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

时间:2019-05-13 13:1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

第一篇: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

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

文学艺术创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如同任何一项人类社会活动,必然深刻地受到意识形态及发展环境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79年10月全国第四届文代会的召开为标志,保康新时期文学艺术事业已走过整整三十五年发展历程。其间,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文艺作品,主动开展或积极参与了一系列深受欢迎的文艺活动,为促进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全县人民精神需求和提升保康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保康文学艺术发展历程

综观保康文学艺术三十五年发展历程,较明显地呈现出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由艰难探索到相对繁荣的渐次演进态势与特征,大致经历了“复苏回归”、“奋力开拓”、“蓬勃繁荣”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复苏回归阶段(1978年—1985年)

1978年以前,由于受极左思想影响和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整风反右”、“文革”的冲击,文学艺术失去了应有的独立话语权,很大程度上成为政治附庸,充当了政治的宣传品和政策的传声筒。在这一特殊时期,保康为数不多的专职文艺工作者和有一定基础的文艺爱好者,要么出于对整体社会氛围的忌惮,不敢轻易蹑足富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创作,要么被动地接受行政指派,驱应政治需要,写出 “三句半”、“快板书”、“顺口溜”等之类所谓的文艺作品,但很难窥见其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特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解除思想禁锢的浪潮中,保康真正迎来文艺创作的春天,一批具备文艺天赋的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等欢欣鼓舞,跃跃欲试,尝试纯粹意义上的文艺创作。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文艺创作给予空前重视,以各种形式鼓励、引导文艺创作活动。至1985年,全县文艺创作不仅在理论上“拨乱反正”,并且逐步回归文学艺术原始意义创作实践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此期间全县所创作的文艺作品,大多数尚显得稚嫩和单薄,创作观念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旧有的束缚,创作手法比较单一,缺乏应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的魅力。(二)奋力开拓阶段(1986年—2006年)

1986—2006年的十年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文艺交流渠道的不断拓宽,加之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与支持,保康文艺工作进入实质性的创新发展阶段,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和创作动力极大激发,价值取向与表现手法呈现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创作样式由过去的“小诗歌”、“小散文”、“小快板”向相对宽泛和丰厚的“大块头”、“大部头”、“大制作”拓进,展示平台开始由过去的县级报刊逐渐迈向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报刊。在此阶段,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创作质量和数量不断跃升,文艺创作氛围空前浓厚,全县文艺创作迎来第一度波峰,涌现一大批诸如李修平、肖定佐、汪法频、周才彬、彭宗卫、田德林、彭德运、郑长宝、李道祥、王平、胡启彬、邹传波、吴祖全、李林、姜杰、陈顺阶等为代表的各类文艺创作活跃人员。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多在市级、省级以上权威媒体发表或展出,在全市乃至全省形成较大影响,其中文学创作影响更为突出,保康文学创作队伍曾一度被誉为“山林支队”。其中,李修平、周才彬、彭宗卫、田德林等,或笔耕不辍、作品繁多,或视野宽广、创作前卫,或植根传统、深邃厚重,等等,代表了保康文学创作最高水平,其代表作多成为保康文艺创作里程碑式的作品。

但应当指出,在这一阶段后半期,因为市场经济影响及地方行政工作需要等诸多原因,不少可望冲出湖北,取得更大成就的作者、艺术工作者或下海经商,或弃文从政,或离开保康另谋发展,致使保康的文艺队伍一度大幅萎缩,影响力直线下降。

(三)蓬勃繁荣阶段(2007年—2013)

2007年以后,随着党和国家对发展战略的深刻调整以及对文化及文艺工作的空前重视,许多弃文从政和弃文经商的作者在经过浮躁和游离后,重新回归文学艺术阵营,并不断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保康文学艺术遂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度复苏,并一路跃进。在此阶段,创作环境更加宽松优越,创作管理指导机制更加健全完善,管理指导方式也更加科学专业,文学艺术已然在全县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经过长期积淀和思索,作者们的创作观念和手法均有根本性的革新,作品日臻成熟。在文学上,以周才彬、吕先觉等为代表的一批起步较早的作家经过多年储备,开始对文学的本质和意义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以崭新的文学观念和独到的表现手法创作并发表了一大批审美取向和表现手法迥别于传统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形成了各具不可复制性的创作风格。与此同时,以张德富、王俊楚、刘远贵、陈国梁、陈朝根、张世刚、魏群夫、田晓隐、褚金鑫、张蕾、彭艳丽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者,踊跃跟进,创作了一系列思想水准和艺术品位与当代主流文学接轨并交融的文学作品,并陆续在省一级权威报刊发表。至此,襄阳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保康成为不可或缺的板块。在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上,以郑长宝、王平、胡启彬、李林、刘一泽、柳虎、吴祖全、邹传波、薛来宝、罗琼、张祖龙、陈顺阶、陈静茂、虢光新、宋进潮等为代表的一批作者不断更新创作观念,刷新表现手法,艺术功力日趋成熟,创作一大批面貌一新、为业内专家同行认可的书法、美术、摄影、音乐、曲艺、民间文学等作品。此一阶段,无论是创作外部环境,还是创作队伍规模,抑或创作质量和影响力,都好于和大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

