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及

时间:2019-05-13 14:2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及》。

第一篇: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及

材料作文审题及范文(2)苏志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受。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感受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受。”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哲人问:“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等哪一样拿出来呢?”那人不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人生本就是艰辛而沉重的,这些“负担”是不可能剥离于人而有意义。人也随着“负担”的加重,逐渐体味其中的快乐,既然如此,何不享受这些沉重的“负担”。可以从“沉重与责任”“沉重并快乐着,这就是生命的真谛”等角度立意。

甜蜜的负担

赵薇在《拨浪鼓》中唱道:拨浪鼓咚咚咚妹妹笑得脸通红∕彩虹桥路弯弯牵着手儿不怕摔∕爸爸说你们是甜蜜的负担。虽然父亲的生活因为子女而显得沉重,但正是这负担让父亲感觉到子女带来的甜蜜,也让父亲的生活里弥漫起甜蜜的气息。人生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负担而甜蜜。

那个人一路走来,将“石头”一个接一个的放进空篓子里。当哲人让他丢掉那些有特殊意义的“石头”时,他无语了。因为每一个“石头”都会在他需要的时候放出自己的光芒,假如没有了这些沉重的“石头”,生活会是怎样的灰暗无光呢?

生活中的负担让我们品尝到生活的甜蜜。

如果生活中没有负担,那我们将错过生活中的甜蜜。有“断臂钢琴师”之称的刘伟,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用脚趾弹奏出美妙的天籁。当失去双臂成为刘伟及家人的负担时,他们没有放弃负担,这才让刘伟的成功给自己及家人带来了最甜蜜的味道。生活中那些看起来的负担,恰恰给我们带来了最通彻的甜。

事业中的负担让我们品尝到事业的甜蜜。

如果不是感觉到历史所赋予的负担,司马迁不会忍辱负重书写出彪柄千古的《史记》;如果不是感觉到民族所赋予的负担,鲁迅不会奋笔疾书揭露国人的劣根性;如果不是感觉到国家所赋予的负担,毛泽东等人不会带领仁人志士开创新的时代。由于事业中不可避免的负担,才让成就了我们事业的甜蜜。放弃这些负担,也意味着放弃了品尝甜蜜的可能。

人生中不同的负担让我们品尝到不同的甜蜜。当我们为爱情而憔悴,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消耗自己的精力后,我们终能得到爱情的甜;当我们为亲情而忙碌,任凭青丝变成白发皱纹爬满额头后,我们终能收获亲情的甜;当我们为友谊而奔波,付出了真诚的汗水后,我们终能获得友谊的甜。不同的负担,所带来的不同的甜蜜,让我们的人生路上不至于太枯燥乏味。

生命是沉重的,这沉重在于我们必须为之负责任。我们一路拾捡着美好的东西,拾捡的不是石头,而是钻石。每一粒钻石都要你去为之擦拭、打磨,因此你会感觉到劳累与沉重,但这沉重中蕴含着人生里最美的滋味——甜蜜。

材料作文审题及范文(3)苏志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西西弗斯因为触犯了诸神,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而由于自身的重量,巨石还总是滚下去,西西弗斯不得不下山再往上推。诸神觉得没有比这种机械重复无休止的劳动更严厉的惩罚了。而西西弗斯则乐此不疲,用每一个坚实的脚印状写自己不懈的追求与充实的人生。这个神话故事成了执著精神的象征。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阅读这则材料,应注意到最后一句“这个神话故事成了执著精神的象征”。这是对西西弗斯的评价,相当于给出了命题人的出题角度。因此,应该围绕“执著”来立意。如《带着执著上路》、《执著让溪水流便成浪花》、《执著让人生多彩》等题目。

用执著挑战逆境

青鸟执着于那一片苍穹,终能穿越风雨,直达云霄;金鲤执著于那一端高崖,终能溯水而上,化作蛟龙;而人类也只有执著向前,才能于逆境中崛起,百战不殆,攻无不克。

西西弗斯接受了诸神的审判,日复一日地推石头,虽然精疲力竭,但却能乐此不疲,用执著的精神书写自己不懈的追寻与充实的人生。人因用执著挑战逆境而璀璨。

用执著挑战逆境,为世人续写一段传奇神话。

千万年的古道前车声辘辘,长风破开了孔夫子车前的帷幔,也吹皱了他苍老的容颜。道路依旧漫长,但他明白,唯有执著地向前,才能为这乱世点燃一盏明灯。纵然“彼何苍天,无所归去”,纵然“时时阴雨,悠悠思哉”,但他仍然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仍坚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是这样一种近乎疯狂地执著,让他走过了无数逆境:让世人惊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用执著挑战逆境,为文学点燃一盏长明的灯。

繁烟落尽,灯影幢幢,陈旧的破屋里,荷马笔走惊涛万丈,避开了世俗的喧嚣,避开了利欲的弥漫,只与书为伴。因为他执著于心执著于史。他的执著,让他在潮湿的屋内安然入住;他的执著,让他不惜气力收集资料,终于著称《荷马史诗》,创造了文学史上的传奇。

