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朗诵——祖国颂歌
祖国颂歌
甲: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
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
乙:走在世纪之初的我想到祖国,满怀激情
合:祖国——
在这里
我为您放歌
甲:您是千年历史的积淀
文明源泉的汇合
乙:您是黄河壶口的飞瀑
铺满天山的白雪
甲:您凝重而深邃
乙:宽广而博大
甲:滔滔江河是您的鼻息
乙:沸腾海洋是您的血液
甲:您是世界的主题
乙:是我生命的一切
甲:您是天安门城楼的一声呐喊
合:社会主义熊熊燃烧的火焰
乙:您是人民革命的一声号角
合:乘风破浪的一张风帆
甲:您坚强而自信
乙:进步而前卫
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活跃着您的智慧乙:东方蒸腾的旭日喷薄着您的活力
合:您,是世界的创作者
您,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甲:您是南海之滨的一缕春风
罗湖小村的一抹朝阳
乙:您是青藏高原的一道铁轨
塔里木油田的一组井架
甲:您远见卓识
乙:艺高胆大
甲:小渔村的翻天巨变证明了您的胆识
乙:人民满脸的微笑写的是你的伟大
合:祖国——
您创造了生活
改造着世界
甲:您是世界和平飘扬的旗帜
人类文明进步的使者
乙:您是捍卫真理的勇士
哺育子女的妈妈
甲:您正直而博爱
乙:坚强而慈祥
甲:世界人民叹服您的胸怀
乙:华夏儿女感激您的母爱
甲:您抚慰了战火中人类的伤痛
乙:您送来了和平的黎明
合:祖国啊,祖国——
甲:您明晰千古,跨越了世界文明 乙:您仁慈博爱,捍卫着绿色与和平
甲:我们为是您的儿女而自豪
乙: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
甲乙:祖国——
甲:我们与您同心
乙:我们拥您前进
甲乙:您的儿女们坚信
合: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人类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篇:诗歌朗诵——祖国颂歌
祖国颂歌
甲: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
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 乙:走在世纪之初的我 想到祖国,满怀激情
合:祖国——
在这里
我为您放歌
丙:您是千年历史的积淀
文明源泉的汇合 丁:您是黄河壶口的飞瀑
铺满天山的白雪
甲:您凝重而深邃 乙:宽广而博大
丙:滔滔江河是您的鼻息 丁:沸腾海洋是您的血液 甲:您是世界的主题 乙:是我生命的一切
丙:您是天安门城楼的一声呐喊 合:社会主义熊熊燃烧的火焰 丁:您是人民革命的一声号角 合:乘风破浪的一张风帆
甲:您坚强而自信 乙:进步而前卫
丙: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活跃着您的智慧丁:东方蒸腾的旭日喷薄着您的活力 合:您,是世界的创作者
您,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甲:您是南海之滨的一缕春风
罗湖小村的一抹朝阳 乙:您是青藏高原的一道铁轨
塔里木油田的一组井架
丙:您远见卓识 丁:艺高胆大
甲:小渔村的翻天巨变证明了您的胆识
乙:人民满脸的微笑写的是你的伟大
合:祖国——
您创造了生活
改造着世界
丙:您是世界和平飘扬的旗帜
人类文明进步的使者 丁:您是捍卫真理的勇士
哺育子女的妈妈 甲:您正直而博爱 乙:坚强而慈祥
丙:世界人民叹服您的胸怀 丁:华夏儿女感激您的母爱
甲:您抚慰了战火中人类的伤痛 乙:您送来了和平的黎明
合:祖国啊,祖国——
甲:您明晰千古,跨越了世界文明 乙:您仁慈博爱,捍卫着绿色与和平丙:我们为是您的儿女而自豪 丁: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
甲乙丙丁:祖国—— 甲乙:我们与您同心 丙丁:我们拥您前进
甲乙丙丁:您的儿女们坚信 合: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人类的明天更美好
第三篇:祖国颂歌
《祖国颂歌》教案
浏阳八中——张整纲
一、教学内容:
1、音乐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2、音乐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
3、音乐欣赏:《我和我的祖国》
4、音乐欣赏:《祝酒歌》
5、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二、教学目标:
1、聆听《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祝酒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
三、教学准备:
1、钢琴、视听音响设备(卡座、DVD等),磁带、音乐光盘、电脑等音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投影设备:投影仪,幻灯机等。
3、有关教学图片资料:全山石《娄山关》,群众歌曲类大合唱资料,艺术歌曲类著名作曲家,舞台演唱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学生在抒情流畅的圆舞曲节奏风格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欣然入座。
