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试题(含答案)
教育学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教育要素 【 C 】 A.教师 B.学习者 C.教育形式 D.教育影响 2.从教育形态上分析,下列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的是 【 B 】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社区教育 D. 网络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 C 】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因材施教 D.防微杜渐
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癸丑学制 【 A 】 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 】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 A 】 A.西欧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7.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是 【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8.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
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参观法 C.实验法 D.实践活动法 【 A 】 9.在班集体中,学生通过班集体中规范化的组织结构,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培养公民品质,这说明班集体对学生发展具有 【 B 】 A.个性化功能 B.社会化功能 C.选择功能 D.保护功能 10.在教学测评领域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学生的作品和参加活动 的材料进行系统收集,通过合理地分析,展示学生成长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方法是
【 A
】 A.成长记录袋
B.观察法
C. 测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他的哪本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 C 】
A.《大教学论》 B.《教育学讲授纲要》 B.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儿》
12.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重要主张的学派是
【 D 】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3.以下的哪个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的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 D 】
A.教育理论
B.教育媒介
C.教学内容
D.教育目的
14.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C 】
A 社会环境 B 遗传 C 学校教育 D 个体活动
1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1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 】 A.西欧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17.认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阶段,而是涵盖人的一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 】 A.终身教育 B.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普通教育 18.探索学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户外教育、健康教育等,从课程的表现形式上属于
【 C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19.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 C
】
A.演示法
B.参观法
C.实验法
D.实践活动法
20.班主任在与小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其中的评价属于 【 B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整体印象评价 21【 A 】的出现,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
A.学校 B.教师 C.文字 D.劳动
22.【 A 】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对教育任务的确立、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具有指导作用。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方针
23.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 B 】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A.舒尔茨 B.保罗.朗格朗 C.杜威 D.布鲁纳 24.《荀子·儒效》曰:“四海之内差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之谓人师。”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
A.长期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25.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是维护学生的【 C 】。
A.荣誉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身心健康权
26.强调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的是【 C 】课程理论。
A.社会改造主义 B.存在主义 C.学科结构 D.后现代主义
27.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儿童中心”、“从做中学”等一系列口号和原则的是【 D 】。
A.布拉梅尔德 B.布鲁纳 C.卢梭 D.杜威 28.按照选择性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D 】。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B.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C.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等 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9.教学艺术的【 B 】是教学艺术的核心。
A.情感性 B.审美性 C.创造性 D.科学性 30.【 C 】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批改作业 B.备课 C.上课 D.课外辅导 31.在中国,“教育”二字合用最早出现在【 A 】
A.《孟子·尽心上》 B.《学记》 C.《中庸》 D.《说文解字》 32.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 C 】。
A.人的全面发展 B.因材施教 C.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D.人发展的顺序 33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是【 C 】。A.专业地位 B.政治地位 C.经济地位 D.职业声望
34.孔子定“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授学生,可以被看作是【 D 】的雏形。
A.综合课程 B.校本课程 C.德育课程 D.分科课程
35.【 C 】是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
A.名誉权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身心健康权 36.按照选择性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C 】。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B.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等
名词解释
1教育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2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3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专业情感于一体的培养过程,更是教师自我加压、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过程。
4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5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教育制度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6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的基本主张:1)教育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2)教育目的在于把学习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人的本性,增进人的价值。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4)评价教育的价值应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7个体身心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自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这就是人的各方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8班集体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9课程目标
答: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目的)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10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学工作具备(创造性,社会性,复杂性)
教学测量与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系统地搜集各种事实信息,利用多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工作及其所达到的效果给予科学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11学制
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育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3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通过对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利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不知道哪一句是)
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它表现为两方面1.同一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别性: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2经济对教育发展的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1)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2)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二)(三)
(四)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五)经济体制制约教育体制的变革。3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班级组织管理:1.班级组织的结构;2.班集体的管理。
(二)班级制度管理:1.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2.舆论和班风管理。
(三)班级教学管理:1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班级活动管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活动管理的同时,应该既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4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首先,学校是文化继承和传播的场所,一定社会的文化必然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和诉求,由于学校教育的整体性、高效性、系统性和深刻性,因此学校通过有关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使统治阶级的思想得以迅速扩散,被广大民众所接受。
2)学校教育可以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来巩固社会政治秩序,促进社会变革。
3)也可以通过宣扬落后的、反动的思想来制造社会的混乱,冲击一定的社会政治秩序。
5简述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项目主题的形成。2)项目计划的制定。3)项目的执行。4)项目结束后的评价、反思和总结。
6.个体身心发展对于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有序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安排不一样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7.我国教师任职资格条件是什么?
答:我国教师的资格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1 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2热爱教育事业。3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5 有教育教学能力。8.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何在?
答:区别:1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2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3 教师由知识 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9.教育测量与评价实施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步骤:1 分析教学目标 2 指定和研究教学测评的指标体系。3 确定测评方法 4 组织施测 5 测量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6 得出评价结论 7 进行评价信息反馈。
案例分析题
一.案例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材料,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共20分。(书 P271)
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
⑴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⑵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二.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第161页)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能力?第(161)页
三、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书 P259-262)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风流才子唐伯虎”、“大话西游周星驰”、“地痞无赖韦小宝”是男生的偶像;穿乞丐服、戴“骷髅头”饰品、哼“我不是黄蓉”歌曲。
如果你做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学生,该如何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的相关知识,谈谈你会怎么办?
