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之心,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他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在赞美泰山神奇秀丽的同时,让人感受到是人登上山顶俯瞰群山的气概。
此两句以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程和命运。
这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形象比喻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抒情叙事,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将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相反相成,互为映衬 总:这首诗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3·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郑愁予《雨说》)·把具体可感的“嘴里的那份甜”,贴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体现了诗歌的含蓄美。·《雨说》这首诗叙述的主角是“雨”,它象征着一位为大地带来春天、为儿童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作者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塑造这一形象的。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这句诗写大地因春雨降临而焕发勃勃生机,雨邀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着美丽的春天
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勇敢地笑”是“雨”这位爱的天使鼓励孩子们要勇敢、乐观地生活,祝愿他们快乐幸福,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4·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艾青的这两句诗使我们看到了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喉咙奋力发出不屈声音的战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诗人假设“我”为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在国运危急的时刻用生命发出不屈的歌声,表达了作者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时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这是静态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在“我”的心中 这是全诗的精华和高潮,不仅代表了诗人的心声,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凝结。这两句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以及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借“鸟”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这只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的小鸟生命耗尽之后与他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5·《沁园春·雪》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娇艳美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的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银的银色世界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赞美祖国河山的壮美,后一句又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化静为动,生机勃勃)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几句转向词人所在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的主题,表现出伟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运用了拟人和互文手法,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进行生动的描写:“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
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植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深沉情感
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世界
见花落泪、闻鸟惊心的细节描写,传达了诗人感伤时世与思念家人的心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两句用对偶的手法表现战火连绵不断时一封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的心情 这两句诗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现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7·过零丁洋(30)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了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因为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诗人采菊东篱下,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此句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以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这两句写诗人处“人境”却“无车马喧”的寂寞生活,表达了作者在田园生活中宁静的内心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表明因为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句诗中的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总:表现了是人从大自然里无处人生的真意,获得了恬静的心境
9·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句使用互文的手法,表现了边疆将士生活环境的艰苦,烘托了塞外的奇寒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愁云”一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由写愁云的惨淡引出下面的送别场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出一幅壮美的塞北雪景
诗句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温暖的感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两句,突出了边塞的气候特征: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一个“即”字,表明这里与内地相比,冬天来得格外早,不免使人惊异
10·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这几句道出了诗人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予了热切的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诗句以“太阳”和“春”喻解放区,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点是能给中国带来光明和苏醒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晴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解放区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血”和“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两句诗中,“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这两句诗写的是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诗句中“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在想象的虚拟中,结合着明喻和暗喻,唤起了人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表达了作者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两句诗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随”字赋予静止的山岭以动感,真切的表现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则写出了大江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的气势。)这两句诗描绘了长江进入中游以后,江峡渐尽、平野旷出、江水开阔的景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这两句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形容江上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梦幻多姿,写黄昏的风景。
1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里写马、写弓,全是侧面描写,意在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恨之情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三句是写作者回忆自己征战沙场的生活,画面雄健、壮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征战沙场,为国杀敌的渴望之情。
1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
诗句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因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而没有办法回去
这两句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为建功立业而无法回乡的矛盾心理,来寄托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腐朽,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之情,情调悲怆。14·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陈与义《登岳阳楼》)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写出国家危难之时登楼望远的悲苦之情。
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跨度上叙事,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凭危”指登楼)(诗人避难南奔的流离生活)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此两句写景,前句“一东”“一西”,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后句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夕阳入山图,烘托了诗人登临时的悠闲、平静的心情。
1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这两句写出作者身处的环境、景象,又蕴含了一定的哲理。两句中“生”“入”两字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表现了“潮平”的结果,突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大。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1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作者将无形的愁绪表现得具体可感,是比喻中的神来之笔
这两句化虚为实,以夸张性的比喻,将抽象的情感“愁”写成具有重量可称的实体,巧妙地渲染了词人愁之深重。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两句表明作者哀伤的原因和程度,他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言未出而泪先流。1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争”“啄”二字,极富动态,生动有趣的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与生机。这两句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作者从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这两句作者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世上难有十全是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的美好的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的心愿
这两句词是写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是放达宽慰之语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感情
这两句由上面的描写月亮转入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几句既写月光,又写到了月下之人,描写自然之景与抒发思亲之情巧妙过渡,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表现技巧。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诗句所刻画的景虽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丰富。这两句抓住了西北高原的特色,写出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云霄,大河上一轮落日格外圆且大。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疆战士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优雅难言的内心世界
总: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0·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这几句写作者少小离家,思念母亲,小小的邮票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节诗以海峡作为乡愁的具体对应物,将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总:一诗有四节,诗中运用了比喻、想象、夸张和排比等多种艺术手法
