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

时间:2019-05-13 13:4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

第一篇: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

《做人的故事》 B.A.苏霍姆林斯基 著 第一卷

美——生活的快乐

1、我们怎样拯救了小云雀

我们在小麦地里找到了一个云雀窝。在窝里有五只小云雀。他们还不会飞。明天收割机就要来割麦了。我们看着小鸟,而一只大云雀在我们的头顶上飞来飞去。我们捧起了小鸟藏身的窝,把鸟窝转移到了绿色的黍子地里。黍子离收割的时间还早着呢。

我们走回家去,看到一只大云雀飞进了鸟窝。他在那里坐了好长时间。然后他出来了,快乐地唱着歌飞向了蓝天。他是在告诉我们: “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2、剌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

树林里住着一只小刺猬。他在一棵老椴树的树洞里给自己造了一间小屋。那里既温暖又干燥。秋天已经来临了。黄叶从树上掉了下来。冬天很快就要到了。

小刺猬开始准备过冬。他来到树林里,把干叶子扎在自己的刺上。他把干叶子带回自己的小屋,把它们铺在地上,这就变得更暖和了。

小刺猬又去了树林。他收集了梨、苹果、野蔷薇。把它们放在自己的针背上带回家来,搁在小屋的角落里。

小刺猬又去树林了。他找到了蘑菇,把它们晒干,也放在屋角里。

小刺猬感到很温暖、很舒适,但一个人很寂寞。他想给自己找个伴。于是他又去了树林,遇见了小兔子。小兔子不愿去小刺猬的家。灰鼠不愿去,黄鼠也不愿去。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洞穴。

小刺猬遇到了蟋蟀。蟋蟀坐在一根小细枝上,冻得发抖。“到我那里去住吧,蟋蟀!” 蟋蟀非常高兴,跳跳蹦蹦地到了小刺猬的家里。冬天来了。小刺猬给蟋蟀讲故事,而蟋蟀给小刺猬唱歌。

3、丁香树

在池塘边长着一棵丁香树。春天丁香树上开满了蓝色的鲜花。

不管什么人来到水池边,都要笑着看一眼丁香花。花是淡紫色的,就像田野上的一块蓝色的天空。

但是,有一天一个忧郁的人来到了池塘边。他折下了几枝丁香并把它带走了。

一些年轻的旅游者来旅游。他们顺便来到池塘边洗一把脸,休息一小会儿。在出发远去时他们折下了许多许多盛开着鲜花的丁香花枝条。

池塘边的丁香树不再是鲜花满枝了。天空似乎也变得不那么蓝了。来到池塘边的人们再也不微笑了。世界上的笑容也变少了。

4、小松鼠怎样救了啄木鸟

在冬天里天气变暖和了,下起了雨,然后严寒又突然降临了。树上覆盖着冰,松树上的松果都蒙上了冰。啄木鸟没东西可吃,不管他啄了多少次冰,都没能啄到树皮。不管他的嘴啄了多少次松果,都没能剥开松果的壳。

啄木鸟坐在松树上哭了起来。热泪掉在雪上马上就结成了冰。

小松树在洞穴里看着,看到了啄木鸟在哭。他一跳一蹦地到了啄木鸟跟前。“你,啄木鸟,为什么哭?” “没东西吃,小松鼠……”

小松鼠可怜起啄木鸟来了。他从树洞里拿出了一个大大的松果。他把松果放在树干和树枝之间。啄木鸟坐在松果旁边,开始用嘴打开松果。而小松鼠坐在树洞旁,他很高兴。他的孩子们在树洞里也很高兴。太阳也很高兴。

5、路旁的橡树

从北方到南方,在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开始筑路。人们打算建一条宽阔的、平坦的、结实的、漂亮的路。

开始筑路了。工人们堆起了一条高高的土路堤,两边围上石头,浇上沥青。这条路穿过草原、牧场和河岸。

一天建筑工人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不大的一个灌木林。工程师指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往土里埋进不大的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他是那么的粗壮、结实、强大,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在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在一个地方它弯曲成马掌形。坐车过往的人高兴地笑着说: “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第二卷 人——这是精神的力量 1、我们只有一个母亲

──祖国

法西斯匪徒侵犯了莫斯科。他们妄图占领我们苏维埃祖国的首都,把我们──苏联人民,变成他们的奴隶。

莫斯科城外的战斗持续了几个月。苏联军队坚守住了自己的首都。

数以千计的苏联战士在莫斯科郊外的战斗中牺牲了。他们被安葬在兄弟墓中。树立了纪念碑,铺上了大理石板,在大理石板上写着:谁埋在这里,什么时候和在哪里出生。

但是一名苏联士兵的躯体被严重毁坏,以致找不到任何文件,不知道这位士兵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方。

人们把这位苏联士兵残余的遗体放进红色的棺材中,在高高的克里姆林宫的墙下挖了一个坑,把青年人葬在这里面,并把这块墓地命名为无名战士墓。

许多母亲没等到自己的儿子从战场回来。许多人的名字在战火中被烧掉了,母亲们也不知道她们的儿子们的墓地在哪里。

在一个温暖的春日,两位母亲来到了无名战士墓。一位母亲来自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岸,另一位母亲来自乌克兰的第聂伯河岸。她俩的儿子都在莫斯科郊外的战斗中牺牲了。她俩都不知道他们的墓在哪里。