第二篇:《教育学》试题三(含答案)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学》试题3
一、选择题(15分)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
2.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
A.等同的 B.同步的 C.辨证统一的 D.互相矛盾的
3.教育是受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但它一旦形成独立的社会部门,就具有()。
A.继承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4.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A.具体细则 B.基本要求 C.发展政策 D.主要技能
5.智育中的“智”是指()。
A.智力 B.知识 C.知识技能和智力 D.技能
6.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人的发展起()。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阻碍作用 D.主导作用
7.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是()A.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B.师资水平C.教学条件 D.教学质量
8.下列方法中属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实验法
9.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课外辅导
10.决定教育性质的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民族文化传统
11.《学记》中“长善救失”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原则 B.教学相长原则
C.及时而教原则 D.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2.学校产生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3.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创造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连续性
14.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
A.基本途径 B.唯一途径 C.唯一手段 D.唯一方法 15.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
A.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B.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C.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D.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2.学生既是教育的,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
4.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又是教育工作的。5.马克思主义关于 的学说,是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6.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为 服务,必须同_ _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7.关于教育起源论中,“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心理起源论” 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8.人的发展包括 和 两个方面。
9.在品德形成发展中,知、情、意、行是辩正统一的,其中知是________,行是。
10.现代社会教育包括 社会教育和 社会教育。1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做到。12..我国近代学制开始的标志是 的实施。
三、名词解释(16分)
1、教育(狭义)2.学制 3.德育
4.教学
四、问答(每小题6分,共36分)
1.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3.教育的发展要受人身心发展的哪些规律的制约?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6.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五、案件分析(14分)
请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分析如下案例:
—位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果实》一课时,课前曾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籽、胡萝卜等,上课—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他相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向?答案就很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为什么它们是果实呢?” “都能吃。”一个学生问答。
“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的果实都能吃。”教师说。“都是树上长的。”又有一个同学说。
“苹果和梨都足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的果实部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师说。“都是开完花结的果。”又有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都有核儿。”一个学午猛然想起,脱口而出。
“是吗 ?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 切开后,教师问:“那核儿是什么?知道吗?”“是种子。”同学们回答。教师说:“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
“叫果实。”一个同学答。
这时,教师总结: “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试阐述以上这个案例运用了中小学常用的哪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对于教师有哪些基本的要求?
《教育学》试题3参考答案
一、选择
BBDBC DDABB BAAAA
二、填空
1、传授知识和技能
2、主体、主体
3、《学记》
4、核心 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5、人的全面发展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美国教育家孟禄
8、身体 心理
9、基础 关键
10、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11、因材施教
12、癸卯学制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狭义):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4、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以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四、问答题。答案要点:
1、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过程紧凑;(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2、现代教育的特征有:(1)生产性(2)民主性(3)科学性(4)创新性
3、教育的发展要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1)顺序性(2)不平衡性(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
(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4、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有:(1)爱岗敬业;(2)热爱学生;(3)严谨治学;(4)团结协作;(5)为人师表。
5、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1)说服教育(2)榜样示范(3)实际锻炼(4)表扬和批评(5)奖励和惩罚
6、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素养:(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五、案例分析。
答题要点:这个案例主要运用了中小学常用的谈话法,也称问答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以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活动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运用谈话法时,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要把谈话主题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起来,要灵活掌握谈话技巧,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具有思考余地,对问题的提出要简明扼要,忌模棱两可及暗示性,要启发学生思考,并做好谈话总结等。
第三篇:最新教育学试题(10套含答案)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
A.孔子
B.柏拉图
C.杜威
D.卢梭
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教育生物起源论和教育心理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
A.阶段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治
C.个人魅力
D.举止端庄
5.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A.前提
B.基础
C.方法
D.中心
6.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各科教学
C.政治课
D.班主任工作
7.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8.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
A.直接感知事物
B.间接经验
C.学生的实践活动
D.交往
9.在青少年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
A.
10、11~11、12岁 B.
11、12~14、15岁
C.
13、14~15、16岁
D.
