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届高三语文作文指导学案——麦子熟了
2016届高三语文作文指导学案
教学目标:学习议论文的审题立意及开头写法 教学重难点:1.议论文的审题及拟题技巧
2.论文文开篇的三种技巧 教学课时:两课时
【原题再现】周练(2)试卷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分析材料可以抓几个关键点:“一片金黄”——“一穗泛青”,“准备收割”——“已经落地”,“一贯风格”——“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
1.农夫“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最后一粒麦穗黄了再收割,并且这是他的一贯风格。这一贯风格是什么呢?就是要求事物尽善尽美。由此可立意为:不要苛求完美,要能包容别人的缺点、瑕疵。2.从“等这穗麦子黄了再割”,“等这穗麦子黄了的时候”“所有的麦子都已落地”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农夫一味的等待,没有抓住收割成熟麦子的大好时机,导致本该有的收获却化为泡影。由此可立意为:一定要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时不我待。
3.“一穗泛青的麦子”是小,“一片金黄的麦子”是大,农夫因为一穗麦 子影响了所有麦子的收割,只顾局部不顾整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由此可立意为:不要因小失大,做事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获得最大的利益。以上三种立意,可归为一类立意。
◆◆◆农夫因为一穗麦子影响了所有麦子的收割,他不懂得放弃这一穗麦子,去收获更多的成熟的麦子,导致损失惨重。由此可立意为:要学会放弃。以上可归为二类立意。【理论论据积累】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苏轼
生活中最当良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要及时抓住它们,利用它们,这是生活的一大艺术。(约翰逊)运气就象一个球那样圆圆的,所以很自然地,它并非总是滚落在最善良、最高贵的人的头上。(贝多芬)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莎士比亚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巴尔扎克 重要的事情是懂得何时抓住机会,其次便是懂得何时放弃利益。——狄斯累 生命很快就要逝去,一个机会不会出现两次。(罗曼·罗兰)要注意留神任何有利的瞬间,机会到了,莫失之交臂!(歌德)【本次作文失误点评】
1.对材料把握不到位,重点写“缺点造就完美”或“残缺也是一种美”“成功在于包容”。2.说理不透,写“不要因小失大”,但“何为小,何为大”在文中不能有效说明。
3.审题不够准确。写“放弃“的多,或者抓住材料的一点皮毛任意下笔,导致偏题。如从“这是他一贯的风格”得出“要改变风格”或“不要过于死板,惯性思维,要懂得变通”等立意。4.文章不引材料,文章内容不能紧扣材料寓意。写放弃不谈放弃小的,留下大的,放弃次要的,保留主要的,而是任意扩大材料范围,写“鲁迅弃医从文”、“刘翔弃跳高攻跨栏”等。5.叙例不简洁,啰嗦,叙多议少,有几篇作文中间部分只有事例的罗列,没有提炼小分论点。【优秀题目——准确
简洁
新颖】 拟题要紧扣立意中心和材料关键词句。
1.直接型
舍小利,获大利 ; 接受瑕疵,收获美好人生;
做事勿因小失大(论点或论题)2.对偶型
错过时机 因小失大;善抓时机 铸就成功;善抓机遇
成就自我;为人至察 因小失大; 3.引用型
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大行不必顾细谨
4.比喻型
挣脱完美的枷锁;
指扣时机之弦;
擦亮机遇的火花,点燃人生的价值 【议论文开篇的标准】
第一、要明。开宗明义,让读者了解你的论言或论述。
第二、要美。要先声夺人,指开头的形式美,技巧美,用引名句、用典故、引故事、比喻、设问、对比、类比、设悬念等技巧。
第三、要简。要简洁明朗,对于长的材料,不能全部复述原材料,引材料有两个办法:一是“一言蔽之”,二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从中心论点的角度选取即可。【议论文开篇技巧】
(一)引材料出论点:1.正如材料中所叙述的那位割麦人那样,为了一穗没有黄的麦子,而舍弃了整地的麦子。这样的做法实在可笑。所以,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要学会顾全大局二不是只着眼于局部,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走向成功。——《要成功需顾大局》
2.割麦人为了等着一穗泛着青色的麦穗而不收麦子,结果等这一穗麦子黄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他这样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实在是得不偿失。可见,凡事都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考虑,这样我们才可能成功。——《做事要从大局出发》
(二)引名言出论点:1.“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是众所周知的谚语,然而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把握住机会呢?材料中农人一味等待,最终失去了收成的大好机会,以致使他失去了全部的麦子。因此,我们要懂得把握机遇,不断地越自己。——《把握机遇,超越自我》
2.“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意思很明确,就是失去了重要的部分,只拾取了一点小利益,得不偿失。这是不好的习惯,所以,我们要学会顾全大局,牺牲小我,成就大事。——《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三)用排比出论点:1.泰山不拒绝细土泥石,故成其高大;江海不拒绝小溪河流,故成其深远;森林不拒绝叶野草小树,故成其广阔。由此可见,包容成就人生。——《成就包容人生》 2.羚羊群面对灭种之险,因放眼大局,选择飞渡才得以种族的延续;草原狼面对凶猛强大的天地,因放眼大局,选择群居,才得以称雄草原;牧羊犬面对狼群的进攻,因放眼大局,选择誓死坚守,才得以保护羊群博得主人的赞美。由此可见,放眼大局,才能博得精彩。——《放眼大局,才能博得精彩》 3.一花凋零逊色不了整个春天;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整个星空;一麦尚青阻挡不了丰硕收成。倘若因一花凋零而哭泣,因一星陨落而叹息,因一麦尚青而停滞则必将错失一切美好,可见:为人如果至察,则必将因小失大。——《为人至察,因小失大》
4.是什么让大禹八年治水身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什么让后羿不顾自己安危,上射九日,下除猛兽;是什么让女娲不辞劳苦炼五彩石补天。是他们都有一颗顾大局,为百姓谋幸福的心。他们不为小我,而是为大家着想,他们的精神会永远流传百世。看清自己的利益,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的利益,而失去了更大的利益。要立足整体,为大局着想。
——《立足整体,成就人生》 【病例修改】
孔子曾经过:“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即是告诫人们不要为了贪求速度或计较小的利益而误了原本可以成就的大事!
古往今来,有多少昔日的英雄最终因小的利益而挫败,也因此让他们本可以辉煌的人生因此变得颓废和庸碌甚至使其走向灭亡。《莫让浮云遮望眼》 【修改】 【佳作品鉴1】
注意行文思路、点题及扣题、使用原材料。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大行不必顾细谨
整片麦田,因为一穗未熟的青麦,而枯萎落地。我们在可惜的同时,也审视着那个取舍不当的那个割麦人,只因追求事事完美,落得了颗粒无收的结果。于是,想起了鸿门宴上的那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古往今来,有多少故事或人物在诠释着此处的深意。他们中间,有的追求细枝末节而贻误全局,有的苛求圆满而最终抱憾,而有的却能放眼全局而成就伟业。五柳先生也曾在晋代吟出“读书而不求甚解”的词章,告诉后人不必细究书中的要义,吟诵抄览更能理解书文的精髓,获得非凡的感悟。在他眼中,求甚解往往一事无成,不求者,反是得其感悟。唯有全局了然于胸,才自能通晓世事,参透人生。
兵家常说:做大事,不必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正是拥有这样一种眼光和胆识。面对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共产党人从全局出发,在与其斗争的同时,积极谋求合作建国,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为了和平建国,不惜放弃一些小的利益,来争取最大的民主试想,如果共产党处处保求,绝不做出任何的退让,那么就失去民心,无法建立新中国。可见,一时的牺牲,一处的放弃,并不是全盘皆输,而是赢来最终成功的可能。
因而,“大行不顾细谨”是一种思想的高度,是在纵观全局后做出的选择。的确,这需要付出一些代价,那可能会让人暂时疼痛,甚至后悔,进而中断前进。但那仅是黎明前的黑暗,舍得芝麻才能捧到西瓜,如果保守到连芝麻也紧握在手,那也许到头来只剩下手中的一粒了。于是,我们应该学会取舍,学会舍小得大。正如炒股,真正的赢家绝不是分厘不丢的人,而输者往往是贪图小利而一败涂地,没有智谋没有胆量,更是不可能玩转股市满盆钵,自由穿梭其中了。
当然,不顾细谨并不意味着忽视细节,不重小处的积累。这种思考,是在不能双赢的情况下产生的唯有面对选择,才要慎重的前行,不要因眼前小利迷了双眼,乱了方向。
江河入海,不因一朵浪花而停止流淌;雨雪润物,不因一株嫩苗而放弃飘落。朋友,请睁大双眼,放眼全局,经营好属于你的那片麦田。【读后感悟】
【佳作品鉴2】
眼中能容沙
如果一个人说话办事耿直不阿,事事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我们常常称其是“眼里不容半粒沙”,可这样真的值得仿效吗?
