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

时间:2019-05-15 07:2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

第一篇: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一、1、筛选景物:舟、人、山、雨、鸟„„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2、抓描写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眇眇、秋、独„„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评析示例:

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飞往家乡广陵方向,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组织答案落脚点:

1、抓住景物、分析景物、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表述中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二、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三、答案:

1、“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既写景又抒情)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2、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二、形象鉴赏 · 物 例一: 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二、答案: 涓涓细流不辞辛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三、答案:(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2)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组织答案落脚点:

1、抓住描写物象特点的词语、分析、概括物的突出特点;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物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的情感、思想或志向。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三、小试牛刀

1、答案:

(1)这首诗写了两种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息性灵的憎恶之意。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2、答案:

(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1、分析典型题例。

2、掌握方法,正确规范地解答此类题目。教学程序: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一、知识回笼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具体表现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手法(艺术手法)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用的上述手法,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特别强调:修辞手法、41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具体的抒情方式和描写方法均可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常见表达技巧回顾: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反问等。

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重点是抒情、描写。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寓情于事等。描写主要有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主要有:虚与实、联想和想象、动静结合、烘托及衬托(正衬和反衬)、用典、对比等

二、题例分析 例

一、早 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①驼褐:驼毛制的外衣。②阑干:横斜的样子。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例

二、(山东卷)阅读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马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②旆(pèi),旌旗。“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马前桃花马后雪”诗句巧妙地以“马”勾连“桃花”与“雪”二个事物,采用借代手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法,(1分)以桃花代家乡温馨美好的生活,以“雪”代塞外严寒的生活,(1分)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1分),表达了作

高三语文学案

编制人:王富宝

者的思乡之情,(1分)读之令人心酸。例

三、(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

第二篇:高三语文诗歌复习

高三语文诗歌复习学案

2012-3-22

一、【扣击考点】

山东省新课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点击知识解说】

1、诗歌的形象:它既指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翁(包括作者)。形象更多的也指即兴即景中的景和物。这些景和物已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而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所以诗歌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也可以是物象。

2、表达技巧,如:①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手法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后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哲理诗)三类。有时也有借事抒情②表现手法分A衬托:正衬、反衬,后者又分动静相衬,乐哀相衬两种。B象征C烘托D白描E虚实结合F动静结合,化静为动E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 G起兴 H渲染I想象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用典、反问,顶针、互文等。

3、诗歌按体裁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1)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2)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3)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4)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真题演练】

(一)作用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闲游

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注: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词的起首三句有怎样的作用?试简要说明。(4分)

(二)表达技巧题及诗歌的思想内容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11湖南卷)

晓至湖㈠上[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㈢。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1全国卷2)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高三语文诗歌【参考答案】

一、1、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词的起首三句描写了作者所看到的类似西湖的美妙景色,一方面紧扣题目——闲游,(2分)另一方面为下文引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作铺垫。(2分)

二、1、(1)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逐出”,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刻、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1)(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5分)①一句一个场景; 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 ③对仗十分工巧。【赏析】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

全诗一句一绝,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

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此诗之祖。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

高三语文诗歌【参考答案】

一、1、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词的起首三句描写了作者所看到的类似西湖的美妙景色,一方面紧扣题目——闲游,(2分)另一方面为下文引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作铺垫。(2分)

二、1、(1)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

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逐出”,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刻、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1)(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5分)①一句一个场景; 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 ③对仗十分工巧。【赏析】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

全诗一句一绝,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

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此诗之祖。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

第三篇: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部分复习学案十一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长签字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部分复习导学案十一

复习目标:

1、能仔细地阅读诗歌,弄清楚诗歌的大意和其中意象的内涵,并能将之组成画面加以描述。

2、能大致分清楚诗歌语言的特色(包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3、能结合诗歌内容准确地说出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4、在以上三方面要求的基础上,能体察诗歌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并形成语言加以复述。

考纲要求:详见《三年高考两年模拟》P143页。

预习任务:

一、细读详见《三年高考两年模拟》P143页的“考纲解读”,并勾画你认为的重要的信息。

二、细读《三年高考两年模拟》P146“知识清单”中其他的内容,勾画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并加以积累。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3.(四川省南充市八校2010届高三8月联考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一个时期。

