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物传记——成舍我
成名报业,舍我其谁 ——名记者成舍我传记
一、成舍我先生简介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故事。1989年8月28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二日),有一个小男孩在南京下关区诞生了,那时谁都没有想到他会成为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爱国报人和新闻教育家。在这个小男孩十岁那年,辛亥革命刚爆发不久,其父成壁任舒城县监狱典史,该监狱发生了囚犯暴动事件,知县为了推卸责任,买通安庆一家报社记者编造谎言,硬把反狱说成越狱,嫁祸于成壁。其父受诬蒙冤,被撤职查办。后上海《神州日报》驻安庆记者方石荪,仗义执言,在报纸上披露真相,其父一案才得以昭雪。这一遭遇,使成舍我认识到新闻舆论的巨大威力。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媒体,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报纸的威力。从此,在他幼小的心灵罩种下了一颗新闻的种子。父亲的官司成为成舍我投入新闻行业的“启蒙之师”。
1911年,年仅13岁的他,被安徽一家报纸聘为外勤记者;第二年又与他人一同进行了办报生涯的第一次尝试,14岁参加青年军,加入了国民党,投身革命行列;民国元年,也就是他十五岁那年,被聘为安庆《民言报》的记者。一生志事,发韧于此。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成舍我。
成舍我(1898~1991)原名成勋,湖南湘乡人。著名报人与新闻教育家,是中国近现代报业史上首屈一指的报业实业家。他创造了很多项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他是中国新闻史上从事新闻事业时间最长的人;同时他也是参与和创办新闻媒体最多的人;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报团;他创办的上海《立报》发行量曾达到20万份,刷新了中国有日报以来的最高纪录。
成舍我一无背景,二无资本,以一个穷学生的身份涉足报界,凭借着区区200元大洋独自创办了《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构建“世界报系",他还创办了《民生报》、《立报》等报纸,最终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颇具规模的民营报业集团,被誉为民国“四大报人”之一。在竞争激烈的民国报界得以立足并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报人之一。
这位保持着“从业时间最长”、“创办媒体最多”等若干纪录堪称中国新闻史上的 “冠军级”人物,还有着“为办报受挫最多”的名声。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坐牢就不下20次,报馆被封也有10多次。成舍我一生波澜壮阔,从办报到办学,从大陆到台湾,从白手起家创造出报业托拉斯。他以一个新闻人的身份投身于20世纪中国变迁的历史,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军阀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台海对峙、两岸和解”,成为纵跨一个世纪的报界泰斗。
二、成舍我的报业之路
成舍我的一生跨越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前半生的读书、办报、兴学生涯有四十多年,后半生在台湾兴办教育也有四十余年。前半生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内忧外患并存,新旧思想杂糅的多事之秋。
1.早年——萌芽新生
成舍我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虽是官宦人家,但他的两个哥哥却无力上学读书,倒是成舍我从小就天资聪慧,五岁时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诗文,从三字经开始,逐步学习四书、五经,为其打下了深厚的文学根基。2.投身新闻事业——办报
17岁到沈阳,经人介绍到《健报》做事,从事校对和编辑副刊的工作,从此进入报界。而真正令成舍我扬名新闻界的是他所创建的新闻业托拉斯——世界报系也称之为三个世界,指成舍我在1924年4月1日至1925年10月1日的一年半时间内先后创办的《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三报互为特色,但却互为犄角,俱损俱荣。因而,成舍我被成为“中国最早尝试抱团化经营的报人”。
乱世之中,成舍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报业传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成舍我先后创办了20多家媒体,包括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
成舍我被汪精卫拘禁四十天。汪派人对他说,只要写一封道歉信,汪即收回成命。成舍我断然拒绝,留下名言:“我可以当一辈子新闻记者,汪先生不可能做一辈子行政院长。”因为“新闻记者可以坚守自己主张,保持自己人格;做官则往往不免朝三暮四,身败名裂。”
办报宗旨: 一以贯之,与时俱进
