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复习资料及答案

时间:2019-05-13 13:4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物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复习资料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物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复习资料及答案》。

第一篇:中国物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复习资料及答案

0画

1.(C)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八大

2.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国内外情况的变化,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提出(B)方针。

A.解放台湾,统一祖国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收复香港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3.2007年10月,党的(B)报告第一次将”两岸签署和平协议”写进党的文献,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4.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CD)。

A.坚持对内改革

B.坚持对外开放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坚持共同富裕

5.1992年,代表海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的“九二共识”的是(AC)。

A.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B.大陆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C.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D.台湾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助)

二画

1.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包括(ABCD)。

A.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

B.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C.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

D.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三画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B)。

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科学发展观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A)。

A.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B.判断姓“社”“资”的标准C.实用主义的标准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A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四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C)。

A.社会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C)。

A.三位一体

B.四位一体

C.五位一体 3.中国共产竞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C)。

A.思想领导

B.组织领导

C.政治领导 4.日本是通过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B),割占我国台湾的。

A.《北京条约》(1860年)

B.《马关条约》(1895年)

C.《二十一》(1915年)5.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C)。

A.1997年12月01日和1999年07月20日

B.1997年02月01日和1999年07月12日

C.1997年07月0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BCD)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ABC)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的。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8.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ABC)。”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五画

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

A.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B.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2.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B)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A.先进文化

B.民族文化

C.经济发展 3.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B)。

A.基础建设

B.保障和改善民生

C.生产效率

4.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与(B)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

A.社会

B.自然

C.人类 5.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和挑战,需要(B)的共同努力。

A.发达国家

B.全世界

C.发展中国家 6.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B)

A.基础建设 B.保障和改善民生 C.生产效率

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 BC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8.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贯彻(ABCD)的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A.为人民服务

B.为社会主义服务

C.百花齐放

D.百家争鸣

9.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筑大军。这是因为:(AB)。

A.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力量,自身具备这种领导能力. 其领导能力是经过了无数次实践的检验的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全中国人民根据长期的历史经验而作出的自觉选择,是庄严地写进了我国宪法的

C.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是执政党,有长期的执政经验

D.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选择的领导者

六画

1.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B)

A.创造

B.创新

C.创立

2.当今时代,(A)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文化

B.文明

C.经济 3.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C)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A.人工造林

B.科学技术

C.自然力

4.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A)党的领导。

A.改善

B.服从

C.统一 5.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ABC)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A.互利共赢

B.多元平衡

C.安全高效

D.对内改革

6.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和国家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的四字尊重是(ABCD)。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七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C)。

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C)。

A.对外开放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时间是(C)。

A.2010年

B.2020年

C.2l世纪中叶 4.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能利用(B)两种手段的长处,既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A.市场和法制

B.计划和市场

C.计划和法制 6.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B)。

A.按需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贫富分配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

A.人民当家作主

B.政治文明

C.社会和谐 8.我国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A)。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B.以工人阶级为核心的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9.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即(ABC)。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 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比较富裕

D. 到2l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十分富裕 10.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包括(ABC)。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1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

(ABC)。

A.突破完全排除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B.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C.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突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认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 1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ABC)。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杜会主义荣辱观

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ABCD)。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5.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指(ABCD)。

A.学有所教

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D.住有所居

八画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A.以人为本

B.前面协调可持续

C.发展

2.经过延安整风,党内普遍认识到(C)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甚至把它看作的党的思想路线的代名词。

A.解放思想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3.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C)。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B)。

A.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资本主义道路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C)明确提出的。

A.邓小平

B.胡锦涛

C.习近平6.国有经济起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C)。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B)的必然要求。

A.硬实力

B.软实力

C.吸引力 8.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贯彻始终的是(A)。

A.以人为本

B.以学为本

C.以物为本 9.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必须坚持(B)。

A.和平发展

B.改革开放

C.民主法制

10.现阶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依靠力量,同时又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的是(B)。

A.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B.中国人民解放军

C.广大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1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开发自然 1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ABCD)。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E.公有制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进行监管 13.依法治国是(ABCD)。

A.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B.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4.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开发自然

1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ABCD)。

A.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学者谈和平统一设想

B.“邓六条”

C.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某大学代表团的谈话

D.-系列法律文件的制定

九画

1.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B)

A.路线、方针、政策

B.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C.认识方法 2.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3.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 畴是党的(B)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发展

5.要实现理论创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不确定对错

A.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B.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或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把思想认识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十画

1.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2.党的十八大指出,(C)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A.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B.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C.城乡发展一体化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B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发展生产力

