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题

时间:2019-05-13 14:3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试题》。

第一篇: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不是教育的要素?(C)A.教育者 B.学习者 C.教育方式 D.教育影响

2.按照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划分的教育形态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B)A.农业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信息社会教育 D.工业社会教育

3.按照教育赖以运行的场所或者是空间标准划分的教育形态是:(B)A.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与信息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C.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D.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4.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A.勒图尔诺与沛西.能 B.孟禄 C.马克思 D.洛克

5.我国古代最早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D)A.《大学》 B.《师说》 C.论语》 D.《学记》

6.以下哪一本书的是近代教育学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A)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康德的《康德论教育》 D.卢梭的《爱弥儿》 7.以梅伊曼和拉伊为代表的教育学派别是:(C)A.文化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8.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别的代表人物是(D)A.杜威和狄尔泰 B.鲍尔斯

C.马克思和恩格斯 D.杜威和克伯屈 9.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B)。A.布鲁纳 B.保罗·朗格朗 C.康德 D.斯宾塞

10.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反映其“自然教育”思想的著作(D)。A.《教育漫话》 B.《林哈德与葛笃德》 C.《人的教育》 D.《爱弥儿》

二、概念题

1.教育:(1)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一般来说,主要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下定义的,一个社 会角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2)根据对“教育”概念的分析,尝试给出“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综合定义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动力性以及社会文化性的特点。2.教育要素:(1)教育者(2)学习者(3)教育影响 3.教育形态:教育形态按照三个标准划分可以分为:(1)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

(3)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以及信息社会教育 4.教育学:(1)教育学的萌芽

(2)教育学发展的脉络()教育学流派(4)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情况

5.实用主义教育学:(1)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育学》为代表(2)主要观点:

A教育是不断改造经验、组织经验的过程 B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 C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提倡“做中学”。

三、简答题

1.信息社会以及其教育特征。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2.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学也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面貌,以至于20世纪末的教育学已经远远不同于20世纪初的教育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不仅仅聚贤庄学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上。(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

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和作品。(2)主要观点: 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是相互影响的;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的(A)。A、经济功能 B、社会功能 C、个体功能 D、政治功能 2.教育能够传播文化、保存文化、创造文化,这体现了教育的(D)。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3.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A)。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4.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C)。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的规模 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表现在(B)。A、教育组织形式 B、教育内容 C、领导权 D、教育手段

6.教育能传播思想、形成舆论,这体现了教育的(C)。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7.人的身心发展是指(A)。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8.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9.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D)。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 10.“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C)。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概念题

1.教育功能: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

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2.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

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不是无限的,而要受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性质所制约。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包括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1)教育的人口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经济功能(4)教育的文化功能(5)教育对社会的负向功能 3.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3)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4)教育的享用功能(5)教育的负向功能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功能的类型(1)类型划分的标准

(2)教育功能类型:个体功能、社会功能;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显性功能、隐性功能;综合角度划分的各种功能。(3)各个教育功能类型的特点。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

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3.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代表一定社会的要求,传播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受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就易于形成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人的行为要符合所属群体或社会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社会规范。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使人们认识社会规范的意义和内容,认识到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从而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职业是社会化的集中体现。人生活在社会中,要以一定的职业为生,这就决定了为就业和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必须能够促进个体的职业化。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培养人的职业角色意识、技能是其核心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责任交给(B)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智力教育 C.劳动教育 D.阶级教育

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D)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概念题 1.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

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培养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3.教学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 需要所决定的,也因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4.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即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与社会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5.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

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指人的自由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指: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2.正确表述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并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癸卯学制 2.我国现行学制的类型是(C)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以上都不是

3.(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A.基础教育 B.职业技术教育 C.成人教育 D.高等教育 4.当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是(C)A.全民教育 B.教育民主化 C.终身教育 D.教育公平化

二、概念题

第二篇: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6.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A.实现教育平等 B.实现全民教育 C.提高教育效率 D.提高教育效益 7.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8.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10.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1.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1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13.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A.注意力 B.观察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14.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A.未来性 B.滞后性 C.连续性 D.广延性

