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百年来几乎所有现代学术研究,无不唯西方是瞻。自然科学倒也罢了,我们自愧不如,虚心甚至甘心亦步亦趋尚无可厚非;而眼下的情况是,社会学科以至人文学科同样是“西风压倒东风”,举凡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无不奉行“拿来主义”,照单全收,现学现卖,似乎中国自古以来便无经济、社会、管理之学问,“临渊羡鱼”之后,完全无法“退而结网”。
《情商中国》的问世填补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来探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这一方面著述的空白。中国文化淡于宗教,而最重人情,甚至可以说是“以情为教”。因为重情义,故而贬财利,于是有了儒家的“义利之辨”。其实,儒家亦认同人们对富贵利达的追求,只不过儒家主张的是合乎道义的富与贵。古代中国早有成熟而自洽的市场交换原则及富国庶民之道。尤其是秦商、徽商、晋商的出现,以及票号、钱庄、银楼的通行,无不说明儒道与商道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共生共荣,成为滋养社会生活和自然经济的肥沃土壤。
《情商中国》的新颖在于它将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利”关系问题加以置换,以颇具现代感的“情商”二字出之,更将“情”与“商”做了拆分,非常细腻而精彩地分析了情感的商业性质,以及商业的情感参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比如情感可以交换,“不平等产生情感”“不公平产生情绪”。
作者试图告诉人们,因为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无论时代及个人生活多么“瞬息万变”,在中国人的生存之道中仍然挺立着某种“不变”的东西,仍有一种超越一切的“道”,顽强地存在并发挥着巨大作用。对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社会而言,形下之“器”的不断增量,绝不会成为形上之“道”的“终结者”;那些符合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古老法则,绝不会因为人类衣食住行的日益趋同而就此失效。换言之,我们可以接受一种“顶层设计”的调整和借鉴,却无法接受一个民族在文化心灵和生活趣味上的整体溃败,如同在一次其乐融融的亲朋聚会上,我们固执地拒绝所谓“AA制”,而喜欢看到有人抢着买单。
徐彦平说:“人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心的事;心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情的事。”这句话似乎还可以这样理解:商道其实就是人道。
1.下列关于《情商中国》的表述,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情商中国》的问世填补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来探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这一方面著述的空白。B.《情商中国》将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利”关系问题加以置换,以“情商”二字出之,颇为新颖。C.《情商中国》将“情”与“商”做了拆分,非常细腻而精彩地分析了情感的商业性质与商业的情感参与。
D.《情 商 中 国》认为中国人的生存之道中仍有一种超越一切的“道”,而从古到今所有国人对此都严格遵守。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百年来所有现代学术研究,无不唯西方是瞻。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以至人文学科等无不奉行“拿来主义”。
B.古代中国早有成熟的富国庶民之道,尤其是各地商帮及票号的出现,无不说明儒道与商道相互依存的关系。
C.东方社会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形下之“器”的量的变化,绝不会成为形上之“道”的“终结者”。
D.中国自古以来便无经济、社会、管理之学问,“临渊羡鱼”之后,完全无法“退而结网”。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淡于宗教,而最重人情,甚至可以说是“以情为教”。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历来宗教虽多却始终无法代替儒家。B.《情商中国》提出“情感可以交换”“不平等产生情感”“不公平产生情绪”,这说明中国古人始终找不到自信。
C.国人可以接受“顶层设计”的调整和借鉴,却无法接受民族在文化心灵上的整体溃败,这也反映了“道”对国人的影响。
D.“人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心的事;心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情的事。”这句话似乎也可以这样理解:人道其实就是商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自然天成汪曾祺 李辉
认识汪曾祺先生很早,应该是30年前我刚到北京工作后不久。我保存有他的一份手稿,《<朱光潜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好文章》,大约写于1986年,算算也有26年了。当时,我在《北京晚报》编辑副刊,发表了一位老中医耿鉴庭先生的文章《朱光潜先生二三事》,汪曾祺读后,极为欣赏,很快给我寄来他的读后感。一见手稿,爱不释手。他写得讲究,清新、淡雅,如山溪自然天成,潺潺流淌,携两岸野草山花芬芳气息,少有烟火味。文字略有修改,却处理得干净利落,丝毫不减文稿整体美感。
因标题字数太多,记得发表前,与之商量,他同意改为“一篇好文章”。为何对一篇界外人士的文章如此关注,极力推荐?应是在他看来,其文体现了他所推崇的文学观。汪曾祺作文,历来追求自然天成的境界,不张扬恣意,不故作姿态。他在《一篇好文章》中这样说:“这篇文章的好处是没有作家气。耿先生写得很自然,很亲切,不矜持作态。耿先生没有想在文章中表现自己(青年作家往往竭力想在作品里表现自己的个性,使人读了不大舒服),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耿先生的人品,谦虚、富人情,而有修养。” 富人情,有修养,这其实是汪曾祺从恩师沈从文那里承继的一种美学意义上的为人之道、作文之道。在沈从文与汪曾祺的作品中,我们读得出文人气息的恬淡、悠远境界。这一境界,其实并非故作高深,而是基于信奉一种艺术需要节制的文学观。汪曾祺说:“有感情而不外露,乃真有感情。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好处是完全没有感伤主义——感伤主义即没有那么多感情却装得很有感情。”在这一点上,汪曾祺可说是当年“京派文人”最好的传人。尤其是在“文革”之后,因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等剧的创作,他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波折,对从事文学创作之初的体验有了更深的理解。他重新回归自己所推崇的艺术本真,在适应寂寞、享受恬淡之中,走进了最后的创作高峰。
后来,我与汪曾祺的来往就多了。去他的蒲黄榆家中,和他聊天,看他挥毫写字绘画。我曾专门请他讲沈从文,讲萧乾,讲西南联大的往事,并专门整理一篇《听汪曾祺谈沈从文》。1990年,我为一家出版社策划出版一套世界名人画传,约请一批名家撰稿,我特地请他写《释迦牟尼传》,他虽勉为其难,最终还是应允,写出几万字的佛祖故事。后来,我颇觉得此举过于唐突,干扰了他的创作习惯,一直为之内疚。
1993年,我主编“金蔷薇随笔文丛”二十种,请他加盟,他编选一本,题曰“榆树村杂记”,取居住的蒲黄榆之义。我为此书写一点评:“酒至微醺状态,他会变得尤为可爱,散淡与幽默天然合成。他的文章从不雕琢,如清风一样轻盈飘逸,读起来更让人陶醉。他不仅仅表现出一个小说家的才能,用炉火纯青的白描,描绘人与景;他也是一个学问家,散淡的文字背后,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
最后一次见到汪曾祺,是在1996年冬天。他的老友黄永玉先生旅居香港十年后首次返京,几位热心人在东三环长虹桥附近的德式餐厅“豪夫门啤酒”举办两次大型聚会,其中一次由黄永玉开列名单,请来许多老朋友,其中包括汪曾祺。
那天,我与汪曾祺同桌。他的脸色看上去比不久前更黑,想是酒多伤肝的缘故。每次聚会,他最喜饮酒,白酒或黄酒,酒过三巡,兴致愈高,满脸可爱。那天只有啤酒,他喝得不多,兴致似也不太高。参加聚会的多是美术界人士,汪曾祺偶尔站起来与人寒暄几句,大多时间则是安静地坐在那里。
不久,便传来他去世的噩耗。他走得太早,还不到80岁,本可以写出更多作品。一肚子的故事,挥洒不尽的见识,他人如何学也学不来的文字功夫,他把这些都带走了。多可惜,他连一本完整的回忆录都没留下。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我喜欢看这部杂记里的文章,质朴的语言,平和的心态,以及时时造出的天真和风趣,让我在轻松愉悦中受益。认识到作文可以质朴如斯:少雕琢,无卖弄,不做作,平白如话。(田娟华《作文可以质朴如斯——读汪曾祺<榆树村杂记>》)
②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世界是喧嚣的,我们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汪曾祺《无事此静坐》)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是1986年认识汪曾祺的,当时汪曾祺向《北京晚报》投的《<朱光潜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好文章》的稿子,至今被作者保存着。
B.汪曾祺喜静不喜喧闹浮躁,他认为静是一种气质,是一种修养,所以他在为黄永玉举办的聚会上喝酒甚少,多是一个人安静地坐着。
