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学案A03

时间:2019-05-15 05:5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语文学案A0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语文学案A03》。

第一篇:高三语文学案A03

北京十二中高三语文学案03 [复习资料,注意保存] 现代文阅读A03 艺术鉴赏

[讲解]

优秀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有独到之处,富有艺术特色。对作品的文学特色的分析和鉴赏,大体上也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语言修辞的赏析。经常出现在命题中的有比喻、排比、反复等等。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国的文化遗产,绝大部分是用文言记录下来的,文言有功,有许多优点值得保留,享用。可是继承,享用,先要学会它。不管《资治通鉴》《全唐诗》价值多高,你不会文言,就只好望书兴叹。①葡萄好吃,可是架太高,够不着。已经有不少人设想,应该培养少数专业人员,由他们负责,用翻译、介绍的办法把该继承、享用的传递给不会文言的大众。但困难不少。继承、享用,将来占主要地位的恐怕是文学作品的欣赏,而这偏偏②像看电影一样,只看情节说明不成,要亲眼看银幕。

解释文中加线的句子的含意。①、②、[提示]分析比喻的含义,要注意在上下文中分析喻体所指的本体。分析修辞的作用,要把握某种修辞的全部作用,并联系上下文作合理的去取。

二、表现手法的赏析。经常出现在命题中的有描写、对比、衬托、象征等等。

2、阅读下文(有删节),回答问题。

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他的墓是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 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臵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①、划线的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②、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可以显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

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

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提示]分析文章中表现手法的作用,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避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三、个别写作特色的赏析。包括词语、称呼、句式的特殊选择或变化等等。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菜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决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力。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摸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既生动又纯粹,既简洁又丰润,既朴素又高贵吗?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美德!

①、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②、起始句中,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句中改称“土地忠诚的女儿”,为什么措辞发生了变化?

[提示]个别写作特色一般是根据命题材料的具体情况来出题,所以分析和归纳要在上下文里找到根据。

[题型] 例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难度0.43

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曰自然的死,二曰痛苦的死,三日快乐的死。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痛苦的死亡,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

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大会上做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作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兴大发,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 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难度0.41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诗人身后的巨大声誉与他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

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昔日茅屋与今日的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的困顿落寞与身后的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的创作成就的对比。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突出、集中。

[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1—2题,第3题用于复习,第4题用于预习。

报秋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改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住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不超过12个字)

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①、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

②、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①、作者为什么吃惊?(不超过8个字)

②、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不超过10个字)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 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B、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C、“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D、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E、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阅读下文,回答5—6题,第7题用于复习,第8题用于预习。

老家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 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巳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986年8月12日,晨起作。闷热,小雨。

5、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第9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7、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的心情。

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梦中每迷还乡路,愈觉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使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它们全都清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

B、文章以诗开头,从梦境写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后两次回老家的描写,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

C、文章第六段作者从自己的12岁写起,叙述自己一生各个重要阶段和老家若即若离的种种联系,写得简约而概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D、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E、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乡亲遗忘的担心。

阅读下文,回答9—10题,第11题用于复习,第12题用于预习。

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 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裸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9、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

别的作用?

10、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11、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

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

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比获奖更重要。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

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A03答案 [讲解] 例

1、①文化遗产价值高,可是文言太难,学不会,继承享用不了。

②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只看翻译、介绍不成,要学会文言,亲自鉴赏。

2、①B ②A 例

3、①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同时,在本文中起到了拟人化的作用。

②作者从青菜的外部色彩写起,进而写它的内在“美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因此起始句和结尾句的措辞有了变化。

[练习]

1、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2、①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②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本文珍惜时间、把握现在的主旨。

3、①没几天便是立秋

②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

4、B D

5、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以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吸引人。

6、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抚今追昔、物是人非、深沉悲凉)

7、作者思念家乡,尊重家乡,却不想再回去;可是又担心家乡新的正在兴起,而旧的终归要消失。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内心世界的矛盾,可愈想排遣却愈见情深。

8、、A D

9、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很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10、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11、①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亲的执着与无私。②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亲的深厚与恒久。

12、A C

第二篇:高三语文早读学案

高三语文早读学案

(四)【美文赏读】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他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上长瘤了。”公开的场合,它们讥笑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是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朵地盛开着,它花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千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 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有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洁温柔的一角。那里,被人们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赏析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就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心愿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对的更严酷的考验。野百合是执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

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文言语段阅读】

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引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1.对文段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气任侠:意思是好逞意气,以侠义自任。