15.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A.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教育方针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教育方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教育学是一门以______、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7.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__。

18.教育的根本属性是教育的______。

因此,正确答案选D。13.【精析】D智力一般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思维力是其核心。14.【精析】B运动员得到金牌,要奖励启蒙教练,这说明运动员的成绩和启蒙教练的辛苦劳动是密切相关的。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滞后性。15.【精析】B 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

二、填空题

16.教育现象 17.非制度化教育18.社会性 19.学校课程(校本课程)20.课程设计 21.教育目的 22.直接经验 23.科技24.皮亚杰 25.等级制26.教育立法 27.林哈德与葛笃德28.年龄分级

29.价值定向30.教育 31.环境决定论32.教育管理 33.人格感化34.自我教育 35.课程改革

三、简答题

36.(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3)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发展。(4)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3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承受者,学校教育的成果表现在学生身上,这是由学校的使命和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所决定的。

(2)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从事精神生产,教育生产的产品是人才,是人在品德、智力、体质方面的发展,这种精神生产的过程,也就是对人的培养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下,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完整地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方面要肯定学生是教育对象,要接受教育,学校和教师不可懈怠教育的职责,发挥其育人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必须强调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8.(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规定教育的社会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依照教育目的,可使教育避免发展方向的失误。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具有激励教育行为的作用,它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3)评价作用。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准绳,衡量实际教育活动与预定目的的偏差的,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做出调整,进行有目的的控制。

(4)协调作用。教育目的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力量,促进学生的成长。教育

目的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做出规定,以期培养出与一定社会需要相一致的人;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体质、审美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39.(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人的发展必须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缺乏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人的遗传素质是人赖以发展的物 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正是遗传素质成熟程度的表现。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限制,超越遗传素质成熟程度的学习和教育是很难成功的。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如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个性特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

(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遗传素质具有从先天而来的稳定性,同时,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

40.(1)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2)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

第三篇:最新教育学试题

最新版教育学精选套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C)。A.《论语》 B《师说》C.《学记》 D.《大教学论》

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C)。

A.《教育论》 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3、在教育发展过程中,(C)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布鲁纳 B.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4、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D)。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5、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B)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杨贤江 D.晏阳初

6、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7、“学而时习之”一语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道德经》

8、《教育漫话》一书是(B)的著作。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斯宾塞 D.裴斯泰洛齐

9、《大教学论》一书是(C)的著作。

A.斯宾塞 B.洛克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家(C)的信条。A.鲁迅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杨贤江

11、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B)。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2、“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A)。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洛克

13、在近代,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B)。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1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15、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C)。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6、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17、“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18、“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C)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19、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B)。

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教育》C.《普通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

20、“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B)提出的。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22、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政治学》

2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D)。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4、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5、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26、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7、“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验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8、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29、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A.布卢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30、1901年,由立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31、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A)。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3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3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B)。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34、建国初期从前苏联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D)。

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 B.斯米尔诺夫著的《教育学初级读本》

C.叶希波夫·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 D.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35、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C)。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伊曼

D.洛克

36、“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3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列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学

2、教育规律

五、简答题(注意:简答题、论述题用不同教材上的答案均可,表述不同只要言之成理都得分)

1、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在于: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一、单选题:

1、一般来说,学校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3、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为代表的教育起源理论是(A)。A.生物学起源理论 B.心理学起源理论 C.劳动起源理论 D.需要起源理论

4、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B)。A.勒图尔诺 B.孟禄 C.马斯洛 D.马克思

5、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C)。A.庠 B.序 C.校 D.学

7、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B)。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8、勒图尔诺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这是教育的(A)的观点。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9、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A.普鲁士 B.奥地利 C.英国 D.美国

10、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A)。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1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C)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2、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之为(A)。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五四制

13、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14、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15、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A)的特征。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16、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D)的认识。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7、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D)的观点。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8、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B)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9、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的“六学二馆”在招生上具有严格的(C)特点。