成舍我每办一份新报,都要为其制定若干条宗旨,使同人信守。成舍我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标举“不畏强暴”,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主张“肃清贪污”,抗战军兴则呼吁抗战到底、革新政治,但是在不同时空,有三条办报宗旨一以贯之,始终不变:(一)立场坚定,态度公正;(二)不受津贴;(三)消息灵确。
不变,是对新闻事业基本信念的坚守;改变,是对时世和读者需求的顺应。
办报路径:坚持走“大众化” 之路
1930年4月,成舍我赴欧美考察新闻事业,西方报纸的大众化风格和动辄百万份的发行量对他震动很大,坚定了他走“大众化”办报之路的信念。1935年9月上海《立报》创刊,成舍我亲自撰写发刊词,指出“报纸大众化”早已是世界新闻业的发展潮流,但是在中国报纸仍被称作“精神食粮”,定价高,篇幅多,文字深,内容无关民众痛痒,只有极少数高贵之人才有福“消受”,而占最大多数的劳苦大众无财力购买,无能力阅读,根本不知道新闻业所为何事。
成舍我把上海《立报》作为实践自己“大众化”办报思路的基地。价格方面,《立报》的口号是“只要少吸一支烟,你准看得起”、“五分钱可知天下事,一元钱可看三个月”,并在发刊词中向读者承诺:除国家币制和社会经济有根本变动外,《立报》将永远保持廉价报纸的最低价格,决不另加丝毫,以增重读者的负担。所刊载的内容,都必须经过严格选择,“其与最大多数人民无切身关系,或不感兴趣者,虽一字亦不浪费,否则搜本求源,不厌求详。”文字方面,《立报》以“略识几百字,你准看得懂”相期,来杜绝艰深难懂的流弊。
成舍我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报纸大众化背后追逐个人私利、报馆成为私人牟利机关的弊病,宣称中国报纸的大众化不但不步资本主义国家的后尘,要为公众而非个人谋取福利。
不仅如此,成舍我更能够从培育国民的国家观念、树立近代国家根基的高度,来谈论中国报纸大众化的必然性和迫切性。他指出,中国近百年来内忧外患不断,甚至遇到了空前国难,但是最大多数国民依然置若罔闻,无动于衷。“根本毛病,即在大多数国民,不能了解本身与国家的关系”,“人人只知有己,不知有国。”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象,最最主要的原因,是最大多数国民不能读报,“国民与国家,永远是隔离着。
三、成舍我的新闻教育之路
为了培养专门的新闻人才,成舍我在办报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新闻教育事业。他在先后在北平、桂林创办新闻专科学校,其中成舍我于1933年创办北京新闻专科学校。1955年在台北创办世界新闻职业学校,1997年改制为世新大学。世新大学可以说校友辈出,人才济济,为台湾以及整个华人社会培养出了众多出色的媒体人、演员、导演等。
成舍我逝世的时候,学校总资产已达三十亿台币,台湾没有任何一所大专院校可以望其项背。直到今天,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已升格为世新大学,为台湾培养了5万多学生。
五、人物评价
纵观他的一生,可以看出成舍我先生一辈子都在为「新闻自由」与「人权保障」而奋斗,将其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新闻事业与新闻教育,以终身记者自许。直至晚年病中口不能言,仍以笔书写 「我要说话」四字。
所以说成舍我先生是我们中国媒体人优秀的楷模。而在当今的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像成舍我一样能够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报人、记者,这样,我们的国家、社会才能真正和谐发展,不断进步!
第二篇:成舍我人物生平概述
一代报人成舍我——成舍我办报活动简述
成舍从事新闻教育事业最长、影响重大的新闻教育家。在从事新闻业近77年的生涯中,先后创办了《世界》三报、《民生报》、《立报》等多家民营独立报纸。他的报纸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之外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一直秉承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追求新闻专业主义的最高理想。他倡导的大众化办报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一、创办“世界”三报
(一)以两百大洋起步打造报业王国
‚ 第一是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第二是要说社会大众想说的话‛。
他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的报人,不会屈服于上级的权威,因为之前在《民国日报》工作时因为诗派之争,作为南社成员和《民国日报》小编辑的他,不满言论不自由,而且报纸成了军阀官僚争权夺利的工具,他决定办自家民营的报纸。
1、办报:
1924 年,办起了一张自己的报纸《世界晚报》,200块对于办一家报纸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所以报馆也是在自家,他集记者、编辑和老板于一身,可成舍我却很满足,决心大干一番。他给晚报立了四项宗旨:
一、言论公正;
二、不畏强暴;
三、不受津贴;
四、消息灵确。有时去鸦片馆、饭馆、酒店打探消息,寻找独家新闻,派懂日文的记者每天都跑到东交民巷日本公使馆闲坐,与馆中人拉近关系。晚报在抓社论、时评写独家新闻”的同时,还精心办好副刊:诗词、小品,连载长篇小说等。
2、发展:
“直奉战争”让《世界晚报》声名大噪——吴佩孚专门调来名“福来”的总指挥,结果晚报却把“福来”打成了“祸来”字。当晚,报馆被宪警查封。但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冯玉祥临阵倒戈,当上北京的主人。复刊后的晚报,由原销3000份骤增到万份以上。成舍我没有停步不前,1925年2月创办《世界日报》,对开8版,第5版是每月一期的石印“世界画报”。半年多后,成舍我又将这画报单独列出来,出版了《世界画报》。
3、鼎盛:
他的“世界”报系形成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报业王国。短短一年时间内,成舍我的三个“世界”先后创办起来,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初具规模的报系。成舍我也成为中国报业史上第一个独立创办三家报纸的报人。“世界”报系的建立,标志着成舍我建立报业托拉斯的设想逐步付诸实践,同时也为其实践自由主义的新闻理想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二)用生命捍卫新闻专业主义理想
‚三十多年的报人生活,木身坐牢不下二十次,报馆封门也不下十余次……人与报均朝不保夕,未知命在何时……‛
在成舍我70 余年的办报生涯中,他曾数十次被捕入狱,报馆多次被封,生命受到威胁,但四大原则从未改变,他矢志不渝地不惜用生命捍卫理想,谨遵新闻专业主义行为规范: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之外,自觉担负社会责任。财政总长仗着曾资助过日报4000多元的开办费,向成舍我发出警告,他竟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1925年北京政府以“宣传费”名义给全国125家报馆、通讯社发四等津贴,他一手拿了“津贴”,一手照样秉笔直书批评段政府,这样的事迹数不胜数。成舍我和他的报纸始终坚持“超党派”他虽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导人都有交情,却从没加入过任何党派,评论时事公平公正绝不偏袒任何一方,力图在激烈的党派纷争之外走出“第三条道路”,在当代中国新闻实践中独立。抗战胜利后,成舍我虽然感叹朝不保夕,但他非常坚定地说:“过去凡是我们所反对的,无一不彻底消灭、这不是我们若干报人的 力量,而是我们忠诚笃实反映舆论的结果„„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二、创办《民生报》、《立报》——“报纸大众化”理念的成熟
受到西方大众化报纸的影响,成舍我认为,报纸应当肩负起“唤起民众”的启蒙重任,通过“立己立人”进而“立国”乃至“立世界”。从“不畏强暴、言论公正、不受津贴、消息灵确”的办报四原则到“报纸大众化”与“立己立人立国家”,成舍我自由主义的新闻理念经过不断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形成了一种较有体系的自由主义报刊思想。
(一)报纸定位:立足大众,服务大众
1、报价低廉:‚五分钟知天下事,一元钱可看三个月。‛
2、责任意识:‚我们不跟在资本主义国家报纸的大众化后面去追逐,而是要站在他们前面来矫正。‛
(二)传播方式: “精美细致、简要明了、全面观照”
精编主义:该报设计精良,美观大方。四开一张报纸,每版12 栏,每栏43行,每行9个字,每一版能够容纳4600字。第一版除去报头,只剩下3000字左右的篇幅,但 该报总是能够在第一版刊登大大小小20多条新闻。对于国内新闻,报纸摘其主要内容,编写成简明扼要 的消息。每条新闻篇幅短小,只说清楚最重要的事实,一般不评论。这大大增加了小报的信息容量。如果 对于重要的事情需要编辑部表明立场,《立报》会专门写评论。这些评论短小精辟,每日至少三篇。
1、文字口语化: ‚能读、必读、爱读,使他们觉得读报真和吃饭一样需要‛
2、内容全面性: ‚‘小型报’长话短说,简明扼要,重视言论,竞争消息‛
(三)经营管理:发行为轴,广告为柱
成舍我不接受任何党派资助,只能通过降低售价、刊登广告、扩大发行等方法提高发行量。他采用一些与众不同的发行手段。办学校培养发行人才,亲自参与卖报,甚至自己当托儿,赠送报纸合订本、书卷以及日历的办法来吸引直接订户,设立分销处扩大报纸发行量等。《立报》在向读者承诺,在报纸销售没有达到十万份之前,不刊载广告。这并不是说成舍我不在乎广告经营,而是他的一种经营策略。成舍我认为,报纸发行量小,勉强刊登广告,广告价钱提不上去,同时也影响报纸销售。他认为广告和发行以及报纸的内容是正相关的,当报纸内容能够吸引广大受众的时候,发行量就上去了,当发行量扩大了,广告客户自然会找上门来。
从以上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他与同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报人的共同进步的地方,如对报业“企业化”的管理思路与法等,同时还看到了他一些过人的先进思想如兼顾报馆利益与社会责任,主张言论公正,说大众想说的话。除此之外,成舍我还主张将新闻教育纳入到新闻事业之中,坚持新闻教育与新闻事业同步发展。
第三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黄永玉:大师之境
黄永玉,中国艺术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一个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艺术人。十多年前,一位画家在聊天中向黄老倾诉心中的苦楚:年轻貌美的妻子和别人好了,他戴了“绿帽子”,眼含热泪,一脸的无辜无奈和委屈。黄老叼着烟斗听着,从丝丝青烟中飘出两个字:“揍他!”太有性格、太有意思的一位老人家!
