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作文教学——修改习作的步骤和方法
一、按提纲修改法
学生作文初成后,可要求他们按照作文前所列的提纲逐项进行检查、对照。如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时,一名学生的提纲是这样列的:
1、爸爸是我敬佩的人。
2、具体叙述爸爸让我敬佩的典型事例。
3、爸爸真令我敬佩。
在他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爸爸很勤劳,为了我们这个家,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做饭、收拾屋子,打发我和妈妈吃过早饭,他又去开出租车。妈妈有腿病,行动不方便,只负责我的学习,每次作业她都要给我检查在对照提纲检查时,他发现写爸爸让自己敬佩的作文,却写进了妈妈的事,这样与提纲不符,于是删去了写妈妈的材料,重点写了爸爸让自己敬佩的内容。这种修改方法可使学生的作文逻辑性更强。
二、冷却法
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知识的增多而逐渐加深,所以作文写完后,如果搁置一段时间自己再看,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此时,再对作文进行修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写难忘的一件事,一名学生写自己第一次学缝衣服的事情,没有在细节描写上下工夫。几天后,她拿出这篇作文再读,自己发现缝衣服的过程写得不够详细,于是进行了补充修改,最后改为:
我进屋把妈妈的针线篓拿出来,找了一条同我的衣服颜色相同的线,接着就穿针,谁知穿了几次都没有把线穿到针眼里去。我便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线捻了捻,捻得针尖般细,慢慢往里穿,终于穿上了,我特别高兴。再把线的一头挽个结,把衣服的破口对齐,便开始缝起来,不知怎么搞的,手总是被针尖扎着,手指流出了血,我慌忙擦掉,继续缝,可是针总是不听使唤,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这样一改,使情节变得一波三折,生动具体,谁读后也会觉得这的确是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三、互改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互改前,老师要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务。方法是先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人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老师要给予点拨解决。这种方法可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作文还有比较法、抄改法等多种方法,只要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以上方法都可灵活采用。中学生作文教学——修改习作的步骤和方法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百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均注重文章的修改即能充分证明修改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几乎占有半壁江山,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却很不注重修改,写完了就算完事了,认为修改是语文老师的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害的。不会修改文章,不懂得修改的要求和方法,会妨碍表达,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不重视修改或缺乏修改能力,在平时作文和作文检测中就会出现不应出现的错误,这样就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因而中学生一定要对作文修改予以足够的重视。
下面,就作文修改时应注意的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着眼全篇,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
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同学可能就认为这简单,不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嘛。于是一动笔就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对作文整体的失误却没有察觉,这样做是本末倒置,无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才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词语的锤炼。
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
第二:先求清通,后求工巧
所谓的清,就是文字简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不用自己不懂的字词,不生造字词。
所谓的通,就是文从字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
做到文章的清与通是作文修改的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而初学写作的人常爱堆砌辞藻,滥用修辞,过分追求文辞的华美,并以此为荣,夸示于人。其实,文章的美并不在于用了多少修饰语,有多少名言警句,而是要看它词句是否通顺,表现是否合理确切,因此我们在修改作文时应先求清通,使作文文从字顺,简洁明了,在此基础上,再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润色。
那么如何做到清与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句子要简单完整。中学生在作文时,尽量不用或少用复杂的长句,尽量用些短句,在修改时要看文中有无病句,要让每个句子都能准确无误的说清楚一个意思。
(2)注意句子的前后搭配,防止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用词时要注意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选择恰当的字词表达自己的意思。(3)修饰过分雕琢的地方,仔细分析每一句话,看它表述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平时说话的习惯,对话是否符合人物的各自身份,不要写书生气太浓的语句。
(4)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分清句读。
许多同学平时不太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作文时一逗到底,甚至一篇文章中没有一个标点,仅用一个圆点表示停顿。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须知标点符号如同人的五官,必须清朗明白,千万不可忽视标点符号的用法。
另外还应注意标点符号运用的格式,特别是每行开头的第一格不能用句号、逗号、顿号等标点,省略号、破折号等应占两格,这些虽然是些很细微的地方,我们也不可忽视。
第三:修改内容空洞,令人沉闷的地方