二、保康文学艺术成就

由于文学艺术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及生产过程的不可比性,保康改革开放35年来的文学艺术成就不仅仅局限于作品的发表与获奖,同时还体现于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功用。

(一)文艺创作

据可统计的资料表明,35年来,全县共在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及在各种平台展出、演出各类文艺作品2800余件,其中文学作品1200余件,其他艺术类作品1600余件。

1、复苏回归阶段文艺创作。1978年至1985年的9年间,全县共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展出、演出)各类文艺作品265件,文学作品53件,艺术类作品212件。

此阶段所发表(展出、演出)的文艺作品中,文学方面较有影响的有谢声凯、李修平等人的小说,肖定佐、王凤堂、郝敬东等人的散文和散文诗,张世才、邱金铬、冯举高等人的诗歌及乐大华、吴天宝等人的故事。其中,谢声凯小说《夕阳无限好》在《长江文艺》发表;李修平的小说《恋栈》和《全票通过》先后在《长江文艺》和《三月》发表;孙礼曾散文的《山城抒情》、王凤堂的散文《群英山记》和郝敬东的散文《水不在深》分别在《襄阳报》发表;张世才诗歌《怎能叫我不歌唱》在《布谷鸟》发表;肖定佐的诗歌和散文诗《我站在讲台上》、《耕耘》、《音乐.老汉.我》先后在《襄樊日报》和《中国电子报》发表;冯举高的评论《杜甫的业余爱好》和诗歌《褐色革命》、《茶乡》、《岩石》等分别在《中国青年报》和《安徽日报》、《业余诗人》发表;邱金辂的故事《鸡鸭换脚》、乐大华的故事《老虎为什么怕水牛》、申化琦的故事《官斗坪》、吴天宝的故事《湘子庙》、叶维桂故事《半边铜钱告脏官》、张更生的故事《老二教书》分别在《湖北故事》和《湖北传说》发表。

其他艺术方面较有影响的则有曾参加省、市展览由柳长武、杨绍先、申化友、杜仲道等人创作的《誓将遗愿化宏图》、《插秧时节》、《电视机旁》、《深山青藤连五洲》等美术摄影作品,其中《支农车队进山来》、《耳芽茁壮》、《中坪新田》、《文化站里歌声多》等曾参加省市影展,《保康燕耳》、《迎客松》、《雄燕展翅》等分别被《人民日报》、《新闻图片》、《湖北日报》、《湖北教育》等报刊选登。除此而外,还有一定数量曲艺、歌舞剧本在各种媒体上发表,其中周光武舞蹈剧本《采篮木耳送北京》在《襄阳文艺》发表;周帮国曲艺剧本《一缸水》在《襄阳文艺》发表;县文化馆集体创作的曲艺剧本《一钵忆苦汤》在《群众演唱》发表;张世才曲艺剧本《歪杆旗》在《襄阳文艺》发表;柳希荣曲艺剧本《拨钉子》在《襄阳报》发表。

2、奋力开拓阶段文艺创作。1986年到2006年20年间,全县共有1600余件文学作品发表,其中200余件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400余件作品在省级刊物发表,1000多件作品在市级刊物发表,有35部文学专著出版,145件作品获各行业、各报刊、各团体以及各级政府设立的奖项,其中2005年在襄阳市第四届“孟浩然文学奖”评奖中,保康共有 件作品获得的孟浩然文学奖,名列全市各县(市)第一;共发表(展出、演出)其他类艺术作品2000余件(部、场),其中有300件(部、场)在省级以上平台发表(展出、演出),1700余件(部、场)在县、市级及各行业平台发表(展出、演出)

