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古诗

时间:2019-05-13 14:5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上古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上古诗》。

第一篇:三上古诗

第一课 杂诗(节选)东晋·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注释】(1)盛(shèng)年:壮年。(2)及时:趁盛年之时。

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重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年纪正轻的时候,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否则,岁月一去不回,它是不会停下来等人的。

【赏析】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田园诗人。诗句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勉励人们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这首诗常用来鼓励年轻人不要浪费光阴,必须及时努力,把握青春力求上进。

第二课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宁乡青山桥镇。

(2)苍山:青黑色的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所以叫白屋。

(4)吠(fèi):狗叫。

(5)夜归:夜晚归来。

暮色降临,山色苍茫,觉得路途远。天气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困。柴门外忽然传来了狗叫的声音。夜晚,风雪大得我只好投宿。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第三课 绝句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1)系(xì):结、扣。

(2)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3)杖藜(lí):“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长老了可做拐杖。

(4)杏花雨:杏花开时下的雨,即春雨。(5)杨柳风:杨柳吐绿时刮的风,即春风。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我)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赏析】

志南,南宋诗僧。志南通过这短短的一首诗,真切描写了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

第四课 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1)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2)山原:山陵和原野。

(3)蚕桑:种桑养蚕。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乡下的四月,人人都在忙碌,养完了蚕,又开始种地。

【赏析】

翁卷,南宋著名诗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第五课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1)鸟鸣涧:地名。(2)涧:两山间的水沟。

(3)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4)月出:月亮出来。

(5)时鸣:时,不时。不时地啼叫。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赏析】

诗人王维是一位文艺全才,诗、文、书、画都很著名,又精通音乐,善弹琴、琵琶。他写的诗和画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六课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

(1)山尖:山峰。

(2)尽:都。

(3)占:占其所有。(4)甜:醇香的蜂蜜。

无论是平原还是高山,凡是百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属地。蜜蜂们采撷(xié)了百花,酿成了香甜的蜂蜜。它们究竟是为谁在辛苦,为谁在制造甘甜呢?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诗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

第七课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1)岭外:指五岭以外,这里指岭南的泷州。(2)音书:即书信、音讯。(3)断:断绝。

(4)近乡:即接近家乡,或者快到近乡。(5)怯:即害怕、恐惧。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经历了一个寒冬,又到了立春时候。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即使遇到从家乡来的人也不敢相打听(害怕有不好的消息)。

【赏析】

诗歌描写了诗人被贬久离家乡而逃归途中时的矛盾心理。诗歌的语言浅显,但蕴含的意义很深刻,特别是通过心理的描写,在运用反常手法中揭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第八课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

(1)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意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2)此地:指易水岸边。

(3)燕丹:指燕太子丹。

(4)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5)冠:帽子。

(6)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7)没(mò):死。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赏析】

骆宾王,唐代诗人。浙江人。年少有才,七岁能诗,号称“神童”。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号为“初唐四杰”。

公元678年,骆宾王多次上疏讽谏,触怒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公元679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这年冬天,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第九课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3)寻常:经常。

(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玄宗时,深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5)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6)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安史之乱后,诗人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第十课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

(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2)醅(pēi):没有过滤的酒。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3)无:相当于“否”。

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赏析】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所写的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这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情调,用浅显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第十一课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注释】

(1)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2)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在初春的江边,看着我心爱的郎君在江上打渔,听见他的曼妙歌声。看那天空,东边是晴天,西边却是雨天。不知道晴啊,还是无晴啊。

【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有“诗豪 ”之称。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整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

第十二课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它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第十三课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繁盛的样子。

(2)荣:繁盛。

(3)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4)萋萋:草盛的样子。

(5)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

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着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第十四课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方好:正好。方,刚刚。

(3)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赏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第十五课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注释】

(1)锦城:四川省成都市。

(2)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3)纷纷:繁多而纷乱。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赏析】

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加以称赞。

第二篇:三上课外古诗

1、寻隐者不遇 作者: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诗文解释】

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寻隐者不遇【词语注释】 言:说。处:去处。

寻隐者不遇【诗文赏析】

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诗具有了无穷的韵味。诗中有一「问」三答,将三番问答精简为二十字。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逐步深入及对友人的关切,又表现出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

2、小儿垂钓 作者: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

映:遮映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3、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5、鹿柴(zhai)作者: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6、《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前言】

《江上渔者》是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本文描绘了生活劳动的艰苦。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辛。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波浪。

【翻译】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7、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耘田:除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8、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9、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释】