C.作者与田娟华认为,汪曾祺选编的《榆树村杂记》一书风趣幽默,语言质朴,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D.本文叙事详略得当,通过回忆与汪曾祺的交往,表现了对汪曾祺自然天成的认可,并因汪曾祺去世后没有留下一本完整的回忆录而遗憾。
5.汪曾祺为什么欣赏、推荐《朱光潜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请简要分析。(4分)6.汪曾祺的“自然天成”主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认识。(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修 鞋 摊 左岸
于守桥临近下班的时候,手机响了,是小枣来的电话,说有急事找他。小枣是来自乡下的小姑娘,像一瓶未开封的纯净水,在这个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的一个角落,摆了一个三平米大小的修鞋摊。老于天生八字步,两只脚后跟外侧先着地,时间长了鞋就容易磨偏,偏大了,老于就去找小枣修鞋,一来二去就和小枣熟了。
小枣上面有三个哥姐,出生不久都先后夭折。她娘怀她的时候,爹又患病离世:剩下孤儿寡母,家境越加贫寒。小枣一狠心撇下娘,一跺脚来到这里。了解小枣的不幸遭遇后,帮助小枣就成了老于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出啥事了?于守桥一边寻思一边急冲冲往小枣的鞋摊赶。到了跟前一看,小枣独自坐在修鞋用的马扎子上,泥胎似的,低头愣愣地发呆。“小枣,谁惹你生气啦?”老于迫不及待地问。小枣抬头,见老于像遇到救星,止不住豆大的泪珠往下掉。“俺娘病重了,爬不起炕。俺只有回家。“那,你走后,这个鞋摊咋办?”“我就为这个,找你来出个主意。”老于明白,这个不起眼儿的小摊一个月的收入起码两千元,她一走,铁定就有人占。“大叔,俺想好了,你帮俺看个把月的,等俺娘病见强了,俺还会回来。”说着小枣冲老于扑通一声跪下。老于见此景一把将小枣扶起:“别上火,这事包在我身上,赶紧收拾收拾走吧。事发突然,我也没准备,这是随身带的三百元钱,你拿去急用吧。”
回家路上老于心里犯起嘀咕,话好说,事难办。这难有二:一是他有份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二是他对修鞋一窍不通。思来想去,直琢磨得脑袋昏沉沉的,也没想出个子午卯酉来。第二天一大早,他向单位领导申请了半个月的休假。
老于开始修鞋了,虽说他是钳工出身,可毕竟隔行如隔山,最初艰难的日子知。有时一天下来,累得头昏眼花,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还得包赔损失。今天手指磨破了,明天手掌叫改锥扎了。还有一个让他头痛的问题,由于不会修鞋,来的顾客一天比一天少了,照这样下去,小枣回来他怎么交代呢?俗语说“急中生智”,他把小枣的遭遇和临时看摊的原由以及在小枣没来期间他免费修鞋用毛笔字写下,挂起来。这一招果然灵验,顾客非常理解老于,都向他伸出大拇指。
一个月眨眼过去了,小枣来电话告诉老于说她娘的病加重,回不来,叫他再替她看着摊。时光荏苒,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小枣仍然没回来。老于再也没有向单位请假的借口了,他辞掉了工作。老于的老婆发现老于脸晒得黢黑黢黑,手粗糙不堪,禁不住问老于怎么搞的,老于支支吾吾说最近单位搞土建整的,没事。一天,单位的科长给老于家里打电话,老于的老姿接的电话,叫老于抽空到单位领取辞职后的相关补助费。老婆听罢顿时炸了锅,立即给老于挂了电话,叫他立马回家,说个清楚。
而对老婆,老于把自己如何认识小枣,帮助小枣的事情一五一十地交代出来。老婆听完立即气得背了气,老于见状又是掐人中又是捶背。老半天,老婆缓过神来,骂他老不要脸,转而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老于得精神病了。一星期后,老婆与老于办理了离婚手续。打那以后,老于更加专注于这个鞋摊。尽管这期间,已老长时间打不通小枣的电话。不知不觉,三年时光在老于叮叮当当的鞋锤声里溜掉了。小枣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对于这个,老于似乎习以为常。有些迟钝的他,常常把烟卷燃火的那头误放进自己的嘴里,烫得他傻笑笑不已。
一天,一辆银灰色的轿车在老于鞋摊不远处停下,从后车座里走出一位着装时尚的少妇,嘴里咬着一根女士香烟。“维娜,那双鞋有必要修理吗,我再给你买一双不就得了。你也不怕麻烦。”叫维娜的少妇没有理会,扭着腰肢朝鞋摊走来,把一只高跟鞋递给了正在埋头钉鞋的老于。老于仰起脸,用他那粗大的手指使劲地揉着眼睛,打眼细瞅,不由惊呆了:“你是小枣?”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的开头写小枣“像一瓶未开封的纯净水”,写出了小枣来到城市之初的简单、淳朴,与后文的维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小枣急着找老于商量办法,是因为在小枣看来,于守桥是唯一可以帮助她渡过难关的人,一定能帮她看着鞋摊,直到她回来。
C.为了向小枣交代,老于把摆摊修鞋的原因和自己修鞋免费写在了纸上,这不仅使他获得了顾客的理解,来修鞋的人也增多了。
D.老于想到了自己的工作问题、自己不会修鞋的问题,却没有及时考虑如何向自己的家人交代,这是老于和老婆离婚的一个原因。
E.小说的结尾,成为了“维娜”的小枣回来了,小说到此也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8.小说中的老于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为什么老于被烟卷烫了还傻笑?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檄摄闽尉。江、淮制置使李珏罗致幕下。滁州受兵,檄杲往援,甫至,民蔽野求入避,滁守固拒,杲启钥纳之。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城。淮西制置曾式中辟庐州节度推官。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将行,属通判反之。安丰守告戍将扇摇军情,且为变,帅欲讨之,杲曰:“是激使叛也。”请与两卒往,呼将谕之曰:“而果无他,可持吾书诣制府。”将即日行,一军帖然。知定远县,会李全犯边,季衍时为淮帅,辟通判濠州,朝廷以杲久习边事,擢知濠州。制置大使赵善湘谋复盱眙,密访杲,杲曰:“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卒用其策成功。召奏事,差主管官告院,知安丰军。善湘与赵范、范弟葵出师,迁淮西转运判官。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时在外谏出师者惟杲一人。及兵败洛阳,人始服其先见。大元兵围城,与杲大战。明年,大兵复大至,又大战。擢将作监,御书慰谕之。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曰:“帅淮西无逾杜杲者。”诏以安抚兼庐州。累疏请老,不许。俄擢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进敷文阁学士,迁刑部尚书。请老,升宝文阁致仕。帝思前功,进龙图阁而杲卒,遗表上,赠开府。
(节选自《宋史·杜杲传》,略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B.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C.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D.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制置使,军事统帅,南宋时掌管本路诸州军事,一般由秩高望重者来担任。B.诏,皇帝的命令,常以文书形式发布,谕作为诏令的一种,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D.赠,即追赠,追封,是指皇帝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加封官爵或赠予荣誉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杲爱护百姓,为民救难解危。敌人攻打滁州,杜杲受命率领部队前往支援,刚到滁州,老百姓请求进城躲避,滁州知州坚决不答应,杜杲开城接纳他们。
B.杜杲有胆有识,沉着化解危机。有报告说守将将发动叛乱,统帅想讨伐他们,杜杲反对,便前去核实,派了一名将领携书信安抚军心,军队得以稳定。
C.杜杲熟知军事,得到朝廷赏识。当李全侵犯边境时,由于杜杲久习边事,被提升为濠州知州;他和入侵的元兵接连大战,被提升为将作监,皇帝亲笔写信慰勉。
D.杜杲精于谋划,善抓关键问题。赵善湘为收复盱眙问计杜杲,杜杲针对敌军依仗援军的特点,提议破坏桥梁以断其外援,赵善湘采用这个计策终获成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2)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诉 衷 情
(金)吴激①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②。
【注】①吴激,宋人,出使金国被扣,留仕于金多年。此词写于其归家途中。②华颠,头发花白。
14.下列各项对诗歌的解说或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两句化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它们在艺术表现特点上也一致。B.“残月照吟鞭”用“残”饰“月”,表示诗人的悲伤之情;用“黄花细雨”营造一种哀伤孤寂的氛围。
C.“鸥似雪,水如天”两句,承上转下,诗人由眼前水行所见,唤起对记忆深处美好情景的神游。
D.诗人用“童稚牵衣,笑我华颠”描写亲切温馨的场面,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来表达此时自己欢快的心情。
E.上片写景为主,营造氛围;下片重在抒情,情真意切。整首词用语清婉,哀而不伤。
15.词人“不成眠”的原因是什么?“不成眠”与“残月照吟鞭”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思考和学习的关系的语句是“