此阶段的各类文学创作中,成绩较为突出的有李修平、周才彬、田德林、汪法频、彭宗卫、刘开径等人。李修平先后在《长江文艺》、《花溪》、《家庭》、《飞天》、《东海》、《人民日报〃海外版》、《湖北日报》、《经济日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300余篇,并出版有散文《雨夜梦想》、《浮生独白》和《饮食男女——李修平小说散文精选集》3部作品集,并获得第二、三、四届“孟浩然文艺创作奖”;周才彬的短篇小说《红窗帘、绿窗帘》、《预计受罪》、《野人出没》、《双死》分别在国内核心期刊《精短小说报》、《青年文学》、《小说月刊》发表。组诗《太阳遗迹》、《纯净的校园》,长诗《天堂里的流弹》分别在《长江文艺》、《诗神》、《诗歌报月刊》发表。散文《袖珍街天使》、《盲鸡》、《老人与树叶》分别在《散文》、《美文》、《中国青年报》、《读者》、《青年文摘》、《精致散文小品》发表或转载,其散文《盲鸡》在《美文》头条发表,著名作家贾平凹作评,称“有手就有文,文以手不同”;田德琳创作的百余篇小小说先后在《芳草》、《短篇小说》、《楚文学》、《汉水》、《新作家》、《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著有小说集《钟声》,并获第四届“孟浩然文学奖”。彭宗卫的散文《我的石头村》、《怀念家园》、《树这一辈子》、《苍生远游》等先后在《人民文学》、《散文选刊》、《萌芽》、《芳草》、《长江文艺》等刊发表,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湖泊》、《内心即是天堂》;散文《祭父》、《苍生远游》、《一个人的湖泊》、《三峡放笔》、《巴东滑坡大特写》分获首届孟效杯全球华语散文大赛“优秀奖”、第二届孟效杯全球华语散文大赛三等奖、第七届湖北产(行)业文艺楚天杯文学类一等奖、全国报纸副刊年度作品优秀奖、宜昌市屈原文学奖。

在此阶段的其他类艺术创作(展出、演出)中,成绩较为突出的有彭德运、郑长宝、胡启斌、王平、杜忠道、张道远、刘一泽、严显良、宋进潮、戴正勇、陈顺阶、姜杰、李敬乐、胡永才、吴祖权、邹传波、张太学、余家洪、江立军等人。就影响力而言,彭德运、郑长宝、吴祖全、姜杰、杜忠道、张道远、陈顺阶更为突出。彭德运的书法作品曾在1984年应邀参加“中国襄阳米芾书会”;1988年获“庆祝襄樊解放40周年书法巡回展”一等奖;《山海》联曾在2005年11月获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楹联大奖赛”金奖,临《怀素论书贴》2005年获文化部书画研究院“金鼎奖”铜奖;郑长宝创作的书法作品曾获“天马杯”国际书法篆刻大赛优秀奖、“中华民族艺术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首届“中国文艺金爵奖”、第四届“孟浩然文艺创作奖”,入选《中国书法家作品选》、《中国书画名家名作英汉双语大典》、《国际书法精品集》等重要典籍;吴祖权创作的中国画《探春》曾被编入《20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一书,中国画《牡丹》入选《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典藏》,中国画《秋实》入编《第二届全国师生优秀美术作品集》,国画《宝贵图》入编湖北省第八届楚风杯师生书画大赛作品精选集;姜杰创作的摄影作品《如今的童年》1992年在全国“娃哈哈杯”第二届金色童年摄影大奖赛中荣获优秀奖;《深山办案》在1994年庆祝建国45周年第二届跨世纪新人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获“精英杯”摄影组铜奖;《千年紫薇》2004年荣获襄樊市首届“群星奖”摄影类优秀奖;杜忠道创作的大型现代戏《阳春寒露》,获襄樊市文化局襄樊市专业剧团创作剧目调演二等奖;相声《三喜临门》获襄樊市文化局、财政局联合举办的《中国青岛杯》百优小品大赛二等奖;哑剧小品《儿女情》获湖北省水利文学艺术协会优秀创作奖;陈顺阶创作的山东快书《买青蛙》、《刹风》、《借鱼》分别在《中国曲艺》杂志、《中国合作时报》发表;创作并表演的山东快书《大山好儿女》曾获得襄樊市审计文艺晚会表演中获创作奖,《刹风》获全国首届“鸿佳杯”曲艺文学奖;张道远创作的音乐作品《喝茶》被中国音乐家协会评为最佳优秀作品奖。

