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风流文人“猎艳”的四大经典故事
古代风流文人“猎艳”的四大经典故事
古代风流文人“猎艳”的四大经典故事
“风流”二字大概相当于如今所说的浪漫,令人十分向往,因而古代便有了风流倜傥、风流千古这些耀眼炫目的说法。可见古人对风流之事十分推重和赞赏。然而,古人把“韩寿偷香,相如窃玉,张敞画眉,沈约瘦腰”合称为古代“四大风流”,今天看来这“四大风流”却不怎么风光!
如果说“张敞画眉”有点闺房偷乐的意思,“沈约瘦腰”有点文人张狂的意思,那么“韩寿偷香,相如窃玉”就有些不堪了。因为被古人称之为的这两大风流如今被人合成了一句成语,那就是“偷香窃玉”。可见,这古代男人们自我标榜的“四大风流”并不是什么好事。那么,何谓古代“四大风流”?这古代“四大风流”究竟典出何处呢?
一、首先说说第一大风流“韩寿偷香”。
这韩寿乃西晋时期一名美男子。据有关史料记载,韩寿,字德真,南阳堵阳人,晋书说他“美姿貌,善容止。”韩寿如花似玉的美貌,不知道令当时多少闺中少女、椒房少妇痴迷的而不能自拔。
韩寿不仅年轻貌美,而且擅长词曲。当时他的拿手曲目《偷香》就曾风行一时。这首词曲说的是他自己有一次到西晋权臣贾充府上拜会,不想被贾府的小女儿贾午看中。贾午春心荡漾了几天后,让奴婢叫他半夜翻墙入内幽会。二人云雨一番又缠绵一番之后,贾午还将从她父亲那儿偷来一种西域出产的奇香赠送给了这名美男子。
韩寿和贾午的这段爱情故事后来被明代陆采作过《怀香记》,许多文人将“韩寿偷香”作为典故使用。后来慢慢的“偷香”便成了男女暗中调情的意思。
其实,贾午并不是什么美女,她的姐姐贾南风是历史上有名的丑女,作为妹妹的贾午又能漂亮到哪里去?后来贾充得知女儿与韩寿偷情而又怀孕后,看到生米煮成熟饭,只好“遂以女妻寿。”不久,韩寿就平步青云了,从贾充手下的司空掾一直做到散骑常侍、河南尹。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前半句说的就是韩寿与贾午偷情的故事。而北宋一代名臣欧阳修的一首《望江南》则将韩寿“爱偷香”故事说得更为淋漓尽致。其词曰:“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二、其次说说第二大风流“相如窃玉”。
这里所说的“相如”就是司马相如。此人字长卿,四川南充蓬安人,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就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
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击剑,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但这并非其初衷,故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临邛县有一富豪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容貌秀丽,风姿绰约,素爱音乐又善于击鼓弹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丈夫先死,成望门新寡。
司马相如早巳听说卓王孙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他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他弹琴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得终身大事。
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便落落大方地在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只要面子不认亲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唐代著名诗人张祜则有《司马相如琴歌》一首,曰: “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老套,情节也颇为简单,就是青年文人司马相如看上了年轻貌美多才多金的小寡妇卓文君,然后与之私奔,司马相如不得志,卓文君养之;司马相如成名后,欲抛弃糟糠之妻,终究没好意思下手。但是当初的卓文君毕竟是一块美玉,那么司马相如偷偷与之携手私奔,便无异于“窃玉”之举。因此后人便把私奔暗指 “窃玉”,于是,“相如窃玉”就成了千古流传的一句著名成语典故。
三、然后说说第三大风流“张敞画眉”。
张敞画眉源出《汉书·张敞传》:京兆尹张敞“常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画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意思就是说,汉武帝时,出任京兆尹张敞是当时的才子。他和夫人感情很好,因为夫人幼时受伤,眉角有了缺点,所以他每天要替他的太太画眉后,才去上朝,于是有人把这事告诉汉武帝。一次,汉武帝在朝廷中当着很多大臣对张敞问起这件事。张敞就说是夫妻之间,在闺房之中,还有比画眉更过头的玩乐事情,你只要问我国家大事做好没有,我替夫人画不画眉,你管它干什么?
