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龙应台之《相信不相信》

时间:2019-05-13 14:5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龙应台之《相信不相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龙应台之《相信不相信》》。

第一篇:浅析龙应台之《相信不相信》

浅析龙应台之《(不)相信》

摘要: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也有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相信与不相信之间,彷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关键词:

在父亲逝世之前,龙应台先生极爱站在高处,审视批判这个社会。而五十六岁的她,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时光的流水把她的心洗涤得越来越细腻而温婉。她开始从审视公共领域时异常犀利转型为关注私人领域。没有“龙式龙卷风”的社会议题,不关万千世界,无关国家大事。

2004年,父亲的逝世,让她从未经历过任何至亲的死亡,体味到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作为从大陆到台湾的移民,龙应台没有其它家族亲人。父亲过世、母亲失忆,儿子的离开、成长迫使作为女儿与母亲的她要独立。龙应台是作家,是学者,是官员,但也是女儿,是母亲,是姐妹,并未忽略女性特有的生命感悟,而且在其笔下更耐玩味。通过这些事,她开始理解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的“伤逝”和“舍”。曾经的相信,是因为没有经历;如今的相信,是更多体验的结果。《(不)相信》是一篇散文,结构灵活随意,但它却散而有序,散而有凝,龙应台先生侃侃议论,信笔所至的描写内容都贯穿于精深的思想感情的红线上,虽然落笔似不经心,但却紧扣主题,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有人称龙应台先生“刁钻”,原因在于她的表达的机巧。应台总是用细节去表现整体。文章中,以多个“曾经相信、、、、、、” “譬如”做排比,读来娓娓动听,多个细节环环相扣,向纵深处伸展,直入人的内心。她给我们一种别样的视角和发现,普及的常识用独特的细节和角度去表现,但又却带上了鲜明的个性色彩。文字犀利针针见血,却不能遮掩其在思想评论上的深刻性。

龙应台叙述质朴,有款款深情,也有万丈豪气,有些冷,也让你温暖无比。她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对亲情延续与生死别离的思考,如花枝春满,让人悲喜交集。刚柔之间,漫溢出幽微与深邃,文笔优美而细腻,具有凝练性,用字用句简短,没有复杂的句式,易读,将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娓娓道来,那些情感也如流水般涌出笔端,跃然纸上,让人不禁为之唏嘘。

从文学作品的文学形态来看,《(不)相信》归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客观现实生活中,在国内集体心灵旅程里,人们一路走来面对的最大关卡,是‘相信’与‘不相信’之间的困惑、犹豫,和艰难的重新寻找”。如随时间的变化对这些“文明的力量”、“正义”、“理想主义者”、“爱情”以及“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认识上的变化,是龙应台先生在现实生活中长期的阅历,发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中的关系,体味出世界真实。表现出对现实的富有理智的暴露和批判。极大满足了读者要求认识周围世界的审美愿望,也表达出了自己与读者同样的迷茫,使读者产生了强烈认同感。

不同的解读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关注面和性情志趣。这,恰恰是对龙应台最好的安慰。

有人说龙应台的文章倾向中国式现代哲学思潮,她解剖着相信来不相信,有种叫辩证法的东西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 大部分事情都是历史局限性的,沿着常人的路指向远方,它就仿佛空气般无处不在地印证在你生活的每时每刻。

再犀利的笔也有难以言尽的时候,龙应台先生心路的曲折我们无法尽览,但对亲情和人情,她心底的凄清与渴望,却用最朴素的方式绽放出了最动人的诗意。再难让人忘怀。

她的笔,触及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哀而不怨。于惆怅中仍抱有一种“孤独面对,素颜修行”的积极和坚定。在公共领域针砭时弊风骨凛然,在私人的情感上,对亲人、朋友乃至身边物事都温情脉脉。刚和柔,感性和知性,宏大和细微得到更好的融合。

年龄越大让我们幻想空间越狭小。在是与非之间,我们放弃了原有的原则,更多的选择了中间地带。生活或许就该如此,曾经以为那一刻就是永存。久久 依然回味那行里间的余味,忍不住有感伤年纪的悲哀。明了用21岁的心态并不能完整地感受它所带来的岁月伤痕,可还是不能够放下。我们到底相信了什么曾不信的,又不信了什么曾相信。然而时间的力量终于向我们证实世上唯一的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在他人眼中的我们,也变的含糊不清了。所以我开始敬畏时间,尘世间每一个人、事、物都逃不过它的打磨。然而,经历过就好。

文献《相信不相信》来源:晚霞 2010.12

第二篇:龙应台散文不相信赏析

导语:幸福就是,寻常人儿依旧。在晚餐的灯下,一样的人坐在一样的位子上,讲一样的话题。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龙应台散文不相信赏析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龙应台散文不相信赏析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爱国,后来知道“国”的定义有问题,通常那循循善诱要你爱国的人所定义的“国”,不一定可爱,不一定值得爱,而且更可能值得推翻。

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使真相永远掩盖,无法复原。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胜利的。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纯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

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着不正义。而且,你绝对看不出,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个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一掌有权力,他或者变成当初自己誓死反对的“邪恶”,或者,他在现实的场域里不堪一击,一下就被弄权者拉下马来,完全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可是理想主义者兼具品格及能力者,几希。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毁灭。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不存在。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譬如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呢?

