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

时间:2019-05-14 10:2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

第一篇: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

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

(2010年1月27日)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制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和《省发改委关于编报“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要求,2009年底,省文物局开始启动我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谋划今后五年工作,做好项目储备,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及各地文物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现就“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国家按照五年一个规划期,确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和方向,部署全国重大建设项目,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是科学合理地引导资源配置和测算资金需求的有效方法,也是各项事业争取国家经费支持的基本依据。文物博物馆事业也不例外,规划编制工作越来越科学、规范,规划对事业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因此,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期,统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对谋划和布局一个时期文物博物馆工作,凝炼和储备重要项目,争取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这里安排布置的“十二五”规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省文物局组织编制并印发实施,其中重要项目和内容将积极争取进入我省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二是国家“十二五”重要项目规划,由国家文物局与有关部委联合组织编制,我们按要求申报我省相关项目,并争取纳入国家规划。当前,根据经费渠道,主要包括国家文物局与财政部共同编制的文物保护项目规划和国家文物局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编制的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规划,我们要按照国家文物局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的不同要求分别进行编制和申报。并且基于这两个项目规划,分别建立国家项目库。一般情况下,进入不了这两个项目库的项目,在规划期的五年中就不能申报实施,也得不到中央财政的经费支持。三是有关专项规划,如从“十一五”开始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的文物信息化专项规划等,今年还将在我省已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古代石窟文物数字化及应用“十二五”规划。而且委托我省开展编制的有关调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等工作,以期申请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设立专项经费,推动这项工作。四是各地、各单位自己的发展规划,由各地、各单位自行组织编制,应报我局备案,其中重要内容可考虑纳入我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时,我局高度重视,专门开会进行过部署安排,得到了大多数市州、单位的重视和积极配合,按要求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我们申报的较多项目进入了国家文物保护项目规划、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及项目库。五年来,绝大多数得以实施,得到了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我省及各地文物事业发展。我们组织编制的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也获得省发改委的认可,一些重要内容和项目被纳入我省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得到了省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十一五”期间,投入我省文物保护工作的专项经费逐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与大家共同重视并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有着直接的关系。我省是文物大省,但经济欠发达,各级财政财力都十分紧张,地方财政对文物保护的投入与文物事业发展的需求差距很大,争取更多的中央资金尤为重要。因此,编制实施好五年规划,使尽可能多的文物保护项目进入国家项目规划和项目库,争取更多的中央资金支持,对推动我省文化遗产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需要重点强调一下做好国家文物保护项目规划、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及项目库编制相关工作的重要性。从“十一五”开始,国家为加强预算管理,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实行项目库管理方式,尤其是基于前述两个项目规划形成的项目库,是五年规划期内申报国家专项经费、实施保护项目的基础和前提。进不了国家项目库,就意味着五年内没有资格申报实施。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十二五”期间这种项目管理要求将会更加严格。在省级规划编制中,我们也将考虑借鉴相关做法,以规划引导资源配置和资金流向,进入不了省级规划的项目,每年安排省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时也将不予支持。因此,规范项目申报管理工作,完善项目运作机制,编制切实可行的五年规划,对我省及各地文物事业发展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科学合理地谋划布局未来五年的文物工作,为重要项目的实施和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抓紧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为统筹做好我省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省文物局已于去年12月成立了副局长马玉萍任组长的规划编制小组,统一组织、指导各地、各单位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各地、各单位也要高度重视,要成立主管领导挂帅的规划编制工作机构,抽调相关人员开展规划编制工作。1月底前,各地、各单位要完成工作机构组建及相关前期工作。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规划编制的基本工作思路,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安排规划编制工作时,要做好统筹协调,合理调度工作力量,明确工作任务,落实人员责任,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1月31日前,请各市州文物(文化)局、省直各文博单位将规划编制工作组织落实情况(包括联络人和联系方式)报送省文物局。

(二)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确保规划编制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编制过程中,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对未来五年的事业发展进行认真研究和充分讨论,特别是要加强对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调研论证,从拟申报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兼顾项目内容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整个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指导性和约束性,做到既有一定的前瞻性,又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经费渠道、支持重点,切忌贪大求多。同时,要充分考虑与“十一五”规划以及其他规划的衔接,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确保各项工作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中有着深刻的教训。一些地方和单位在编制规划时重视不够,不进行认真研究,只是安排一两个人应付差事,随便填报了事。进入规划期开始申报实施项目时,才开始考虑。致使想要申报某个项目,但却苦于该项目未列入项目库,而无法申报,一等就是五年;个别项目虽然进入了项目库,但内容不准确或不切实际,造成项目批下来甚至经费到位两三年都难以实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中,特别是申报进入国家规划的项目,从项目本身到项目内容,都要进行认真研究,确保其实施的可行性。