用执著挑战逆境,为人生之船保驾护航。

当卢梭面对中世纪的黑暗制度时,当梵高坐在画室面对无法卖出的画作时,当奥尔科特手捧失败的人物传记时,他们没有选择退宿,没有被人生之路上的荆棘障碍吓到,而是执著向前,刻苦攻艰,终于,卢梭的《契约论》成为启蒙运动中不灭的太阳;梵高在光影与色彩的敏感中获得世界的喝彩,奥尔科特的《小妇人》成为人们拜读的名著。执著向前,劈波斩浪,眼前便是风平浪静,就是我们要立志抵达的海岸。

正如海明威发人深省的一句“人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没有战败,只有战死”。以执著为剑,锋指逆境,必能所向披靡;以执著为谱,谱响华章,必能千古传唱。材料作文审题及范文(4)苏志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4石家庄一模)

一位商人声称,自己设计了一座精妙绝伦的迷宫,凡闯过迷宫的人,就可以获得万元奖金。于是闯迷宫的人蜂拥而至,但无一例外地被困其中,最后只好无奈地放弃,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运气不济的抱怨和沮丧。

一天,来了一位工程师,他不是为了奖金而来,只是为了揭开迷宫的秘密。他经过反复观察和测量,绘制出一份地图,最后宣布了一个惊人的结果,这座迷宫的入口其实就是它的出口。

面对那些自以为被欺骗而愤怒的人,商人说:“其实,你们应该考虑,是什么把你们困在了迷宫中。这座迷宫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你内心的目标、方向和欲望。其实,你们直到现在也还没有走出心灵的迷宫。”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为了获得万元奖金蜂拥而至却无法找到出口的人们;不为奖金,只是为了揭开迷宫秘密的工程师,最终找到了迷宫的入口其实就是出口。由果溯因,没有明确正确的方向,在寻找途中欲望又使人迷失。

勿为贪欲遮望眼

贪欲仿佛是一块金丝银缕的华美面纱,他遮住了人们的慧眼。摘下这块面纱,你的世界将更加清晰。

那些走不出迷宫的人,大抵就是被那万元奖金所蛊惑,而忘记了真正的目的——走出迷宫。在进入迷宫前,他们就戴上了贪欲这块面纱,看不清目的,看不清方向,所见的只有眼前的那块被贪欲所充斥的浮华的面纱,所以没有找到迷宫的出口。反思自己,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贪心的时候?

不抱贪欲,方能明智修身,逍遥处世。

“叔夜之为人,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如玉山之将崩”。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他从未对司马氏给出的权势、金钱、美人所动心,他不为浮华牵绊,嵇康心中不贪,终成就了他作为读书人的气节。和他抱有同样信念的竹林七贤皆不慕名利,不抱贪欲。唯有如此崇高的人格才能铸就出被后人景仰的铮铮魏晋风骨。与之同期的司马氏家族,为名利用尽心机,为贪欲不择手段。结果却是受累于斯,最终身败名裂。唯有不贪,才能逍遥。

不抱贪欲,方能明辨是非,赢得他人尊重。

建国之初,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批爱国科学家,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险阻回到祖国怀抱。他们不为物质上的享受而动摇自己的是非观,生活上的艰苦见证了他们的伟大。在祖国,他们不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成就,更赢得了国人的尊重。为了能够取得更多的利益,打工皇帝唐骏、浙大副校长吴平用学历造假的手段,获得了一时的满足,可一经曝光,失去的不仅仅是利益,更是人心。

不抱贪欲,才能认清目标,加快前进的步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最初的写作目是让更多的人理解自己的家乡高密,而非获奖,所以他的作品没有离开过家乡,从《红高粱》到《蛙》,无一例外。家乡高密为国人乃至世界所知晓。写作也为莫言带来了莫大的荣誉,让他在自己的写作之路上越走越快。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获得更多的金钱,网络推手秦火火,频频大放厥词,污蔑雷锋。今天他也只能在铁窗中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人、为官、为学,皆不可贪。否则便会迷失方向,坠入深渊。在人生的航船上,只有扔下贪欲的石头,我们的航船才能长风破浪。材料作文审题及范文(5)苏志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4年神州智达模拟考试调研卷Ⅰ)

有甲乙两个农民,各种了五亩的玉米。

甲在播种玉米时,十分讲究每棵玉米的株距和行距;在玉米出苗后,一棵一棵地间苗,每穴只留一棵茎肥叶壮的苗子,其余的全部都拔掉了。乙正好相反,他思忖玉米的株距和行距留得空间太大,就会白白浪费土地,于是竭力缩小行距和株距,每穴留下两棵玉米。

忽然有一夜,刮起了暴风。甲的玉米因长得粗壮很少倒伏,秋天时获得了丰收。而乙的玉米因苗密瘦弱全被刮倒了,就连收回种子也只能是空想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多多”并非总是“益善”。须知,物极必反,凡事要掌握一个度,工作学习莫不如此。这就是这个故事给予的启示。另外论述“舍与得”、“做事讲究方法规律”也是符合题意的。