7、8~9、10岁
10.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
A.封闭性
B.垄断性
C.等级性
D.阶级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______。苏联的一些政治家和教育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当属______。
2.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_、教好学生。狭义教育一般是指______。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是教育与______相结合。体育是以______活动为基础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4.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______和______的主体。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制度。
6.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______和______。
7.德育过程是由______、______、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这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
8.课外校外教育具有_____、______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
9.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______总结和______总结。10.在我国,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是课程计划、______和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
2、因材施教:
3、美育 :
4、“三个面向”: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2.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3.谈谈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五、论述题(16分)
试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因素及其作用。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每空2分,共20分)
1.A
2.B 3.B 4.A
5.C 6.D 7.C 8.B 9.B 10.C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教育概论
凯洛夫
2.带好班级
学校教育
3.生产劳动
身体
4.学习
发展
5.国民教育
学校教育
6.教法
学生
7.教育者
受教育者 8.灵活性
自主性
9.工作
专题
10.课程标准
教科书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和免费的学校教育。
2、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情况给予学生的差别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3、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三个面向”:即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是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改革方针。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广义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不仅掌握和内化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态度、信念,也掌握一定的学术性知识和技能,以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狭义的社会化,仅是指使个体获得一定社会的价值、规则、态度和信念。(3分)具体表现在以下5方面:使学生获得和掌握一定的社会文化;使学生学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个性化是个性形成和发展、其固有特征不断彰显的过程;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促进人的价值的提升(每个要点1分)
2、(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和连贯性原则。(每个要点1分,共8分)
3、答: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其立论基础;
(二)教育的服务方向是教育方针中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概括了实施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根本途径;
(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概括了新时期教育方针的育人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根本性问题 ;
(五)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全面素质为根本。(前4点各1.5分,第5点2分)
五、论述题(16分)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主观能动性、社会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五大因素。(5分)其中,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2分)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2分)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制约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2分)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手段,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2分)社会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2分)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在统一对人的发展起着作用。(1分)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育是一种()
A.生物现象
B.心理现象
C.自然现象
D.社会现象
2.教育学的源泉是()
A.教育理论
B.教育规律
C.教育实践
D.教育需要
3.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罗杰斯
D.赞可夫
4.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经济制度
D.意识形态
5.古希腊的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
D.多方面发展教育
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
B.1901年
C.1911年
D.1949年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检查
D.成绩评定 8.研究德育过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
A.目标
B.内容
C.方法
D.规律 9.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社会实践
B.各科教学
C.班主任工作
D.课外活动
10.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主要应训练学生思维而轻视传授知识的理论被称为是()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是一种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的活动。
2.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和教育。
4.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______,又是教育工作的___________。
5.在一定年龄阶段内,年龄特征表现的是学生身心特征的______性;个别差异表现的是学生身心发展的______性。
6.教师劳动手段具有______性和______性。
7.“发现法”的倡导者是__________;“掌握学习”的创立者是_________。
8.学校、______、______三结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
9.教学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
10.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
2、全面发展教育:
3、教学:
4、陶冶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3、中小学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五、论述题(16分)
结合我国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论一个专业化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每空2分,共20分)
1.D 2.C 3.A
4.A
5.D 6.B 7.B 8.D 9.A
10.C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社会 培养人
2.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3.遗传 环境
4.出发点 归宿
5.共 个
6.主体 示范
7.布鲁纳 布卢姆
8.家庭 社会
9.教师教 学生学
10.考试
考查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
2、全面发展教育:即是指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而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或教师指导学生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4、陶冶法:是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教育的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
(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影响社会政治生活
(3)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前2点各3分,后1点2分)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
(1)教育目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
的需要
(2)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反应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要求
(3)教育目的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前2点各3分,后1点2分)
3、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
(1)首先依据教学任务。这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具体任务。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由此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就是说,要依据所讲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有自身的学习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因此,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此外,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师的自身教学风格,也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每个要点2分,共8分)
五、论述题(16分)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包括
(一)教师的专业信念:包括关于教育的信念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念;
(二)教师的专业人格:包括专业伦理和专业人格品质;
(三)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四方面,即学科专业知识、通识文化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
(四)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师的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拓展能力三方面。(每个要点1分,论述3分,共16分)
五、材料分析:
此题为开放性答案。能够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形势分析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和一些操作性要求即可。(上述三个方面各4分,综合4分,共16分)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德育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按一般教育顺序,开端于()
A.知
B.情
C.意
D.行
2.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教育的()
A.心理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意识起源论
D.需要起源论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上层建筑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生产力
4.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是()
A.考核法
B.谈话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5.义务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A.全民性
B.基础性
C.强迫性
D.普及性 6.“分组教学”的分组主要是按学生的()
A.年龄
B.学习成绩
C.智力发展水平
D.学习兴趣 7.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A.更新教学观念
B.采用现代教学技术
C.改革教学内容 D.实施个别教学
8.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C.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9.经常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查,这所体现的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
A.独立性
B.多样性
C.实践性
D.自愿性
10.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是()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生产方式
D.生产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是与人类______出现的;教育的本质属性是______。
2.教育的社会属性一般包括______、历史性和______。
3.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是______教育和教育______。
4.品德是一种______现象;道德是一种______现象。
5.教师劳动具有时间的______性和空间的______性。
6.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______性、______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7.教材是知识接受活动中的主要______,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______。
8.课的类型大致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9.在教育目的确立依据问题上,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10.教育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分为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______教育和______教育。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1.教育目的:
2.个体发展:
3.课外教育活动:
4.学制: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2.简述现代教育的共同特点。
3.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16分)
为什么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每空2分,共20分)
1.A
2.B 3.C 4.B 5.D 6.C 7.A
8.D 9.C 10.A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同时 培养人 2.永恒性 相对独立性 3.雅典 斯巴达 4.个体 社会
5.连续性 广延性 6.自觉 独立性 7.信息媒介 展开和具体化 8.综合课 单一课 9.卢梭 涂尔干
10.古代社会
现代社会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质量规格或标准。
2、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生理、心理及其身心整体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3、课外活动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教育性活动的总称。
4、学校的教育制度一般习惯的被简称为学制,它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条件、学校教育的分段以及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答案要点:(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2)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格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 ;(4)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手段及其组织形式。(每个要点2分,共8分)
2、答案要点:现代教育的共同特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每个要点1分,第1个要点2分,共8分)
3.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2)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3)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4)发展人的个性.(每个要点2分,共8分)
五、论述题(16分)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而决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同时,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特点,也说明学生处于客体地位。(8分)
从另一方面看,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始终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特点,作为有自觉性和独立性的人,决定了他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8分)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9、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10、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发展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2.教学的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______和______三种。
3.培养目标一般是指____________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____________。
4.教学大纲主要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5.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______知识经验;关于______的知识经验。
6.教师备课首先要做好钻研教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方面的工作。7.课外校外教育形式有群众性活动、____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____活动。8.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素养、知识素养和______素养三个方面。
9.德育主要解决为谁服务的______问题;智育主要解决为谁服务的___________问题。
10.中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____________,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
2、遗传素质:
3、智育:
4、课堂教学: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关系?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为什么会起主导作用?