有的,不过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彷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第三篇:龙应台(不)相信读后感

心底的阳光

——读龙应台《(不)相信》有感

龙应台在她《目送》一书中序言有提到,她的《目送》散文集中,中国大陆读者点击量最高的便是这篇《(不)相信》,她用她文人敏锐的目光推测这与中国大陆的社会现状有关。她说的不假,读这篇文章犹如涤洗双眼,而我用这更明亮的双眼好好地重新地审视了一遍自己,审视了一遍四周,审视了一遍世界。

她说曾经信国但国有时不可信。是呀,当年屈原为楚国忧心忡忡,但是楚国统治者却从未重视他,最后屈原无奈跳江,被誉为一代爱国诗人。屈原爱国,屈原信国,但这个“国”在当时并不值得他爱或信,甚至最后成为中国的是灭了楚的秦国;她说曾经信历史但历史有时不可信。是啊,为列朝列代记载的史书多是前朝的史由后朝撰写,多少秘密被掩藏在历史长河阴暗的深处,我手中的历史教科书也许一半都是假的却还要将它奉若真相;她说曾经信正义但正义有时不可信。是呀,也许特定时期的正义在有时就是不正义,以前嚷嚷着除四害,捕杀麻雀是正义,但现在就连蚊子也被证实是生物链重要的一部分,曾经的正义成了现在的禁令……

龙应台把那些被世人无比推崇与信仰的圣物重新剖析,我从她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时,感到深深无力,难道一切都是这么黑暗吗,真的没有一束值得信任的阳光能把黑暗驱散吗?龙应台应当也在这个问题上挣扎过,不然又怎会投下那掷地有声的“但是我们可以相信……”。

她说也许可以不信国,但可以爱那土地与人。中华儿女在神州大地上生息繁衍几千年,我们的根已深深扎进了这饱经沧桑的泥土,当年抗战时,让多少战士前仆后继魂牵梦绕的不正是那东北芳香的黑土地吗?也许国家并不是最完美的,但这里有可爱的人。媒体报道的感动人物是我们的榜样,邻里之间亲切的问候多让人心暖;她说也许历史不可信,但对真相的无限追求是可以信的。现在的我们以改变不了文献的内容,但我们可以去探索,去辨定历史文献的真伪。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更何况古有司马迁司马光,今天有严谨的考古专家,有电视上详细讲解的历史讲坛。追求光明与真相的心永不止步,尘封的秘密我要你水落石出;她说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世上的确有两种正义,正义会随着时光变迁,但正义始终是被人理解的。曾今我们除四害,因为我们科学文化还落后,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与生物的协调共存,于是我们本着好的出发点却干了坏事。正义本身是纯粹的,若人人都有一颗正义之心,漠然的世界总会被温暖包裹、融化……

回味这字字珠玑的言语,我感到我心中的光芒劈开了眼前的混沌。其实相信或不相信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以前信的现在不信了,以前不信的现在信了。终究还是要尝试去相信一下的,紧紧攥住心底的阳光才会觉得世界一片光亮。现在窗外正在电闪雷鸣,狂风骤雨,但我相信明早太阳会早早升起,普照大地,你觉得呢?

第四篇:成功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汗水

成功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汗水

作者:杨 辰

【劲锐人物】杨辰,两次参加高考,2011年高考只有495分,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2012年第二次高考成绩跃至593分,提高近100分,从一名三本生跃至重点本科生,成功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外交学系。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祖辈是地道的农民,在今日之中国无爹可拼。但我却一直都有理想,我要靠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外交学系。为了这个目标,我参加了两次高考。

工地苦力,让我更明白生活的不易

我的高中生涯开始于一所农村高中。这里的师资力量薄弱,学习环境也差。平时学校里学生打架、东西被盗、偷偷摸摸夜出上网的事几乎每天发生。我的家庭条件不好,经常穿爸爸的衣服上学,这成了大家的笑柄。记得当时自己的数学成绩差,于是我常去请教老师,却被同学们讥笑为拍老师马屁。这些事都曾经在很长时间内给我带来很大的困扰。就这样,高中的前三年,我虽然很努力,可由于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一直不理想。混混沌沌地过了三年,在2011年的6月,我和许多同学一样,在未明白高考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就上了考场。495分,过三本线7分,这个成绩在我的高中母校已经相当不错,但离我的人大目标还差得很远,于是倔强的我连志愿都没填就选择了复读。