A.宗教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民主性

20、“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C)时期的教师活动。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1、1986年,我国颁布了(C)。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由(A)决定的。A.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 B.人们的认识活动规律 C.教育自身的性质 D.教育自身的活动

23、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D)。A.三科 B.七艺 C.四学 D.六艺

2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2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C)。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26、“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把“教育”作此解释的是(A)。A.许慎 B.孔子 C.朱熹 D.韩愈

27、终身教育是(D)的特点。

A.古代教育 B.中世纪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28、终身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这一思想在《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中进行系统的论述,该书的作者是(A)。

A.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

C.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D.美国的克伯屈

29、.教育的特质是(D)。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0、“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A)传承的。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 D.哈佛大学

3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起源论者所强调的是(B)。 A.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 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人类语言产生后的必然要求 D.对外部自然界的恐惧

32、社会上出现专事知识传授活动的知识分子和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学校,一般地说是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3、.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B)。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34、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比,学校教育(B)。 A.并不重要 B.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C.是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D.的教育形式更为灵活,是非制度化的教育

35、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形象是高大的,这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具有(C)。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3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D)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37、“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C)。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38、“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D)。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39、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

A.孟禄 B.沛西·能 C.利托尔诺 D.华生 40、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D)。A.美国 B.英国 C.前苏联 D.德国

41、严格的等级性是(C)教育的显著特征。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社会

42、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D)。

A.促进社会公平B.传递人类精神文明 C.产生新生产力 D.培养人

43、教育与(C)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社会生活 B.科学技术 C.生产劳动 D.经济建设

44、“四书”、“五经”是我国(D)的教育内容。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45、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C)。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6、首次把“教”“育”两个单字合作为一个词见于(C)。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说文解字》

二、填空题

1、教育是____________的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培养人)

2、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是,教育与 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 之间的矛盾或关系。(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3、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4、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义务教育,也叫____________,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强制教育)

6、据中国古籍记载,在中国古代社会时,出现了“庠”、“序”、“瞽宗”、“辟雍”、“泮宫”等机构,这些机构都是__________。(学校)

7、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____________表现形式。(外在)

8、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____________社会才出现的。(奴隶)

9、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被称为____________。(义务教育)

10、在古代社会,_________的产生,从而使教育从一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社会活动形式。(学校)

1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12、___________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教育的心理)

三、辨析题

1、义务教育已经在世界各国完全普及。

(错误。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代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2、终身教育主要是指成人教育。

(错误。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于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都是片面的。)

四、名词解释

1、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2、广义的教育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4、终身教育

5、义务教育

6、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7、四书五经

五、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断从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现代生产劳动高度结合;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教育普及制度化;(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终身教育成为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6)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选题:

1、人的发展是指人的(C)。

A.人的体质的增强 B.记忆力的增强 C.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D.人的肌体的正常发育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家庭决定论 D.儿童决定论

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B)。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C)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基因决定论

6、.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这说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C)。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9、格塞尔的“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A)。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 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10、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A)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世界。

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A.环境 B.遗传素质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C)起主导作用。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3、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完全否定了(A)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14、个体身心发展的(C)要求教育应该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A.差异性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阶段性

15、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6、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B)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1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9、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D)的表现。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20、以下哪一个儿童个体发展的特点是对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依据?(C)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个别差异性

21、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个人主观努力

22、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这表明其发展的(B)。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B)。

A.幼儿园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24、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B)。

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重要影响 B.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D.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B)具有重要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6、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D)。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27、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B)A.认识和情感 B.生理和心理 C.情感和意志 D.气质和性格

二、填空题

1、人的发展是指人在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发展。(身心)

2、___________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

3、“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以按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环境决定论)

4、针对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材施教)

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高中阶段)

三、辨析题

1.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的。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发展可能,但不能无限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该观点否定了后天环境特别是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2.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是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

“教育万能论”对教育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把教育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就有夸大教育的作用。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条件综合作用和人多方面实践活动的结果。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物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前提,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要发挥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不可能的。)

