水平,规范景区商品交易秩序,力争建成一批创意新颖、特色鲜明、景物造型美观、人与自然高度融合、具有较高文化内涵和艺术观赏性的旅游精品景区。精心>策划

特色旅游线路,逐步形成“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我县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着力夯实旅游基础。一是要加快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大景区的交通便利性。二是要加快生态建设,把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结合,引导沿线农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果树、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此形成绿色风景带和绿色观光带。

三是要加快文明城镇建设,强化城镇卫生秩序、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管理,加强城镇居民文明素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提升--对外整体形象。完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旅游功能。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点和民俗风情点。四是要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在县城和重点镇发展建设旅游商品购物网点,用我县独具特色的--、茶叶、山野菜等土特产品以及奇石、盆景等工艺品吸引游客扩大消费。

(四)不断强化资金投入。一是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必须在战略上坚持政府主导,在投入上坚持政府引导。近年来,我县每年都--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宣传促销等专项活动,对于引导和激发社会各方投资旅游建设的积极性有一定成效。二是要积极争取项目性投入。把旅游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作为对上争资立项的重要内容,精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立项目库,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能从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城镇建设等各个方面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旅游建设。三是大力开展市场化运作。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承包、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使我县景区景点的建设规模、景点品位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提档升级。

(五)不断强化宣传促销。2008年以来,--县先后荣获“中国--之乡”、“中国--产品交易中心”以及“中国宣砚之乡”等称号,我县要充分利用好这几张国字号名片,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广泛采取文化旅游节、推介会以及媒体报道等形式,加强文化旅游对外宣传,建立政府整体形象宣传和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结合的文化旅游宣传促销体系,着力扩大--文化旅游对外影响力。精心制作文化旅游宣传片和宣传画册,建立文化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推介及旅游节庆活动。加大网络宣传,与国内知名网络媒体建立文化旅游宣传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充分调动和发挥旅行社在旅游营销中的积极性和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其拓展旅游客源地市场,大力开展地接业务,为--旅游增添人气。

(六)不断强化发展合力。一要明确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各部门职责。文化旅游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只有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才能保证快速推进。要把目标任务细化到项,分解到目,明确到各职能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要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建立健全文化旅游的政策保障、经营支持以及激励政策,动员和引导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社会力量,共创--旅游辉煌。三要加快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旅游院校、酒店管理集团、旅游营销>策划机构和旅行社的高层次人才,鼓励旅游行业培育和引进旅游项目>策划、产品开发、电子商务、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紧缺人才,改善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实施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工程,加强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农家乐、旅行社等从业人员培训,支持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开展合作,培养人才,推动形成若干人才开发体系比较完善、企业文化特色鲜明和持续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习型、创新型旅游企业。)

下载乡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市人大胡主任,各位常委,各位领导:大家好! 开原市的旅游产业,在铁岭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市人大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开原于XX年被省政府批准为......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广元市元坝区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从组织领导、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等多方面配套推进......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XX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XX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

    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绛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收费经营的旅游景点共有两处:一处是太阴寺,另一处是紫云寺。这两处景点规模都比较小,经营收入也十分有限。 太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

    钟山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范文

    钟山区旅游业发展情况 钟山区正在创建A级旅游景区的景区(点)有贵州三线博物馆、凤池园、麒麟公园、动物园、凉都森林公园、韭菜坪景区等景区。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水钢工业......

    浅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

    浅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近几年来,我市的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景区建设有条不紊进行,薛仁贵寒窑、龙门景区、高禖庙等几个景区的建设初具......

    宁强旅游产业发展

    宁强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2013-03-29 10:56:28 来源:宁强县政府办 宁强县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景区建设,强化宣传推介,加强服务管理,多举措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该县围绕建设“旅游名县......

    加强休闲农业和乡镇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xx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休闲农业和乡镇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建议市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休闲农业和乡镇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已收悉,经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