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礼貌阅读答案
谈礼貌阅读答案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是滋味”。(2分)2.作者对“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持什么态度?为什么?(3分)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案:
1.因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竟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本来就该有的礼 貌,现在社会上却普遍缺失。
2.①持反对的态度,为新人类打抱不平。②作者认为有人早己有了不讲礼貌的行为(早着了先鞭),却把问题归咎于新人类是不合理的。
3.举例论证(事实论证);论证了不讲礼貌的恶习会流布全世界。
第二篇:谈礼貌阅读答案
《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1.给语段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①打比方 ②对比 ③神态描写)的写作方法。3.文中通过_______描写反映出牛皋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4.文中表现岳飞“很有礼貌”的动作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 :“,!,?” 2.②
3.语言、性格 急躁、做事鲁莽、不懂礼貌 4.离蹬下马、上前施礼
第三篇:《谈礼貌》
《谈礼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背诵4、5自然段。(2)了解民间音乐家阿炳的经历和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3)学习文章“琴声”和“心声”交替的写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抓关键词“双目失明”“卖艺度日”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阿炳生活的坎坷,补充资料了解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及对光明的向往,从而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为体会乐曲做铺垫。
(2)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乐曲《二泉映月》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3.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其中想象画面体会阿炳的内心情感、感受乐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
从“《二泉映月》是一首怎样的曲子?阿炳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切入,以重点句“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为突破口,理解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感受《二泉映月》美的旋律和丰富的内涵。语言文字训练点:
1.“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描述《二泉映月》的第5自然段。资料补充:
了解阿炳生平经历的资料;乐曲《二泉映月》;小泽征尔崇拜阿炳崇拜《二泉映月》说的话。
需学习的表达方法:
学习“琴声”和“心声”交替出现再现《二泉映月》的内容和意境、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进行的练笔或拓展阅读:
选择场景想象描写阿炳卖艺的情景;拓展阅读《月光曲》。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通过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2.查找资料,了解阿炳。
3.找出文中描写“月”、“泉”和描写《二泉映月》的四字词语,找出文中带“听”的句子多读几遍。找到文中描写曲子的段落多读几遍。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播放《二泉映月》曲子,学生谈谈听后的简单感受。2.交流对阿炳的了解。
3.交流文中描写“月”“泉”和描写《二泉映月》的四字词语。老师相机出示并指导学生读好:第一组先借助画面理解“静影沉璧”,后指导学生把这组词语读美,第二组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茫茫月夜
淙淙流水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委婉连绵 升腾跌宕
步步高昂
舒缓起伏
恬静激荡
二、了解阿炳坎坷的经历,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时的心情。1.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指导学生读描写乐曲的段落,初步感受乐曲。
师:好的作品都是作者有感而发有感生情创作出来的,阿炳是怎样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的?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他情感的一个句子。
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阿炳为什么有这么丰富的复杂的情感呢?读有关的段落,圈出关键词语。预设一:
双目失明:双目失明对一个人的打击是多大呀?从此,他再也看不见—— 预设二:
卖艺度日(1):阿炳生活的年代据我们现在已经有六七十年了,他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是遥远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
出示: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是怎样艰难地行走在卖艺的路上;也许,那是一个酷热难耐的中午,拉着二胡的阿炳,突然晕倒在地上,事情将会怎样发展;也许,在卖艺的路上,阿炳不小心撞上了一摊水果,你又将看到什么?也许,一个粗鲁的大汉硬拉着阿炳去给汉奸唱堂会,但是,阿炳他……
(2)学生选择一个画面想象、描写。
师: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这个中秋夜,阿炳坐在二泉边,他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
(3)再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预设三: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1)补充阿炳双目失明后为拉好曲子求师学艺的生活资料,让学生进一步谈体会,体会阿炳对音乐的热爱。
(2)再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设计意图:阿炳坎坷的经历是文本写作的背景让学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感受阿炳的穷困潦倒,感受阿炳的贫病交加,感受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反复诵读重点句体会阿炳的满腔情怀,也为下文感受乐曲和体会阿炳的精神做好铺垫。】
三、品味《二泉映月》的内容和意境,体会阿炳不屈的精神。1.指读第5自然段。
2.分开始部分、高潮部分、结尾部分读,读中指导学生读好不同的旋律、不同的内心。3.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4.你听出了阿炳怎样的心声?读文中写心声的句子。4.乐曲就这样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再读“起初„„”
【设计意图:《二泉映月》是阿炳用生命谱写的曲子,播放曲子使之与文本描写曲子的部分产生共鸣,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它的内涵。】
四、拓展升华,进一步感悟阿炳不屈的精神。
1.补充资料:1978年,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英乐团的首席指挥,他指挥演奏了《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小泽征尔要跪阿炳什么精神?