3、蓬勃繁荣阶段文艺创作。2007年至2013年七年间,全县共有950件文学作品发表,其中153余件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286件作品在省级刊物发表,511件作品在市级刊物发表,有17部文学专著出版,94件作品获得各行业、各报刊、各团体以及各级政府设立的奖项,其中三件作品获得“孟浩然文艺创作奖”;共发表(展出、演出)各类艺术作品830件(部、场),其中100件(部、场)在省级以上平台发表(展出、演出),1700余件(部、场)在市级及各行业平台发表(展出、演出)。

在文学创作上,以周才彬、吕先觉、张德富、王俊楚、田晓隐、张蕾5人成绩更为突出。周才彬先后在《长江文艺》、《当代小说》、《福建文学》等权威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百余篇,小说集《我爸是我爸》被列为襄阳市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并由中国线装书局出版;吕先觉自2007年以来先后在《长江文艺》、《芳草》、《福建文学》、《山东文学》、《延安文学》、《北方文学》、《广西文学》等权威文学期刊发表小说、散文百余篇。其中,小说《土豆回家》曾被《小说选刊》选载于2011年第10期,刷新襄阳本土作家三十年未上《小说选刊》的记录,并荣登《2011年湖北十大最有影响力文学作品排行榜》;中篇小说《失地》、短篇小说《土豆回家》分别获得第五届、第六届“孟浩然文艺创作奖”,小说集《土豆回家》继周才彬之后被列入襄阳市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张德富先后在《民间文学》、《山东文学》、《山花》、《小说月刊》、《湖北日报》等权威文学期刊发表小说、散文等百余篇,作品多次被国内报刊转载并入选各种畅销系列丛书,小小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年度微型小说年选。著有小说集《遇见最美的年华》和故事集、《雨落无声》和《风衣里藏着的爱》;王俊楚先后在海内、外报纸、杂志、电台等媒体发表诗歌、散文、寓言等百余万字。寓言作品曾入选《最受小学生喜爱的寓言全集》、《开发孩子想象力的寓言故事》等多种版本选辑。著有诗集《动感乡村》;田晓隐2009年开始诗歌创作,曾在《诗刊》、《诗歌月刊》、《中国诗歌》、《西部》、《滇池》、《文学界》、《散文诗》等纯文学刊物发表诗歌,并入选《草原80后诗歌大展》、《2012年深圳诗歌大展》、《80后年度最佳诗歌’2012》、《中国网络诗歌年鉴2012卷》、《2013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等年度选本。著有诗集《荒年书》;张蕾自2007年来,先后在《汉水》、《襄阳日报》、《湖北日报》、《东方烟草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六十余篇。著有散文集《乡间花事》,并被列入我县重点文学作品扶持项目。

在此阶段的其他类艺术创作中,以王平、柳虎、罗琼、宋进潮等人更为突出。王平创作的多件书法作品曾在国家、省、市参展获奖,其代表作《毛泽东诗词》在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85周年”《红色中国》大型艺术画册编辑活动中,特授予其个人“终身成就奖”荣誉,作品在复选阶段被评为特别金奖;柳虎在坚持新闻摄影的同时创作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被新华社、《湖北日报》、《襄阳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聘为特约记者,作品《跃》和《黑色之歌》分别获大众摄影三等奖和中国民俗摄影二等奖;罗琼导演、参演的音乐情景剧《春暖》曾在市纪委监察系统调演中获二等奖;导演全市组织系统汇演节目《党旗飘飘》获全市组织系统一等奖;编剧、演出的小品《二娃子的今天》曾在全市残联系统汇演中获得一等奖;编导参演音乐小品《一起舞起来》曾在首届湖北省群文系统业务技能大赛中获戏剧曲艺类铜奖;宋进潮曾参与大型原创歌舞《荆山楚源》的编剧,为剧本的最终定型做出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同时指导民间艺术协会做了大量民俗挖掘整理工作,该协会相继编辑出版《荆山楚源文集》(上)、《荆山礼俗》、《保康地名趣谈》、《红白喜事说吉庆》、《茶余酒后》、《黑暗传洪荒传》、《尧治河传说》、《黄龙观彭祖寻踪》等一系列民俗读物。