。”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的一句是“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点明全篇主旨的语句是“。”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建立广泛的临时性同盟,从舆论上看,铄石流金,有利于主导国际舆论场;从经济上看,则有利于减少经济投入,摊薄战争成本。
②有人认为特朗普是靠多年打拼积累的经验进行了一次媒体战役,即通过大放厥词博得媒体的关注,从而获得免费的报道。
③这次《立法法》修改,连篇累牍46个修正案,整部法律条文增加十余条,被新华社盛赞为“迈向良法善治的里程碑”。
④元宝豆腐由富含高蛋白质的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制成,在大连路人皆知,先后获得“大连知名放心品牌”“大连名牌产品”等称号。
⑤这些说法明显带有情绪性,不能算作持平之论,既抹杀了罗振玉对王国维的帮助提携之功,也错把王国维看成了傀儡式人物。
⑥很多案例表明,公租房管理乱象背后往往存在着腐败问题,一些政策执行者上下其手、内外勾结,把公租房变成了“私家产”。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唐县检察院积极探索深化检务工作的新途径,通过推行案件公开听证、文书说理、通报工作等,丰富了检务公开新内涵,展示了良好社会形象。
B.当下,很多艺术家把摄影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融入到艺术创作的构架中,与带有声音和视频功能的流媒体结合,进行了有益的视觉创作和尝试。
C.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不仅投射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也表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金融体系。
D.数据显示,移动广告市场增速保持在100%以上,预计到2018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牢牢占据着移动广告市场的第一阵营。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不同的景点
① 对游客的要求不完全一样,比如游湖时一般要穿好救生衣,赏花时一般不允许采摘等。
② 更多的是相同的一些要求,比如,不能乱丢垃圾,不允许对文物进行拍照,人多的地方须听从疏导安排„„这些规定
③ 是文明旅游的要求,也是游客人身安全的保障。作为游客,要遵守类似规定,④ 严格自律,真正做个文明的游客;否则,⑤
违规违法
⑥
会受到法律制裁,这是何苦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可能
但
/
更要 一旦
就 B /
当然
既
并且 如果
便
C 或许 反而 大都 /
只要
必然 D 常常
却
不仅 进而 /
一定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在身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膳食纤维与矿物质元素七大营养素中,矿物质占身体重量的比重不超过5%,①。矿物质参与人体各项的酶活动、体液平衡及能量补给等生化反应。
②,会影响到免疫功能或内分泌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也可能造成情绪失衡、抗压性减弱、记忆力衰退或对环境不适应等现象。但这些元素人体无法自行制造,③。因此,人类的食物里要含有均衡且足够的矿物质。21.假如你的朋友要从下图左下角所示的“目前位置”开车到右上角所示的“目的地”,但他根本不清楚路线,现在请你从下图中选择必要的信息加以组合,给他发一条简洁明了的手机短信,告诉他最佳的行驶路线。(不超过60字,6分)短信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和煦的春风吹来,迎春花、樱花、玫瑰花、郁金香„„渐次开放,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朵以美的姿态、艳的色彩,给我们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可是花开不长久。春意阑珊时,花朵便凋零飘落,路边落红无数。有人感叹花易落,春易逝,黯然神伤;有人却笑对落花,看落英缤纷,悟芳香犹存。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以“花谢香犹在”为题构思作文,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1.D(说法绝对。“所有国人”错,并非所有国人都严格遵守“道”。)2.C(A项,“所有”错,应为“几乎所有”。B项,理解错误。儒道与商道虽然可以 “并行不悖、共生共荣”,但并非“相互依存”的关系。D项,原文中说的是“似乎”,并 非事实。)3.C(A项,“直接导致了中国历来宗教虽多却始终无法代替儒家”,推理于文无据,B项,“这说明中国古人始终找不到自信”,于文无据。D项,文中说“商道其实就是人道”,但据此不能说“人道其实就是商道”。)4.D A.认识的时间不准确,原文是“30年前我刚到北京工作后不久”,不是1986年。B.因果失当,汪曾祺在聚会上喝酒少、一个人静坐的原因在文中并没有明确说明。C.内容杂糅,“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作者认为,“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是田娟华的看法。
5.答案①体现了艺术需要节制的文学观。②不矜持作态,亲切自然。③没有想在文章巾刻意表现自己,文如其人,可以看出作者的人品:谦虚,富有人情,有修养。④完全没有感伤主义。(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6.答案:①文章写得清新淡雅,少烟火味,略有修改,也处理得干净利落。②作文不张扬恣意,不故作姿态,能读出恬淡悠远的境界。③文章从不雕琢,平白如话,轻盈飘逸。为人方面:①从恩师沈从文那里承继了富人情、有修养的为人之道,并推崇这样的人。②闹中取静,适应寂寞、享受恬淡生活,表现出恬淡、悠远的境界。③纵酒诗书,为人散淡幽默,学识渊博,别人学不来。
(每点1分,答出其中五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7.(4分)B、C 8.(4分)
①热心助人,乐善好施;②信守承诺,勇于担当;3为人仗义,却虑事不周。9.(6分)
①对自己被烟卷烫到而感到尴尬;②对自己为帮助他人,辞了工作又离婚的自嘲;③对自己信守承诺却不知结局如何的无奈。10.答案A 11.答案B “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错,“谕”有“口谕”“手谕”。
12.答案B
“派了一名将领携书信安抚军心”错。13.答案
(1)浮光军队发生叛乱,杜杲单人匹马前去诛杀了他们的首领,守将争着馈赠给他金币,他全都封存在一间屋子里。(关键词“渠魁”“饷”“封贮”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杜杲撤除杨林堡,用这些费用充实历阳,用军队保护寄居在沙滩上的淮河百姓。(关键词“罢…备”及“淮民寓沙上者”定语后置句式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传檄文征召他代理闽县尉。江、淮制置使李珏将他招致到幕府。滁州遭军队进攻,传书杜杲前往支援,刚到,百姓拥满郊野,请求进城躲避,滁州知州坚决不收容,杜杲开锁接纳他们。金人围城好几层,杜杲登上城墙中了箭,越发斗志昂扬,终于保全城池。淮西制置使曾式中征召他为庐州节度推官。浮光军队发生叛乱,杜杲单人匹马前去诛杀了他们的首领,守将争着馈赠给他金币,他全都封存在一间屋子里。要走时,嘱咐通判还给他们。安丰长官报告守将煽动军心,将要作乱,统帅想讨伐他们,杜杲说:“这是激其叛乱。”请求同两名士兵前往,喊来将领告诉他说:“你果真没有他念的话,可以拿着我的信到制置司去。”守将当天前往,一军安然。为定远县知县,适逢李全侵犯边境,季衍当时任淮统帅,征召他为濠州通判,朝廷因杜杲长期在边境做事,提拔他为濠州知州。制置大使赵善湘计划收复盱眙,暗中拜访杜杲,杜杲说:“敌人依仗外援,应破坏盱眙桥梁来围困他们。”最终采用他的计策成功。召回奏事,差遣为主管官告院,为安丰军知军。赵善湘同赵范、赵范弟弟赵葵出兵,迁为淮西转运判官。诏命询问守备计策,杜杲上密封奏章说:“淮河沿岸旱灾蝗灾,不能胜任兵役;中原荒芜,没有粮食可以依靠。如果使得内地空虚来对付外敌,调动南方的力量充实北方,要害之地,定有可忧之事。”当时在外地谏止出兵的仅杜杲一人。等到兵败洛阳,人们才开始信服他的先见之明。大元兵围城,杜杲和他们展开了一场大战。第二年,大兵再次大举压境,又展开了一场大战。提升将作监,皇帝亲笔写信慰勉他。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说:“统帅淮西没有人能超过杜杲。”下诏任命他为安抚使兼庐州知州。屡次上疏请求退休,不允许。不久提升沿江制置使、建康府知府、行宫留守。杜果撤除杨林堡,用这些费用充实历阳,用军队保护寄居在沙滩上的淮河百姓。升任敷文阁学士,迁为刑部尚书。请求告老,升宝文阁退休。皇帝追念以往功劳,进升龙图阁,这时杜杲去世,遗表奏上,追赠开府。
14.(5分)选E得3分,C得2分,D得1分
[解析」A项在艺术表现上有别,本诗句情景交融,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名词成句,意象罗列,塑造环境,营造氛围。B项“残月照吟鞭”是点明时间,表示诗人趁早赶路,急于归家之情;“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是以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细雨霏霏,秋菊盛开,在具有风雅兴致的词家眼中,本该是饮酒赏菊的美好时光,但一个“催”字却使意境陡转,催上渡船是写游子急于思归的心态。D项是诗人设想的场景,表现诗人憧憬归家的喜悦之外,还着重于眼前自己羁旅多年难归,感伤人生年华衰老,离家多年的慨叹等。
15.(6分)(1)不成眠的原因:①夜寒;②思乡心切;③行至途中的兴奋与激动。(2)词人因为夜不能寐,所以索性早起,在残月之下低吟、扬鞭赶路。