(三)明确要求,协调一致,及时做好国家重点项目规划申报工作。

国家文物保护项目规划和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是按照国家文物局及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要求开展的。我局根据其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统一组织开展我省项目编制、填报工作。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我局的工作部署,根据统一的时间、内容、方式和具体要求开展填报工作,以确保工作时效。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对编制文物保护项目规划进行了安排,今天我们重点也是对这项工作进行详细的部署。由于编制、填报项目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各地、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今天会后立即按照安排意见部署开展工作,确保高质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关于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国家文物局暂时还没有进行安排,各地、各单位可以先期酝酿考虑,进行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暂不正式开展编报工作,待国家文物局及国家发改委有了明确安排意见后,我们再做具体安排。

另外,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等单位还要全力配合省文物局做好古代石窟文物数字化及应用专项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为国家文物局向财政部申请专项经费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也为全省乃至全国古代石窟实施数字化及应用项目创造条件。

(四)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编制好本地、本单位发展规划。

各地、各单位在做好国家重点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安排,做好本地、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市州文物部门还要积极向本地政府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编制部门汇报沟通,力争重要文物保护项目进入当地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以利于今后一个时期积极争取地方资金的支持。

各地、各单位要在今年5月之前,力争完成本地、本单位“十二五”编制,并及时报送我局备案,为我们编制全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三、国家文物保护项目规划编报工作的具体安排意见

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编制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一项任务。各市州、各单位要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出发,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认真做好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有关工作。

由于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各地、各单位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少走弯路,不耽误时间,省文物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经过积极努力,完成了我省拟申报的项目名单及项目内容、各类项目填报范本及各类项目经费需求测算标准,附在这个意见后面,请大家依此组织填报。这里,对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填报内容和要求再做一些说明。

(一)填报内容

1、编制文字材料,即总结报告。内容包括:

(1)对“十一五”以来本地、本单位所有文物保护维修、遗址保护、博物馆建设、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和产生的绩效进行全面总结分析。

一是反映基本情况,主要包括:①文物数量(包括地上地下、可移动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价值及重要性评估(主要指文物所含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及其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②博物馆及中心库房数量、面积;③机构、从业人员数量;④“十一五”以来总投入数据(分中央投入和地方投入);⑤已做过的保护工作以及产生的效果(列举重大工程和有影响的项目)。

二是进行现状分析,主要包括:①文物保护、保管条件及环境(如博物馆原有及新增库房、原有及新增保护设施设备等);②文物损毁数量和程度;③文物安全状况;④现存问题和困难以及产生的原因分析,包括机构、人员、技术、设施、经费、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分析。

(2)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本地、本单位今后五年文物保护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及总体目标,提出保护工作的具体设想、实施条件及拟采取的措施和政策建议;同时按文物保护类型归纳提出保护设想及需求,如世界遗产、大遗址、古建筑、博物馆等维修保护,藏品及出土文物修复,消防安防,文物征集,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等。同时还应包括一些专题性的跨省、跨地区的重大项目,如长城、丝绸之路保护等。

总结报告要有研究分析,其中文物维修类和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类两块工作应分开进行总结。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总结情况和反映现状尽可能量化分析,要有典型案例(包括成绩、困难和问题),要有理有据,就实避虚。

2、确定拟申报文物保护项目,测算资金需求,并登录国家文物局“十二五”项目库管理平台填报项目相关信息。

每一具体项目的填报材料必须全面反映该项目的情况,包括:文物存在的自然情况;已实施过的保护项目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现存状况和问题;实施该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项目实施内容及实现目标;具体经费概算及经费来源等。

除不可预见因素外,“十二五”期间所有需要实施的文物保护项目原则上都必须纳入此规划,但要按照项目的重要程度或紧迫程度,突出重点,分轻重缓急进行排序,确保一些重大、紧急文物保护项目优先申报实施。项目填报内容必须符合完整性、合理性要求,做到不重不漏。

(二)规划对象及内容

1、规划对象为:全省文化文物系统管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拟申报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综合性区域文管所、考古科研机构(包括“十二五”期间根据工作需要拟新设立的新机构)、水下文物(我省不涉及)等。

2、规划内容包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维修、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大遗址保护以及文物安全、文化遗产环境风貌保护、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等。具体项目有:保护维修、保护规划编制、大遗址保护、考古发掘、考古报告、文物征集、可移动文物藏品保护、展览提升、馆藏环境达标、馆舍维修、技防消防防雷、博物馆库房建设、较少人口少数民族博物馆建设、考古周转库房建设、县级综合性文管所建设、大型古遗址抢救性基础设施建设(含安消防,环境整治、道路改造、卫生设施、看护用房建设)、古建筑群抢救性基础设施建设(含安消防、古建筑环境整治等工程)。

(三)填报原则

1、国家文物局“十二五”项目库管理平台设“国保单位”、“大遗址”、“拟申报的第七批国保”、“博物馆、文管所、考古科研机构”、“水下文物保护”5个版块,申请各类文物保护项目应进入对应版块填写申报信息。如安全防范、文化遗产风貌保护项目根据需求分别在“国保单位”、“大遗址”等版块中填报;文物维修、馆藏文物保护等分别在相应的“国保单位”、“博物馆、文管所、考古科研机构”版块中填写;由于主动考古工作一般是配合国保单位(含拟申报第七批国保)、大遗址的保护需要而开展,因此考古专项申报也在这两个版块中进行。