(二)组织管理

1986年1月,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协调各界群众性文学艺术团体的活动,保康县文化艺术协会在县文化局成立。1986年11月,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保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1986年至2007年,县文联一直与县文化局、文化体育局合署办公,文联主席皆为县文化局长兼任。2007年10月,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组织和指导,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从县文化局分出单列,任命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才彬为主席,隶属县委宣传部直接领导,至此,全县文学艺术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协调工作正式走上正规;2012年12月,县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中共保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由文联主席周才彬担任党组书记,原县旅游局副局长詹进军调任党组副书记。至2013年底,县文联领导职数达到2人,干部职数达到5人。

县文联正式单列后,在县委宣传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党与文艺工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强化文艺创作指导工作,使全县文艺创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坚持指导和服务广大作者开展创作活动的同时,积极将文学艺术融合于地方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为全县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不容忽视的生力军。2008年由文联动议并得到县委高度认同的早期楚文化开发利用,业已成为全县旅游文化开发的重中之重,并成就了《荆山楚源》这一影响深远的精品之作和“早期楚文化园”这一开创性的城市文化景观。

(三)文艺活动

“复苏回归”阶段,全县共举办文学、美术、摄影和表(导)演培训班17期,其中文学培训班2期,美术培训班8期,摄影培训班6期,综合业务培训班1期;先后培训文艺创作骨干258人(次),其中文学创作骨干98人(次),摄影创作骨干112人(次),美术创作骨干37人(次),其他艺术样式骨干11人(次);先后组织参与市级和省级美术、书法、摄影展览25次,共展览作品200多件;“奋力开拓”阶段,举办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文艺培训班9次。其中,以1995年6月中旬举办的“95之夏——保康文学笔会”最有影响,《芳草》主编朱子昂、《青年文学》副主编李师东及著名作家刘醒龙、陈应松、晓苏、著名曲艺表演家何祚欢出席笔会;2007年以来,县文联为适应新时期文艺繁荣发展需要,由过去侧重文艺培训转向文艺服务,本着“文艺服务基础、服务群众”宗旨,坚持每年组织各文艺家协会开展一至三项较有影响的大型文艺活动,截止2013年年底,共开展“送对联下乡”、“送年画下乡”之类活动16次,开展“魅力保康行”之类文艺采风活动35次,举办“文化立人,文学养心”之类文学艺术讲座13次。特别是2008年面向全国举办“青山杯”书画大赛,共收到书画作品1000余件,颁奖仪式著名歌唱家关牧村前往保康献唱。

(四)阵地建设

“复苏回归”期内,创办《保康文艺》44期,发表了大批诗歌、散文、小小说以及摄影、美术、曲艺等文学艺术作品,极大地烘托了保康文艺创作氛围,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此两项举措大大拓展了我县文学艺术爱好者的创作视野,进一步煅炼并提高了全县文艺创作整体水平;1993年1月1日,《聚龙山》文学报创办,共编印5期,发表作品130多件;1994年1月5日,《保康报》复刊,并开辟文艺专栏,10年间共刊发各类文艺作品近1600多件;2002年5月,保康第一份纯文艺杂志《野花谷》创刊,10年间印刷总量达6500余册,发表作品1500多件,在2005年6月在全省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一县一品”文艺工程中被确定为全省地方文化品牌;县文联单列后,《野花谷》被划归县文联管理。自2007年开始,县文联坚持“体现艺术、兼顾地方”的办刊原则,每年定期编辑发行四期,每期印发近10万字,分送全县各党政机关和企业、学校等单位。截止2013年底,共编印28期,刊发县内作者文学艺术作品近1000件,一大批年轻作家、艺术家通过《野花谷》走出保康,立足襄阳、问鼎湖北。

(五)队伍建设

保康文学艺术协会肇始于“奋力开拓”阶段,共有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美术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6个基层协会,共有会员200余人。其中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美术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均成立于1986年,作家协会成立于1995年;2007年后,县文联先后指导并协助成立了县民俗研究协会、县曲艺家协会和县收藏家协会,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九大文艺家协会,会员总人数由前一时期的200名猛增至661名,其中作家协会95名、书法家协会102名、摄影家协会113名、音乐家协会54名、美术家协会69名、曲艺家协会65名,诗词楹联学会50名,民俗研究协会65名,收藏家协会48名。