两位母亲在无名战士墓旁相遇了。

她们把花放在墓地上,在哀痛的沉默中久久地伫立着。“这里躺着我的儿子。”来自伏尔加河岸的母亲悄声地说。“这里躺着我的儿子。”来自第聂伯河岸的母亲也说着同样的话。

“因为我们永远是姐妹,我们有同一位母亲──苏维埃祖国,”两位母亲在这一时刻都这样想。

2、为了心中的怒火不熄灭

在村子中间有一小片绿色的草地。从早春到晚秋孩子们都在草地上玩。成年人也很喜欢坐在草地上。

不知什么人脑子里突然冒出个念头:为什么村子中间要有这片草地呢?…… 要知道这片草地太普通,太不入时,只有一些杂草。在这里铺上沥青建成操场不是更好吗?让它更平坦,更整齐。于是开始锄草,清理出地方铺上沙子和石子,然后浇上沥青。在草地的中央可以看到两个粗粗的树墩。有人企图连根挖出树墩,但怎么努力都不行,树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这两根柱子不知是谁埋在这里的。人们开始想,这里立着两根柱子算是怎么回事?在铺了沥青的操场上竖起两根柱子,难道这样好吗?老人们回忆起来了,原来在法西斯占领时期这里曾立了一副绞架。德国鬼子在这里绞死了年轻的女游击队员。是因为这个绞架,地上才留下了两个树墩。

小孩子们开始挖树墩旁的土,找到了玩偶娃娃的小手。老人们想起来了:当吊起女游击队员时,把她的6岁的女儿带到了绞架前。她就站在这根柱子前,手里抱着玩偶娃娃。当时曾经传说:晚上法西斯匪徒在这根柱子前枪杀了小女孩。许多人不相信:难道他们能干出这样的事?但现在找到了玩偶娃娃的这只小手,就想起了那些可怕的日子,仇恨的火焰在每颗心中又以一种新的力量喷发而出。

村子里的所有人,从百岁老人到小小孩,都聚集到绿色草地上来了。大家决定:永远保留这片绿色的草地。让绞架留下的这两根树墩永远留在这块地里。它不是木头墩,而是石头的,为的是让这两根断了的柱子像化石一样世世代代永远保留下去。

于是他们就这样做了。草地上的草又绿了,在草地中央可以看到像顽石那样的两段柱子。在这两根柱子之间立起一座花岗岩台座。它在大声求助,提醒人们决不可以原谅敌人。

3、没有写完的信

19岁的瓦西里·韦尔巴当了志愿兵上了前线。在一个漆黑的秋夜他的部队接近了前线,占领了一个阵地。瓦西里挖好了战壕,准备好了手榴弹。指挥员说,黎明时分敌人会发起进攻,应做好战斗的准备。

年轻的战士想起了在遥远的西伯利亚的村庄,他的母亲还在那里。在这一时刻他渴望对妈妈说许许多多温存的、热诚的话语。他找到了一个信封,在上面写上了妈妈的地址。然后拿了一张白纸,他写:

“我的亲爱的,最亲爱的妈妈!再过几个小时就要开始与法西斯匪徒的战斗了。这是我第一次作战……在战斗前我想对你说,妈妈……”

黑暗降临大地。指挥员警告:不许打手电,不许划火柴……“黎明时再写吧……” 瓦西里决定了,于是把开了头的信纸放进了信封里。

黑夜中地平线上闪现着上千个火星。敌人的大炮在向我们的阵地开火。指挥员命令:等到敌人的炮火一停,刚出现法西斯匪徒的坦克时就向敌人发起进攻,用手榴弹迎接他们。炮轰停止了。瓦西里听到了坦克的轰鸣声。现出了法西斯坦克的黑色轮廓。年轻的战士从战壕中跳了出来,拿着几颗反坦克榴弹,迎着敌人的坦克爬了过去。

他扔出了一束手榴弹,扔在了炮塔里。坦克烧了起来,在原地打转。瓦西里站了起来,想再扔出一束手榴弹,但就在这一瞬间他倒下了,中了法西斯的子弹。战斗以我们的胜利结束了。同志们安葬了瓦西里,大家长久地传阅这封没写完的信。战士们决定把这封信寄给母亲,而他们自己也给母亲写信,告诉她关于她的儿子的英勇献身。

许多年过去了。瓦西里的母亲已成了老奶奶了。她把儿子的没写完的信当做最神圣的东西保存着。在老母亲感到特别沉痛时,她就打开蓝色的信封,把只有三行字的信纸放在桌上,轻轻地自言自语:

“你想对我说什么,我的儿子?”

4、在儿子墓前的母亲

在第聂伯河右岸的一个很大的乌克兰村庄中来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她从远方来,来自西伯利亚。村子里最受尊敬的人──集体农庄的老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去车站迎接她。这位妇女是年轻的战士彼得罗·伊凡诺夫的母亲。许多年以前,当苏联军队从第聂伯河发起进攻时,他第一个游过河的并占领了河岸上一块大石头旁边的阵地。他与法西斯匪徒战斗了几个小时。他的手和脚、头和胸都受了伤,他流着血,但继续射击,消灭敌人。当同志们来增援他时,他已因伤势过重而牺牲了。18岁的战士彼得罗·伊凡诺夫就安葬在这里。