B.必与同食:一定让他跟你吃同样的饭,意为吃饭不要亏待他。C.如朱家指:意思是说你朱家指教的那样去进言。

D.推刚为柔:变刚强为软弱,意思是说季布能伸能屈。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朱家侠义言行的一组是()①为气任侠,有名于楚。②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③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④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⑥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翻译:

(1)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2)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背默内容】

1、读背《师说》(重点三、四段)、《赤壁赋》(重点一、二段)。

2、早读检查:

⑴孔子曰:“三人行。”,师不必贤于弟子。⑵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⑶清风徐来。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⑷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水光接天。

⑸纵一苇之所如。,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⑹歌曰:“桂棹兮兰桨。,望美人兮天一方。”

⑺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不绝如缕。

⑻舞幽壑之潜蛟。

第三篇:高三语文作文复习学案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学案

(七)议论文的结构

编写:柏彩霞审阅:徐德川

班级姓名学号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得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写好一篇议论文,必须要有合理的结构。而合理的安排文章结构,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做到有条有理,以便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

(一)“总——分——总”式。

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实用举例】

(07年湖南卷)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例文】

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乎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 1

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点评:这篇佳作成功之处有三:一是结构严谨,论点新颖。文章采用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中间三段文论述观点的议论文结构模式,巧妙地将“诗意地生活”与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联系起来,精练地概括出“种下理想,不懈奋斗”“收获诗意人生”的新颖观点。二是文采斐然,诗意盎然。作者对“诗意地生活”的理解,用语精练、形象而新颖,如“点燃”“洗去”“擎起”等动词,用得精练准确;“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等比喻句用得新颖贴切。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文章用到的材料,古今中外不下10处。有的直接引用,有的间接引用;有的描述较详,有的一笔带过;有的出自课内所学,有的来自课外阅读;有事例,有诗句,但无不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彰显出作者平时阅读涉猎之广、积累之丰。

(二)并列式

1.分论点并列式

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具体要求:①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②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③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④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实用举例】

(06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例文】

谈意气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

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舍我其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的规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佯于科学的无尽美妙。于是我们看见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见吴剑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眼。……

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浆,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点评:

这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有两大与众不同的亮点:一是文体准确入格。文体要求看视平常,然而是否入格是今年湖南高考作文阅卷的一项重要标准,文章由伟人的诗词引出“意气”的美丽,接着从意气让人拥有“豁达的胸襟”、“挺身而出的壮举”、“坚韧不摧的意志”三个角度铺开,事例横贯古今,观点震人发聩。二是语言文采激扬,开篇由三位伟人的诗句导入,“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等几句诗词,文章顿时变得气势充沛,尤其是第三、四段将人物的命运与诗词巧妙相连,句句带典,字字含情,展示出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累与扎实的写作功底。

2.分论据并列式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实用举例】

(07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人,活在世上,不仅仅为了每天的三餐饭,也不仅仅为了铜臭,而是为了灵魂的永存。皑皑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归途的方向;浓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灿烂的天空。忘记自己的细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拨开森林的迷雾,你的身影将会变得高大,你的人生也定会精彩。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庭的闲花,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对朝庭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虽是奴才却不甘做奴才。他叫纳兰容若,与康熙相伴了31年的臣子。在他的生命中,他的主子驱使了他的一切,雪藏了他的才华。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衬,做君王身边的细雨闲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漠视他的才华,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笔,书写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婉情怀。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把人间的悲苦都化作了笔下灵动的文字,随着呼兰河水,汨汨流去。她是家庭的细雨,爱人的闲花。就是这滴细雨,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他们曾是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却共同昭示了一个道理——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相信自己在皑皑白雪中终会找到归途的方向,在森林中终会看到明媚的阳光,虽然我们在宇宙中微小的如细雨闲花,但只要努力,不同命运低头,终有一天我们的灵魂会照亮未来。

细雨一定看得见,闲花定然听有声。

点评:

这是一篇颇为难得的考场满分作文。文章的过人之处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既富有诗意,而且又能统领全文。二是通过列举李白、纳兰容若、萧红等人的典型事例,阐发了“人,活在世上”“是为了灵魂的永存”的观点,立意显然高人一筹。三是语言铿锵有力。“他把对朝庭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他们曾是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却共同昭示了一个道理——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等语言掷地有声。