把握适度的人生

在电影《私人订制》中,有一块写着“露脸与现眼只差一步”的牌匾,匾上的这句话所警示的就是做事的“度”。世上的事物并非都是多多益善的,自古就有“物极必反”的道理。适度不仅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我们人生追求中不迷失自我的法则。

农民乙因为担心会浪费掉玉米之间的土地,就竭力的缩小行距和株距,并且每穴还留下两棵玉米。这种违背自然规律,只讲究多多益善,不讲究适度原则的做法,不但没有换来丰收,反而导致了颗粒无收。

适度,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我们做事遵循的准则。

大自然中,正是地球与太阳的适度的距离,才成就了生机勃勃的地球。查干湖的渔民在冬捕时,渔网留有六寸的间隔,正是这适度的间隔,才使查干湖千百年来渔猎不绝。我们受惠于适度原则,也践行适度原则。中华经典文化中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塑造了我们的魂。从“猎杀不绝”到“谦受益,满招损”再到“和谐社会”,适度原则成为了我们行事的准绳。

适度,必然要学会舍弃,尤其在轻易就得到的时候。

懂得适度的范蠡在荣华之时,果断的离开勾践,成就了和西施的佳话。而文种却落得身首异处。急流勇退谓之知机,做事坚持适度,不仅体现远见,更体现境界。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在普奥战争轻而易举就能攻占维也纳的时候,以辞职和跳楼为威胁坚持放弃对维也纳的进攻,这一舍弃为德意志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当轻易就能得到更多利益的时候,舍弃就成了最难做到的。也恰恰是因为舍弃,坚持适度,俾斯麦得到了人心。

适度,是人生的航标,使人们不至于在追逐中迷失自我。

当金钱成为衡量人生成败的重要标准时,尽最大力量赚钱,便成为人们生活的全部内容。挣钱是为了生活,但活着并不是只为了挣钱。人们在疯狂的追逐金钱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当初选择挣钱的目的。这样无节度的行为,使人异化成了金钱的奴隶。对那些为了挣钱而把孩子留在老家的父母来说,钱能买到亲情吗?那些林立的烟囱,满足了人们对钱的欲望,可我们抬头还能看到夜空中的星星吗?当我们在无休止的追逐中跑的太快时不妨停下脚步,扪心自问,这么永不停息的跑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为了追逐而追逐,这不应该是人生的意义。把握适度的人生,才能把握住本真的自己,活出“人”的真谛。材料作文审题及范文(6)苏志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4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年级质量检测)

神仙传授酿酒之法给两个凡人,,叫他们选端午那天收割的稻子,与冰雪初融时高山流泉的水珠调和,注入千年紫砂土铸成的陶瓮中,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覆紧,密闭七七四十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这两个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总算找齐了所有的材料,把酒调和好并密封,然后潜心等待那注定的时刻。

终于等到第四十九天了。两人整夜都不敢有片刻休息,急切地等着鸡鸣的声音。第一遍鸡鸣后,过了很久,才响起了第二遍,其中一个再也忍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陶瓮,却惊呆了——里面的一汪水,像醋一样酸,又像中药一般苦。

而另外一个,虽然打开盖子的也让他按捺不住,但他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第三遍鸡鸣后才打开陶瓮,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他终于喝到了甘醇的美酒。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用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

(1)耐心等待才能成功;(2)急躁往往会事与愿违;(3)要善于控制自己;(4)条件很重要,时机更重要。

等待时机

心急的人吃不了热豆腐,是因为豆腐的表层给人以冷却的假象骗过了舌头,但其内层的温度却在食道里释放,进而烫伤食道。所以,品尝豆腐是需要等待时机的。连吃饭这种琐事都要等待时机,更何况漫漫人生中的比吃饭要重要的事呢?

历经千辛万苦,两个徒弟备齐了相同的材料。两个徒弟唯一的不同表现在对时间的把握上,耐心等待时机而掀开盖子的徒弟,尝到了美酒。而没有等待到最佳时机的徒弟得到的却是像醋一样酸,像药一样苦的一汪水。

命运之神从来眷顾那些能等待时机的人。

鲁庄公十年,齐鲁长勺之战。面对强大的齐国,曹刿对鲁庄公提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对策,正确等待最佳战机的到来,并一举获胜。正因为曹刿是一个能够等待时机的人,所以在弱势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时光辗转,岁月的车轮行到了元朝末年。命运之神再一次眷顾了一个叫朱元璋的农民义军首领。在诸多义军首领割据一城之地纷纷称孤道寡之时,朱元璋采纳了学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等其他“帝王”纷纷失败后,朱元璋等到了称帝的时机,于公元一三六八年建立了大明帝国,开创了大明一代伟业。正因为朱元璋是一个能够等待时机的人,所以在纷乱的战火中笑到了最后。

