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从古至今延续下来好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在这纷繁多彩的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文化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的一朵奇葩,它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有关方面的话题。
这些节日中都有它们特定的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我们最熟悉的春节也有它的来历,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那么“年”究竟怎样来的呢?据传说,古时候,有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 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又到村里作恶了,突然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年”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望到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服,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虽然“年”已不在,但过春节的习俗保留了下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在宋朝时它他“元旦”,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为春节,是辛亥革命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过年风俗还有很多如: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发年钱、吃饺子、拜年等。
饺子历史悠久。两千年前,就有饺子了。在中国,农历新年时吃饺子,具有特别意义,代表着吉祥和团圆。除夕夜,一家人吃过团圆饭之后,就齐聚一堂一边看新年晚会,一边包饺子,共享天伦之乐。饺子一般在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钟享用。因为这段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与家人一起吃饺子,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很有意义。
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在农历新年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意思。此外,人们为了讨个吉利,就代表吉祥的东西饱在饺子陷里。
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吃着饺子,热热闹闹的享受着春节的欢快气氛,一家人和和美美幸幸福福的过着春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道德思想,体现了中华儿女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表达了华夏子孙对美好理想、智慧与道德的追求和向往。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举国欢庆的聚会。
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着过去,也代表了未来,它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魂是什么?传统文化无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是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至今我们都遗失了好多,但我们再不能丢弃在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我们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从我们手上接着往下传承,让我们的子孙享受到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快乐。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要靠每一个中国人,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重任,落在了我们新一代的身上。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作为年少的我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责无旁贷。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的传统文化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传统美德。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有着美丽的故事、动人的传说。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时刻感受着浓厚的亲情,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与向往。
我更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坚定支持者。
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这就是它吸引我的关键所在,这就是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我愿意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
第二篇: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XXXXX学校
X年级X班
XXX
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沉淀上下五千年古国文明之精髓,蕴育了丰厚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以其独具的民族特性,巍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自然,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在我眼中,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给予了我们现代文明的全部。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创作源远流长。历代诗人墨客的传世佳篇,灿若云霞,好如繁星。这些佳作记录了我国各民族历代的劳动生活,描述了历史的风雨沧桑,反映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和思想抱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财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先前思想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各种学说,有道家,儒家,法家等等,而最著名,对后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家了。儒家先贤提出的各种思想学说对于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儒家推崇孝道,推崇尊老爱幼,这在当前社会都是十分前卫的思想,如今也发展成为了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古代圣贤提出的思想,那仅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除了这些思想,我们还有生活习性之类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
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我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之大,自汉唐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此后并对韩国、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
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自然而然,我们就会有了自己生活方面的习惯,比如,我们吃饭都使用筷子,这在西方国家是绝对没有的;我们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怎么来的?这些节日都是5000年历史里沉淀出来的最精华的文化所在,这些节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
我国的传统文化,曾经让我们站在世界的最高峰,让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就算是近代,就算是我们中华民族收到危难时,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依旧支撑着整个民族体系,让我们一次次不畏生死的抵御外族入侵。我们失败过,但从不失去信心,从没有丢失信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
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需要我们一代人一代人的去传承、去弘扬。我们作中国青年一代,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文化,努力推动文化前进。传统文化引导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她始终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部分。我们要承担起光大,把优秀中华文化应奉献给人类社会,而不是一味地去享用别人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民族要发展,民族文化必须要发展。站在今天,师承文化传统,创造民族文化的现代形态,并传承给民族的将来,这是我们学校教育和老师、家长及一切长辈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世界进入21世纪,社会的实现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传统与现实并存,华夏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辉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正是:越是民俗的越是永恒的,越是民间的越是优秀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第三篇: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言论传统文化
掀开历史的画卷,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的文明古国,饱经历史的风霜和岁月的洗礼,它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有地域特征又有民族特征,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至今也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保留得最完整了,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了。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精神力量。一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它也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这个曾经引领着人类走向巅峰的词汇,如今已被大部分人抛弃在精神的荒漠中去了,取代它的是一批又一批有着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产品。传统文化在众人面前已渐渐褪去昔日的光环,在岁月变迁之后,它已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在角落里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很少再有人去触碰它。