①陂田:水田。

②榆钱:即榆荚,形如铜钱,色白成串,俗称榆钱。③槿花:即木槿花,乡村中多以之为篱,花早开晚落。④两两:成双成对。翻译一: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 榆钱已经落尽,木槿花也变得稀疏。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人骑卧;

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意思二: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赏析:

宁静,是这首小诗的基调。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后两句却是变换手法,以动写静。牛蹄得得,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是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奥秘就在于动作的迟缓,声调的单一。以动写静,更显其静。

10、悯农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注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粟:泛指谷类。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犹:仍然。

11、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采莲曲 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释

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 飐(zhǎn):摇曳;

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12、绝句 作者: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13、兰溪棹歌 唐代: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

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凉月:新月。

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棹歌:渔民的船歌。三日:三天。

14、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尽:没有了。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15、春雪 作者: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1.芳华:芬芳的鲜花。

2.初:刚刚。

3.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4.故:因此,所以。

5.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翻译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16、花影 宋代:谢枋得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17、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译文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注释

漾:吹过。脱:脱下。被:让。

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鉴赏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18、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19、三衢道中 宋代: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 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注 释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⑦黄鹂:黄莺。解 析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22、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簇:拥起。

2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鉴赏 诗词大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24、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25、夜雪 作者: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26、春夜洛城闻笛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释

洛城:今河南洛阳。

玉笛:笛子的美称。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故园:指故乡,家乡。

第三篇:三上修改古诗8(精选)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以前吟诵过哪些有关荷的诗歌。(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图片:西湖荷塘远景)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研读古诗、体验情感基调

1、介绍背景,知道诗人的大致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当作补充

2、指名读古诗,齐读

3、哪些词语的意思你明白了,交流。释词: 毕竟:到底。

无穷碧:无边的青绿。别样红:和往常不一样的红。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5、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6、再读古诗,抓住重点字词分析诗中的情感

“毕竟西湖六月中”:毕竟是西湖盛夏六月的景色啊,“风光不与四时同”:跟其他季节的风光就是不一样。

“接天莲叶无穷碧”:满湖莲叶、荷花一望无际,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朝阳辉映下,朵朵荷花分外红艳,片片莲叶更加青翠。

三、复习巩固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古诗:于易水送人

教学目标:

1.读为主,再度中理解诗意。

2.读中想象诗的意境,抒发情感。

3.复朗读,熟记诗歌。教学准备:古诗录音,诗歌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骆宾王 《咏鹅》

1.揭题《于易水送人》

2.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有很多诗人都以次内容写过诗歌。

3.听录音。

4.自己读诗,你读懂些什么?

易水:河流名

燕单:燕国太子,名单。为了报仇,请勇士荆轲刺秦王,可惜没有成功。

没:死去

冠:帽子

5.解释诗意:

在易水河边,荆轲向送行的太子告别。他知道此去刺杀秦王,凶多青少,完全可能死在秦国,于是就大声地唱起歌来:“猛烈的风啊刮起来,易水冰冷;勇士离开了这里,也决不再回来。”荆轲唱着,慷慨激昂的连头发也一根根竖起,好像把帽子都要顶起来。现在,虽然古代的勇士早已死去,但易河水呀,却还是和当年一样寒冷。

6.指导朗读,提示: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写得与众不同,借用激昂壮别的历史故事,冲淡了眼前与朋友分别的悲伤心情。

7.熟记成诵。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3、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为学生加油、鼓劲,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引旧入新。⑴说说此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⑵你认为作者写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1、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李白的这种浪漫的风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写景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2、读课题。学习生字“庐、瀑、炉”,并辨别“庐”与“炉”。⑵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板书“读、想、悟、背”。

三、读读诗。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2、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观看庐山瀑布景观,听配音朗诵。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配合多媒体课件中的背景音乐)。

四、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展示庐山瀑布挂图)

⑴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相关资料图片和动态的景观)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① 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 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 感受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帮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诗文画面说。④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总结全文。(略。边总结边板书)

4、鼓励学生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五)、背诵这首古诗。

山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揭示课题

2、释题:在山上行走。

3、简介作者:

二、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三)“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四)“放手”自学三、四句。

(五)以画为媒,加深理解。(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中的哪些景色?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标记。(2)结合插图,你能试着说说全诗的意思吗?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四、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心读读好吗?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

3、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鹿柴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

2、通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良好的观察、口语表达、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清楚表达。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理解诗的意境,体会感情。教学过程:

一、诵读旧诗,激发兴趣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我们同学已经学习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二、汇报资料,进入情境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鹿柴,柴在这里读作zhai,齐读题目。

2、通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

3、了解了诗人,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鹿柴。(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边看画面)在我国陕西,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诗人王维游览了这里,吟诵出了《鹿柴》。

二、学法指导,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点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可以查字典、看注释、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中不懂的问题。

3、汇报:你们组解决了什么问题?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4、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解决为什么“空山不见人而又但闻人语响”?

