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修改古诗8(精选)

时间:2019-05-13 14:5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上修改古诗8(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上修改古诗8(精选)》。

第一篇:三上修改古诗8(精选)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以前吟诵过哪些有关荷的诗歌。(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图片:西湖荷塘远景)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研读古诗、体验情感基调

1、介绍背景,知道诗人的大致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当作补充

2、指名读古诗,齐读

3、哪些词语的意思你明白了,交流。释词: 毕竟:到底。

无穷碧:无边的青绿。别样红:和往常不一样的红。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5、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6、再读古诗,抓住重点字词分析诗中的情感

“毕竟西湖六月中”:毕竟是西湖盛夏六月的景色啊,“风光不与四时同”:跟其他季节的风光就是不一样。

“接天莲叶无穷碧”:满湖莲叶、荷花一望无际,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朝阳辉映下,朵朵荷花分外红艳,片片莲叶更加青翠。

三、复习巩固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古诗:于易水送人

教学目标:

1.读为主,再度中理解诗意。

2.读中想象诗的意境,抒发情感。

3.复朗读,熟记诗歌。教学准备:古诗录音,诗歌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骆宾王 《咏鹅》

1.揭题《于易水送人》

2.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有很多诗人都以次内容写过诗歌。

3.听录音。

4.自己读诗,你读懂些什么?

易水:河流名

燕单:燕国太子,名单。为了报仇,请勇士荆轲刺秦王,可惜没有成功。

没:死去

冠:帽子

5.解释诗意:

在易水河边,荆轲向送行的太子告别。他知道此去刺杀秦王,凶多青少,完全可能死在秦国,于是就大声地唱起歌来:“猛烈的风啊刮起来,易水冰冷;勇士离开了这里,也决不再回来。”荆轲唱着,慷慨激昂的连头发也一根根竖起,好像把帽子都要顶起来。现在,虽然古代的勇士早已死去,但易河水呀,却还是和当年一样寒冷。

6.指导朗读,提示: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写得与众不同,借用激昂壮别的历史故事,冲淡了眼前与朋友分别的悲伤心情。

7.熟记成诵。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3、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为学生加油、鼓劲,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引旧入新。⑴说说此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⑵你认为作者写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1、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李白的这种浪漫的风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写景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2、读课题。学习生字“庐、瀑、炉”,并辨别“庐”与“炉”。⑵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板书“读、想、悟、背”。

三、读读诗。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2、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观看庐山瀑布景观,听配音朗诵。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配合多媒体课件中的背景音乐)。

四、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展示庐山瀑布挂图)

⑴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相关资料图片和动态的景观)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① 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 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 感受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帮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诗文画面说。④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总结全文。(略。边总结边板书)

4、鼓励学生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五)、背诵这首古诗。

山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揭示课题

2、释题:在山上行走。

3、简介作者:

二、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三)“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四)“放手”自学三、四句。

(五)以画为媒,加深理解。(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中的哪些景色?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标记。(2)结合插图,你能试着说说全诗的意思吗?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四、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心读读好吗?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

3、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鹿柴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

2、通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良好的观察、口语表达、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清楚表达。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理解诗的意境,体会感情。教学过程:

一、诵读旧诗,激发兴趣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我们同学已经学习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二、汇报资料,进入情境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鹿柴,柴在这里读作zhai,齐读题目。

2、通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

3、了解了诗人,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鹿柴。(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边看画面)在我国陕西,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诗人王维游览了这里,吟诵出了《鹿柴》。

二、学法指导,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点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可以查字典、看注释、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中不懂的问题。

3、汇报:你们组解决了什么问题?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4、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解决为什么“空山不见人而又但闻人语响”?