麦田一片金黄,仅有一穗青麦,为等其成熟,落得颗粒无收;树梢硕果累累,仅有一枚青涩,为等其红透,落得果实满地腐烂;棋局一片大好,仅有一处不利,未将其扭转耗时费力,落得满盘皆输。
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不必苛求完美,要接受缺憾,眼中可以容下沙子。
眼中容沙,是为了保障全局利益。有些时候,细微之处的缺憾并不会损害全局利益,若是与其斤斤计较,反而会影响整个局势的发展。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对于刘备这堂堂一代豪杰来说,诸葛亮如此待己甚是有失礼节,更何况自己又位尊权重;但刘备为兴复汉室,谋得良才,便放下挑剔的架子,用一颗宽宏博大的心成就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潜心辅佐。而曹操虽为一代枭雄,却容不得杨修的一点卖弄,虽铲除了心中所恶,但失去了一位不可多得的谋士,常常受困于策乏计短。所以,为了保全整体利益,我们应该“眼中容沙”。
眼中容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全局发展的要求,有时情势危急,便不允许我们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紧抓不放。战争当中战局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李云龙深谙这条战争法则,每当 战机出现,从不向上级请示,受困于形式的束缚,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打击敌人,屡建奇功。如此行为,虽有悖与上级命令,但打击了敌人的力量,不拘小节,顺应了战局发展。所以在事情发展趋势下,我们也要“眼中容沙”。
眼中容沙,也要看什么是“沙”,有多少“沙”。不苛求完美、不因小失大,我们必须接受缺憾。而如果面对不应该接受的“沙”,即使半粒也不应容入眼中。为官者必讲清廉,可有些官员却贪赃枉法,为“与人方便”,他们接受了小小的恩惠,可贪欲慢慢膨胀,最终将整个人吞噬。许多贪官伏法后哭诉,是第一次极小的利益取得造成了最后悲剧的发生。所以,面对不该容忍不能接受的罪恶之“沙”,我们莫不可将其容下。
眼中容沙,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睿智的处世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过分追求完美,而要寻找缺憾与目标的最佳契合点,允许缺憾存在,寻求最大利益。
眼中容沙——我们应如此面对生活。【读后感悟】
【佳作品鉴2】
指扣时机之弦
万物顺时而生,彰显盎然生机;人亦须相机行事,莫须待,空悲切。那农人因一穗青麦而贻误割麦最佳时机,岂不落得满腹遗憾?指扣时机之弦,生命之音曼妙无限。
莫待机会空逝,勿以微小失全局。毛遂未因平原君一句轻视之言而动摇信念,把握出使楚国谋取救赵之策这一时机,诚挚自荐,终于以出色的辞令说服楚王,使赵得救。
不因一句轻视之语错失崭露锋芒之机,成就了“毛遂自荐”千古佳话。无视细小境无涯,时机面前何不大气一些?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适时扣响时机之弦,满怀一腔果敢坚决的豪气,方可弹奏一曲绝唱。当陈胜被征发渔阳途中,他揭竿而起,发出“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没有这一果敢的抉择,何以使秦王朝遭大大大削弱?自古英雄都拥有当机立断的犀利与敏锐!
善拨时机之弦,更需敏锐的洞察力和顺势而谋的睿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吞吴,东山再起,是因为他善处逆境,将逆境视为蓄势待发的契机;相反,项羽自叹时运不济,壮志满腹却一再错失良机,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凄凉结局,徒留“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之悲叹!因为遇事太过追求极致,不能审时度势,以退为进,认识不到逆境亦是另一种时机,楚霸王殒身乌江,无力回天!智者顺时而谋,遇者逆理而动,正是如此!
以史为鉴,足以明理。我们面临的每一次考试又何尝不是一种机遇?面对考试,无须心生疑虑,只要平时脚踏实地的学习了,就抛弃所有烦恼,认真答题。在机会面前,切忌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坚决果断才能促成飞跃。
人须如此,国亦然。在新科技产业革命的时下,走向世界的中国面临大好给予,只有立足国情,高瞻远瞩,才能把握住中华民族振兴之机。
那个农人只因一穗青麦便忽视了整片金黄,惹人叹息,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坐失良机不可取,抓住时机须趁时。
见机不遂者殒功,智者相机而动,决不徘徊不定,收获的是满目金黄!指扣时机之弦,勿以细微失全局,勿因踌躇失方向,勿以逆境失前途。指扣时机之弦,奏响命运悦耳旋律!【读后感悟】
第二篇:“麦穗熟了”作文学案
“麦穗熟了”作文学案
【作文题目】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指导】
分析材料可以抓几个关键点:“一片金黄”——“一穗泛青”,“准备收割”——“已经落地”,“一贯风格”——“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
农夫“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最后一粒麦穗黄了再收割,并且这是他的一贯风格。他的一贯风格是什么呢?就是要求事物尽善尽美。众所周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没有缺点就不是人了,而成了神。由此可以立意为:不要苛求完美,要能包容别人的缺点、瑕疵。
从“等这穗麦子黄了再割”,“等这穗麦子黄了的时候”“所有的麦子都已落地”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农夫一味的等待,没有抓住收割成熟麦子的大好时机,导致本该有的收获却化为泡影。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等到你准备好了,要靠自己去争取,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否则,后悔莫及。由此可立意为:一定要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时不我待。
“一穗泛青的麦子”是小,“一片金黄的麦子”是大,农夫因为一穗麦子影响了所有麦子的收割,只顾局部不顾整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由此可立意为:不要因小失大,做事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获得最大的利益。
以上三种立意,可归为一类立意。
农夫因为一穗麦子影响了所有麦子的收割,他不懂得放弃这一穗麦子,去收获更多的成熟的麦子,导致损失惨重。由此可立意为:要学会放弃。
以上可归为二类立意。
二、本次作文的失误之处
1、对材料把握不到位,重点写“缺点造就完美”或“残缺也是一种美”。
2、说理不透,写“不要因小失大”,但“何为小,何为大”在文中不能有效说明。
3、审题不够准确。写“放弃“的多,或者抓住材料的一点皮毛任意下笔,导致偏题。如从 “这是他一贯的风格”得出“要改变风格”或“不要过于死板,惯性思维,要懂得变通”等立意。
4、文章不引材料,文章内容不能紧扣材料寓意。写放弃不谈放弃小的,留下大的,放弃次要的,保留主要的,而是任意扩大材料范围,写“鲁迅弃医从文”、“刘翔弃跳高攻跨栏”等。5、叙例不简洁,啰嗦,叙多议少。6、书写潦草,卷面不美观。7、结构无序混乱。
下面是一篇在结构上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作文,试评析。
善抓机遇 成就自我
因为蛹善抓机遇,脱离了巢穴,最终成就了美丽的蝴蝶;因为蚌善抓机遇,最后孕育成了不怕粉身碎骨,最后变成雄鹰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由此可见,只有善抓机遇,才能成就自我。
材料中的这位割麦人却为了等着这穗麦子黄了在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不得半粒沙子。但等到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的所有麦子都已经落地了。这显然是没有抓住机遇,怎么能成功呢?只有善抓机遇,才能真正的成就自我。
翻开历史是书页,太多太多的人因善抓机遇而取得了成功,最终成就了自我。
亨利·布里尔利不就是靠善抓机遇而成就了自我吗?不锈钢是从垃圾堆里发现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科学家亨利·布里尔利受英国政府军部兵工厂委托,研究武器的改进工作,那时,士兵用的步枪枪膛极易磨损,布里尔利想发明一种不易磨损的合金钢。1913年,他往钢中加了各种各样的元素,做了好多试验,都没有成功,他失望地把他们抛进了垃圾堆,过了很久,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垃圾堆里大部分废钢都生锈了,只有几块合格的钢仍旧亮晶晶的。布里尔利捡来详细研究,发现含碳0.24%,含铬12.8%的铬钢,任凭雨淋也不容易生锈,又不像一般钢铁那样怕酸碱。因为铬钢太贵、太软,不能造枪,于是他办了一个餐刀厂,生产不锈钢刀,轰动了欧洲。如果当初他没有抓住机遇,也许他不会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就自我,就必须要善抓机遇。
小草抓住了机遇,她才不怕艰难,破土而出;荷花抓住了机遇,她会经历寒在六月绽放;燕子抓住了机遇,她才会历尽艰辛,冬去春来,迁徙繁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善抓机遇,成就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拥有他们的那种善抓机遇、成就自我的精神。对于我们高三学子来说,我们正面临着人生的转折,善抓机遇显得更为重要。
善抓机遇,会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善抓机遇,会让你得更多的成就;善抓机遇,会让你的人生更加辉煌。学会善抓机遇吧,它会让你享有更加绚丽多彩的生活!