2、博物馆免费开放、中央与地方共建博物馆经费需求以及中心库房建设、考古标本库建设、区域性文物修复科学检测实验中心建设、石窟寺数字化工程由国家文物局规划办统一规划,各地、各单位无需填报。

3、已公布的第一至六批国保单位,国家文物局项目库已有基本情况简介,不再填写。拟申报第七批国保单位的名单由省文物局确定,单位基本信息(包括现在使用单位、管理机构信息)应进入“拟申报的第七批国保”版块、点击“新建单位”填写,其中简介文字要求500字左右,并附反映全貌和

重点局部的照片至少2张。

4、大遗址主要指“十一五”期间公布的100处,不需要填写基本信息。如需增加新的大遗址,原则需要国家文物局认可后再填报单位基本信息(包括500字左右简介和2张以上照片)和项目信息。

5、博物馆指标填报时,需要选择一、二、三级博物馆,三级以下的博物馆列为其他级别博物馆。综合性文管所、考古周转库项目(标本库)在“博物馆、文管所、考古科研机构”版块中填报。县级综合性文管所建设只针对没有建设综合性博物馆的县(市、区),如已建立博物馆,则不纳入规划。可移动文物藏品保护范围可扩展至部分重要三级以下文物;较少少数民族博物馆建设指人口在10万以下的22个少数民族博物馆的新建。

(四)部分指标项填报说明

1、博物馆、文管所和考古科研及其他机构的单位基本信息应包含:总建筑面积、展厅面积、库房面积、基本陈列、专题陈列、近三年观众量、馆藏文物数量、三级以上文物数量等内容。综合性文管所、考古科研机构如没有基本陈列,展览和观众数量等,相应指标可不填。〖是否免费开放〗指标项主要是为了解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覆盖情况,填报中直接选择即可。〖三级以上文物藏品数量〗指拟实施藏品保护或计划征集文物的单位现有三级以上文物的数量,填报其他类别项目时无须填写此指标项。

2、〖项目名称〗填写要具体,如维修故宫中和殿,项目名称填中和殿维修,而不能笼统填为故宫维修,〖项目实施对象〗填中和殿,而不能填故宫。〖项目类型〗在下拉菜单中选定。

3、〖批准文号〗,仅指填报时已批复、十一五期间未能完成需延续至十二五的项目的批准文号,其他项目则不需填写。

4、〖专项类型〗可多选,一个项目,既可能是涉台文物,也可能是乡土建筑、三普新发现等,设置此项是增强检索功能,也为“十二五”期间争取设立新的专项作准备。考虑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属跨省项目,三普新发现中也有需要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项目,因此设置了相应查询子目。如所列类别均不属于选择范畴,则选为“其他”。

5、〖十一五期间已实施的保护项目及成效〗主要指该单位(指整体单位,如故宫,而不是十二五期间拟实施的中和殿)实施了哪些项目,取得了哪些成效;〖保存现状〗填写拟实施项目的文物(如此次只对中和殿实施保护,只写中和殿)当前保存的客观情况。

6、〖十二五期间项目实施内容〗主要表述规划项目的内容,要尽量准确、详细,如对某建筑的某栋房屋实施维修还是日常维护,工程面积多少,如对馆藏文物实施维修保护,要讲清文物的质地和特征,多少件,等等;〖经费需求测算〗要针对工程量,并要列出测算标准,而不能只给个笼统的数量。如某古建筑落架维修,工程面积1000平方米,该类建筑属宫殿建筑,结合当地实际,每平方米造价5500元,维修部分工程造价550万元;如修复保护馆藏文物,要说明修复文物的数量、修复单件文物所需经费和需要的总经费数额;如改扩建、新建文物库房多少平方米,当地每平方造价5000元,共需要500万元,等等。

7、〖项目类型〗中文化遗产环境风貌保护主要指维护文物保护单位、大遗址历史风貌而实施的如环境整治、防洪、绿化等开支项目;保存环境达标主要指博物馆为提升馆藏文物保护环境而实施的恒温、除湿等项目;考古周转库房(含标本库)主要指文物考古科研机构新建的保存考古出土文物和标本所必需的库房。

8、〖申请中央经费〗、〖地方自筹经费〗指根据测算的经费总需求提出的拟申请中央经费、地方自筹经费的额度。

(五)其他需要强调的问题

1、国家文物局对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的对象、内容以及项目库填报原则都有明确要求,各地、各单位要认真研究,明确规划范围和内容,务必按要求做好文本编制和项目填报工作。

2、省文物局根据“十一五”以来全省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我省实际,编制了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甘肃省申报项目名单(附件2),请各地、各单位按此名单申报具体项目。如认为名单中所列项目有遗漏或没有实施必要时,请书面向省文物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及时提出,我们审核认可后可做修改或补充。

