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时间:2019-05-13 14:0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的各种素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数学结论,让学生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活用信息技术,优化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是每个老师应有的责任,也是数学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巧妙地创造一种直观形象的情景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基础。例如,在教“找规律”这节课以往都是通过找事物中的规律来引出课题。而这节课石老师先播放了一段动画片《西游记》插曲,让学生猜猜是哪部动画片的插曲?然后引出孙悟空七十二变,最后引出本课内容。因为动画展示符合儿童年龄特征。所以整个过程学生兴趣高涨,参与性极强,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对于中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与媒介的交互,发展师生间的信息交互,最终实现师生新旧概念之间的交互,从而改变了学习者认知,产生有效的学习。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课堂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师生共同把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用剪、拼、量、算、折等方法进行研究。学生实际操作中确实感受到自己手中的这三种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对“任意三角形内角和都一定是180度”这一认识并不深刻,甚至有学生怀疑。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随时提供可任意变形且各角度数不断显示变化的三角形课件,让学生亲手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拖拉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随着拖拽,三角形各内角度数不断变化,学生在拖动过程中观察、交流、体验。教师此时和学生面对面地用语言、眼神、手势等方式与学生互动,把自己也作为一名学习者,一起度量,一起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随着不断拖拽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的形状不断变化,三个角的大小也不断变化,而三角形的内角和始终不变,仍是180度。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研究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电子白板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清晰,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

三、题组训练,以旧带新,发现规律。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学,主要是利用题组,运用迁移的方法,总结出积的末尾的0的确定。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并巩固简便的笔算方法。

每一个故事的表演者是我的学生和我,其中我的学生是主演,导演有时是我,但更多时候是“真理”与“创新”。学生和我每天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在故事中,我领悟到新课程带给我的启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的各种素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数学结论,让学生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越来越喜欢有故事的课堂,也更加热爱这个有故事的职业。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紫薇小学 胡志秀

我是一名平凡的数学教师,从教的十多年。我爱我的教育事业,我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出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分数”对于孩子来讲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彻底理解分数的意义是一件不简单的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尽可能将抽象内容转化成形象内容,便于他们理解。

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临下课时,我出了一道题:12根小棒,要拿出他的3/4,拿出了多少根?写完后,我想,这道题一定会难住他们的,因为这节课我并没有讲这样的例题。同学们读完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他们邹着眉头,在努力地思考着…… 我们班的郑某某,号称“机灵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12根木棒画完了,接着又将他们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数了一数,兴奋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当时我高兴极了,没有想到真的会有学生做出来。我顺势说:“郑某某同学真聪明,她通过画图方式把这道题解决了,你们该怎么办?”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在本上画了起来,不一会我便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回答声:9根 9根…….。黄某某同学在班里是个“快嘴”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一共有12根木棒,平均分成4份后,取出3份,3份就是9根。我兴奋地鼓起了掌,笑着说,老师没有想到你们表现这么好,没讲的题,你们居然做出来了,太让我意外了。

老师还想出一道更难一点的题,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置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大高个”汪某某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

“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

“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汪某某得意的说。“啊!我也找到规律了,平均份数分别是前一次份数的2倍,”黄某某高兴地说。

我赶紧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节课,你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找规律”,把新旧知识恰到好处的连贯起来,你们不仅可爱,而且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你们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震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遇到难题时有更大的潜力去寻找答案,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

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但是如果你能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学习“米”、“厘米”的时候,我让学生带来了自己喜欢的工具。结果,米尺、软尺、直尺„„都带来了,然后我布置在课堂上自由寻找目标,用自己手中的工具,量出你想要量的东西。这一下同学们来劲了,有的量桌子的长和宽,有的量课本,有几位同学商量着怎么量教室的长和宽,也有的同学找来凳子踩着去量黑板。有些从来都不愿动手的同学也坐不住了,终于站起来迫不及待地参与进来。

我静静地观察着他们,感觉效果非常好:他们有的商量着怎么量,有的互相配合着,还有的在那争论着。也有几个同学满教室跑着看别人的工具是什么。看着他们热火朝天的劲头,我欣慰地笑了。

这节开放的课既锻炼了他们动手的能力,又使她们在无意中懂得了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也使他们在争论的过程中生成了一些新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可以说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得到了数学思想的熏陶和解决问题的锺炼。开放的课堂真好!

