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辅导员的师爱应该是这样的
内容摘要:辅导员的师爱应该是这样的,摘要:师爱,即老师对学生的爱,辅导员虽然不是学生的传道授业之人,但却为学生解惑者,所以辅导员对学生的爱也是一种师爱。辅导员不似专业教师面对这只是一个课堂里的学生,更不必导师只辅导几个学生的专业思想,每个辅导员所面对的都是少则及时,多则几百人的群体。在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拥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面对成长他们又具备着不同的思想。面对着这样一个复杂的群体,辅导员的师爱...关键字:辅导员 师爱 大爱 小爱 博爱 偏爱 真爱 伪爱 会爱 溺爱 思想政治工作 正文:
辅导员所付出的师爱如若表达不善,将会严重阻碍辅导员和学生们的交流,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实施。辅导员爱学生这是每个辅导员都在努力做到的一点,其实,随着辅导员与他所带的学生长期的朝夕相处,他们之间早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辅导员的眼里,学生既是他所服务的对象,更似他的亲人兄弟姐妹。但对一个家长来说如果拥有多个子女,若想一碗水端平尚很困难。更何况辅导员面对着成百的同龄人,想将自己的爱平分给每个学生谈何容易啊!那么辅导员的师爱究竟应该注意些什么,这种爱应该怎样去做?这给所有辅导员都提出了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经过多年对辅导员工作的从事和研究,本人将在本文中和大家探讨一下辅导员的师爱应该是怎样的。
一、宜大爱,忌小爱
辅导员对学生的爱,要体现在大爱上,不要拘泥于小爱中。古有忠臣志士为了对国家的大爱而牺牲对自己家庭的小爱。今有贤德仁人能够为祖国的兴邦而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这都是一种大爱的表现。作为辅导员也要做到这一点,要时刻以对学生的大爱为主,让小自我的情绪为大爱而让步。辅导员的工作不同于一般行政人员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在辅导员的眼里对学生的服务是没有上下班之分的,所以在很多时候,为了能够及时处理好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就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甚至是一些重要的私事。比如辅导员的年龄都是比较年轻的,也正处于婚龄,结婚应该说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一般来说在结婚前每个人都会想好好设计一下,让自己的婚礼能够与众不同。但在我的周围,好多辅导员都不会有充足的时间来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做准备,他们甚至在大喜之日的前几天还忙碌在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从他们的工作情绪上看,丝毫看不出他(她)就是未来几天的新郎(新娘)。婚礼举行完毕之后,他们也会尽快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至于对每一对新婚夫妇来说最甜蜜的蜜月对辅导员来说也只能是靠日后如有机会将在假期的短途旅行来代替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少的耽误工作,他们知道学生需要他们,这样的大爱需要何等的付出啊,可是一些辅导员做到了,我想每一个以服务学生为己任的辅导员也都会做到。
二、宜博爱,忌偏爱
每个辅导员都要面对几十甚至几百名学生,每名学生都是辅导员工作的对象,别人可以随意的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但是辅导员不可以。因为辅导员对任何一个学生做出的不客观评价,都会伤害到学生。面对这么多的学生,辅导员要学会博爱,不要偏爱某个学生。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学习优异,品行良好的学生我们要爱,对那些学习成绩不佳,常犯错误的学生我们更要爱,正因为学生还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如何去做才是正确的,才更需要辅导员的存在来教导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我记得曾经有一位辅导员告诉过我: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要只是一味的责备,错不在学生明知故犯,而在于他(她)还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这才更体现出我们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否则,学生都知道该怎样去做,可能就不需要辅导员的存在了。所以我们要学会去爱每一个学生,爱优秀的学生,也爱常常惹麻烦的学生,多同这样的学生交往,你会发现其实在他们的身上其实存在着许多你以前从未发现的优点。对学生偏爱的辅导员,短时间内你可能觉得你得到了你所偏爱的学生,但是很快你会发现,你多失去的是更多的学生,久而久之可能即便是你所偏爱的学生也会在某一天远离你。
第二篇:教育应该是这样
教育应该是这样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看完这本书,也许我们会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成就了一个天才般的孩子,但是在我看来,我更加觉得是父亲独到的教育方法成就了这个生下来并不聪颖的孩子。
在常人眼里,一个孩子的教育不应该过早,认为婴儿般大小的孩子根本什么东西也接受不了,但是这样的想法就扼杀了孩子接受最好教育的机会,书中,父亲告诉我们一个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从孩子出生开始,书中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孩子的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也许卡尔的父亲是一个不同于大众的人,可以说卡尔的父亲是一位非常好的教育家,他能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儿子的各种能力以及智力开发,书中也说到了,孩子从生下来到三岁以前,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和以后简直不同,那么,这三年,就非常关键了。人生下来,大脑就是一张白纸,需要父母以及环境,丰富这张白纸的内容,当然内容的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把正确的模式灌入到孩子的大脑里,就像古谚语说的:“从你小时候就可以看到你成人以后的样子。”所以,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式时期决定了人的一生。我是非常肯定的。