现在他的老母亲来到了第聂伯河上的这个村子。

人们献给她面包和盐,牵着她的手,把她带到第聂伯河岸上的那块大大的花岗岩石头旁。母亲蹲在鲜花簇拥的小小的墓前。有好几分钟她一言不发,掩着眼睛。然后她向大地鞠了一躬,捡起许多年前被子弹劈下来的一小块石头,紧紧地握在手中,把它紧贴在胸口。她的嘴唇在无声地翕动。

在这一瞬间所有的人,不管什么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凝滞在悲哀的沉默中,因为母亲正与儿子进行着心灵的交谈。她对儿子说的话,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听不到,而且只有母亲们才知道,任何其他人都不知道。母亲在士兵──儿子的墓前。

当你看到在儿子──士兵墓前的母亲,请停下,无声地站在那里,一直到她站起来。她在这一时刻想的是人类的命运。

5、爷爷的遗嘱

我在四年级读书。在教室的荣誉席上有我爷爷帕维尔的照片。在照片的下面有一行题词:“他为我们的苏维埃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妈妈和奶奶的叙述中我知道了我的爷爷是一个侦察兵。他像英雄那样牺牲在遥远的西部,牺牲在喀尔巴阡群山中。

我爷爷的纪念日临近了。每年在这一天奶奶都要放一束鲜花在爷爷的照片前。而这一年我种了白色的杏花,一清早我就把杏花带到了学校里。学校里一个人还没有。我把花放在照片旁,坐在沙发上。突然我看到,爷爷微笑了。

“爷爷,”我问。“告诉我,我该当什么?我想当飞行员,也想当农艺师和医生。我当什么好呢?”

“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吧,”我听到了爷爷的声音。“爱自己的祖国。这是最主要的。” 我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心想:我是不是睡着了?

第三卷

人——最高的价值

1、对人说您好

夏天,父亲和小儿子走在小路上。周围一片寂静,只听到远处什么地方响着啄木鸟的敲击声和小溪在林子深处的潺潺声。

突然儿子看到,一位拄着拐棍的老奶奶向他们迎面走来。“爸爸,老奶奶去哪里?”儿子问。

“既然看到了,我们就去迎迎她或者送送她,”父亲回答。“当碰到她的时候我们就对她说‘您好’。”

“为什么我们要对她说这个词?”儿子很奇怪。“我们根本就不认识她。” “我们这就去迎接她吧,对她说‘您好’,那时候你就知道为了什么了。” 他们与这位老奶奶相遇了。“您好,”儿子说。“您好,”父亲说。

“您好,”老奶奶说,她开心得笑了。

儿子吃惊地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太阳照耀得更明媚了。一阵轻风掠过树冠,叶子沙沙地响。鸟儿在灌木丛中歌唱,而在这之前没听到他们的歌声。小男孩的心里好快活啊。“为什么会这样?”儿子问。

“因为我们对别人说了‘您好’,他微笑了。”

2、漂亮的语言和漂亮的事情

在田野里有一所小小的房子。建造这所房子是为了在阴雨天人们可以来这里避雨和取暖。在一个夏日里,天空布满了乌云,下起了雨。这时三个小男孩还在树林里。他们及时地赶到小屋里避雨,看着瓢泼大雨怎样从天上倾注而下。

突然他们看到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朝着小屋子跑来。他们不认识他,这个孩子是邻村的。他全身都湿透了,冷得发抖。

跑来避雨的孩子中一个最大的孩子,穿着干衣服坐在那里说: “你多么倒霉啊,小孩,挨雨浇了。我很可怜你……” 第二个男孩也说了一些漂亮的、同情的话。

“在这样的天气里陷在旷野中大概是很可怕的。我很同情你,小孩……”

第三个孩子没说一句话。他默默地脱下了自己的衬衣,把它给了正冷得发抖的小男孩。美丽的不是漂亮的语言。美丽的是漂亮的事情。

3、普通人

在炎热的、干旱的草原上有一口井。在井的旁边有一间小木房。小木房里住着爷爷和孙子。

在水井旁用一根长长的绳子挂着一个水桶。路过这里的人们,不管是步行的还是乘车的,都要绕道到水井边喝水,向爷爷表示感谢。

有一天桶脱落了,掉到了深深的井里。爷爷没有另外的水桶。没东西可用来打水和喝水。第二天清晨一个农民驾着大车来到了爷爷的小木房。他有一个水桶放在草堆下面。过路人看了看井,又看了看爷爷和孙子,抽了一鞭马,就驾着大车跑远了。“这是什么人?”孙子问爷爷。“这不是人,”爷爷回答。

中午,另一个人路过爷爷的小木房。他从草堆下拿出了水桶,把它系在绳子上,打起了一桶水,自己喝饱了,又让爷爷和孙子喝足了,还给干燥的沙土浇了水。然后又把桶藏到草堆下走了。

“这是什么人?”孙子问爷爷。“这还不算是人,”爷爷回答。

晚上第三个过路人在爷爷的小木房旁停了下来。他从大车上取下了桶,把它绑在绳子上,打上了一桶水,痛饮了一番,道了谢后就走了,但把水桶留了下来,系在水井旁。

“这是什么人?”孙子问。“普通人,”爷爷回答。

4、不要忘记泉源

“孩子们,看到了这片被太阳烧烤的沙漠吗?”教师问。“看到了,”孩子们回答。

“现在听我讲讲往事吧。这里,就在这片沙漠上,许多年许多年以前有过很深很深的水塘,在水塘里游着鲤鱼和鲫鱼,岸上长着柳树,可以从村里坐着舢板往返于这些枝叶茂密的橡树,这里有许许多多橡树。树林里还有松鼠。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水塘消失了?”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据说,人们早就挖了这个水塘并在岸边定居下来了。但发现了水塘积满了淤泥。农民们聚在一起商量并决定:每个到水塘里游泳的人,或仅仅是到岸边来欣赏风景的人,都应该挖一桶淤泥,把它运到山坡上,铺在农田上。