(三)对照式

基本结构是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实用举例】

(07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

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市人毕生的梦想,十

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已,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为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点评: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题好一半文。”本文以“幸福花,开在感恩枝头”作为题目和写作角度,明确了自己的看法。开篇引用诗句,构成排比,富有文采,又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照应题目.全文以阐明感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内容,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跨越时空,让孔子、李密和马加爵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文章十分注意过渡和照应的安排,标题和内容照应,开头和结尾照应,议论抒情的句子和叙述的内容结合也十分紧密。文章还用“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这样的句子来纽织全文,显得完整、缜密而从容。感情真挚、健康而饱满,也是文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四篇:高三语文早读学案[范文]

高 三 语 文 早 读 学 案

制作:黄传政时间:2012-4-20

一、读一读

迫切pî 毗邻pí 湖泊pō 嫔妃pín 叛逆pàn 一曝十寒pù 匹配pǐ 手帕pà 迫击炮pǎi 剽悍piāo 心广体胖pán 泡桐pāo越俎代庖páo 炮烙páo 糟粕pî 怦然心动pēng 臧否pǐ 癖好pǐ 精辟pì 屏蔽píng 迫切性pî 横剖面pōu 滂沱大雨滂沱pānɡ 奇葩pā 解剖pōu 辟谣pì 言论精辟 精辟pì 频繁pín 扒手pá 步履蹒跚pán 坍圮pǐ 否极泰来pǐ 心怀叵测pǒ 返璞归真pú 剖析pōu毗连pí 土坯 毛坯pī 河畔 湖畔pàn 沁人心脾pí 磅礴pánɡ 刨除páo刨根问底páo胸脯pú

二、写一写

水泄不通 一切就绪 提要钩玄 响彻云霄 气冲霄汉 循规蹈矩 积毁销骨 瑕瑜互见 遐思迩想 举止安详 面目慈祥 销毁证据 骁勇善战 宵衣旰食 报销单据 胁从不问 休养生息 寒暄 客套 喧宾夺主 徇私枉法 以身殉情 循序渐进 照本宣科 不肖子孙 熄灭 嬉笑 威胁 协助 舷梯 型号 行踪 外形 薪尽火传 必需品 搜寻 录像机 照相机 嬉戏 吉人自有天相 目不暇接 歪门邪道 烟消云散 歆享 风姿潇洒

气喘吁吁 遐思 面容安详 芯片 胁迫 邂逅 惺惺相惜 反其道而行之 心有灵犀一点通 百废待兴 翔实 好像 销毁 迅雷不及掩耳 宣泄 销蚀 体恤 主旋律 声讯台 自诩 猩红 流线型 歪风邪气通宵达旦 口型 口形 绪论 协奏曲 瑕不掩瑜 骁勇 肖像 白璧微瑕 迁徙 莫须有 在所不惜下马威 夜宵 笔法娴熟 渲染 端详

三、想一想,背一背

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例释

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例如:

1、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不用来形容花木。】

2、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蓬筚生辉”是自谦之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只能用于自己,这里却用在别人身上,显得不够得体。2001年全国高考考过,“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筚生辉。”】

3、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倚马可待”意思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特指人的文思敏捷,不用来形容做事。】

4、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这里说的是北方大草原,不恰当。】

5、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使用对象错误。】

6、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信笔涂鸦”是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不是指画画。】

7、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国高考题)【“洗心革面”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刊物。再说此句也并未说明刊物“过”在何处。】

四、病句辨析

要做好病句题就要培养良好的语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熟悉常见的错误类型,了解病句的明显特征,掌握特定的解题技巧。为让我们快捷有效地提升辨析病句的能力,我

1就从病句的标志角度谈谈辨析病句的方法,望能为考生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注意“和”字及表并列的短语或句子

1.并列短语之间经常出现语序不当。例如:

地震题材的影视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人类被灭顶之灾猝然击倒时的惊慌失措,在重建家园过程中的艰难和勇气,以及失去亲人和家园时的哀伤痛苦。(语序不当,应改为“失去亲人和家园时的哀伤痛苦,以及在重建家园过程中的艰难和勇气”)

2.并列短语与其它成分搭配不当。例如:

河北省召开春运交通安全动员会,对2012年春运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全部交警及警用车辆,减少休假,准时足员上岗,力保全省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搭配不当,“警用车辆”不能“减少休假”)

3.并列短语的并列不当。例如:

为随时了解路面上的车流量、道路通行情况、交通事故、交通状况及市政施工等情况,辽宁省沈阳市加大投入,实现了主要街道路口“电子眼”全覆盖的目标。(并列不当,“交通状况”包括“车流量、道路通行情况、交通事故”)

4.并列短语“和”造成歧义。例如:

在60后和70后的一部分人看来,80后其实是有自我意识的一代人,尽管自我意识姗姗来迟,但毕竟还是来了。(“60后和70后的一部分人”表意不明)

5.并列短语造成对应不周。例如:

一项调查显示,青年人的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往往决定了他们在人际交往与情绪体验中能否保持健康的心态和正确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对应不周,“人际交往”与“情绪体验”位置应互换)

(二)、注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

两面性的词是指含有两面含义的词语,含有这类词的句子经常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主要是一面对两面和两面对一面两种情况。例如:

①人的一生选择最重要,人在年轻的时候,要紧处往往只有几步,能否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有可能造就成功的一生。(两面与一面照应不周)

②由于不良贷款的增加,银行对申请贷款购房的客户是否具有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照应不周,在“决定”后加上“是否”)

(三)、注意句中指代性的词语

句中出现了 “他、她、它、这、此”等指示代词,就要弄清指代的对象是否明确,查看句子是否有歧义。例如:

有些专家认为,肥胖的人由于不能容纳更多的脂肪细胞而使这些细胞转移到肝脏储存引起胰岛素混乱,从而发生糖尿病;也有一些专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否定了这种认识。(“这种认识”指代不清)

(四)、注意句中有否定意义的词语

如果试题是否定句,那么命题者很有可能在此设陷阱。查看否定句时,主要应该注意双重否定句与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遇见这类题不但要看否定词“不”,也要看具有否定含义的词语,如“以防”“防止” “避免” “禁止”“忌”等。这样的句子和词语经常会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没仔细查看就易误判,它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例如:

①张校长表示,井冈山大学将认真吸取钟、刘学术造假事件的教训,加大对师生的学术规范教育,更加严格地管理科研工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不再发生。(误用否定词造成表意错误,可把“不再”改为“再次”,或把“杜绝”改为“保证”)

②当今社会中,你不能不否认人们愈发疯狂地追求团队合作精神的趋势,任何一个团队缺少了任何一名成员也就只能是一个不完整的团队。(否定失当,将“不能不”改为“不能”或将“否认”改为“承认”)

(五)、注意句中的“是”“成为”等词语

有表判断含义的“是”的句子经常出现主宾搭配不当。例如:

①从今年1月1日开始,云南省就不断遭遇寒潮天气,气温低于历史同期,寒潮的持续天数是过去50年来最多的一年。(主宾搭配不当,“天数”不能是“一年”)

②国庆长假的第二天,对于故宫保卫处而言,是整个国庆长假中安保压力最大的一项工作,上午11时,此前规定的8万限流人数就已突破。(主宾搭配不当,“国庆长假的第二天”不能是“工作”)(未完待续)

五、高考优秀作文欣赏

201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风中的余香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六、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股肱(gōng)悭(qiān)吝 嚼(jué)舌头 人头攒(cuán)动

B.咋(zé)舌 道行(héng)轧(yà)道机 跑马卖解(jiè)

C.看(kān)护 攻讦(jié)折(zhē)跟头 睚眦(zì)必报

D.孝悌(dì)蹊(qī)跷 刀削(xiāo)面 麻痹(bì)大意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分 黄粱梦 出类拔萃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B.部署 辩护人 鸦鹊无声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C.青睐 爆发户 永葆青春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喝彩 嘉奖令 老生常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导演们在没有耐心或者没有能力关照现实的情况下,对历史故事进行肆意改造已成为他们进行影视剧创作的看家本领。

B.意大利游轮“科斯塔·康科迪亚”号触礁搁浅后,船长不但没有及时组织乘客撤离,反而擅离职守,径直逃生,遭到世人指责。

C.李宗伟和林丹是当今羽坛的顶尖选手,虽是球场上的“死敌”,但无数次的同场对决,相似的伤病经历,让两人惺惺相惜。

D.由于购房者对楼市政策有多种揣测,观望心态较重,2012年初,新房、二手房交易量大幅下跌,全国楼市哀鸿遍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金融机构落实存款实名制。

B.由于建设规模大,建设经验缺乏,目前不少在建公租房项目存在设计不合理、成本控制难、后期维护不便等问题。

C.全国有90%以上的人观看春晚,可见春晚已成为中国人过年的重要活动,每年春晚的质量也成了全国人民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D.“7·23”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