师:充满苦难人生的人太多了,度过凄惨人生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些人被苦难压倒了,在凄惨中潦倒了,这样的人是不值得小泽征尔跪的,小泽征尔跪的是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
【设计意图:补充资料让学生真切感受《二泉映月》在国际上享有的声誉,进一步感受阿炳不向命运屈服,向往光明的顽强精神。反复播放《二泉映月》曲,让优美的旋律在学生心中永远激荡,学生就会深深崇拜阿炳崇拜《二泉映月》。】
五、作业:
1.背诵文中描写《二泉映月》的部分。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
师傅 纠纷
和谐
讨人嫌
二、回顾课文,复习巩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的三个例子及说明的道理。三跨越古今,交流礼貌。
师引导:从古到今在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古训、俗语和经典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礼仪文化,交流我们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礼貌的古训、俗语和经典故事。
与礼貌有关的名言、俗语:
a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b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c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d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三月寒。
与礼貌有关的成语:
a程门立雪 —— 是说对长辈的尊敬;
b孔融让梨 —— 讲弟兄间的谦让;
c举案齐眉 —— 指夫妻间的礼貌,相敬如宾。
交流礼貌故事。
1毛泽东是上个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从小养成了对长辈有礼貌的美德,后来当了国家主席,仍然能以礼待人。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的老人吃饭,毛主席给老人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由此可见,文明礼貌是多么重要。
2、„„„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搜集礼貌待人方面的俗语、故事,在搜集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很容易明白课文讲的道理。】
四、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师归纳补充: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三字经》中讲到:“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到处盛开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
五、探究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1、明确要求: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
板书:摆事实、讲道理
动作 神态 语言
【设计意图:明白说理性文章常用的写作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这为学生将来议论文的学习、写作打好基础。】
2、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
六、练习设计:课后习题2
七、习作训练:
总结《谈礼貌》《说勤奋》以及《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写法,自己写一篇作文。450字以上。(谈„„
说„„
议„„)
八、作业。在你身边肯定有不少 讲礼貌的故事,我们准备举行一个“讲礼貌好处多”的班会,到时候请你在班会上交流交流这样的故事。
第四篇:《谈礼貌》
20、谈礼貌
教学目标:
1.学习“引用”的说理方法和“以事说理”的段落结构。
2.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好三件事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的。学习从不同侧面说明道理的方法。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能礼待人,使用礼貌习惯。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四年级学过的《说勤奋》吗?(记得)《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文。2.那你知道说理文的一般结构吗?
【板贴:(先要)提出论点(接着)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3.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理文。(生齐读课题——20《谈礼貌》)。
4.“谈”和“说”意思一样,表示对某一问题提出作者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这篇说理文作者又提出了什么观点,发表了什么看法呢?(指板书),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导入: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文,相信这些词语难不倒你们。2.(示词语)
彬彬有礼 师傅
小校场 离镫下马 和谐 呔 指读、交流。
彬彬有礼:“彬”这个前鼻音你读得很准,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傅 :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傅”这个字单独读fù,和“师”组词读轻声fu,我们来读一遍。
小校场:这个字你读得很准,是“小校场”的“jiào”,这是一个多音字,通常都读“xiào”。那你知道在这里为什么读“jiào”?(古时候军队练习比武的地方叫“校场”,因为场地比较小就称为“小校场”)。齐读
离镫下马:“镫”这个字是后鼻音,你读得很准,一起读一遍。
和谐 :“谐”这个字哪个部件最容易写错,(右下:白)。老师有个好办法:比一比谁更白。呔: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喂”,所以是口字旁。3.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这句话你们会读吗?(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1)自己读一读,注意停顿。(指读:你读的节奏真准,(示:节奏 齐读)
(2)(示)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记》中国古代一本专门讲礼仪的书籍,是古人的必读书之一。
(3)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三、研读论点 第1自然段
(一)论点
1、说理文都是先提出论点,那这篇课文的论点是什么呢?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围绕礼貌提出了一个什么论点?