四、名词解释

1、人的身心发展

2、遗传决定论

3、环境决定论

五、简答题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答: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的外部条件;(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 答: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和特点。教育适应这些规律应该做到:(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必须循序渐进;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教育必须抓好最佳期;(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育必须取长补短、扬长避短;(5)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3、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源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和优势。

(1)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3)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有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的培养人的工作;

(4)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最大限度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这个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相对其他因素来讲的。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有条件的,不是万能的。

六、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成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你如何理解学生成长的动力? 必须承受的痛苦

鲍勃三岁半的女儿扁桃体炎,医生开了十针青霉素,一天两针。头两天时妻子带她去打针,女儿哭,妻子也垂泪。第三天妻子实在受不了,死活不去了,把担子卸给了鲍勃。鲍勃把药和注射单揣进了兜里,对坐在床上翻图画书的女儿说:“乖,咱们去打针。”

女儿可怜巴巴地望着鲍勃,沙哑地说:“爸,打针很疼。” 鲍勃坐下来说:“疼也得打呀,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上不成班,得在家看着你。不上班就没有钱,怎么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

“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还不行吗?”

鲍勃停下来,给她时间思考。鲍勃想小孩也有足够的做出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讲清楚。

女儿想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鲍勃抱,说道:“爸爸,咱们去吧。”

打针时她又哭了,不过不厉害,针没拔出来已哭完了。

下午又去打针时,鲍勃抱着她慢慢往医院走,鲍勃对她说:“乖,不是爸爸不疼你,可人活着就有很多事,很多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

女儿似乎懂了,因为鲍勃感到她的小脸好像刚毅起来。这一针,她没哭,嘴唇哆嗦着,却一滴眼泪也没掉。第四天上午八点,鲍勃刚要开口,女儿拿着注射单和药站在鲍勃面前,说:“爸爸,咱们去打针!” 鲍勃抱起她,紧紧地搂在怀里。

2、试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对下面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爱是最好的老师

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出他们的未来。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了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

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长大成人。有的还住在那里,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他们发现其中只有4人曾经进过监狱。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还有这么好的成长记录呢?研究人员感到很纳闷也很吃惊,后来他们被告知:有一个老师当年教过那些孩子„„

通过进一步调查,他们发现75%的孩子都是一个妇女教过的。研究人员在一个“退休教师之家”找到了那个妇女。

究竟那个妇女是怎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孩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孩子还记得那个妇女?研究人员迫切地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不知道,”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单选题: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B)。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结构的变化 C.教育的性质 D.受教育权利

2、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D)。A.社会遗传功能 B.人的培养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3、党的(A)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4、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A)。

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5、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6、“建国君民,教学为公”“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反映了教育与(B)的关系。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7、(C)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技发展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类型

二、填空题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___________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实)2、1982年,党的___________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

(十二)3、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指出:“百年大计,___________。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教育为本)

三、辨析题

1.从古至今,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职能。(错误。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个方面。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是18-19世纪期间,随着大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相形之下,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则变得隐蔽起来,这些变化明显地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近代学制的形成上。)

2.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错误。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方向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答: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2、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1)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目的;(2)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答案要点: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晏阳初等仁人志士的“教育救国论”,出于良好的愿望,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2、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这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B)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政治本位论 D.宗教本位论

3、反映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方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这是(C)。

A.教育目的 B.教育计划 C.教育方针 D.教育体制

4、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在(A)。A.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当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D)A.应试教育 B.科举考试 C.英才教育 D.素质教育

6、建国以来,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B.孔子的圣贤人格理想

C.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D.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理想

7、“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A)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A)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计划 D.教学

9、教育目的是指(D)A.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具体要求 B.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C.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 D.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C)A.德智体 B.德智体劳 C.德智体美劳 D.德智体美

11、教育与(C)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A.社会生活 B.科学技术 C.生产劳动 D.经济建设

12、“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______年的教育方针。(A)A.1957 B.1958 C.1985 D.1995

13、在教育活动中涉及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的是(D)A.课程 B.教育评价 C.教学 D.教育目的 14、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______的具体实践。(D)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5、持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是______的观点。(C)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16、“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7、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C)A.主观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和客观性 D.随意性