2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表现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这一主题 这首曲分为三层,先写潼关的雄伟气势,再写路径潼关所见所想,最后写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这两句先从视觉再从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怒”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的奔腾澎湃
“望西都,意踌躇”刻画出诗人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形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作者对下层贫苦农民的同情,是全诗的主旨句 22·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里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千骑卷平冈
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总: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突出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2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
这一段中前两句是写景,金秋露浓霜重;后四句是抒情,伊人情深意长,写出了爱情之路的艰辛,也表现出男主人公的执着。
前两句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烘托了主人公思求伊人而不得的心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出了朦胧的爱、惆怅的美,正是此诗的动人之处。24·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望江南》
一个“独”字写出了女主人公期盼心上人归来时苦苦等候的情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州。写出了女子满怀期待,久等未果的惆怅乃至悲伤。
寓情于景,形象的表达了这位思妇期盼丈夫归来的急切,以及未能如愿的痛苦、失望之情。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句是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新事物的哲理。
这两句诗展现了一派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尽显慷慨激昂气概。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了身世之感,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指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的哲理。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一词表达了对战友的怀念,“到乡”感叹人事变迁。
诗句中用“烂柯人”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叹。一句一典,“怀旧”句表现对战友(王叔文)的怀念,“到乡”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2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美好愿望,又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诗句表现出作者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2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运用寄情于物的写法,刻画出了天涯沦落人的凄楚愁苦之情 这三句中用了白描的手法,这些相对独立的景物勾勒出了生动的图景相互映衬,表达了游子的羁旅之思
以简约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的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悲苦之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两句展现了异乡人面对西沉的夕阳不禁慨叹,透露出异乡人浓重的乡愁。28·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两句对偶工整,描写出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斗争生活的一个侧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夸张的描写了路途的遥远和木兰行进的神速,表现出军情的急迫,心情的急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29·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关雎》)
此两句在诗中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体现了一种音乐美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句是对主人公的行动描写,两个“悠”字,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相思之苦深深地表现出来 总:开篇以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起兴,“求”字是全篇的中心,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渴望成婚
3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运用拟人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历经艰辛危苦。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表现了当时诗人处境险恶的心境。
诗句追忆过去,慨叹眼前。诗人概括了自己北上抗元的经历,表现了愤慨之情。3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写出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赤壁之战的独特看法,即:如果不刮东风,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3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实写,借景抒情)
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从“若”字可见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描写出大海神奇壮观的宏伟景象 3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这两句看出诗人回归田园后,劳作的时间之长、用力之勤,但是心情是愉快的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4·闲来垂点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到达理想的彼岸。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作者仕途的艰难,富含着无限的悲壮
第二篇:古诗赏析(精选)
一、思想内容
意象,主旨,情怀
二、表现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例,类比:以浅寓深,以近比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象征: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抑扬的作用: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对比: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具有强烈的反差;
衬托: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主次分明;
渲染: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等等。
另外,修辞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考试大纲》规定了八种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分别如下: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夸张:突出特征,感情强烈;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新颖别致,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层次清晰,增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写好这一部分,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三、文史延伸
作者的出身,流派,这首诗代表的风格,创作本身是否有典故。
相 思
王 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诗鉴赏
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相思》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物诗的名篇。
“观物微”而“托兴远 ”,是古人作咏物诗常用的一种手法。王维深解诗中三昧,因此《相思》在表现技巧上有许多可借鉴之处。首句“红豆生南国 ”,落笔不俗,指出所咏之物及其生长环境,同时向读者托出了一颗由古代传说所凝成的爱情珍珠。它借遥远的南国与久远的传说,将人们思绪带到恋人所在的海角天涯。第二句“春来发几枝 ?”,这句发问,明为对相思木的关切,实则是诗人对对方爱情发展的关切。春天相思木适逢甘霖,新枝兢秀,爱情之花不也是在此时成长、开放的吗?这里尽管是发问,但一个“发”字却带有相当肯定的语气,充分表现了爱情的纯洁和蓬勃发 2
展。
一首咏物诗,仅有细致入微、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并不能表达主题,由此诗人由物及人地展开了心灵的刻划。“劝君多采撷”一句承上转入,希望恋人多多采撷殷红鲜亮的相思豆,让象征爱情的红豆充满衣兜,暗示他们的爱情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一个“劝” 字胜过千言万语,一下子拓宽了诗境,为下句的飞跃作好了铺垫。末句“此物最相思”,笔锋陡转,点出相思主旨,意思是这颗颗红豆最能代表和传递我对你的相思。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感。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诗鉴赏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将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这种美使人
联想到历史和未来,使人体悟到永恒和无穷。
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水流,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与旷阔。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 ”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 单薄 ”的意思。
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羌笛何须怨杨柳”两句诗人寄寓自己对这广袤的边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羌笛,是西北边疆富有地方色彩的乐器。杨柳 :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偕音)之意。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当羌笛的声音随风传来《杨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时,诗人的情绪激越了。笛声充满了哀怨之情,在空旷的山野间萦绕。那是戍边的军士在吹奏送别曲吧。他们曾经在这催人
心碎的乐声中,告别了亲人,踏上漫漫的征途。如今,只要吹起这支曲子,他们的眼前会立即浮现妻儿的泪眼,慈母的愁容。诗人劝慰他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们何必借《杨柳枝》来抒发满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这两句,写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调转为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叹,而是暗含讽刺之意的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夸张塞外的荒寒,说那里没有春风,而是借自然现象来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征人,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而不顾。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盛唐山水田园 ——孟浩然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 徒此挹清芬。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盛唐山水田园 王维
田园诗——陶渊明 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盛唐山水田园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辋川集 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盛唐边塞诗派 王昌龄
旗亭画壁
第一曲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 第二曲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
《哭单父梁九少府》 第三曲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第四曲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立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咏史诗 龙池
——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集灵台·其一 ——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其二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宁哥来 ——张祜
日映宫城雾半开,太真帘下畏人猜。黄翻绰指向西树,不信宁哥回马来。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
——李商隐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花间词人
温庭筠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花间词人 韦庄 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南唐词人 李璟,李煜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山花子 李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李煜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北宋士大夫词
欧阳修 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北宋市井词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眸!