人们遵守了这条制度。在岸边的柳树的枝条上挂着一些木桶。成年男人用大桶,大桶像现在的桶的一半那么大。妇女和少年用稍小一些的桶。儿童用小桶。只有那些还抱在母亲怀里的婴儿,不必为了自己的快乐和满足付出劳动。池水变得一年比一年清澈,一年比一年深。但后来村子里来了一家人──父亲、母亲、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他们在村边,挨着池塘安下了家。这家的大人和孩子在水塘里洗澡,但谁也不拿桶。开始时人们不知为什么没有特别注意到这一点。但当后来发现时许多少年都已经这样做了:他们去游泳,但谁也不挖淤泥。

老年人开始告诫青年应该做些什么:你们都干了些什么?但年轻人回答:既然一些人可以这样做,那么我们也可以那样做。

5、水壶里的水

旅行者在干燥的、缺水的草原上行走。太阳烤着他的躯体,热风刺痛他的眼睛。旅行者已走了好几个小时了,但草原还是没有尽头。他已经没有力气了。他多么想喝水啊。他用发干的舌头舔着干裂的嘴唇,沉重地呼吸着,看着遥远的地平线。在紫色的烟雾中闪着什么黑色的东西。莫非这是树林吧?

鹰在天空高高地飞翔。他发现了旅行者,便平稳地从高空俯冲下来,在人的头顶上盘旋。他看到了旅行者挎着一个水壶。鸟的灵敏的听觉听到了水的咕嘟声,这就是说,水壶里还有水。

“旅行者,我看到你已累得精疲力竭了,”鹰说。“你就要倒下了,就要渴死了。为什么你不喝点水?要知道你的肩膀上还挎着满满一壶水呢。”

“如果我喝光了水,我就再也没有任何希望了,”旅行者回答。“我早就没有力气了,只有希望在推动着我。”

鹰不懂希望是什么东西。他仍久久地在旅行者的头顶上盘旋,迷惑地瞪着像两棵珠子似的眼睛。

他盘旋了一阵之后,振了振翅膀,消失在滚烫的天空中。而旅行者在继续行走。

6、贪婪的男孩

世界上有一个很贪婪的男孩。他在街上走,看到有人在卖冰淇淋。男孩就想:“如果有人给我100份冰淇淋,那该有多好啊。”

他去上学。在一个安静的、没有人的胡同口突然一个头发灰白的老爷爷追上了他,问他: “是你想要100份冰淇淋吗?”

男孩大吃一惊。他想掩饰自己的慌乱,就说: “是的……如果有谁给钱的话……”

“不需要钱,”老大爷说。“就在那棵柳树后面,有100份冰淇淋。”

老大爷不见了,就像根本没有出现过一样。男孩看了一眼柳树,吃惊得书包都掉在了地上。在树下有一只装冰淇淋的小箱子。男孩迅速地数出了用银纸包着的100包冰淇淋。

男孩的手贪婪得发抖。他吃了一份、两份、三份。再也吃不下了,他的肚子疼了起来。“怎么办?”男孩想。

他从书包中掏出书,把书扔在树下。书包里装满了闪着银光小包包。但书包里装不下这么多的冰淇淋。男孩子舍不得把这些装不进书包的冰淇淋留下,难过得哭了起来。他坐在柳树旁哭着。

他又吃了两份冰淇淋,然后勉强地向学校走去。

他到了教室里,放下了书包,而冰淇淋开始化了。牛奶从书包里流了出来。男孩闪过一个念头:是否可以把冰淇淋给同学们呢?贪婪把这个念头赶走了:难道可以把这么好的东西给别的什么人吗?

男孩坐在书包上面,而从书包里流淌出牛奶。贪婪的男孩想:难道这笔财富就这么损失了?

那些在心灵的某处长着小蛆──贪婪的人,好好地想一想这个故事吧。这种小蛆是很可怕的。

第四卷 尊敬和尊重长者

1、踩出一条小路

晚上下了暴风雪,积起了雪堆。

三个小孩──尤拉、米沙和尼娜一清早到学校里去。在所有的院子里男人、妇女和孩子们都在用铁锹铲雪,清理道路。

这是玛丽娅奶奶的房子。她孤单一个人住在这里。孩子们在奶奶的院子旁站住了。这里一个人也没有。“奶奶怎么去水井呢?”尤拉说。“这么多雪……” “让我们踩出一条从奶奶家到水井的小路吧!”米沙建议。

孩子们踏着深雪走到玛丽娅奶奶的院子。从大门到房子的路很难走。而从房子到大门的路就稍微好走一些了。他们走了两趟、三趟、四趟。踩出了一条从大门到房子,从房子到水井的小路。

孩子们浑身冒汗,很疲劳但很高兴地到学校去了。他们在想:现在玛丽娅奶奶走到院子里,看到了小路。奶奶很高兴,她在感谢我们……

想到这些,孩子们很高兴。

2、我们给爷爷铺床

5岁的尤拉有父亲、母亲和尼古拉爷爷。

早晨爸爸去上班,爷爷早晨出去散步,妈妈对尤拉说: “儿子,我们去给爷爷铺床。”

他和妈妈两人从爷爷的床上撤出蓬松的羽毛褥子,在新鲜的空气下拍打褥子,然后再把它铺到床上。

尤拉很喜欢这项工作,因为现在爷爷可以睡在软软的床上,他在睡梦中也会笑出声的。有一天尤拉和父亲一起到很远的第聂伯河上的一个岛上。他们黎明时出发,在岛上旅行了整整一天,深夜才回到家。

吃了晚饭他们就躺下睡觉了。晚上妈妈听到:尤拉起来了,坐在床上哭。“宝贝,你怎么啦?”妈妈不安地问。“今天没有给爷爷铺床吧?”