爱的教育以及合适的教育在孩子的模式时期就显得非常重要,教育好一个孩子,作为父母,首先,你们一定要成为优秀的人,要有良好的思想意识,也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由于小,记忆的开发不一定非常健全,这时,你就要耐心的一遍一遍的灌输知识给孩子,不要怕过多的重复,因为每一次的重复,其实在孩子的大脑里已经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新知识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好奇心,也潜意识督促了孩子了解更多知识。
教育是父母的必修课,教育孩子应该灵活,方法适当,这样你的孩子也许就是 下一个天才。
第三篇:一名负责任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
一名负责任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
黄玉昌
在三小校园里,老师们恪守“坚持正道,始终如一”的贞固校训。做一名负责任的老师,是大家努力追求的工作目标。那么,怎样做一名负责任的老师呢?怎样才算是一名负责任的老师呢?我们或许可以从施晓东老师身上找到一些答案。
施老师是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一名负责任的老师应该始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一名曾经当过老师的老师──师范学校老师,上音乐课已经三十多年,要上好一节小学生的音乐课一定不在话下。可他不因为有这些资本而放任自己。虽然离退休没几年了,但他还能坚持认真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精益求精地备好每一堂课。因此,同学们都喜欢上施老师的音乐课。那是同学们被施老师幽默的语言,风趣的表情,娴熟的演奏,动听的歌喉所吸引。让器乐进课堂是施老师在音乐课上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没有现成的乐谱可以信手拈来,为此他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自己写谱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教的每一位学生都学会了吹口风琴。在浦东新区第三届器乐进课堂教学展演中,口风琴队荣获二等奖。2007年6月,施老师指导的学校民乐队参加了浦东新区第三届学生艺术节小学组民乐专场决赛,荣获二等奖。2009年6月,施老师创编并指导的民乐合奏《快乐童谣》荣获浦东新区第五届学生艺术节器乐(民乐)专场一等奖。
施老师是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一名负责任的老师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角色。他,是一名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党员。“我是党员,我是旗”,办公桌上的铭言时时激励着他。2007年国庆长假,施老师放弃休息,用了几天时间来完成学校党支部布置的任务──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献计献策。平时忙得够呛的他,国庆长假中多么渴望能休息休息。况且,长假里他还要为第七周的区教学展示课忙乎呢。但他凭着对学校的热爱,对学校发展的关心,写下了整整5个页面的建议。细细读来,让人感动。施老师关心学校的发展,决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他时时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视学校的发展为自己的责任,视学校的荣誉为自己的生命。虽然施老师年纪较大,但工作干劲十足,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认真指导教工合唱队、学生民乐队。在教育署“弘扬世博文化,践行教师礼仪”总结大会上,我校教工合唱队的演出受到了在场上级领导的称赞,展示了三小教师的风采。2006年寒假,我校组织学生去江西省萍乡市进贤小学进行“手拉手”活动,一台我校师生的演出的精彩节目,渗透着施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施老师是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一名负责任的老师应该对学生倾注无私的爱。2008届学生张诗洁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施老师主动与她结对。2007年的春节,施老师来到张诗洁家,送上了新毛衣。这一年的“六一”节,施老师特意去书店买了近100元的书籍送给了张诗洁。2008年的寒假,施老师又冒着凛冽的寒风,送去了《上下五千年》、《名人名言》等图书。倍感温暖,懂得感恩的张诗洁同学,从此发奋学习,毕业考试中取得了290分的优异成绩。上面这个小故事,是我从张诗洁在学校举行的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摘抄而来。施老师上的是音乐课,没有担任班主任工作。但他却是整个年级各个班的编外班主任。2010届毕业生小L,行为习惯差,又不爱学习,因此三年级时曾留过级。人高马大的他,还时常要惹是生非,欺负同学。在与他结对的两年里,施老师只要一有空就找他谈心,鼓励他认真学习、不断进步。只要他有了一点进步,施老师就会买些学习用品或小礼物奖励他。在施老师的帮助下,小L同学的行为习惯有了不小的改观,变得守纪律了,变得爱学习了,在区抽测、毕业考试中,三门学科合格率均为100%。
施老师是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一名负责任的老师既能做耀眼的“大事”,又乐意做不起眼的“小事”。只要轮到办公室卫生值日,施老师总是早早到校。擦桌子、拖地板、倒垃圾,忙得不亦乐乎,直到把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平时,他乐为大家做好事,常常抢着做打扫办公室,分发报刊等份外事。有了施老师,老师们就有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每当星期二,不管是清晨,还是课间、中午、黄昏,你总能在3号楼的楼梯口,看到施老师佩戴志愿者标志,认真做好值日辅导的身影。近阶段,校园安全提升到国家高度。这让施老师每周又多了一个早起的日子,与其他平安志愿者一起维护着校园安全。
芝麻掉进针眼里──巧。施老师调来三小六年,与我一直在同一个年级组(或同一个办公室)工作。他年长我两岁,阅历比我丰富,资历比我深厚,但我俩一见如故。他待人热情,性格外向,脾气豪爽。年级组里有了他,各项工作容易开展,容易出成绩。记得又一次学校工会组织卡拉OK比赛,为了取得好的演出效果,施晓东老师从家里(上钢新村)带来手风琴,又从学校把手风琴背到演出地点(复兴路上的“钱柜”)。这么重的一个乐器,背出背进,累得他满头大汗。但当说起我组得了比赛第一时,施老师的那高兴劲就别提了。作为年级组长的我,每学期、每学年都要进行年级组创建文明组室情况的总结。每份总结里面,都会有不小的篇幅来夸夸施老师。这几年里,我们年级组多次被评为红旗组室,有他的一大功劳。今天,当我要完成学校布置的暑期征文《怎样做一名负责任的老师》时,施老师的形象马上从我脑海里跳了出来。一滴水中见太阳。不知道,您会认同我的观点吗?我认为像施老师这样的老师就是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一名负责任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