北宋豪放词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南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宋陆游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南宋婉约词人 李清照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三篇:古诗赏析
“浣溪沙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的<浣溪沙>里的词句.他的这篇词是写他对酒当歌,看到花儿凋谢,时光流逝,让人惆怅,但是他又看到燕子飞回来了,增添了喜气,所以他悟出人生的道理,就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要失去很多,但是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东西.所以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珍惜得到的东西.有失必有的是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这也是这句词所要表达的思想.希望大家不要患得患失,要把握住现在,珍惜拥有的东西.
第四篇:古诗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少府:少府是一个官职的名字,他的朋友姓杜,并不是叫杜少府噢,这一点要注意啦。
蜀州:蜀现在指四川地区,古代巴蜀连在一起,巴指的是重庆地区。这里的蜀州指的是四川的崇州。
城阙:城阙就是城楼的意思,这里指的是长安,当时的首都。这是王勃在长安当官的时候写的作品,当时他就是站在长安的城楼上送朋友的。
三秦:三秦指的是长安附近的陕西关中地区,现在我们也这么称呼噢!
宦游人:宦是做官的意思,做官为什么要游呢?这里是指外出做官的人,好像现在被外派到其他地方去上班一样,就被称为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海内在这里指的是全国各地,知己就是特别好的朋友。
天涯若比邻:天涯和海内相对,指的是极其远的地方,若比邻,好像邻居一样。无为在歧路:不需要在岔路口送别的时候。
沾巾:因为擦眼泪,泪水沾到了手帕,所以这个唯美的描写指的是人哭泣的样子,很有创意。
译文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作者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开头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城阙辅三秦”,但见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风烟望五津”,再看朋友所要去的地方,千里迢迢,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一近一远、一明一暗的景物,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送别画面,饱含着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是点题的,下面讲明了朋友之间分别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筵席总是要散的,感情十分深厚的朋友也难免要分别,不可能永远会聚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办事的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决不会分别而疏远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诗人和杜少府分别的意义就在这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表现出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而且,决不能狭隘地认为“知己”只有一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不管到了何处,都会觉得好像仍在与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谈心,那样的快乐、幸福。
说到这里,诗人还嫌余意未尽,再加上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他语重心长,勉励朋友在分手的时候,千万不要象小孩子那样掏出手绢来揩眼泪,悲伤难过,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这样的诗句,扣人心弦,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应怜:应该爱惜。应,应该;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叫屐齿。
小叩:轻轻敲门。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其学出于叶适,与真德秀友善。诗属江湖诗派。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叶绍翁的故事,要从他的祖父李颖士开始讲起。
作为政和五年的进士,李颖士他入职的第一份工作是处州刑曹,相当于现在的浙江丽水市公安局局长。也许是业绩突出,没几年,他知余杭县,出任余杭县的县长。建炎三年,对李颖士来说,是他仕途的一个拐点。这一年,高宗皇帝从越州(今浙江绍兴)南下,要到明州去。
没想到金兵渡过钱塘江,一路追击高宗。李颖士获悉后,急募数千乡兵,虚张声势,令金兵不敢贸然进军,而高宗皇帝也得以从定海驾舟安全转移。因为救驾有功,李颖士被提拔为越州通判、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在叶绍翁以后雄心勃勃的入世企图中,祖父的光芒可以说一度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
然而,人有旦夕祸福。李颖士被卷入奸臣秦桧的政治斗争中,受到牵连,而被罢官。当然,罢官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会不会成为政治牺牲品,这是谁都无法预料的事情。于是,李颖士开始未雨绸缪,把他的小孙子绍翁过继给好友叶笃的儿子叶阳尔为孙。这也就是叶绍翁姓“叶”的原因。
成年之后,叶绍翁专心致志做的一件事就是撰写《四朝闻见录》。叶绍翁将这四朝的消息,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此时的叶绍翁,虽然明白自己是主战派的后代,却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帝国局势的旁观者和记录者。
帝国的局势却是每况愈下。南宋在宋孝宗时期以及后期虽然有过数次北伐,却都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蒙古人在灭掉金国之后开始大举入侵江南的南宋,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至此越记录越惊心。他开始以诗言志,以诗抒情,成为这个时代的行吟者。而他的朋友圈里,也多这样虽然失意却心灵高蹈的文人。比如葛天民、赵师秀等。
在我国古代的诗坛中有这样的现象,诗人虽然在文学史上没有什么突出地位及重大影响,但却因其一两篇佳作及诗中一两句佳句而千古流传。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当为一例。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作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
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了秋天月夜下洞庭湖优美景色的诗。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首句描写清澈的湖水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表现出天水一色的画面。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打磨的铜镜。而“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洞庭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越发青翠,洞庭水也越发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不但精辟,而且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就像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梳妆台上的明镜、案台上杯盘而已。
诗人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赏析
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注释
山尖:山峰的顶端。尽:全部。占:占其所有。甜:醇香的蜂蜜 采:采摘。
译文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的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
它们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
