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县区科技创新发展的调研文章
关于我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考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年省市分别做出创新型河北、创新型某地级市的决定。我区结合某地级市“三区一城”发展定位,围绕某县“文化产业立区、工业经济强区、商贸流通活区、改革开放兴区”功能定位,深入实施“走新路、快融入、筑高地”发展方略,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以提高创新能力、推动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产业创新、协同创新、体质机制创新为重点,谋划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培育创新平台、加快构建支撑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创新型某县区建设全面提速。
一、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一)创新主体扩大
2023年,全区财政科技支出达3687万元,完成技改投资201亿元。组织工业、农业、科技服务业等企业开展培育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全年共组织584多家企业进行申报,其中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61家。截止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2107家。我区千家工商注册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20.95(家/千家企业);千家工商注册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为27(家/千家企业); 积极做好高新技术培育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完善相关资料,神州药业、科威德机械2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二)创新平台多元
积极引导并支持高校、科研单位、骨干企业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建立和完善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各类园区提档升级,构建具
有某县特色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截止目前,某县区共计有3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产业技术联盟。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为14.29%。2023年9月,某地级市车库咖啡孵众创空间被评为省级众创空间。截至到目前,入孵项目总计1043个,其中在某县区完成企业注册的有2915个,成为某县创新创业的新引擎。围绕提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某县区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精品农业转变,御道谷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2023年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三)创新能力提升
围绕产业升级和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持续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有效发明专利11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7.79件/万人,同比增长43.2%。积极引进各类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化合作。全年某县区共引进各类人才共计39人,引进高层次团队8个,其中某磁砖公司2023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4人。某公司与某大学开展技术合作1项、与某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技术合作6项。与某国某公司开展技术交流8次,攻关课题21项,走访高端客户2次,解决了IF钢、低碳钢和包晶钢浇注过程中的结晶器液面波动大、难控制的问题,以及线材冷镦钢裂纹等关键技术难题。此外,2023年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7亿元,增长130.3%,超额完成市科技局下达的全年增长12%的任务指标,为全区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各级资金扶持
某集团有限公司某产品工程产业创新团队和高新度耐候钢产业创
新团队为认定为某地级市创新创业团队,两个团队各获得市级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我区2023年认定的2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家补助20万元。资金补助报告已经区政府审定,将由县区财政局拨付2家企业;获得省市科技项目支持资金130万元(培提树(小叶椴树)苗木繁育与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后补助项目和科技研发平台建设专项《某省钒钛产业研究队建设引导经费》获得省级科技计划(第一批)支持110万元、茶用桑树品种选育项目获得市技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支持20万元);获得某省专利资助金20万元。
(五)创新环境日臻完善
我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某县的推进方案》、《某县区关于支持科技型环保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及《某地级市某县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某县区关于支持科技型环保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某县政发〔2023〕19号)等方案,部署落实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落实工作,通过了多项对提升科技创新的利好政策。对通过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给予2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扶持资金。对新注册的科技型企业,落户2年内销售收入总额超过1亿元,纳税超2000万元,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发展方向的,由区财政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研发费用补助。此外,我区采取多项举措促进政策落到实处,深入实施人才战略,配强基层力量、完善服务机制,努力建成省市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体系。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极大地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激活了全社会创新发展的能量,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
展。
二、我区科技创新方面的薄弱环节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不大,创新能力急待提升。现有的1479余家中小企业中(民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大,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在产品研发和技改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全区仅有658家企业建立了企业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为14.29%,其他企业根本没有科研队伍和场所。而对于低端传统产业来说,唯一出路就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转型升级。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资金短缺、技术和人才分散、相关仪器设备落后等制约,阻碍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即使已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拥有量也非常少,专利质量普遍不高,转化率也较低,创新乏力可见一斑。
(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占比极低。