3.为什么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五、论述题(16分)
试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4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每空2分,共20分)
1.C 2.B 3.A
4.A
5.D 6.A
7.A
8.D 9.B 10.D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生理 心理
2.语言 模像
3.教育目的 具体化
4.说明 正文
5.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
6.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
7.小组 个人
8.职业道德 能力
9.方向 本领
10.壬寅
癸卯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人的这些生物特性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故称之为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生物性前提,但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3、智育: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智育是各育的认识基础。
4、课堂教学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能力程度编成相对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2分)各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互相促进,又不可替代。德育是各育的方向、统帅和动力;(2分)智育是各育的知识和智力的基础;体育是各育的物质性前提条件;(2分)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也都是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同其他三育共同促进人的发展(2分)。
2、(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这种目的性,可以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克服或排除不利因素,选择对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给学生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他们按一定思想政治方向发展,健康成长。(3分)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严格的计划,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目的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教育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无法与学校教育相比。(3分)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形成教育工作需要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知识结构。他们明确教育的目的,懂得教育的方法,“闻道在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2分)3.教学生学会学习之所以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是因为:
(1)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发挥创造性,主动积极地去学习。(2分)
(2)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18世纪时,知识量失效一半的周期为十代人,平均每代人失效10%;到20世纪末,获得的知识六年失效一“半,应用科学和尖端科学甚至缩短为三年。学生必须会学习,才能不断更新知识。(3分)
(3)现代社会是知识密集的信息社会,出现了知识经济。社会越向前发展越需要知识,文化水平也要求越高。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和善于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分)
五、论述题(16分)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决定的。(3分)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3分)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2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教育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上。(2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育机智上。(2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要求教师具备教育智慧。(2分)综合论述(2分)。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
A.孔子
B.柏拉图
C.杜威
D.卢梭
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教育生物起源论和教育心理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
A.阶段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治
C.个人魅力
D.举止端庄
5.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A.前提
B.基础
C.方法
D.中心
6.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各科教学
C.政治课
D.班主任工作
7.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8.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
A.直接感知事物
B.间接经验
C.学生的实践活动
D.交往 9.在青少年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
A.
10、11~11、12岁 B.
11、12~14、15岁
C.
13、14~15、16岁
D.
7、8~9、10岁
10.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
A.封闭性
B.垄断性
C.等级性
D.阶级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是一种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的活动。
2.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和教育。
4.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______,又是教育工作的___________。
5.在一定年龄阶段内,年龄特征表现的是学生身心特征的______性;个别差异表现的是学生身心发展的______性。
6.教师劳动手段具有______性和______性。
7.“发现法”的倡导者是__________;“掌握学习”的创立者是_________。
8.学校、______、______三结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
9.教学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
10.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1.教育目的:
2.个体发展:
3.课外教育活动:
4.学制: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关系?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为什么会起主导作用?
3.为什么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五、论述题(16分)
试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因素及其作用。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B 3.B 4.A
5.C 6.D 7.C 8.B 9.B 10.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社会 培养人
2.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3.遗传 环境
4.出发点 归宿
5.共 个
6.主体 示范
7.布鲁纳 布卢姆
8.家庭 社会
9.教师教 学生学
10.考试
考查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质量规格或标准。
2、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生理、心理及其身心整体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3、课外活动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教育性活动的总称。
4、学校的教育制度一般习惯的被简称为学制,它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条件、学校教育的分段以及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2分)各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互相促进,又不可替代。德育是各育的方向、统帅和动力;(2分)智育是各育的知识和智力的基础;体育是各育的物质性前提条件;(2分)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也都是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同其他三育共同促进人的发展(2分)。
2、(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这种目的性,可以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克服或排除不利因素,选择对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给学生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他们按一定思想政治方向发展,健康成长。(3分)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严格的计划,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目的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教育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无法与学校教育相比。(3分)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形成教育工作需要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知识结构。他们明确教育的目的,懂得教育的方法,“闻道在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2分)
3.教学生学会学习之所以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是因为:
(1)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发挥创造性,主动积极地去学习。(2分)
(2)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18世纪时,知识量失效一半的周期为十代人,平均每代人失效10%;到20世纪末,获得的知识六年失效一“半,应用科学和尖端科学甚至缩短为三年。学生必须会学习,才能不断更新知识。(3分)
(3)现代社会是知识密集的信息社会,出现了知识经济。社会越向前发展越需要知识,文化水平也要求越高。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和善于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分)
五、论述题(16分)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主观能动性、社会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五大因素。(5分)其中,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2分)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2分)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制约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2分)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手段,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2分)社会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2分)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在统一对人的发展起着作用。(1分)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育是一种()
A.生物现象
B.心理现象
C.自然现象
D.社会现象
2.教育学的源泉是()
A.教育理论
B.教育规律
C.教育实践
D.教育需要
3.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罗杰斯
D.赞可夫
4.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经济制度
D.意识形态
5.古希腊的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
D.多方面发展教育
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
B.1901年
C.1911年
D.1949年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检查
D.成绩评定
8.研究德育过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
A.目标
B.内容
C.方法
D.规律
9.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社会实践
B.各科教学
C.班主任工作
D.课外活动
10.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主要应训练学生思维而轻视传授知识的理论被称为是()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是与人类______出现的;教育的本质属性是______。
2.教育的社会属性一般包括______、历史性和______。
3.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是______教育和教育______。
4.品德是一种______现象;道德是一种______现象。
5.教师劳动具有时间的______性和空间的______性。
6.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______性、______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7.教材是知识接受活动中的主要______,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______。
8.课的类型大致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9.在教育目的确立依据问题上,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10.教育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分为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______教育和______教育。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
2、遗传素质:
3、智育:
4、课堂教学: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2.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3.谈谈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五、论述题(16分)
结合我国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论一个专业化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6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每空2分,共20分)
1.D 2.C 3.A
4.A
5.D 6.B 7.B 8.D 9.A
10.C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同时 培养人
2.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3.遗传 环境
4.出发点 归宿
5.共 个
6.主体 示范
7.布鲁纳 布卢姆
8.家庭 社会
9.教师教 学生学
10.考试
考查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人的这些生物特性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故称之为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生物性前提,但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3、智育: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智育是各育的认识基础。
4、课堂教学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能力程度编成相对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广义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不仅掌握和内化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态度、信念,也掌握一定的学术性知识和技能,以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狭义的社会化,仅是指使个体获得一定社会的价值、规则、态度和信念。(3分)具体表现在以下5方面:使学生获得和掌握一定的社会文化;使学生学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个性化是个性形成和发展、其固有特征不断彰显的过程;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促进人的价值的提升(每个要点1分)
2、(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和连贯性原则。(每个要点1分,共8分)
3、答: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其立论基础;