中学生的作文常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毛病,文章读起来乏味,让人感到沉闷,应从如下方面加以改正:
(一)要分析所写句子的正误优劣,看所说的事理是否准确,情调、语言色彩是否合适,读起来是否顺畅,内容充实。
(2)句子不要太长,段也不要太长。句子一长,别人不能一下子就看懂,势必影响阅读兴趣;段太长则显得行文呆板枯燥,让人觉得压抑,而写短段则使得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3)要精心分析所写的句子是否会产生歧义,是否合逻辑,一定要做到句意明晰。
(4)文章不能以量压人,要做到内容充实,该长则长,该短则短。第四:注意文体,力求得体,合乎规范
尽管目前考试作文有淡化文体要求的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顾文体特点,任意为文。
文体不同,对文章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说来,记叙文要生动形象,能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议论文要论断准确,逻辑严密;说明文要清楚明晰,让人一目了然;应用文要合乎款式,简洁明了。因此在作文修改中,一定要注意这篇作文是何种文体,它是否符合该类文体的写作要求,千万不能写出既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说明文的四不象作文来。
第五:修改时应注意保持文面整洁,不可忽视小处
由于受时间限制,作文特别时限时作文和应试作文,推倒重写的可能性不大,有时连重新抄录的时间都没有,这样,除了写的时候要谨慎外,在修改时也要避免大涂大抹,大的移位。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不必去改,非改不可的地方要将原字词句轻轻划掉,在两行间空白处改正,力求保持卷面的整洁,因为卷面给人的是第一印象,字迹潦草,卷面脏乱差,让人见而生厌,哪有心思去仔细阅读?而字体端正、卷面整洁,却能让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
此外,有些小的地方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如不写或少写错别字,不用错标点等,如果在这些小地方出错,会让人很觉倒胃口,影响作文质量。
第二篇:中学生作文修改
中学生作文修改“三步曲”
中学生作文修改“三步曲”
“作文难,修改作文更难。”这是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发自内心的感叹。事实的确如此,许多学生根本不懂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作文批改问题较多:一是教者在思想上重指导轻批改;二是教者用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要求学生,动辄刀砍斧削,批得“体无完肤”,改得满纸通红,挫伤了学生写作积极性;三是教者不作切合实际的批改指导和严格的批改训练,撒手让学生自己修改和互相批改。
一、示改
1、精批示范教师的批语要精当,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言两语,切中要点,指点迷津,使学生有所知,更有所悟。批改作文时,一定要惜墨如金,不要用教师的语言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去拔高。如此每篇改动不多,万绿丛中一点红,吸引学生对教者所绘几朵“红花”情不自禁地赏析,从而受到启迪,获得教益。
2、突出重点批改要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如果面面俱到,就可能将学生习作批改得“体无完肤”,使学生望而生畏。如何确定批改重点呢?一般来说,每次作文的主要要求,应是该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具体而言,可以是结构安排,可以是记叙顺序,也可以是人物描写,还可以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
3、有的放矢批改应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有的放矢。或“改重于批”,或“批重于改”。对言之无物的,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选择能说明中心的材料,使之逐步写得具体;对材料杂乱的,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对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批改时要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而不宜提更高要求;对优秀习作则宜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指出优点,因势利导,扬其所长。
4、提示方法作文批改,不应只是单纯的评判正误和优劣,更应该巧借精当的批改,传授有关的写作知识,提供正确的批改方法,给学生提供模仿借鉴的依据,使学生自改和互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学生学到批改之术。如一位学生写的《雨中让伞》一文,写的是放学后下起了倾盆大雨,自己没带伞,便与一位叫小波的同学共同打一把伞回家,小波用伞为他遮雨,结果小波的衣服打湿了的事情。结尾是“侧头一看,小波的衣服很湿了,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我通过和小作者的谈话了解到他当时是很感动,但并未‘流下热泪’。于是,我将“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删去,改为“我心头一热,紧紧地挽住了他的胳膊。”并作了旁批“表达感动之情不一定要写‘流下了热泪’。作文不能言过其实,说空话假话,应该抒发真情实感。”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老师的修改中学到修改方法,而且还学到了写作文不能言过其实,要抒发真情实感的写作知识。
二、自改
每次作文练习,初稿完成后,可先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修改。有的错别字、漏字、笔误等,只要学生多读几遍,就能发现并纠正过来。然后由学生根据老师教给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通过批语或修改符号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再改。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改能力定会提高。
三、互改
互改是培养学生学会改作文的好办法。互改可以是同桌互改,也可是几人小组互改。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
互改后用一节课的时间分组讨论,然后请学生重点谈精心选材,反复推敲,认真修改的经过。每次谈的内容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既要总结经验,也可吸取教训。
总之,只要长期坚持“示改--自改--互改”的作文修改“三步曲”,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将会被激发起来,修改作文的能力将逐步提高,也将逐步实现从以教师批改为主到以学生自改和互改讨论为主的过渡。
中学生作文修改“三步曲”