三、论据推荐
1、苛求完美类
事实论据:
(1)一渔夫出海捕鱼,捞到一颗晶莹圆润、光彩夺目的大珍珠。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有个小黑点。渔夫心想,要是能把珍珠上的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于是,他开始打磨 珍珠,等黑点没了,珍珠也被打磨得荡然无存了。
(2)一猎人拥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可是他认为外观不出色,于是请了一位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行猎图。正当此人兴高采烈地拉近弓弦试试之时,弓却断了。
2、把握机遇类
1985年6月份,中国歌剧舞剧院向她发出了邀请信,希望她能参加歌剧《白毛女》的重排演出、并饰演女主角喜儿。接到信后,彭丽媛的心情是又高兴,又害怕。在作曲家施光南的鼓励下,她不断刻苦练功,磨炼自己,终于在公演《白毛女》时获得空前的成功。【素材点拨】
企盼机遇是每一个渴望成才的人的共同心理,但是,并非人人都有抓住机遇的能力。彭丽媛有这个能力,所以她才向艺术的巅峰不断地攀登。彭丽媛的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做准备工作,在机遇来临的时候我们才能抓住它,从而获得人生的成功。
诸葛亮待机而出
诸葛亮,15岁时随家人为逃避战乱,离开山东老家辗转到湖北襄阳避难。17岁时隐居在襄阳城西的隆中。诸葛亮少有大志,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大政治家管仲和军事家乐毅。因此,他隐居隆中边种地,边修学,静观天下,待机而出,人称“卧龙”。
拿破仑捕捉机遇
拿破仑法国18世纪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可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
1793年,他被汇报会往前线,参加进攻土伦的战役。正当革命军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拿破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向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在特汇报会员苦无良策时,看拿破仑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为少校。拿破仑抓住这个机遇,在前线精心谋划,勇敢战斗,充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才智,最后攻克了土伦。他因此荣立战功,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终于一举成名,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
机遇属于有志者(陈胜把握机遇揭竿而起)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等900名贫苦农民一起被征发去戍守渔阳,因路上遇大雨,道路冲毁,无法按期到达,按暴秦的法律,误期处死。陈胜看到自己的处境,看到全国人民对暴秦的憎恨,决定抓住这个时机动员戍边卒杀掉押送他们的秦朝军官。揭竿为旗,以木棍、锄头为武器,率领这支900人的农民武装反抗暴秦。起义后,立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广大农民自带干粮,纷纷参加起义军,起义军迅速扩大,攻城掠地,势如破竹。终于推翻了暴秦的统治。
机遇可遇不可求(儒勒·凡尔纳初涉文坛)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就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而进入文坛的。凡尔纳18岁时在巴黎学法律。有一次,他参加上流人士的晚会,当他从楼上走下来时,童心犹存的他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往下滑,结果撞在了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机遇来了要抓住(孟浩然错失良机)
孟浩然40多岁时才到京师游历,他曾在太学作诗,满座宾客都感慨佩服,无人能及。一次,大诗人王维邀请他到内署,忽报唐玄宗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显示自己才华的时机,但孟浩然却惊慌地躲到床底下。王维实话实说,玄宗大喜道:“我听说过这个人,但从来没见过,他为什么要害怕得躲起来呢?”下令叫孟浩然出见。这原本是能让他平步青云的大好时机,但他又没好好把握。当皇帝问他的诗时,他朗诵的又是怨天尤人之诗,到了“不才明主弃”一句,唐玄宗很不高兴地说:“你自己不想做官,我何尝抛弃过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于是孟浩然被放还,一生未受重用。
项羽坐失良机:项羽最后兵败身亡的悲剧,固然还有其他许多主客观因素,但与他当初在鸿门坐失良机不无关系。当项羽在鸿门放走刘邦时,范增就曾忿然感慨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理论论据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如果你在时机成熟前过急行动,你将必得去擦抹悔恨的眼泪;而如果你放过一次成功的时机,你将永远抹不干懊丧的眼泪。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苏轼 大丈夫相时而动。/曹雪芹
生活中最当良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要及时抓住它们,利用它们,这是生活的一大艺术。——约翰逊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的人。——巴斯德
运气就象一个球那样圆圆的,所以很自然地,它并非总是滚落在最善良、最高贵的人的头上。——贝多芬
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莎士比亚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巴尔扎克 重要的事情是懂得何时抓住机会,其次便是懂得何时放弃利益。——狄斯累 生命很快就要逝去,一个机会不会出现两次。(罗曼·罗兰)要注意留神任何有利的瞬间,机会到了,莫失之交臂!(歌德)
3、因小失大类 事例论据:
商朝时期的商纣王为博美人一笑,把烽火台的烟火当成儿戏,致使真的敌国来袭世无一救兵!
三国时期 刘备为关羽报仇 丢失荆州地区 从此势力大减
理论论据:
小不忍则乱大谋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抓住芝麻,丢了西瓜
四、优秀题目
1、直接型
舍小利,获大利
接受瑕疵,收获美好人生
做事勿因小失大
2、对偶型
错过时机 因小失大
善抓时机 铸就成功
3、引用型
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比喻型
挣脱完美的枷锁
擦亮机遇的火花,点燃人生的价值
五、重点突破之作文开头 好的开头的标准:
第一,要明。开宗明义,让读者了解你的论言或论述。
第二,要美。要先声夺人,指开头的形式美,技巧美,用引名句、用典故、引故事、比喻、设问、对比、类比、设悬念等技巧。
第三,要简。要简洁明朗,对于长的材料,不能全部复述原材料,引材料有两个办法:一是“一言蔽之”,二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从中心论文的角度选取即可。例如:
(一)引材料出论点
病例:
麦子成熟时,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可是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了。
为了一穗麦子的成熟以牺牲其他麦子为代价,实在是不划算。我们做事也是一样,要以大局为重,统筹全局,勿因小失大。
----《统筹全局,勿因小失大》
修改:
优秀开头:
1、正如材料中所叙述的那位割麦人那样,为了一穗没有黄的麦子,而舍弃了整地的麦子。这样的做法实在可笑。所以,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要学会顾全大局二不是只着眼于局部,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走向成功。
——《要成功需顾大局》
2、割麦人为了等着一穗泛着青色的麦穗而不收麦子,结果等这一穗麦子黄的时候,其他所 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他这样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实在是得不偿失。可见,凡事都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考虑,这样我们才可能成功。
——《做事要从大局出发》
练习:
针对“不要苛求完美”的立意用引材料法写一个开头。
(二)引名言出论点
病例:
1、孔子曾经过:“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即是告诫人们不要为了贪求速度或计较小的利益而误了原本可以成就的大事!
