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赏析

时间:2019-05-15 10:5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古诗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古诗赏析》。

第一篇:中考古诗赏析

中考古诗赏析

《诗经》两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一、“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国风》是人民大众的口对创作,是《国风》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污染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二、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是宫廷用于祭祀和宴会。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大雅》是我国上古仅存的史诗。

三、“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描写农业生产的诗。

风、雅、颂是诗的种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分法:四、八、八

《关雎》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三章写联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

《关雎》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诗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见所产生的空虚和怅惘之情是难以言喻的,而且用萧瑟清秋的景象来衬托,诗人的这种情感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浓郁。正是缘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灵的深秋之景与怅惘迷茫的怀人之思浑然无间,构成了全诗的艺术境界,给人以一种真切自然而又朦胧迷离的美感。此外,本诗在结构上重复叠句。全诗共三章,句式相同,字数相等,只是在少数地方选用了近义词或同义词,如“萋萋”、“采采”分别放在“苍苍”的位置上,用“未晞 ”、“未已”去分别取代“为霜”,这样既做到了一唱三叹,使诗人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又使诗作行文富有变化而无重复呆滞之感。

本诗具有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都可看作爱情诗,但《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而《蒹葭》中没有明确的叙事,第一章就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却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观沧海》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状。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以下两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的运行好象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象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表达自己博大的胸怀。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陶渊明《饮酒》赏析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这组诗共有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句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

“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 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有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这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作此诗相赠。“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泛指长安附近。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位姓杜的朋友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这两句陡然一转,说哪里没有朋友呢?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最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气势豪迈,意境开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

王勃这首诗,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次北固山下》赏析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客路”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此联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尾联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第二篇:中考古诗赏析集锦

常考古诗词名句赏析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

受到震动。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

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

间的离别而惊心。

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

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

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

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

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

1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

纷繁和难解。

11、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

“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1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1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

云》

【赏析】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

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格调豪迈奔放,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

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1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分担他的痛苦。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强烈,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

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1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增添了未来重聚时的乐。含蓄

隽永,余味无穷。

【赏析】这两句诗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1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赏析】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孤城闭”三字反映了宋朝守军军事力量的薄弱。

1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

年而欢唱了。词句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无情感的景物写活了。在诗人眼

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情有独钟。弯弯的河流环绕葱绿的农田,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居然直接推门而入,向主人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

翠。

2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赏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它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这两句诗表

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2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赏析】这两句诗意境优美而含蓄,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2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赏析】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诗句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思想观念才

能不断更新,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2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

25、《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

胸怀。

26、《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此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同时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写出了新旧事物之间相互交替的辩证关系,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景中出情,思乡

而不低沉。

27、《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28、《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

【赏析】这四句是此诗的核心部分,也是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

化之中。

29、《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赏析】诗人描写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动中寓静表现“惊鹊”和“鸣蝉”的情态,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

往。

30、《天净沙秋思》---“秋思之祖”

【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则描绘了一种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

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刻画了这样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道尽天涯游子之悲”。

31、《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赏析】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

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32、《归园田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

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33、《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反说其事,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讨寄希望于侥幸,暗含自己生

不逢时、才能无法施展的怨悵之情。

34、《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报国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3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

【赏析】词人把酒问月,问人生,借月之盈亏终于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世

事自古就难以完美无缺,人们应当以豁达的胸襟去面对。

3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道尽千载离人之心”,是唤

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

37、《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赏析】此三句描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

下文的感慨与议论。

38、《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道出了作者对历史的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

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39、《饮酒》“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赏析】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也僻静了。这句诗妙就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处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嘈闹是客观上的存在,谁也无可回避。要逃避它惟有从自我心灵上摆脱它,只要心灵脱俗,主

观上便能够超脱现实,闹中取静。

40、《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时无意间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表现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

41、《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用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4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

不动安如山。”

【赏析】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关心社

会、兼济天下的伟大品质。

4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赏析】“风怒号”三字起势迅猛,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

“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

4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忽”字表现了诗人之喜。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

风光。

45、斜晖脉脉水悠悠。(《梦江南》)

【赏析】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情景交融。

46、《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赏析】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记功,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

情。

47、《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通过拟物,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以奇特的夸张手法表现浓重的哀愁。

4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后名。”

