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古诗测试题
小学生古诗测试题(含答案)
1、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3)(春江)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8)柴门闻(犬吠)吠,风雪夜归人。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1)童孙未解工耕织,也傍(桑)阴学种(麻)。(1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13)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
季节诗 题 作者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风桥夜泊》(张继)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咏柳》(贺知章)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早春》(韩愈)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江雪》(柳宗元)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冬)《梅花》(王安石)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清明》(杜牧)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山行》(杜牧)
4、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10)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3)(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
6、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2)(青)蓑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杜甫)小杜:(杜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唐代边塞诗人有:(高适、崔颢、岑参等人)
8、读下面的小故事,默写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这首诗的题目是:《绝句》,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9、根据要求填写诗题及作者。诗题作者(1)描写母亲的有:《游子吟》(孟郊)(2)描写秋天景色的有:《山行》(杜牧)(3)描写送别的有:《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4)描写对亲人思念的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10、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1)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2)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3)小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4)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6)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7)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默写下列诗人写的一首诗。(先写题目,再默诗句。)李白:_ __ __ 杜甫:_ __ __ 苏轼:_ __ __
12、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8)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9)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蒙蒙胧胧地照着大地,清风拂面,不由撩起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0)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很快解开了这道难题。
(12)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霜叶红于二月花)”。
13、给诗句填上数字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13、唐代诗人对自然现象、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细致而生动,尤其对日、月、雨等的描写更见功夫,令人赞叹。请就下面句子中有关日、月、雨的内容填空 有关描写“日”的句子: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描写“月”的句子:(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今夜明月人相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描写“雨”的句子: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14、唐代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填写下列诗句中与“酒”有关的句子。(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6)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7)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5、填空 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圣(杜甫),字(子美),其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语言通俗,老妪能解。
王维,字摩碣,官至尚书右丞,故又称王右丞。其诗多以歌咏(山水田园)为主。人称诗佛。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县)人,世称柳河东。曾担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刺史。李贺,人称(诗鬼);孟郊、贾岛,人称(诗囚);刘禹锡,人称(诗豪)。
第二篇:古诗测试题
古诗测试题
1、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春江)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童孙未解工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
季节 诗题 作者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天《枫桥夜泊》张继)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天《咏柳》贺知章)
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天《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冬天《江雪》柳宗元)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小池》杨万里)
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冬天《梅花》王安石)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天《清明》杜牧)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山行》杜牧)
4、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0)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
6、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青)蓑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7.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杜甫)
小杜:(杜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8、读下面的小故事,默写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 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 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首诗的题目是:《 绝句 》,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9、根据要求填写诗题及作者。
诗题
作者
(1)描写母亲的有:
《 游子吟 》
(孟郊)
(2)描写秋天景色的有:
《 山行 》
(杜牧)
(3)描写送别的有:
《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4)描写对亲人思念的有: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10、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
(1)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4)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5)西湖: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6)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7)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默写下列诗人写的一首诗。(先写题目,再默诗句。)
李白:《静夜思》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杜甫:《绝句》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12、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8)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9)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蒙蒙胧胧地照着大地,清风拂面,不由撩起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0)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很快解开了这道难题。
(12)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
13、给诗句填上数字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14、唐代诗人对自然现象、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细致而生动,尤其对日、月、雨等的描写更见功夫,令人赞叹。请背诵积累
有关描写“日”的句子: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描写“月”的句子:
(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今夜明月人相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描写“雨”的句子: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15、唐代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请背诵积累。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6)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
(7)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6、背诵
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圣(杜甫),字(子美),其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语言通俗,老妪能解。
王维,字摩碣,官至尚书右丞,故又称王右丞。其诗多以歌咏(山水田园)为主。人称诗佛。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县)人,世称柳河东。曾担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刺史。
李贺,人称(诗鬼);孟郊、贾岛,人称(诗囚);刘禹锡,人称(诗豪)。
一、填上双句成语的另半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二、补全下列歇后语
茶壶煮饺子——有口道(倒)不出(来)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竹篮打水——一场空
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头 歪嘴和尚——没正经
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人 水中捞月——一场空
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铁公鸡—— 一毛不拔
三、写出动物的名称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猫)哭(耗子)——假慈悲
(老虎)屁股——摸不得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兔子)尾巴——长不了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啄木鸟)上树——全靠一张嘴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四、写出相对的字、词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五、选用成语、歇后语写一段连贯的一段话。
第三篇:古诗测试题
一、古诗填空(19分)
1、接天莲叶无穷碧,()。2、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3、(),润物细无声。
4、(),听取蛙声一片。
5、(),轻烟老树寒鸦。
6、(),天下谁人不识君?