黄永玉嗜烟,尤其对烟斗情有独钟。无论是挥毫题字,还是泼墨作画,无论是登台演讲,或是闲庭信步,他的烟斗总是须臾不离手。也许这总在他身侧飘绕着的缕缕青烟,也是他灵感与睿智的来源吧!
黄永玉小的时候姑公(黄永玉的姑公即大文学家沈从文的父亲)非常喜欢他。少年黄永玉整日和姑公泡在一起,练拳,举石锁,练就了一身好功夫。12岁那年,黄永玉独身一人离开了故乡湘西凤凰,从此这位土家族汉子就开始了游侠式的生活„„
倚仗着健壮的身体和一身过人的好功夫,他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行侠仗义,广交天下朋友。在福建泉州,他结交了学木刻的两位穷朋友。不久,两位朋友都惨遭保长的迫害:一位的老婆被保长凌辱了,一位被抓了壮丁。黄永玉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连夜干掉了保长,替朋友报了仇,此后又浪迹天涯了。
文化的渊源和自身的素质加之良好的天赋对黄老的艺术起了决定的作用,而上天赐予他特有的“缘分”更为他的艺术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且不谈他和沈从文、张乐平、齐白石等艺术大家的缘分,单说他和一位出家人的奇遇就让他在其艺术生涯中受益匪浅了。
那是在60多年前的福建,年轻气盛的黄永玉在一座山庙前盛开着的玉兰树上摘花,树下站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和少年黄永玉聊了起来,谈美术知识、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四天后,老和尚侧身躺在破旧的木床上,如平常睡觉姿态一般,仙逝了。他给黄永玉留下了一幅书法条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这位老和尚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一代宗师去了,留下黄永玉在庙里嚎啕大哭„„
曾经有好友问黄老,在他那么多专长里,他最喜欢哪个?黄老说,我最喜欢的是文学,第二是雕刻,第三是木刻,第四是绘画。但前三项爱好都全靠绘画养着,因为它们稿费太低了。
所有的味道都尝遍了才知道淡的精彩,才知道,淡这个味道在生命中弥足珍贵,所以苏东坡写过一首名诗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黄永玉淡名淡利淡一切,唯有情义不能淡,且重情重义,对于帮助过他的前辈更是没齿难忘。为了怀念,几年前他出版一本书,名为《比我老的老头》,生动细微地记述了张乐平、沈从文、聂绀弩等十几位早年帮助过他的前辈。此书一版再版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
去年春天,中国慈善总会授予他“慈善家”称号。而此时黄老却因为多年好友黄苗子夫人郁风大姐的去世而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根本没有心情去参加颁奖晚会。
去年,黄老将一大幅书法作品挂在客厅里,“人活了八十岁了,如果再不承认老奸巨猾就太不谦虚了!”观其洒脱飘逸的字体不禁怦然心动:言出真心,莫过于此了。
贡布里希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黄永玉便是实打实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了。(有删节)
1.简析黄永玉是“一个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艺术人”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答:
2.结合全文,回答哪些因素使黄永玉达到了“大师之境”。(4分)答:
3.概括作为艺术家的黄永玉的性格特点。(4分)答:
4.贡布里希说“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他为什么这么说?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
约 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思考题:
1、这首诗在描写环境时,写到“处处蛙”,这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有何作用? 答:
2、“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描写,是如何传神的?表现人物怎样的心态? 答:
第四篇:人物传记
成员传记出到现在基本上已经把中队的老士官都介绍完了,接下来要出场的基本上都是95后小鲜肉了,请各位看官做好心理准备接受鲜肉消防员们带来的视觉冲击了。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黑班长的传记,说到老黑,那可真要好好说一说了.....老黑原名袁天一,义务兵都叫他黑班长,为什么叫老黑呢?不是给他起外号,是他真的很黑!大家叫他老黑也就见怪不怪了(战友们之间经常会起一些昵称,这里一点也没有侮辱对方的意思,反而互相叫昵称会更加亲密、更没有距离感。比如:梁总,涛涛,老二,老七,绳王、黑班长等等)。但是小编一直都叫他袁班长,这三个字包含了小编对他任班长一职的敬佩、工作之间相互支持的感激以及战友感情在里面。
那是1996年的冬天,袁班长出生在吉林四平的一家普通农户,从小他就特别懂事、让父母省心,干农活、做家务都是家常便饭。直到18岁那年,他听到了村里参军宣传车的广播声,他忽然觉得自己应该到部队锻炼锻炼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但是被爱子心切的父母拒绝了。自从那次以后,每次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关于军人的信息时他都格外关注,整齐的队列、矫健的身姿、帅气的军装处处都在冲击着这个热血男儿的参军梦。到了第二年的入伍季,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参军,父母看着孩子这样的坚定忍痛对他说:你要是去的话就别怕苦,别中途想回来,我们这边你放心吧,在那边照顾好自己。本来就不善言辞的袁班长此时哽咽了,嘴上说你们放心吧,但是内心确确斑斓万千,此时父母的退步让他第一次深刻的感觉到参军对家人隐藏的愧疚之情。他真的不知道这条路能走多远,路得那头是什么在等着他,但是他知道:作为一个男人绝不能辜负自己的理想,更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