5、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品读,指名读。最后一生配乐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得这么美,能不能把它快速背下来,试着背一背。学生配乐试背。

三、画一画,吟诵诗词

1、王维诗的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请同学们按照你心中所想的,画出你心中的山水鹿柴。投影展示。

2、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景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四、课外展示,受到感染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听老师来读一读。(欣赏师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相应的诗和画面、音乐。

五、总结

古诗诵读:塞下曲(其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两个生字“遁、逐”。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从这首诗描绘的威武的将军率领骑兵在雪夜追击残敌的动人情景,初步感受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概和艰苦的战斗生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概和艰苦的战斗生活。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

回忆卢纶笔下的古诗《塞下曲》(其二),领略飞将军的风采!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板书课题

2、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3、指名读。对读。师按照刚才的要求作评价。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1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这几种方法(查字典、看图、查资料)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小组互助,理解诗句。

3、交流

(1)诗句疏通

月黑:无月之夜。单于(chán yú):本指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边境的敌人。遁(dùn)逃:逃走。将:带领。轻骑(jì):轻装快速的骑兵。骑:骑兵。逐:追击。

(2)诗意概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雁群受到惊吓高高地飞起,原来是单于趁着黑夜悄悄地逃跑了。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纷飞的大雪顷刻间就覆盖了将士们的弓箭和大刀。

(3)诗味拓展

说一说:敌人逃跑了,将军率兵追击了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画一画:敌人夜逃,将军欲追。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生评价。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喜欢这首古诗吗?

其实,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三首。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们积累在采蜜集里,或者是办一张精美的手抄报,然后一起来展览!

古诗诵读7:赠刘景文

学习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擎、橙、橘”3个生字,理解“荷尽、擎雨盖、菊残、橙黄橘绿”4个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感受橙黄橘绿时节的美丽。

3、通过理解字义和诗句,体会诗人作诗的目的,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要积极地去面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古诗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逢、宿、贫、犬、吠”。

2.读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3.感受古诗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第二篇:三上古诗

第一课 杂诗(节选)东晋·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注释】(1)盛(shèng)年:壮年。(2)及时:趁盛年之时。

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重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年纪正轻的时候,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否则,岁月一去不回,它是不会停下来等人的。

【赏析】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田园诗人。诗句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勉励人们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这首诗常用来鼓励年轻人不要浪费光阴,必须及时努力,把握青春力求上进。

第二课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宁乡青山桥镇。

(2)苍山:青黑色的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所以叫白屋。

(4)吠(fèi):狗叫。

(5)夜归:夜晚归来。

暮色降临,山色苍茫,觉得路途远。天气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困。柴门外忽然传来了狗叫的声音。夜晚,风雪大得我只好投宿。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第三课 绝句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1)系(xì):结、扣。

(2)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3)杖藜(lí):“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长老了可做拐杖。

(4)杏花雨:杏花开时下的雨,即春雨。(5)杨柳风:杨柳吐绿时刮的风,即春风。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我)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赏析】

志南,南宋诗僧。志南通过这短短的一首诗,真切描写了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

第四课 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1)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2)山原:山陵和原野。

(3)蚕桑:种桑养蚕。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乡下的四月,人人都在忙碌,养完了蚕,又开始种地。

【赏析】

翁卷,南宋著名诗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第五课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1)鸟鸣涧:地名。(2)涧:两山间的水沟。

(3)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4)月出:月亮出来。

(5)时鸣:时,不时。不时地啼叫。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赏析】

诗人王维是一位文艺全才,诗、文、书、画都很著名,又精通音乐,善弹琴、琵琶。他写的诗和画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六课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

(1)山尖:山峰。

(2)尽:都。

(3)占:占其所有。(4)甜:醇香的蜂蜜。

无论是平原还是高山,凡是百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属地。蜜蜂们采撷(xié)了百花,酿成了香甜的蜂蜜。它们究竟是为谁在辛苦,为谁在制造甘甜呢?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诗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

第七课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1)岭外:指五岭以外,这里指岭南的泷州。(2)音书:即书信、音讯。(3)断:断绝。

(4)近乡:即接近家乡,或者快到近乡。(5)怯:即害怕、恐惧。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经历了一个寒冬,又到了立春时候。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即使遇到从家乡来的人也不敢相打听(害怕有不好的消息)。

【赏析】

诗歌描写了诗人被贬久离家乡而逃归途中时的矛盾心理。诗歌的语言浅显,但蕴含的意义很深刻,特别是通过心理的描写,在运用反常手法中揭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第八课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

(1)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意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2)此地:指易水岸边。

(3)燕丹:指燕太子丹。

(4)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5)冠:帽子。

(6)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7)没(mò):死。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赏析】