7、日出江花红胜火,()。
8、(),吾将上下而求索。
9、千门万户瞳瞳日,()。
10、(),明月何时照我还?
11、(),西湖歌舞几时休?
12、等闲识得东风面,()。
13、生当作人杰,()。
14、(),立根原在破岩中。
15、春色满园关不住,()。
16、(),子规声里雨如烟。
17、(),麦花雪白菜花稀。
18、竹外桃花三两枝,().二、古诗七彩园:(填色彩)
1、()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
2、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总是春。
4、()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三、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4、人闲()落,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五、古诗动物园(填动物)
1、春()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泥融飞(),沙暖睡()。
3、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肥。
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欲上时。
六、古诗数字园:(填数字)
1、()曲黄河()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白发()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人。
4、南朝()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七、古诗地名园:(填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歌舞几时休?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故人。
3、()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4、()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八、古诗应用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 说的()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李白的名句().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九、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李杜:()小李杜:()诗仙:()诗圣:()诗鬼:()诗佛()
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唐代边塞诗人有:()
王维,字摩碣,官至尚书右丞,故又称王右丞。其诗多以歌咏()为主。
十、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①《忆江南》和《草》的作者都是白居易。()
②《敕勒歌》是汉乐府。()③《望天门山》和《咏柳》都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④《送元二使安西》、《春晓》、《鹿柴》都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⑤李清照写词风格婉约,是历史上著名女词人。()⑥杨万里写了60多首《田园杂兴》。()⑦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⑧王昌龄是以写边塞诗而闻名,号称“七绝圣手”。()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洞庭湖。()⑩在推荐的70首古诗词的作者中,唯一一位来自温州的是翁卷。()
一、补充古诗:
1、不知细叶谁裁出,()
2、洛阳亲友如相问,()
3、劝君更尽一杯酒,()
4、(),孤帆一片日边来。
5、莫愁前路无知己,()
6、春种一粒粟,()。
7、(),牧童遥指杏花村。
8、夕阳无限好,()。
9、路人借问遥招手,()
10、松下问童子,()。
11、(),春江水暖鸭先知。
12、君看一叶舟,()。
13、(),西湖歌舞几时休。
14、意欲捕鸣蝉,()。
15、黄沙百战穿金甲,()。
16、愿君多采撷,()。
二、有的诗就像一个谜语,你能猜出下面诗句写的是什么吗?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三、找数字,找找下面的古诗中藏有哪些数字。
《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行》——()
《乌衣巷》——()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陶者》——()《春日》——()《村居》——()
四、古诗中有许多对仗,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下面古诗中的词语,你能写出与哪些词对仗吗?