目前,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德厦建材、神州药业、科威德机械三家企业;区内传统行业的企业数量大,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难度非常大。28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中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的只有福田、华为和新钒厂3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只有1.8%。全省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8%,此项指标我区极低,提升难度极大。
(三)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政府科技引导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从我区来看,主要研发投入来自某磁砖公司和福田2家企业。我区科技三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没有达到法定占财政支出1.5%以上比例。2023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13%。我区2015、2016、2023年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189、325、356万元,占财政支出的0.25%、0.31%、0.35%;2016年全省和全市的比重分别为1.21%、0.79%,政府科技引导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信贷、保险、担保和融资租赁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不足,无抵押、无担保的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资金支持。
(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吸引人才能力弱。
企业竞争的主体是人才,目前我区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科技人才供需矛盾的困境:一方面,民营企业对科技人才尤其是中高端科技人才的需求强烈;另一方面,科技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的积极性不高。促进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任重而道远。我区除某磁砖公司建有技术中心,有一定的科技人才储备,其它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都十分匮乏。首先,我区缺少高素质、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企业家队伍,很难带领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其次,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政府缺乏有力的措施来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不能够让有技术、有素质的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福利、待遇、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加之大多数企业只单纯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忽略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保护,导致企业技术团队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
三、科技创新发展建议
(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创新链条,围绕创新发展重大需求,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领支撑全市科技创新发展。
1.强化创新主体培育。一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行动。以总量做优、规模做大、实力做强为目标,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行动,抓好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和上市四大工程,搭建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成长阶梯,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精准帮扶2-3家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延长产业链和创新链,加快兴办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申报流程培训,每年开展定向政策解读培训及专利服务,为企业挖掘专利点和提供申报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孵化一批、创办一批、引进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推动科技型企业尽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承接各类科技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和发明创造,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双倍增”。
2.推进创新载体搭建。支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多种类型的研发机构,通过经费配套、后补助或绩效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式工作站等创新平台。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认定工作。
3.增加创新投入力度。一是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根据需要,对科技创新的重点支出做好统筹安排、优先保障。认真落实科技投入产出引导机制,区级新增可用财力,按规定可统筹使用的财政资金,可优先用于解决新增的科技创新资金需求,严格落实科技政策,区财政等部门及时落实给予企业的奖励资金等。2020年,实现全区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7%。二是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跃升行动。除财政针对重点科技型企业予以的补贴之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实行普惠性财政补助和分级奖励。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加速折旧、所得税减免等激励政策。提高自主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中的比重。对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产业技术创新奖等荣誉称号的,区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4.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支持企业与省(市)属高校、技工院校、京津高校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办学,形成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一体的知识联盟,破解产业链条不完整和人才短缺问题。支持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其他研发机构,实行知识产权分享、长期互助合作的机制。鼓励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高校、企业集团开展合作,以企业为主导建立技术联盟、产业联盟、标准联盟等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对运作规范、效果突出的联盟给予适当补助,允许符合条件的联盟作为项目组织单位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支持联盟建立面向产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创新平台、承担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支持省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某县区建设
分支机构、研发组织、技术转移和孵化中介机构,享受区内各项支持政策。
(二)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建立京津冀协同创新新机制。深入落实对接京津协同发展“五合一”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与京津共设基金、共搭平台、共建园区(基地)、共同攻关、共促转化,推进区域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加强与京津的职称、人事档案和社会保障等人才制度衔接。支持区内骨干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高校、企业集团开展合作,以企业为主导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协同创新组织,对运作规范、效果突出的联盟给予适当补助。进一步密切与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北京市投资促进局、北京弘邦投资管理公司、北京首创集团、中关村产业对接办等交流合作,定向精准承接京津产业和创新资源转移。