(示)第1小节,讨论后把论点变成红色。齐读论点。
2、“礼貌待人”是指一个人的什么有礼貌(态度、动作要有礼貌),这就是【板:行】。“使用礼貌用语” 就是指(说话要有礼貌),这就是【板:言】。
3、可见一个人有无礼貌,只要看他的言行就行了。齐读论点。
(二)古训
1、说理文一般都是直接提出论点,而这篇说理文作者没有直接提出论点,(变色)而是先引用了“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句古训和它的解释。(“古训”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可以作为准则的话。)齐读。
2、这句古训的意思是(齐读)
3、君子不失色于人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能态度粗暴)
(变色)“色”的解释随机: 在这里,“色”应该是指(态度 神色)
4、不失口于人的意思是(也不能出言不逊)
(变色)出言不逊的“逊”的意思是(礼貌、谦逊、谦恭)
5、小结:这里引用古训就说明礼貌问题自古以来都受到大家的重视,用古训更有说服力)
6、女生读古训,男生读解释。一起读论点。
四、研读论证
(一)第2-4自然段 故事概括
1、为了说明论点,作者列举了三个故事,请同学们默看2-4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如果能用小标题概括就更好了。(提醒:围绕“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来概括。)
2、交流:
(1)第一个故事:牛皋和岳飞用不同的方式向老者问路,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是的,这是一个和“问路”有关的故事。【板:问路】
(2)第二个故事呢:小学生踩了女青年的裙子主动道歉,避免了纠纷。对,如果用两个字概括【板:踩裙】
(3)第三个故事谁来说说?朱师傅不小心刮破了周总理的脸,周总理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安慰他。用两个字概括【板:理发】【刮脸】
3、我们再来细读这三个故事,推敲一下作者选择这三个事例的理由。
(二)研读第一个故事:(示:第2自然段)
1、我们先来读第一个故事,牛皋和岳飞问路时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教学岳飞和牛皋
2、预设交流:(1)牛皋(随机变色)
——行:“在马上”:那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
“吼”:意思是(大叫),很不尊重人,没礼貌。——言: “呔,老头儿”:称呼很无理。
“爷”:目中无人,自高自大。
——牛皋的言行是多么的无礼呀,我们来读一下这句话。
——小结:牛皋是如此的无礼,所以换来的结果是——引读“老人不但——冒失鬼”(2)那岳飞(牛皋)问路时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像分析牛皋(岳飞)一样从岳飞(牛皋)的言行来谈谈。(随机变色)
——行:“离镫下马”:恭恭敬敬的,别小看这个细节,能反映出对人的尊重
“上前施礼”(看课文插图):这个动作表现了岳飞的(彬彬有礼)。
——言:“请问老丈”:这个称呼是对对方的尊敬
——我们把岳飞的这句话读一下,感受一下岳飞的彬彬有礼。
——也正因为岳飞的言行是如此得有礼,所以结果是(读:老人见——指路)
3、小结:
牛皋的无礼和岳飞的彬彬有礼通过他们的语言、行为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作者用这一正一反的例子告诉我们:有礼貌会让人觉得温暖,无礼则会被人嫌弃。这正如俗话所说:(示)齐读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4、同学们,作者列举问路这个故事时,先通过人物言行的描写讲清了故事的内容,再总结出有礼貌的好处,也就是得到了一个结论。在这个故事中作者引用的是一句俗语作为结论。
5、再次齐读小论点。
(三)研读第二、三个故事:(示)2个故事 随机交流
1、过渡:“踩裙”和“理发”两个故事作者又是怎样写“言行”有礼貌的?又得出什么结论呢?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研读一下,一会儿交流。
2.交流预设:
第二个故事:“踩裙”
1、交流:(随机变色)
(1)小学生:行:“连忙抬起脚”,言:“对不起”:主动道歉,承认错误(2)女青年:神态:“微笑”,言:“没关系”。理解对方,原谅对方
2、我们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男生读小学生,女生读女青年。
3、小结:正因为小朋友和女青年的言行都很有礼貌,最终避免了可能的纠纷。
4、从这件事,作者又得到这样的结论:(变色)齐读小论点: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示)第三个故事:(示)“理发”。谁来说说最后一个故事?