苍山远——()
窗含西岭——()
泥融——()
三万里——()
千山——()
五、请把下面表示气象的词填入诗句中。
风、雪、霜、雷、云、雾、雨
1、朝辞白帝彩()间
2、北风吹雁()纷纷
3、月落乌啼()满天
4、斜风细()不须归
5、日照澄州江()开
6、水村山郭酒旗()
7、九州生气恃风()
六、连线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描写山水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歌颂情谊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蕴含哲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热爱祖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念故乡
七、在括号内填上古诗的作者。
孟浩然
杨万里
白居易
杜牧
贺知章 《咏柳》—()《春晓》—(《山行》—()《小池》—(李白)《望庐山瀑布》—()《忆江南》—())
第四篇:小学古诗测试题
小学古诗测试题
1、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3)()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4)()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6)()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7)()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8)忽如一夜()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1)()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扬州。(3)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鳜鱼)肥。(4)枯()老树昏(),小桥流水人家。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才能没()蹄。(6)儿童急走追(),飞入()无处寻。(7)泥融飞(),沙暖睡()。(8)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9)(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先知。(10)()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11)童孙未解共耕织,也傍()阴学种()。(1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13)留恋戏()时时舞,自在娇()恰恰啼
3、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季节 题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4、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1)山外青山楼外楼,()歌舞几时休?(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一日还。(4)()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5)()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6)但使()飞将在,不教胡马度()。(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无故人。
作者()()()()()()()()(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天际流。(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10)晓看红湿处,花重()。
(11)()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13)()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6、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暮()山远,天寒()屋贫。
(2)()蓑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月()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雀桥边野草花,()衣巷口夕阳斜。(6)遥望洞庭山水(),()银盘里一(青)螺。(7)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8)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9)()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10)接天莲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11)()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2)返景入深林,复照()苔上。
(13)两个()鹂鸣()柳,一行()鹭上()天。
7、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小杜:()诗仙:()诗圣:()诗鬼:()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唐代边塞诗人有:(等人)
8、读下面的小故事,默写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
。。(2)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朝诗人()。
9、根据要求填写诗题及作者。
诗题 作者
(1)描写母亲的有: 《 》()(2)描写秋天景色的有:《 》()(3)描写送别的有: 《 》()
(4)描写对亲人思念的有:《 》()
10、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
(1)庐山:
(2)柳树:
(3)小草:
(4)春雨:
(5)西湖:
(6)梅花:
(7)泰山:
11、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2)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 》中的诗句“(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当“ ”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8)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9)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蒙蒙胧胧地照着大地,清风拂面,不由撩起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 ”。(10)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于是我很快解开了这道难题。(12)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 ”。
13、给诗句填上数字。
(1)回眸()笑百媚生,()宫粉黛无颜色。(2)白发()丈,缘愁似个长。(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古来稀。(5)南朝()寺,多少楼台烟雨中。(6)故国()里,深宫()年。
13、唐代诗人对自然现象、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细致而生动,尤其对日、月、雨等的描写更见功夫,令人赞叹。请就下面句子中有关日、月、雨的内容填空 有关描写“日”的句子:
(1)(2)(3)(4)
描写“月”的句子:
(1)(2)(3)(4)(5)(6)描写“雨”的句子:
(1)(2(3)(4)
14、唐代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填写下列诗句中与“酒”有关的句子。(1)(2)(3)(4)
15、填空。
(1).诗仙(),字(),号()。
(2).诗圣(),字(),其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3)白居易,字(),号(),其诗语言通俗,老妪能解。王维,字(),官至尚书右丞,故又称王右丞。其诗多以歌咏()为主。人称诗佛。
(4)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
第五篇:小学生必备古诗
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lâ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阴 山 下。
tiān sì qiï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野 茫 茫,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这里不读jiàn。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
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咏 鹅
骆宾王
ã
ã
ã
鹅,鹅,鹅,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hō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掌 拨 清 波。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名句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登鹳雀楼
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huáng hã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yù qiï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gâng shàng yī cãng lïu
更 上 一 层 楼。
作者背景
见《凉州词》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
尽:落下。
欲:想。
穷:尽。
更:再。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诗写到这里,虽只两句,似乎笔力已尽。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春 晓
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ã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chù chù wã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yâ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huā luî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作者背景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注词释义
眠:睡觉。
闻:听见。
啼鸟:鸟鸣。
夜来:昨夜。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静夜思
李 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â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jǔ tïu wàng míng yuâ