(三)优化创新环境
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与金融对接及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公平、高效、完善的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扶持的管理体系和市场化的服务体系,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1.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首先,严格落实知识产权激励各项政策。积极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工作,以及《某县区专利奖励补助办法》等政策,对获得各类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和创新创业类奖励的企业或企业团队,由区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授权专利给予资助。其次,大力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开展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加快企业推行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打造省级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组织实施优秀专利品牌产品培育工程,增强企业品牌竞争意识。
2.健全成果转化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行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收益分配、产权管理、转化评价等四个机制与统计报告、无形资产管理、转化信息库等三项制度,聚焦“大院名校”的科技创新成果,编制发布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结合企业需求,组织开展科技成果推送活动。强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重点培养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等专业化人才。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支持装备制造、电子元件、现代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着力引进一批低碳环保和实施一批技术开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力争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产品。
3.营造创新氛围。提倡“崇尚创新、勇于突破、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理念,实行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要求的科研经费监察、审计制度,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手段,着力转变不适应创新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强化舆论引导,在区电视台开设专栏,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创新成果的宣传力度,大力倡导崇尚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激励创新创业、保护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形成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某县的巨大合力,为建设经济强区、美丽某县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强力支撑。
第二篇: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使我们切身的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身边城乡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我们身体力行的感受特色理论课中所传授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反应,2010年暑假,我们同学三个人,来到了位于辽宁省xx市。在来凌海市之前,我们粗略的学习了一些最基础的中国特色理论,希望在此次社会实践中,能够在书本的基础上,在实践中用心感受着这一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喜人的变化。我们着眼于凌海市工业科技创新,将切身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特写成此报告,我们将在历史、现实、以及调查后的的情况的分析等方面进行报告。
我们在渴望看到家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致富、人民蒸蒸日上的澎湃心情中踏上了去凌海的道路。一路上我们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们在切身的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以及学校的号召,我们渴望用心去体会、感受这个社会,我们相信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切身学习特色理论课和接触社会的绝好机会。我们就是在这样澎湃好奇的心情中,来到了辽宁省xx市金日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厂址,当我们进行了调查中,才发现真真切切的从生活中发现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们近几年耳熟能详的国家政策,这个口号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全东北人、甚至是全国人民的心愿。21世纪,是知识和科技的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谋求发展,就需要积极把握住国家这一有利的政策,从科技下手,不断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思想和技术上的创新。在我们行走在凌海市一些典型的工厂中时,我们不但欣喜,而且仿佛看见了中国千千万万个类似凌海的小城市发展的明天。体会到了地方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作人民的政府,带领本地区的人民结合自身特点,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科技创新。由此,我们衷心的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早日实现小康,人民安居乐业,也希望我们共同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一、四通八达的交通连无限商机
凌海市地处关内外交通要道,交通非常发达。辽宁重要港口之一的锦州港坐落在凌海市西南30公里处,地处渤海辽东湾的环抱中,全市海岸线长83.7公里,是中国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口岸。锦州机场仅距凌海市区30公里。京沈(北京-沈阳)铁路、秦沈(秦皇岛-沈阳)高速铁路、京哈(北京-哈尔滨)高速公路、锦阜(锦州-阜新)高速公路和锦朝(锦州-朝阳)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距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210公里,距大连市400公里。
凌海市位于连接东北关内的交通要道,京沈铁路、公路横贯东西,锦承铁路、锦朝公路在境内通过。境内有火车站9 个。有市、县级以上公路12条,总长300 多公里,全市已形成了以国家、省级干线为骨架,以市、乡干线为网络的公路网。连接关内外的现代化高速公路和电气化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同时又具备水运和航空的优势,距锦州港60公里,距锦州飞机场仅30公里。凌海市拥有现代化通讯设施,程控电话与国内国际各大城市间直接连网。在辽宁各县(市)中首家通了无线寻呼系统,电报传真机广泛应用,移动通讯项目已广泛应用。
改革开放之后,凌海市的人们的腰包鼓了,生活越来越好了,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淳朴满足的笑容。凌海市如今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共有乡镇级以上工业企业298家,其中市营工业企业52家,乡镇集体工业企业246家,形成了轻工、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印刷、机电、食品等近30个行业的工业生产体系。
多年来,凌海市立足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开放牵动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现已形成以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石材建材、服装纺织为主体的四大特色产业。