1、交流:
(1)3个“您”:朱师傅是普通老百姓,“ 周恩来”是中国第一任总理,身份很高,却3次称朱师傅这位普通百姓为“您”,可见周总理对人尊重,十分有礼。
(2)“不能怪您” “怪我”,“幸亏”“ 躲得快哩!”:周总理知道此时的朱师傅一定很内疚,所以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他幽默的语言也安慰了朱师傅。
2、作者抓住总理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他良好的修养,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好这句话。
3、从总理的语言中,作者得到这样的结论(变色):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齐读)
五、学习写法
(一)相同
1、你们发现这三个故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2、三个故事都是由故事得出讲礼貌的好处,好处其实就是结论,这是说理文常用的例证法。(示:结论)【板:故事 结论】
(二)不同
1、那这三个故事有什么不同呢?
2、交流1——人物背景:如果学生说不出,就可以提醒:关注一下人物背景呢?(变色)(1)牛皋和岳飞来自是古人,另外四个人则是今人。作者在列举故事时兼顾了“古人和今人”。(2)那四个今人身份有什么不同?
“小朋友、女青年、朱师傅”都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而周总理是我国伟大的总理,既有伟人又有凡人。
(3)小结:三个故事的选择,就像我们上学期学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所选的例子一样,从古到今,从凡人到伟人,富有代表性,涵盖面更大,因此说服力就很强。
3、交流2——不同内容:如果学生说不出就提醒:刚刚是从人物的角度来分析的,那从内容方面讲又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说:这 3个故事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告诉我们讲礼貌的好处的。
问路是当自己有求于别人时; 踩裙是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理发是别人无意中伤害自己时,还把责任归咎于自己。)【板:有求于人 有过于人 有过于己】
4、小结:这三种情况中,最容易做到的是“有求于人”,最不容易做到的是“有过于己”,作者选材时不仅注意到故事内容的全面性、合理性,而且还注意到了故事安排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这就是说理文的严谨之处。
六、总结
1、同学们,作者选择这3个故事充分证明了从古到今,礼貌都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桥梁,无论是谁,都要——)(示、读: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
2、从而得出了结论:(示、读: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3、【指板书】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礼貌的重要性。通过这篇说理文的学习,不仅巩固了说理文的构段方式(提出论点、举例论证、得出结论)还学到了新的举证方法:由一个故事得出一个结论,每个结论其实就是分论点,也知道了如何选取有效的事例。
七、作业:
1、抄写词语、3个结论
2、积累关于礼貌的俗语、名言2——3条。
3、学着课文2、3、4小节的构段方式,把你听说的或者亲身经历的,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写一写。(结论可以用书上的,也可以是搜集到的名言„„)
谈礼貌 言 行 提出论点
问路
有求于人
举例论证 踩裙 有过于人
(故事 结论)理发 有过于己
得出结论
第五篇:谈礼貌教案
(2008年开课月教研 4月15日执教)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回忆《说勤奋》的教与学。
2、自学《谈礼貌》,学习字词,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段落,感知内容,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和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板书:貌)
2、学习“貌”,(长相、外表,指言语动作。)指名组词(外貌、面貌、相貌、风貌、容貌、全貌、原貌、礼貌;成语:以貌取人、相貌堂堂、貌合神离),理解“礼貌”(指人的言语、动作谦逊恭敬。)今天单讲“礼貌”,谈礼貌,补充板书:19 谈礼貌。
3、指名说说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1)中文礼貌用语;
(2)用英语说说“请”“对不起”„„
4、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二、自学反馈
1、提醒学生注意:“古训、出言不逊、无礼讨人嫌、矛盾”是前鼻音;“咳嗽”是平舌音,读轻声;“师傅”读轻声;“校场”文中读“jiao”,说说“出言不逊、校场”的意思。
2、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两句或一段,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齐读。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4、谁能用这句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彬彬有礼,粗暴,出言不逊”)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庄重的语气)
四、精读探究,理解道理
(一)学习第2—4自然段
师: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三个例子,我们试着用二个字来概括一下每个例子:
(问路、乘车、理发)
同学们,从学习第1自然段中知道礼貌待人包括了态度有礼貌和说话有礼貌两个方面,现在看第2自然段写的故事中,哪些语句是写人的态度(——),哪些语句是写人的语言的(~~~~)。哪些是说明道理的语句(------)。
1、学习第一个例子:问路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动笔根据要求圈画。
师生交流汇报
牛皋问路: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
岳飞问路:下马施礼:“请问老丈------”
(2)、这两人问路的结果如何?(------看样子还是有礼貌好办事呀!)