(六)激励机制

自“复苏回归”阶段至“奋力开拓”阶段,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虽然一直关心重视文艺创作工作,但因为种种原因,尚未正式制定出台有关文艺创作方面激励政策和措施。2011年,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加快全县文学艺术事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激情,将文艺创作工作真正纳入议事日程,专门印发保发[2011]32号《关于促进全县文学艺术创作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就繁荣我县文艺创作出台了具体扶持奖励政策;2013年,我县开省内县级行政单位先河,率先设立了两年一度的“保康文艺创作奖”和一年一度的“保康县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截止2013年底,县文联已具体组织落实了第一届”保康文艺创作奖” 评奖颁奖和第一届“保康县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签约仪式,全县共有二十部文艺作品得奖,五部文艺作品入选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

三、保康文学艺术发展启示

总结保康三十五年来的文学发展成就,我们从中得出下列启示:

(一)文学艺术要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35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尊重艺术独立性的基础上,对文艺创作所进行的科学化管理和引导,为保康的文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创造力的发挥,是保康文艺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文学艺术发展,作家、艺术家必须解放思想,保持创作独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改革开放后保康文学艺术取得的成绩,是广大作者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正是由于他们走出各种误区,独立创作,才取得如此巨大成绩。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创造文化经典的关键。

(三)文学艺术要发展,作家、艺术家必须立足本土,从地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汲取营养。

保康是早期楚文化发源地之一,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创作源泉,广大作家、艺术家们只有深刻认识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乡土的越是独特的”这一文艺创作要义,才能逐步摒弃好高婺远、贪大求洋思想,从而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创作出真正既具有保康特色、又具备国内上乘水平的文艺佳作。

(四)文学艺术发展,作家、艺术家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精神

创新永远是一切文艺作品的灵魂,保康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立足本土、勤奋创作的同时,必须始终把创新当作文艺创作的当务之急,牢牢把握当下文艺发展方向和话语风格,不断革新创作观念,不断创新创作手法,最大程度地保持本土文艺创作与国内主流文艺创作的一致与同步。

(县文联供稿 撰稿:吕先觉)

第二篇:文学的繁荣--教案

22.文学的繁荣

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要求

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2、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3、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理解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材料分析法、列举法、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难点 1、19世纪以来欧美主要文学流派及成就

2、“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导课

投影展示世界名著的封面,以谈话方式与学生交流所知道的世界名著。你读过哪些19世纪的外国名著?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各文学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对今后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出示课标,进入本课学习。新课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

(一)定义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

(二)背景

通过阅读三则材料,让学生提取其中关键信息,归纳总结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材料一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 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材料三 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德国作家席勒

带领学生总结背景 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不已;

2、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三)特点

结合《西风颂》归纳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四)代表作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拜伦:《唐璜》

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五)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鼓励人们为争取自 由和理想而斗争。

二、现实主义文学

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定义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

(二)背景

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提取其中关键信息,归纳总结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材料

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①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②

归纳总结背景: 1、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也日趋尖锐

(三)特点

结合《欧也妮·葛朗台》归纳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2、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四)代表作

罗列代表作,教师提出作家,让学生回答作品名字。

(五)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启迪人们为 改变社会现实而奋斗。

三、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中期以后)

(一)定义

现代主义文学

(二)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三)特点

结合材料归纳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材料:从思想内容来说,它们几乎都是表现所谓“现代人的困惑”,即表现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那种陌生、孤独痛苦情绪。„„现代派文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文学„„强调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在艺术手法方面,现代派文学反对传统的表现手法,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语言的鲜明性,他们的作品往往是故事情节怪诞,时序颠倒,人物形象模糊抽象并喜欢使用隐晦难懂的象征性语言。──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归纳总结特点

1.反映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集中表现自我; 2.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3.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四)代表作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四、苏联文学

(一)背景

1.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2.社会主义建设使苏联社会取得巨大变革

(二)代表作

高尔基:《母亲》(奠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影响

反映了苏联社会的巨大变革。

五、亚非拉美文学

(一)背景

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二)特点

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代表作

印度:泰戈尔《戈拉》 中国:鲁迅《呐喊》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尼日利亚:索卡因《解释者》

所有内容讲授完后,再次带领大家回顾知识结构 以五道选择题来作为本节课的结尾

第三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体会:文学的责任与我们自己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体会:文学的责任与我们自己

田 林

如果认真回望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中国文学走过的历程,我们会发现,当下中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已进入了建国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尤其是文学艺术领域,话语权的自由与活跃,艺术形式探索的多样化,对于个人文学理想的宽容,均令我们切实看见了“百花齐放”的蔚为大观。