2、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曲调流畅,激越、抒情、歌词真挚,亲切感人)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你听过有什么样的启发?这首歌曲属于什么艺术形式?(教师:这首歌曲创作于1986年,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人民对祖国满怀深情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圆舞曲节奏风格。使人听了有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感的升华。这首歌曲属于声乐艺术中的群众歌曲)。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09、P212,作以补充。
3、教师简析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教师讲清定义后,特别说明: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时,很难严格地将它们区别开来。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群众歌曲的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4、教师投影图片:全山石《娄山关》,请同学们对比聆听独唱与合唱《忆秦娥·娄山关》,体验用不同形式演唱毛主席诗词的不同艺术效果。并感受音乐风格是什么?(悲状美)音乐中心意境是什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欣赏女声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请同学们感受其音乐情绪,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并请同学们学习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以歌声抒发赞美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会之后,用卡拉OK形式来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师:这是电影《红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它吸取了山东民歌的音调,曲调优美、委婉。歌词朴实无华,通俗生动、真挚深情,唱出家乡好、解放军好及解放区好的思想内容,表达了解放区军民对家乡自然风光和鱼水深情的由衷赞颂。歌曲为一段体,六声徽调式。民歌风格)。
6、欣赏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祝酒歌》,请同学们感受其音乐情绪,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并请同学们随着《祝酒歌》录音,小声地唱一唱,体验歌曲表达的胜利和喜悦之情。请同学们尝试用卡拉OK形式演唱《祝酒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现学生歌唱的才能与乐趣。(教师:这首歌曲作于1977年。歌曲表现了粉碎“四人帮”举国上下,亿万群众欢庆十月胜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其音调糅合了多种民歌风格的素材,既有江南民歌的风味,又有新疆、西藏的民歌词,既有抒情歌曲、舞蹈音乐的风格,又有进行曲的特点。在词曲中还运用了不少戏曲、曲艺的手法。这样确实能体现亿万人民普天同庆的场面。此歌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
7、布置课后作业。教材P213页拓展与研究第五题,使学生们对本节的标题—祖国颂歌,有更深刻地理解。
8、本节课堂小结。(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祝酒歌》,学生在欢快、热情的音乐声中下课,)。
第四篇:颂歌献给党诗歌朗诵
颂歌献给党诗歌朗诵《颂歌献给亲爱的党》望志路的星星火,南昌城的殷殷雷,您挥手指航程,延安窑洞坚如磐,中华儿女流汗洒热血。镰刀降妖魔,铁锤砸碎旧世界。化作了天安门广场的阵阵歌。小岗村的红红约,深圳湾的滚滚潮,您巨臂挽狂澜,东方神州展新姿,华夏大地拓荒齐飞跃。改革似春风,开放描绘新田野。迎来了维多利亚港上空的圆圆月。西昌城的尖尖塔,青藏路的高高岗,您放眼新世纪,嫦娥奔月探宇宙,世界屋脊彩虹连心结。科学谋发展,春天故事更和谐。铸就了特色旗帜下生生不息的宏宏业。颂歌献给党诗歌朗诵的延伸阅读——建党节的习俗
1.召开建党周年纪念大会。设主会场和分会场,分会场进行电视直播会议实况;
2.组织开展以“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为主题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推进月活动;
3.组织开展“当优秀公仆、创一流事业”征文活动;
4.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新党员宣誓仪式;
5.召开党务干部座谈会;
6.各基层党组织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
7.评选和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员;
8.开展送温暖活动,各基层党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活动,机关组织青年党员走访慰问建国前老党员活动;
9.组织两级干部和党员骨干观看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
10.举办“辉煌的五年,历史的跨越——喜迎党的十七大”图片展。
第五篇:祖国颂歌1
初中音乐《祖国颂歌》教学设计
课题:祖国颂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