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

时间:2019-05-15 05:5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赏析》。

第一篇:古诗赏析

龟虽寿古诗赏析

【注释】

①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竟,尽,完。

③“腾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

④骥(jì):千里马。枥(lì):马槽。

⑤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暮年:晚年。⑥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短。⑦但:仅,只。

⑧养怡:保养身心健康。⑨永:长久。

⑩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 “ 老骥伏枥 ”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 犹有 “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 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过故人庄》解析鉴赏

孟浩然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早年在家苦学,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试不第,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曾引他作过短期暮僚。

孟浩然曾在东南各地漫游。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其诗清淡,多反映隐逸生活;他还善于化用六朝人的诗句,有出蓝之誉,《全唐诗话》称其名句“与古人争胜于毫厘间也”。有《王浩然集》传世。【解题】

此诗选自《孟襄阳集》。

这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应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诗人为村居的朋友所邀,欣然而往,途中但见绿树青山,见面后诗酒畅谈之时亦以农事为题,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清新愉悦,是社会安定祥和、农人安居乐业的颂歌。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注评】

故人具鸡黍,故人:老朋友,旧相识。具:置办,准备。鸡黍:肉鸡及黍米,代指田家的家常菜。

邀我至田家。

邀:约请。至:来到。田家:故人之家。

○交代此行的缘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合拢,指环村皆绿树。郭:本义指外城,城、郭合成词时,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也可以泛指城墙;引申后,凡四周及外部皆称郭,此处郭指村郭──村庄的四面。斜:迤逦远去。

○描写故人庄的近景及远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开:打开。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面:面对,看到。场:打谷场;圃:菜园;场圃作为一个词既可指场与圃.也可专指其一,复词偏义。把:拿,端。话:谈说,聊起。桑麻:桑蚕与麻作物,古人衣饰的原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种桑养蚕而得丝,一靠种麻织布的麻缕。这里桑麻又代指农事。

○写见到故人时的场景及活动,呼应“田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又称“重九”,指夏历九月九日这一天,因汉人的阴阳学说将数目也附会出阴阳,九这个散属阳,故九月九日称“重九”,又称“重阳”。就:动词。靠近、到,这里可解为观赏、亲近。重阳是汉人的节日,吃酒赏菊、持蟹赏菊是秋天,尤其是重阳节的文人雅事。

○此日欢聚,情犹未已,期待来日再相逢。【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鸡黍美食,约请我到他田庄相聚。但见绿树将村庄四面环绕,青山在村外向远处迤逦延伸。打开房舍就看到场地和菜园,端起酒来又谈起了蚕桑种麻的农事话题。等到秋天重阳节这一天,(我)还要来欣赏(盛开的)菊花。【简析】

就这首诗看,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过”是“过访”、“访问”的意思。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使人联想起。“旧毂犹储今”和“鸡鸣桑树巅”的农家生活特点。又因为“鸡黍”是田家美食,所以敢邀朋友品尝话旧;只具鸡黍而无其他,又显现出“故人”特征,不讲虚礼与排场才不“外气”,才是至爱亲朋之间感情无间的表现。所以“故人”邀而我去,也毫不拘谨,视作等闲之事,确是语淡而昧不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近景,绿树环合,别有天地,幽雅恬静而富有神秘感;下句是远景,是田庄的背景,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又表明这田庄不是孤寂的,而与外界紧紧相连,这远山送青、眼前翻绿的景象,恰似一幅绝妙的青绿山水面,让人心往神驰,浮想联翩。“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打开轩窗面对着一片菜园子,举起酒杯情不自禁谈起农桑之事。这后一句的“话”字含义很深,从全诗的情绪看,这谈话一定是愉快的;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以后也没做过官,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安逸,都使诗人产生了共鸣。此时的诗人忘却了仕途的烦恼与都市的喧嚣,沉浸在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并被故人淳朴真挚的友情所同化,他似乎觉得在此情此景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承上文而来,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所以在临走时向故人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简单的两句诗就将故人的热情淳朴、客人的愉悦满意及主客之间亲密无闻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这种“乐此不疲”的愿望遂进一步深化了上几句的内容,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常 建

注释

①[初日]早上的太阳

②[禅房]僧人的房舍

③[磬]qìng 和尚念经时敲的乐器 ④[禅房]僧侣的住房。⑤[万籁]各种声响。诗文解释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高高的林梢头,沐浴着朝阳的辉光,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