骆宾王,唐代诗人。浙江人。年少有才,七岁能诗,号称“神童”。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号为“初唐四杰”。

公元678年,骆宾王多次上疏讽谏,触怒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公元679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这年冬天,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第九课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3)寻常:经常。

(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玄宗时,深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5)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6)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安史之乱后,诗人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第十课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

(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2)醅(pēi):没有过滤的酒。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3)无:相当于“否”。

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赏析】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所写的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这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情调,用浅显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第十一课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注释】

(1)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2)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在初春的江边,看着我心爱的郎君在江上打渔,听见他的曼妙歌声。看那天空,东边是晴天,西边却是雨天。不知道晴啊,还是无晴啊。

【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有“诗豪 ”之称。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整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

第十二课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它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第十三课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繁盛的样子。

(2)荣:繁盛。

(3)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4)萋萋:草盛的样子。

(5)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

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着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第十四课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方好:正好。方,刚刚。

(3)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赏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第十五课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注释】

(1)锦城:四川省成都市。

(2)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3)纷纷:繁多而纷乱。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赏析】

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加以称赞。

第三篇:三上课外古诗

1、寻隐者不遇 作者: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诗文解释】

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寻隐者不遇【词语注释】 言:说。处:去处。

寻隐者不遇【诗文赏析】

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诗具有了无穷的韵味。诗中有一「问」三答,将三番问答精简为二十字。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逐步深入及对友人的关切,又表现出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

2、小儿垂钓 作者: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

映:遮映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3、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5、鹿柴(zhai)作者: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6、《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前言】

《江上渔者》是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本文描绘了生活劳动的艰苦。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辛。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波浪。

【翻译】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7、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耘田:除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8、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9、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释】

①陂田:水田。

②榆钱:即榆荚,形如铜钱,色白成串,俗称榆钱。③槿花:即木槿花,乡村中多以之为篱,花早开晚落。④两两:成双成对。翻译一: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 榆钱已经落尽,木槿花也变得稀疏。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人骑卧;

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意思二: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赏析:

宁静,是这首小诗的基调。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后两句却是变换手法,以动写静。牛蹄得得,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是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奥秘就在于动作的迟缓,声调的单一。以动写静,更显其静。

10、悯农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注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粟:泛指谷类。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犹:仍然。

11、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采莲曲 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释

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 飐(zhǎn):摇曳;

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12、绝句 作者: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13、兰溪棹歌 唐代: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

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凉月:新月。

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棹歌:渔民的船歌。三日:三天。

14、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尽:没有了。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15、春雪 作者: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1.芳华:芬芳的鲜花。

2.初:刚刚。

3.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4.故:因此,所以。

5.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翻译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16、花影 宋代:谢枋得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17、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译文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注释

漾:吹过。脱:脱下。被:让。

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鉴赏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18、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19、三衢道中 宋代: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 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注 释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⑦黄鹂:黄莺。解 析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22、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簇:拥起。

2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鉴赏 诗词大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24、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25、夜雪 作者: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26、春夜洛城闻笛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释

洛城:今河南洛阳。

玉笛:笛子的美称。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故园:指故乡,家乡。

第四篇:修改教案三上音乐

第四单元 健康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健康歌》,并随歌曲进行律动表演。2.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健康歌》的全部歌词内容,感受其跳荡的律动,学会一段歌词。

2.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的第一段歌词。3.能随歌曲《健康歌》,的音乐即兴动作。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歌曲《健康歌》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教师提问:这段音乐唱了些什么?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教师范唱歌曲《美丽的黄昏》(2)指导学习歌词

教师提问:你感觉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你应该用什么样的歌声表现?

(3)学生跟着歌曲录音清唱两遍。(4)鼓励学生跟着音乐做律动表演 3.用自己身边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放《小小足球赛》的录音,学生朗诵歌词,跟着录音学唱第一段歌词。

5.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溜冰圆舞曲》《跳绳》 2.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教学目的:

1.能听辨出乐曲《溜冰圆舞曲》中各段音乐的情绪变化,听辨出《跳绳》中三个乐段ABC的结构。

2.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

3.能随着《溜冰圆舞曲》的录音模仿溜冰的动作。4.知道一些有关足球的趣闻。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议论有关溜冰的话题,引入新课,欣赏《溜冰圆舞曲》。

(通过欣赏这首曲子你看到了什么?)