每次作文,教师费了很大心血修改,辛辛苦苦地批,仔仔细细地改,写出来的批语,你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书包里随便一塞了事,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周而复始,教师和学生都走入了作文的怪圈——为应付考试,只有背范文,这样岂能提高写作能力? 下面,我就教给大家修改自己或别人作文的几种方法: 1.格式是否正确(尤其应用文特别注意)作为语文教师,都希望让学生感到写作文、改作文都不难。方法是让学生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学生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
1.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此项可细化为标题位置此项可细化为标题位置此项可细化为标题位置此项可细化为标题位置,,首尾行数首尾行数首尾行数首尾行数,,段落开头段落开头段落开头段落开头,,段落数目段落数目段落数目段落数目,,全文字数等全文字数等全文字数等全文字数等。)。)。)。)2.卷面是否整洁,书写是否工整。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此项可细化为有此项可细化为有此项可细化为有此项可细化为有无污损无污损无污损无污损,,书写质量书写质量书写质量书写质量。。凡卷面凡卷面凡卷面凡卷面整洁整洁整洁整洁,,清爽悦目清爽悦目清爽悦目清爽悦目,,书写美观者应给予肯定书写美观者应给予肯定书写美观者应给予肯定书写美观者应给予肯定。)。)。)。)3.修改错别字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我们就搞流水作业: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章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学生批改之后,老师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
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平时要养成勤查字词典的好习惯平时要养成勤查字词典的好习惯平时要养成勤查字词典的好习惯平时要养成勤查字词典的好习惯,,这样才能这样才能这样才能这样才能少写不写错别字少写不写错别字少写不写错别字少写不写错别字,,才能增强辨别错别字的能力才能
增强辨别错别字的能力才能增强辨别错别字的能力才能增强辨别错别字的能力。)。)。)。)
4.修改病句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打上“?”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平时作文要养成勤于推敲和总结的好习惯平时作文要养成勤于推敲和总结的好习惯平时作文要养成勤于推敲和总结的好习惯平时作文要养成勤于推敲和总结的好习惯,,这这这这样才能少出现不出现病句样才能少出现不出现病句样才能少出现不出现病句样才能少出现不出现病句,,才能增强辨别病句的能力才能增强辨别病句的能力才能增强辨别病句的能力才能增强辨别病句的能力。)。)。)。)5.修改常用标点符号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特别注意破折号、叹号、省略号、分号等的用法。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要准确记忆标点符号书写形式和使用规范要准确记忆标点符号书写形式和使用规范要准确记忆标点符号书写形式和使用规范要准确记忆标点符号书写形式和使用规范。)。)。)。)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要结合我们课本要结合我们课本要结合我们课本要结合我们课本上的优秀课文上的优秀课文上的优秀课文上的优秀课文,,透彻理解和把握中心的鲜明与集中这一概念透彻理解和把握中心的鲜明与集中这一概念透彻理解
和把握中心的鲜明与集中这一概念透彻理解和把握中心的鲜明与集中这一概念。)。)。)。)
7.看文章的选材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材料真实材料真实材料真实材料真实,,典型典型典型典型,,有有有有时代意义时代意义时代意义时代意义者应给予肯定者应给予肯定者应给予肯定者应给予肯定。。))))9.看表达方式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表达方式能灵活运用表达方式能灵活运用表达方式能灵活运用表达方式能灵活运用,,记叙详实完整记叙详实完整记叙详实完整记叙详实完整,,描写具体生动描写具体生动描写具体生动描写具体生动,,说明准确明白说明准确明白说明准确明白说明准确明白,,抒情自然真切抒情自然真切抒情自然真切抒情自然真切,,议论严密深刻者应给予肯定议论严密深刻者应给予肯定议论严密深刻者应给
予肯定议论严密深刻者应给予肯定。)。)。)。)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词汇丰富词汇丰富词汇丰富词汇丰富,,形象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生动,,情感真挚情感真挚情感真挚情感真挚,,句式多样句式多样句式多样句式多样,,修辞新颖修辞新颖修辞新颖修辞新颖,,表表表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者应给予肯定达简明连贯得体者应给予肯定达简明连贯得体者应给予肯定达简
明连贯得体者应给予肯定。。))))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学生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有什么好处呢?总的来说,我觉得有五点好处: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第三,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每次又都抽签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第五,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以上,谈的是如何修改自己或别人的文章以及这种做法的好处,下面,我们就利用这种方法,修改一篇我们学校六年级的一位同学写的文章,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收获
第三篇:修改病句步骤
修改病句步骤:一读二找三改四对。
一、读:仔细地阅读句子,读懂句意,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二、找:认真分析,寻找“病因”。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例3:看了这部电影,深受教育。
——缺少主语,是谁“深受教育”没交待,如在“看”或“深”前加上主语。
2、用词不当或搭配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
(1)、用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应将“平静”改为“安静”。例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应将“屹立”改为“挺立”。
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应将“鲜红”改为“鲜艳”。例4:我们的李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
——用“狐狸”形容李老师显然是不恰当的,可改为“诸葛亮”。
例5:他的房间布置得非常简朴。——把“简朴”改成“简单”。(2)、用错了关联词或关联词搭配不当。①用错关联词