命运之神从来没有向错过时机的人垂青过。

鲁庄公十年,齐鲁长勺之战。齐国的将领只是在一味的击鼓呐喊,一遍又一遍的击鼓,士气也一次又一次的削弱。没有等到鲁国士兵的士气降到最低时出击,最终被鲁国打败。在朱元璋之前贸然称帝的陈友谅,称帝不久,即受到了来自元军和其他农民军的夹击,大汉政权仅存四年就灰飞烟灭,陈友谅也被乱箭射杀。因为他没有等到称帝的最佳时机而身败。纵观古今,但凡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懂得等待时机。勾践因为懂得等待时机,所以在回国后没有立即伐吴;诸葛亮因为懂得等待时机,所以在刘备二顾茅庐后没有出山;毛泽东因为懂得等待时机,所以在一九四五年没有建国„„

等待时代的时机,成就一代伟业;等待个人的时机,创造成功人生。因为懂得等待时机,所以成功。

第二篇: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近几年来,高考考场作文大体上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3种类型。无论写哪种作文,都要先过审题这一关。

审题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分析与解读,把握命题者的意图,确定文章的立意。比如2008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如果仅仅是受到了“感动”,而没有“出发”,就没有扣紧题目要求。“感动”之后该做什么,如何做,是重点记述的内容。再比如作文题《难忘那目光》,通过审题我们知道“难忘”是题眼,要求写生活中给予帮助、鼓励和爱护的“目光“,使自己积极向上。

有些作文题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词组并列构成的,如《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想和做》等,遇到这类作文题,就要运用这种方法,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些作文题,按照惯常思维去审题,会感觉视角不够新鲜,立意不够独特,往往会落入窠臼。每当此时,就要独辟蹊径,突破思维定式,逆向入题,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1991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一正一反,前者从正面立论,后者从反面说理。这样的题目,审题不难,但如果把题目改为《浅议“近墨”》来立论,独辟蹊径地论述“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应该更能高人一筹。

话题作文的审题,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宽泛性,但并不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构成,其中的材料是引出话题,“提示语”是对审题、立意的范围作了限制,“话题”则是审题立意的核心和源泉,“注意”是考生写作时应当引起重视的事项。

话题作文的写作内涵与外延非常宽泛,因此,写起来比较困难,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比如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心”的范围实在太大。在考场上,对于时间非常有限的考生来说,怎样才能够较快地找到有效的切入点,从而快速拟题、审题写作呢?其实可以采取添加“元素”、“化大为小”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具体地说,可以在所给话题的范围之内,通过添加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或短语,将话题范围缩小。比如以“心”这个话题作文,就可以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化大为小,拟题为“我们的爱心”、“宽容的心”、“感恩的心”等,还可以根据所给话题的意思,拟出可以出现所给话题字眼的题目,或者不出现所给话题字眼但蕴含其意义的题目。

材料作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确立论点。在审题时,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发挥的论题,或已经拥有大量材料的论题,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情景作文,是根据给出的具体情形或场景,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它的主要考查点在于联想和想象能力。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话题作文的审题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区别。材料的内涵与外延的深度与广度丰富多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考生运用思维发散法,打开自己的拟题、审题的思路,以便做到与众不同。如北京2008年高考作文题《杯子满了吗?》,就给人很多联想的空间,而且在题目里就已经非常明确地给出了几个可供参考、打开思路的观点,考生要充分捕捉其中的有效信息。

有些作文题,所给材料已经具体规定了写作指向。因此,考生按文题的要求写作时对其他方面不需要多加考虑。如辽宁省2008年高考作文题是以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为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作文题。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提出了不设审题障碍的观点,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和材料的范围之内进行审题写作,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要求。

第三篇: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导语部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去年,费滢滢参加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时,以一篇讲述扶助友爱的美文《平台》打动了所有的评委,最终从8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与另一名选手分享10万元奖金,轰动一时。她平时的很多习作都是学校的范文,并曾出版过多本散文集。其获奖作品还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

200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是以“智子疑邻”的寓言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费滢滢交出的作文是《人情与季节》,用四个中国传统节日表现现代人因感情淡薄而忽视古代传统节日,因人情疏远而丧失感知细小事物的能力。她说,当时语文一考完,语文老师都说,这样的作文题最适合你做。她自己也满以为作文能出彩,得高分,没想到最后只得了25分。

江苏高考阅卷语文学科组组长何永康撰文说,费滢滢作文的基本立意落在“对感情的淡漠”和“对人情的疏远”上。她强调的是“人们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而不是“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的“关系”,偏离了题意。如果真要写“节日”,应当这样来理顺思路:我对某些节日,情感上有亲有疏,结果总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些节日的真实内涵。

其发人深省的地方是什么?