传统文化之所以从古至今被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它是被一代代圣哲先贤所探索,所研究,然后总结出来的,传统文化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汗水的凝注。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后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国家软实力象征的一部分。显然,这就需得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借鉴,同时国外的一些优秀文化、落后文化也都打着交流的幌子被传入到了我国。往往落后文化更被国人所看重,所熟知,这就严重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国民中的地位,影响着国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近些年来,国外的“平安夜、光棍节、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在我国可谓是热火朝天,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幼童学生都存在这样数见不鲜的现象。而相比之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一些节日却慢慢被人们所忘却,他们中有些人不再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只是一味地沉浸在外国节日的新鲜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做得只是凤毛麟角,远不能赶超别国。这也就造就了这样的笑话“端午节是韩国的传统节日,屈原是他们国家的诗人。”在美国、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在保护自己国家传统文化方面,就做得比较完善。他们颁布了相关法律,执行部门也是严格执行。再者就是从源头上去传承和创新本国的传统文化。他们把传统文化知识落实到教育中去,引领国民在学生时代就有正确的文化观。他们也经常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如:文化演讲、文化宣传、文化知识竞赛等来发扬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而我国相比之下却是九牛一毛,小乌见大乌,许多知名作家、学者、教育者都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难登大雅之堂,更是不提倡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中去。怎样去扼制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中国人去思量,去警醒,去践行。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但它的影响作用却是双重的。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传统书籍、传统建筑、传统服饰、传统饮食、传统文字、传统乐器、传统绘画、传统刺绣、传统运动、传统交通工具等表现形式。如今,只有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传统文化才有可能被真正的传承下去。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新,而文化创新又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即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积极的去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位在校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在校大学生为社会主义传统文化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班级:农检13-1班
参赛人:陆杜鹃
第四篇: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与悠久的文明史。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3亿,是当之无愧的大国,交织着现代气息和古代文明,仿佛历经沧桑却又重新焕发青春的苍天古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正因为中国有着如此的历史,才铸就了中国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我眼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根。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 有京剧、国画、医学等国粹;有古人流传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有“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有剪纸、陶瓷,刺绣等民族工艺;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这些传统文化无不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
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它的美名享誉国际。京剧于2010年,获选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有唱、念、做、打四种手法。而京剧中的脸谱也有很深的寓意,红色的代表忠勇,黑色的代表猛智,蓝色绿色代表草莽英雄,黄色的代表凶诈,金色银色代表神妖。从清乾隆四大徽班进京,一直到现在,京剧有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也被世人所熟知。近几年我国著名的京剧团每年被邀请到世界各国去巡回演出。由此看来京剧已经不仅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已经被世界所熟知,所喜爱。而且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内涵独特”且经久不衰的文化遗产,目前正被列入部分中学生必修科目当中。
我国的中医也博大精深,它传承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到后来的《扁鹊心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这些理论著作记载了许多疑难杂症的疗法。为我们当今中医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对于我们当今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治病救人,还可以修生养性。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中医越来越被广泛的运用。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最大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就是春节,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泼水节„„这些节日都有深刻的蕴意,都有它们各自的习惯和风俗,同时也是我国所特有的节日。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陶瓷作为中国的一种文化也闻名于世。唐朝的唐三彩,清朝的粉彩、珐琅彩,还有青花瓷都被世人所熟知,所喜爱。还有四大发明被世界各国借鉴,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对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儒家“尊老爱幼”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如今的国人。我国的国画,古诗词,先秦散文,元曲,明清小说,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还有闻名于世的苏绣,剪纸等等,这些传统民族工艺不仅汇集了国人的精神,也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文化,更是耀眼世界的国宝。
中国的传统文化说不尽也道不完;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着我们每一代人。现在,有些西方的文化已经侵蚀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当然,不是说西方文化不好,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我们应该保护它,弘扬它,传承它,使它发扬光大,让世界放眼中国的传统文化,认识中国。
凉城县职业中学
学生:田晓叶
指导教师:郑小飞
史利慧
第五篇: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12幼6王兰慧
中国的传统文化极富东方魅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国学中便完美的呈现了中古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存在于寥寥几字的成语,也可以镶嵌于经典古文之中,一言以蔽之,传统文化在于国学。我们要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就要继承中国的国学。中国人的骨子里是优秀的,差别只不过在后天的塑造。魏征曾说,“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国学,便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副双面镜,旧事或旧人便是我们最好的参考资料,告诉我们什么是,什么非,什么正道,什么邪途。如果我们是船,国学就是帆,只有扬帆出海的船才能远航。我们明白了弘扬传统文化,便要弘扬国学。为什么雕塑家对细节的处理都要花上好几个月?因为多一刀或少一刀都会影响整体效果。古人云:一着不慎而满盘皆输!雕塑的成败,正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如果说国学给人的品德带来了整体美,那么细节便是对这种美的不可或缺的补充。假定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你口里说什么:“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自己的屁股却粘在了座椅上,这不是笑话么?这种做法只会让人觉得你更加低劣。看起来好像微不足道的东西,却在行为的取舍之间,带来了升华和深陷两种精神境界。
弘扬传统文化是在展现国学之美,这种美却不是在书的表层可以体会得到的。在校园之中,早恋问题屡禁不止,也成了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校园的对立,就像王立宏歌中所唱,“爱是什么什么是爱,见面以后就电,接近以后就追,腻了以后就飞,”这便是当代校园爱情观的最好概括,但歌中也告诉我们,“爱人要爱得很深很远很古典,”一下子就飘回到了汤显祖的《牡丹亭》,为我们诠释爱情的真谛,什么样的爱,在什么时候,我们应该追求。国学之美令人感动,它是针剂,治疗悸动的心,这样在建设和谐校园中所谓的不和谐,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我们又多了一种美德追求,“愿做比翼,白发浴红衣”。弘扬传统文化还差了一个关键点,那便是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勇气,在这里,我用《小窗幽记》中的一句话来做结,“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行,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