(一)金属冶炼业
金属冶炼业是凌海市的支柱产业,现有企业20余家,以沈宏、华宇公司为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钼铁,年产值达到14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仅沈宏公司1家企业年出口创汇额就达9000万美元。
(二)农产品加工业
以通亚食品有限公司、阿里郎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800家,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产品为成品、半成品小菜和松牌罐头,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通亚食品有限公司现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产品品种100多个,发展订单农业3万多亩,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
(三)石材建材业
依托丰富的花岗岩石材资源优势,以石山镇为中心,现有石材加工企业400家,产值达到5亿元。这里的石材产品曾被50年代的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选为装饰材料,大量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石材市场。
(四)服装纺织
以秦仕服装公司、汉之王服装公司为龙头,形成纺纱、织布、服装系列化生产,生产厂家多达68家,其中秦仕集团投资1200万元,建厂房8200平方米,该厂的产品主要有品牌服装和出口工作服,拥有“雅仕”、“秦仕”等服装品牌,产品定位在精品、高档、中档的标准上,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份额。产品主要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在这些产业的带动下,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5年城镇在岗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0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93元,剔除物价因素分别比2000年增长2528元和1258元。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8.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5平方米。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支出有了较大增长。万人拥有医生和病床率、现代媒体利用普及率、人口学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全面立体工业奠发展之基
早在建国初期,凌海市作为辽宁省锦州市的一部分,位于东三省,曾为祖国的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东北老工业区作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心脏,进行重工业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以及最初的发展鞠躬尽瘁。后来伴随南方的开发,东北老工业区的进步较其他沿海城市相比,稍有落后。伴随党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东北地区将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发展的政策方针。继续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支持高端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服务业产业。
xx市为例,近年来,辽宁省凌海市紧紧抓住临海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规划建设各类工业园区14个,在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了率先突破。凌海市以大有临海经济产业区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14个工业园区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提速。目前大有产业区起步区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总投资10.3亿元的中冶京诚大有产业区6个基础设施整体打包项目、新华龙钼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科诚60万千瓦线式无感电阻器等项目全面推进。大连桑拓生物、深圳好运来生物、德国双元制教育生产基地等大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之中。园区起步发展的同时,凌海市也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今年以来,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扩改项目1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7个。在经济、技术、以及思维高速发展的今天,凌海市迅速抓住机遇进行产业升级,努力学习新技术,在新的一轮技术大比拼中努力发挥创新精神。将凌海的具体情况与新技术相结合,走科学的、可持续的、创新的道路。争取在再一轮的发展中正作“排前兵”。
借助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热潮,凌海市依托临海、临港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高效率开发锦州湾凌海区域,高起点打造百里滨海工业带,全市工业经济战车开足马力驶上高速路。凌海适时提出让外向型经济成为全市主导型经济,引导和扶植工业企业向外生长。突出对外出口贸易,把多出口、多创汇作为对外开放战略重点,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突出抓好外贸出口企业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帮助有出口产品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据介绍2006年以来,凌海全市上下抢抓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机遇,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新扩改项目达到152个,提前一年多时间完成“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0个,同比净增11户,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18户,30多户规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翻番,净增营业收入30.3亿元,全市上缴税金超百万的企业增至27户,3户企业进入全省上缴税金百强民营企业行列。全方位优化机构,提高技术,改革创新,在对外开放的大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促企业腾飞
为了深入调研凌海市的工业的发展的状况,我们走进了这个富饶的城市,也走进了这里的企业,因为企业的发展以点带面的反应了整个城市的工业,产业等的建设,这些企业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等它能体现在改革创新的思想的指引下,凌海市的蓬勃发展与进步,繁荣与昌盛,我们一队人也对给我们这个机会的企业表示真诚的谢意。
首先介绍一下这个蒸蒸日上的企业吧:
锦州金日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东北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企业,具备浆料蒸煮.纸张抄造及生活用纸后加工,三大生产系统,年产量1.5万吨,全部产品均为原生浆料,绿色环保,高档生活用纸全部采用100%进口原生浆为原料,中档卫生纸全部采用100%自制原生苇浆为原料,产品柔软,细腻,洁净,拉力强,方便不同层次消费者选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眯,金日纸业力求持续发展打造国优品牌带给每个家庭幸福,健康的新生活。金日纸业公司的经营宗旨:诚实诚信、互惠互利、友好合作、共同发展。金日纸业公司的服务理念:一流技术、一流产品、一流服务。在这样的经营理念指导下,我们看到企业的勃勃生机,企业领导对我们讲解的十分耐心,我们也十分耐心的学习,我们在这一个过程中,看到了机械加工的过程,以及工业产品的制作和生产原理,我们感到十分的神奇,一堆废铁在师傅很细心又熟练的“帮助”下,就会焕然一新产生任何工人师傅所需要的形状。这个过程需要分为很多个步骤,先炼成铁水,然后铸造,再车成光滑的铁,在经过打磨等等,最后再将个个零件焊在一起,比如火车车轮的制造我们就看的十分清楚。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这个金日公司的机械厂,这个厂子生产的大铲车十分的结实,我们看了之后不禁感慨,工人真伟大!劳动真伟大,能够生产出这样的东西。工人叔叔的手是十分的灵巧的!而且把先进的技术和熟练的加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实践和理论水乳交融。