古往今来,有多少昔日的英雄最终因小的利益而挫败,也因此让他们本可以辉煌的人生因此变得颓废和庸碌甚至使其走向灭亡。
《莫让浮云遮望眼》 修改:
2、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位麦农一贯的追求完美,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最终他的麦子都已经落地。可见,他没有抓住收麦子的时机,一味地追求完美无缺,因没有抓住机遇,而酿成大祸。
——《抓住机遇 赢得成就》
修改:
优秀开头:
1、“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是众所周知的谚语,然而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把握住机会呢?材料中农人一味等待,最终失去了收成的大好机会,以致使他失去了全部的麦子。因此,我们要懂得把握机遇,不断地越自己。
——《把握机遇,超越自我》
2、“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意思很明确,就是失去了重要的部分,只拾取了一点小利益,得不偿失。这是不好的习惯,所以,我们要学会顾全大局,牺牲小我,成就大事。
——《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练习:
针对“把握机遇”的立意用前面提供的名言写一个开头。
(三)用排比出论点 病例:
长在峭壁上的苍鹰,因舍弃了安逸与生命较量,终有翱翔天宇的欢畅;寒冬的腊梅,因舍弃了温暖与寒冬作战,终有暗香来;海燕因舍弃了平凡,终能傲视大海成就博发。由此可见,舍小利大才能成大器。——《舍小利,方成大器》 修改:
优秀开头:
1、泰山不拒绝细土泥石,故成其高大;江海不拒绝小溪河流,故成其深远;森林不拒绝叶野草小树,故成其广阔。由此可见,包容成就人生。
——《成就包容人生》
2、羚羊群面对灭种之险,因放眼大局,选择飞渡才得以种族的延续;草原狼面对凶猛强大的天地,因放眼大局,选择群居,才得以称雄草原;牧羊犬面对狼群的进攻,因放眼大局,选择誓死坚守,才得以保护羊群博得主人的赞美。由此可见,放眼大局,才能博得精彩。
——《放眼大局,才能博得精彩》
3、一花凋零逊色不了整个春天;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整个星空;一麦尚青阻挡不了丰硕收成。倘若因一花凋零而哭泣,因一星陨落而叹息,因一麦尚青而停滞则必将错失一切美好,可见:为人如果至察,则必将因小失大。
——《为人至察,因小失大》
3、是什么让大禹八年治水身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什么让后羿不顾自己安危,上射九日,下除猛兽;是什么让女娲不辞劳苦炼五彩石补天。是他们都有一颗顾大局,喂百姓谋幸福的心。他们不为小我,而是为大家着想,他们的精神会永远流传百世。
看清自己的利益,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的利益,而失去了更大的利益。要立足整体,喂为大局着想。
——《立足整体,成就人生》 练习:针对”舍弃“(舍小的,次要的)立意用排比分析写一个开头。
六、优秀例文展示
岂能因小失大
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或许你会不以为然,或许你会趋之若骛。可是我们都要明白,我们切不可为了一些小错误而毁了我们的一生。我们不要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庸人。
我们岂能因小失大?
你会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个森林吗?你会为了一片云彩而放弃整个天空吗?你会为了一条小鱼而放弃整个海洋吗?
毫无疑问,答案当然是不。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农人到田里种豆子,小猴子也学人抓一把豆子要种在田里。可是它不小心掉了一颗豆子,就把手里的一把豆子丢了,去找那颗掉了的豆子,它没有找到丢掉的豆子,可是回来的时候,发现别的豆子被鸟雀吃光了。
读到这里,可能我们会笑小猴子的愚蠢,可是笑过之后,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这何尝又不是一个生活的缩影呢?
现在的中国愈来愈富强,人们都欢欣鼓舞。但有一个问题却是人们心中的大石,那就是岌岌可危的环境问题。
目光肤浅的人们为了眼下的利益,大量砍伐森林,做成一次性筷子销往外国,只为赚取那笔不算可观的金额。他们却没有想到,树木越来越少了,于是山洪来了,沙尘暴也来了,人民便遇上了灾难了,有的流离失所,有的天人永隔。
殊不知他们赚取的那一点点钱还不够国家安抚灾民,修复家园的零头。
呜呼哀哉!
这样的因小失大难道不可悲吗?不可怕吗?他们的所作所国足以让他们成为国家的千古罪人!
所以,我们不能因小失大。
昭君出塞,千古传颂。
我时常在想,倘若彼时君主迷恋地的容貌而贸然毁约,是不是历史就该篡改,一个国家是不是就会面临提前灭亡的危机?而昭君的选择顾全大局,既保全国家安危,又不至于使自己的青春葬送在冷清的后宫之中。所以,我们要统筹兼顾,以小见大。
一棵树没有了,我们还有整个森林;一片云彩飘逝了,我们还有整片天空;一条小鱼死了,我们还有整个海洋。我们不能因小失大,是我们睿智的一面!
浅议因小失大
不要为了一株小苗而丢失整片森林;不要为了一朵红花而忘记整个花园;不要为了一掬溪水而忽略了整片大海。面对人生的靶子,切勿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止步,我们应做离弦的箭,直中靶心。
生活中不少人鼠目寸光,犯了不少因小失大的错误,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中国清朝,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他们为了一时的安静,阻碍中国的对外贸易。而当这个泱泱大国正做着美梦,正享受着安逸的时候,别的国家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己经落伍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随之破灭。封建统治者的行为不就是因小失大吗?为了暂时的闲适生活,把中国完全与外界隔绝,这与把刚出生的小鸡蛋吞下有什么差别,母鸡为了小鸡能安全孵出的本意是好的,可是又怎能把它与外界交流的途径封锁呢?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从大局出发,树立全局观念,而又统筹兼顾才能把事情办好,才能登上世界的巅峰。
不仅我国犯过这样的错误,外国也避免不了。在资本主义世界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实行“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他们为了使国家的经济,政治快速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为图得眼前经济水平的提高,生产的发展,使被工业污染的河流不得到及时的整治。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试问即使达到了所想的经济的效益,却要付出多少代价才挽回环境的污染局面呢?
在我们的身边,因小失大的例子更是不计其数。为了玩电子游戏而荒废了学业,为了一时的懵懂而浪费了青春年华,为了暂时的舒适生活而不努力学习„„这一切难道不是我们目光短浅,没有分清利害关系而造成的吗?我们正值豆蔻年华,是初升的太阳,还拥用无限的活力与精彩,我们应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奋力,朝着梦寐以求的希望冲去,也许太多太多的诱惑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但我们必须坚定立场,切勿因小失大,切勿等待事己定局而在岁月的黄昏里哀叹,痛哭!