3、为统一和规范填报文物保护项目,省文物局按照项目类别分类制作了填报范本(附件3),请各地、各单位在填报项目时参照填写。

4、各项目的经费需求请按我局提供的测算标准(附件4)进行测算,申请中央经费和地方自筹经费的比例按照80%和20%计算。

5、尚未建设综合性博物馆的县(市、区),可申报县级综合性文管所建设项目。如有建设意向并具备建设能力、确有建设必要的县(市、区)可向省文物局书面提出,经审核同意后列入规划项目名单进行申报。

6、项目最终填报方式为网上填报,由各市州文物(文化)局、省直各文博单位集中填报,并逐项审核把关,经省文物局汇总、审核、确认形成省级项目意见后,统一报国家文物局。项目库管理平台网址、登录用户名及密码随后另行下发。

(六)时间要求

2月10日前,各市州、各单位完成文物保护项目的对接与确定工作。

2月底前,按要求集中填写每个项目的纸质表格,连同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文字材料一并以电子邮件形式报送省文物局。

3月1日—3月10日,省文物局对各地、各单位上报的项目进行首轮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各市州、各单位根据意见修改完善项目资料,逐项审核确认无误后,开始组织集中网上填报。

3月25日前,各市州、各单位完成所有拟申报项目的网上填报工作,经省文物局审核后正式上报。省文物局完成编写甘肃省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纲要并上报国家文物局。

4月15日前,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正式提交规划方案(包括规划文本及网上填报项目库)。

附件:1.甘肃省文物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人员名单

2.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甘肃省申报项目名单

3.项目填报范本 4.经费需求测算标准

附件1:

甘肃省文物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

马玉萍

省文物局副局长

副组长:

柴生璋

省文物局办公室(计划财务处)副主任(副处长)

王 旭

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副调研员

成员:

洪庆华

省文物局办公室(计划财务处)主任科员

杨 芳

省文物局办公室(计划财务处)副主任科员

余 恩

省文物局政策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仇 健

省文物局博物馆处主任科员

朱森平

省文物局博物馆处主任科员

戴子佳

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主任科员

梁建宏

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副主任科员

吕广伟

省文物局安全督查处副主任科员

联 系 人:柴生璋 王旭

联系电话:(0931)8865115 8866864 传 真:(0931)8865117 电子邮箱:csz@gsww.gov.cn

第二篇: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科学研究课题治理暂行措施

附件3 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科学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和文物博物馆事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加强研究课题的管理,根据《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参照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科学研究课题(以下简称科研课题)面向全省文物、博物馆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个人,实行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的原则。

第三条 甘肃省文物局是科研课题的主管部门,下设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课题办)。

课题办负责编制并定期公布课题指南,受理申报课题、组织立项评审,监管立项课题的实施,组织结项课题的验收。

各市、州、地文物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的课题申报并指导立项课题的实施。

第四条

课题办聘请各学科专家组成专家组,参与制定课题指南、评审申报课题项目、课题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等工作。

第五条

科研课题包括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自然类)、文物博物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社科类),研究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列入课题指南的课题为重点课题,自拟课题为一般课题。

第二章 课题申报与立项评审 第六条

课题办每年一季度公布课题指南,同时开始受理课题申报。

第七条 凡有条件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集体或个人均可申报课题,集体申报课题应指定课题负责人。文博系统人员可与其他系统人员合作申报课题,但课题负责人应为文博单位工作人员,成果所有权属文博单位及其有关人员。

第八条 科研课题申报条件:

1、课题申报者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年龄在60岁(含)以下;

2、课题的申报者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独立开展和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能作为课题的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3、项目研究人员一般应组成课题组,由申报者担任课题负责人;

4、未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或其他研究项目者不得申报;

5、每个申报者只能申报一个研究项目,已获得国家级项目资助的课题或其中的子课题不得重复申报。禁止一个课题多头申报。

第九条 科研课题重点资助符合下列条件者:

1、对我省文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文博工作的重点、难点或当前急待解决的、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课题;

2、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的课题;

3、有稳定的研究队伍,申报者与课题组成员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可靠的时间保证,所在单位能提供基本的研究条件。

第十条 在条件相近时,优先支持属于下列情况的研究课题:

1、优秀中青年文博工作者的申请课题;

2、少数民族地区文博工作者的申请课题;

3、应用性强的课题;

4、跨学科联合研究的课题。

第十一条

课题负责人及课题承担单位必须认真、准确、负责地填报《甘肃省文博科研课题申请书》,由各市、州、地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后报课题办。

第十二条 立项评审主要标准是:

1、课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鼓励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新情况的理论探索课题;

2、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充实,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3、课题组的人员结构合理,负责人及成员有一定数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一定的资料准备;