5、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品读,指名读。最后一生配乐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得这么美,能不能把它快速背下来,试着背一背。学生配乐试背。

三、画一画,吟诵诗词

1、王维诗的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请同学们按照你心中所想的,画出你心中的山水鹿柴。投影展示。

2、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景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四、课外展示,受到感染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听老师来读一读。(欣赏师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相应的诗和画面、音乐。

五、总结

古诗诵读:塞下曲(其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两个生字“遁、逐”。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从这首诗描绘的威武的将军率领骑兵在雪夜追击残敌的动人情景,初步感受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概和艰苦的战斗生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概和艰苦的战斗生活。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

回忆卢纶笔下的古诗《塞下曲》(其二),领略飞将军的风采!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板书课题

2、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3、指名读。对读。师按照刚才的要求作评价。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1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这几种方法(查字典、看图、查资料)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小组互助,理解诗句。

3、交流

(1)诗句疏通

月黑:无月之夜。单于(chán yú):本指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边境的敌人。遁(dùn)逃:逃走。将:带领。轻骑(jì):轻装快速的骑兵。骑:骑兵。逐:追击。

(2)诗意概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雁群受到惊吓高高地飞起,原来是单于趁着黑夜悄悄地逃跑了。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纷飞的大雪顷刻间就覆盖了将士们的弓箭和大刀。

(3)诗味拓展

说一说:敌人逃跑了,将军率兵追击了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画一画:敌人夜逃,将军欲追。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生评价。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喜欢这首古诗吗?

其实,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三首。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们积累在采蜜集里,或者是办一张精美的手抄报,然后一起来展览!

古诗诵读7:赠刘景文

学习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擎、橙、橘”3个生字,理解“荷尽、擎雨盖、菊残、橙黄橘绿”4个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感受橙黄橘绿时节的美丽。

3、通过理解字义和诗句,体会诗人作诗的目的,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要积极地去面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古诗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逢、宿、贫、犬、吠”。

2.读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3.感受古诗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第四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上)-精选文档(推荐)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上)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A案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第 1 页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第 2 页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夜书所见》。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第 3 页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

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自由朗读,达以成诵。同桌互读,练习背诵。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 4 页

第五篇:人教版三上古诗、谚语等填空

第三单元练习

班级————姓名————

1、‚知有儿童挑促织‛中‚挑‛读,在诗中的意思是:

2、、《夜书所见》是 诗人 在 季的夜晚,听到

,看到,他深有感触,写下:萧萧 其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3、代诗人王维17岁时孤身在长安,恰逢 节,这让他倍感孤独。不由得想起了,于是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诗中的‚。‛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

5、萧萧: 异乡:

促织: 倍:

篱落: 登高:

6、课文填空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着,另一个人()着线,()在远远的地方,好声‚放‛,那线(),风筝就(),()高过树梢了。牵线人()起来。风筝(),在空中()着,我们(),在田野里()。

7、‚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初读这句话时,可以推测‚憧憬‛和 的意思相近。查字典后可以知道‚憧憬‛的意思是:。‚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这句话中‚依然‛和 的意思相仿。

8、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形容十分吃惊,吓得变了脸色。()形容多次呼唤,一再催促。()低着头,神情沮丧泄气。()

9、按课文内容填空

秋天的雨是、、。《秋天的雨》的第二段,写了各种各样的颜色:有、、、、、、,我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请你也写一句这样的话: 10 我能默写课文中的两句比喻句:

1、2、

11、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带给小朋友的是。

12、写出不同的颜色:黄()()()()

红()()()()

绿()()()()

蓝()()()()

下载三上古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上古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三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

    人教版三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

    三上 古诗 于易水送人教案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三年级上半学期 古诗 《于易水送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易”“宾”“冠”“昔”四个生字。 2、理解“此地”“发冲冠”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整......

    人教三上语文《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课题 9 古诗两首 一、教学内容: 《夜书所见》教学时间:9.18 二、教材分析 《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

    三上 古诗 望庐山瀑布 教案(共五则范文)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三年级上半学期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个生字“庐”,并理解诗意。 2、背诵全诗。 3、初步学习夸张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背诵全诗......

    2017教学计划三上

    芜湖市育红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计划 学科 科学 班级 三年级 任课教师 徐子涵 一、所用教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二、教学内容简析: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使......

    三上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

    三上科学

    三上教科版科学 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