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深山万物呵,静得没有其他声响,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划打下了基础。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诗文赏析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作者简介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唐才子传》说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他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3卷和《常建集》2卷。

常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沦于一尉,士论悲之。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特色〗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练习〗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夜雨寄北古诗赏析

【年代及作者】

唐·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 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注释】

①君:指作者的妻子。②巴山:指四川的山。③秋池:秋天的池塘。④何当:哪一天? ⑤却话:回溯。

【译文】

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赏析】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第二篇:古诗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少府:少府是一个官职的名字,他的朋友姓杜,并不是叫杜少府噢,这一点要注意啦。

蜀州:蜀现在指四川地区,古代巴蜀连在一起,巴指的是重庆地区。这里的蜀州指的是四川的崇州。

城阙:城阙就是城楼的意思,这里指的是长安,当时的首都。这是王勃在长安当官的时候写的作品,当时他就是站在长安的城楼上送朋友的。

三秦:三秦指的是长安附近的陕西关中地区,现在我们也这么称呼噢!

宦游人:宦是做官的意思,做官为什么要游呢?这里是指外出做官的人,好像现在被外派到其他地方去上班一样,就被称为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海内在这里指的是全国各地,知己就是特别好的朋友。

天涯若比邻:天涯和海内相对,指的是极其远的地方,若比邻,好像邻居一样。无为在歧路:不需要在岔路口送别的时候。

沾巾:因为擦眼泪,泪水沾到了手帕,所以这个唯美的描写指的是人哭泣的样子,很有创意。

译文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作者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开头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城阙辅三秦”,但见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风烟望五津”,再看朋友所要去的地方,千里迢迢,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一近一远、一明一暗的景物,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送别画面,饱含着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是点题的,下面讲明了朋友之间分别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筵席总是要散的,感情十分深厚的朋友也难免要分别,不可能永远会聚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办事的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决不会分别而疏远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诗人和杜少府分别的意义就在这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表现出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而且,决不能狭隘地认为“知己”只有一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不管到了何处,都会觉得好像仍在与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谈心,那样的快乐、幸福。

说到这里,诗人还嫌余意未尽,再加上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他语重心长,勉励朋友在分手的时候,千万不要象小孩子那样掏出手绢来揩眼泪,悲伤难过,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这样的诗句,扣人心弦,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应怜:应该爱惜。应,应该;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叫屐齿。

小叩:轻轻敲门。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其学出于叶适,与真德秀友善。诗属江湖诗派。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叶绍翁的故事,要从他的祖父李颖士开始讲起。

作为政和五年的进士,李颖士他入职的第一份工作是处州刑曹,相当于现在的浙江丽水市公安局局长。也许是业绩突出,没几年,他知余杭县,出任余杭县的县长。建炎三年,对李颖士来说,是他仕途的一个拐点。这一年,高宗皇帝从越州(今浙江绍兴)南下,要到明州去。

没想到金兵渡过钱塘江,一路追击高宗。李颖士获悉后,急募数千乡兵,虚张声势,令金兵不敢贸然进军,而高宗皇帝也得以从定海驾舟安全转移。因为救驾有功,李颖士被提拔为越州通判、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在叶绍翁以后雄心勃勃的入世企图中,祖父的光芒可以说一度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

然而,人有旦夕祸福。李颖士被卷入奸臣秦桧的政治斗争中,受到牵连,而被罢官。当然,罢官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会不会成为政治牺牲品,这是谁都无法预料的事情。于是,李颖士开始未雨绸缪,把他的小孙子绍翁过继给好友叶笃的儿子叶阳尔为孙。这也就是叶绍翁姓“叶”的原因。

成年之后,叶绍翁专心致志做的一件事就是撰写《四朝闻见录》。叶绍翁将这四朝的消息,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此时的叶绍翁,虽然明白自己是主战派的后代,却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帝国局势的旁观者和记录者。

帝国的局势却是每况愈下。南宋在宋孝宗时期以及后期虽然有过数次北伐,却都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蒙古人在灭掉金国之后开始大举入侵江南的南宋,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至此越记录越惊心。他开始以诗言志,以诗抒情,成为这个时代的行吟者。而他的朋友圈里,也多这样虽然失意却心灵高蹈的文人。比如葛天民、赵师秀等。