2.这首曲子中重复的乐曲是那一段(讲授这首乐曲的主题)3.随教师唱这一主题的乐谱。

4.再次聆听《溜冰圆舞曲》全曲,注意上述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5.介绍丁善德及其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欣赏《跳绳》。在听赏过程中,教师作微小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例如:在第一、第三乐段时可做挥绳动作。第二乐段可做跳跃动作和轻盈的舞蹈动作。

6.引导学生听出第三段与第一段是相同的,再在课本中第三部分的空格中填上绿色。

7.继续学习《小小足球赛》的二段歌词。8.师生共同讨论有关足球的趣闻。9.分组讨论如何表演这首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性音乐活动“趣味运动会” 教学目标:

1.能听辨《溜冰圆舞曲》《跳绳》《拔河》 2.能初步认准音准1-

2、1-

3、1-

5、1-6 1-i 3.学会跳绳儿歌的歌谱并唱会歌曲。

4.在诸项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开始本课教学。

2.师生共同讲述一些有关运动会的趣闻。3.找两三组同学表演《小小足球赛》。4.在欢悦的音乐声中表演踢毽子动作。

5.学习跳绳儿歌的歌谱和歌词,再随着歌声表演跳绳动作(分组进行,两人抡长绳,其他同学轮流跳绳),途中可即兴的改动某些歌词,如“小熊小熊你点点头”等。

6.随《溜冰圆舞曲》的音乐表演溜冰动作。

7.听音乐《两个小乒乓球运动员》,再进行“我们来打乒乓球”的即兴演唱的练习。

8.随着优美的音乐表演韵律操动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 《小小足球赛》《健康歌》 2.创编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歌曲的学习与聆听,让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年代,我们少年儿童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节奏的创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大胆地创造,使其更加喜欢上音乐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1.学生听琴完整地演唱本课两首歌曲一遍。

2.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演唱,进行简单的评价,说一说哪些地方唱得好,哪些地方唱得不好,并说出原因。

3.分小组进行讨论,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这两首歌曲的感受及理解。

三.为乐伴奏:

1.学生分别拿出自己制的小乐器,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歌曲伴奏。

2.每小组选出优秀的演奏者在全体同学面前为大家作表演,上全体同学为这些演奏的同学作评价。

四.游戏

第五单元 动画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宝莲灯》中的音乐。

2.动画人物联欢会

教学目标:通过动画中的音乐吸引学生,把学生对动画片的兴趣转移到动画音乐上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大风车》,请学生们拍手做律动。

2.播放一组音乐,请同学们分辨出是哪部动画片里的音乐,并回答动画片里的主要人物是谁?

二.欣赏

1.分别播放《人们叫我唐老鸭》和《米老鼠之歌》,学生猜是什么音乐,主人公是谁?

2.小结:米老鼠和唐老鸭是美国迪斯尼乐园里的代表动画人物,现在我们来观看一下他们的精彩表演。(插播一段动画,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3.再播放几首动画片的音乐,看看大家还能不能猜的出来。(播放《啊哈!黑猫警长》、《小小葫芦娃》、《天地在我心》)

4.学生听音乐拍手做动作,并回答 三.创作表演

同学们可以准备一首动画片里的歌曲.故事或舞蹈,也可以画画你喜欢的动画人物装饰我们的联欢会,大家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联合演出,咱们开始行动吧!播放《蓝猫三千问》主题曲《天有多高》。(学生随音乐演唱并做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动画城》 教学目标:

1.学唱《动画城》歌曲,用歌声来感受小朋友对动画城的赞美和向往。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歌曲的节拍,自编动作,创造性地进行歌表演。

3.欣赏迪斯尼动画电影《狮子王》的开场曲“生生不息”。教学过程

一.感受“动画城”

观赏中央电视台《动画城》节目中的卡通片段,观赏完后,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画人物。