“没有,没铺。但这才一天啊……不会有什么事的,”妈妈安慰儿子。“爷爷睡在硬床上……您自己说过的,他的骨头老了,他在战场上受过伤……” 妈妈好不容易才说服了儿子。

第二天他们给爷爷铺了两次床,早晨一次,晚上一次。

3、绿色的锅 每天晚上托利亚都要到奶奶的床上去,听奶奶给他讲故事。当由于瞌睡他的小眼睛开始合上时,奶奶就抱起孙子,把他放到小床上。这是小男孩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

奶奶常常很悲哀。托利亚问:“奶奶,为什么您的眼睛这样忧伤?”但她不说话。今天托利亚醒得很早,他看到了奶奶正在哭着洗绿色的锅。男孩知道妈妈只为奶奶一个人用绿色的锅煮东西。

吃午饭的时候,妈妈从绿色的锅里为奶奶盛了一盆汤,并把盘子放在门槛旁的小桌子上。奶奶在那边吃饭。

托利亚很可怜奶奶。他说: “妈妈,我要喝绿色锅里的汤。” 妈妈吃惊地看着托利亚,生气地嘟囔: “别出花样。” 托利亚大哭起来。

“不,妈妈,我没出花样。我只想与奶奶一起吃。”

他离开了大桌,坐在奶奶的小桌旁,开始喝起奶奶盘子里的汤。屋子里一片寂静。父亲和母亲放下了匙。奶奶哭了。

4、柳条

米佳没学好数学。今天老师进行了测验,米佳得到了一道很难的题目。这道题目他折腾了好久,但还是一无所获。被失败搞得很苦恼的米佳在纸上画起了鸽子。男孩子觉得很委屈,为什么别人都做完了习题,而他没有?难道他真的笨吗(昨天父亲这样说他)?

老师看到了米佳在画鸽子。他走到他面前,拿起了记分册,在上面写:“您的儿子又一次什么也没做出来。为什么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米佳的手和脚都冰冷了。他的父亲是很严厉的,又将打他。忧郁的、悲伤的米佳回家了。

“那有什么关系呢,既然我这么无能,就打我吧,打吧,”男孩这样想着,愤怒的热浪注满了心头,喷发出泪水。米佳折下一根柳条,把它放进记分册里。

晚上他就这样连同柳条一起把记分册交给了父亲。

父亲打开了记分册,读了老师的留言,看了看柳条。他满脸愧色。他一直坐到深夜,旁边放着打开的记分册,手中拿着柳条。

米佳走到父亲面前,碰了碰他的手。父亲抬起了手,拥抱儿子,把他紧贴在胸前。

5、我的小云雀飞出了窗

母亲有七个儿子,最大的9岁,最小的3岁。

母亲为七个儿子每人烤了一只白面云雀,也给自己烤了一只。

母亲把云雀从炉子里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而孩子们紧挨着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云雀。绯红的云雀很松软。他们坐在桌子上,朝打开的窗户外张望,好像打算飞出去一样。

“孩子们,上街去,玩一小会儿让云雀冷却下来,”母亲说。

六个孩子上街去了,而最小的儿子(妈妈叫他小拇指)留了下来:云雀散发出那么好吃的味道,小拇指舍不得出去了。

小拇指坐在桌旁,他的手不由自主地触到了云雀。他拿起了一只热云雀,放到嘴边。嘴巴张开了,牙齿工作起来了,云雀就没有了。小拇指害怕了,他跑到院子里,与哥哥们一起玩了起来。

母亲召唤孩子们,七兄弟都来了,他们坐在桌旁,母亲在分配云雀。每人都有一只云雀,而母亲一只也没有。

“你的云雀在哪里?”大哥问,他是母亲的第一助手。

“我的云雀飞出了窗外,”母亲回答,叹了口气,她倚着桌子陷入了沉思。小拇指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第二篇:苏霍姆林斯基《做人的故事》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做人的故事》读后感