即使一棵小苗的枯死,也要相信森林的活力,即使一朵红朵哀败,也要相信花园的美丽,即使一掬溪水的消失,也要相信大海的澎湃„„在小小的利益面前,坚守更深更远的目标,创造更大更美的奇迹。
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把持人生的信念,漠视身边的小利益,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大行不必顾细谨 整片麦田,因为一穗未熟的青麦,而枯萎落地。我们在可惜的同时,也审视着那个取舍不当的那个割麦人,只因追求事事完美,落得了颗粒无收的结果。于是,想起了鸿门宴上的那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古往今来,有多少故事或人物在诠释着此处的深意。他们中间,有的追求细枝末节而贻误全局,有的苛求圆满而最终抱憾,而有的却能放眼全局而成就伟业。五柳先生也曾在晋代吟出“读书而不求甚解”的词章,告诉后人不必细究书中的要义,吟诵抄览更能理解书文的精髓,获得非凡的感悟。在他眼中,求甚解往往一事无成,不求者,反是得其感悟。唯有全局了然于胸,才自能通晓世事,参透人生。
兵家常说:做大事,不必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正是拥有这样一种眼光和胆识。面对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共产党人从全局出发,在与其斗争的同时,积极谋求合作建国,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为了和平建国,不惜放弃一些小的利益,来争取最大的民主。试想,如果共产党处处保求,绝不做出任何的退让,那么就失去民心,无法建立新中国。可见,一时的牺牲,一处的放弃,并不是全盘皆输,而是赢来最终成功的可能。
因而,“大行不顾细谨”是一种思想的高度,是在纵观全局后做出的选择。的确,这需要付出一些代价,那可能会让人暂时疼痛,甚至后悔,进而中断前进。但那仅是黎明前的黑暗,舍得芝麻才能捧到西瓜,如果保守到连芝麻也紧握在手,那也许到头来只剩下手中的一粒了。于是,我们应该学会取舍,学会舍小得大。正如炒股,真正的赢家绝不是分厘不丢的人,而输者往往是贪图小利而一败涂地,没有智谋没有胆量,更是不可能玩转股市满盆钵,自由穿梭其中了。
当然,不顾细谨并不意味着忽视细节,不重小处的积累。这种思考,是在不能双赢的情况下产生的。唯有面对选择,才要慎重的前行,不要因眼前小利迷了双眼,乱了方向。
江河入海,不因一朵浪花而停止流淌;雨雪润物,不因一株嫩苗而放弃飘落。朋友,请睁大双眼,放眼全局,经营好属于你的那片麦田。
眼中能容沙
如果一个人说话办事耿直不阿,事事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我们常常称其是“眼里不容半粒沙”,可这样真的值得仿效吗?
麦田一片金黄,仅有一穗青麦,为等其成熟,落得颗粒无收;树梢硕果累累,仅有一枚青涩,为等其红透,落得果实满地腐烂;棋局一片大好,仅有一处不利,未将其扭转耗时费力,落得满盘皆输。
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不必苛求完美,要接受缺憾,眼中可以容下沙子。眼中容沙,是为了保障全局利益。有些时候,细微之处的缺憾并不会损害全局利益,若是与其斤斤计较,反而会影响整个局势的发展。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对于刘备这堂堂一代豪杰来说,诸葛亮如此待己甚是有失礼节,更何况自己又位尊权重;但刘备为兴复汉室,谋得良才,便放下挑剔的架子,用一颗宽宏博大的心成就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潜心辅佐。而曹操虽为一代枭雄,却容不得杨修的一点卖弄,虽铲除了心中所恶,但失去了一位不可多得的谋士,常常受困于策乏计短。所以,为了保全整体利益,我们应该“眼中容沙”。
眼中容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全局发展的要求,有时情势危急,便不允许我们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紧抓不放。战争当中战局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李云龙深谙这条战争法则,每当战机出现,从不向上级请示,受困于形式的束缚,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打击敌人,屡建奇功。如此行为,虽有悖与上级命令,但打击了敌人的力量,不拘小节,顺应了战局发展。所以在事情发展趋势下,我们也要“眼中容沙”。
眼中容沙,也要看什么是“沙”,有多少“沙”。不苛求完美、不因小失大,我们必须接受缺憾。而如果面对不应该接受的“沙”,即使半粒也不应容入眼中。为官者必讲清廉,可有些官员却贪赃枉法,为“与人方便”,他们接受了小小的恩惠,可贪欲慢慢膨胀,最终将整个人吞噬。许多贪官伏法后哭诉,是第一次极小的利益取得造成了最后悲剧的发生。所以,面对不该容忍不能接受的罪恶之“沙”,我们莫不可将其容下。
眼中容沙,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睿智的处世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过分追求完美,而要寻找缺憾与目标的最佳契合点,允许缺憾存在,寻求最大利益。
眼中容沙——我们应如此面对生活。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生活好似围棋局,黑白二子定乾坤。只有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踮起脚尖,放长眼光,才可披荆斩棘,驰骋疆场。若不想损失一兵一卒,那在你踌躇之余,便失去一片河山。
割麦人眼里不容沙,为了一穗麦子,失去整片麦田;持玉人眼里不容沙,因为一丝瑕疵,不惜将玉石加工成玉珠,但珠未成,玉已碎;节俭人眼里不容沙,为了在黑夜里找到丢失的火柴,不惜损失一盒火柴。幽默的故事不禁使我深深感悟:且不可把自己夹在阴暗的一隅,要放长眼光,纵览全局。
曾有多少人试图为维纳斯接上断臂,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因为当他们从塑像的整体造型欣赏时,发现塑像因残缺而具有难以言喻的美,塑像损失了手臂,但我们却收获了一件艺术品。是啊,人生就是得与失的反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只有心怀“会当凌绝顶”的抱负,才可以尽收山河迷人的景色。如果你因一个骨朵的飘落而放弃欣赏春天的芬芳,如果你因一场暴雨的侵袭而放弃欣赏夏日的激情,如果你因一片树叶的凋零而放弃欣赏秋日的丰收喜悦,如果你因冬日的肃杀而放弃欣赏白雪的纯净,那么,朋友,你不仅逝去纷繁的四季,更失去人生的传承与更替。
纵观全局,是一种睿智的生活态度。只有懂得这一道理者才可得民,得心,得天下。古有赵威后,放手长安君质于齐,不仅赢得了民心,更替爱子巩固帝位。一时的安逸与时代相传的地位相比,孰轻孰重?纵观全局便可心知肚明。近有毛泽东,大胆放弃延安,实现部队转移,为革命保存了胜利的火种。纵观全局,要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胸怀气概。
但他——项羽,昔时的帝王,今日的败寇,却放弃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乌江,为了虚无的面子,为了一时的傲气,最终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纵观全局,需要遵守“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真谛,要谙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当然这不是让你面对邪恶,不管不顾,助长社会歪风邪气,而是让你在无关是非面前,舍小取大。
纵观全局,谁说眼里不容沙?你可以像蚌一样,用身体的韧将它化为明亮的珠,实现人生的梦。
成大局之美
大千世界之所以成其辽阔,是其包容万物粉饰缺憾的心胸使然。一雁失足不会破坏雁阵的雄美,雁排青天会弥补曾经的缺憾。一花枯萎不会影响花园的芬芳,百花齐放会充盈更浓的香气。一流弯折不会减弱黄河的壮丽,滚滚洪流会张扬更大的气势。从整体着眼的山河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卷,我们虽遗憾那几点微瑕,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更大的气象。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培养一种大局意识,不苛求一点一滴的瑕疵,不偏执一毫一厘的损失,以一种整体俯观的姿态,去欣赏天地万物之辽阔,去聆听恢弘的人间乐曲。
可是,又有多少人偏离了坦坦大道,转入死胡同,纠缠着那小小的不足?当无数求职青年踏破门槛,又有多少人只因相貌不正或不会外语而被无情的关在门外?当莘莘学子执着于求学之路,又有多少人只因一科不够完美而失去了深造的机会?难道我们都倾心于那一穗青色的麦子,非要等到它变黄时,才悔悟,我们还有整片麦田?我们万不该因小失大呀!