4、申请的经费合理。

第十三条 为了保证科学研究课题立项评审工作的规范和公正,课题立项评审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1、资格审查。课题办负责对申报课题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者,方可提交专家组进行评审。审查内容包括:课题申报者是否具备有关申报资格和条件,申请书内容填写是否规范、完备,申报材料是否完整,申报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对初审不合格的课题,课题办书面通知申报者,分别采取退回、限期补充材料或补办手续、建议修改申请书等处理措施。

2、评审。由专家组成员组成课题立项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主任由甘肃省文物局领导担任。评审委员会下设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学科组和文物博物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组,每一学科组至少由五名相同或相近学科的专家组成,并设组长一名。

评审委员会学科组对本学科申报课题进行审阅。审阅内容主要包括:课题论证是否全面、充分、有说服力,课题申报者及课题组成员是否有能力完成课题。通过公开评议和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出拟立项课题和优先立项顺序,并提出资助经费建议。

3、公示。评审结果报省文物局审批,获准立项的课题及经费资助安排在媒体上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

4、立项。通过公示的课题,省文物局与课题负责人及课题承担单位正式签订《甘肃文博科研课题立项合同》并下发立项通知,项目正式启动,课题负责人即成为课题责任人。凡因课题负责人方面的原因逾期未签署合同的,立项资格自行取消。

5、自筹经费课题、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委托课题、招标课题单列,其中自筹经费课题须经过初审、评审和审批后立项。

第十四条

参加评审工作的全体人员共同遵守以下规定:

1、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2、保护申报者的知识产权,不得擅自复制、抄录和留用申请书;不得泄露或以任何形式剽窃申请书内容;

3、不得泄露评议人姓名、评审过程中的意见和未经审批的评审结果,切实保护评审者的权益;

4、课题评审会的有关资料和评审记录,在课题评审结束后由课题办收回存档。

第十五条 课题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参加评审工作的专家遇到审议与之直接有关的课题时,应当自行回避。课题办及参评的课题申报者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第十六条 课题承担单位必须具备必要的课题实施条件,有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

立项课题实行课题责任人负责制,课题责任人对完成课题任务承担法律责任,并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第三章 课题的中期管理和结项验收

第十七条 课题的中期检查由课题办负责组织,检查内容包括:

1、课题责任人及课题组成员是否为按计划投入了力量,研究力量是否符合研究计划的要求;

2、课题责任人所在单位是否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3、经费是否真正用于科学研究工作,开支是否合理;

4、课题的基础性调研、资料整理等工作是否已开展。

课题责任人将以上检查情况填报《中期检查报告书》报课题办。第十八条

课题立项后不准擅自更改,若需对课题研究范围和重点进行调整,应报请课题办批准。

第十九条

在课题研究全部完成后三个月内,课题责任人须向课题办提交结项报告并附相关材料申请结项。课题的结项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1.由课题责任人及课题承担单位填报《甘肃省文博科研课题结项验收自评估报告》和《甘肃省文博科研课题结项验收申请表》。

2.由专家组成员组成验收委员会。通过公开评议和记名投票方式对申请结项验收的课题进行验收,并提出是否准予结项的意见。

3.省文物局根据专家验收意见对验收合格的课题核准后批准结项。

4.对未能通过验收的课题,允许课题组在一年内对成果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验收,重新验收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销课题处理。

验收结项材料应包括:甘肃省文博科研课题结项验收材料一套(原件);最终成果三套(专著打印稿可1套,待正式出版后补送3套)。

第二十条 最终成果鉴定通过后,由课题办负责办理验收结项手续,对验收合格的课题颁发《甘肃省文博科研课题结项证书》。

第二十一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课题办将撤销课题,并予以通报: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或剽窃他人成果;

3、第一次验收未能通过,经修改后重新验收,仍未能通过;

4、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课题负责人或研究课题;

5、课题负责人长期出国或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不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

6、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到期仍不能完成;

7、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8、中期检查时,无论何种原因,一直未开展研究工作。被撤销的课题由课题办收回立项合同或结项证书并追回拨款。课题责任人三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并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或课题承担单位的责任。

第四章 经费的管理与使用

第二十二条 文博科研课题根据经费来源分为资助经费课题和自筹经费课题,资助经费课题经费由省文物局拨付,实行“一次核定,分期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的原则。

第二十三条 课题经费分期拨付课题承担单位,课题正式启动后,拨付40%,中期报告评估合格后拨付40%,其余20%结项验收后拨付。

第二十四条 课题经费的使用范围限于课题研究直接必要的开支,主要包括:

1.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图书资料费:研究工作所需的报刊、档案、文献、稿件的抄录、誉印、复印、翻拍、翻译费用,购买必要的图书费用。

2.调研费:为完成研究工作必须进行调研等活动开支的差旅费,开支标准依照甘肃省有关规定执行。涉及港、台地区及国外的调研差旅费,不得列支。

3.小型会议费:为完成研究工作举行小型研讨会的费用。会议费开支标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设备使用费: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研究手段的课题所支出的计算机录入费、计算机上机时费或租用费、用于课题研究的资料查询、信息交流等上网费等(不准用课题经费购置计算机和大型软件等固定资产)。