2.请你们模仿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动画人物动作。

3.贴一贴、画一画,把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请进动画城里来。

二.学唱歌曲《动画城》 1.谈话。

2.听赏《动画城》歌曲。

3.唱一唱、认一认,(p书26页音阶图,认唱7 I音高及手势的位子)

4.把学过的音符按音高低顺序填一填、唱一唱(书P27页城墙图)

5.找一找在歌曲中7音出现了几次?跟琴哼唱旋律。

6.熟悉歌词,用中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突出强拍。7.学唱歌曲,区别第一、第二乐句只有最后一小节旋律不同,用颜色涂上分别唱一唱。

8.请同学们根据歌曲的内容,创编动作。

三.欣赏迪斯尼动画电影《狮子王》的开场曲“生生不息”。1.根据书27页图片,说一说剧情,了解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2.感受音乐为卡通片制造了氛围。

3.模仿动画片的情景进行表演。(分组进行)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2.欣赏:《哪吒再生》 学习目标:

1.通过动画中的音乐吸引学生,把学生对动画片的兴趣转移到动画音乐上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记忆能力。

2.通过童话故事对学生进行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教育,从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音乐《大风车》,请学生们拍手做律动。二.欣赏《哪吒再生》

1.(教师出示图片或动画音乐),提问:讲的是谁,说的是什么故事。

2.小组讨论后,请学生讲述这段故事。3.初听:音乐是怎样表现这段故事的? 4.分段细听:

(1)金光洞里:乐曲一开始,扬琴奏出轻快的震音,似云雾蒙蒙的金光洞。

(2)哪吒苏醒:木琴奏出连串固定音型,仿佛看到荷花透出青气,哪吒在抬手,伸腿。

(3)师徒相见:2/2拍的节拍和全乐队的强奏,抒发了哪吒见到师父时的悲喜交加、感慨万分的心情

(4)出发抱仇:三连音节奏的层层推进,体现了哪吒奋发操练,为民处害的决心。

(教师可边讲,边听,边议,以引导学生想象,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音乐表现手段的认识)

5.完整的听全曲。

6.由学生来复述音乐的内容。要求随音乐的出现顺序简单讲述。其他学生可边听边画出你喜欢的曲中人物或情节。

四.创作表演

1.学生以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编创动作。

2.小组成果展示。

3.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演唱《机器猫》 教学目标:

1.能活泼有趣的演唱这首歌曲。2.会讲述一段机器猫的故事。教学过程:

1.播放《机器猫》片断引入教学。

2.完整欣赏原唱版《机器猫》,熟悉旋律。3.教师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4.用听唱法逐句学习这首歌曲。5.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6.展示,并讲述自己知道的机器猫的故事。

第六单元 闪闪的红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嘎子嘎》,用打击乐为歌曲加配伴奏。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嘎子嘎》,结合电影《小兵张嘎》了解革命历史,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景。

2.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3.能即兴随歌曲表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断,并简介影片背景及内容。

2.初次欣赏,谈感受。二.欣赏乐曲。

1.有节奏的读歌词,并了解歌曲内容。2.出示节奏谱,引导学生唱。

3.逐段欣赏,并交流感受,完成课本填空。4.完整欣赏,并尝试并听边打节奏。

三.创编活动:用动作表现人物.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中进行曲的雄壮的风格。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欣赏的歌曲《嘎子嘎》。二.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片段。2.介绍电影的主题曲《红星歌》。3.播放《红星歌》完整的录音。4.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感受。2.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随音乐走步。3.出示歌谱,唱旋律。4.学唱歌词部分。

5.体会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演唱时要果断的、坚定的。6.用行进的步伐做律动。

7.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曲的风格特点。五.结束新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狂风暴雪的情景,同时了解一些蒙古族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静心聆听、朗读主题诗、模仿律动、画一画、敲一敲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及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

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 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 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 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六)分组活动

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三.总结

第七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能够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2.能边听边有情感的讲述故事。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交流自己知道的战争时期的小英雄。

2.引出王二小,学生交流有关王二小的故事。3.引入。二.欣赏歌曲

1.初次欣赏,思考讨论:歌曲是以什么样的情感演唱的?(叙事.回忆地)