D.坚持改革开放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ABCD)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家。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5.党的十八大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向全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包括(BCD)。

A.建设纯洁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B.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破党

C.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D.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致党

十一画

1.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B)A.科技

B.改革开放

C.阶级斗争

2.着力推进(ABC)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A.绿色发展

B.循环发展

C.低碳发展

D.经济发展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把(AD)作为根本动力,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A.改革开放

B.文化建筑

C.社会建筑

D.科技创新

十二画

1.提高全民(C)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A.体育

B.文化

C.道德

十三画

1.新形势下建设(B)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A.科学型

B.服务型

C.学习型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指导书12页简答题2)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理论在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

2)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供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理论从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中吸取智慧而形成和发展;

3)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证明,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为什么说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创新?

(指导书23页简答题5)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一是理论创新,二是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但理论创新不是最终目的,必须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贯彻落实,并在贯彻落实的实践中进一步使理论创新获得检验、丰富和发展。

3.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指导书37页简答题3)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明确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纲领,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政策,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又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表述对基本纲领加以完善,进一步补充了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考试时要求写完整)

上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的展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同时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纲领。

4.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指导书49页简答题2)

第一,注重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二,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三,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要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观点;

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指导书13页论述题2)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有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因为:第一,这个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即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具有长久的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不会因为今后情况的变化而过时;第二,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对于今后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它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2)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应取辩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建立的基本原则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不是教条。实践中,应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从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作出合乎新的实际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推动理论与实践发展。

2.试述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指导书38页论述题1)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苦人口和……(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励,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考试时要求写完整)

1.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指导书64页简答题5)成功经验: 1)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2)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 3)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4)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指导书85页简答题2)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现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2)体现在分配制度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的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现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3)体现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既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既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又可克服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显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指导书104页简答题4)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

(1)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2)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4)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久治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4.如何理解民族精神?

(指导书118页简答题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认识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指导书87页论述题1)公有制主体地位: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正确认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党的十五大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量、质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三、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全国、地方、行业(3)对公有制经济质和量的统一把握……(考试时要求写完整)

2.为什么说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指导书120页论述题3)为什么说……重要内容?

(1)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2)发展教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主要表现在:

第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第三、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社会建设的新目标。

(指导书132页简答题4)新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2.如何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指导书145页简答题3)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就是要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主要:

(1)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与此相应,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2)建立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3)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税费改革。一是合理调整资源性产品价格,引导资源节约利用。二是加大资源环境税费改革。积极探索运用税费手段提高环境污染成本,降低污染排放。三是健全资源补偿和交易制度。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四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五是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体制。

3.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指导书165页简答题4)基本原则:

(1)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首要的一点就是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3)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我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战略原则和主张。中国这样主张,也这样付诸实践,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4.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

(指导书179页简答题1)主要特征

1)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2)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指导书146页论述题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它放在突出地位具有战略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

1)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制约难题的迫切需要。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很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愿望和诉求、实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3)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促进人类生态文明进步的迫切需要……(考试时要求写完整)

2.结合实际,谈一谈新时期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基本建设,它是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具体体现。

其次,紧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继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前提。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思想和经验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制度和理论基础。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是被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了的、赋予了新内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沿着毛泽东思想开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道路,充分吸收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财富,又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人民群众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对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党的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坚持和继承,是根本上的继承。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事求是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观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和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理论。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两个务必”,坚持思想建党,努力保持党和国家的性质永不变色;强调端正学风,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飞跃式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生的又一次重大理论飞跃。所以说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会主义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篇:学习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得体会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作了进一步系统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国际战略、领导理论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既是我们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清晰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的发展战略是立足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三步走”战略,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是坚持改革开放,始终把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深刻理解这个论断,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道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制度。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实践和理论的主题。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段话是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准确定位。为新形势下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通过第三阶段系统的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使我增强了党性修养、坚定了信念、从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密切联系了群众,转变了工作作风,坚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践行者,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答案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2.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3.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英国)

4.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5.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近代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6.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魏源)

7.中国历史上达到农民战争最高峰的是(太平天国))8.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由兴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是(9.洋务派所标榜的目标是(天京事变))

“自强”、“求富”

10.窃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北洋军阀头领是(袁世凯

11.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文章是(《民报》发刊词)12.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3.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是(香港海员大罢工)

14.1920年,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5.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6.毛泽东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著作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7.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在(八七会议)18.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抗日战争)1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进人全民族抗战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20.20世纪初,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华兴会的会长(黄兴)