5.印刷补助费:研究成果鉴定前稿件的打印费和誉写费等。研究经费不支付稿酬(有重要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而又不宜公开出版的最终研究成果除外)。

6.管理费:课题承担单位为项目提供条件和服务而提取的补偿费用。管理费按课题经费的5%提取,但每个课题的管理费最多不得超过3000元。

7.其他合理开支。

第二十五条 课题经费必须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禁止将课题经费用于工资福利、购置固定资产或其他不合理支出。

第二十六条

课题责任人要严格执行课题经费预算,课题承担单位要对所承担课题的一切经费开支行使监督权,做到审批手续完备、账目清楚、内容真实、核算准确、监督有力,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

第二十七条 课题完成后,课题责任人应会同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清理课题收支帐目,如实编制《甘肃省文博科研课题结项验收自评估报告》中的经费决算表,报送课题办,接受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课题进行过程中,经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暂停拨款:

1.经费开支不符合本办法及有关规定的; 2.需要变更课题责任人、课题承担单位的;

3.需要改变课题名称、成果形式,对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的; 4.未能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要求延期一年以上(含一年)的; 5.有其他重要事项变更的。

凡有以上重要事项变更者,须由课题责任人或承担单位提交书面申请,经课题办审核同意后,恢复拨款。

第二十九条

科研课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课题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省文物局将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课题、追回拨款等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课题成果管理

第三十条 课题成果如果公开出版或发表,应在醒目位置标明“甘肃省文博科研课题”字样。

第三十一条 省文物局对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实际运用价值的课题成果予以推广。为奖励在文物保护事业和文博事业社会科学方面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省文物局每三年举行一次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文物局解释。

第三篇:加快发展我省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

加快发展我省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意见

(川府发[2003]31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我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历史文物大省。进一步加快发展我省文物博物馆事业,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好文物资源,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是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保证。现就进一步加快我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切实落实“五纳入”切实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将其纳入普法教育计划之中,采取各种措施,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在全社会树立起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观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13号)的要求,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落实“五纳入”要求,即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省级财政2003年较大幅度增加了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今后将随着财政收入增长增加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当地财力安排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将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当地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从2003年起,“五纳入”没有落实的地方,将不安排省级文物

保护专项经费,并取消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项目资金的申报资格。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应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二、健全文物管理机制,加强文博队伍建设

文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健全机构,稳定队伍,增强素质,直接关系文博事业的兴衰成败。各级政府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认真落实文物管理机构和充实必要的工作人员,市(州)、县(市、区)文物管理工作要做到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切实帮助文物部门和文博工作人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文博工作队伍稳定和整体素质提高,提供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要努力探索一套适合文博事业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制度,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对一些特殊的文物保护技术、文物修复传统技艺、文物鉴定、古建筑和石刻修复等,要坚持“馆校结合”、“师承制”等多种方式,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要注重培养和引进各类急需人才,特别是既懂行业管理、经营管理,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省文物行政部门要建立全省文博专家信息库,协助审查重大工程项目方案和规划、工程、陈列、安全防护及考古发掘方案。

对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的人才培养要实行倾斜政策,不断优化专业队伍的分布和年龄、知识结构,提高全省文物工作的保护和管理水平。积极探索适应我省文博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文

物行政部门和各基层文博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大力支持、鼓励志愿者参与文物保护事业。

三、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中,我省文物资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按照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把文物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的关系。文物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应坚持以配合基本建设为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发挥提前介入的职能。进行大、中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凡因进行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需要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建设单位在工程预算批准后,应主动配合文物行政部门做好前期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建设部门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要征求文物行政部门意见。

二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各级政府在编制和调整城乡规划、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交通道路建设中,要加强对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古墓葬区等文物单位以及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和传统街区的保护。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历史文

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街区、地下文物埋葬密集区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并将其作为城乡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的各类城乡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要征求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

三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文物是旅游业的重要载体,旅游是发挥文物功能的重要渠道。合理利用好文物资源将为发展我省旅游支柱产业发挥重要作用。旅游发展要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文物部门要有精品意识,集中力量打造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一批精品,为我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四、加强管理,切实保证文物安全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有效保护、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历史借鉴和科学研究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要严厉查处因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文物的做法,不得以转让、抵押、承包、出租等方式将文物保护单位交由企业经营,不得擅自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体制。凡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的维修和建设项目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报批手续。

必须加强对濒临毁坏的重要文物古迹和馆藏文物的抢救维修和修复。要统筹规划、讲求实效,抓好全省的文物抢救工程,重点支持亟需抢救且有利于打造文物旅游景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项目。

加快推进完成文物保护单位“有专门机构或专人管理、有必要的保护

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的“四有”工作,到2004年底完成全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世界遗产的申报和保护、管理工作,有关市、州政府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遗产资源保护情况,制定相应的有效保护措施。