矿区实验中学芦晨霞

想想自己迈上教师行业已近十年,有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也略知一二,但从来没有详细拜读过他的大作。读了他的《做人的故事》一书,从中感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语言的丰富,文笔的优美。《成长的故事》这本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美——生活的快乐”、“人——这是精神的力量”、“人——最高的价值”、“尊敬和尊重长者”、“通向思维源泉之路”、“保持人类自己的本色”、“劳动、幸福和义务的和谐”、“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敏感性”。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用文艺的形式阐述道德教育问题。例如书中的小故事《嘲笑老奶奶》。有一天孩子在操场上踢球。他们玩得很开心,很快活。一位很老的老奶奶从操场旁走过。她眼神不好,走得很慢,用拐棍探索着路。有一个孩子扔出了一个球,球正好滚到了老奶奶的脚下,碰到了她的拐棍,拐棍从她的手中掉到了地上。老奶奶停下来,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弯下了身,寻找着拐棍,而拐棍早已飞得老远了。老奶奶看不见它。孩子们笑着,而老奶奶站在那里哭。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在这一时刻正在做着一件大坏事,这就是一个人嘲弄另一个人。还有《为什么奶奶走了》三年级的小学生玛里卡要去上学,妈妈在为她准备。她为玛里卡熨裙子并帮她穿好裙子。然后给玛里卡戴好红领巾,小姑娘不久前才加入少先队。然后又帮玛里卡穿好红皮鞋。玛里卡不喜欢红皮鞋,她说:“我想穿绿皮鞋。”妈妈给了她绿皮鞋并帮她穿好。但绿皮鞋也不合小姑娘的心意。她脱下了绿皮鞋,对妈妈说:“我想穿黑皮鞋……。”妈妈递给了她黑皮鞋并帮她穿好。奶奶做在窗旁。她看着玛里卡,摇了摇头。当玛里卡说黑皮鞋她也不喜欢时奶奶沉重的叹了口气,走出了屋子。为什么奶奶走了?作者使用的语言亲切、朴实、具有儿童韵味。那抒情的语调、诗一般的风格,缓和了个别作品直接的教诲和道德说教的味道,更多的留给人思索的余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的、和谐的才是最美的。儿童周围的世界,首先就是那包含无穷现象和无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这个大自然是儿童理性的永恒源泉。所以“美——生活的快乐”这部分内容在本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深信,揭示多姿多彩的、引人入胜的自然界的小艺术作品,其使命不仅要发展儿童的认识兴趣,还要产生一股触及教育过程的许多方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比如《我们 1

拯救了小云雀》我们在小麦地里找到了一个小云雀窝,在窝里有五只小云雀。他们还不会飞。明天收割机就要来割麦了。我们看着小鸟,而一只大云雀在我们的头上飞来飞去,我们捧起了小鸟藏身的窝,把鸟窝转移到了绿色的粟子地里,粟子离收割的时间还早着呢。我们走回家去,看见一只大云雀飞进了鸟窝。它在那里坐了好长时间。然后,他出来了,快乐的唱着歌飞向了蓝天,它是在告诉我们:“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作者从自然界的事物着手,从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童趣入手,引导孩子要善良的对待所有的生灵,所有的小动物,要与自然界的万物和睦相处,不正是我们今天提倡的保护生态环境吗?想想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具有超前的意识!又如《为了蝴蝶不被刺伤》小卓娅在花园中玩,她走近一棵刺槐。在刺槐上面有尖尖的刺。一只漂亮的蝴蝶正在刺槐上飞。哎哟,它怎么不害怕呀!要是飞到了刺上,那会怎么样呢?卓娅走到刺槐跟前,摘下了一棵刺、两棵、三棵。妈妈看到了就问她:“卓娅,你在干什么?”“为了不让蝴蝶被刺伤”!这是多么美好的心灵,多么纯真的想法,多么善良的举动啊!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那颗纯洁无暇的心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保护。在纯洁,善良的心灵的感召下,我们自己也将使身心受到洗礼,情操受到感染,世界将充满关爱!还有《雨和雷》小雨点躺在温暖的小云朵上。他是这样一只小鸟,就象小公鸡那样。雷悄悄的走近他的身边。这是什么样的野兽啊!披头散发,全身都是毛。雷偷偷的走近小雨点,还呼隆隆的吼叫。小雨点吓醒了,哭了起来。他的泪水一个劲掉到了地上。这时地上的人说:“下雨了。”田野和草地在洗脸。小麦和白菜也在洗脸。小雨点哭够了。雨停了。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把孩子们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描述得如此浅显易懂。把有时会给人类带来伤害的雨和雷也描写得如此可爱。在作者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那里的阳光、雨露、微风都会让你感受到生活是如此惬意!世界不是不美,而是我们的双眼被尘世所蒙蔽,看不到也欣赏不到美好的事物。人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别在去计较那些丑恶的不开心的事情。只要你有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一切,你将活得非常轻松而又愉快!

“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人曾是、而且永远是大自然之子。在他的文艺作品中反映人忠诚于对其他人的义务,反映热爱人和尊重人的思想,反映人对人的需要和履行义务的思想,反映体察周围人的情绪和愿望的能力。比如《蜜糖饼干和麦穗》一清早,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人就起床了。他把白色的蜜糖饼干装进口袋里,然后就到地里去了。他在庄稼地里走,欣赏着麦子。他摘下一颗麦穗,从里面搓

2出一些麦粒,放到嘴里试了试就笑了。饼干藏在口袋里。在那里麦穗和饼干相遇了。“你是谁”饼干问。“我是麦穗。”“哎哟,你身上怎么那么多刺……你为什么要存在?从你那里能得到什么好处?”麦穗笑了笑,摆动了一下自己的胡子,回答说:“没有我就没有面包,没有面包干,也没有你饼干。”饼干大吃一惊,仰慕的看着麦穗,不好意思起来,赶紧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麦穗。“这就是说,”饼干说,“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你。那么,谁是你的上级呢?”。“人”麦穗回答,“人创造一切。”这个小故事充分说明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当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生命是极为宝贵的,但有比我的生命和你的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祖国永恒的生命。”他认为儿童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儿童对祖国土地上发生的所有的一切承担着道德责任。