2.再次欣赏,交流:我从歌曲中听到了……

3.看书上的插图,尝试配乐讲述《英雄王二小》的故事。4.展示,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三.整体欣赏,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老爷爷赶鹅》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老爷爷赶鹅》。

2.能一边唱一边表演,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一首歌曲《咏鹅》。

2.(出示《老爷爷赶鹅》歌片)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罗马尼亚儿童歌曲《老爷爷赶鹅》。

二.整体感知,熟悉歌曲。

1.听赏,了解歌曲的情绪风格。(欢快、风趣的)

2.跟音乐轻唱,熟悉旋律。三.学习歌曲

1.教师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2.教师弹琴,学生逐句跟唱。3.以各种形式练习。

四.拓展:边唱边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五.展示,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游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深刻内涵,学习蜗牛身上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春天在哪里》带学生走入教室。二.引入教学:出示蜗牛与黄鹂鸟图片。三.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听音乐,讲故事。“那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

2.学生讲故事,做动作。模仿蜗牛和黄鹂鸟的语气和动作。3.(出示歌词)带有节奏的朗读,选一位同学带读,教师打节奏。

4.听音乐,模仿动作。5.学生跟琴演唱。

6.教师范唱。请学生分析演唱的不同点,处理歌曲。7.分角色演唱。四.拓展

1.讨论:你喜欢蜗牛还是黄鹂鸟?为什么?

2.欣赏《蜗牛过桥》的组图,让学生发现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通过小小音乐剧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们综合艺术的表现能力并贯穿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 一.节奏律动: 二.激情导入:

1.播放课件:《蜗牛与黄鹂鸟》,教师提示学生用动作或拍手表现音乐情绪。

2.学生讲述故事。三.音乐剧的编排:

1.看一下课本中的图片,自己说一说每幅图所表现的内容,以及每幅图提出的要求。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3.总结:蜗牛不怕吃苦,非常认真。4.欣赏老师们编排的音乐剧。

5.学生表演: 学生分组排练;带上头饰表演;完整的一组一组的进行。

四.课堂总结:

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成功的。

第八单元 金钥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地有多厚,天有多高》;认识顿音记号。教学目标:

1.能够富有想像力的演唱歌曲。

2.认识顿音记号,知道他的作用,能正确在歌曲中应用。3.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论《蓝毛淘气三千问》引入。

二.欣赏,熟悉旋律。

1.播放歌曲,欣赏,交流: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2.讨论:歌曲用了什么样的情感演唱? 3.再次欣赏,熟悉。三.学习歌曲。

1.领唱歌谱,学生跟唱。2.逐句教学歌词。

3.跟着音乐一起唱,以各种形式练习唱。四.认识顿音记号。

1.出示顿音记号,并简要介绍。2.在歌曲中找,并尝试唱出来。3.教师指导运用。

五.指导学生有情感的演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欣赏乐曲《种太阳》.《星空》 教学目标:

1.请学生用语言或绘画.动作等形式自由表现对《种太阳》.《星空》这首乐曲的感受。

2.体会并表达乡村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美好愿望。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分别开始介绍.欣赏《种太阳》.《星空》 1.用语言或绘画表达感受,可给他起个名字

2.教师带领学生用肢体表现对《种太阳》.《星空》乐曲的感受

3.进行配乐诗朗诵比赛 三.总结,交流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老水牛角弯弯》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老水牛角弯弯》,体会并表达乡村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美好愿望,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种太阳》

在歌曲《种太阳》的陪衬下,学生们用一句话表述自己的美好愿望

二.导入本课主题

1.出示牛图片,让学生说出有关牛的联想,也可说出水牛.黄牛.奶牛的区别。最后引导看牛角后的联想

2.引导学生听《老水牛角弯弯》,了解歌曲内容和情绪。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歌中人物的年龄、身份、当时的心情和愿望。

二.学唱歌曲《老水牛叫弯弯》。1.分句教唱

2.及时纠正音准.节奏和倚音的唱法

3.指导学生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歌声表达一个农家孩子天真.质朴.美好的心愿

4.各组简单演唱形式背唱

5.引导学生要想成为宇航员探索宇宙的奥秘,就应该从现在不断克服自身缺点,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才是实现美好理想的金钥匙。