审什么?如何审?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基本要求有三

(一)明确题目形式

(二)分辨题目类型

(三)掌握审题技巧

一、明确题目形式

1、命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

3、非命题作文

①材料作文:

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② 话题作文

特别注意

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材料命题作文三者区别。

话题作文和供料作文有很大的区别。话题作文强调文章和话题有相关性,相当于“材料+话题”,材料一般不用,文体选择的灵活性较大,有利于考生思维发散;而供料作文之材料大多可入文,行文主旨由材料引发,必须与所供材料吻合,考生的思维呈线性特点。总之,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供料作文显示限制性。而材料命题作文相当于“材料+题目”,毋需自拟题目。而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都要自拟题目。

二、分辨题目类型

下面列举四种常见类型

(1)观点型

(2)范围型

(3)关系型

(4)修辞型

特别提醒:不能机械割裂开

(1)观点型

2005年:一枝一叶一世界(浙江)

2006年: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浙江)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各自用上帝给他的声音叫好了。”

请以“所有的狗都应该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组是在妇产病房进行的,调查一个人刚来到世间,它的成长需要什么,他们把随机选出的婴儿分成两组,第一组每天抱出来抚摸三遍,每次10分钟;第二组完全不抚摸。结果第一组体重增加的速度是第二组的两倍。

另一组是在临危病房里进行的,调查一个人走到生命尽头时,他感到最遗憾的是什么。结果没有人说“要是我多赚10万块就好了”“要是我多升一级官就好了”,几乎所有人都说“没能好好照顾我妈妈”,“没有好好照顾我孩子”。

这让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触?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伟人,关于他的故事不胜枚举,其中尤以这样一件小事给我的印象最深:一次,鲁迅的夫人许广平作了《罗素的话》一文,请他指教。鲁迅看过后,风趣地评了分:“拟给95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功夫3分,末尾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给罗素。”

这个小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范围型

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请你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感受,也可阐明斧思想观点。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08上海)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东城)

“晒”,译自英文share,有“分享”的意思。当今在我们周围,“晒”是一种时尚。在网上,如果你把自己的隐私:工资条、结婚照、化妆品、成绩单……总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示给公众,与人分享,由人评说,那么,你就是一个“晒客”,你的行为就是“晒”。

请针对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知从何时起,“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学术底线、官德底线、教育底线、忍耐底线、让步底线、做人底线……我们从大量的运用中不难悟出:“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不可再逾越一步的界限,简言之就是“最低界限”。不同的人,对于“底线”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生,对“底线”也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感悟;而不同的“底线”也折射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格力量。对于“底线”,你也许不无见闻和体验、感受和思考。

请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澳大利亚人认为,如果给财富按照先后顺序排列,那么,第一大财富便是健康。澳大利亚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同时也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根本不存在生存危机,所以他们把健康的体魄看成是第一位。第二大财富是接受高等教育。他们认为人类的进步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只有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三大财富是有幸福的家庭。健康的子女、和谐的家庭是身心健康的保障。第四才是金钱。

请以“财富是什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3)关系型

有些话题的提示性文字中涉及到两种乃至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那么命题人在拟定话题时就可以将这两种事物、对象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话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性话题”。如:2004年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重庆卷)等。对于这类话题,我们在审题时需要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提示出来,不可偏废,否则就有可能偏题。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墙上挂着一张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白纸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黑渍,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算什么生花的妙笔。我琢磨了很长时间,头脑里仍是一片空白。于是我向画家请教。画家说:“我的这幅画的名字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记忆中,没有哪个画家能画出快乐来。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这幅画时,都是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

住双眼。”我说:“那就把画中的痛苦去掉吧!”画家说:“没有痛苦,我们更看不到快乐。”我明白了,人们的眼睛,总是盯着痛苦,而快乐常常是被我们忽视了的那一部分。

请以“痛苦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个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和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请以“得到与失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4)修辞型

拥抱月亮(温州08)

把心唤醒

一枝一叶一世界

所有的狗都应该叫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面 具

儿童的世界里

没有你便没有乐趣

成人的世界里

有了你就有了悲剧

没有你世界不会完美

有了你世界不再完美

请以“面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清题目类型,对文章立意、准确入题至关紧要,是决定文章成败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三、掌握审题技巧

1、理解关键词语

例:心灵的选择

必须跨过这道坎(07上海)

我想握住你的手(06上海)

2、注意限制要求

例:

人们在地上看月亮的时候是晶莹明亮的,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候才发现,月亮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凹凸不平的。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散文以外文体的作文(06山东)

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06湖南)

3、全面把握题意

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昨天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它已经属于过去。昨天是历史的进程,是今天的基石。昨天或许是失败的记录,或许是是辉煌的写照;昨天的道路或许是曲折的,或许是平坦的。昨天已经与你告别,成了时间的定格。昨天留下苦涩、甜美、深刻、平凡……

请你以“收藏昨天”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比较:

第一组:

1、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第二组: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己之所欲,滥施于人”;

3、孔子的“入世”与庄子的“出世”;

4、谭嗣同式的“我自横刀”与文天祥式的“隐忍以行”……

写什么?