(3)、课堂表演《问路》
(4)、作者用哪句话来概括了这两种情况的?
请大声齐读:(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说说意思。
(5)、小结并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牛皋表现,用否定语气;岳飞表现,用赞美的语气)齐读第2自然段。
(6)总结学法:
a、体会人物的态度和语言;
b、了解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c、明白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2、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要求各小组选择探究话题。
3、交流汇报
A、第二个例子:乘车
(1)、师生交流:
连忙抬起脚:“对不起------”
微笑着说:“没关系”
(2)、这次乘车中无意伤害的结果怎样?
(3)、齐读最后一句:(架起理解桥梁,减少相互矛盾)
(4)、指导朗读:
(瞧,这两人多有礼貌呀!让我们用平和、高兴的语气读读,表扬表扬他们俩。)
B、第三个例子:理发
(1)、学生交流:
深感不安、深受感动
安慰地说:“这不能怪您------”
(2)、指导朗读(不安—安慰—感动—庄重)
(3)、齐读总结句,说说从“理发”这事上又说明了什么?
(沟通心灵、反映情操和修养)
4、小结:可见要写礼貌待人,就要把具体的态度和语言结合起来写,这样才能写得生动感人。课文2—4自然段分别举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伟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每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理解“交往”
(3)齐读第2句话(理解“恰当地”、“和谐”)
(4)这一自然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5)指导朗读,齐读第5自然段
(6)小结,板书:关系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三、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小组之间创设情景演“礼貌”。
2、向听课的老师们表示“礼貌”。
四、课后积累,巩固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2、搜集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成语”
与礼貌有关的名言、俗语:
a、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b、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c、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d、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三月寒。
---
与礼貌有关的成语:
a程门立雪 —— 是说对长辈的尊敬;
b孔融让梨 —— 讲弟兄间的谦让;
c举案齐眉 —— 指夫妻间的礼貌,相敬如宾。
3、搜集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
板书设计一:
19、谈礼貌
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
礼貌待人
礼到人心暧 无礼讨人嫌 关系更和谐
优良传统
架设理解桥梁 减少相互矛盾 生活更美好
沟通心灵 反映情操和修养。
板书设计二:
19、谈礼貌
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
(问路、乘车、理发)
关系更和谐、生活更美满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请大家先欣赏一首儿童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看看你是讲礼貌的孩子吗?
第二课时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列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结构严谨,说理明确,易于把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设计理念:
语文课,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形成技能。本课设计,我侧重让课堂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空间,彰显自我个性的平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礼貌教育。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内化思想。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
2.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方法:
教师“先扶后放”,授生以法,学生自学合作,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景:老师喊上课,学生起立,问老师好,但老师仅仅做手势让学生坐下。).刚才老师和同学们问候的有没有礼貌?大家满意吗?为什么?
2.那么我们再来互相问候一次。(师生互相问好,老师做请坐的手势。)
3.这次老师有礼貌吗?大家满意吗?
4.我们都知道有礼貌的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谈礼貌》。(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复习旧知
我们在四年级上学期曾经学过一篇文章《说勤奋》,《说勤奋》这篇文章和《谈礼貌》在表达方法上是一样的。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说勤奋》。
课件出示:
1.课文开头先推出道理: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然后举例论证:
司马光“警枕”自勉;童第周勤能补拙。3.最后归纳总结:
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温故而知新
1.完成《谈礼貌》这篇课文的练习。(课件出示)提出道理: 举例论证: 归纳总结:
2.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四、解读古训,明白观点
1.课文第一自然段推出了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是哪句?