在我国古代的诗坛中有这样的现象,诗人虽然在文学史上没有什么突出地位及重大影响,但却因其一两篇佳作及诗中一两句佳句而千古流传。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当为一例。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作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

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了秋天月夜下洞庭湖优美景色的诗。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首句描写清澈的湖水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表现出天水一色的画面。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打磨的铜镜。而“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洞庭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越发青翠,洞庭水也越发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不但精辟,而且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就像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梳妆台上的明镜、案台上杯盘而已。

诗人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赏析

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注释

山尖:山峰的顶端。尽:全部。占:占其所有。甜:醇香的蜂蜜 采:采摘。

译文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的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

它们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

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作者

罗隐(833—910),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于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其诗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故少数作品能流传于民间。有诗集《甲乙集》,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赏析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拓展

罗隐在诗歌繁荣的唐朝算不得名诗人,但是他在小短诗方面颇有些造诣,特别是他的讽刺诗,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罗隐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对事物的描写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作小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或咏史,寄寓自己的深沉慨叹;或讽刺现实,语言精练警辟。这种诗歌特点深远地影响了宋代人的诗风。

蜂与蝶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往往都是 “狂蜂浪蝶”,是风韵的象征。罗隐笔下的《蜂》是首即兴的寓言诗,命题与诗意皆令人耳目一新。他抓住了蜜蜂的特点,不做作,不雕饰,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但是口语化的语言平淡通俗却有思致,朗朗上口的韵味且能让人从这则 “动物故事”中受到启迪,获得对应自己阅历与内心的人生感悟。结尾句“为谁辛苦为谁甜?”巧妙的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因而成为历久不衰、流传千古的佳句。

第三篇:古诗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杀敌报国 恢复山河 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又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作者称这首词是 壮词,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首次在场景方面壮在何处? 现实场景:醉里挑灯看剑,用醉 挑灯 看剑 三个雄壮的动作塑造出壮士形象。梦回战场的场景:闻角梦回 连营分炙 沙场点兵 骑马拉弓 等场景,写出战斗的壮观场面。

2望岳

颔联的 钟 和 割 二字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字简要分析它的好处?

钟 字 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突出了泰山景色的秀美奇丽。

割 字 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的特点,突出了泰山的的雄伟高俊。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3使至塞上

颔联中作者是如何借助 征蓬 归雁 来抒发情感的

诗人以蒸蓬 归雁 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个 “孤”字写出在纯然一色又荒凉无边的背景上,烽火台上燃起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格外醒目,稀少,紧接一个“直” 字,却又表现了烟的劲拔之美,一个“落”字写出一轮血红的夕阳缓缓下落的动感,一个“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4渔家傲秋思

分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坐落在崇山峻岭中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的关闭了城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为下文的思乡之情作铺垫。

分析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矛盾心理?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诗人与征人们的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功立业,勒石燕然的目的。

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功成名就的向往。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作为一首战争题材的诗歌,本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

黄金台指什么?它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者。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6 夜雨寄北

说说巴山夜雨涨秋池 中的涨字的表达效果。

涨 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涨 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何当共 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句运用想象,反衬的写作手法,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亲人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设想未来之景是想象。同时两句诗用来日相聚的欢乐反衬了今日思念的愁苦。酬乐天扬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对自己被 贬谪 遭弃置的境遇的愤懑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在社会 的 不断发展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理趣,通过描写景物:沉舟旁边千帆驶过,病树前面万木争春,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中表现自然理趣。

8钱塘湖春行

行不足 一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行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欲 渐渐将要 就要的意思,才能 刚能够的意思。连个词语说明早春的花尚不是姹紫嫣红,紧紧初绽就令人眼花缭乱,初生的青草仅仅长得可没马蹄,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点,也表现了诗人乍见的喜悦之情。

9古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描绘出怎样的情景,在是诗歌里有什么作用

浩瀚的荒漠上冰雪已经积得很厚很厚.天空中惨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住了一般.诗人以夸张的笔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旷远辽阔的的荒漠雪景 这两句在全篇中起过渡作用,即由“咏雪”过渡到“送别”.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空字颇具意蕴,请对作 简要的赏析