例1: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把两个分句之间的转折关系当成了递进关系。正确的关联词语应该用“„„虽然„„但是„„”。
例2:虽然他很努力,但是他成功了。——把两个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当成转折关系。正确的关联词语应该用“因为„„所以„„”。
②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a、主谓宾成份不搭配。
例1:他的学习态度明显改进了。——把“改进”改成“改变”。
例2:“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
——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
例3: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开展”与“高潮”不能搭配,应将前者换成“掀起”或将后者改为“活动”。b、修饰词与中心词不搭配。
例1:鱼缸里有许多跑来跑去的鱼。——把“跑来跑去”改成“游来游去”
。例2:“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应去掉“光”字。例3:放学了,他唱起心情舒畅的歌。
——“心情舒畅”不能用来修饰“歌”。将“心情舒畅”改成“好听”,或“令人心情舒畅”。例1: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老师的笑容和声音。——“浮现”不能和“声音”搭配。
3、词序颠倒:句子中所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1)、主动者和被动者颠倒。
例1:美术对我很感兴趣。——把“我”和“美术”对调。(2)、先后发生的几件事颠倒。
例1:我换了衣服并且洗了澡。——正常情况下,应该先洗澡再换衣。例2: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应将 “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例3:“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操场走去。” ——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次序对换。例4:展览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展出”的“文物”是现在出土的,而不是“两千年前”出土的。
应把“两千年前”与“新出土的”位置对调一下。
c、一个词语和两个词语搭配,其中一个搭配,另一个不搭配。
4、重复啰嗦: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1)、句子中用了意思相同的几个词语。
例1:她非常可爱得很。——删除“非常”或者删除“得很”。例2: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例3: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去掉“非常”或“得很”。
例4: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峰”。例5:我不禁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不禁”与“忍不住”意思大致相同,删去一个。(2)、句子中用了没有必要用的词语。
例1:张爷爷养了一只有翅膀的鸽子。——“鸽子”本来就有翅膀,去掉“有翅膀的”。例2: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去掉“那个三条边的”。
5、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代词分为①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③疑问代词:谁、哪里。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
(1)、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使用代词或量词如果指代不明确,就会造成句意含糊不清。修改的方法是使人或事物具体化。例1:小刚和小军约好星期天去他家玩。
——例句中的“他”不知是指小刚还是小军,应将“他”改为“小刚”或“小军”。例2: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例 3:张芳和李红是同桌,她问她借了一块橡皮。
—— “她”指谁不清楚。将“她问她借了一块橡皮”改为“张芳问李红借了一块橡皮”。(2)、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1: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应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例2:哪里需要他,他就去那里。——“那里”改成“哪里”。
6、前后矛盾: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1)、前后矛盾。
例1: 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例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一场”。例3:我估计那人一定是坏蛋。——“估计”与“一定”矛盾,可将“一定”删去。例4:这篇文章不少于500字左右。——“不少于”和“左右”矛盾。(2)、修饰词与中心词矛盾。
例:圣诞节的这场台风刮得真不是时候。——只有夏天才有台风。
7、分类不当: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这类病句主要有三种类型。(1)、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放在一起当作同一类的。把所属或种类不同的事物混淆在一起,就造成了分类不当的毛病。
例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
例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
例3: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苹果等蔬菜。
——“西瓜”、“苹果”是水果,“蔬菜”不能包括他们,应把“西瓜”“苹果”删去,或、者在“蔬菜”前加上“瓜果”,或将“蔬菜”删去。例4:我最爱看《快乐大本营》和《哈利波特》这两个节目。——《哈利波特》是电影不是电视节目。(2)、范围大小不同的词放在一起。
例1: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和水果都成熟了。——“水果”里就包含苹果了。(3)、分类标准不一样的词放在一起。例1:参加这次比赛的有老师、工人和青年。
——“老师”、“工人”是按职业分的,“青年”是按年龄分的。
8、不合情理:不合情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在一个句子中,如果所要表达的意思有违反常规或违背客观事实的现象,即为“不合情理”。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应去掉“异口同声地”。
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应去掉“明月高悬”或“繁星满天”。例3: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
——“稻子”成熟是秋季,农民不可能“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