(二)教育的服务方向是教育方针中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概括了实施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根本途径;
(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概括了新时期教育方针的育人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根本性问题 ;
(五)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全面素质为根本。(前4点各1.5分,第5点2分)
五、论述题(16分)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包括
(一)教师的专业信念:包括关于教育的信念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念;
(二)教师的专业人格:包括专业伦理和专业人格品质;
(三)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四方面,即学科专业知识、通识文化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
(四)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师的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拓展能力三方面。(每个要点1分,论述3分,共16分)
五、材料分析:
此题为开放性答案。能够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形势分析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和一些操作性要求即可。(上述三个方面各4分,综合4分,共16分)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7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德育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按一般教育顺序,开端于()
A.知
B.情
C.意
D.行
2.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教育的()
A.心理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意识起源论
D.需要起源论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上层建筑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生产力 4.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是()
A.考核法
B.谈话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5.义务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A.全民性
B.基础性
C.强迫性
D.普及性
6.“分组教学”的分组主要是按学生的()
A.年龄
B.学习成绩
C.智力发展水平
D.学习兴趣
7.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A.更新教学观念
B.采用现代教学技术
C.改革教学内容 D.实施个别教学
8.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C.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9.经常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查,这所体现的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
A.独立性
B.多样性
C.实践性
D.自愿性
10.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是()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生产方式
D.生产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发展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2.教学的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______和______三种。
3.培养目标一般是指____________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____________。
4.教学大纲主要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5.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______知识经验;关于______的知识经验。
6.教师备课首先要做好钻研教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方面的工作。
7.课外校外教育形式有群众性活动、____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____活动。
8.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素养、知识素养和______素养三个方面。
9.德育主要解决为谁服务的______问题;智育主要解决为谁服务的___________问题。
10.中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____________,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
2、因材施教:
3、美育 :
4、“三个面向”: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3、中小学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五、论述题(16分)
为什么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7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每空2分,共20分)
1.A
2.B 3.C 4.B 5.D 6.C 7.A
8.D 9.C 10.A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生理 心理
2.语言 模像
3.教育目的 具体化
4.说明 正文
5.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
6.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
7.小组 个人
8.职业道德 能力
9.方向 本领
10.壬寅
癸卯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和免费的学校教育。
2、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情况给予学生的差别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3、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三个面向”:即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是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改革方针。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影响社会政治生活
(3)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前2点各3分,后1点2分)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
(1)教育目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
的需要
(2)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反应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要求
(3)教育目的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前2点各3分,后1点2分)
3、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
(1)首先依据教学任务。这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具体任务。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由此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就是说,要依据所讲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有自身的学习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因此,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此外,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师的自身教学风格,也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每个要点2分,共8分)
五、论述题(16分)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而决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同时,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特点,也说明学生处于客体地位。(8分)
从另一方面看,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始终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特点,作为有自觉性和独立性的人,决定了他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8分)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8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9、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______。苏联的一些政治家和教育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当属______。
2.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_、教好学生。狭义教育一般是指______。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是教育与______相结合。体育是以______活动为基础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4.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______和______的主体。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制度。
6.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______和______。
7.德育过程是由______、______、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这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
8.课外校外教育具有_____、______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
9.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______总结和______总结。10.在我国,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是课程计划、______和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
2、全面发展教育:
3、教学:
4、陶冶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2.简述现代教育的共同特点。
3.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0、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论述题(16分)
试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因素及其作用。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8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每空2分,共20分)
1.A
2.B 3.B 4.A
5.C 6.D 7.C 8.B 9.B 10.C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教育概论
凯洛夫
2.带好班级
学校教育
3.生产劳动
身体
4.学习
发展
5.国民教育
学校教育
6.教法
学生
7.教育者
受教育者 8.灵活性
自主性
9.工作
专题
10.课程标准
教科书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
2、全面发展教育:即是指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而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或教师指导学生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4、陶冶法:是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教育的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答案要点:(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2)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格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 ;(4)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手段及其组织形式。(每个要点2分,共8分)
2、答案要点:现代教育的共同特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每个要点1分,第1个要点2分,共8分)
3.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2)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3)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4)发展人的个性.(每个要点2分,共8分)
五、论述题(16分)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主观能动性、社会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五大因素。(5分)其中,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2分)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2分)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制约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2分)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手段,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2分)社会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2分)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在统一对人的发展起着作用。(1分)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9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育是一种()
A.生物现象
B.心理现象
C.自然现象
D.社会现象
2.教育学的源泉是()
A.教育理论
B.教育规律
C.教育实践
D.教育需要
3.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罗杰斯
D.赞可夫
4.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经济制度
D.意识形态
5.古希腊的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
D.多方面发展教育
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
B.1901年
C.1911年
D.1949年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检查
D.成绩评定
8.研究德育过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
A.目标
B.内容
C.方法
D.规律 9.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社会实践
B.各科教学
C.班主任工作
D.课外活动 10.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主要应训练学生思维而轻视传授知识的理论被称为是()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______。苏联的一些政治家和教育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当属______。
2.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_、教好学生。狭义教育一般是指______。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是教育与______相结合。体育是以______活动为基础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4.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______和______的主体。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制度。
6.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______和______。
7.德育过程是由______、______、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这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
8.课外校外教育具有_____、______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
9.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______总结和______总结。
10.在我国,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是课程计划、______和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1.教育目的:
2.个体发展:
3.课外教育活动:
4.学制: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关系?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为什么会起主导作用?