我们又调研金日塑料制品厂,这个工厂的对卫生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我们要穿这工作的衣服病拖鞋进入其中,我们看到一个个的机器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着塑料,我们知道了制作塑料的原材料是什么样的,回来的时候,几个工人叔叔还给我们好几种塑料袋作为纪念品。我们还调研了造纸的过程,将纸浆压平,烘干,造出雪白的,洁净的卫生纸。这里距离盘锦苇场很近,有着良好的优势,由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的程度比较高,有助于企业工业化的进展。
紧接着,我们又再好奇心的驱动下,和有关领导商量,要求参观橡胶厂。初入橡胶厂,便被那些大大的工业橡胶产品所吸引,我们不禁感慨,原先在书本上常见到的形形色色的各类橡胶,今天在这里可以碰面,说道橡胶,不得不说,它的名字虽然简单,但在高科技的今天,要想加工出经济、环保,有利于代际利益的橡胶,那可没有单单“橡胶”,这两个名字这么简单。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抬升,如今橡胶生产越来越往着高质量、低价格、利环保的方面发展,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高的橡胶产品诞生!颜色各异、品种齐全的橡胶产品,在科技含量十分高的小熔炉里,便被加工成结实耐用的各种各样的工业橡胶产品,耐烫、环保、不易磨损是它们的新的代名词。在参观的途中我们不断的想,金日造纸股份有限责任不过是凌海市万千工业体系中的一个小小的企业,还有很多和它类似的、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企业,而这个企业积极抓住了机遇,并且广阔开拓市场,集多种加工于一身,使其更科学、节省资源、同时又增加了效益,不断引进新技术,进行新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工人的共赢。用实际行动落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使企业开拓进取,用于创新。这次参观给我们在视觉上精神上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我们觉得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多进行实地考察,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来亲身体会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来目睹祖国繁荣昌盛的进步。了深入调研凌海市的工业的发展的状况,我们走进了这个富饶的城市,也走进了这里的企业,因为企业的发展以点带面的反应了整个城市的工业,产业等的建设,这些企业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等它能体现在改革创新的思想的指引下,凌海市的蓬勃发展与进步,繁荣与昌盛。在这样的奋斗的过程里,有许多优秀的,努力的人们在默默的奉献着。
经过接连不断的参观,使我们三个人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凌海市的工业,不单单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科学的发展路线,更工厂积极主动的运用高科技,进行工业创新脱离不开,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工件,倘若仔细分析,我们也能从中到了科技的进步,以及其与实践、技术的相结合,我想这恰恰印证了科学理论课所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吧!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平日常“养在深闺大院里“的我们,不出来不足以内心受到震撼,不出来不足以使自己更好的接触和认识这个社会,所以十分感谢这次理论课的社会调查建议给了我们这个出门的动力和理由。
四、勤奋踏实的集体率企业进步
董xx,男,1964年8月生人,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汉族,现任金日纸业有限公司橡胶厂厂长,在金日企业改革之初,橡胶厂是一个千疮百孔、亏损严重的企业,人心涣散,濒临破产。为了挽救企业,在凌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大胆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选举了新的企业领导班子,董帅同志就是在此危难之时就任了厂长,担起了这重担。上任伊始,董帅就以一个企业家的睿智和胆识,依据股份制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基本特点,结合企业实际,对企业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首先改革了工厂人事用工制度,打破了原来“大锅饭”的落后体制,建立了层层选聘、竞争上岗、多劳多得的激励竞争制度;第二,改革了设备所有制,这样就既便于了公司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又减轻了公司的设备资金占用。第三,将不断提高企业的人才、科技含量确立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增加企业的人才、科技投入和改善用人制度,多方面、多渠道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使企业的整体知识结构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第四,改革强化了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奖惩制度。正是先进的体制焕发无穷的力量!在董帅的优秀带领下,橡胶厂奇迹般地焕发了青春,仅1995年就扭亏为盈,成为全市的利税大户,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了新的发展。1996年,公司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工业企业。工厂产值增长了,但董帅同志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不前,而是开始了他更加深入地探索。1997年随着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董帅再次以一在深入领会党中央改制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将公司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现在的他在每天的橡胶厂里积极勤奋的继续工作着,而且他本人是个很乐观的人,遇事不惊慌,做人从容正直,深受人们喜爱。
五、客观正确的原因助工业进步
(一)条件优越
辽宁省xx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自然条件。其位于大凌河畔,水陆交通便利,并且,从古至今,其农业基础优越,为其发展,改革创新奔小康创造了优越的无与伦比的先天自然条件。
(二)政策实惠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凌海市紧紧抓住这一党中央的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
(三)积极进行科技创新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的历史号角下,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带领下,在新技术的带领下,凌海市人民一个又一个的努力引进新技术,脱贫致富。不断向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学习技术和管理办法,使其科学、高效、便利。
(四)人民的不懈努力
广大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自己所在的行业中努力学习业务、勤劳踏实、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双赢。
六、身临其境的体会愿祖国之腾飞
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下面我将结合09级学生中开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一下此次在凌海的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达到实践目的凌海市的发展让我们深深地理解了优秀崛起的含义,以凌海市为例。首先,它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次,一个优秀企业的背后,肯定也“站”着一个服务高效的政府,“站”着一支一心一意为企业着想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公务员团队。企业产出效益,政府打造环境,没有优质的政务环境,即使企业有三头六臂,也终将会倒在政府与社会冷漠的眼光之下。当今,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这除了需要有一大批优秀企业担纲,需要一大批成功企业永续的经营能力来支撑外,更需要全社会来向企业学习,为企业着想,为企业自豪;需要政府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最后,“改革开放28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这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中国老百姓普遍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凌海市认识到了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实现了科学发展和又快又好的发展,凌海市的工业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是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好的体现。看凌海之崛起,数工业风流城市,还看今朝!!