16.(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寄蜉蝣于天地(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7.答案C ①铄石流金:能使金石熔化,比喻天气极热。此处不合语境。②大放厥词:原指铺张辞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有贬义。符合此句语境。③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贬义。此处褒贬不当。④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此处不合语境。⑤持平之论: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符合此句语境。⑥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符合此句语境。18.答案B A.成分残缺,应在“通报工作等”后加“机制”。C.语序不当,“不仅…也”后面的内容调换一下。D.不合逻辑,“占据着”与“预计”“将”矛盾。19.答案A 20.答案①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②一旦人体缺少足量的矿物质③必须从饮食巾摄取(答出一处给1分,答出两处给3分,答出三处给5分)
21.(6分,一处表述不清扣3分)参考:北向直行至麦当劳右转,行至转盘沿东北方向经第一人民医院折向东偏北方向,行驶约200米后转向东南方,约200米即到。22.写作提示
思路点拨: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花谢香犹在”题目,有两层含义。一是本义,意为自然界的花落了,而芳香犹在;二是比喻义和引申义,指生活中某些美好的东西失去了,但给人的美好印象还在,它的影响还在。我们写作此篇作文,宜从本义写到引申义,从“花”写到“人”,从“自然”写到“社会”,这样文章内容较为充实,立意也深刻。
第二篇:201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丰城九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5分,共60分)
1.根据下列成语的出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安时处顺 ②循循善诱 ③目无全牛 ④独善其身 ⑤安贫乐道 ⑥一箪一瓢 ⑦鹏程万里 ⑧地利人和 ⑨见义勇为 ⑩任重道远 A.⑤⑥⑩/④⑧⑨/①②③⑦ B.①③⑧/②④/⑥⑤⑦/⑨⑩ C.①③④/②⑤⑨/⑥⑦/⑧⑩
D.②⑤⑥⑨⑩/④⑧/①③⑦
2.下列选项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提早开始复习备考而拼命抢进度,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必须制止。
B.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
C.长久以来人事部门的管理观念是“因人成事”,其核心思想是要让人与事搭配,看重的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位。
D.第79届奥斯卡颁奖日前揭晓,《满城尽带黄金甲》无功而返,《颍州的孩子》则拿下最佳纪录短片奖后铩羽而归。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B.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中,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解决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C.内蒙古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一项最新考古成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霍洛柴登古城内发现了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铸钱作坊遗址,清理发掘出7000多斤的古钱。
D.有消息指M H370客机在失联后的飞行中曾出现高度急剧变化,驾驶员可能是故意操作以便让客舱内的乘客和机组人员失去知觉。
4.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打扰您了!我想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并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B.明日搬新家,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恭请光临!C.贵书店即将开张大吉,无论是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出席!D.天气日渐寒冷,侄儿在校是否需要叔父寄送御寒物品?望钧裁!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儒家之传统经典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记》、《论语》,称六经或六艺。
B.孟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他的思想有三个鲜明的要点:一是主张性善说;二是宣扬民本思想;三是提倡仁政。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个巨擘,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春秋晚期。
D.孟子、荀子、墨子他们都继承了儒家学派的传统,是战国时期很重要的思想家。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地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心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
一个成功的画家,画的技能已达到化境,也就没有固定的画法能够拘束他、限制他。所谓“俯拾万物”“从心所欲”,画得熟练了,何必墨守成规呢?但初学的人,仍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为是。
A.游历不但是绘画资料的源泉,并且可以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所以行万里路是必须的。
B.游历虽然是绘画资料的源泉,并且可以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但是行万里路是必须的。
C.行万里路是必须的,通过游历可以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让游历成为绘画资料的源
D.游历可以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所以行万里路是必须的,因为游历是绘画资料的源泉。
8.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⑥/②⑦/⑧⑨/③④⑤
9.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以致天下之士 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⑦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 B.②⑥⑦ C.③④⑤ D.②④⑧ 10.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第1页/(共8页)第2页/(共8页)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以五十步笑百步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C.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
13.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5分)A.委而去之 委:放弃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C.是以善为国者 为:以之为,作为
D.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 陵:违抗
1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5分)
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则安乡重家/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15.理解填空。(每空3分,共9分)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 ,【甲】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 的角度来论述。
三、默写(7分)
16.(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意的句子是“,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同是东篱赏菊,陶潜说:“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则说:“。”(3)秋江风光向为文人所钟;如王勃《滕王阁序》
“,”;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四、语言文字表达(14分)
17.仿照下列诗句的内容与修辞方法,再写一组句子。(5分)请不要对我施朱抹粉 施朱则显得太红 抹粉则显得太白 因为我的名字叫—— 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9分)