【赏析】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49、《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赏析】此句作为《诗经》首篇首句,流传千古,尽人皆知。“好”字为第三声,是美好优秀的意思,并不是喜好;“逑”是配偶,并不是追求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雎鸠在水中欢快鸣叫,成双成对。容貌美丽、品德善良的女子,正是

君子的好伴侣。以雎鸠鸣叫起兴,引出所咏内容;以“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统

摄全诗。

50、《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赏析】这两句诗含蓄委婉而感情炽热,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出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以形象语言来表达海枯石烂而矢志不变的爱情。同时,也用来讴歌无私

奉献的精神。

5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赏析】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这是诗人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

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52、《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赏析】写山村风光。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53、《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表面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了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54、《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赏析】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怀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旧。用“老骥”作比喻,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慨。后人常用这几句比喻人面对暮年,仍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

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55、“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亡赖”即“无赖”贬词褒用,表现小儿活泼可爱的情状,充满爱

怜之情。“卧”字使小儿剥莲蓬时的天真、顽皮跃然纸上。

5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赏析】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这实则表达了诗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

化,盲目崇古守旧。

5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赏析】一反过去描写秋景萧瑟的感伤情调,以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

天,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5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赏析】有身家无寄的渺茫感,有被逐于朝廷失意感。而后一句则是借景以寓深情,表面看,好象马不愿前行,实际正是人不愿前行的外化描写。这两句将

眼前景与心中情完美统一。

59、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别云间》)

【赏析】深沉、强烈地表达了英雄失路之悲。

6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

【赏析】“黑”、“金”等凝重的色彩,渲染了危机将至,背水一战、戒备

森严的悲壮气氛。第一句可引申为情况危急。

6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赏析】“风吹雨”既指自然界中的风雨,也象征着风雨飘摇的宋王朝,“夜阑”指夜深,标志了“思”的时间长度。表达了诗人日夜不忘恢复国土,报效国

家的爱国热情。

6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

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6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

沙》

【赏析】诗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

6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滁州西涧》韦应物

第三篇:中考古诗赏析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赏析教学设计

必要性: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的考点之一。在以往的考查中,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失分较多,得分率偏低,这已成为了制约中考语文得高分的瓶颈。中考的古诗词鉴赏,分值一般是5—8分,题型是主观题,以表述、评述为主,难度不好把握。所以,一方面要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训练学生整体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提高中考成绩。[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我也可以这样做(做练习:我学、我练、我提高)”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学生背诵诗词

二、导入语: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许多优秀的古诗词曲过目成诵,脍炙人口,美不胜收。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我们提高中考成绩的关键。

三、明确诗词鉴赏的考点做到心中有数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四、古诗词鉴赏知多少?

由学生简要地讲讲自己平时鉴赏古诗词的方法。(生各抒己见)

五、鉴赏知识的“盘点”与“内存”(发资料,让学生快速的浏览一遍)

(一)、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要害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二)、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 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 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 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归园田居》)

3、送别诗 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 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潼关怀古》)

5、咏物诗 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羁旅诗 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 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 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 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三)、观点态度的表述

1、喜爱、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四)、体味语言

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情画意、富有哲理、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五)、表达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正衬和反衬)、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白描、细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六)、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

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六、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的示例和练习:

(一)教师进行答题技巧的点拨

1、原则:①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

3、方法:①“一切景语皆情语”。②“诗言志”。③结合诗歌背景。④注意作家风格。⑤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二)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示例和练习(1)题型

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学生做练习《西江月》(2)题型

二、赏析语言型

1、辛弃疾的《西江月》的“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读了本诗后,谈谈你对它的理解。(2分)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分析修辞+品感情

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学生背诗)

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答案 :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3)题型

三、描述画面型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学生背诗)答题格式: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 学生做练习《天净沙秋思》(4)题型四:分析技巧型

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背诗)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5)题型五:比较阅读型

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

例如: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①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月满西楼》)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学生做练习《秋词》

七、小结本课

八、布置课后巩固复习

第四篇:古诗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少府:少府是一个官职的名字,他的朋友姓杜,并不是叫杜少府噢,这一点要注意啦。

蜀州:蜀现在指四川地区,古代巴蜀连在一起,巴指的是重庆地区。这里的蜀州指的是四川的崇州。

城阙:城阙就是城楼的意思,这里指的是长安,当时的首都。这是王勃在长安当官的时候写的作品,当时他就是站在长安的城楼上送朋友的。

三秦:三秦指的是长安附近的陕西关中地区,现在我们也这么称呼噢!