三元钱哪去了

小花、小丽、小明、小平他们一起来到百货大楼,一看一个帽子正好20元,于是一人拿出5元,买了一个帽子。他们刚走出大门,一位营业员跑出来说:“今天我们优惠,只要15元,这是我找回您的5元。”小丽说:“我们把它分了吧”,小花说:“好啊!”可小明说:“这样我们分不完呀,那我们就一人一元,剩下的一元买包瓜子”。小平、小花都说好。

再回来的路上,小平说:“我们一人花了4元,4人就是4乘4等于16元,又买了一包瓜子,共花了17元,还有3元哪去了呢?”小花、小明说:“是呀!怎么少了3元钱呢?奇怪。”

原来16元里含有买瓜子的一元,再加上每人分的1元钱,合起来正好20元,一点也没错。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也经常听说这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不起孩子的兴趣,课堂就会显得黯然失色,失去生机。那么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兴趣?我个人认为:首先教师要多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爱看的书籍、爱看的电视节目、爱做的游戏等等,走入孩子们的世界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使用幽默的语言和趣味的游戏等问题上多下些功夫,这在小学各册教材以及各类内容中都可以挖掘出来。

一、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于某一事物注意力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1:在低、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拽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得又对又快(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二、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氛

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时,教师假如能够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那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成功了。案例2:在教《商中间有0 的除法》时,我反复强调:被除数比除数小,不够上“1”时,千万别忘了上“0”。但学生就是记不住,要么忘了上“0”,要么“0”上不到位。后来,我在教学中加了点幽默,这种现象逐步得到改变。碰到商中间必须上“0”时,我说:“我们的前面出现了一个‘坑’,大家知道,路面有坑必须填平才好走,跳过去难免伤脚。好,我们想办法将‘坑’填平。嘿!我找到了一个填‘坑’的鹅卵石(即‘0’)——商上‘0’。”同学们一听,咧嘴笑了。由于我的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具有潜在的诱导力,富有幽默感,在商中间上“0”的问题上,同学们印象颇深,不再有误。

总之,教学中使用教学幽默、趣味,凝聚着教师创造性思维劳动的教学艺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姿势动作,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来。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能使学生觉得他有力量,有魅力,从而得到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在愉快有趣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创设课堂情境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经过近三十年的数学教学和实践,我认为数学教学要精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一、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音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音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年级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让学生背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哨子,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形象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教学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二.、紧紧围绕“数学与实际生活”设计教学环节。

《农村新貌》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苏教版第五册第一章的实践操作课。我在教学时,通过教学挂图,逐步展示出生活情景,从而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成功地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熟悉的生活空间。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等讨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加强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沟通,引导和培养了学生自觉地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和认识实际生活的意识。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观察、讨论等多种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既有材料观察,又有问题研究,并不断地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因而学起来,便喜欢学,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可以说这堂课的教学是围绕“数学与生活”这个中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并积极地进行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尝试。

三、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落到实处。

在教学《农村新貌》这节课中,因每位学生的基础不一样,阅读理解能力不一样,所以,每幅图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时,我便适时地提出:让他们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并要他们说出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在教学安排时,已留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这样使得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显得难能可贵。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遵守学生心里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学生才愿意学,主动学。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给学生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2010-09-04 18:03:30)转载杂谈 ▼

标签: 分类: 教学故事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需求的知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利用背景故事进行教学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背景故事的过程中作个简单的阐述。

一、新知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刚刚今年上五年级了,他很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爸爸听了爽快地答应了,要他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他先来到“小精灵”电脑城,营业员告诉他:“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刚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小蜜蜂”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阿姨说:“本店一律优惠20%”。这下,刚刚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他回去把有关信息跟爸爸一说,爸爸听了笑着说:“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刚刚听了感到很纳闷,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学生都瞪着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

二、难点利用故事,促进探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难点利用故事化简,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例如:以前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有以下一个片断: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七个小矮人。

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生: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

生: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

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学生读7、14、21、28、35、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生:7。

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一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 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7的乘法口诀,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三、练习利用故事,调动情绪。曾有人说: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我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故事,:我们班王晨同学父母开了一家家具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是42000元,如果按4%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你了解的信息编题,让同学互相解答,这样,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

当然,背景故事应当合理利用,应当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种热闹,要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个性特点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形成,都来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一般都缺乏兴趣,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配合教师的教学呢?就成了数学老师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实践,我发现,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那是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堂课。课前,我事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小棒,意图让每个小组在摆出的三角形中能够出现锐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种不同情况,进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三角形的特征。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把一大端小棒拿住教室的途中,一位学生把我盛小棒的盒子给打翻了,原本三根一组的小棒彻底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在小棒落地的一刹那也同时被打乱了。不得已,我及时改变了教学策略,想不到这一改变竟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先看以下两个情境: 情境一:(三角形的概念)

1、媒体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学生直观感知。

2、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你能用小棒摆出三角形吗? 生:能!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生个小组商量一下,需要多少根小棒,然后派个代表到老师地方领小棒。

(学生领到小棒后开始各自拼摆三角形)

3、反馈交流

师:同学们,想必你们都已经摆出三角形了。谁愿意把摆出的三角形展示给大家看。学生纷纷把自己摆出的三角形拿到投影仪上展示: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随便用几根小棒就摆出了这么多形状各样、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其他同学们对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看法吗? 生1:我认为④、⑤不是三角形,它出头了。

师:你的意思是三角形要像①、②、③一样,不能出头,对吗? 生1:对。

生2:我不同意,因为它中间部分就是三角形。生1:中间部分是三角形,但出头部分算什么呢? 生2:老师要求我们摆出三角形,出不出头有什么关系呢?