“苏霍姆林斯”已不复存在,他在人生旅途中短短的52个年头,却留给世人这么多精神财富,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给每一位他深爱的学生。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学习他不畏劳苦,勇于求索,孜孜不倦的高尚品德,借鉴他成功的教育经验,为培养“精神生活丰富、道德纯洁和体格健全三者和谐的结合在一起的人”贡献力量。

2010-9-30

第三篇: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范文模版)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鼓励教师学会赞美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赞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下是我对书中建议的一点体会:

1、采取多种方式赞美

赞美并非一定要用语言,一个充满肯定的手势,一个饱含期盼的眼神,一个关心的动作、鼓励的字条,都可以成为鼓励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

2、赞美学生要及时。

在四年级上课时,有个学生总是不完成美术作业。一次,他把美术作业交给我批改,我及时的表扬他的想象力丰富,并且画的很有特色,还作为范画给其他同学看,之后,他每次作业都能完成,而且色彩和构思都很不错。当一个人取得成绩时得不到及时的赞扬,他也会对此事逐步淡然。事后肯定,不如适时表扬更能让他再接再励。

3赞美的语言要丰富、有针对性。

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有针对性的赞美,而不仅仅是千篇一律的“画的真好!”“你真棒!”可以用 “色彩很漂亮”、“有创意”等语言,也可用商量的语气征求学生的意见,如“颜色鲜艳一点会更好看”、“如果涂上底色,你画的更好”等等,这样的话会更有助增强学生的信心。

4、赞美学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方法。

赞美学生绝不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不意味着放弃对学生人格修养的打磨和锻造。首先,赞美学生要把握“准”的原则。对受赞美的学生的事迹核实要准,否则赞美的内容“失之毫厘”,学生会认为“谬以千里”;对受赞美的学生的心理把握要准,好的赞美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其产生自强不息的内驱力,反之,不恰当的赞美却会引起反感,并可能激起逆反情绪;对周围学生的反应估计要准,不能让受赞美的学生孤立于学生群体之外。

美国心理学之父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给学生一些真诚的赞美吧,也学它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第四篇: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在这科技飞速发展与教育改革进行的大潮中,身为新时代新型教师的我深感自己的身上的责任和压力。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抽出时间来阅读教育书籍,来不断充实自己、丰厚自己。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每一位老师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他从基层教师身边出发,由一些普遍现象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给我的教学起到了指导和借鉴作用。我感受到了一个教师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感悟到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使我对教师这个形象渐渐清晰起来,并明确目标:

1、不断学习以提高自我有位名师曾经说过:“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甚至拥有一条潺潺的小河。”而在这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作为教师更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与潮流的发展,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到:“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另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这一些至理名言更是值得我们深思与体验。

2、宽容待人

作为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来面对学生,再宽容之中了解孩子;当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我们常会看到孩子难过的表情和无辜的眼神,我也常会有舍不得的感觉,但时常在心软后,往往感觉自己太苛刻。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大人都会犯错,何况一个小孩。我们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平常心”“宽容心”对待孩子犯的错误,并巧妙合理地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教育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改正错误,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我们要允许学生出错,因为在错中他们可以获得更多更精彩的人生体验,在错中可以学会发现和创造。

我们作为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如果只是把它当作一份谋生的差事,那你永远都无幸福可言。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珍惜自己”、“赏识学生”、做一名理性的教育者,那么我就是快乐的,我也会是幸福的,我更会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

3、反思常态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建议每一个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我也建议每一位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面向教育事实本身”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日记、观察日记和行动研究日记,通过这些日记和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

以上只是我阅读后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第五篇: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昨天晚上开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这本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心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开始捧着这本厚厚的著作,草草一翻——这么厚,密密麻麻么的纯文字,甚至连一丁点插图都没有,说实话,在印象中,这类理论名著是很难“啃”的,心底是缺乏底气的。但是,读了朱永新老师和李镇西老师的书后,还是迫切希望读一读苏霍姆林斯基,于是,还是静悄悄地开始了阅读。读得越投入,底气竟逐渐递增——没有想象中的难懂。嘿嘿,读过《译者的话》,读过《成长的三个阶段——编者序》,在开始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时候,我已经爱上了这本厚厚的印象中的“理论”书了。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孩子们以及他的家长们迎面走来,带给了我无尽的思考。

在《我的学生们的家长》这一章节,苏第一句话说的就是“要想很好地了解孩子,就要很好地了解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及祖父母等。接下来他用了整整12页的篇幅介绍了他即将要一起学习生活的孩子。面对那一群在战争中留下很深伤痕,留下了至今尚未痊愈的创伤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仔还没正式和他们接触之前早已经把所以情况都熟记在心。想想自己,和孩子们一起都快整整一年了,自认为爱孩子,自认为在努力了解孩子,但是我真正了解哪个孩子的家庭呢。只知道孩子表现差强人意的时候埋怨家长为了生意不顾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烤虑的是他是否有足够的仁慈和热情温暖他们的心。对于我的孩子,单纯得多,可爱得多,问题少得多之又多,只要多一些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丝赞许就足以温暖每一颗稚嫩可爱的童心。但是我居然做得如此苍白。家庭作业家长没签字,有错的时候,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埋怨家长没负责;孩子吵嘴了,闹架了,心里忍不住地要生气,冲他们吼……或许,我把更多的微笑给了乖巧懂事的孩子。此刻,我再次强烈感受到那些存在这样、那样不足的孩子更需要我的仁慈和热情。现在的通讯如此发达,家长的意识比之以前要进步得多,要了解孩子的所有