很感谢父亲支持了我的决定,这一次,我选择了一所省重点高中,但是,借读费高达一万元。看着父亲一张一张地数着手中的钱,我心里不是滋味。为了贴补家用,在那个夏天,我上了工地,去抬消防钢管。6米一根,每根近200斤,要从早上7:00干到晚上8:00,高负荷的工作,每天都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7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即使不干活,站在太阳下,眼睛也会睁不开。我已经记不起自己跌了多少回,那双薄薄的胶鞋被钉子刺穿了多少回。我偷偷的哭过、骂过,但我在回家的路上却依然会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微笑,因为今天又挣了50块,尽管已经累的不行。抬钢管的经历让我明白赚钱的不易,也让我更珍惜这次复读的机会,因为我知道,这一年的机会是父母用血汗钱换来的,我不能轻易将他们浪费。

要成功,就先下狠劲

我在一中复读,这所中学每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考上一本大学,这让我有些飘飘然,天真的以为上了这所中学,一本的梦想就有了保障。结果第一次考试,我就差点被成绩击溃——全年级一千多人,我名列年级倒数32名,期中地理仅32分,数学68分,我的弱科暴露的十分彻底。我紧张极了,如果再没有提高,这复读的一年又要白费,更重要的是,父母已无力支持我的第二次复读,我的梦想也将永远与我擦身而过。

万分幸运的是,在一中我遇到了两位好老师。当时考试过后,灰心失望的我拿着试卷找地理和数学老师谈了一次。他们不但没有瞧不起我,反而告诉我:你肯定能学好!当时我对数学和地理很恐惧,但地理老师和数学老师却每堂课都要我上台演算。为了不丢人,少出错,我不得不私下狠狠钻研,拼命看书做题。

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我对地理复习使用的方法是,地理高考题库三大块,自然、人文、区域,这三部分我做了两遍,做完对答案,仍然不懂的就问老师。看地理书更是达到了能将每一种自然现象的原因、过程、结果说的一清二楚的境界,连书上的细节也未放过。地图册上的气候图、矿产图、洋流图、交通图以及重要地点的坐标、基本常识每周都要默写一遍。错题均要记在错题本上,反复查看。主观题答案要进行分类,形成专题,然后背诵。刚开始觉得很困难,也常常出错,可渐渐的,地理做题的感觉被培养了出来,我发现做题顺手多了。后来,我的地理成绩多次进入年级前5,联考中更是连续拿下第一。就连一些不太会的题,凭感觉也能做对。我越来越进入状态,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记得2012年2月份,我因参加自主招生得缺课一周,我提前将地理资料做完了,结果回来之后,我发现老师还没跟上我的进度。今年高考文科综合我总分220分,地理选择题我全对,我终于知道什么叫百炼成钢。

同样,对于数学,我采取了“集中歼灭”的战术,即分版块突破。从书上的基本概念入手,先做书上练习,再分版块做大量习题。当时我就选择了做高考题库,一题一题做,把错题找出来,贴在订正本上。在反复做错反复继续的过程中,我发现,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省的考法几乎一样,解题思路也几乎一样!我想告诉大家,数学比较弱的同学,一定要做专题求突破,只有不断重复“做题—总结—做题”的过程,才能有所提高。不要怕它们,再难的题,经过反复琢磨最后一定会拿下的。就这样,我把数学的成绩保持在了120分以上。

那时候,我每天都睡得很晚,几乎都在凌晨1点以后,但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心中有一种他人体会不到的喜悦。因为我知道,我在进步。

高三,汗水会给你答案

当然,我也碰到了困难。有段时间,我担心考试,害怕排名。结果每次考试都发挥不好。可就在一次次彻底的失败后,我突然淡定了。我开始只关心脚下的每一步是否踏实,而且学会放松。当时我下了晚自习后,就跑到外环去喊,去释放压力。有时,我也会找老师谈谈,千万不要害怕老师,他们丰富的经验是一笔财富,如果我们能够好好加以利用,将对自己大有裨益。在不断摸索中,2012年3月,我已经达到了一个十分稳定的状态。