加强文物的对外交流工作。充分利用我省文物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文物交流与合作,广泛争取国际组织、友好国家和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对我省文博事业的了解和支持,以文物为媒介,让世界了解四川,让四川走向世界。

各级政府特别是文物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文物安全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安全防范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技防与人防相结合,层层建章立制。

各级文物行政部门是文物行政执法的主体,公安、工商、海关、文物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严厉打击破坏、盗窃和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应在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收藏单位以及文物犯罪活动多发地区加强防范,必要时可设立专门的公安派出机构。文物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管理,规范文物拍卖活动。

五、加快建立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体系

博物馆是实现文物合理利用的重要场所。要加快推进“四川博物馆”建设,把“四川博物馆”建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风格的国家级大型博物馆。各地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具有地方特色、专业特色的博物馆建设,力争在我省形成以“四川博物馆”为龙头,市、州博物馆为主体,其他形

式博物馆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博物馆体系。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善博物馆、纪念馆的文物保管条件,提高陈列展览水平,增加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的安全防范能力。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宣传教育作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

六、切实加强革命文物和少数民族文物工作

切实加强对革命文物特别是红军文物以及少数民族文物工作的领导和统筹规划。从2003年起,在文化事业发展费中安排一定经费,重点用于红军文物和少数民族文物的调查、征集和抢救保护工作。

各地政府和革命文物使用单位对革命旧址、革命纪念建筑物负有保护和维修责任。对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革命旧址、革命纪念建筑要重点保护。各地政府抓紧确定少数民族文物中亟需采取保护措施的重点文物,有针对性地妥善进行征集、修缮和保护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文物的调查研究和馆藏少数民族文物的登记、编目和建档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少数民族村寨博物馆。

四川省人民政府二00三年八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文物与博物馆学

一、博物馆陈列:

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群众观览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

二、博物馆陈列的基本原则:

1、与本馆任务和性质相适应,突出馆藏品特色、行业特性和区域性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含量;

2、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工艺和表现手法,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3、展品应以原件为主,复原陈列应当保持历史原貌,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以明示;

4、展厅内应当有符合标准的安全技术防范设备和防止展品遭受自然损害的展出设备;

5、为公众提供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

6、陈列展览的对外宣传活动应及时准确、形式新颖;

三、博物馆陈列的基本程序包括:

1、陈列:指陈列的总体研究与设计、陈列的内容研究与设计、陈列的艺术形式设计;

2、制作:各类辅助展品和陈列设备的设计制作;

3、布置:陈列现场的安装布置;

4、陈列开放前现场的评估和开放准备;

5、每个工作阶段的评估和展出后的总结;

四、博物馆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

1、分析藏品材料的成分结构;通过分析设备对藏品进行分析测试,探明藏品材料的元素构成、物质结构、物理性能,以探索其质变的内因,需求相应的保护途径。

2、探明藏品质变机理;从理论上探索不同质地藏品在不同环境下质变的物理、化学规律,掌握其质变机理,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查明藏品的地下埋藏环境;采集文物在地下的土壤、水分、和气体样本进行分析检测,获得地下环境的原始资料,以便出土后对文物进行保存;

4、研究博物馆藏品的保存环境;

5、藏品保养;为维护藏品质量,最大限度减少藏品受损,需对藏品进行科学的日常维护;

6、藏品修复技术;运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已损坏的藏品进行修复和技术处理,使藏品的病害消除,损毁得以恢复。

7、测定藏品年代;

8、藏品复制技术;

五、博物馆藏品库布局的基本原则及方式:

藏品库布局:藏品库的位置对藏品的保护管理、安全防范、防火以及博物馆的环境都有较大影响。一般讲,藏品库应与陈列室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分隔是为了防止外界人员混入,以保证库房的安全;联系是为了展品运送的方便。库房的朝向最好是南北向。藏品库附近应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藏品库要与博物馆其他各部分组成统一有机的整体,建筑紧凑,节省用地,结构经济,并与环境相协调。

藏品库的布局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

①布置在陈列室的底层。这种布局方式一般建筑较紧凑,有利节省用地。陈列室与库房联系也较便利,文物标本取送方便并可以减少藏品因远距离搬运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但藏品库布置在底层或半地下室,如建筑处理不完善,库房湿度大,地面易泛潮,对藏品保管不利。此外,布置在底层的库房,安全防护与防尘、防震都较难处理。

②布置在陈列室的顶层。这种布局方式同样具有建筑紧凑、与陈列室联系便利的优点。但不利于大型和重型藏品的搬运。同时,藏品库与陈列室很难隔绝,对建筑防火不利。

藏品库无论布置在陈列室底层或陈列室的顶层,都要防止观众和与库房无关人员穿行库房区,在人流路线设计方面要确保库房的安全。

③与陈列室毗连,或用连廊与陈列室联系。这种布局方式既方便库房与陈列室的联系,又使库房与陈列室保持一定隔离,对防止人流路线干扰、安全防火均有利。库房的结构处理也较容易,还有利于藏品库的扩建。在博物馆用地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是一种较理想的库房布局方式,对大、中型博物馆更为适用。