2010-8-2
第四篇:师爱)
师爱,是无私的爱
通过学习《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课程,我感触很深,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爱的传播者,尤其是小学教师,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在家里孩子沉浸在父爱和母爱中,教师给予学生的爱要有区别于家庭的爱,是智慧的爱。母爱带有盲目性,师爱是智慧的、理性的爱,是对学生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只有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教育本质有了真正的领悟、对学生的个性爱好有所知晓,才能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给孩子于理性的、平等的爱。
作为一名普通而又充满着极大工作热情的教师工作者,在这块热土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极度的热爱和努力向上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我始终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关心孩子,爱孩子,细心照料孩子;做到为人师表,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孩子的耐心培养和教育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却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让我记忆犹新。我用尽心尽责的工作诠释着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第五篇:师爱
师爱,需要艺术地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的全部奥秘”。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对学生都怀着赤诚的爱,这就是师爱。有道是:“教不严,师之惰。”许多教师往往通过严格的教育来达到教育目的,造成许多学生不理解教师对他们的这份爱,只是单纯地认为是对他们行为的约束,是对他们个性发展的制约,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不满、抵触、消极的情绪,易产生抗拒的心理。这样的话,无论我们教师花再大的力量,花再多的时间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实,渴望师爱是一种需要。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师爱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自尊感、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师爱,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呢?笔者认为在工作实践中,让学生理解师爱,我们教师就需要艺术地表达师爱,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人格上尊重学生
要让学生理解师爱,笔者认为首要的即是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一条重要法则,更是师爱的基础。互相尊重、理解,则关系融洽;失去尊重和理解,一味地苛责、批评,只会让学生感到沉闷和压抑,即使是表扬也显得空洞,更谈不上让学生理解师爱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做任何一件事情也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想法,爱生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思想、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相对待;爱生就应该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首先,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以往所带的高年级学生的情况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已逐渐成熟起来,但还需要完善。他们特别注意自尊心方面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特别敏感,而且自尊心特别脆弱。许多教师在批评教育高年级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年级学生不听话甚至逆反对立的情绪的现象。
笔者曾亲眼看见过这样的一幕:在办公室里,一个教龄三十年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着一个学生无奈地直叹道:“唉,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他好,可是他为什么这样不懂事呀?居然在教室里漫骂,说什么不要我管这样的话。唉,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这出自肺腑的话,闻者可能会理解这位教师的良苦用心,可是再看那个学生,一副满不在乎的神色中,竟然还带着怨气。原来是今天这学生的作业没完成,老教师恨铁不成钢,在班上当众严厉地批评了他,想以此换来这个学生的觉悟,没想到是好心当成驴肝肺,这个学生不仅没有悔改之心,还口出伤人。明明是爱生却换来了恨师,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位老教师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尊重学生。高年级是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的重要阶段,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中国有句古话叫“尊师重道”,自古教师的地位就相当高,而这个老教师总是德高望重,恰恰就习惯了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角色,在批评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今天,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种新的思想指导下,老师不再是孩子们的“王”,不再是课堂的绝对主宰,作为具有教育指导者和知识传播者双重身份、以被尊重者自居的教师需要意识到:“师道尊严”固然重要,但“生道”也需要获得相应的尊严。