18、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D)A.泛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19、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B)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泛目的论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C)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21、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C)。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二、辨析题

1.有教师认为,对教育目的不一定要把握,只要对教学目标把握就行了。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而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是对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以教育目的为基础的,而教育目的又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也是建立在对教育目的的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把握了教育目的,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

2.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错误。美育不仅包括艺术美育,还包括自然美育、生活美育、科技美育、教育美育等诸多领域。说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实际上窄化了美育的丰富内涵。)3.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正确。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应反映出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4.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错误。此说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目的规定下,各级各类学校可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2、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社会本位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

4、个人本位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等。

四、简答题

1、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答: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有:制定者的哲学观念、人性假设、理想人格等。如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社会主义国家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有:

(1)教育目的的确立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2)教育目的的确立受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制约;

(3)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考虑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4)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2、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存在不同教育阶级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2)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3.你是如何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

答:我国教育目的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的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培养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方向的人。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当前,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创新精神,第二是实践能力,第三是开放思维,第四是崇高理想。

4.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答: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

第五章 课程

一、单选题:

1、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3、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C)。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4、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杜威

5、被认为是课程论经典的书是(A)。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课程论》 C.《教学目标分类学》 D.《现代课程论》

6、课程目标研究最为著名的是(C),他提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部分的组成,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借鉴依据。A.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乔伊斯

7、下面不属于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的是(A)。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8、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B)的雏形。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结构课程 9、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的课程理论是(B)。A.实用主义课程论 B.综合课程论 C.结构主义课程论 D.潜在课程论

10、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B)。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第四篇:教育学试题

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提出上述主张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苟子

2“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卖”、“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谓“三表法”。它的提出者是: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孔子

3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任务。卓博教育问下列观点不属于朱熹的教育主张的是:

A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

B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C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D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4关于古代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古代斯巴达军队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

B印度“古儒”学校课程渗透着婆罗门教神学思想

C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D古代埃及的文士学校主要目的是为培养雄辩家 1912年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教育观和美感教育的是: A梁漱溟 B黄炎培 C蔡元培 D陶行知 6下列观点不能体现教育平等观念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学不塌等 D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7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释教育问题 C提出教育对策 D揭示教育规律

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立,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 因材施教 B疏导原则 C执行统一原则 D导向性原则

9下列表述与现代意义上“课程”涵义最不接近的是:

A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也 B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C-切的课程内容应当从学术(学问)中引申出来 D课程是学习者再学校指导下的一切经验 10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现代社会

11及时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的语言进行顺畅交流。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价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2.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3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课后进行分析。卓博教育问这种形式我们称之为:

A慕课 B反转课堂 C 微格教学 D新教育 14.李老师对学生王大鹏的评语是这段时间你开始主动回答老师额课堂提问,学习态度也更加认真,考试时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失分,因此你的学习成绩比以前好多了继续加油,我看好你哦!这种评价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全程性评价

15.科学教师想要知道学生是否会做载物玻璃片,美术教师要想了解学生的绘画水平,品德教师要想判断学生的道德水平,最适宜的方法是:

A纸笔测绘 B 表现评价 C作品评审 D现场答辩

16.与“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涵义相同的是()b A.以一贯之B.孔子施教,各因其才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知之为知之

17.张小雨需要自己查询资料、设计方案,并应用方案来解决某一个实际问日。卓博教育问这一任务对应的任职要求是: A理解

B 应用 C创造 D评价

18在实际工作中,新手教师即使完全模仿专家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很难达到同样理想的效果。这说明教学策略具有:

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灵活性 D层次性

19.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英、法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属于()。

A.单轨制B.双轨制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

20.孟子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强调教师的()。A.教育机智B.教学技能C.专业知识D.道德素养 21.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22.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可将课程分为()。A.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3.根据古德莱德课程的分类,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是()。A.领悟的课程B.运作的课程C.实际的课程D.经验的课程

24.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次序......我们将造成一些老态龙钟的儿童,体现了教育要遵循()原则