第二年高考前,我得了重感冒,头脑昏昏沉沉。第一科语文考下来感觉特别差,前三题字音字形全错;下午数学第一题选择题依然出错。第一天晚上,有同学哭了,因为数学考砸了。但我很平和,我知道自己没有问题,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小错误难以避免,但不会影响我的总体实力。最后,我拿到成绩单时,上面赫然写着,数学124,文综220,英语132,语文117。努力一定会有回报,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高三,请你只相信汗水,只有你的汗水不会欺骗你。学习没有捷径,只有那些敢于直面困难的人才能成功。这两年来,任何成功、失败的经历都已成为我宝贵的人生财富,是我最重要的东西。别人怎么说,是没办法的事儿,但你自己必须明白你向往的目的地在哪。人生最大的失败不是犯错,而是放弃。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可大部分人却倒在了明天的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第五篇:不相信人性

不相信人性,只相信制度

人性问题是中国儒家的一个传统论题,最为典型的代表观点是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认为“性善论”,当然还有些人主张折中的“性无善恶论”、“ 性有善有恶论”,也有像孔子那样和稀泥没直接表态的,但在种种观点之中,无疑“性善论”是中国哲学的主流观点。记得有次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给我们讲《论语》,随机采访老师,大多数老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人性善”。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倡导孟子的“性善论”,强调道德教化,统治者似乎认为他们在宣扬“性善论”的过程中,自己就成了善的化生,就成了道德很高的人,这样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他们的统治就有了合法性、权威性了。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表面多的是道德教化,背后实则污劣不堪,皇帝尤其如此。

暂且不谈人性是善还是恶,先从现实中的事实讲起吧!现在,超市、商场收钱都用收银机,我们也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收银机记录每一笔收到的钱,记录找出零钱的数额,记录卖出货物的总数。试想,如果没有收银机会怎么样呢?无疑,面队在眼前唾手可得的现金对每个人都将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有了收银机,雇主们再也不用考虑收银员的德性了。

说实在的,我个人觉得空谈人性善恶无意义,我只相信制度。所谓的清官,道德高尚者只不过是普通百姓理想化的化身,本身并不存在,大多是百姓的一种幻想,也统治者为百姓塑造出的精神寄托。想起“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丛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人是有弱点的,人是不可靠的。”是的,连尼克松这样的总统都是靠不住的,何况他人呢?在现实层面,我们应该撇开人性的善恶,撇开人的品质和素质,转而做出一种制度设计,以解决象收银机此类的困惑。

近日,听说以前一个做校长的邻居在经济上出了点问题,他以前在我们的学校是大家公认的好人。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的!在善的人,也会有利益偏好的,或者说,没有好的制度设计,再好的人身在其中也是也会变的。

每个人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不知不觉间每个人都已是“自私”的了。毫无疑问,“自私”一词在我们的话语里是个贬义词,但美国著名思想家安·兰德在《自私的德性》一书中却高扬“自私”的旗帜,认为“攻击‘自私’就是攻击人的自尊,放弃‘自私’也就是放弃自尊。”是的,损人利己只是我们对“自私”的低级误解,人的私利也不能取决于盲目的欲望或者随意的奇想,而必须在理性原则指导下找到和实现私利。这何不是一种理性自私的道德呢?比较赞同他的观点,更高等的自私其实就是自身和同伴、对手的一种双赢。

下载浅析龙应台之《相信不相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龙应台之《相信不相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龙应台简介

    龙应台 一.人物介绍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台湾高雄市大寮区眷村,现代作家。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 1999年,龙应台出......

    龙应台经典语录

    龙应台经典语录阅读提示: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

    龙应台语录

    龙应台语录1、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作一滴“眼泪”呢?2、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3、......

    龙应台经典语录

    龙应台经典语录 龙应台经典语录1 1、他好像在听一个不可及的梦想,又仿佛在夜行暗路上突然听见熟悉的声音,轻轻呼唤自己的名字,带点不可思议的向往与情怯:是啊,太湖边,柳树下,线装书......

    一般不相信一见钟情的人

    一般不相信一见钟情的人,对自己的相貌不自信。 ✉. 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就越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掩饰什么,就越自卑什么。 ✉. 喜欢用【。。。】回答的人内心柔软,没有心眼,但胆子......

    高三,不相信传说

    高三,不相信传说 作者简介:蒋方舟,女。1989年10月出生于湖北襄阳。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11岁写成长篇小说《正在发育》,1......

    高三,不相信传说

    高三,不相信传说 上高三之前,我对高三所有美好的传说,都不信任。 我不信任半天踢足球,半天上课,晚自习还睡觉的学生,会考上北京大学;我不信任平时交白卷的学生,高考忽然灵光乍现,考了......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从小到现在,我观看过了不少国外的电影,有美国好莱坞的、法国的、俄罗斯的等等。今天的俄罗斯电影赏析课,老师给我看了一部以生活和爱情为题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