21.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22.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内容是指(创立民国)2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是(五四运动)24.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的外交 失败)25.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6.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井冈山土地法》)27.毛泽东最早深刻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的著作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2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9.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与美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是(《望厦条约》)30.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31.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

32.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3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抗英斗

争)

34.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社会物质条件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5.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6.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

37.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38.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9.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康熙乾隆时代 :康乾盛世)40.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林则徐)41.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42.严复1898年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43.《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44.太平天国后期,由洪仁玕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是(《 资政新篇》)45.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46.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洋务运动”,然而最终却没能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从制度上改变清政府的腐朽统治)47.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48.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1935年12月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爱国运动)

49.被誉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共同纲领》)50.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田)

51.1949年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其真实意图是(争取时间,准备卷土重来)

52.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53.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启动改革开放,中央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除了汕头、珠海、厦门外,还有一个是(深圳)

5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了近代西方的(制度)

55.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中国同盟会)

56.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的 “五反”运动。其主要内容除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外还包括(反盗窃经济情报)

57.标志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58.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8.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平型关大捷)

60.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政府采取的策略是(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61.1938年,国民党战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取得大捷的战役是(平型关大捷)

62.国共重庆谈判的焦点是(国共和平建国)63.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64.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重大事件是(1949年南京解放)65.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人民解放军在前线的胜利之外,中央人民政府为人民所作的最大一件工作是(稳定物价,统一财政工作)

6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67.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点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8.1980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69.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是(《南京条约》的签订,人民解放军攻进南京)7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治党战略布局的提出(中共十八大)

71.1912年3月,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72.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

73.标志中国延续两千余年封建帝制覆灭的历史事件是(中华民国的建立)74.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创立的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是(兴中会)75.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属于(民生主义)76.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77.长征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是指(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会宁会师)

7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江西瑞金)

79.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重要的意义是(中共开始有了独立武装力量)

80.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81.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针对的是(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82.“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提出是(明朝末顾炎武先生 ?)

8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8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85.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中国同盟会)8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五四运动)8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88.1915年9月在(陈独秀)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90.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全面破裂和大革命的最终失败的事件是(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9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9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规定有(ABD)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分设行政、司法、立法机关 C.实行君主立宪 D.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93.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过程中,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有(ABC)A.章炳麟 B.邹容 C.陈天华 D.康有为

94.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三大政策是(ABC)A.联俄 B.联共 C.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

95.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ABC)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党的建设

96.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愿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是(AD)A.敷衍国内外要求和平的舆论

B.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C.为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制造借口 D.争取时间为进行内战做准备

97.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有(ABCD)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98.第二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西方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BD)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99.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有(ABCD)A.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100.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主要来自(B)A.地主 B.商人 C.买办 D.官僚

101.洋务派举办的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有(AD)

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矿务局 C.天津电报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

102.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BD)A.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出现财政危机 B.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C.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遭到前所未有的毒害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103.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BC)

A.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B.农民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C.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D.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104.19世纪末,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这三方面的问题,守旧派与维新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BD)

A.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使中国形成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C.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D.暴露了维新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105.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主要是(CD)

A.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没有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

C.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及其领导核心

106.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BD)

A.正确的革命道路 B.科学的指导思想 C.坚强的领导力量 D.崭新的奋斗目标 107.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08.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是(AC)

A.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B.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C.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D.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团结协作的作风

10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ABD)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保护民族工商业

110.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BD)A.自力更生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111.中国梦的本质是(ACD)

A.国家富强 B.人民富裕 C.民族振兴 D.人们幸福 112.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掌握的“三大法宝”(ABC)A.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B.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C.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D.依靠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 113.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D)

A.李鸿章 B.奕昕 C.曾国藩 D.左宗棠

114.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百日维新”。对于“百日维新”的表述正确的有(ABC)

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先进文化的传播 B.给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 C.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D.没有提到“君主立宪”,改革很不彻底

115.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意识普遍觉醒中先进中国人提出的主要口号是(BC)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救亡图存 C.振兴中华 D.自强、求富

1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规定有(ABD)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分设行政、司法、立法机关 C.实行君主立宪 D.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117.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防止袁世凯专制,提出新总统必须遵守的条件包括(BD)A.定都南京 B.维护共和 C.新总统到南京就职 D.遵守临时约法

118.五四运动是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参加这场运动的有(ABC)

A.工人阶级 B.学生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1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BCD)

A.主张社会革命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主张文学革命 D.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 120.“一二九”运动的主要口号有(ABD)A.“反对华北自治运动” 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2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进步势力主要是指(ACD)

A.工人 B.农民

C.城市小资产阶 D.民族资产阶级

122.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ABC)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济南战役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及答案