在辛弃疾的笔下,江南是女性的,茅檐低小,稻花飘香,柔媚温婉; 【甲】。【乙】 ;落日当楼,断鸿悲歌,拍遍阑干是志士不尽的慷慨。【丙】,柔情万种,壮怀激烈,都是对这一片残山剩水深深的爱恋。
(1)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填入空白丙处,只需填序号即可。(3分)
①他是游子 ②浪漫的低吟也好 ③他是诗人 ④他更是主人 ⑤他更是志士 ⑥慷慨地高歌也罢
(2)根据上下文文意和句式,在甲、乙两处补写相应的语句。(每空3分,共6分)
第3页/(共8页)第4页/(共8页)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高二年级语文月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可根据平时对古文诗词及典故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来分析作答。②⑤⑥⑨⑩均选自《论语》;④⑧均选自《孟子》;①③⑦均选自《庄子》。所以选D。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A“寅吃卯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收入。修饰对象错误。C“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与句意不符。D“铩羽而归”比喻遭受失败或不得志、沮丧失意地回来。与语境相反。故正确选项B。3.【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在结构(搭配、多余、残缺、语序、杂糅)、语意(歧义、自相矛盾、指代不明、不合逻辑)上的常见语病类型。三个语病的类型一般不会相同,可以用排除法分析下一种语病类型,从而判断正确选项。B成分残缺,“提出”的后面应有宾语“办法”;介词残缺,在“解决”前加介词“以”;C重复,删掉“前”;D语序不当造成暗换主语,把“可能是”放在“驾驶员”之前。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花甲”应该为60岁;C为挽联;D应该是从事教育工作近70年,B“古稀”应该是70岁,“诲人不倦”扣住“老师”,故正确。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垂询”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C项“拨冗” 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D项“钧裁”是 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不能用于晚辈。6.【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可根据平时对古文诗词及典故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来分析作答。A项,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C项:春秋晚期错,应为“战国晚期”;D项:墨子是
墨家,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所以选B。7.【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二是句式、修辞要一致。三是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整个句子是因果关系,前一分句是递进大系,所以排除B.D;C是目的关系,也排除。8.【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为名词作状语,分别为“向南、向西”;②为形容词作动词,分别为“变小、变弱”;③④⑤为使动用法,分别为“使之亡”“使之却”“使之愚”;⑥⑦⑧⑨为名词作动词,分别为“做帝王”“穿”“登上”“学习”。9.【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然而”应为“这样,却”。②“肥饶”与现代汉语相同。③“以致”应为“用来招纳”。④“逡巡”与现代汉语相同。⑤“以为”应为“把„„设为”。⑥“用心”应为“因为用心”。⑦“从而”应为“跟随并且”。⑧“先后”与现代汉语相同。10.【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⑤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判断句。1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介词,按照;目的连词B项,都是介词,表凭借;C项,疑惑/糊涂,D项,兼词,“于此”,疑问代词,哪里。12.【答案】D 【解析】 避讳种类
【国讳】指举国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的避讳 【家讳】家讳,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内讳】实际上也是家讳,所不同的是指避母祖名讳
第5页/(共8页)第6页/(共8页)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宪讳】指对上司官员的名讳
【个人讳】顾名思义,就是对自己名字的避讳。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
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
避讳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改字法、缺笔法、空字法。另有避名称字、改变称呼.为了尽量克服避讳带来的弊端,减少讳字,封建帝王采取了两种约定俗成的取名方法:一是大量采用单名,二是采用冷僻字取名
忌讳 产妇称“红人”,月内不能串邻走舍;古人讳言大、小便,常有说法有“更衣”、“出恭”、“解手”等;古人讳言“死”《礼记·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hong)、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13.C 【解析】C项,为:治理。所以选C。14.B 【解析】A项,城池/池塘;C代词/结构助词;D表承接/表转折。所以选B。15.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施仁政 富民。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通过对句意的疏通来概括作答。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以民为本,而甲是从施仁政,乙是从富民的角度来论述的。16.(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2)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7.【答案】示例一: 请不要把我画出画入 画出则显得强权 画入则显得丧权
因为我的名字叫--- 叫地图 示例二:
请不要对我前呼后拥 前呼则疏远了群众 后拥则阻隔了民情 因为我的名字叫—— 人民公仆 【解析】
试题分析: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也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这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题型。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2.句式要统一;3.修辞要相同;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2.修辞要恰当。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3.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供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解答此类题,应根据语段内容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答案】(1)③⑤①④②⑥(全对3分,只要错一处就0分)(2)甲:江南又是男性的,楚天千里,雨打风吹,刚强雄健
乙:明月惊鹊,清风鸣蝉,闲听蛙鼓是诗人无边的浪漫
(每句3分。意思对即可,内容上准确引用或化用辛词;甲处句意应与其前面相对,乙处与其后面相对)【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应根据语段内容,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由“也好”“也罢”可知分别对应③⑤,故③⑤,②⑥一组;根据并列关系,可得出①④一组;由此得出答案为③⑤①④②⑥。由后文“柔情”“壮烈”可知,甲处应从江南的男性角度,引用辛弃疾的词,仿照其女性的语句进行组织答案。
第7页/(共8页)第8页/(共8页)
第三篇:高二语文第二周试题 - 答案
石家庄精英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周测编号:第002 号出题人:孙竹丽审核人: 高二语文组班级:姓名:分数:
——————————————————————————————————————————————————————————————————————————————————————————————
精英中学上学期第二周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1、答案:C解析:A项是对“独特优势”的概括,照应题干中的“农业发展”,B项和D项是对原文意思的正确改写、转述,与题干中的“生态环境改善”照应。C项谈的是客观条件,不符合题干要求。
2、答案:D解析:D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将我国蜂业和美国相比。其它三项分别是对第1段相关内容的正确概括或转述。
3、答案:B解析:“这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太绝对。