④独立于陈列区之外。这种布局方式对库房管理、安全防火较为有利,适合大型库房或特库采用。但这种布局方式占地多,与陈列室联系不便,不利于文物藏品的搬运。

藏品库的布局要根据博物馆所处的环境和博物馆的类型、性质、规模以及藏品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六、分析陈列室布局与博物馆类型的关系:

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选用相应的陈列室布局:

1、历史性和纪念性博物馆,其陈列通常按照历史发展的年代顺序来组织陈列,整个陈列内容为一完整的系统,各部分之间及展品组合按逻辑序列排比,陈列空间力求连贯,多采用串联式的陈列组合;

2、自然类和科技类博物馆的陈列是按学科的类别划分为体系的,各部分之间关系相对独立,各陈列室互不相通,各有隔得入口,宜采用并联式陈列室布局;

3、艺术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的生态分类陈列宜采用放射式组合,因其陈列内容相对独立,各部分内的展品组合也不一定表现前后顺序,因此多采用放射式陈列,组合各陈列室;4遗址类、工业博物馆等一般多用大厅式陈列室;

1、阿什莫林博物馆:

近代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同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大学博物馆。英国贵族阿什莫林将其收藏的货币、徽章、美术品、动植物标本和其他文物全部捐献给牛津大学,成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1683年,该博物馆对外开放,成为第一所向社会公开的博物馆,这被认为是现代公共博物馆设立的标志,同时也开创了私人收藏公之于众的先河。

2、博物馆疲劳:

即观众疲劳,系指观众体力疲惫、注意力涣散,导致中途自博物馆退出。系美国心理学家鲁滨逊于1928年首先提出。导致博物馆观众疲劳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因素(噪音)、建筑因素(大小、空间等)、陈列因素等。

第五篇:《博物馆与文物精品..

《博物馆与文物精品》实践指导书

课程名称:博物馆与文物精品

课程编号:0002152200

课程总学时:32

实践学时数:8

课程总学分:2

实践学分:0.5

开设实践项目数:1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博物馆,更加深入地理解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感受到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的融合魅力,培养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实践环境与条件

本学期课内实践地点: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南京民俗博物馆、气象历史博物馆、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中国近代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任选其一。

三、实践内容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参观及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现场介绍,使学生对博物馆的功能、类型、历史、藏品征集、藏品管理、藏品保护、陈列设计、陈列艺术、教育、服务、安全管理、建筑等有较感性的认识。

在参观的基础上,对博物馆的类型、藏品管理、藏品保护、陈列设计、陈列艺术、服务、建筑等进行分析,并对比其他博物馆提出自己的见解,完成实践报告。

四、时间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第13-15周。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

考核方式:实践报告

要求:1.以3~4人为一个小组;

2.使用文科类实践报告模版;

3.报告必须涉及博物馆的类型、藏品管理、藏品保护、陈列设计、陈

列艺术、服务、建筑七个方面;

4.对比案例需出自教材;

5.要能够通过对比分析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评分标准:实践报告撰写70% 实践纪律30%

作业二:自选主题撰写陈列大纲份;

作业三:试述博物馆建筑应具备哪些功能。

制定人:戴欣佚(制定日期:2010年5月)

审定人:葛怀东(审定日期:2010年5月)

大作业(考试)

考核方式:论文

要求:1.以3~4人为一个小组;

2.严格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标题、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

3.论文必须结合古典文献与古籍修复专业工作,探讨博物馆对于纸质藏品的管理、保护、陈列设计、陈列艺术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具体题目自拟;

4.要能够通过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5.正文不少于3000字。

评分标准:论点明确30% 论述充分20% 推论合理20% 格式规范10% 条理清晰10% 观点创新10%

下载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最终版]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前 言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珍贵的文物资源不仅是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建设......

    张掖市民乐县十二五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推荐五篇)

    张掖市民乐县“十二五”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根据《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文件精神要求,为科学编制我县“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

    博物馆文物的管理

    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 何思迪 40817034 多年来,文物在博物馆库房中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规范,建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相对而言,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

    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报告

    2013年XX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自查自纠汇报材料XX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始终重视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工作,结合我馆实际情况,就文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甘肃省博物馆导游词大全

    甘肃省博物馆导游词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书于2010年7月4 日生于陇长于陇,尔来已有二十年矣,却有一种不知甘陇真面目的感觉,对陇的了解也只有从书本、传闻中知晓,不曾真正的全方位的了解。此番有幸参......

    谈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推荐]

    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物的形式保留了丰富的信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了研究和利用其中蕴藏的信息资源,必须保存好文物的物质形态。 然而,由于文物材料......

    2010年博物馆文物部工作总结

    2010年好事多多,喜庆连连,亚运会的召开,20周年馆庆,都是那么令人振奋,随着金牛迈着欢快的脚步到来,又为鼠去平添一分喜庆。在鼠年的最后时刻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总觉得有些许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