1、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的后果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主要的是发展进步的障碍:

第一,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了索赔款,抢掠财富,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第二,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使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完整的主权。

第三,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形成了对它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第四,在传教的名义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当然,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也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侵华有功”。

2、如何理解“落后就要挨打”(注:此题为开放题,最好自答)参考:联系实际谈谈“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在近代中国有着最鲜明的体现,近代中国的落后,导致了在近代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中,中国处于被动挨打被侵略的局面,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在当代,殖民体系虽已瓦解,但是国际竞争依旧激烈,挨打已不再局限于武力的侵略,而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多个方面的干涉与控制,所以这句话,无论是在近代还是当代,都有其正确的道理。近代 落后就要挨打的原因 两个原因 外因:西方国家完成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本国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寻找原料产地),大量的剩余产品需要倾销。有强大的经济(武器等)做后盾,剩余劳动力(军队)做基础,实行对外扩张。内因:中国政府闭关自守,不接受外来的先进文化。

2000多年封建统治对人思想的束缚,使中国大多数群众愚知,不知反抗也无力反抗。补充:落后就要挨打的实例:

(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并走向联合,利益趋向一致。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1)从客现上分析,主要由于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它所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掌握全国政权、作为封建势力中心的清朝统治者,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因此所遇到的敌人相对来说汐比较强大。

(2)从主观上分析,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在封建社会中,在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或者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注定了不可能实现,或者由于其他主客现条件决定了无法实行,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而他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太平天国在初期从上到下都保持严格的纪律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但建都天京后,却首先从领导人开始,滋生享乐、保守思想,逐渐破坏了团结统一的局面,导致发生内乱、分裂和一系列不正常事件。到后来,朝纲败坏,许多将领拥兵自重,敛财自肥,腐化堕落,甚至发生一连串叛变投敌的行为,从而瓦解了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失败。太平夭国用以指导革命的理论是拜上帝教,它在开始时起过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大作用,但它终究不可能解决在革命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大量新问题、新矛盾,不能及时地、适当地总结经验,避免重犯错误,提高革命水平。因此,在太平天国史上同样性质的错误往往一再重复,得不到及时纠正。尤其是到了晚期,洪秀全深深沉溺在“天父天兄”的速网里,失去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以至使这个理论反而日益成了太平天国前进的障碍。可以这么说,在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大年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4、洋务运动性质、内容、目的

性质:封建地主主持的一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如汉阳铁厂,安庆军械所 创办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 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派遣留学生 目的: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

5、辛亥革命的结果

(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注意: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和结束封建统治是两个不同概念。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教训

失败:①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原因: 主观原因:(1)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脱离人民群众。(3)同盟会软弱无力。(4)没有自己的武装。根本原因:这些原因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启示:在20世纪初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 ③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

④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帝国主义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破坏: 首先:干涉、遏制中国革命,表现在调集军队,聚集军舰,日本与清政府签署出售武器合同,各国公使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款。其次:表面“严守中立”,实际上静观时变,积极寻找新的代理人,以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再者:扶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①帮助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政权。

②支持帮助袁世凯策划“南北议和”,外交上拒不承认临时政府。③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认识:历史告诉我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和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殖民地,总是要勾结和扶植中国的反动统治集团,来破坏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所以,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不但要推翻本国反动统治阶级,而且必须同时打倒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领导权的原因分析

(1)帝国主义的支持,帝国主义对南京政府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2)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同盟会十分涣散,旧官僚、立宪派施加压力,孙中山被迫退让。

(3)袁世凯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和采用反革命两手,对革命党人威胁欺骗,对清政府威胁利诱,迫使清帝退位。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性、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主要表现

(1)革命纲领: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压力下,同意停战议和。临时政府成立后,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对于封建势力,则实行妥协没有触动封建土地制度和真正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2)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能充分发动革命的重要力量──农民,革命党人单纯依靠会党和新军,这样脱离人民群众,孤立无援。(3)同盟会组织涣散,内部派系复杂,四分五裂,起不到革命党领导革命进行核心作用。

(4)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真正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因此只能向掌握反动武装的袁世凯妥协,并交出胜利果实。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而且,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这些都说明辛亥革命失败了。认为辛亥革命胜利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过程,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因此,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提出的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认为辛亥革命既有它胜利的地方,又有它失败的地方的理由是: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等方面看取得一定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方面看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6、五四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 “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 “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 “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 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游行队伍向东交民巷进发,遭到使馆巡捕的阻拦,转而来到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学生冲入曹宅,曹汝霖急忙躲藏起来,正在该处的章宗祥受到学生痛打,曹宅也被焚烧,军警当场逮捕了三十多名学生。北京学生实行罢课,通电全国表示抗议。