“空”字形象的表达出雪地上马走过后再次恢复成一片空旷,一片洁白,只有马走过的痕迹的景象;形象的表达除了一种唯美的景象。

10古诗

巴山 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情感变化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老友已逝,人事全非的悲痛怅惘之情到乐观旷达之情 11相见欢 分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中 寂寞 锁 妙在何处

表面写梧桐,实写作者,锁 表面锁住的是清秋,实际锁住的是被困的作者,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亡国之痛 说说《相见欢》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亡国别恨的惆怅 何 孤独落寞的情怀

12雁门太守行

尾联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典故写将士们捐躯报国的决心,这两句是将士们爱国 情怀的直接抒发,升华了主题,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度进行赏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敌人气焰嚣张,气势汹汹,局势严峻。战事紧急,像乌云层层笼罩,要把城头压垮似的,战士们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赞颂之情。13赤壁

这首诗开头由一把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是战争的见证,引出三国时的赤壁之战,为下文对历史的咏叹做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句的言外之意是

作者认为 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实际上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由政治才能而得不到施展的郁郁不得志

14渔家傲秋思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渴望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的感情

2请从表达的 角度,赏析衡阳雁去无留意

拟人 对比 写出西北边塞的荒凉寒冷,表现守边将士戍边的艰辛

15渔家傲秋思

上片以异字统领写景,描写了边关怎样的独特景色

天气寒冷,战事紧张,戒备森严,萧瑟荒凉的边塞景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思乡 壮志难酬的无奈 夜雨寄北

16巴山夜雨涨秋池 中的涨字有什么妙处

涨字 富有动感,既写巴山之水灌注秋池的自然之景,也将人的情感波动融入其中,表现诗人深重的绵绵愁思

诗中两次提到 巴山夜雨 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前一句是写实,后一句是想象会面后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一实一虚,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 之妙。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尽”和“啼”都用得很精彩,请任选一个字简要赏析。.示例一:“尽”字点明时令是暮春时节,含飘零之感(营造了一种凄清哀伤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示例二:“啼”字从听觉上进行描写,渲染出悲凉之意(离别之恨),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遭贬的忧虑之情(对现实的愤慨之情),还有对远方友人的关心、思念之情。

18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可怜一词使整首词的风格发生怎样的变化

由雄壮变得悲壮

结合作品内容 风格 说说豪放词的特点

内容 本词写的军中生活,起马狂奔,沙场点兵 都是豪壮之举 风格 雄浑 豪放

19使至塞上 单车欲。。。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明

可从 标题 使至塞上 诗句中 边 居延 汉塞 胡天 大漠 燕然等词语看出来

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写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联中所写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等景物,营造了 苍茫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20望岳

如何理解诗题中的 凌 字 登临登上 的意思,这里写出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的豪迈之 情,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气概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全诗风格气魄雄放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闻王昌龄遥有此寄

首句描绘杨花落尽 子规啼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点明时令 暮春 养花飘落 子规啼叫 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愁的心情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的妙处

拟人 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将月亮人格化,形象巧妙的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

22破阵子

为陈同甫。。

分析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里的分和翻的妙处 分是分肉 翻是奏乐 从形声两方面,化静为动,烘托出军营豪迈热烈 抒发作者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但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激励和安慰勉励之情。

破阵子 为陈。。中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对比 壮志难酬的悲愤

23雁门太守行

请简析 塞上燕脂凝夜紫 中色彩运用的特点 作用

诗人用胭脂色和紫红色,渲染出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从用典故的角度对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 用典故 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愿

24游山西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疑 又 字

疑把慢行山村而 周围山峦重叠 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描写的非常形象

又字 写出了诗人几经探索 前面柳岸花明 又一村落宛然在目的欣喜之情。

25江城子 密州出猎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能杀敌报国 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赏析 千骑卷平冈 的卷字 写出了出列队伍 速度之快 场面之大 气势之盛 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 精神。

26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蕴含 了什么哲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失。但是消失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 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的 一片虚无

27酬乐天 扬州。。

诗歌首联。。和。。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凄凉地 弃置身

沉舟侧畔千帆过。。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说 个人的沉沦算 不上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更好

28夜雨寄北

请用简洁的 语言写出诗人在这个雨夜的心情

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

赏析 期 字

期 字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9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明媚 风光的喜爱之情

赏析 争 啄 两个动词 争 啄 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说法,惟妙惟肖的描摹出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的动态场景