第五篇:六年级 古诗 修改

五(下)。秋 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1.秋夕:秋天的夜晚。

2.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3.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4.天阶:天庭上宫殿的台阶。“天阶”另一版本为“天街”。

5.坐看:坐着朝天看,“坐看”另一版本为“卧看”。

译文: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遥望着织女星。

赏析:这首古诗写了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 “冷”字,暗示寒秋气氛,也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第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第三句写夜深了,却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用“坐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2.书 湖 阴 先 生 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书:书写,题诗。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3.茅檐:这里指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无苔:没有青苔。

5.畦(qí):被田埂整齐分划成的方块园地。

6.护田:将:携带。绿:指水色。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7.无苔:没有青苔。

8.排闼:推门闯入。闼:宫中小门。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9.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赏析: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事实是湖阴先生的房屋与山距离很近,主人开了门,就会看见青苍的山峰。可如果写成开门见青山,那就全无诗味了,诗人换了个说法,从对面落笔,让山做了主语,化静为动,顿成佳句,这真是巧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

3.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 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译文: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

赏析: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4。滁 州 西 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3.怜:爱。

4.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5.野渡:郊野的渡口。

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赏析: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5。朝 天 子 咏 喇 叭

元·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译文: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赏析:这是一首以辛辣的讽刺手笔所在成的散曲。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头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诗中表现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暮 江 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2.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3.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4.可怜:可爱。

5.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6.真珠:即珍珠。

7.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云:“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云:“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7. 菩 萨 蛮 书 江 西 造 口 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2.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清江:这里指赣江。

3.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4.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这里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这两句说:抬头向西北远望,想看到故都汴京,可惜被万千山岭挡住了。可怜:可惜。

5.愁余:使我忧愁。

6.鹧鸪:鸟名,叫声悲切,听时像在说“行不得也”,也借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行不得。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赏析: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这首诗的名句,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8. 采葛

《诗经》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

1.葛:草本植物,茎蔓生,可用于织布。2.蒿的一种,又香气,古代用于祭祀。

译文:心上人啊去采葛,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像隔了三月久。心上人啊采芦蒿,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像隔了三秋久。心上人啊采香艾,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像隔了三年久。

赏析:《采葛》抒写热恋中的男子度日如年,渴望与恋人相见的强烈感。诗仍然主要是重叠的复沓形式,“采葛”、“采萧”、“采艾“都是劳动的生活,但思念的情感的却一层比一层更深,从“三月”到“三秋”、“三岁”。夸张却不失真,非如此说,不足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9.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释:

1.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2.共此时:这个时刻都在赏月。3.情人:亲人。4.遥夜:一整夜。5.盈手:满握,握手。6.梦佳期:希望能在梦中相见。

译文: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人。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月光虽美,但要将它送给远方亲人却难采撷;不如还家睡觉,说不定还可以在梦中佳期相会。

赏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10.登 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1.猿啸:猿长鸣声。2.渚:水中的小洲 3.回:回旋 4.落木:落叶

5.萧萧:形容秋天树叶纷纷落下的声响和状态 6.百年:犹言一生 7.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8.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译文: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

赏析:萧瑟的秋风中,水清沙白,回旋的飞鸟徘徊在江中渚洲上。诗人登高远望,想到了自己一生漂泊,备尝潦倒艰辛之苦,经历了国难与家愁,到如今已两鬓成霜,百病缠身,因此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此诗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被称为“七律之冠”,其中首句字字珠玑,已成为千古的佳句。

六(上)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1.之:到,往。

2.城阙:城墙和宫阙,这里指唐朝的京城长安。3.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4.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5.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6.宦(huàn)游:出外做官。7.比邻:并邻,近邻。

8.无为:不要。

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赏析: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2. 观书有感

宋 ·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2.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3.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4.渠:他,指方塘。哪(nǎ)得:怎么会。清如许:这样清澈。

5.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的输送活水。

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 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 望 岳 唐· 杜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gē)昏晓。

荡胸生曾(层)(céng)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3.造化:大自然。4.钟:集中,聚集。

5.割:夸张。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6.曾云:重叠的云。曾,通“层”