宦游人:宦是做官的意思,做官为什么要游呢?这里是指外出做官的人,好像现在被外派到其他地方去上班一样,就被称为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海内在这里指的是全国各地,知己就是特别好的朋友。

天涯若比邻:天涯和海内相对,指的是极其远的地方,若比邻,好像邻居一样。无为在歧路:不需要在岔路口送别的时候。

沾巾:因为擦眼泪,泪水沾到了手帕,所以这个唯美的描写指的是人哭泣的样子,很有创意。

译文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作者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开头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城阙辅三秦”,但见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风烟望五津”,再看朋友所要去的地方,千里迢迢,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一近一远、一明一暗的景物,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送别画面,饱含着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是点题的,下面讲明了朋友之间分别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筵席总是要散的,感情十分深厚的朋友也难免要分别,不可能永远会聚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办事的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决不会分别而疏远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诗人和杜少府分别的意义就在这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表现出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而且,决不能狭隘地认为“知己”只有一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不管到了何处,都会觉得好像仍在与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谈心,那样的快乐、幸福。

说到这里,诗人还嫌余意未尽,再加上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他语重心长,勉励朋友在分手的时候,千万不要象小孩子那样掏出手绢来揩眼泪,悲伤难过,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这样的诗句,扣人心弦,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应怜:应该爱惜。应,应该;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叫屐齿。

小叩:轻轻敲门。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其学出于叶适,与真德秀友善。诗属江湖诗派。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叶绍翁的故事,要从他的祖父李颖士开始讲起。

作为政和五年的进士,李颖士他入职的第一份工作是处州刑曹,相当于现在的浙江丽水市公安局局长。也许是业绩突出,没几年,他知余杭县,出任余杭县的县长。建炎三年,对李颖士来说,是他仕途的一个拐点。这一年,高宗皇帝从越州(今浙江绍兴)南下,要到明州去。

没想到金兵渡过钱塘江,一路追击高宗。李颖士获悉后,急募数千乡兵,虚张声势,令金兵不敢贸然进军,而高宗皇帝也得以从定海驾舟安全转移。因为救驾有功,李颖士被提拔为越州通判、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在叶绍翁以后雄心勃勃的入世企图中,祖父的光芒可以说一度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

然而,人有旦夕祸福。李颖士被卷入奸臣秦桧的政治斗争中,受到牵连,而被罢官。当然,罢官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会不会成为政治牺牲品,这是谁都无法预料的事情。于是,李颖士开始未雨绸缪,把他的小孙子绍翁过继给好友叶笃的儿子叶阳尔为孙。这也就是叶绍翁姓“叶”的原因。

成年之后,叶绍翁专心致志做的一件事就是撰写《四朝闻见录》。叶绍翁将这四朝的消息,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此时的叶绍翁,虽然明白自己是主战派的后代,却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帝国局势的旁观者和记录者。

帝国的局势却是每况愈下。南宋在宋孝宗时期以及后期虽然有过数次北伐,却都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蒙古人在灭掉金国之后开始大举入侵江南的南宋,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至此越记录越惊心。他开始以诗言志,以诗抒情,成为这个时代的行吟者。而他的朋友圈里,也多这样虽然失意却心灵高蹈的文人。比如葛天民、赵师秀等。

在我国古代的诗坛中有这样的现象,诗人虽然在文学史上没有什么突出地位及重大影响,但却因其一两篇佳作及诗中一两句佳句而千古流传。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当为一例。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作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

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了秋天月夜下洞庭湖优美景色的诗。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首句描写清澈的湖水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表现出天水一色的画面。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打磨的铜镜。而“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洞庭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越发青翠,洞庭水也越发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不但精辟,而且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就像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梳妆台上的明镜、案台上杯盘而已。

诗人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赏析

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注释

山尖:山峰的顶端。尽:全部。占:占其所有。甜:醇香的蜂蜜 采:采摘。

译文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的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

它们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

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作者

罗隐(833—910),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于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其诗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故少数作品能流传于民间。有诗集《甲乙集》,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赏析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拓展

罗隐在诗歌繁荣的唐朝算不得名诗人,但是他在小短诗方面颇有些造诣,特别是他的讽刺诗,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罗隐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对事物的描写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作小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或咏史,寄寓自己的深沉慨叹;或讽刺现实,语言精练警辟。这种诗歌特点深远地影响了宋代人的诗风。