1、写自己最擅长的特别提醒:写作和平时说话不一样。平时高谈阔论,不等于就擅长议论文;平时海阔天空,也不等于就擅长散文。我们是说“听说读写”,说和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青年人喜欢发议论,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而一般而论,应该以记叙文体比较拿手的多,故我主张多写“缘事而议,议因事发”之类的文章,应该说既容易满足文字的要求,又便于把握。

2、写自己最熟悉的日常见闻生活点滴社会热点

我对社会热点的理解为三大特征:

⑴、时下普遍关心的问题(有现实意义)。

⑵、切近我们生活的问题(熟悉,不会出现硬伤)。

⑶、能反应人类普遍价值的问题(积极意义)。

诸如金融危机问题,G20峰会问题,南中国海问题……平时谈谈未尝不可,但作为考场作文,则风险太大,不宜涉入。

第四篇:高考作文审题

高考作文审题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在审题上有意降低了难度,特别是话题作文的出现,只要抓住了话题,基本上审题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话题只是内容上的限制,解决了内容上的限制,不等于解决了范围的限制,所以,审题时,既要注意内容的限制,还要注意范围的限制。

1、内容的限制

话题是内容的限制,要求只能写相关话题的内容,那么我们就抓住话题词语,把话题词语做为文章的主旋律,让话题词语在文章中明明白白地、原原本本地、多次出现,围绕话题词语铺展文字,围绕话题词语做文章。

没有话题词语,(如果不是命题作文)必然会给一段材料,我们就细读这段材料,总结归纳这段材料的中心,把这段材料的中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这一句话或一个短语就是话题词语,然后同上作文。

2、范围的限制

有时命题时会在要求里有“结合自己实际”这样的话,“结合自己的实际”就是范围的限制。下面我们分析一下相关的这些话。

“请结合自己实际”:只能结合自己写文章,也就是说只能以“我”——第一人称来写文章,写“我们”,写“其他”统统不算数,统统算跑题。

“请结合自己周围实际”:“我”的周围,可以写成“我”或“我们”。

“请联系实际(现实)”:范围宽了,但只能写真实的事,不能胡编乱造,所以就不能写大森林里的童话故事,也不能写“彼得”“约翰”的外国故事。

内容的限制大家容易注意到,但范围的限制有时就重视不够,今年的作文可能要收一下,所以写出来请大家注意。

1998年的全国卷作文就曾这样限制过。下面请看原题:

35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要求:①把不选的题目划去;也可两个都划去,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②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③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

④不少于600字。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提示:内容限制很简单,围绕“坚韧”或“战胜脆弱”做文章就是了。但范围限制就不简单了,看看材料,出现了几个“你”,又出现了几个“我”?(四个“你”一个“我”)那么,这篇文章,只能写自己了,只能以“我”——第一人称来写了,写成“我们”,都算跑题。

下面有三道题,请大家审一审。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爱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我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有活着的人,也有已经死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去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在领受着的东西。”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为他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付出过劳动的人充满由衷的感激之情。因为他深深知道,他的成功离不开许许多多的人的关注和帮助。确实,懂得感恩的人,将因众人支持而永葆生命的活力;不知感恩的人,终将因自私和傲慢而难成 大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在你的进步道路上,你是否也有爱因斯坦那样的感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拟(3)不少于800字

提示:这道题注意三个“你”,“联系自己实际”,这就是范围限制,只能写“我”自己的真实的“感受”。

内容限制是“感恩”,就是话题词语,这很容易注意到。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日本一位家境贫寒、自幼丧父的青年,靠母亲为人做佣人、送报纸读完了大学。毕业后,他到一家大公司去应聘。总经理第一句话就问他:“你替母亲洗过脚吗?”“没有。”青年如实回答。总经理说:“明天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今天回去一定要给母亲洗一次脚,能做到吗?”青年一口答应了。第二天青年如约来到公司,他对总经理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我收了多少苦。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总经理点点头,微笑着说:“明天你可来上班了!”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你有类似的经历吗?或者你对此有何看法?请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读这道题,注意后面的导引和要求,特别注意这三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你有类似的经历吗?或者你对此有何看法?”只能是“我的感受”“我的经历”“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写成了“我们”“你(们)”“他(们)”“其他人”,都算跑题。

范围限制是“我”,内容限制是“感受“经历”和“看法”。

3、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饭菜香,酸甜苦辣,每一种滋味都让人回味无穷。人生百味,喜怒哀乐,每一种情感都令人难以忘怀。面对高山流水,大漠孤烟;春去秋来,花开花谢;别离新知,转折之处;书籍满架,偃仰苦读……都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值得我们咀嚼回味,甚或享用一生。

提示:这一道题,只有要求和材料,没有导引的话,这就要研读材料,看材料的导向了。注意这一段话里的“滋味……回味……人生百味……滋味在心头……咀嚼回味……享用一生”等等词语,这些重点的词语给咱们的导向是要求写“人生感悟”或“品味人生”了。写成了“人生的体会”“人生的随想”或“对人生的看法”都不行,写成“生活的感悟”“美的感受”就更不行了。