第四篇:清明古诗赏析

清明古诗赏析

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鉴赏

首联写环境氛围,暗示斗争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早晨飘飞的轻云到了傍晚就阴沉沉的了,在忧愁中的人全然不觉时间已进入了暮春。前句既是写的实际的天气,又是写的内心的感触:清的力量渐渐渗透已把天下遮掩。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后句,点出一个“愁”字,流露郁懑和时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颔联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有泪”,形容花上的露珠。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这种写法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屈原就常用香花和臭草来比喻忠与奸。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就是这类构意的始祖了。这样的写法,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

颈联感情强烈,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徒”,“又”,将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表达得淋漓尽致。有“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的深沉幽愤,也有“万里悲风随邮塞,三年明月照思乡”的沉痛遗恨,慷慨悲壮而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龙蛇”这里是借代,代指志士。“龙蛇四海归无所”,指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抗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感。由此,表达了反清无望的幽愤。

全诗处处写到亡国之恨和难以回天之感,这是特点时节和特定环境触发的情思;而字里行间的坚毅之情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斗志的确令人震撼。屈大均被称为岭南诗界“三大家”之首,对近代的岭南诗风有较大的影响。

创作背景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凋零的严冬过去,煦暖的春天来临。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是祭奠和怀念亲人、朋友、同志的一个日子。这天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并禁绝烟火,所以又称“寒食”。历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关于清明的诗词。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宋之问的“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张继的“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宋代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杨万里的“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程颢的“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陈子龙的“燕子不来楼阁回,柳丝今日向东风”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而作为遗民诗人的屈大均,在这天触景生情,将时节与自己的奋斗联系起来,抒发了反清无望的深沉幽愤和悲怆。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部――请问。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清江引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注释

⑴门外柳:暗寓见柳伤别。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别。

⑵雨细清明: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句意。

译文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第五篇:8下古诗赏析

八年级下册册诗歌鉴赏资料参考

(一)课内古诗词赏析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官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颔联用的两个典故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表现了诗人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以及人事全非的怅惘。

(2)暗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表达了岁月流失、人事变迁的感叹。

3、赏析颈联: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写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这两句对仗工整,艺术境界高,哲理深刻。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二、《赤壁》杜牧

1、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锁”字极写了重台密阁,加重了藏娇之意。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三、《过零丁洋》文天祥

1、思想感情: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2、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是紧密相连的。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痛。

3、赏析尾联: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留下一颗赤城红心青史垂名。此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水调歌头》苏轼

1、思想感情: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2、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的悲欢离合,月亮的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两全,只希望相隔千里的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共享这美好的月色。表达了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他的豪放风格。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2、你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它表达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六、《饮酒》陶渊明

1、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与闲适心情。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置身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情操的思想感情。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见”表现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入眼帘。而“望”则是有意远看,改“望”此篇神气索然。

4、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上的景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翩然而归,结伴而还。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倦而知还,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七、《行路难》李白

1、思想感情:

主要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我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的坚持理想的品格写照。现常用来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的是何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吕尚(姜太公)的典故和尹伊的传说。这两句写诗人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渴望一展鸿才,为国家效力。

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主旨:表现了作者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诗人要的是解除广大“寒士”的痛苦,而不是他一个人的痛苦。只要千百万“寒士”实现大庇的愿望,解除痛苦,尽变欢颜,自己甘心在破屋受冻,死了也知足。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忘我为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宽广的胸襟。

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写了边塞大雪纷飞的奇景。大雪飘舞,整整下了一夜。一觉醒来,推门一看,只见到处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特别是那满树满枝的雪絮,一簇簇,一团团,简直美丽极了。比喻,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地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也为这个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也表现出一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2、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在傍晚的辕门,大雪纷纷,大风吹扯着一面鲜艳的红旗,而红旗却凝住不动。“掣”字用得好,本意是拉、扯的意思,在这里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飘不动的情状。从视觉的角度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为送别的场面涂抹上一层雄浑悲壮的色彩。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西北边疆的奇异风光,留露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表现出戍边将士及诗人蔑视困难的豪迈气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十、《己亥杂诗》龚自珍

1、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纷纷落地的花瓣绝不是无情的废物,它将化作春泥,以自己的养分孕育新的花朵,孕育新的春天。