师:我明白了,如果不算出头部分,也是一个三角形,也就是说,这里面有三角形。但整个图形能不能算是三角形呢? 生2:(不好意思)不能算。

师:(指名摆④、⑤的学生):你们摆的时候为什么让它出头呢?不出头行吗? 生:不行,因为其中两根小棒太短了,合起来还不如另一根长。师:喔,是这样。这么说,要摆成一个三角形,三根小棒要怎样选择? 生:其中两根的长度合起来要比第三个长,才能摆得成三角形。

师:讲得不错!看来,摆三角形也是大有学问。那么你们认为三角形是怎样的图形呢? 师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概念。情境二:(三角形的分类)

由于是小棒是随意分组,有些小组摆出的三角形种类不全,这对三角形的分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对教学作了如下调整: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摆了三角形,现在能不能发挥一下小组的优势,摆出一些其它不同的三角形吗?

学生受到教师启发,小组内通过交换小棒,摆出了很多三角形,而且有组小棒之间的不同组合,每个小组都有出现了三种类型的三角形。

师:这么多的三角形,我们能不能研究每个三角形有着怎样的特征? 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对每个三角形的特征作出必要的记录)很快有小组有了新的发现。

生1:老师,我们发现三角形的情况只有三种:2个锐角1个直角,两个锐角1个钝角,三个锐角。

生2:我们不管哪个三角形至少都有2个锐角。教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 说实话,在课前我根本没有想到这节课会上成这样子,我在被学生那种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和敏锐的观察所感动之余,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引发了深深地思索:

一、课堂教学不再是精心设计的“教案剧”

多少年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种在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上的倾向,使我们的课堂长期演绎着一场场“精彩”的教案剧:教者“以本为本”,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亦步亦趋;学生被动地接受一个个数学结论。这样的课也许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但是一旦出现“意外”,教师常常举手玩措,黯然收场。

在这节课中,课前的教学设计不可谓不精,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感知三角形的特点,采用摆小棒的方式,而且小棒的长短都预先进行设计,希望学生能够摆出的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设计在小棒被打翻之后就不复存在。

因祸得福,从这两个镜头中可以看出,我在情急之下的调整是成功的,不便达到了课前预定的目标,而且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精彩”。

二、学生探究需要的“务真”。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我们的课堂上发生许多令人欣赏的变化,很多老师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性的解决问题。但在发生这些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常常会陷入尴尬的境地: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探究,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我们常常主动地帮助学生设计好探究方案,以至于出现一些形式化的“假”探究。如果这节课没有出现意外,按照我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去实施教学,无疑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假”探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摆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但也只能摆出这些三角形,他们的操作早在教师的意料之中,他们的仅仅为操作而操作,失去探究的价值。小棒的意外打翻,倒也应了“无心栽柳柳成荫”这句话,促成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动手操作。学生摆出的三角形尽管类型单一,有些甚至还不是三角形,但这不是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吗?学生从中不但领悟了三角形的特点,而且也了解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三、课堂教学呼唤“开放” 最真实的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成的,但课堂的动态生成需要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第一个片断中,正是由于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小棒、自主拼摆三角形,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有些是我事先所没有想到的。但是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多样的结果,促成了学生的讨论和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明白三角形的概念。在第二个片断中,教师让学生把各种长短的小棒进行各种不同组合,摆出各种类型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然后再对这么多三角形的角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到了三角形的之间的本质区别,确实了三角形按角分的三种类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可以说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得到了数学思想的熏陶和解决问题的锺炼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学生在积极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课改,像一声春雷,惊醒刚参加工作的我的激情,激荡起孩子们智慧的潜能。我很幸运,我处在课改的浪潮里,课改给了我目标,课改给了我自信,课改......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最终版)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学生在积极探......

    小学数学教学小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教研叙事 尖草坪区 实验小学 古海萍 小学数学教学教研叙事 实验小学 古海萍 主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叙事内容: 在教完第二单元“认图形”这......

    小学数学教学小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小故事 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让学生学会读数,亿有多少位数?亿后面的数怎么读?怎么写出来?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引导,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故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故事 一、在数学境地中,意见意义洋溢的样子的进修 俗语说:“眼过百遍,不比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要是把她们好动的独特之处迁徙到进修上,让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故事 刚迈进小学大门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感觉学习内容多了学习负担重了好多孩子感觉一节课很长坚持一节课很累使他们原来那种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我担任的是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聪明的学生一教基本上能掌握,当然这样的学生在我的班里极少,不过感觉很安慰;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屡说屡忘,怎么教他都一脸茫然,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