三、改:针对病句的不同“病因”,对症下药,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要掌握一个原则:既要改通,又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即改得少、改得巧,做到能改不删,能添不去。另外还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
四、对: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发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或搭配不当。
(1)、用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2)、用错了关联词或关联词搭配不当。①用错关联词
②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a、主谓宾成份不搭配。b、修饰词与中心词不搭配。
c、一个词语和两个词语搭配,其中一个搭配,另一个不搭配。
3、词序颠倒:句子中所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1)、主动者和被动者颠倒。(2)、先后发生的几件事颠倒。
4、重复啰嗦: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1)、句子中用了意思相同的几个词语。(2)、句子中用了没有必要用的词语。
5、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代词分为①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③疑问代词:谁、哪里。
(1)、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2)、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6、前后矛盾: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1)、前后矛盾。(2)、修饰词与中心词矛盾。
7、分类不当: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1)、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放在一起当作同一类的。(2)、范围大小不同的词放在一起。(3)、分类标准不一样的词放在一起。
8、不合情理:不合情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第四篇:中长跑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中长跑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中长跑的技术
★方法:
★将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图片、技术影片等直观教具给学生看,或结合学生已看过的中长跑比赛进行讲解。
★教师(或技术好的学生)示范中长跑的技术,跑1-2次100 200米。
★学生按要求体会中长跑的技术,男生中速跑150 300米,2-3次;女生中速跑100 200米,2-3次。
★男子跑1500米,女子跑800米,体会中长跑的技术、体力分配、呼吸和意志的作用。
★学习途中跑的技术
途中跑的技术教学,以完整教学法为主。在全身动作协调的情况下,让学生体会与掌握跑的技术和正确的呼吸方法。
★方法:
1.匀速跑60 100米。
2.加速跑60 100米。
3.加速跑后的惯性跑。
4.匀速跑60 100米→加速跑20米→惯性跑。
5.中速反复跑。
6.变速跑。7.匀速跑600米 1200米。
★学习站立式、半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在学习站立式起跑的基础上再学习半蹲踞式起跑。
1.示范、讲解站立式起跑的技术要点。
2.体会站立式起跑的动作。
3.原地站立,身体前倒,顺势跑出,保持身体前倾姿势加速跑20 40米。
4.个人或分组在直道和弯道上按口令做站立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30 120米。
5.学习半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掌握与改进中长跑的技术
方法:
1.按水平分组,进行200 400米反复跑。
2.按水平分组,匀速跑600 1200米。
3.按个人计划的体力分配方案跑:男生1200 1500米,女生600 800米。
第五篇:篮球教学步骤与方法
篮球教学步骤与方法
以体前交向换手运球突破为例:
一. 掌握技术动作,形成动力定型
1. 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和完整的动作概念。
(1)做出完整规范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动作。
(2)慢动作示范一次并讲解动作要领及动作方法,使学生清楚动作要领。
(3)简单条件下练习:原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使学生体验并提高变向的手法。
(4)慢速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使手脚协调配合,使学生初步体会体前变向换
手运球突破技术动作。
(5)由慢到快的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使学生改进和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
破的技术动作。
2. 掌握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
(1)由简单条件过度到稍微复杂条件下的练习:加立柱,有障碍的练习,使学生体验变
向时机和熟悉动作,加立柱的连续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练习,更好的掌握连续变向的技术和变向时机。
(2)稍复杂条件过度到复杂条件下的练习:消极防守练习,体验对抗运球变向突破的时
机和动作要领,积极防守练习,掌握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二. 掌握组合技术,学会初步运用
1. 掌握动作组合之间的衔接:学习与急停跳投、传球、上篮等动作的衔接,慢速练习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然后逐渐加快完成动作的速度。
2. 提高完成组合动作技术的质量
在能够连惯的完成组合技术的基础上,在各种条件下配以积极的防守进行练习,进一步掌握组合技术的节奏、速度与动作的准确性。
3. 掌握假动作,提高运用技术的应变能力
掌握假动作的组合来迷惑对手,使其重心移动,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运用技术的应变运用能力。
三. 在攻守对抗情况下,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
1. 在规定的攻守条件下,如在多人防守、紧逼、连续堵截等条件下反复练习,掌握运用运球突破技术的时机,做出及时、准确的动作。
2. 在消极攻守对抗情况下练习,让队员学会观察判断,选择运用时机,提高运用能力。
3. 在积极攻守对抗情况下,进一步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运用主变与应变动作,果断、合理、准确的运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动作,提高实际应变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