我省第八次党代会和中国作协第八次作代会,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的召开,不仅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立国”的根本宗旨,同时也意味着作家所应担当的责任与义务。文学发展与社会的同步性也告诉我们,作家在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创作实践中,个人世界观的认知与提升,以及对生活观察的敏锐程度、超前性和引领性,都将使我们面临新时代的再次检验。

文化体制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的进程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了新的时期。当一个国家的社会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文化的意义的精神需要,势必将从边缘走向中心位置,而一个国家或民族,也只有充分尊重社会文明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时,那个强国的梦才是真正的开始。

当前世界正处在发展、变革、调整、融合的关键时期,国家的综合实力愈发显出它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作为社会的综合反映,文化软实力和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已成为亟待解决和今后发展的长期任务,而这种提升,也是作家需要走在前列的必然。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虽然进入了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但我们还不够强,国际话语权远远不够,我们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依然不可否认地存在诸多的不甚完善与脆弱。因此如何成为强国,如何以文化立国,不仅关系到今后的发展,甚至关系到了民族的生死存亡。

文化是异常宽泛的概念,既是社会现象,也是历史现象的积淀,同时包括了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学艺术、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首先是在中国国情基础上建立起来,并带有极大可塑性、实践性、发展性的模式,从这个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理解,我们就该知道文化不是虚的,而是实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体制改革,我省第八次党代会和中国作协第八次作代会的召开,不仅使我们看见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看见了一个民族自身反思能力的优秀品质,同时也体现了我们既不会固步自封地敝帚自珍,也不会盲目地崇洋媚外,而是冷静客观地,对自身东方传统文化的再次认知。我相信真正意义的文化发展概念,也正是从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开始的,在走过三十年艰辛的改革历程之后,它必将以崭新的重建与扬弃,载入中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

文化立国是根本。综合国力的竞争,首先包括文化的竞争。文化立国至少要包括,对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对外能够发挥文化价值的影响力,只有把文化建设融入强国的战略,并且实现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多种政策并用,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才能得到根本保障。当下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性时期,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网络文化,不仅为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带来诸如道德滑坡、价值观人生观扭曲等等一系列社会深层矛盾。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必然成为立国的重要支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作家们既需兼收并蓄,以发展的眼光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亦需率先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也只有以这样开放包容的心态,更为广阔的人文视野,面对眼前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才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体现作家个人的价值存在。

任何一个民族与自己的文化都是共生的,忽视了文化的意义,就等于忽视了历史进程的客观规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文化在政治、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愈发显出了它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提出了2020年将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目标,它的实现,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文化的质量。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个精神质量,我们才能在巩固改革开放各项成果的同时,有资格有能力,在全面参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与竞争中,发挥大国强国的作用。而作家们对先进文化的引领,不仅需要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中做出艰苦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摈除垃圾,以先进的思想引导人,以先进的理念启发人,以优秀的作品塑造人,从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充分体现人的真、善、美的价值意义。也只有以这样的艺术情怀,我们的汉语言文学,才能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占有自己庄严的位置。

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先进文化与科技,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蕴含着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因素,核心是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文化产业的提升,绝不仅是单纯的科技提升,也并非仅仅依靠市场经济来完成,而是如何使先进文化更好地为建设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独具的优势,因此在这个进程中,作家只有创作出符合人民大众需求的精品文化,才能为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保证文化产业消费市场的扩大。也只有依靠这个精品“质量”的基础,文化才会成为经济与社会良性运行的最终价值保障,作家,才会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思考中,得到新的认知与提升。

现代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几代人的追求,可贵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始终存在于我们传统的血脉。历史发展的现实也早已告知我们,谁占据了先进文化的制高点,谁便能够走在前列,谁便能够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待我们以全新的姿态融入世界文化整体格局时,那个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便再也不是梦。

第四篇:22 文学的繁荣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2)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分小组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2)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2 教学难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诵英国著名作家雪莱的诗《西风颂》: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师:这首诗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生: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师:说得很好。“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结尾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寓意深远,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那么“冬天”和“春天”分别有什么含义?