4、答案:C解析:中:中伤。
5、答案:B解析:③表清廉,④表清廉,⑥表至死关心国事。
6、答案:B解析:汪藻并没有直接告诉他。
7、答案:(每句5分,共10分)(1)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可、复、臵,是关键字词)
(2)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判断句,旧治,盍是关键点)
参考译文: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拿法度约束自己。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没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任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营,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他。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登想不接受它,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臵他在宾馆里。汪藻想留他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高登说:“只是我意下不想这样。”就出发了。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高登分条陈述的十余事告诉他。沈晦说:“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诈,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说不能行,是诚心不到罢了。”豪民秦琥雄霸乡里,挟持官吏把柄,号称“秦大虫”,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高登到达,他颇有改变,高登也喜其变好,增补他担任学职。一日,秦琥有私人请求,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诬陷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喊秦琥来到,当面责备他,声气严厉,喝令他退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处臵他,秦琥气忿而死,全郡的人都为此感到快意。
驻军首领胡舜陟对高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像样,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秦琥一事,调荔浦丞康宁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病离去。舜陟遂建起秦桧的祠堂并自己写了记,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他,朝廷下诏押送高登到静江府监狱。舜陟派遣健卒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舟中,高登把母亲草草葬在水边,航海回朝廷上书,请求纳官赎罪。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就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不久中书衙门上奏说按照惯例没有纳官赎罪的,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监狱。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行事有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天下大计。其治学把慎独作为根本,有《东溪集》刊行于世。
8、答案:诗人简笔勾勒出船舱中的所见所闻: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昏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眠。反衬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9、答案:身世飘零之感。诗人飘零于江湘之间,两鬓如霜,恰又逢上这肃杀的秋天,愁绪倍增。彻骨的思乡之情。诗人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向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国恨家愁(忧国情怀)。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战乱消失了。但战火未熄,所到之处战云密布。这两联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11、答案:答C给2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
解析:B对父母亲感性理性的普遍性,分析概括基本正确,“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表达就绝对了。A“表明了”后面的“很叛逆”“毫不理会”没有依据。D不是“决心迎合孩子的心理,向父亲屈服”,而是认识到自己先前的做法不正确。
(2)答案:托马斯意志坚强,从他受伤后的表现、主动参加举重中可以看出;他渴望自立,从他不愿让母亲拎书包,受伤后不愿依赖母亲可以看出;他爱妈妈,情感很丰富,但表现得很理性,从他把玩具及字条珍藏在抽屉里可以看出。(每点2分)
(3)答案:对儿子伤情的担心——对儿子没听自己嘱咐的埋怨——期待孩子依赖自己的渴望——听到儿子简短回答的失落——儿子拒绝帮助拎书包后的伤心——听到医生说的话后放手的犹豫及最后的释然(每点1分)。
(4)答案:母亲对孩子要做的,不仅是养育、教育和保护,还包括放手。(2分)因此,父母对孩子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2分)美国如此,中国亦然。每一个孩子都会长大,很多问题需要他们独立面对,如果父母一直紧紧抓住他们不放手,既不能让他们快乐成长,也培养不了他们自强自立的能力。所有父母不要一手包办,要给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4分)
12、答案:B解析:高山流水指知音知己或指音乐高妙,不合语境。
13、答案:C解析:A递进语序不当,从分号后的句子可以看出,应为翻译不仅仅是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化。B咀嚼风格,搭配不当。D结构混乱,偷换主语。
14、答案:C解析:先明确选项中的“它们”指的是“古屋和老墙”,从而确定横线处应以“它们”为陈述对象,排除AB;然后按“坡度-路面-花朵”排序。
15、(1)答案:世博会最大单体建筑世博轴竣工
(2)答案:世博轴是上海世博会的主入口和中央人行立体交通枢纽,承担世博园区四分之一的人流,提供园区中央人行枢纽相关的案件设施、信息导向等。
16、解析:此题分析例句是关键,①处,由“豪放”可联想到“婉约”;②处,由“报国志”“故乡情”可知应写与“愤懑呐喊”不同的方面;③处,“忆江南”“蝶恋花”提示我们需要考虑词牌。
答案:①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要引用诗句)(2分)②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要引用诗句)(2分)③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要用到词牌名)(2分)
17、写作导引:主导立意: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弯曲和妥协并不意味毁灭和失败,而是为了积聚力量,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此一时弯曲是为了明朝的重新挺立,暂时的妥协退让是一种生存的艺术。
与此相关的其他立意,生发自然、紧扣材料关键词、言之成理者也可以。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
第四篇:龙岗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题 答案
龙岗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评价试题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 从容:随便
2.A 者:“„„的人”(B 所:“所+动词”名词性所字结构/名词,地方;C之: 代 词,这,即:灌夫的情况 / 动词,到,往;D乃:相当于“于是,就”/表示动作行为 的出人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竟”“竟然”“却”等。)
3.D(②魏其侯对灌夫说的话 ;③他人对灌夫的称赞;⑤灌夫作战英勇)
4.B 伤势只是稍好,“完全康复”错; 是将军担心灌夫战死,而非太尉。
5.数月/ 坐法去/ 后家居长安/ 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 孝景时/ 至代相/ 孝景崩/ 今上初即位/ 以为淮阳天下交/ 劲兵处/ 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共4分,每错漏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6(1)对皇亲国戚及有势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之上的,他(不但)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反而)要想办法去冒犯他们。(共3分,“右”1分,“陵”1分,整体句意1分)
(2)将军昨天幸蒙答应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夫妇备办了酒食,从早晨到现在,没敢吃一点东西。”(共3分“过”:拜访,1分;“治”:准备、备办,1分;整体句意1分。)