3.为什么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五、论述题(16分)
试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因素及其作用。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9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每空2分,共20分)
1.D 2.C 3.A
4.A
5.D 6.B 7.B 8.D 9.A
10.C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教育概论
凯洛夫
2.带好班级
学校教育
3.生产劳动
身体
4.学习
发展
5.国民教育
学校教育
6.教法
学生
7.教育者
受教育者 8.灵活性
自主性
9.工作
专题
10.课程标准
教科书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质量规格或标准。
2、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生理、心理及其身心整体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3、课外活动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教育性活动的总称。
4、学校的教育制度一般习惯的被简称为学制,它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条件、学校教育的分段以及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2分)各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互相促进,又不可替代。德育是各育的方向、统帅和动力;(2分)智育是各育的知识和智力的基础;体育是各育的物质性前提条件;(2分)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也都是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同其他三育共同促进人的发展(2分)。
2、(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这种目的性,可以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克服或排除不利因素,选择对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给学生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他们按一定思想政治方向发展,健康成长。(3分)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严格的计划,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目的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教育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无法与学校教育相比。(3分)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形成教育工作需要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知识结构。他们明确教育的目的,懂得教育的方法,“闻道在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2分)
3.教学生学会学习之所以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是因为:
(1)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发挥创造性,主动积极地去学习。(2分)
(2)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18世纪时,知识量失效一半的周期为十代人,平均每代人失效10%;到20世纪末,获得的知识六年失效一“半,应用科学和尖端科学甚至缩短为三年。学生必须会学习,才能不断更新知识。(3分)
(3)现代社会是知识密集的信息社会,出现了知识经济。社会越向前发展越需要知识,文化水平也要求越高。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和善于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分)
五、论述题(16分)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主观能动性、社会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五大因素。(5分)其中,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2分)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2分)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制约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2分)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手段,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2分)社会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2分)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在统一对人的发展起着作用。(1分)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1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9、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10、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是与人类______出现的;教育的本质属性是______。
2.教育的社会属性一般包括______、历史性和______。
3.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是______教育和教育______。
4.品德是一种______现象;道德是一种______现象。
5.教师劳动具有时间的______性和空间的______性。
6.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______性、______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7.教材是知识接受活动中的主要______,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______。
8.课的类型大致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9.在教育目的确立依据问题上,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10.教育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分为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______教育和______教育。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
2、全面发展教育:
3、教学:
4、陶冶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2.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3.谈谈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五、论述题(16分)
为什么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10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每空2分,共20分)
1.C 2.B 3.A
4.A
5.D 6.A
7.A
8.D 9.B 10.D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同时 培养人
2.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3.遗传 环境
4.出发点 归宿
5.共 个
6.主体 示范
7.布鲁纳 布卢姆
8.家庭 社会
9.教师教 学生学
10.考试
考查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
2、全面发展教育:即是指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而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或教师指导学生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4、陶冶法:是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教育的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广义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不仅掌握和内化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态度、信念,也掌握一定的学术性知识和技能,以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狭义的社会化,仅是指使个体获得一定社会的价值、规则、态度和信念。(3分)具体表现在以下5方面:使学生获得和掌握一定的社会文化;使学生学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个性化是个性形成和发展、其固有特征不断彰显的过程;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促进人的价值的提升(每个要点1分)
2、(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和连贯性原则。(每个要点1分,共8分)
3、答: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其立论基础;
(二)教育的服务方向是教育方针中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概括了实施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根本途径;
(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概括了新时期教育方针的育人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根本性问题 ;
(五)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全面素质为根本。(前4点各1.5分,第5点2分)
五、论述题(16分)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而决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同时,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特点,也说明学生处于客体地位。(8分)
从另一方面看,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始终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特点,作为有自觉性和独立性的人,决定了他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8分)
第四篇:小学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含答案)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答案:A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答案:B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答案:C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答案:A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答案:C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答案:A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答案:C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答案:B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答案:C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答案:D 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答案:D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答案:C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答案:B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思想。
A.最优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
答案:D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答案:A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答案:B 17.1919年,著名教育家()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桑代克
B.盖顿
C.杜威
D.克伯屈
答案:C 18.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答案:A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答案:A 2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答案:C 2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答案:B 22.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斯宾塞的《教育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答案:D 23.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英国哲学家()。
A.卢梭
B.培根
C.拉伯雷
D.洛克
答案:B 24.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D.斯宾塞的《教育论》
答案:B
2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答案:C
26.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答案:D 27.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答案:B 8.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
答案:B
29.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
A.徐特立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答案:D
30.倡导发现法教学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
A.斯金纳
B.杜威
C.布鲁纳
D.加涅