后来,人们遂用“张敞画眉”来形容多情丈夫和闺房之乐。用此典故的作品很多,反映于诗作中的,如唐初四杰之一骆宾王的“不能京兆画蛾眉。翻向成都骋驺引”、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只烦将到妆台下,试比何如京兆画”和明朝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天子多情爱沈郎,当年也是画眉张”等都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名句。于是,“张敞画眉”的典故便引领了后来的时尚,形成了历史上的画眉之风。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中写的“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说的是浓妆艳抹;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张祜诗中写的“却嫌胭脂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则说的明显是轻妆淡抹了。还有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诗中写的“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诗中写的“洗妆拭面着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真可谓芸芸诗句,不一而足。“张敞画眉”对于后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四、最后说说第四大风流“沈约瘦腰”。
沈约,字休文,南朝吴兴武康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德清县西人,先后在宋、齐、梁三朝做官,旧史一般称他是梁朝人。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足见其家族社会地位的显赫。沈约从少年时代起就很用功读书,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他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二十几岁的时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终于写成一部晋史。可惜,这部晋史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沈约虽然文名大噪,但在政治上却没有突出建树。公元502年,萧衍逼迫齐和帝禅位,改国号为梁,萧衍即位,是为梁武帝。沈约在灭齐的行动中立下汗马功劳,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受到梁武帝的宠信。沈约才情雄厚,却恃才旷放,在一次与梁武帝的诗文比赛中落败,沈约事后狡辩说故意让梁武帝,结果引得梁武帝异常震怒,本欲治其重罪,幸亏得沈约好友徐勉的上书劝谏,虽然使得沈约幸免牢狱之灾,但是从此他便难以在政治上施展才能。更为不幸的是,他的另一好友张稷因为酒后失言得罪梁武帝被外放至死,梁武帝问沈约对自己处理张稷一事的看法,沈约很不以为然,遭到梁武帝的痛责。经过如此这般地再三惊吓,沈约终于病倒了,日益憔悴,腰围速减。公元513年,这位诗坛的一代宗师忧惧辞世。沈约死后被武帝谥为“隐”,世称沈隐侯。
“沈约瘦腰”,在文学上多用于文人品性,含义就是病容憔悴、抑郁多疾的带有怜悯性质的贬义词汇。南唐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其中的瘦腰男子指的就是沈约。中天飞鸿
第二篇:古代文人勤学故事
古代文人勤学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关于勤奋的比喻句:
勤奋是种,生出希望的芽;勤奋是芽,长成高大的树;勤奋是树,做成航海的船;勤奋是船,驶向成功的彼岸。
关于勤奋的古诗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第三篇:古代文人勤学故事
古代文人勤学故事.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古代文人勤学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李晟练成神箭手.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宋濂冒雪访师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苏轼轶闻
1.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2.苏轼退房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见宋 费衮《梁溪漫志》
3.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4.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只能哑然失笑了。
5.对联退敌
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6.苏轼炼字
苏轼与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一人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纵观二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7.皛饭与毳饭
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第四篇:古代的文人
古代文人做官被贬之迷
经过几年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部分文人的身世背景,却意外地发现他们大多数人之间有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做官然后被贬,甚至隐退,那么为什么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先从做官说起,大多数文人不是做官之前就想隐退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早期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诗圣杜甫曾写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维曾写过“圣代无隐者,英灵进来归”李白曾写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此,他们势必为心中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因此,他们“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了;
2官场是世间最复杂的场,本人看“神医喜来乐”时就深有感触,一位王爷告诉略沾官场的喜来乐说:“该医的就得医,不该医的你就别医;能医的你或许说不能医,不能医的你或许说能医;有的人能医好你说医不好,有的人不能医好,你竭尽全力给医好。”嗟乎!!