而这位老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在她当众批评指责学生时,无形中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笔者认为如果当时这位教师能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课后将其留下,先耐心地问他作业没做的原因,再与他讲清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即维护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也让他感受到了教师对他的关爱,像这个循循善诱的方式教育这个学生,我想就不会出现那样的僵局,自然也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针对学困生,尊重也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从意义上说,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成绩差的学生,一类是思想行为差的学生。许多教师常说,宁可班上少几个考一百分的学生,也不要多一个学困生。可见学困生的教育是显得多么艰难呀。在工作中,真正能转化这些学困生的教师为数不多。许多教师原先也是对着这类学生,耐心、细致地去引导学生,可是由于这类学生的教育都带有一定的反复性,常常是好习惯没坚持多久,老毛病又犯了。同时迫于各类的比赛,均使许多教师在教育这类学生时显得心烦意乱,急功近利了些。这就表现在许多教师常希望通过各种的冷言冷语,甚至冷嘲热讽以换取仅存于他们内心的那份潜智,孰不知,我们的学生尚小,他们根本不能理解我们教师的意图,而认为是教师对他们的厌恶,对他们的烦感,对他们的厌倦,让他们内心仅存的热情早早地失去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顽者更劣,差者更差,没有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究其原因,这类学困生往往是敏感和脆弱的,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尊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试想这些学生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他们又怎么能理解我们教师对他们的爱呢,更别说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他们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思想行为并未真正成型,可塑性极强,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困生完全是有转化的可能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个人情感、个人隐私等。我们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要注意措辞和方式。措辞要含蓄而委婉;对他们的不良过去,不要揭伤疤,戳要害;在学生面前也要极力维护其形象,表现出老师对他们良好的尊重和信任。切不可挖苦、讽刺、甚至是体罚或者是变相体罚,做出不尊重他们,伤害他们的过激举动。如果这样做,不但达不到转化的目的,而且他们还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给我们的转化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二、感情上关心学生
要让学生理解师爱,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就必须在感情上关心每个学生。每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帮助,这是人之常情。我们教师关心学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师爱,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应是发自内心的着眼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必须有一颗爱生之心,爱在细微处,只有关爱学生,才会尊重每一个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感情上关心学生,就必须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表扬、赞赏,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我们在关注他们,我们在关心着他们。例如:当逢年过节,学生送贺卡时,面对着学生亲手做的不是很精致的贺卡时,如果你是冷冷地对她说:“不要做这些无用的事情,把心用在学习上。”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扼杀了一个未来小设计师的成长。如果你用赞许的口吻说:“多么漂亮的贺卡,多么灵巧的手艺啊!你真聪明,你会做出更多更漂亮的贺卡,谢谢你呢?”那么,又将会是另外一种结果,这个学生在你充满关爱的鼓励下,不仅学习成绩蒸蒸日上,而且今后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设计师呢。同理,当有学生迷上网上游戏,时常逃学,上课又昏昏欲睡时,我们教师忧心忡忡,深怕他因此耽误了学业。下课了,我们可以将请他到一边去,关切地说:“看到你真高兴,昨天你不来,大家都很挂念你,看你不在座位上,我真担心,以后有事要请假”呀,昨晚没有休息好吗,今天上课怎么打瞌睡了?当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在竞选班委落榜之后,泪水刷地淌下来,我们教师可拍拍他的肩膀说:“别灰心,还有下次吗”?当一个平日里默不作声的小男孩正在座位上为参加演讲比赛而犹豫不决时,我们教师可用鼓励的眼神示意他参加。任何人,都是希望被肯定的,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这群活泼的、可爱的、纯真的孩子。他们渴切地期盼着老师的鼓励、表扬、赞赏。在我们教师的关心中,学生理解了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得到教师的关爱,这便是他们内心迫切的心理需求,师爱能对他们能产生一种莫大的鞭策和激励,对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有时,不是我们爱得不够,而是我们表达得不够。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我们艺术地表达师爱,让学生理解师爱,感受师爱,就会增强教育效果。师爱就会像春天的雨露滋润沉睡的大地那样,使大地生机盎然,使学生健康成长.精品源自数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