举 头 望 明 月,dī tï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古朗月行
李 白
xiǎo shí bù shí yuâ
小 时 不 识 月,hū zuî bái yù pán
呼 作 白 玉 盘。yîu yí yáo tái jìng
又 疑 瑶 台 境,fēi zài qīng yún duān
飞 在 青 云 端。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朗月行:为乐府古题。
呼:称呼。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古诗今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名句赏析
乐府古题《古朗月行》,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了,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耐人回味。
绝 句
杜 甫
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
迟 日 江 山 丽,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
春 风 花 草 香。ní rïng fēi yàn zǐ
泥 融 飞 燕 子,shā nuǎn shuì yuān yāng
沙 暖 睡 鸳 鸯。
作者背景
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迟日:春天的太阳。《诗经》里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融:暖和。泥融:泥巴融化又软又湿。古诗今译
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名句赏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春天的美好。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而鸳鸯却相互依偎着,在两幅生动的小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极其恰当地渲染出春意盎然、自然和谐的欢乐融和气氛,表达出诗人的兴奋快乐之情。游子吟
孟 郊
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慈 母 手 中 线,yïu zǐ shēn shàng yī
游 子 身 上 衣。lín xíng mì mì fãng
临 行 密 密 缝,yì kǒng chí chí quī
意 恐 迟 迟 归。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谁 言 寸 草 心,bào dã sān chūn huī
报 得 三 春 晖 ?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一生穷困,近50岁时才中进士。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意恐:担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晖,阳光。古诗今译
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
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50岁才中进士,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平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离 离 原 上 草,yì suì yì kū rïng
一 岁 一 枯 荣。yě huǒ shāo bù jìn
野 火 烧 不 尽,chūn fēng chuī yîu shēng
春 风 吹 又 生。yuǎn fāng qīn gǔ dào
远 芳 侵 古 道,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ãng
晴 翠 接 荒 城,yîu sîng wáng sūn qù
又 送 王 孙 去,qī qī mǎn biã qíng
萋
萋
满
别
情
。作者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注词释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古诗今译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第二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
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十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生机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侵”、“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最后两句补足“送别”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悲伤,是意味深长的绝好结尾。
忆江南 白居易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jiù cãng ān
江 南 好,风 景 旧 曾 谙。rì chū jiāng huā hïng shâng huǒ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chūn lái jiāng shuǐ lǜ rú lán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nãng bù yì jiāng nán
能 不 忆 江 南 ?
作者背景 见《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忆江南:词牌名。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忆:怀念。古诗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名句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一幅五彩的画,画出了江南好。白居易虽出生在北方,但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忆江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开篇就感叹“江南好”,江南好,好在何处,当然是一言难尽,而一首词的篇幅很小,容不得详细叙述,白居易在这里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日出”二句对仗工整,色彩明丽,是一句广为后人传诵的名联。在作者笔下,江花与火对照,花的红艳令人赞叹;描绘江水,绿、蓝并举,水色的碧绿深浓似在眼前。短短两句十四个字,写尽了江南春日胜景。如此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魂牵梦绕?因此,末句“能不忆江南”便自然流出,而作者对江南的忆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也在不言中洋溢出来。
悯 农
李 绅
chūn zhîng yī lì sù
春 种 一 粒 粟,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收 万 颗 子。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 海 无 闲 田,nïng fū yïu â sǐ
农 夫 犹 饿 死!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子:谷子。
四海:全国之内。
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
犹:还是。古诗今译
春天种下一料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没有荒田,还有农民活活饿死。名句赏析
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诗歌最后一句笔锋陡转,揭示出一个残酷的实现:创造丰收的农民却被活活饿死。这一巨大的反差形成极大的震憾力量,它迫使我们深思,是谁造成了农民的悲惨命运?诗人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声讨了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也使我们认识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极度不公正。
悯 农
李
绅
chú hã rì dāng wǔ
锄 禾 日 当 午,hàn dī hã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作者背景
见《悯农》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寻隐者不遇
贾 岛
sōng xià wân tïng zǐ
松 下 问 童 子,yán shī cǎi yào qù
言 师 采 药 去。zhǐ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 在 此 山 中,yún shēn bù zhī chù
云 深 不 知 处。
作者背景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练,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注词释义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古诗今译
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名句赏析——“云深不知处。”
贾岛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走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二问三问,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想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捉摸无从,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14
清 明
杜 牧
qīng míng shí jiã yǔ fēn fēn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lù shàng xíng rãn yù duàn hún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jiâ wân jiǔ jiā hã chù yǒu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mù tï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作者背景
见《山行》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古诗今译
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名句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
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镜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借问酒家何处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写法叫作“互文见意”。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