3再从文人和上司说起,文人之所以叫文人,是因为他们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因此容易遭人嫉妒,再加上有的文人放浪不羁,凡事都冲在上司前面,在任意场合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势必遭上司反感,因此容易被贬;
4从文人和皇帝说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虚荣心,更何况是堂堂一朝天子,皇帝也想有令人仰慕的才华和气魄,皇帝要想在百姓和臣子中树立威信,必须尽量在各方面赶在众大臣之前。例如,清翰林院大学士纪晓岚的对联和灯谜写得绝妙之至,乾隆皇帝有时就把纪晓岚写的对联或灯谜说成是自己写的,有一次,纪晓岚揭穿了皇帝的行为,因此,纪晓岚被流放到边;
5从文人和文人之间说起,文人在相对和平的年代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一定的政治权利,而每个文人并不都是志同道合的。他们之间难免会有政治分歧和政治偏见。再加上学术上的“文人相轻”从而形成一定的派别。例如,宋仁宗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主张政治改革,施行史上有名的“熙宁变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变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新法未能很好地得到贯彻,王安石于熙宁七年被迫罢相,八年再相,次年被迫辞职,退居金陵,封荆国公,同年忧愤去世。可以说,在政治斗争中,文人是最大的牺牲者,有的丢了官,有的甚至丧了命;
6文人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无比的好奇心,例如,武则天手下大臣狄仁杰在破案过程中总能发现武则天的一些秘密,并予以揭穿,我们每个人在心中总会有些秘密,更何况是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因此,狄仁杰在破案之后总是被贬,有案后官复原职,调查案件,如此循环,以至终老;
7文人的性格大多是不畏权贵,他们也想做百姓心中的好官清官,而在古代政场上,“正大光明”匾的背后却是多数是官官相护,腐败成风,而这些文人们看不惯那种金迷纸醉,肆意挥霍的生活,他们中大多是白手起家,不是早年丧父就是早年丧母,要么就是家里穷,他们懂得金钱来之不易,更深深体会到一个腐败的官员对百姓的影响,因此,他们致力于与这些不良风气作斗争,可是~~贪官太多!庸官太多!!于是他们不得不长叹一声,道:“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了!!
第五篇:古代文人的世界有哪些雪天故事
古代文人的世界有哪些雪天故事
11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会议。今年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有一个格外引人注意,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终于申遗成功!
在今年的最后两个月,中国人会经历几个节气。或许我们可以在这样的文字里,再次感受一下节气之于中国人的丰富意味。
小雪、大雪两个节气相连共有三十天,是一年里寒最深、夜最长的日子。节气不仅是岁华的变化,其中还蕴藏着一年间阴阳的更替。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十月(农历)小雪寒未深,至大雪则阴与寒俱盛也。所以,这三十天虽不一定下雪,但定是一年里阴寒最重的一个月,也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虽然很多地方并不下雪,但人们看到这小雪、大雪两个节气的名字,总希望有雪降临,雪闭藏天地,以虚静休养万物,也洁净万物,“澡雪”是庄子对最纯净状态的向往与赞美,《礼记》中又以“澡身”指“浴德”,因此在中国文化中,“澡雪精神”成了极其高妙的审美命题和修为境界。
雪是雨水凝结,又比雨水更能清洁世间。“雪”本身就是象形字,原字是“雨”下一个“彗”,“彗”本意是扫,又引申为扫帚,所以“扫把星”又被称为“彗星”。佛教中的“慧”,也有扫除尘埃、无垢清净之意。
同时,古人在节气里灌注了盛极而衰的观点,阴寒的极致也表示即将衰弱,阳气会在冰雪中孕育萌动。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鹖鴠就是寒号鸟,传说它对阴气最敏感,一到冬季就昼夜啼叫不休,但最寒冷的大雪节气里,寒号鸟反而不叫了,因为它感受到了阴寒从此就会一日弱于一日了。古人认为老虎勇猛,并能感应天地,在阴气最盛的大雪天气里就预感一阳将生,追逐交配,到第二年阳气最盛时产下幼虎。“荔挺”是一种兰草,高洁灵秀,也是因为敏锐地感知阴衰阳生而最早开始孕育新芽。