2.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语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五、研读事例,懂得道理
作者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了三个故事。(板书:问路 道歉 安慰)
(一)精读故事一
1.(过渡: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朗朗的读书声。)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个故事,注意要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读好。其他同学拿好书,注意倾听并思考: 牛皋、岳飞同向一位老者问路,结果却完全不同。怎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2.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可以改编成一个课本剧,接下来,老师就考考同学们的导演和扮演能力,小组配合,表演岳飞、牛皋问路,注意神态、动作以及说话时的语气。
3.哪一个小组上来表演,请同学们做评委,评价一下他们的表演。
4.接下来,是让他们再表演一次,还是换一组,如果换一组,要吸取他们的经验,表演得要更好。(再次评价。)
5.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6.说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意思。(礼貌待人会使人心得到温暖,没有礼貌会遭到别人的嫌弃。)
(二)合作学习后两个故事
1.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合作探究能力,请同学们合作学习第二、三个故事。
(课件出示)
这两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通过这两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合作学习方式:(任选一种)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讲故事;谈感受。
2.汇报交流。(1)说说第二个故事的内容。(2)哪两位同学读读他们的对话?
(3)想象一下,假如小学生和女青年都是没有礼貌的人,有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5)第三个故事是说什么?周总理为什么事安慰朱师傅?怎么安慰?
(6)大家一起读读周总理的话,读出和气宽容的语气。(7)朱师傅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8)这个故事又说明了什么道理?
六、回归全文,感知写法
1.课文三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板书:礼貌待人)2.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写法简洁明了,作者就是通过三件不同的事例,说明礼貌待人的道理。这样的结构方式叫总—分—总。(板书)
七、拓展延伸,实践礼貌
希望我们今后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1.你知道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2.选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说一说来。3.(课件出示)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
八、作业布置 练笔《谈诚信》
要求:模仿课文说理性表达结构,引用名言古训,查找相关例子,说明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可参考的诚信故事: 1.兄弟买酒的故事。2.曾子杀猪的故事。
3.华盛顿看樱桃树的故事。可参考的诚信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美)富兰克林
板书设计:
问 路
谈 礼 貌
乘 车
礼貌待人
理 发
总 分 总
一、设疑 激趣
1.设疑导入。上课了,教师有意省略“师生问好”程序,教师却“平淡”地表示:同学们,我们以往每天上课前都要“师生问好”,如此周而复始,太繁琐了,从今以后就省略了吧。(引发学生的疑问)
2.激发讨论。教师:礼貌乃生活琐事,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学生: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我们以“礼仪之邦”为荣。
二、解读课文认识礼貌
3、揭题、板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礼仪文化”——谈礼貌
1、解读课题,理解课题。
师:“礼貌”二字有什么意义呢?(“礼貌”是良好品德的表现,又是高尚文明的表现。礼貌:是指语言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
2、质疑导学: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礼貌,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入手?(语言动作是否谦虚恭敬)
3、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礼貌。貌?
4、师生集体汇报读书情况。
精读故事一,牛皋问路时态度怎样?言语怎样?结果怎样?岳飞呢?
牛皋与岳飞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道理?(用文中的俗语回答)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理解句子意思
扮演角色朗读句子。
4、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说说课文讲了哪些故事?故事中哪些人讲礼貌?哪些人不讲礼
(读一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想一想从中说明的道理)
5、小组合作学习故事
二、故事三,师巡视指导学习。
6、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我们都学完了。它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三个小故事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五自然段。
2、师设问:“在第一段中作者引用了哪一句古训?它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道理?(生齐读)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的意思。(师板书: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
3、理解礼貌待人有何作用呢?(生回答师板书:和谐美好)
五、跨越古今,交流“礼貌”。
师引导:从古到今在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古训、俗语和经典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礼仪文化,交流我们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礼貌的古训、俗语和经典故事。
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古训、俗语,以及经典故事。
2、点幻灯显示名言、古训和故事指名领读,讲述经典故事。
六、总结提高歌唱礼貌
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3、说一说,你身边发生的文明礼貌的事?课后,用典型故事说理的方法把它写下来。
师归纳补充: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三字经》中讲到:“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到处盛开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
最后让我们一起歌唱《咱们从小讲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