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作者
罗隐(833—910),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于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其诗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故少数作品能流传于民间。有诗集《甲乙集》,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赏析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拓展
罗隐在诗歌繁荣的唐朝算不得名诗人,但是他在小短诗方面颇有些造诣,特别是他的讽刺诗,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罗隐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对事物的描写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作小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或咏史,寄寓自己的深沉慨叹;或讽刺现实,语言精练警辟。这种诗歌特点深远地影响了宋代人的诗风。
蜂与蝶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往往都是 “狂蜂浪蝶”,是风韵的象征。罗隐笔下的《蜂》是首即兴的寓言诗,命题与诗意皆令人耳目一新。他抓住了蜜蜂的特点,不做作,不雕饰,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但是口语化的语言平淡通俗却有思致,朗朗上口的韵味且能让人从这则 “动物故事”中受到启迪,获得对应自己阅历与内心的人生感悟。结尾句“为谁辛苦为谁甜?”巧妙的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因而成为历久不衰、流传千古的佳句。
第五篇:古诗赏析整理
一、《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2、“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颔联移情于花鸟,表达感时伤怀,久别思家。
3、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是心情。“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
4、“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二、《泊秦淮》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1、首句写景。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
3、后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4、“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
1、“僵卧孤村”描绘了诗人年老久病,无所作为的处境。
2、通过“风吹雨”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自然而又巧妙。“风吹雨”照应了诗题,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做此诗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四、《七律长征》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1、“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
2、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江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4、“暖”既写出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1“风烟”突出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2、颈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议论。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
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不要在告别的岔路口像少男少女那样用手帕抹眼泪。“在歧路”三字,照应题目中“送”字。
六、《己亥杂诗》
1、“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2、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
2、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
七、《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1、“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很多的辛酸和遗憾。
2、颔联的特点: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风飘絮”暗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
3、颈联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诗人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意思是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
4、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八、《望岳》以“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的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1、首联写出了远望中的泰山的山势。
2、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
3、颈联写凝望之景。意思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4、“凌”“览(俯视)”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
5、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具有象征性和启发性,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也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九《钱塘湖春行》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1、首句点明春游的地点,次句写诗人瞭望湖面。
2、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这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感受。
3、“争暖树”“啄春泥”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4、“渐欲”野花渐开渐多,“没马蹄”点出草浅。
5、“行不足”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十、《登飞来峰》抒写自己在山上最高层时心中的感受。
1、鸡鸣日出是传闻之景,同时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2“不畏”道出诗人独特的感受,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浮云”既是实写,也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十一、《雁门太守行》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2、首句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词,不一定是实写。
3、三、四两句描绘激战中壮美的边塞风光,从声、色两方面渲染了战场的悲壮、战斗的激烈,创设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4、五、六两句表现了将士们夜袭敌营,暗示了将士们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壮志豪情。
5、七、八两句运用典故,表现出将士们为报答国君的信任和重用,以死保卫边疆的决心。
十二、《别云间》诗人诀别故乡,表现了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1、“羁旅客”是诗人自谓。“又”充满感叹之情,极为悲苦。
2、“难”难在抗清事业未成,再难见到故园和亲人。
3、别,诀别,永别。别故乡、别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