(1)两首诗词中都写了在金陵城附近所见的景色,但观察的视角和描写的手法却各不相同,请结合作品具体说明。

(2)前首唐诗以“愁”为诗眼,后首宋词以“悲”为诗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词不同的思想感情。

4.(广东顺德伦教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两首诗抒情主人公都是_________,表达的感情都是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都用生活细节表达情感,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1)根据这两首诗的背景,可以推断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 》正是创作于这个时期,他的另一首有名的长篇叙事诗是《 》。(2)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的不同表达作用。

(3)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

预习自测:2.(湖南省株洲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两

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村夜(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宋)朱淑真

太原五十九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1班级

姓名

组别

组长签字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2.(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秋夜独坐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1.(山东省济宁市2010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问题。

减字木兰花 纳兰性德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概括。(4分)

(2)“转过回廊叩玉钗”是让人津津乐道的名句,试结合全词谈一下此句的妙处。

3.(陕西省渭南市2010届高三质量检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条简答。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当堂检测:4.(山东省临沂市2010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

答问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太原五十九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2

第四篇: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部分复习学案五

班级姓名组别组长签字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部分复习导学案五

复习目标:

1、能仔细地阅读诗歌,弄清楚诗歌的大意和其中意象的内涵,并能将之组成画面加以描述。

2、能大致分清楚诗歌语言的特色(包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3、能结合诗歌内容准确地说出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4、在以上三方面要求的基础上,能体察诗歌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并形成语言加以复述。

考纲要求:详见《三年高考两年模拟》P143页。

◆预习案

预习任务:

一、细读详见《三年高考两年模拟》P143页的“考纲解读”,并勾画你认为的重要的信息。

二、细读《三年高考两年模拟》P146“知识清单”中“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预习自测:6.(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的内容,勾画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并加以积累。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3)题。4.(安徽省泗县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闻邻船吹笛杨 基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白居易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注】 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场所。【注】分:料,料想。

中 秋 月苏 轼(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境。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各表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答: 之情。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太原五十九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1

(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答:

5.(蚌埠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答:

班级姓名组别组长签字

答:

10.(甘肃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

(3)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题。

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听 筝柳中庸

何不同?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答: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7.(北京市宣武区2008~2009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古诗,完成后面问题。答:

梅花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⑴从本诗末句透露的信息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人名)。(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

⑵本诗首句表现了梅花的品格。次句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赏析。

了的景象。答:

◆探究案

8.(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第二次抽样测试)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当堂检测:12.(甘肃省天水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阅读题。

遇旧友吴伟业 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乱离①何处见,消息苦难真。山居即事王 维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注】 ①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战乱。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A.消息苦难真:听到关于朋友的消息,也苦于难辨真假。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B.拭眼惊魂定:擦干百感交集的泪水,惊悸的心安定下来。(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C.衔杯笑语频:难得相遇的老朋友举杯同饮,笑语频频。答:

D.白首两遗民:战乱中我已白发苍苍,成了被遗忘的人。

(2)“已过才追问”一句中的“已”“才”两字似不着力,实则耐人寻味。请简要说明。(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答:

(3)请简析“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太原五十九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2

第五篇:高三语文作文复习学案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学案

(七)议论文的结构

编写:柏彩霞审阅:徐德川

班级姓名学号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得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写好一篇议论文,必须要有合理的结构。而合理的安排文章结构,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做到有条有理,以便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

(一)“总——分——总”式。

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实用举例】

(07年湖南卷)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例文】

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乎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 1

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点评:这篇佳作成功之处有三:一是结构严谨,论点新颖。文章采用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中间三段文论述观点的议论文结构模式,巧妙地将“诗意地生活”与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联系起来,精练地概括出“种下理想,不懈奋斗”“收获诗意人生”的新颖观点。二是文采斐然,诗意盎然。作者对“诗意地生活”的理解,用语精练、形象而新颖,如“点燃”“洗去”“擎起”等动词,用得精练准确;“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等比喻句用得新颖贴切。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文章用到的材料,古今中外不下10处。有的直接引用,有的间接引用;有的描述较详,有的一笔带过;有的出自课内所学,有的来自课外阅读;有事例,有诗句,但无不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彰显出作者平时阅读涉猎之广、积累之丰。

(二)并列式

1.分论点并列式

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具体要求:①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②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③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④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实用举例】