7.决眦:决:裂开。眦:眼角。决眦,极力张大眼睛。8.会当:古人口语,终要,终当。9.凌:登上。

10.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由于大自然的偏爱,给了这儿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层层云升腾,心胸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飞鸟归山映入眼帘。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

赏析: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该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4. 春 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注释:

1.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2.抵万金:家书可抵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3.浑欲:简直要。欲:将要。

4.不胜簪: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胜:承受

译文:国都已经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花都感伤时事而落泪,鸟都怅恨而叫得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很难得到。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

赏析: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过零丁洋

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1.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

2.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3.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

4.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5.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这里特指史册。

译文:自己由于数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心光照史册。

赏析:公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次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的据点崖山。元军主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南宋将领,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张看后大为震动,憾然作罢。

特别是最后两句,诗人的情绪由悲愤欲绝转向大义凛然。不成功,就成仁!文天祥以此表明自己为国捐躯的决心,不仅成为孟子“舍生取义”精神的践行者,其民族气节也激励了后世难以数计的有志之士。全诗也因这两句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6.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1.关关:雌雄二鸡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一种水鸟,即王雎。2.洲:水中陆地。

3.窈窕,美好文静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4.好逑:好的配偶。逑,匹配之意。

5.流:求取。之,指荇菜。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求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6.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7.思服:思念。

8.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9.芼:择取,挑选。

10.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快乐。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在孔子编辑《诗经》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风,为民间传唱的诗,《孟子见梁惠王》中有关于民间的歌曲的记载,风,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雅,中的部分来自民间,部分来自贵族的歌颂诗。颂,便是贵族用来祭司时歌颂上天,先祖的诗。所以,大部分的诗是没有名字的,而编辑一部书,为了让人们便于查阅必将为每部分添加题目。

7.饮 酒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在这里意为“居住”。2.尔:如此、这样。3.日夕:傍晚。4.相与还:相伴而归。

5.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译文: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之中看见了庐山。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飞回山林。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赏析: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8.行路难

唐 ·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释:

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2.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4.塞:堵塞。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姜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6.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安:哪里。7.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过。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最后,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耸峙:高高的挺立 3.星汉:银河

译文:登临碣石我向东方走来,为的是观赏那蓝色的大海。海水为何这样浩瀚荡漾,山岛却是那般耸立天外。参天大树聚在一起生长,上百种花草正繁茂盛开。海边的秋风啊萧瑟作响,巨大的波涛啊汹涌澎湃。太阳和月亮运行不止,好像从大海里落下来又起来。天上的银河光辉耀眼,仿佛是大海里放出的光彩。我真是高兴到极点了呀,于是便用这诗歌来抒发豪迈的情怀。

赏析: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10.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塞下:边地。

2.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3.衡阳雁去:衡阳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4.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5.角:军中的号角。

6.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7.长烟:荒漠上的烟。

8.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9.羌管:羌笛。

10.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赏析:本篇写词人守边生活的亲切体验和悲壮情怀。上片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类而情调迥异。下片抒发兵将共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羌管悠悠霜满地”绘军中月夜之景,景中含情,极富典型意义。此篇词境开阔,格调悲壮,给宋初充满吟风弄月、男欢女爱的词坛吹来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下载三上修改古诗8(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上修改古诗8(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上)-精选文档(推荐)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上)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

    小学古诗75首---修改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描写江南人采莲的诗。 2、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

    春日古诗100首 - 修改 [推荐]

    春日古诗100首 1、 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

    一年级古诗修改终极版

    一年级古诗 目录 1.《江南》(汉乐府) ................................................................... 2 2.《长歌行》(两汉时期) ..........................................

    人教版三上古诗、谚语等填空

    第三单元练习班级————姓名———— 1、‚知有儿童挑促织‛中‚挑‛读 ,在诗中的意思是: 2、、《夜书所见》是 诗人 在 季的夜晚,听到 ,看到 ,他深有感触,写下:萧萧 其中描写......

    人教版三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

    人教版三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

    三上 古诗 于易水送人教案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三年级上半学期 古诗 《于易水送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易”“宾”“冠”“昔”四个生字。 2、理解“此地”“发冲冠”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