第三篇:区十五科技发展调研报告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我们××区科技局结合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起草和编制工作,对全区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通过回顾总结“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认真分析思考“十一五”期间我区科技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现就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回顾
1、“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取得的成绩
(1)深入实施科技“四大工程”,科技创新能力逐年得到提升。“十五”期间,全区科技进步目标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优化,[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成为推动科技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的有力抓手。五年来,全区坚持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四大工程”,2003年增加全面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的“科普工程”,2004年又在科技“五大工程”的基础上,将科技进步目标考核体系提升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目标。每年市、区领导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年全区将科技进步考核目标列入“三个文明”指标体系,年终进行自下而上的考评。五年来,全区共引进本科以上各类人才×××名,其中高层次人才××人;创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家,认定民营科技型企业××家;开发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项。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区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五年累计专利申请量×××件,其中2005年×××件,比2000年增加×××%。科技成果鉴定××项,其中2005年××项,比2000年增加××%。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截止2004年,全区××家企业在手生产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项。其中,近两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项。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区列统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到2005年达××%,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接近×%。按照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目标,近两年计划并已着手通过引进、嫁接高新技术,重点建设和培育××××、×××××两个产业化特色基地。
(3)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产学研联合的构架基本形成。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致力于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的平台。区政府××××年与××××××咨询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两位专家为区政府科技、经济顾问,请专家组帮助,为区工业产品科技创新五年规划作咨询;××××年区政府与××大学×××××系签订合作协议;2005年与××工学院就开展全面合作进行了多次接触,学院准备每年至少在区内组织4次高新技术讲座,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授课,不断拓展全区各级干部,特别是企业家的科技创新视野。
五年来,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重大科技活动,先后邀请×××××、国防科工委、××大学、××大学、××大学等几十家单位的××名专家、教授来××参会;组织××多家企业分西线、南线、北线出行,走访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北京、广州、深圳、西安、成都、哈尔滨、沈阳等地,签订正式合作协议项目61项。
(4)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十五”期间,区财政在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坚持保证科技经费优先到位,重点支持全区高新技术项目开发。通过不断拓宽渠道,基本形成了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它投入为补充的多途径、多形式的社会科技投入体系框架。区本级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每年按财政实际支出的××%拨付,并逐年增加,五年内科技三项费用投入×××万元。其中2005年×××万元,比2000年的×××万元增加了××%。科技三项费用投入的逐年增加,有效发挥了政府资金引导的作用,扶植和启动了一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速了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的进程。
(5)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公众的参与度、认知度不断提高。一年一度的科普宣传周,通过鲜明的主题、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广大市民喜闻乐见。每年全区有近×××人参加科普志愿活动,直接受益群众逾万人次。每年的“送科技下乡”、“科教社区”活动,实现了科技普及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在农村开展的“学科学知识、做现代农民、建美好家园”科普活动和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让科技真正走进了农村、走进了农户。在城区开展的科普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经过几年努力,全区×个街道、×个社区通过市级验收,其中×个街道、×个社区通过省级验收。2004年,我区被中央文明办、×××××联合表彰为“科教进社区”全国先进集体。2005年市、区又明确了在城区再新建高标准科普画廊××座。
2、“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与兄弟市、区相比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五年来,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增加缓慢,区内企业尚未建成一家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更没有一家企业具备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条件。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研发经费达不到应有的比例。研发机构自身开发能力欠缺和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不紧密、不到位,是制约多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到2005年,全区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的比例不足 %。
(2)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全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产品基本属于仿制性质,自主创新开发,建立高新技术创业园区,为新产品研发,尤其高新技术产品项目,提供服务。五年内,视全区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可在园区内建立创业中试基地,嫁接放大高校科研单位的高新技术项目,将孵化成熟的项目转向区内企业,形成良性循环。②建立以网络服务和数据库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体系。由政府牵头,建立和完善畅通的信息采集、分析、研究和传输信息网络。上与国家、省、市科技信息中心联网,下达企业,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提供最新科技成果项目源,实现网上技术交易,进而降低新产品前期开发成本。③发挥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中介作用。通过规范运作,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充分发挥ApEC技术转移分中心作用,实现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直接合作,拓展技术转移的广度和深度;深化与中科院信息咨询中心的合作,为区内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项目和规划服务。