范围的限制不严格,“我”“我们”都行。

作文审题既要审内容,又要审范围,那一点顾不到都会出问题。不写要求的内容,不在要求的范围内写,都是跑题、脱题,都是不及格分。这些都是咱们不愿看到的,所以作文审题对内容和范围一定要审到,写的时候一定要顾到。

另外在审题注意区别 “请以……为题”或“请以……为话题”的表述。

“题”和“话题”是不同的:“题”是题目,命题者把题目给你了,是命题作文;“话题”是由头,是中心或是归结,这个话题词语在急忙的时候,还可以做题目。

高考试题的内容及复习训练措施

一套高考语文试题摆在我们面前,恐怕我们认为最难的是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了,我们就可

以这样定下来:

一个难点:文言文阅读。

再看一看占分最多的是第七大题作文(60分),第二大题和第五大题的现代文阅读(30分),我们又可以这样定下来:

两个重点:作文和现代文阅读。

一个难点两个重点考的是读和写两个能力。

然后,再看看剩下来的内容,第一大题是基础知识题,第四大题和第六大题是基本能力题,它包括字、词、句、语法、修辞、翻译、鉴赏、默写、改写、仿写、病句修改等。

这些可以用若干基础来概括。

因此,我们就可以这样表述,高考试题的内容是由一个难点、两个重点、若干基础组成的。这一个难点,两个重点就是考读写能力的。下面根据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来说说复习训练的措施:

1、攻破难点,笔译文言文

根据《文言文翻译五字诀》的方法(后面将要讲到),字字有落实地笔译“一谏两传三论说”六篇重点课文。这六篇课文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过秦论》《六国论》《师说》。再用相同的方法翻译近十年的10篇高考文言文试题的文言文材料。另外,多读读《孔雀东南飞》。

2、抓住重点:按规定时间作高考现代文阅读题

用《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应答方法》(后边也将讲到)训练30篇阅读文章,大小阅读各半。先精读原文,然后再带着问题找答案。用每分钟200字的速度精读,划清段落,弄清文体,掌握内容,一遍不行再读一遍。然后再根据题干要素作答。

3、巩固重点:在原来训练的基础上,作话题作文18篇

作文是功夫,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形成。在高三阶段除了正常的作文训练外,每周还要再写一篇800字的随笔,可以随心所欲的写。最好用双格本一笔一画的写,既练写字,又练表达,一举两得。

以上3点,一定要保证量的完成,从量变到质变,形成能力。

第五篇:2012高考作文审题

2012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

1,“手握一滴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一滴水是无数多个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他们用辛勤的劳动甚至是毕生的心血为每一个高考学子积攒下来的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滴水,让他被紧紧的握在青年时代的孩子手里,为此付出的不光有老师父母和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还有无数为中国教育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完善作出贡献的人,有中外的科学研究者,无论他是什么家你所拥有的知识只要有他的观点理论的都应该感激他让你知道这些知识。还可以联系中国历史,是谁让你可以拥有这滴水。

2,一滴水可以是汗水,可以是露珠,可以是泪水,也可以是雨水或江河湖海的一份子,它由无数的水分子组成,遇见什么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它在你的手中你希望它怎么反应。

3,世事多变水也多变,一滴水可以映寸出不同的世界,在你的水世界里你看到了什么。

4,水资源缺乏你的一滴水如何处置

5,柔情似水,手中滴水让你想起了什么温柔往事

6,手是创造万物的工具,水是生命的起源,联系两者的关系

7,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聚集起来的水力量强大

8,一滴水很渺小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就像现在的我们但是无数只手聚拢会发生什么

9,团队精神,不会合作的手只会让手中的水挥发,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10,如果世界上只剩了手心的一滴水我们将变怎样。

11,由水联想鱼,水握手中“鱼”在哪里?

发挥的空间很大,看你从哪个方面入手,我觉得题目并不难,要出彩要写的奇的话需要一个很巧妙的角度和很微妙的语言。这种作文,得高分不容易得低分也难。今年高考语文科目全国卷(新课标卷)的作为题目叫《船主和漆工》,被网民评为“最培养推理能力的作文题”。但在我看来,它其实是“最吓人作文题”。该作文题是这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看完题目和材料,考生似可从三个方面确定立意:第一是有善心,做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第二是善有善报,好人能拯救生命,最终还会获得额外报酬;第三是知恩图报,喝水不忘挖井人。

但是,如果这三个立意能够穷尽这道题的“材料内容及含意”,那这作文题就非常完美了。可是,考生现在生活在一个日益复杂化的商品社会,他们还知道高考题目可能会考他们所意想不到的东西。另外,考试的紧张,还必然会让考生形成意外的思路。考虑到存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高考作文题目本身就不能有任何漏洞。

即便没有漏洞,考生都有可能“瞎想”;如果真有漏洞,那问题就是事关数百万考生了。不幸的是,《船主和漆工》偏偏存在不止一个严重违背常理的漏洞。

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句话看,船主显然知道船底有洞。问题来了,船主明明知道船底有洞,为什么不马上请人修?能叫来油漆工,为什么不同时叫来补船工?或者为什么不让油漆工顺便修一下?难道油漆比补漏还重要?为什么又没提醒孩子们不要驾船出海?忘记一个环节有可能,三个环节都忘记就有违常理了。

更加严重的是,“做善事”的漆工也有大问题。为什么漆工没有提醒船主,自己看见船底有洞?漆工的修补是否就一定专业可靠?随手的修补,会不会因暂时堵住漏洞而使船一旦远离海岸反而更加有害?