作者托物寓意(以花自喻),借“落红”的自白表达了自己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奉献全部的力量。现在此句诗常用来歌颂无私奉献的人。

2、《己亥杂诗》的思想感情

虽然辞了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奉献全部的力量。

(二)课外古诗词赏析

2、展开联想想象,描绘首联画面。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遥望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3、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全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诗人宽阔襟怀,一、《赠从弟》刘桢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勉励弟弟要像松柏一样坚贞。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的画面。高高的山上,苍翠的青松傲然挺立,迎着山谷中瑟瑟的寒风,毫不动摇。

3、画面描写“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严冬季节,冰霜凛凛,青松终年巍然挺立,毫不动摇。

4.这首诗通篇赞美松树不畏风霜冰雪、傲然挺立的高贵品格的目的是什么? 旨在劝勉从弟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坚忍不拔,保持自己的操守。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开朗、乐观、豪迈的情怀,又充满了对朋友真挚的情谊。

2、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像近邻一样。这两句诗全无伤悲之情,写得昂扬乐观,写出了诗人豪迈的气势,开阔的意境,以及对朋友真挚的情谊。

三、《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慨时空无限,人生有限,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寂寞之情。2.“古人”和“来者”具体指的什么人? 指的是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

四、《终南别业》王维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2.赏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

五、《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这首诗题为“饯别”,但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诗中抒发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2.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抽出刀来想砍断水但水流得更急,举起酒杯来想要借酒消愁但愁苦却更加深重。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空有才华和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愁苦、愤懑。

3、描绘“长风哇梦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画面 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无云。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如此佳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4、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我们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取月亮。诗人用瑰丽的想象表现了豪迈的气魄和恢弘的志向。

5、你是怎样看待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明天早上我要披散头发架一条小舟远游。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挥洒出世的幽愤。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清高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3.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滑润泽,远望草色朦朦胧胧,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诗人观察细致,细腻真切地描绘出早春特有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2、如果朗诵三四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几个词?为什么?

最,表示到了极致;绝胜,远远胜过。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的超过了烟柳满城的盛夏景色。这里把小草初长的早春与烟柳满城的盛夏进行对比,突出早春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七、《无题》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主旨:这首诗写了诗人与妻子相思离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2.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吐丝至死丝方尽,拉住直到烧成灰烬才滴干。“丝”字运用谐音的手法,诗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爱情的坚贞。现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最后一句用了怎样的传说?有何用意? 青鸟是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这里写出了作者认为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的想法。但这并没改变相见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痛苦仍将继续,前途依旧渺茫。

八、《相见欢》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本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哀痛和对故国的思念。

2、画面描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我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天空月弯如钩,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3.赏析“独”和“锁”的妙处。

“独”看出词人没有君主应有的前呼后拥,没有欢乐热闹的气氛,李后主仇恨满怀,踽踽独上的形象跃然纸上,呈现眼前。“锁”表达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内心蕴积了万千愁苦,表现了词人无限的酸楚与无奈。4.“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现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滋味”指何而言,为什么要称“别是”?

指的是囚居的痛苦。因为这不是一般的阶下囚的感受,而是亡国之君的哀愁别绪。

九、《登飞来峰》王安石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感。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

十、《苏幕遮》范仲淹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本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这首词描写登高所见秋景,抒发了浓烈的思乡愁绪。2.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画面?

碧蓝的天空,白云朵朵,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下载古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赏析整理

    一、《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

    课外古诗赏析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初一期末复习讲义·课外古诗赏析 (一)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体现诗歌主旨的中心字是哪一个? 2.体......

    六年级古诗赏析

    六年级古诗赏析(山居秋暝)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 一、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

    高中古诗赏析

    诗歌赏析 (1)意象特点:解释意象在句中的表层含义+该词描写的景象,该词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本诗(本联)选用XX的XX、XX的XX,渲染了XX的氛围,术语的概括作用(如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XX的......

    古诗赏析(精选)

    一、思想内容 意象,主旨,情怀 二、表现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例, 类比:以浅寓深,以近比远,生动形象,通......

    如何赏析古诗

    如何赏析古诗? (1)鉴赏口诀: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

    古诗十首赏析

    一.春日 宋·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3、 寻芳:游春,踏青。 4、 泗水:河名,......

    中考古诗赏析

    中考古诗赏析 《诗经》两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