5、名句填写(1)(《论语》)

(2),集芙蓉以为裳。(《离骚》)

(3),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4)山寺钟鸣昼已昏。(《夜归鹿门歌》),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

(6),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京口北固亭怀古》)

(8)梨花院落溶溶月。(晏殊《寓意》)参考答案:

1.C(A“嚼”读“jiáo”B“解”读“xiè”D“悌”读“tì”)

2.D(A明枪易躲,暗箭难防B鸦雀无声C暴发户)

3、C(C惺惺相惜:聪明的人怜惜聪明的人。泛指性格、才能或境遇等相同的人互相敬重,同情。A“关照”应为“观照”。B应为“径自”D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4.B(A递进顺序不当。C搭配不当,应改为“看春晚已成为中国人过年的重要活动”。D结构混乱,应将“的原因”删去,或将“由”和“等原因造成的”删去。)

5、士不可以不弘毅制芰荷以为衣兮潦水尽而寒潭清渔梁渡头争渡喧

奈何取之尽锱铢赢得仓皇北顾柳絮池塘淡淡风

第五篇:高三语文 晨读学案1

高三作文晨读学案(1)

首页语

畅想美文妙趣,涵养写作源泉

总有一种文字,如碎玉,在灵魂深处,堆砌梦想高度; 总有一种艺术,如画笔,在修远未来,描绘五彩路; 情系于此,便有了“高三作文晨读学案”最动人的福音,让我们轻拈理香一瓣 让我们含咀琢玉一块

让文字舞蹈,让心灵歌唱。

拥 有

拥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半亩方塘”,你会获得“清清如许”的“源头活水”;拥有“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一枝红杏”,你会获得“心游万仞”的灵感妙思;拥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审美构思”,你会获得“妙笔生花”的意外惊喜。

启 航

做一朵小花 根植智慧的沃土 像一只雄鹰

搏击语言的海洋 成就一个梦想 从这里启航-----

一、美句川珠

1、生活就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你就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人生的旅程荆棘丛生,逃,懦弱;避,消极;退,无能。我们只有播下坚定的信念,播下坚忍的品质

播下不灭的希望,才能在收获成功鲜花的大道上,昂然前行!

播下你的梦想,天路也有希望。播下你的梦想,踏出一路风光!

2、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棵傲然挺立的松树,也应明白,一株独立缺少力量,树木成林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只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竟发方显壮美。

人生路上,学会双赢,才能你我共辉煌。

3、你不能决定自己的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真心的笑容;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成功人生,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4、我每天的训练都很枯燥,但是我知道,我没办法逃避,就像我无法逃避成功前的过程,而只选择成功的那一天一样。既然这样,我就告诉自己每天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正在拥有的过程。所以,我每天都对自己说:我能行。这样,每一次地训练,我始终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没有了抗拒,很多以前的习惯都改变成了好习惯,我的成绩在一点点提高,我在一天天向着理想的目标靠近,靠近!

5、栽树是简单的,但如果你能每天坚持栽一棵树,那么坚持十年,你就会拥有一片自己的森

 美文点击

汉 语 人

时光倒溯,汉语曾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渺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根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曹操的老骥之志,是孔明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出奇制胜的《孙子兵法》,是宠辱不惊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汉语还是笔走龙蛇的书法写意,是梅兰竹菊的纸身墨影,是似字非字的仙风道骨,是暗藏人生变数的篆、隶、楷、草。