现在已有人解读说:有个考生考试时是这样认为的,当船主知道那几个孩子是二房与别人所生,顿生杀心,孩子的亲生父亲化装成漆工将孩子救下。

难怪《船主和漆工》被评为“最培养推理能力的作文题”,因为题目的漏洞比题目里的“船底漏洞”还要大,而且大得惊人。船主可以是忘事、失责,甚至是“坑子”式的蓄意谋杀(即骗保,补洞的报酬也可能是封口费)。而漆工不仅不是“有善心”,反而是毫无职业道德,干了非自己专业的事(至少不能要求考生懂油漆工能否兼补船工),而且根本不作通报。

这样,原来出题者以为百无一失的三个“立意”就已不再顺理成章,“善心善事、善有善报、知恩图报”就变成了“忘事失责、蓄意谋杀、毫不敬业”。

不管这道作文题是怎么来的,在事关数百万考生分数的问题上,现在最大的问号是:如果有考生从“忘事失责、蓄意谋杀、毫不敬业”方面去写,他们最后会不会受到不公正的扣分?最后会不会船主的船没进水,而考生的脑子却被进水了?

1、弘扬时代正气,彰显精神素养。船工无意间的行为体现了做人的本质。修船工在刷漆过程中是无意间补上漏洞的,这在修船工来说是一个小小的举动,而这个小小的举动则体现了船工的敬业精神和道德素养,从这个角度,考生可以写“精神”、“职业道德”、“人格素养”、“职责”、“品质”等。也可以联系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仁”和“礼”,道家的“淡泊情怀”等。

2、富有辨证色彩。这道作文题目体现了小与大的辩证关系。船工的一个小举动挽救了船主儿子的生命,从而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莫以善小而不为”,细节体现精神,小处表现品质。作文可以从“细节与成败”、“小与大”等角度入手。

3、多向思维,全面思考。面对考题,大多学生关注了船工的品质,其实亦可从船主入手来思考。当船主的儿子获救后并没有隐瞒情况,而是以重金感谢船工,体现了船主的知恩图报。船主的这种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相比于当下社会那些得到别人帮助而反咬一口的行为是至高无上的。所以考生也可以写“知恩图报”、“感恩”等话题。另外题目体现了任何事物联系的观点,船的一个小洞如果船工不去补,那么船主儿子就会丢掉生命,船主就会伤悲,所以社会上的任何事都是联系的,考生可以写“联系”这个话题。

4、关系着眼,体现社会风尚。对于考题,我们也可从船工和船主的关系入手,在整个刷漆、补船过程中,两个人有理有让,一个坚守职业道德,一个知恩图报,正是他们的这种和谐关系挽救了船主儿子的生命,于是作文启示我们,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增强人和人的信任是我们的目标和任务。考生可以写“诚信”、“和谐社会”、“相处”等话题。

5、关注现实生活,体现价值引领。进入新时代,人们大多关注的是利益,任何事向“钱”看,而这段材料中的两个人物抛开了世俗的金钱,一切以道德为规范,以品质为准则,展示了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无意间顺手做的一件好事,却避免了大灾难,告诉我们顺手时,请不吝善举,这种行为对于社会上的那种“金钱至上”思想是无形的批判。考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批评社会上违背道德的行为,从而正反论证,表现正确价值取向。

下载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作文审题大全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 1、 擦亮心窗 有一位女士,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的女邻居懒惰:“你看她衣服永远都 洗不干净,晾着的衣服上面总是有斑点!”有一天,这位女士的朋友到 她家做客,听见她......

    高考作文审题

    高考作文审题[示例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

    高考作文审题

    材料作文审题(一)本次互动课堂内容设置: 1.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了3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你吃哪块?” 富翁问。“当然是最大的那块!”说完两人开......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导语部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

    高考作文审题

    2013年高考作文最应该关注的几道题 (特别关注新闻评论类写作) 第1题(自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衡量生活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人把对美......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

    2009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命题作文 1.鲁迅先生有句诗:“花开花落两由之。”表达的意思是花开花落自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我们不必为之伤感,为之抱怨,最积极可取的是采取“听其......

    高考作文审题(合集五篇)

    作文指导这次可能出现的审题失误有以下几种: 1. 完全无视材料的存在,谈学会放弃,善于抓住机遇,敢于面对困难等。 2. 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而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提出自己的观......

    2014高考作文审题训练

    高考作文题目审题训练 1 新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1.某家著名跨国公司招聘一名薪水颇高、权力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