(3)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的言行)检查 / 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 为没有过失了。(共3分,“博学”:广泛地学习1分;“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对”,“乎 己”介词结构后置,1分;句意1分。)
7.(1)月光笼罩的雪地里,一树梅花,在素白的纱窗上投射出纤细瘦弱的画影。花枝在冰天雪地中显得高洁动人,而其纤细瘦弱有令人同情惋惜。这里以花衬人,写出了闺中少妇的形象和内心。(答案包括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表现了什么等内容。4分,酌情给分,答对了大意即可。)全词的顺序呈现了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淡而浓,由形而神的特征。(顺序有4个方面的特征,完全照抄也可以,4分)
(2)拟人的修辞手法
使事物有人的思想感情,使描写生动活泼,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量。
8(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5)言笑晏晏。信誓旦旦(6)万里悲秋常
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B E(A “到东汉已较陌生”有误,应为“到现代”;C 断章取义,导致与原文意思相反,文中有一句话“实际上并非如此”;D以偏概全、绝对化,文中指出“多半是在掉书袋”)
10.D “通过唱腔来发声”有误,文中指出“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
11.①魏晋以前:“啸”用来抒情,即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也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②魏晋以后,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吟啸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③到了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
④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成为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
(每点1分,共4分)
12.(答到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一)客观原因:具有“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荦卓不群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
(二)主观原因:①在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且吟且啸,旁若无人,是当时文士很欣赏的一种姿态。②对魏晋时期的士人而言,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啸”与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相投。
13.【参考答案】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了自己的思想而激动,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2分,抓住“木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答出“激情”其实是一种精神,2分)
14.【参考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2分):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2分),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对人生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和价值(1分)。
15.(6分)
答题思路:
步骤一:理解句子的内涵(4分)1.梳理全文,结合①②⑦⒁等段落中对“现代人”生活境遇的描述,明确现代人为什么需要一遍遍怀念,需要觉悟;2.明确“木车的激情”的深刻内涵,以及对现代人的作用。
示例:现代科技带给人便捷,而人的激情、心灵、思想却日渐麻木甚至遗失,现代人碌碌奔波,但催促人行动的激情却是那样脆弱和渺小。而驾着木车的孔子具有伟大的心灵,他的激情可以让他为了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不知疲倦,穷尽一切艰难险阻。现代人只有领悟到这些,才能真正找到化解危机,更好走向未来的良方。
步骤二:谈个人的感悟。(2分)
16.①父母和其他亲人的疼爱、不放弃与不断激励;②父母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对待他,教他技能,让他进正常学校,为让他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奠定基础;③报纸上走出困境找到人生意义的残疾人故事的激励;④尼克·胡哲自己坚强、坚持不懈、能拥抱失败的优秀品质。(每点1分)
17.①传主的原话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印证了作者的观点; ②引用传主原话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客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③文章有四处引用直接表现出尼克·胡哲从认为自己正常到经受打击再到走出阴霾、找到人生意义的心理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答到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18.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尼克·胡哲赋予这个世界最大的财富是坚强(1分)。天生残疾的尼克·胡哲靠着自己的坚强超越了自己生活的艰难,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并努力给别人以指引和帮助(能结合文本分析,3分)。我们这些普通人在面对困难和苦难时,如果有尼克这样的坚强,定能走出阴霾,看见蓝天。(启示2分)
(答“坚持不懈”“乐观”也可给分,其它观点可酌情给分。)
19.略
附:参考译文
灌夫将军是颍阴人。他父亲叫张孟,曾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因此就用灌家的姓更名为灌孟。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何担任将军,隶属于太尉周亚夫,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灌夫带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灌孟年纪大了,每逢作战时,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固阵地,终于战死在吴军中。按照当时军法的规定,父子一起从军参战,有一个为国战死,未死者可以护送灵柩回去。但灌夫不肯随同父亲的灵柩回去。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来替父亲报仇。”于是灌夫身披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素来与他有交情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门,没有人敢再前进。只有两人和发配到他军中服兵役的十多个囚徒骑兵飞奔冲入吴军中,一直到达吴军的将旗之下,杀死杀伤敌军几十人。灌夫身上十多处受重创。灌夫的创伤稍稍好转,又向将军请求说:“我现在更加了解吴军营垒中路径的曲折,请您让我再回去。”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恐怕灌夫战死,便向太尉周亚夫报告,太尉便坚决阻止了他。等到吴军被攻破,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把灌夫的情况向皇上汇报了,皇上就任命灌夫担任中郎将。过了几个月,因为犯法被免职。后来到长安安了家,长安城中的许多显贵没有不称赞他的。汉景帝时,灌夫官至代国国相。景帝去世,当今皇上武帝刚即位,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须驻扎强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调任灌夫担任淮阳太守。
灌夫为人刚强爽直,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对皇亲国戚及有势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以上的,他不但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反而要想办法去冒犯他们;对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许多士人,越是贫贱的,就更加恭敬,跟他们平等相待。士人们也因此而推重他。