此后开启了他和消防部队的缘分,初到连队,袁班长凭借自己优越的身体条件,加上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每次考核都名列前茅,凭借他出色的表现,新兵那年被中队推荐到总队参加驾驶员培训。学成归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袁班长最终得到了主站车驾驶员的宝座!同时他还负责中队的值班班长一职,负责协助队长管理中队,那时他才入伍第三年(最年轻的值班班长)。
现如今,袁班长从一个青涩的小男生已然成为一个男子汉。训练场上的他刻苦、努力;灭火救援现场的他冷静、沉稳。入伍5年战功累累,可是他并没有止步眼前的荣誉,他现在知道这条路虽然有些坎坷但是向着光明,未来不知道会走多远但是会脚踏实地的一直走下去!为部队、为祖国、为家人更是为自己的人生抒写一副华丽的篇章。
任凯:平时看起来是个懒散的,实际上工作非常细心,虽然比较慢,但是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疯抢:记得在烟大跑步的时候,主动带我跑长跑,感觉心理暖暖的 冯任陆:乱班长友善,热情,性格特别开朗。最喜欢和袁班长抬杠,犟!陶德明:栾宏智是个挺热心肠的人,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及时出手。
第五篇:人物传记[范文]
人物传记读后感
人物传记一——宫崎骏
宫崎骏先生是以为著名的漫画家、动画导演和动画师,被称为“动漫节的黑泽明”。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没人不认识宫崎骏先生的。《幽灵公主》、《风之谷》、《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百变狸猫》„„无数的优秀作品,动人的故事、温暖的画风,带给人不少温暖,也带给人不少警示。要爱护大自然,要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宫崎骏先生的不同作品之中都会有不同的展示。宫崎骏先生的动画片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看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小孩子看,会喜欢上动画里面可爱、漂亮的人;青少年看,会对动画中的故事作出思考,受到启发。成年人看会勾起他们对过去人生的回忆,对未来人生的思考„„宫崎骏先生的作品不仅在日本国内受到热捧,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在我看来,看宫崎骏先生的动画作品,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因此,宫崎骏先生成为外国人最喜欢的日本名人这一称号是实至如归的。如今宫崎骏先生已宣布退休,我的心中有一丝失落,也有一丝希望,希望在今后会有更多像宫崎骏先生一样的动画师能带给这个世界更多深刻的回忆。
人物传记二——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是我记住的第一个日本名字,这个名字出现的地方是我的初中历史教科书。阿倍仲麻吕,中文名字是晁衡。他是日本著名的遣唐留学生,十九岁来到大唐,七十三岁在大唐逝世。阿倍仲麻吕在国子监太学毕业后考取了进士,并辅助太子研究学问。与李白、王维等著名诗人有密切交往。在阿倍仲麻吕的一次归国时,遇到不幸,险些丧命,幸运的是,阿倍仲麻吕最终安全回到了长安。在听到晁衡海中失事之后,李白伤痛万千,更是作了一首《哭晁卿衡》来悼念他,这首诗也是中日友好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
人物传记三——日本明治天皇
日本历史上有两次十分重要的由上而下进行的改革运动: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而明治天皇睦仁就是推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最大功臣。明治天皇领导明治维新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条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改革,从一个贫穷小国,发展壮大为一个社会、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的资本主义强国,从而完成了帝国主义,以后走上了军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道路。这一切都不可以忘了一个人——明治天皇睦仁。是这一位神奇的天皇,领导了一场神奇的改革运动,促使着一切的发生。我认为从明治天皇身上,我们应该要学习到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革故鼎新的一种创新精神。
人物传记四——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出生士族。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福泽谕吉创办的庆应大学,如今是日本一所一流学校,为日本本国及世界培养了众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