情况应该是一件更加容易的事情,关键在于我的行动。对,我需要的是行之有效的行动。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行动注入了一支强行针。

孩子应当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作的世界里。当我们要教会他阅读和书写的时候,就应当让他置身于这种世界。而且,孩子在踏上认识阶梯第一阶时的感受如何,心境怎样,决定着他日后整个认识的道路。一想到这一级台阶正在成为许多幼儿的绊脚石时,简直觉得可怕。

我开始同孩子们进行到词语源头去的“旅行”:让孩子们看到美的世界,并竭力使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词语的乐音。我力求做到使词对于孩子不光是事物和现象的标记,而是还包含情感色彩——它的芳香和细微差异。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像听美妙的旋律那样聆听词语,要让词语美和词语表达的那部分世界的美能引起对字母的兴趣,也就是对表达人的言语声音的那些花纹的兴趣。

我们到词语源头去“旅行”时总是带着画册和画笔。下面就是我们最初的一次“旅行”。我确定的目的是让孩子看看“牧场”这个词的美和它的细腻色彩。我们站在垂向池塘的一棵柳树下面。远处是阳光灿烂的一片牧场。我对孩子们讲:“你们看,我们面前多美。草地上有蝴蝶飞舞,蜜蜂在嗡嗡唱。远处的牛群像玩具一样。牧场看上去像一条淡绿色的河流,而树木就像是深绿色的河岸。牛群在河里洗澡。看,这初秋季节开出了多么漂亮的花。咱们细听听牧场上的音乐:听见小飞虫的嗡嗡响和蝈蝈的歌唱了吗?”

教书育人,乃师之天职。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道”,不仅是指为学之道,还可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明白做人处世之理。新的《义务教育法》也把德育放在首位,可见德育之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还有另一段话:“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孩子在教师身上所看到的人道的典范,这些都是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复杂、罪明智的教育规则,教师掌握了他们就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导师。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这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的爱,父母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结合的那种爱。”这些都告诉我们教育的过程其实是以其不断发展的形式呈现于三部曲

中。而我们在自己的任教生涯当中要遵循一个准则“与人为真,与人为善,与人为美”。真”,真诚也。它是师生沟通交流的基础,只有敞开心扉,倾听心声,才能感化心灵。这就需要教师在做思想工作时应以“真”待生。让他们觉得你可亲可近,没有任何距离感。“善”,和气也。它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方式。用一颗善良仁爱的心去对待一切不良行为。正确评价学生的最佳方式,不应简单粗暴,而要呵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钦佩你,从而信服你。“美”,美好也,即一种细腻的情感和情感修养的美。它是师生沟通交流的媒介。更能使学生积极地看待人生展望未来。即使在现实中存在缺陷与不足,但并不能掩盖美好的事物,因为美在心灵,即一种内在美,让他们懂得悟美,掘弃丑陋的思想。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博大思想,联系今天的学校实践,有许多问题应引起我们反思。我们的教师尤其应开展教育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这是教师思想成长和转变观念的基本条件,是学校革新的重要道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胸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憧憬,坚守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还应企盼着“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这也许就是教育工作应达到的一种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境界,其实这需要我们从平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才能得到体会。

随着孩子们识字水平的提高,书本越来越多地进入他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建立了一个小小的画书图书室。遗憾的是没能在书店里找到好的图画书,因此不得不由我自己来画和写。我画的第一本图书是关于严冬爷爷、狠毒的后母、善良的继女和懒惰的女儿的乌克兰民间故事。这本书画成之后篇幅也不算小——共有三十多页,每一页都有一幅画和几句话(有时只一句)。到1952年春,多数孩子都能流畅地阅读了。我们坐在草地上,有个孩子翻开图画书,读了起来„„这不单是读词,还用它们造句。这是创作。孩子读故事的时候就如同进入了画上所画的那个境界。他读的语调表达了情感和愿望的细微差异:严冬爷爷的善良、后母的狠毒、继女的勤劳和热情以及女儿的懒惰和冷酷。孩子们被他们所读的东西深深激动着:他们憎恨邪恶,为善良的胜利而欢欣鼓舞。

有意思的是,孩子们几十次地读一个故事,竟然总能兴趣盎然地听它。

我想起了教师们的忧虑:孩子们朗读起来为何如此单调,呆板?为何在孩子的朗读中很少能听出情感色彩?这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朗读脱离了孩子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使孩子激动的是一些事,而他朗读的却是另一些事。只有当语言触动了孩子内心深处时,朗读才能丰富他的生活。

下载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霍姆林斯基摘抄

    摘抄(1)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

    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最终5篇)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 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后,深深地被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所折服。他用他真挚的爱心、诚恳的......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驻马店市第十二小李 文 1、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神圣东西的观念。我......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5篇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 1、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

    青泉学校董建才假期里,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条建议》的经典教育理论著作,这本书我不只一次阅读,读后使我感到激动、赞叹、惊异。特别是,这卷书中的第一章里,“思维与情感......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

    让孩子拥有一个真正的金色童年——读“苏”有感应该说,孩子们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如果孩子不会利用时间,不会自由合理地支配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他的生活一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