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迅速扩大。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城市和全国各地纷纷举行游行示威。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也展开了爱国活动。当时在上海的孙中山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支持。北京政府被迫于5月7日释放被捕学生,但又下达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6月3日北京各校学生分组出发到街头演讲;6月4日出动更多的学生进行宣传活动,两天内竟有近千学生遭到逮捕,从而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大的愤怒。上海人民首先起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大力声援北京学生。特别是上海工人从6月5日起发动了有六七万人参加的政治大罢工;南京、天津、杭州、济南、武汉、九江、芜湖等地工人,也都先后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为之震惊,不得不于6月6日释放全部被捕学生。10日宣布 “批准”曹、章、陆三人 “辞职”。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胜利地告一段落。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7、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8、如何认识中国革命新道路

1)创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突破了苏联模式)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第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2)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射,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9、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1.三种政治力量。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上述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3.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1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共产党强调要打倒帝国主义在键在于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把抗日战争发展成全民族的抗战。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全面抗战暴发后毛泽东针对各种舆论系统的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使全民族认清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发展进程,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2、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全国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进行了次战,粉碎了日军不可胜的神话。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中抗日战争是由两个战场组成,国民党领导的正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采取展开游击战争,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军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在促合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的作战力下降,转入次要位置。敌后游击战则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在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帮助根据地人民渡过难关。

3、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先后发起三次反共高潮,人民军队给予了坚决的反击,成功击退国民党。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中日矛盾放在首位,积极争取抗日合作。并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和方针始终坚持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1、国民党及其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技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来重要作用,对抗战的坚持起来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1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基本经验、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冰以此为标志,全世界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胜利;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战胜外来势力,特别是结束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说明弱国可以打败强国,是以弱取胜的典型战例;但不能说抗日战争结束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因为美帝国主义还在支持台湾势力并占据着台湾,英国,葡萄牙还分别占据着香港与澳门 ,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只能说明是中国人民取得了一场反对外来列强的胜利.是一次民族战争的胜利.3.抗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必须团结与强盛,否则,就要受到外来势力的欺负.这也是我们目前谋求发展的动力与原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国土大,引诱日军深入以后,日军力量被分散,后勤供应线拉长,越来越吃力,单这一条就可注定日本必败。

第二,随着战争的深入,中国军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经验越来越丰富,战斗力越来越强,而巨大的兵员储备(人口),也是让日本陷入泥潭的因素之一。第三,美军的全面参战,是加速日本失败的原因之一。

就这场战争而言,打到1941年的时候,日本失败的结局已经可以预见了,只不过时间早晚而已,当时日本的后勤供应已经出了问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13、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的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是半个世纪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抗日战场使得日本陆军主力陷于其中,严重消耗日本国力,不但打破了日本“北进”的战略,而且迟滞了日本“南进”的计划,使得英美有两年整军备战时间,派遣远征军出征缅甸打击东南亚日军,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和美英盟军对日作战,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4、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若为答题,以下为《中国近代史纲要》中针对这个问题的正面回答: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同时还包括同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为此,必须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必须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有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中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的争取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建党学说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中国共产党首先着重党的思想建设,要求党员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内斗争中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并创造了在全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主要有:

1、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2、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3、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6、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 革命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时期已经明确。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7、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正面回答: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理论等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代表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顺应历史潮流,带领并依靠人民不断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确立并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三、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始终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与选择。侧面回答:

1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得出: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和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带领人民革命取得胜利;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由于不能代表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3南京国民政府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被人民所抛弃。

4部分中间阶层幻想使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由于国民党***,根本无法实现。民主党派认识到,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有共产党并肩战斗,中国才有希望。5中共坚持反帝反封的彻底革命立场,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成长,不断领导这革命取得很多战果。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8、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1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许多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政府职务.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认真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支持个少数民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尊重和保护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8,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1997年7月1日和1999 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这是实现祖国统一迈出的历史性步伐,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举例: 国际形势

1、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美占优势;社会主义改革浪潮初现,中苏关系恶化破裂,社会主义阵营逐渐解体;第三世界崛起。

2、周边局势从缓和到重趋紧张:中印边界、抗美援越、中苏关系 经济建设

2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标志

(1)开始——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的签订。(2)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大大加深——《马关条约》的签订。(4)完全沦为半殖民地——《辛丑条约》的签订。

下载中国物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复习资料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物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复习资料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