A.巩固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2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B.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提高思想是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C.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学生简捷有效的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D.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 26.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A.数量标准B.质量标准C.形式标准D.内容标准

27.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

28.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菲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把()的培养基于中心地位。

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9.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A.生活教师B.班主任C.任课教师D.学校管理干部

30.为了给班主任工作打下基础,教师最需要做好的工作是()。A.制定班级工作计划B.培养班干部C.制定严格班规D.了解学生 31.要求研究者进行隐蔽性观察研究的是()。A.非参与式观察B.参与式观C.直接观察D.间接观察 32.应该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行为的是()。A.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中途辍学,未加以有效制止 B.体罚学生,后果轻微,经教育后改正 C.品行不良,辱骂学生,影响恶劣 D.私拆信件,查看学生日记

33.被学校行政处分后,张老师认为学校对自己很不公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张老师可以()。

A.向当地党委提出申诉B.向当地纪检部门提出申诉 C.向当地法院提出诉讼D.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申诉 34.某县教育局根据中考成绩,将全县初级中学分为普通初中和实验初中,并对后者从师资、经费等方面予以倾斜,该县义务教育没有做到()。

A.重点发展B.均衡发展C.协调发展D.优先发展

35.()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A.为人师表B.教书育人C.爱岗敬业D.爱国守法

36.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A.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C.为人师表D.爱岗敬业 37.关于效度与信度等测验指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效度是指测验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B信度是指测验获得的可靠性和一致程度

C效度低信度一定会低

D低信低效度一定会低

38、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39、在西方,被认为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现代教育学著作是(C)

A、《学记》 B、《大教学论》 C、《雄辩术原理》 D、《普通教育学》

40.宋老师发现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并对其描述继而形成解决计划并实施,随后搜集数据和材料以分析,计划的有效性,最后把结果应用于处理后续课堂中出现的类似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

A、叙事 B、行动 C、文献 D、实验

41.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是:

A、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如有必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有权把公办学校变为公私合营学校

C、凡是年满6周岁的儿童可推迟到7周岁(同书上原文一样)

D、普通学校应当接受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对教师考核的内容不包括:

A、工作态度 B、学生意见 C、工作成绩 D、业务水平

43、《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3)》提出,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分类考试 B、综合评价 C、多元录取 D、全国统考

4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不包括()

A、改变课程对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B、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C、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教授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D、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封闭的现状

45(c)在山东邹平开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规划指导乡农教育。A.晏阳初B.黄炎培C.梁漱溟D.陶行知

46.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a)为主体,要以()为核心,要以()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A.艺术课程、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培育 B.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艺术课程、创新能力培育 C.艺术课程、创新能力培育、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 D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教育、艺术课程 47身教重于言教,突出的是:

A陶冶 B榜样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48.-次参加教学活动中,小周老师觉得教研活动的用途不大,她觉得用途不大的原因,不对的是:

A、主讲人缺乏实践经验,照本宣科,一味宣讲

B、小周老师没有唤醒思维,积极思考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联系

C、一线教学教师利用教学原理和教育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后续的学习

D、一线教师应该将全部精力用于教学,参不参加教学实践都没关系

49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素质教育 B终身教育 C全民教育 D全纳教育

50《学记》中“学不躐等”,主要体现了(A)

A、循序渐进

B、温故而知新

C、藏息相辅

D、长善救失

5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A 练习法B 实验法C 试验法D 实习法 5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明孔子重视(C)A.立志内省B.实事求是C.学以致用D.启发诱导

53.《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指出发展乡村教育,(C)是关键,必须把()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教师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B.学校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C.教师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D.学校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多选ace A.生活即教育B.教育即生活 C.教学做合一D.做中学E.社会即学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荀子主张“性善论” B孟子主张“性恶论”

C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D孔子重视“仁”、“礼”

3以下属于美育的价值的有(abc)多选

A.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B.使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得以延续和发展 C.促成人的自由与解放D.使人外表变美 4下列与盈科而后进体现相同教育选择的是:

A不陵节而是 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C不悱不启那句话 D随人分限所及

5泰勒目标评价模式步骤选项就是:

A确定课程目标 B选择课程内容

C组织课程内容 D评价课程

6下列体现中长期规划的:

A育人为本 B改革创新 C提高质量 D全面发展

7《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和:

A学业水平B身心健康 C艺术素养 D社会实践

8.下列关于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说法正确的是:

A质性研究是采用演绎而非归纳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行程结论

B量化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

C执行研究是理论思辨,个人见解或经验息结 D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支柱为:

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生存 D学会共同生活

10.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常称的三个文本是指()多选 ACD A.课程计划B.教案C.课程标准D.教材 11.以下属于学科课程的有(ABCD)多选 A.六艺B.三科四学C.四书五经D.六经 12.课程的基本因素是(ABD)多选 A.社会B.知识C.经验D.学生

13.泰勒的课程原理是围绕(ABCD)四个基本问题组成和运作的。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 D.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 14.以下不属于学科课程的特点的有(CD)A.有显著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型的特征

B.有利于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全面的掌握文化知识 C.以学生的兴趣、经验、需要、能力为基础 D.有利于低年级儿童的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

15.对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立即掌握的内容,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儿童来说(B)的课程内容组织逻辑比较适合 A.直线式B.螺旋式C.横向组织 D.纵向组织

16.泰勒课程编制过程中关于教育目标的两个筛选原则(AC)多选 A.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哲学 B.国家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C.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 D.课程内容本身逻辑 1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学生发展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CD)多选

A.均衡性B.持续性C.综合性D.选择性

1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学生发展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CD)多选

A.均衡性B.持续性C.综合性D.选择性

19.昆体良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ACD)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A.模仿B.重复C.理论D.练习

20.赫尔巴特认为在每一个较小的系统知识体系的构成部分中,都可以分为(ABCD)四个阶段。A.明了B.联想C.方法D.系统

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形成性评价的用途(AC)

A.测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以因材施教(总结性)B.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

C.确定学生在今后教程的起点(诊断性)D.强化学生的学习2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规定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工作目标为(ABC)

A.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

B.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 C.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D.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23.《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里规定,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理念是(ABCD)

A.师德为先 B.学生为本 C.能力为重 D.终身学习

第五篇: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

1、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出现。

2、《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3、关于教育的起源,朱熹所持的观点是神话起源说。

4、古印度种姓制度中,处于最底层的是首陀罗。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

5、批判教育学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实用主义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代表人物有杜威、克伯屈。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化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

6、“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等级性。

7、赞科夫:《教育与发展》

8、原始社会的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

9、学生个性发展中,三种心理内化形式:道德内化、知识内化、智力内化

11、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12、一般认为,在夏朝的时候,我国就出现了学校,但是,我们并没有从考古发掘中找到可靠的实物事物来证实,而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

13、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要适应自然,其中“自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秩序;二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

14、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15、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

16、卢梭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他的自然主义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17、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18、西周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国学和乡学。

19、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0、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21、东晋武帝咸宁二年下令设立国子学。

22、汉代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其发展始于景帝末年、武帝初年的“文翁兴学”。

23、依据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可将教育分为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

24、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

25、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26、西周时期,诸侯王所设的大学被称为泮宫。

27、古埃及开设最多的学校是书吏学校,也称文士学校。

28、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29、现代教育理论的三大流派: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

30、教育上的哥白尼——卢梭

31、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奇。

3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和墨家。

33、唐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六学二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

34、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

35、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著作。

我国教育家杨贤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36、“出自造物者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洛克的《教育漫话》。

37、《终身教育引论》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的著作。

38、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

39、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奇。

40、朱熹对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41、现代社会提出的“教育先行”主要体现了教育的生产性。优先发展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

42、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4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非独立性,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原始性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等级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教育法制化

现代社会教育(20世纪后期)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

44、康德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45、《大教学论》1632 《普通教育学》1806

46、在教育基本要素里,作为中介的是教育媒介

47、欧洲封建社会里两种代表性的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4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49、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50、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夸美纽斯

51、定量研究是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研究范式

52、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53、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二、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这体现了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3、霍尔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