答案:C 31.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根舍因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赞科夫
答案:A
3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答案:B
33.建国初期从前苏联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
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
B.斯米尔诺夫著的《教育学初级读本》
C.叶希波夫·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
D.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答案:D 34.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依曼
D.洛克
答案:C 35.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
A.梅依曼
B.拉伊
C.凯洛夫
D.勒温
答案:D 36.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行动研究法
D.文献法
答案:B 3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答案:A
38.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
A.最优化理论
B.认知结构的理论
C.发展性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答案:C .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答案:BD 2.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学论
C.教育科研方法
D.学校管理学
E.外国教育史
答案:ABCDE 3.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答案:ACDE 4.50年代以前,苏联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
A.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B.凯洛夫《教育学》
C.克鲁普斯卡姬《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E.马卡连柯《教育诗》
答案:ABCE 5.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
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答案:ADE 6.教育实验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A.有变革
B.可重复操作
C.有理论假说
D.有控制
E.全面科学
答案:ABCD 7.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
A.观察
B.测验
C.问卷
D.查阅资料
E.谈话
答案:ABCDE 8.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
A.计划性
B.实用性
C.客观性
D.科学性
E.广泛性
答案:BE 9.文献法就是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科研方法,下列属于文献的是()。
A.会议记录
B.期刊
C.录音
D.评述
E.文摘
答案:ABCDE 10.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E.自然形态的教育
答案:ABCDE 11.调查法的具体方式有()。
A.查阅文献资料
B.测验
C.观察
D.问卷
E.谈话
答案:ABCDE 12.《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
A.教学相长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E.长善救失
答案:BCD 13.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
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
B.实科教育思想
C.教育性教学
D.自然主义教育
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答案:AC 14.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儿童为中心
D.课堂为中心
E.从做中学
答案:ABCE 15.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杨贤江
E.朱熹
答案:ABCD 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论著有()。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E.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答案:ABD 17.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
A.交往领域
B.动作技能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E.思维领域
答案:BCD 18.教育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A.有变革
B.有被试
C.有理论假说
D.可重复操作
E.有控制
答案:ACDE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2.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答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3.狭义的社会教育是在______和______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答案:家庭 学校
4.现代社会教育包括______教育机构和______教育机构两大类。
答案:校外儿童 校外成人文化 5.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答案:社会 人的身心
6.教育科学是以______和______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7.教育是______和社会生产延续的手段,它通过______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答案:个人发展 培养人
8.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____》。
答案:论语 9.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战国晚期____所著的《____》。
答案:乐正克 学记 10.____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答案:亚里斯多德
11.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____》。
答案:雄辩术原理 13.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是捷克教育家____,他所著的《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____。
答案:康德
15.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______所著的《____》在西方被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的教育思想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答案: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1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他的教育目的论,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答案:伦理学 心理学
17.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______,其主要代表著作是《____》。
答案: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18.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______和______基础。
答案:世界观 方法论 19.克鲁普斯卡娅根据列宁的指示编著的《____》,被认为使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
答案: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2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近代民主教育家______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倡导的教育思想。
答案:蔡元培
21.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现代教育理论家______的《____》。
答案: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22.美国当代教育家______倡导发现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其代表作是《教育过程》。
答案:布鲁纳
23.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______”。
答案:发展教学论 24.德国教育家根舍因倡导______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答案:范例教学
25.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出了____的教育理论。
答案:全面发展
26.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____领域、二是____领域、三是____领域。
答案:认知 情感 动作技能
27.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经验的______,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理论的______。
答案:科学总结 源泉 28.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和说明集中体现在它应该能够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是什么、______ 和 ______。
答案:为什么 怎么样
29.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主要表现在:解释______,指导______,推动______。
答案: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 教育改革
30.在教育原理的有关课题或问题的研究中,可供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统计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
答案: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31.观察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和______。
答案:抽样观察法 应用观察法 32.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一名称的是德国教育家______。
答案:梅伊曼
33.实验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答案:单组法 等组法 循环法
第五篇:教育学测试题(含答案)
《教育学》测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
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D)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C)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B)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C)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C)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D)A.生产经营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B)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1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句俗语所反映的是(A)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相互作用论 13.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C)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14.“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表明,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D)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体差异性
15.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两位教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B)A.职业知识的差异 B.职业理念的差异 C.职业能力的差异 D.职业认同的差异
16.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C)A.综合性取向 B.选拔性取向 C.发展性取向 D.同一性取向
17.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此时,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
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 C.暂停教学,及时请教专业人员 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
1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A A.机会公平B.过程公平C.结果公平D.区域公平19.小学班队活动最基本的原则是(D)
A.趣味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自主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教育研究者通过控制和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以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是(B)A.观察法 B.实验法 C.文献法 D.调查法
21.小学老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的方式鼓励学生诚实、助人等行为,这种教育方法属于(A)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22.教师经常需要恰当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问题,这体现出教师劳动具有(C)A.目的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23.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学习内容,自己独立思考,理解概念、法则,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是(B)