樊哙曾豪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细细品来,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樊哙知道,称霸中原才是沛公的宏图大业,岂可因向项王告别而冤死在这不明不白的鸿门宴?他樊哙也是爽直之人,驰骋疆场,奋勇杀敌才是他心中的大局,怎能因项王的几块彘肩就俯首称臣?于是他豪爽地为沛公出谋划策,助其脱离险境,真的帮主公成就了大业。试想刘邦若执意回去话别,恐怕早已沦为项庄的刀下之鬼。“细谨”万不可毁了“大行”。一片玉的微瑕不应迷惑我们的双眼,满地丰收的金黄才应是我们的追求。也许我们就应该不拘小节,成整体之完美。田忌能够舍弃一场比赛的失利,而为齐威王取得整场赛马的胜利,这是一种大局眼光。古今学者鉴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不会因为那几笔涂抹就否定了右军的卓越书法。当局部与整体不构成尖锐的矛盾时,我们又何必贪恋一枝麦子呢?天涯何处无芳草!有时该舍弃的必须舍弃,将完美的含义放宽,我们才会收获真正的完美。
但我们说不要因小失大,并不是说我们不关注细节。如果那一株麦子几天内就会澄黄,我们又何妨等待?如果因为一招棋差而满盘皆输,我们又岂不得不偿失?忽略小处并不是完全丢弃,而是为了整体的完美所进行的明知的抉择。
掠过了一雁的失足,我们欣赏到整片晴空;放过了一花枯萎,我们嗅到的是郁郁芳香。以一种宏观的眼光处世,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缤纷多彩。
指扣时机之弦
春光萌动,新芽破土而出,显露鲜嫩之绿; 夏意微熏,粉荷映叶而生,呈现清新之容; 秋境浸染,金菊临风而舞,昭示灵动之姿; 冬韵飘溢,红梅凌雪而绽,演绎坚毅之魂。
万物顺时而生,彰显盎然生机;人亦须相机行事,莫须待,空悲切。那农人因一穗青麦而贻误割麦最佳时机,岂不落得满腹遗憾?
指扣时机之弦,生命之音曼妙无限。
莫待机会空逝,勿以微小失全局。毛遂未因平原君一句轻视之言而动摇信念,把握出使楚国谋取救赵之策这一时机,诚挚自荐,终于以出色的辞令说服楚王,使赵得救。
不因一句轻视之语错失崭露锋芒之机,成就了“毛遂自荐”千古佳话。无视细小境无涯,时机面前何不大气一些?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适时扣响时机之弦,满怀一腔果敢坚决的豪气,方可弹奏一曲绝唱。当陈胜被征发渔阳途中,他揭竿而起,发出“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没有这一果敢的抉择,何以使秦王朝遭大大大削弱?自古英雄都拥有当机立断的犀利与敏锐!
善拨时机之弦,更需敏锐的洞察力和顺势而谋的睿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吞吴,东山再起,是因为他善处逆境,将逆境视为蓄势待发的契机;相反,项羽自叹时运不济,壮志满腹却一再错失良机,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凄凉结局,徒留“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之悲叹!因为遇事太过追求极致,不能审时度势,以退为进,认识不到逆境亦是另一种时机,楚霸王殒身乌江,无力回天!智者顺时而谋,遇者逆理而动,正是如此!
以史为鉴,足以明理。我们面临的每一次考试又何尝不是一种机遇?面对考试,无须心生疑虑,只要平时脚踏实地的学习了,就抛弃所有烦恼,认真答题。在机会面前,切忌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坚决果断才能促成飞跃。
人须如此,国亦然。在新科技产业革命的时下,走向世界的中国面临大好给予,只有立足国情,高瞻远瞩,才能把握住中华民族振兴之机。
那个农人只因一穗青麦便忽视了整片金黄,惹人叹息,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坐失良机不可取,抓住时机须趁时。
见机不遂者殒功,智者相机而动,决不徘徊不定,收获的是满目金黄!指扣时机之弦,勿以细微史全局,勿因踌躇失方向,勿以逆境失前途。、指扣时机之弦,奏响命运悦耳旋律!
第三篇:高三语文作文复习学案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学案
(七)议论文的结构
编写:柏彩霞审阅:徐德川
班级姓名学号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得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写好一篇议论文,必须要有合理的结构。而合理的安排文章结构,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做到有条有理,以便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
(一)“总——分——总”式。
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实用举例】
(07年湖南卷)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例文】
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乎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 1
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点评:这篇佳作成功之处有三:一是结构严谨,论点新颖。文章采用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中间三段文论述观点的议论文结构模式,巧妙地将“诗意地生活”与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联系起来,精练地概括出“种下理想,不懈奋斗”“收获诗意人生”的新颖观点。二是文采斐然,诗意盎然。作者对“诗意地生活”的理解,用语精练、形象而新颖,如“点燃”“洗去”“擎起”等动词,用得精练准确;“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等比喻句用得新颖贴切。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文章用到的材料,古今中外不下10处。有的直接引用,有的间接引用;有的描述较详,有的一笔带过;有的出自课内所学,有的来自课外阅读;有事例,有诗句,但无不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彰显出作者平时阅读涉猎之广、积累之丰。
(二)并列式
1.分论点并列式
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具体要求:①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②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③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④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实用举例】
(06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例文】
谈意气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
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舍我其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的规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佯于科学的无尽美妙。于是我们看见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见吴剑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眼。……
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浆,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点评:
这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有两大与众不同的亮点:一是文体准确入格。文体要求看视平常,然而是否入格是今年湖南高考作文阅卷的一项重要标准,文章由伟人的诗词引出“意气”的美丽,接着从意气让人拥有“豁达的胸襟”、“挺身而出的壮举”、“坚韧不摧的意志”三个角度铺开,事例横贯古今,观点震人发聩。二是语言文采激扬,开篇由三位伟人的诗句导入,“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等几句诗词,文章顿时变得气势充沛,尤其是第三、四段将人物的命运与诗词巧妙相连,句句带典,字字含情,展示出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累与扎实的写作功底。
2.分论据并列式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实用举例】
(07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人,活在世上,不仅仅为了每天的三餐饭,也不仅仅为了铜臭,而是为了灵魂的永存。皑皑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归途的方向;浓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灿烂的天空。忘记自己的细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拨开森林的迷雾,你的身影将会变得高大,你的人生也定会精彩。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庭的闲花,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对朝庭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虽是奴才却不甘做奴才。他叫纳兰容若,与康熙相伴了31年的臣子。在他的生命中,他的主子驱使了他的一切,雪藏了他的才华。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衬,做君王身边的细雨闲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漠视他的才华,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笔,书写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婉情怀。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把人间的悲苦都化作了笔下灵动的文字,随着呼兰河水,汨汨流去。她是家庭的细雨,爱人的闲花。就是这滴细雨,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他们曾是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却共同昭示了一个道理——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相信自己在皑皑白雪中终会找到归途的方向,在森林中终会看到明媚的阳光,虽然我们在宇宙中微小的如细雨闲花,但只要努力,不同命运低头,终有一天我们的灵魂会照亮未来。