蜂与蝶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往往都是 “狂蜂浪蝶”,是风韵的象征。罗隐笔下的《蜂》是首即兴的寓言诗,命题与诗意皆令人耳目一新。他抓住了蜜蜂的特点,不做作,不雕饰,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但是口语化的语言平淡通俗却有思致,朗朗上口的韵味且能让人从这则 “动物故事”中受到启迪,获得对应自己阅历与内心的人生感悟。结尾句“为谁辛苦为谁甜?”巧妙的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因而成为历久不衰、流传千古的佳句。

第五篇:古诗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杀敌报国 恢复山河 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又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作者称这首词是 壮词,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首次在场景方面壮在何处? 现实场景:醉里挑灯看剑,用醉 挑灯 看剑 三个雄壮的动作塑造出壮士形象。梦回战场的场景:闻角梦回 连营分炙 沙场点兵 骑马拉弓 等场景,写出战斗的壮观场面。

2望岳

颔联的 钟 和 割 二字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字简要分析它的好处?

钟 字 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突出了泰山景色的秀美奇丽。

割 字 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的特点,突出了泰山的的雄伟高俊。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3使至塞上

颔联中作者是如何借助 征蓬 归雁 来抒发情感的

诗人以蒸蓬 归雁 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个 “孤”字写出在纯然一色又荒凉无边的背景上,烽火台上燃起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格外醒目,稀少,紧接一个“直” 字,却又表现了烟的劲拔之美,一个“落”字写出一轮血红的夕阳缓缓下落的动感,一个“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4渔家傲秋思

分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坐落在崇山峻岭中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的关闭了城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为下文的思乡之情作铺垫。

分析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矛盾心理?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诗人与征人们的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功立业,勒石燕然的目的。

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功成名就的向往。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作为一首战争题材的诗歌,本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

黄金台指什么?它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者。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6 夜雨寄北

说说巴山夜雨涨秋池 中的涨字的表达效果。

涨 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涨 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何当共 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句运用想象,反衬的写作手法,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亲人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设想未来之景是想象。同时两句诗用来日相聚的欢乐反衬了今日思念的愁苦。酬乐天扬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对自己被 贬谪 遭弃置的境遇的愤懑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在社会 的 不断发展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理趣,通过描写景物:沉舟旁边千帆驶过,病树前面万木争春,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中表现自然理趣。

8钱塘湖春行

行不足 一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行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欲 渐渐将要 就要的意思,才能 刚能够的意思。连个词语说明早春的花尚不是姹紫嫣红,紧紧初绽就令人眼花缭乱,初生的青草仅仅长得可没马蹄,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点,也表现了诗人乍见的喜悦之情。

9古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描绘出怎样的情景,在是诗歌里有什么作用

浩瀚的荒漠上冰雪已经积得很厚很厚.天空中惨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住了一般.诗人以夸张的笔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旷远辽阔的的荒漠雪景 这两句在全篇中起过渡作用,即由“咏雪”过渡到“送别”.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空字颇具意蕴,请对作 简要的赏析

“空”字形象的表达出雪地上马走过后再次恢复成一片空旷,一片洁白,只有马走过的痕迹的景象;形象的表达除了一种唯美的景象。

10古诗

巴山 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情感变化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老友已逝,人事全非的悲痛怅惘之情到乐观旷达之情 11相见欢 分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中 寂寞 锁 妙在何处

表面写梧桐,实写作者,锁 表面锁住的是清秋,实际锁住的是被困的作者,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亡国之痛 说说《相见欢》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亡国别恨的惆怅 何 孤独落寞的情怀

12雁门太守行

尾联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典故写将士们捐躯报国的决心,这两句是将士们爱国 情怀的直接抒发,升华了主题,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度进行赏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敌人气焰嚣张,气势汹汹,局势严峻。战事紧急,像乌云层层笼罩,要把城头压垮似的,战士们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赞颂之情。13赤壁

这首诗开头由一把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是战争的见证,引出三国时的赤壁之战,为下文对历史的咏叹做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句的言外之意是

作者认为 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实际上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由政治才能而得不到施展的郁郁不得志

14渔家傲秋思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渴望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的感情