A.启发教学 B.发现教学 C.支持教学 D.合作教学 24.《学记》中提出“杂施而不孙(逊),则坏乱而不修”。它体现的教学原则是(B)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5.赫尔巴特强调教育“三中心”,除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外还有(D)A.学生中心 B.活动中心 C.教学中心 D.课堂中心
26.具体规定“学科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的是(A)
A.课程标准 B.教科书 C.课程资源 D.课程计划 27.小学生用学具学习数学时,学具是(C)
A.学习对象 B.学习过程 C.学习中介 D.学习结果 28.按课程设计的主体,可将课程划分为(C)A.必修课和选修课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29.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最基本的、决定性的依据是(C)A.教学目标 B.学生兴趣 C.教学内容 D.教师特点
30.在小学科学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做实验来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说明小学生的学习(C)A.以直接经验为主 B.以间接经验为主 C.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重 D.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无关
31.某县教育行政部门为推进当地教育发展,决定设置一批重点学校并给予财政、师资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设置重点学校有利于提高教育发展水平B.设置重点学校有利于打造本地教育品牌
C.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无权设置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 D.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权设置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
32.“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韩诗外传》)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B)A.不仅要提高道德认识,还要加强道德实践 B.不仅要有从教的学识能力,还要做到以身作则 C.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注重能力的提升 D.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情怀
33.小宇上课时经常插话,老师生气地说:“管住你的嘴,不然我就封住你的嘴!”老师的做法(C)A.错误,应该杜绝当堂批评 B.正确,应该严格要求学生 C.错误,应该尊重学生人格 D.正确,应该加强课堂管理
34.当工作遇到挫折时,刘老师总是能够乐观、豁达地面对。这表明刘老师具备(A)A.健康的职业心理 B.丰富的学识修养 C.较强的教育能力 D.高尚的职业道德
35.某老师向学生推销课外辅导资料,要求学生必须购买。该老师的做法(D)A.反映教学需要 B.体现敬业精神 C.违背教育规律 D.违背师德规范 36.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教育者“教”的客体不是双客体,而是一种复合客体
B.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如何教”和“教什么”的过程
C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因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更确切地说是“教”的主体 D.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37.最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同伴关系并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课堂学习形式是(D)。A探究学习B竞争学习C个体学习D合作学习
3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C)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9.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
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40.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4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C)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4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A)A.个体社会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性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4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B)A.传递
B.选择
C.创造
D.传播 4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D)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塑性
4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D)A.发展生产力
B.消灭社会分工
C.普及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B)A.学区教育制度
B.成人教育制度
C.教师教育制度
D.教师资格制度 47.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A.班级授课制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导生制 4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是(A)A.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B.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 C.学生有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 D.学生有毕业或结业时获得学位证书,学位证的权利
49.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改革逐步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鲜明反映这种转型努力的标志性文献是(C)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50.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的教育面貌,探索了乡村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B)A.学友制
B.小先生制
C.学徒制
D.实习制
二、多项选择题(51.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BD)。A.计划性 B.实用性 C.客观性 D.广泛性 52.《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BCD)。
A.教学相长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BCD)。A.儿童对成人模仿的需要 B.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社会需要 C.人类生存的需要 D.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54.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CD)A、教育人文化
B、教育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55.德育从内容上看包括(ABCD)几方面。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世界观教育 D.爱国主义教育 56.属于小学德育的特点的(ABCD)
A、基础性
B、生活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57.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ABCD)。
A.教育哲学 B.教学论 C.教育科研方法 D.学校管理学
58.教育实验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有变革 B.可重复操作 C.有理论假说 D.有控制
59.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属于教学过程的活动。(AC)A.备课 B.排课表 C.批改作业 D.教研活动 60.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ABCD)。
A.当前形势的需要 B.德育的任务 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 D.学生年龄特征 61.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也是()AB A理论学科 B应用学科 C基础课程 D选修课程 62.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ABC A学科基础知识 B教育学科基础知识 C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D理论知识 63.教师可以通过(ABCD)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A.高超的教学水平B.良好的道德品质 C.良好的作风 D.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64.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要对(ABCD)等基本要素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A.教学对象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教学媒体 65.课程的基本类型有(b、c、d)。
A.国家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 66.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
A,复式教学B.个别教学C.问题教学D.班级授课
67.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B、C)
A. 均衡性B. 综合性 C. 选择性 D.结构性 68.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B、C)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
69.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BCD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70.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三、判断题
71.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错)72.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过程。(对)73.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74.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75.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76.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77.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78.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7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80.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81.俗语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因此,用体罚去整治学生也是可以的。(错误)82.上课是学校里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正确)83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脱离教育性的教学是不存在的(正确)。84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的过程(错误)。85 .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错误)86.技巧是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化,自动化程度的技能。通常说: “熟能生巧”,熟是巧的基础,巧是熟的结。(正确)87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是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错误)88.每一节课的教学必须坚持一个教学原则。(错误)89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正确)90 .现场教学是经常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错误)91.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92.学校有专职教师,有各种设备,所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必定无疑的。(√)93.现在世界各国一般都说要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可见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目的也有共同的一面。(×)94.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95.开展课外和校外活动,不能听任学生自由地独立自主地活动,教师必须时时紧紧跟着,以防出现差错。(×)96.新形势要求学校思想品德工作必须把重点转移到着重培养学生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97.教学具有教育性。(√)9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即思想品德形成过程。(√)99.发展智力和掌握知识有联系,但不同步。(√)100.教育对象按照教育者的要求完成了某一道德行动,即表明他已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