当然,汉语也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清风不识字”的杀身之祸;是八股秀才的之乎者也,是范进中举的疯笑癫哭;是假洋鬼子的装腔作势,是九斤老太的絮絮叨叨-----五四运动的一声呐喊,汉语剪掉了辫子,脱下了长衫,由儒雅的文言变成潇洒的白话,由圣贤殿堂走向平民的书摊。从此,汉语是古都的新韵,是文化的重建;是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是西学东渐的新观念;是社会变革的平平仄仄,是命运沉浮的阴、阳、上、去-----仰望世界文化的博古架,最受瞩目的人文学科的汉语版本。它是儒家之礼,道家之空,佛家之善。它是“无”与“物”的神秘,是“礼”与“利”的深奥,是充满玄机的善恶轮回。灵澈浑阔的汉语,既是参禅之壁,也是入世之门;既是普度众生之舟,也是叩问天国之罄。在汉语的奇云诡雾里,隐逸着香炉的紫烟、银河的飞瀑;在汉语的清风丽日下,悠然着南山的牛群、东篱的野菊。汉语是芸芸众子民躬耕的田野,汉语是昭昭仕官归乡的牧笛。真理在汉语中,有时是讥诮的民间谚语,有时是雄辩的宫廷演说;有时是点石成金、一石数鸟的区区一字,有时是妙不可言、一字不着的淡淡沉默----回眸千古华夏,有多少称霸一方的语种陨落了,仅留下有音无字或有字无音的语言残片。它们像村落的标记,像部族的密码,在带有腥味的中原文明的诱降下,或归附主流你中有我;或地方自治废字留音;或寡居一地自生残灭;或原本就是从主流分出的一支,随着战祸灾荒的迁徙和山川地貌的阻隔而发生了变异。那些与汉语若即若离、多不胜数的古僻倔拗的方言俚语,犹似二月落红,沾满清泪,化作涓涓细流,汇入汉语大河,一路举浪回头,旋波拍岸,流淌至今,仍在用幽怨惆怅的音色诉说着一个个让现代人无法听懂的故事。也正因为有了这许多的次生文化的悲歌绝唱,汉语才显得如此苍凉浑壮、烟波迷茫、涛哮珠滚、沙涌浪黄。

汉语以它绚烂多姿、浓墨重彩的风景线,托举着地球东海岸的太阳。它挽着恒河的肃穆、尼罗河的沉郁、莱茵河的喧闹、亚马孙河的幽谧----汇合成人类语言的交响乐章,让这壮阔无比的多声部合唱,流向宽容、和谐、温情、美妙。

汉语以它天助神佑的自洁能力,大浪淘沙,冲刷岁月,荡涤荒蛮,洗去血腥。它不求绝对之净、无机之纯——水至清则无鱼。何况,那水天一色的大河中,还腾哮着一条巨龙呢。

像无法选择血缘种族和亲生父母一样,我无法拒绝汉语对我的哺乳。汉语是我幼年的儿歌,汉语是我少年的作文,汉语是我青年的情书,汉语是我成年的签名。汉语是我的口音,汉语是我的肤色,汉语是我的血型,汉语是我的生活习俗,汉语是我的思维方式。汉语与我的心律合辙押韵。

我是一个汉语人。

在汉语的大树下,即便落下几片霜染的秋叶,都可能在我的心头神奇地吐出新芽,蓬蓬勃勃地长成童话、小说、诗歌、散文---长成一派春意盎然的生命风景。

我时常沉醉于这样的情景:枯坐窗前,思绪困窘,一筹莫展的稿纸上便轻轻地走来了汉语向导。颖慧(有时又是隐晦)的汉字,往往本身就是一块敲击灵感的燧石或指点迷津的路标。汉语特有的象形美和音韵美,也常常使看似平淡的一字一句陡生奇异,幻化出彩蝶纷飞的意象和行云流水的韵律。我的心境于是豁然开朗——在汉语的蓝天下,我纵情地放飞着遐想;

下载高三语文学案A03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语文学案A0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戴埠高级中学 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5/9/28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学案八

    班级姓名组别组长签字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八 复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能分清常见虚词在句子中的含义,能说出文言词汇的古今异义。 2、能准确翻译文言文中特定......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3课时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现代文部分 基础知识 【知识梳理】一、语音吧台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狭隘 跋 涉 沉溺 慰......

    高三语文《咬文嚼字》学案分析(最终版)

    高三语文《咬文嚼字》学案分析 读音yǎowénjiáozì 解释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后指故意卖弄自己的学识。 也指十分认真地斟酌字句。 出处元......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

    高三语文学案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例一、 1、筛选景物:舟、人、山、雨、鸟„„ 1 高三语文学案编制人:王富宝 2、抓描写描写景物的修......

    高三数学学案

    数学学案 【必修】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授课班级:高三理1)2)3),文1)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6日至12月 7日 学案编者: 课型:复习课+习题课 教学课时:3-4课时 3.2-3.3直线方程的类型与点到直线......

    2015高三语文文言文教学案15

    新丰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阅读(十五) 编写:施信忠 【文言虚词】 六、且 (一)连词 1.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

    2013届高三语文作文导学案(5篇)

    2013届高三语文作文导学案——“又见秋风起” 主备人:邱为将使用时间:10.29 班级学号姓名 教学目标: 1.记叙文如何选择线索; 2.评讲《又见秋风起》 教学过程: 一.记叙文的线索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