福建的岩茶种类繁多,基础分类有“肉桂”和“水仙”两种,有茶谚道“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是指前者的茶气之香更显,其中有一种名为“虎啸岩”,浓香张扬,辛锐强劲,的确有雪中虎啸的劲头,大雪天手捧一杯,真是韵事。
还有一种佛手茶也大宜雪天。入冬后,柑橘类的水果正当时令。清代北京就会从南方运来“橙柑橘柚,香橼佛手”,不仅供食用,也供摆盘闻香,色泽或橙红或娇黄,形态或圆润或婀娜,果皮中的精油持续地挥发升腾出浓郁气息,清香醒脾,是冬日最佳清供之一。而佛手茶不仅冲泡时香气浓郁,汤色如橘,泡后叶片也大,形状也像佛手。佛手茶最明显的是柑橘果类的香味,饮时如赏玩佛手香橼,冉冉清芬绕于鼻端舌间,若烘焙厚重,则茶气如芸香科类精油般余韵袅袅,令人心醉,与橙柑橘柚诸果同进最是有趣。
在柑橘之外,山楂也十分受欢迎,它的外观质朴,果色通红,野趣十足,又药食两用,可通瘀阻。最讨喜的是冰糖葫芦,起源于宋代的冰糖葫芦本来有葡萄、山药、豆沙诸种,其中以最酸的山楂最得人喜爱,成为正宗。甜脆的糖衣如同冰霜,入口作响,甜后便是山楂的强烈酸味,令人分泌大量唾液,更觉味美。民国笔记里记载着戏院、茶坊的冰糖葫芦以盘装堂食,单颗红果盛于白磁盘,清洁美观。我们小时候也见过小贩竖着草墩走街串巷出售的冰糖葫芦,虽然难避风尘,却成为关于冬季的美好记忆。
这一个月也是适宜喝热酒的天气,不仅暖身舒心,更成为一种仪式。现在流行甜黄酒烫热了再加话梅,黄酒温度过高则酸,加话梅补甜也失掉了原味口感中的细腻。黄酒热到什么程度为佳?众说纷纭,我没有量过,经验是温酒的开水换3至4次,酒便刚好,此时壶中酒芳香迎面,气味醇和,尤其元红酒,真如陆游形容的“从今觅醉其当勉,酒似鹅儿破壳黄”。
芦雪庵即景联句
在古代文人的世界里,雪还可噙、可听、可煮,留下许多故事。《红楼梦》里,大雪天,宝玉和诸姊妹聚在芦雪庵联句做了一首长诗,里面就有好些雪之典故。
诗里有“野岸回孤棹”,大观园中诗社始结之时,探春写了一个帖儿邀“无事忙”宝玉,也写“棹雪而来”,“棹”是一种小桨,又指小舟,“棹雪”就是乘舟穿过水上雪花而来,两次用典一实一虚,用的都是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吟鞭指灞桥”是北国的诗情,灞桥在长安东,唐昭宗时相国郑綮善诗,曾在面奏时被问:“相国近为新诗否?”
郑綮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以得之?”
“烹茶水渐沸,沁梅香可嚼。”宋时有文人号“铁脚道人”,爱赤脚踏雪,诵《秋水篇》,和雪嚼梅花满口,曰:“吾欲寒香沁入肺腑。”其实雪水不可吞嚼、烹茶,但文人大概是觉得雪之清气可助茶味,将之视为风雅,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两次写到,除了妙玉用五年前收的梅花雪为宝黛钗泡私房茶,宝玉还作过一首《冬夜即事》: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这两句诗是说皇帝体恤戍边将士冬日苦寒御赐棉衣,制衣的人因为同情而多加棉絮。奉命制衣的是唐玄宗朝宫女,寂寞之时在棉絮里藏了一首小诗:“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做,知落阿谁边?”一位有心的军士找到了这首诗,后来玄宗把多情能诗的宫女赐婚予军士,免去一番白头宫人之叹。
排律联诗是人多时的游戏,铺排争胜,出不了好诗,但曹雪芹却在这一场游戏里,写出了各人的口气,若非真的曾雪中联诗为戏,怎能如此逼肖。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之时,宝黛已心意相通,黛玉也与宝钗和好。宝钗带着宝琴、湘云同住,邢岫烟也来了,探、迎、惜三春姊妹仍在园中,连凤姐也拿了银子来诗社“拜印”。这一回与前文“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是书里最热闹的时光。大雪之中,穿着红缎掐腰小皮袄的湘云闹着要喝酒烤肉,宝玉往妙玉门前折来二尺来高的一枝红梅花给姐妹们观赏作诗,后来又打发人送每位妹妹屋里一枝红梅。大雪越冷,越显出姐妹兄弟间的暖与笑。脂评说宝玉后来“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若读至彼时,回想此时大雪中的娇语雅谑,满室香暖,定会忍不住重读,又不忍重读。
这真又是苏轼的诗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