灌夫在服丧期内去拜访丞相,丞相随便地说:“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恰值你现在服丧不便前往。”灌夫说:“您竟肯屈驾光临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设置帷帐,备办酒席,您明天早点光临。”武安侯答应了。灌夫详细地告诉了魏其侯,就像他对武安侯所说的那样。魏其侯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天刚亮,就让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侯。等到中午,不见丞相到来。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这件事?”灌夫很不高兴,说:“我灌夫不嫌丧服在身而应他之约,他应该来。”于是便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丞相前一天只不过开玩笑似地答应了灌夫,实在没有打算来赴宴的意思。等到灌夫来到门前,丞相还在睡觉。于是灌夫进门去见他,说:“将军昨天幸蒙答应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夫妇备办了酒食,从早晨到现在,没敢吃一点东西。”武安侯装作惊讶地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忘记了跟您说的话。”便驾车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气。等到喝酒喝醉了,灌夫舞蹈了一番,舞毕邀请丞相,丞相竟不起身,灌夫在酒宴上用话讽刺他。魏其侯便扶灌夫离去,向丞相表示了歉意。
第五篇:高二第四次月考语文答案
第四次月考语文答案
1、D
解析:A、文章并没有把野兔排除在“吉祥可爱之物”之外。
B、“双目圆睁,躬腰屈体,两耳紧贴在毛色略呈褐黄色的颈背上” 是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兔作品中的一种情态,不能以偏概全。
C、我国古代“赤兔罕见”说法错误,因为“古人所盼望的预示大瑞的赤兔终究没有降临”。
2、C
解析:据第四段可知,“白兔”应为“褐黄色的兔”。
3、C
解析:A、“赫然可见”是说河北望都东汉壁画墓所绘的祥瑞图案中的白兔赫然可见;文中说”白兔极为稀少”是指古时候的野白兔,并非家兔。
B、理解错误,应是“伏羲、女娲各举日轮和月轮”,且“广传于民间”与前分句内容没有因果关系。D、文中无“人们的喜好已由兔迁移到了月”的信息。
4、D
病:忧虑、担心。
5、B
②是黄霸想跟夏侯胜学习经术所引用的话。⑥是说夏侯胜得到的奖赏。
6、D
“夏侯胜教育学生要精通经术,以获得髙官厚禄”理解片面,夏侯胜这样教育学生,是为了说明精通经术的重要性。
7、(1)有一次夏侯胜挡着昌邑王坐的车子上前进谏道:“天久阴而不下雨,这就预示着要有臣下图谋皇帝的事发生了,陛下还要出门到哪儿去呢?”(当、舆、前、“何之”句式各1分,大意1分)(2)霍光认为群臣向东宫上奏政事,太后视察政务,应该了解经术,于是就让夏侯胜给太后讲授《尚书》。(省、宜、授、群臣奏事东宫句式各1分,大意1分)8.在诗人的感觉中,不但荷气能“润”,而且叶声能“凉”,这是一种通感的写法。(2分)表达了诗人清静闲雅的心情和淡淡的哀愁。(3分)9.同意。(2分)全诗大意为:带着织纹的竹席上泛起清冷的光,轻风吹过洁净的池塘,浓阴仿佛带着池荷的香气,落叶的声响惊扰了秋梦,晚照投下了幽幽的影子,望着安静的庭院,不知不觉一炷香也燃完了,荷花还未凋谢,还要经历秋霜,不禁让人怜惜起来。诗人表面写荷之凋零,实为悲秋,进而感慨青春易逝,感情哀怨低徊,又含而不露,不愧为大家手笔。(4分)
10.(1)靡有朝矣。(2)随风(君)直到夜郎西。(3)只是当时已惘然。
(4)无边落木萧萧下。(5)一尊还酹江月。(6)善假于物也。
11、(1)AE
解析: A、女主人公为对方做的事情是:女人也呻吟了一声,并请求护士把她抱到他的床上去。E、“精心护理两个重度烧伤的病人”及“眼睛有些湿润”的是老大妈。
(2)①女人的脖子硬得像水泥管,无法转头看男人,所以听到男人的呻吟,女人也呻吟了一声。这是爱的呼唤,是对爱情的诠释。(2分)②老大妈被他们的刚毅精神和忠贞爱情感动。(2分)③表达出老大妈对他们敢于面对厄运的刚毅精神的赞美,对生死相依的忠贞爱情的褒扬。(2分)
(3)①纯朴、简洁。故事情节主要集中在第⑨段,作者用不到400字的文字就把故事情节叙述清楚了。语言纯朴简洁,没有夸大其词、矫揉造作的句子。(3分)
②真切感人。作者的心很真切,用纯粹得像他们爱情一样的心去写作,在平实的语言文字中寄托自己不平静的情感,让人读出了原汁原味的真情。(3分)
(4)示例:
主题思想:①本文的主人公虽然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真挚无私永恒的爱情,就像那块油布上的“紫色人形”图案一样,将永存于人间,永存于人们心中。(2分)
②小说通过对“紫色人形”故事的叙写,讴歌了真挚无私永恒的爱情。(2分)
结构:①本文主要写的就是“紫色人形”故事,以“紫色人形”为题统领全文。(2分)
②它呼应文中老大妈不肯借油布这一悬念,并照应文末一句话----“两个紧紧偎依在一起的淡紫色人形”,这是文章的情节高潮。(2分)
12、(1)CE(C3分E2分B1分)
A、强加因果。B、不仅仅是要求自己。D、推论不正确。(2)忠贞爱国,为官清廉,生活简朴,爱兵如子。(共6分。结合文本分析合理即可)
(3)爱国者的鲜血书写了历史,历史会记住他们比金石还坚硬的品质,他们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榜样。(6
分,意思对即可)
(4)张自忠将军作为一个军人,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履行军人的职责,保家卫国,驱逐外侵,这就是“求仁”,为了这个愿望,他不顾个人安危,牺牲自己就是“得仁”。他的这种精神鼓舞了后来无数为祖国独立、富强、民主而奋斗的人们。(8分)
13、C
解析:C、急公好义:热心公益,见义勇为。望文生义,应用“急功近利”。A、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B、囤积居奇:指把短缺的货物大量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D、板上钉钉: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14、D
解析:A、杂糅。“原因是”和“由于······造成的”删去其一。B、缺宾语。“出行”后加“需求”,“春运”后加“氛围”。C、搭配不当。“医者仁心”是职业信仰,而非职业;应将“职业”改为“信仰”。
15、A
解析:根据句意,①应放在最后,紧挨“无需”,排除B、C两项;再分析④③句,④应在③前。
16、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多情的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
(每句3分,内容2分,句式1分)
17、奶奶:这药每天早上吃半片。(称谓1分,陈述对象“这药”2分,吃法2分)
18、写作提示:锁定“因为他敢和高手呀”,小白兔跟骏马比,需要的是勇气和决心。立意在“我们要有敢于和高手比的勇气和决心,更要勤于努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内,便可列为一类卷。
参考译文
夏侯胜少年丧父,但他很好学,跟随始昌学习《尚书》和《洪范五行传》,论说灾异。后来师从蕳卿,又问学於欧阳氏。夏侯胜做学问精细纯熟,他所师从的不只一个人。夏侯胜擅长讲述礼服典制。被徵召为博士、光禄大夫。这时恰逢昭帝驾崩,昌邑王继位,昌邑王经常出游。有一次夏侯胜挡着昌邑王坐的车子上前进谏道:“天久阴而不下雨,这就预示着要有臣下图谋皇帝的事发生了,陛下还要出门到哪儿去呢?”昌邑王大怒,说夏侯胜是妖言惑众,就把他绑起来交付官吏处置。那个官吏把这件事报告给大将军霍光,霍光没有对夏侯胜施以刑罚。这时,霍光和车骑将军张安世正商量着要废掉昌邑王。霍光责备张安世露了口风,而实际上安世并没有泄露。於是就审问夏侯胜,夏侯胜回答道:“《洪范传》中说„帝王没有统治的准则就被常阴惩罚,这时就会有地位在下的讨伐他的事发生‟,所以说有臣下图谋皇帝的事发生。”霍光、安世都大吃一惊,从此就更加看重懂经术之人了。十多天后,霍光终於和安世一起上奏太后,废掉昌邑王,立了宣帝。霍光认为群臣向东宫上奏政事,太后视察政务,应该了解经术,於是就让夏侯胜给太后讲授《尚书》。夏侯胜后改任长信少府,并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因为参与谋划废立之事和决定宗庙社稷的重大决策,后又被增加了千户的食邑封地。
【御史大夫广明弹劾夏侯胜对诏书胡说八道,诋毁先帝,大逆不道,而且丞相长史黄霸也因为纵容夏侯胜而不弹劾他,两个人都被投进了监狱。於是主事的官吏就请把武帝庙尊为世宗庙,进行《盛德》、《文始》、《五行》的乐舞表演,以后世世供奉,以彰明盛德。而武帝所巡行过的四十九个郡国也都立了庙,就像高祖、太宗一样。】
夏侯胜、黄霸已经被关在牢里很久了,黄霸想跟夏侯胜学习经术,夏侯胜以已获死罪为由拒绝了他。黄霸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夏侯胜觉得他说得很好,於是就教他学习经术。这样又过了一个冬天,而讲论如故,不曾懈怠。
到宣帝本始四年夏天,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震,城墙房屋倒塌,死了六千多人。宣帝穿着素服,不在正殿上朝,派遣大臣慰问官员和百姓,并赐给死者入棺的费用。宣帝下诏书说:“发生灾异,是天地对我们的警告。我承继祖上的功业,在士民之上,但却没有让他们好好地生活。从前北海、琅邪发生地震,损坏祖宗庙,我也很是畏惧,诸位列侯、中二千石中的博学之士们,如果能有办法应付灾变、弥补我的缺漏的,不要有忌讳。”於是大赦天下,夏侯胜被赦而担任谏大夫给事中,黄霸担任扬州剌史。
夏侯胜为人质朴刚正,平易近人而没有威仪。朝见宣帝时称宣帝为君,又在前面加上宣帝的字,这些做法都是不合礼仪的,但宣帝反而因为这些而对他更加亲近信任了。有一次夏侯胜被接见后,出去把宣帝的话告诉别人,宣帝听说后就责备夏侯胜,夏侯胜回答说:“陛下说得很好,所以我就宣扬它。尧的话散布於天下,至今仍被诵读。我认为这些话可以传颂,就传布开了。”朝廷上每次有大事情要商议时,因为宣帝一直知道夏侯胜很率直,宣帝就会对夏侯胜说:“先生您尽管直话直说,不要因为以前的事而有畏惧之心。”
夏侯胜再次做了长信少府,又升任太子太傅。他受宣帝诏撰写《尚书》、《论语说》,赐给一百斤黄金。夏侯胜九十岁时在任上去世,被赐给墓地,安葬在平陵。太后赐予他二百万钱,并为夏侯胜穿了五天孝服,以报答师傅之恩,儒者引以为荣。以前,夏侯胜讲课时常对学生说:“儒者最怕不懂经术,经术如果能通晓了,要取得高宫就像捡起地上的小草一样简单。学经不精,还不如回家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