4、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主观能动性。

5、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学校物质文化。

6、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组成: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7、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8、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9、我国古代社会提出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的,这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目的确立的影响。

10、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11、“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这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12、教育结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关系和衔接方式,以及不同性质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

1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14、美国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15、校园文化的特征有: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

15、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16、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其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17、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种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其他意识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相互影响的平行性关系。

18、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19、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说明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作用而逐渐发生变化。20、倡导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尤其重视教育投资的作用,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

21、遗传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22、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集体取向、人际关系、行为特点的总体特征。

23、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之势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只是引发作用。

24、内发论:威尔逊、格赛尔、高尔顿、霍尔、孟子

25、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26、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而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最主要的途径。

27、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护文化的作用。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1、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2、生活本位论:

3、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目的。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通与特殊的关系。

5、马克思主义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素质教育。

6、《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1985年。

7、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壬戌学制。

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由毛泽东提出的。

10、《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两基”“两全”“两重”目标,其中“两基”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指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1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学制建立。

12、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废科举,兴学校。

13、按惯例,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精英教育阶段,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5、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

16、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17、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18、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19、我国高校于1999年开始大幅度扩招,毛入学率已经由1998年的9.8%增长到2004年的 19%,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20、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教育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1、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22、前制度化教育的特点有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23、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有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任务。

24、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

25、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26、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学制有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27、学制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28、教育制度应包括生活惯例习俗、教育教学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体制、教育政策法规、教育价值理念七个方面。

29、教育目的调节控制的对象既包括对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调控;也含有对受教育者的调控,体现为对学生的外部调控和学生的自我调控。30、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

31、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它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

32、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33、教育方针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

34、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而应试教育则立足于“选拔人”来培养人。

35、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

36、学校教育制度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驾驭制度的实质。

37、“两基本、一进入”是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8、我国现行的学制是分支型学制。

39、一般认为,库姆斯等人的“非正规教育”概念、伊里奇的“非学校化”主张都是非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思想。

40、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目的。

四、教师与学生

1、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奴隶社会。

2、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

3、教师职业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4、从教育学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5、盛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加里宁。

6、具有一定的自我反思能力属于教师的能力素养。

7、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促进者。

8、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9、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10、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学生活动的促进、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评价学习行为。

11、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

12、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自我教育。

13、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滞后性。

14、良好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15、《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1995年。

16、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

17、教师威信包括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

18、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9、独立的教师职业是伴随着私学的产生而出现。20、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规定国家要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

21、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它也是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22、教师的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23、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4、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25、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包括赫尔巴特和凯洛夫。

26、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27、师表维度的四个不同层次:规范、垂范、模范、示范。

28、教师的专业能力可分为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29、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既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条件和保障,同时也是最终代表着教师职业化的专业化。30、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素质要求。

31、教师常用的教学技巧主要有导入技巧、提问技巧、强化技巧、变化刺激技巧、沟通技巧、教学手段运用的技巧及结束的技巧。

32、教师的调控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表现的监控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

33、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

五、课程

1、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是1918年出版的《课程》。

2、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泰勒。

3、课程论的经典学术著作是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4、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斯宾塞。

5、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

6、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多尔。

7、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的依据是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8、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课程标准。

9、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

10、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方式。

11、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是苏格拉底。

下载教育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试题

    11.(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集体气氛、人际关系、行为特点的总体特征。 13.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主观能动性) 15.有的人“大器晚成”,而有的人“少年得......

    教育学试题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 (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2、汉语中最早将“教......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 A、 1993年B......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是()一书的问世。 A、柏拉图的《理想国》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洛克的《教育......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教育学试题范文合集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B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A 赫尔巴特B 夸美纽斯C 凯洛夫D 苏霍姆林斯基 2、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B__。A 消极被动地接受......

    教育学试题

    1.“眼不见为净”,从心理防卫的方法来看属于( )。 A.投射作用 B.否认作用 C.退行作用 D.升华作用 2.为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王老师经常查阅学生日记,侵犯学生的权利是( )。 A.隐......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 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cd)。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2.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