细雨一定看得见,闲花定然听有声。
点评:
这是一篇颇为难得的考场满分作文。文章的过人之处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既富有诗意,而且又能统领全文。二是通过列举李白、纳兰容若、萧红等人的典型事例,阐发了“人,活在世上”“是为了灵魂的永存”的观点,立意显然高人一筹。三是语言铿锵有力。“他把对朝庭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他们曾是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却共同昭示了一个道理——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等语言掷地有声。
(三)对照式
基本结构是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实用举例】
(07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
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市人毕生的梦想,十
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已,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为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点评: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题好一半文。”本文以“幸福花,开在感恩枝头”作为题目和写作角度,明确了自己的看法。开篇引用诗句,构成排比,富有文采,又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照应题目.全文以阐明感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内容,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跨越时空,让孔子、李密和马加爵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文章十分注意过渡和照应的安排,标题和内容照应,开头和结尾照应,议论抒情的句子和叙述的内容结合也十分紧密。文章还用“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这样的句子来纽织全文,显得完整、缜密而从容。感情真挚、健康而饱满,也是文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四篇:高三语文漫画作文指导
漫画作文指导
高考分析:漫画式材料是材料作文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十几年来的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如“三南”作文试题《妈妈爱吃鱼头》,全国卷《给六指做手术做手术》、《截错了》,全国Ⅰ卷《出事了吧》,江西卷《助鼠为患》等等。既然属于材料作文之列,那么在审题立意方面还要遵循材料作文的基本规律。但漫画式作文毕竟不同于文字阅读,它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审题立意时要遵循其规律特点: 掌握分析漫画的方法
这类看图作文所提供的图画一般由标题、画面、注释三部分构成,审题时要重点审读这三个组成部分,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思考,透视画面本意。
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告知人们图画的主题思想,是图画的“眼腈”。透过这“眼睛”,我们可洞察图画的主题。所以审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图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图画的寓意所在。
二、观画面
以图画为材料的作文,分析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画图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读图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
三、读注释
图画是一门艺术,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注释文字。这注释是弄清图画寓意的一把金钥匙,考生必须仔细品味,思考其所隐含的信息和观点。
四、析夸张
很多图画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达到讽刺或警世的目的,引起观者共鸣。夸张之处往往就是图画的弦外之音,是图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所以,审读题时必须注意图画的夸张之处。
五、联现实
图画大多具有针砭时弊,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功能,解读时必须展开想象,跳出画面,联系现实,揣摩画。外之音。考生要多角度思考,切忌就画论画。
总之,漫画类材料审题难度并不大,最近几年,高考语言运用试题中有很多漫画类题目,或者说明画面内容,或者命一个题目,或者揭示寓意,这就是漫画式材料作文审题非常好的训练方式。
认真观察这幅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一漫画材料审题不难,材料涉及到一个鸟、一个鸟笼,而且鸟笼有残破的地方,并且有文字说明:禁锢就是你以为你做不到。材料的主体是鸟,但文字说明事实上已经揭示了漫画的主旨,也就是写作的主旨。显然作者对鸟是否定的。鸟笼对鸟已经起不到禁锢作用了,是鸟自己把自己禁锢住了。需要注意的是“以为”一词,它更强调了鸟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非客观现实。
文章的立意角度可以是解放思想,勇于冲破精神的牢笼,解放心灵,打破惯性思维,打破定势思维。
[例文一]
给心灵一双翅膀
给心灵一双翅膀,别让内心的枷锁禁锢你的飞翔。
漫画中身居笼子的鸟儿,本可破笼而出,振翅天宇,却仍生活在鸟笼的方寸之间,那是因为,在它的心中,鸟笼是永难逃脱的地狱。
马戏团中的象,自幼年至成年,却被栓在一般粗细的木桩上。以那木桩之固,仅可拴住幼象,但那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木桩拉断的成年象却能被拴住而不逃走,那是因为它们年幼时就见识了那木桩的“牢固”,在它们心中,那小小的木桩是它们穷尽一生也难以撼动的大山。
真正的悲哀,不是环境的桎梏,而是心灵的束缚;最大的破产,不是钱财的流失,而是心灵的绝望。如果鸟儿怀着一颗不羁的心,冲出牢笼,如果大象怀着一颗不羁的心拉断木桩,那么它们所得到的也许不仅仅是自由,更是心灵的成长。
平原君门客毛遂,其貌不扬,做门客三年仍不为平原君所知,平原君游说楚王之时,只因毛遂自荐,方令其补人数之缺。可就是这个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人,在楚国仗剑威慑楚王,又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从而传出了“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的佳话。聪明的毛遂,没有让别人的言语禁锢住自己内心的勇气,这就是大勇,也是大智。
奥运会上的体育明星固然令人佩服,但残奥会上的健儿更值得尊敬。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挡住他们对梦想的热忱,命运中的不幸也没有束缚他们心灵的飞翔。海水可以漫过沙滩,却漫不过生命的堤岸。他们用意志筑起一道不朽的生命之堤,任风吹雨打,潮起潮落。在运动的赛场上,冠军只有一个;但在生命的跑道上,他们都是英雄。
很多时候,真正的敌人不在我们眼前的世界,而是深埋在我们的内心之中;很多时候,真正束缚住我们的,不是眼前的荆棘,而是我们心中的枷锁。这就需要我们战胜自我,打破枷锁,给心灵一双翅膀。
给心灵一双翅膀,以信念为帆,尝试作桨,让生命之舟冲破激流险滩,扬帆远航。
给心灵一双翅膀,不为环境所迷,不为困顿所欺,只一心追逐那永恒的理想。给心灵一双翅膀,让生命展翅飞翔!
[例文二]
打开心灵的枷锁,我能!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但行行色色的禁锢,最沉重的是捆绑住心灵的那把锁,打开它,我们会收获满山的樱花与自由的空气。
笼中的那只鸟儿,或许挣扎了很久,可冰冷的铁笼让它绝望,于是,它放弃了,就在链条断了的那一瞬间,它只是凝眸远方,孤寂地诠释对人生的妥协。落日熔金,暮云合壁,只要它打开心灵的那把锁,相信自己,即使在浓黑的乌云中,也能抓到金黄色的阳光。
打开心灵的枷锁是一种深沉的睿智,挥洒出自信的豪情!
那是一位幽怨如深秋桂子的王妃,华灯初上驱不走她内心的寂寞,绫罗绸缎束不住她灵魂的悲怆。丈夫查尔斯王子绯闻不断,打入冷宫的酸涩只有她自己品尝。但她时刻相信,总有一天她会挣脱出那个牢笼,奔向张开臂膀迎接她的幸福。于是,她一次又一次打破皇室的禁锢,她的衣着服饰常成为世界争相模仿的焦点,她的善行美德影响着全人类,最可喜的是,她成为皇家离婚的首位皇室成员!她做到了,打开心灵的枷锁,她能!
打开心灵的枷锁是一种幽远的成熟,会跃动出成功的音符!
那是一位落寞一生的天才音乐家。社会的冷漠,人心的不古,世态的炎凉给他的心灵上了一把又一把枷锁。音乐会上的《欢乐颂》让他对自己的天赋产生了怀疑,他像疯子一样冲出会馆,不停的尖叫:“我毫无天分”、“我永远也不会有什么了不起!”但冷静下来之后,他逐渐对自己的灵魂有了更深层次的摸索,他蜗居斗室自我拯救,他一脚踢开了沉重的枷锁,从而创造出了《第六交响曲》——融会着生命永恒模式的伟大作品!解脱心灵枷锁,成为飞向蓝天的精神上帝。
打开心灵的枷锁是凝眸天下的勇气,击打出自由的乐歌!
司马懿因为上锁的心灵弃空城而溃逃;文种由于禁锢的心灵自刎于国之西山,化作一缕幽魂;海子只因为不愿再试一次而放弃沟通走入了更深的寂寞最终化为冰冷车轮下的一曲幽笛……
有把钥匙,像掌纹一样,虽弯弯曲曲,却握在自己的手心。你是否厌倦了这被捆绑的世界?你是否被沉重的镣铐压得喘不过气来?你是否在一片漆黑中挣扎之后失意绝望?但禁锢就是:你以为你做不到!
要做到,很简单,拿着那把充盈着自信与坚持的钥匙插进心灵的锁孔,“咔”的一拧。相信我们都能做得到!