生:“冬天”象征着反动势力,寓意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春天”象征着新的生命的诞生,意味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师: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作者在诗句中表达了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浪漫主义文学”。新知介绍

一、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含义: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张扬。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2、特点:

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发展到顶峰。

3、作者和作品:

二、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19世纪30年代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含义: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2、特点:

(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注意关键词:关注……,再现……,剖析……,揭露和批判……)(2)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作家与代表作: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20世纪的西方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早期)(2)现代主义文学:

1)产生背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文明程度提高; ②两次世界大战威胁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

③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概念:所谓现代主义,实际上指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和流派的总称。20世纪20~30年代是现代主义流派的繁盛时期,当时主要有后期象征主义等。后来,又出现了荒诞派、美国的黑色幽默派和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2)主要特征:

①强调集中表现自我;(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②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③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3)文学家及代表作: 2、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1)特征:

①遵循列宁提出的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 ②接受共产党领导,负有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同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

④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2)代表: 3、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1)特点: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2)代表人物及作品:

课后小结

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学流派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三种。注意掌握每一流派的特点、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同时,也要注意俄国的普希金也属于浪漫主义代表,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则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杰出代表。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复习总结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第五篇: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教案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

【教学重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19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

(1)盛行时间:

(2)背景:

a欧洲的革命和战争频仍,政治黑暗。

b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

”深感失望。

2.特点:

a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深入发掘人类的____世界;通过

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b在创造风格上,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和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代表作

国家

作家

作品

特点

法国

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英国

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德国

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

2、现实主义文学

(1)盛行时间:

(2)背景:

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也日趋尖锐

(3)特点

a关注,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b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对现存社会秩序进行。

3.代表作

国家

作家

作品

特点

法国

堪称资本主义的“

英国

描述英国下层社会生活

俄国

普希金

列夫·托尔斯泰

丹麦

安徒生童话

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挪威

“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虚伪,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

美国

百万英镑

批判种族歧视,痛斥资本主义金钱至上

(20世纪早期)

英国

法国

3、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

和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影响。

(2)特点:强调集中表现

;手法怪诞;故事背景

不清;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代表作:美国作家海明威的《_________》;爱尔兰剧作家______的《等待戈多》。

二、苏联文学

1.背景:的伟大胜利,苏联

迅速发展

2.状况:20

世纪上半期高度繁荣。

3.代表作:高尔基的小说《_____》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______

__________》Zxxm]

三、亚非拉文学

1、特点:反映了

精神。

国别

作家

作品

印度

(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戈拉》

中国

《呐喊》

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尼日利亚

《解释者》

【问题探究】

【探究一】

1、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根据下列材料,分析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他们一方面对腐朽、丑恶的资本主义制度越来越悲观失望,另一方面又和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格格不入,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深陷迷途,他们的内心充满难以名状的迷惘、困惑。现代派文学正是这一部分人的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2、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从文学和社会的关系角度,用一句话概括不同文学流派的特征。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亚非拉文学

【探究二】东西方文学的交流

材料一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1)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

材料二

: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

(2)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探究三】苏联文学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回答:(1)这段名言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2)

比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苏联文学的差别,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

【课堂小结】

必修3第22课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参考答案:

探究三:

(1)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2)

第二种说法更合理;看法: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被侵略国家要辩证的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探究四:

(1)态度:这段名言反映了苏联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表现了作者要为建立人类社会美好未来奋斗的人生态度。

启发:勇于担当;为全人类服务等。

(2)差别:西方:空虚、迷惘、痛苦;

苏联:朝气蓬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原因:西方的社会危机引发精神危机;

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下载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2 文学的繁荣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

    论自由与繁荣

    试论个体自由与社会繁荣的关系 09计四张志远20091003993 摘要:自由主义认为,一个和平有序的社会最能使人人受益,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个人与社会间达到一种如鱼得水的平衡,个人自......

    权利与繁荣读后感

    工商管理实验版32010021203陈凯妍权利与繁荣读后感 美国马里兰大学已故教授曼瑟尔·奥尔森的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权力与繁荣》将“权力”与“繁荣”这两个人们通常不会联系......

    权力与繁荣读后感[大全]

    《权力与繁荣》读后感 在这本书的序中提到奥尔森对于权力、政府、政治与经济相联系所提出的思考,对于我来说这些理论是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而且我的价值观中已经形成了对于这......

    繁荣文化事业与产业

    繁荣文化事业与产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兼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6日审议通过了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

    保康二中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情况报告

    保康二中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情况报告 根据市县教育局《关于做好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学校在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排查安全隐患,强化安全措施等方......

    书法与文学

    书法与文学 黄秋实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它理所当然的与文学同属于一个范畴,都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 书法与文学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各自独立的发展历程,不同......

    数学与文学

    一.数学入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是宋代邵雍描写一路景物的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