2请从表达的 角度,赏析衡阳雁去无留意

拟人 对比 写出西北边塞的荒凉寒冷,表现守边将士戍边的艰辛

15渔家傲秋思

上片以异字统领写景,描写了边关怎样的独特景色

天气寒冷,战事紧张,戒备森严,萧瑟荒凉的边塞景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思乡 壮志难酬的无奈 夜雨寄北

16巴山夜雨涨秋池 中的涨字有什么妙处

涨字 富有动感,既写巴山之水灌注秋池的自然之景,也将人的情感波动融入其中,表现诗人深重的绵绵愁思

诗中两次提到 巴山夜雨 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前一句是写实,后一句是想象会面后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一实一虚,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 之妙。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尽”和“啼”都用得很精彩,请任选一个字简要赏析。.示例一:“尽”字点明时令是暮春时节,含飘零之感(营造了一种凄清哀伤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示例二:“啼”字从听觉上进行描写,渲染出悲凉之意(离别之恨),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遭贬的忧虑之情(对现实的愤慨之情),还有对远方友人的关心、思念之情。

18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可怜一词使整首词的风格发生怎样的变化

由雄壮变得悲壮

结合作品内容 风格 说说豪放词的特点

内容 本词写的军中生活,起马狂奔,沙场点兵 都是豪壮之举 风格 雄浑 豪放

19使至塞上 单车欲。。。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明

可从 标题 使至塞上 诗句中 边 居延 汉塞 胡天 大漠 燕然等词语看出来

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写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联中所写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等景物,营造了 苍茫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20望岳

如何理解诗题中的 凌 字 登临登上 的意思,这里写出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的豪迈之 情,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气概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全诗风格气魄雄放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闻王昌龄遥有此寄

首句描绘杨花落尽 子规啼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点明时令 暮春 养花飘落 子规啼叫 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愁的心情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的妙处

拟人 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将月亮人格化,形象巧妙的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

22破阵子

为陈同甫。。

分析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里的分和翻的妙处 分是分肉 翻是奏乐 从形声两方面,化静为动,烘托出军营豪迈热烈 抒发作者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但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激励和安慰勉励之情。

破阵子 为陈。。中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对比 壮志难酬的悲愤

23雁门太守行

请简析 塞上燕脂凝夜紫 中色彩运用的特点 作用

诗人用胭脂色和紫红色,渲染出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从用典故的角度对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 用典故 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愿

24游山西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疑 又 字

疑把慢行山村而 周围山峦重叠 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描写的非常形象

又字 写出了诗人几经探索 前面柳岸花明 又一村落宛然在目的欣喜之情。

25江城子 密州出猎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能杀敌报国 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赏析 千骑卷平冈 的卷字 写出了出列队伍 速度之快 场面之大 气势之盛 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 精神。

26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蕴含 了什么哲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失。但是消失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 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的 一片虚无

27酬乐天 扬州。。

诗歌首联。。和。。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凄凉地 弃置身

沉舟侧畔千帆过。。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说 个人的沉沦算 不上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更好

28夜雨寄北

请用简洁的 语言写出诗人在这个雨夜的心情

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

赏析 期 字

期 字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9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明媚 风光的喜爱之情

赏析 争 啄 两个动词 争 啄 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说法,惟妙惟肖的描摹出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的动态场景

下载中考古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古诗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赏析

    龟虽寿古诗赏析 【注释】 ①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神龟”二句:神龟......

    中考特辑之古诗赏析九上

    九上语文诗词鉴赏 使至塞上 王维的早年边塞诗写得粗犷豪放,和他晚年清丽飘逸的山水田园诗迥然不同。《使至塞上》是他边塞诗中的力作。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催希......

    中考古诗词曲赏析要领25则范文

    中考古诗词曲赏析要领(教案) (转载) 【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分三步赏析古诗词曲,即:看题目—品意象—精表达;能够从形象、语言和技巧等方面对古诗词曲进行赏析。 【教学重点】 通过......

    清明古诗赏析[★]

    清明古诗赏析 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鉴赏 首联写......

    8下古诗赏析

    八年级下册册诗歌鉴赏资料参考 (一)课内古诗词赏析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官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古诗赏析整理

    一、《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

    课外古诗赏析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初一期末复习讲义·课外古诗赏析 (一)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体现诗歌主旨的中心字是哪一个? 2.体......

    六年级古诗赏析

    六年级古诗赏析(山居秋暝)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 一、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