第五篇:高三语文早读学案[范文]
高 三 语 文 早 读 学 案
制作:黄传政时间:2012-4-20
一、读一读
迫切pî 毗邻pí 湖泊pō 嫔妃pín 叛逆pàn 一曝十寒pù 匹配pǐ 手帕pà 迫击炮pǎi 剽悍piāo 心广体胖pán 泡桐pāo越俎代庖páo 炮烙páo 糟粕pî 怦然心动pēng 臧否pǐ 癖好pǐ 精辟pì 屏蔽píng 迫切性pî 横剖面pōu 滂沱大雨滂沱pānɡ 奇葩pā 解剖pōu 辟谣pì 言论精辟 精辟pì 频繁pín 扒手pá 步履蹒跚pán 坍圮pǐ 否极泰来pǐ 心怀叵测pǒ 返璞归真pú 剖析pōu毗连pí 土坯 毛坯pī 河畔 湖畔pàn 沁人心脾pí 磅礴pánɡ 刨除páo刨根问底páo胸脯pú
二、写一写
水泄不通 一切就绪 提要钩玄 响彻云霄 气冲霄汉 循规蹈矩 积毁销骨 瑕瑜互见 遐思迩想 举止安详 面目慈祥 销毁证据 骁勇善战 宵衣旰食 报销单据 胁从不问 休养生息 寒暄 客套 喧宾夺主 徇私枉法 以身殉情 循序渐进 照本宣科 不肖子孙 熄灭 嬉笑 威胁 协助 舷梯 型号 行踪 外形 薪尽火传 必需品 搜寻 录像机 照相机 嬉戏 吉人自有天相 目不暇接 歪门邪道 烟消云散 歆享 风姿潇洒
气喘吁吁 遐思 面容安详 芯片 胁迫 邂逅 惺惺相惜 反其道而行之 心有灵犀一点通 百废待兴 翔实 好像 销毁 迅雷不及掩耳 宣泄 销蚀 体恤 主旋律 声讯台 自诩 猩红 流线型 歪风邪气通宵达旦 口型 口形 绪论 协奏曲 瑕不掩瑜 骁勇 肖像 白璧微瑕 迁徙 莫须有 在所不惜下马威 夜宵 笔法娴熟 渲染 端详
三、想一想,背一背
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例释
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例如:
1、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不用来形容花木。】
2、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蓬筚生辉”是自谦之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只能用于自己,这里却用在别人身上,显得不够得体。2001年全国高考考过,“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筚生辉。”】
3、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倚马可待”意思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特指人的文思敏捷,不用来形容做事。】
4、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这里说的是北方大草原,不恰当。】
5、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使用对象错误。】
6、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信笔涂鸦”是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不是指画画。】
7、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国高考题)【“洗心革面”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刊物。再说此句也并未说明刊物“过”在何处。】
四、病句辨析
要做好病句题就要培养良好的语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熟悉常见的错误类型,了解病句的明显特征,掌握特定的解题技巧。为让我们快捷有效地提升辨析病句的能力,我
1就从病句的标志角度谈谈辨析病句的方法,望能为考生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注意“和”字及表并列的短语或句子
1.并列短语之间经常出现语序不当。例如:
地震题材的影视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人类被灭顶之灾猝然击倒时的惊慌失措,在重建家园过程中的艰难和勇气,以及失去亲人和家园时的哀伤痛苦。(语序不当,应改为“失去亲人和家园时的哀伤痛苦,以及在重建家园过程中的艰难和勇气”)
2.并列短语与其它成分搭配不当。例如:
河北省召开春运交通安全动员会,对2012年春运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全部交警及警用车辆,减少休假,准时足员上岗,力保全省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搭配不当,“警用车辆”不能“减少休假”)
3.并列短语的并列不当。例如:
为随时了解路面上的车流量、道路通行情况、交通事故、交通状况及市政施工等情况,辽宁省沈阳市加大投入,实现了主要街道路口“电子眼”全覆盖的目标。(并列不当,“交通状况”包括“车流量、道路通行情况、交通事故”)
4.并列短语“和”造成歧义。例如:
在60后和70后的一部分人看来,80后其实是有自我意识的一代人,尽管自我意识姗姗来迟,但毕竟还是来了。(“60后和70后的一部分人”表意不明)
5.并列短语造成对应不周。例如:
一项调查显示,青年人的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往往决定了他们在人际交往与情绪体验中能否保持健康的心态和正确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对应不周,“人际交往”与“情绪体验”位置应互换)
(二)、注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
两面性的词是指含有两面含义的词语,含有这类词的句子经常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主要是一面对两面和两面对一面两种情况。例如:
①人的一生选择最重要,人在年轻的时候,要紧处往往只有几步,能否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有可能造就成功的一生。(两面与一面照应不周)
②由于不良贷款的增加,银行对申请贷款购房的客户是否具有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照应不周,在“决定”后加上“是否”)
(三)、注意句中指代性的词语
句中出现了 “他、她、它、这、此”等指示代词,就要弄清指代的对象是否明确,查看句子是否有歧义。例如:
有些专家认为,肥胖的人由于不能容纳更多的脂肪细胞而使这些细胞转移到肝脏储存引起胰岛素混乱,从而发生糖尿病;也有一些专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否定了这种认识。(“这种认识”指代不清)
(四)、注意句中有否定意义的词语
如果试题是否定句,那么命题者很有可能在此设陷阱。查看否定句时,主要应该注意双重否定句与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遇见这类题不但要看否定词“不”,也要看具有否定含义的词语,如“以防”“防止” “避免” “禁止”“忌”等。这样的句子和词语经常会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没仔细查看就易误判,它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例如:
①张校长表示,井冈山大学将认真吸取钟、刘学术造假事件的教训,加大对师生的学术规范教育,更加严格地管理科研工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不再发生。(误用否定词造成表意错误,可把“不再”改为“再次”,或把“杜绝”改为“保证”)
②当今社会中,你不能不否认人们愈发疯狂地追求团队合作精神的趋势,任何一个团队缺少了任何一名成员也就只能是一个不完整的团队。(否定失当,将“不能不”改为“不能”或将“否认”改为“承认”)
(五)、注意句中的“是”“成为”等词语
有表判断含义的“是”的句子经常出现主宾搭配不当。例如:
①从今年1月1日开始,云南省就不断遭遇寒潮天气,气温低于历史同期,寒潮的持续天数是过去50年来最多的一年。(主宾搭配不当,“天数”不能是“一年”)
②国庆长假的第二天,对于故宫保卫处而言,是整个国庆长假中安保压力最大的一项工作,上午11时,此前规定的8万限流人数就已突破。(主宾搭配不当,“国庆长假的第二天”不能是“工作”)(未完待续)
五、高考优秀作文欣赏
201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风中的余香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六、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股肱(gōng)悭(qiān)吝 嚼(jué)舌头 人头攒(cuán)动
B.咋(zé)舌 道行(héng)轧(yà)道机 跑马卖解(jiè)
C.看(kān)护 攻讦(jié)折(zhē)跟头 睚眦(zì)必报
D.孝悌(dì)蹊(qī)跷 刀削(xiāo)面 麻痹(bì)大意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分 黄粱梦 出类拔萃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B.部署 辩护人 鸦鹊无声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C.青睐 爆发户 永葆青春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喝彩 嘉奖令 老生常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导演们在没有耐心或者没有能力关照现实的情况下,对历史故事进行肆意改造已成为他们进行影视剧创作的看家本领。
B.意大利游轮“科斯塔·康科迪亚”号触礁搁浅后,船长不但没有及时组织乘客撤离,反而擅离职守,径直逃生,遭到世人指责。
C.李宗伟和林丹是当今羽坛的顶尖选手,虽是球场上的“死敌”,但无数次的同场对决,相似的伤病经历,让两人惺惺相惜。
D.由于购房者对楼市政策有多种揣测,观望心态较重,2012年初,新房、二手房交易量大幅下跌,全国楼市哀鸿遍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金融机构落实存款实名制。
B.由于建设规模大,建设经验缺乏,目前不少在建公租房项目存在设计不合理、成本控制难、后期维护不便等问题。
C.全国有90%以上的人观看春晚,可见春晚已成为中国人过年的重要活动,每年春晚的质量也成了全国人民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D.“7·23”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
5、名句填写(1)(《论语》)
(2),集芙蓉以为裳。(《离骚》)
(3),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4)山寺钟鸣昼已昏。(《夜归鹿门歌》),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
(6),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京口北固亭怀古》)
(8)梨花院落溶溶月。(晏殊《寓意》)参考答案:
1.C(A“嚼”读“jiáo”B“解”读“xiè”D“悌”读“tì”)
2.D(A明枪易躲,暗箭难防B鸦雀无声C暴发户)
3、C(C惺惺相惜:聪明的人怜惜聪明的人。泛指性格、才能或境遇等相同的人互相敬重,同情。A“关照”应为“观照”。B应为“径自”D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4.B(A递进顺序不当。C搭配不当,应改为“看春晚已成为中国人过年的重要活动”。D结构混乱,应将“的原因”删去,或将“由”和“等原因造成的”删去。)
5、士不可以不弘毅制芰荷以为衣兮潦水尽而寒潭清渔梁渡头争渡喧
奈何取之尽锱铢赢得仓皇北顾柳絮池塘淡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