(06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例文】

谈意气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

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舍我其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的规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佯于科学的无尽美妙。于是我们看见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见吴剑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眼。……

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浆,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点评:

这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有两大与众不同的亮点:一是文体准确入格。文体要求看视平常,然而是否入格是今年湖南高考作文阅卷的一项重要标准,文章由伟人的诗词引出“意气”的美丽,接着从意气让人拥有“豁达的胸襟”、“挺身而出的壮举”、“坚韧不摧的意志”三个角度铺开,事例横贯古今,观点震人发聩。二是语言文采激扬,开篇由三位伟人的诗句导入,“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等几句诗词,文章顿时变得气势充沛,尤其是第三、四段将人物的命运与诗词巧妙相连,句句带典,字字含情,展示出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累与扎实的写作功底。

2.分论据并列式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实用举例】

(07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人,活在世上,不仅仅为了每天的三餐饭,也不仅仅为了铜臭,而是为了灵魂的永存。皑皑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归途的方向;浓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灿烂的天空。忘记自己的细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拨开森林的迷雾,你的身影将会变得高大,你的人生也定会精彩。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庭的闲花,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对朝庭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虽是奴才却不甘做奴才。他叫纳兰容若,与康熙相伴了31年的臣子。在他的生命中,他的主子驱使了他的一切,雪藏了他的才华。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衬,做君王身边的细雨闲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漠视他的才华,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笔,书写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婉情怀。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把人间的悲苦都化作了笔下灵动的文字,随着呼兰河水,汨汨流去。她是家庭的细雨,爱人的闲花。就是这滴细雨,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他们曾是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却共同昭示了一个道理——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相信自己在皑皑白雪中终会找到归途的方向,在森林中终会看到明媚的阳光,虽然我们在宇宙中微小的如细雨闲花,但只要努力,不同命运低头,终有一天我们的灵魂会照亮未来。

细雨一定看得见,闲花定然听有声。

点评:

这是一篇颇为难得的考场满分作文。文章的过人之处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既富有诗意,而且又能统领全文。二是通过列举李白、纳兰容若、萧红等人的典型事例,阐发了“人,活在世上”“是为了灵魂的永存”的观点,立意显然高人一筹。三是语言铿锵有力。“他把对朝庭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他们曾是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却共同昭示了一个道理——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等语言掷地有声。

(三)对照式

基本结构是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实用举例】

(07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

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市人毕生的梦想,十

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已,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为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点评: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题好一半文。”本文以“幸福花,开在感恩枝头”作为题目和写作角度,明确了自己的看法。开篇引用诗句,构成排比,富有文采,又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照应题目.全文以阐明感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内容,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跨越时空,让孔子、李密和马加爵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文章十分注意过渡和照应的安排,标题和内容照应,开头和结尾照应,议论抒情的句子和叙述的内容结合也十分紧密。文章还用“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这样的句子来纽织全文,显得完整、缜密而从容。感情真挚、健康而饱满,也是文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下载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考点复习——诗歌鉴赏练习(二)

    高三考点复习——诗歌鉴赏练习(二) 15、溪兴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时无人呼,流到前溪也不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闲适”的......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语言 【真题再现】 (全国卷Ⅰ)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学案八

    班级姓名组别组长签字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八 复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能分清常见虚词在句子中的含义,能说出文言词汇的古今异义。 2、能准确翻译文言文中特定......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3课时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现代文部分 基础知识 【知识梳理】一、语音吧台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狭隘 跋 涉 沉溺 慰......

    2013届高三语文组诗歌学案2

    诗歌学案二 1.(原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熟语试题答案)(5篇)

    高三语文复习·熟语试题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C项中的“各尽所能”是每个人都尽了自己的全力的意思,显然不符合语境。 2.D解析:A.饶有兴味:很有兴......

    高三语文导学案二轮复习NO.1

    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高三年级语文导学案二轮复习NO.1 编写人:张桂银审核人:逯恒艳 2017-01 班级: 姓名: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字音(一) 【学习目标】 1.区分常见多音字、形近......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字形教学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识记现代普通话汉字字形(一) 学习目标:正确识记现代普通话汉字字形。 教学重点、难点:形声字、易混字。 学法指导:勤读勤查字典词典勤归纳总结。 典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