第四篇:科技创新调研
关于乡镇科技创新的调研报告
按照区政协工作安排,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营造我区自主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区创新型城区建设步伐,自 月初至 月中旬,利用 个月的时间,镇组织政协委员组成调研小组对我镇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
为切实做好调研活动,调研组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区有关精神和文件,调研组先后听取了镇科技科协、经委、农技站、林业站、畜牧站及部分企业的情况汇报,邀请了部分企业、部门、村负责同志进行座谈。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几年来,我镇经济发展较快,科技创新工作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全镇科技创新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科技创新意识逐步加强,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改善。我镇通过广泛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已逐渐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了对科技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我镇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使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科技投入的力度也逐年加大,几年以来,镇财政累计科技投入达万余元,在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下,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也不断增加,全镇各类企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万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保障。
2、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科技带动作用凸现。科技创新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年我镇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实现亿元,万元,分别增长%,%。以公司
1为代表的重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实交税金万元。
3、科技创新使传统优势产业焕发了生机,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指定生产的专业生产厂家。公司主导产品被列为计划项目,荣获国家奖的系列产品,在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年生产能力,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公司产品被评为。
4、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我镇十分重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使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和提升。镇农技推广除了原有的农资销售等经营外,良种补贴、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的开展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全镇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以上。几年来,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项,引进培育农业良种多项,先后发展速生杨万株,推广面积亩。成立了 协会,注册了“ ”牌,发展了 行业协会,成立了 协会,走出了一条“市场连协会,协会连农户”的发展路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镇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对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尽管我镇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镇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还一直存在着项目规模小、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促使其迅速发展、壮大。
2、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变。近年来,我镇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镇的经济增长仍处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得根本扭转,经济增长还停留在依靠粗放投资拉动,或者说部分甚至还停留在依靠增加传统生产要素投入的阶段上。
3、科技创新人才总量少、结构差的矛盾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我镇科技人才的总量很少,农业技术初、中级人才人,十分缺乏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等领域专业人才。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几方面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我镇的科技进步,促进全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随着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逐步淡化,再加上宏观调控以及资源要素的制约,新一轮的竞争必将转移到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将势在必行,同时也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保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难题,真正做到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2、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竞争力。要不断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建立健全对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特别是针对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集中有限资金扶持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3、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
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继续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步伐,积极引导企业走“升级型”的技术改造之路,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切实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要进一步加快农业领域的科技进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一目标,以支持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为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继续加强农业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政协办公室
第五篇:区十五科技发展调研报告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我们××区科技局结合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起草和编制工作,对全区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通过回顾总结“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认真分析思考“十一五”期间我区科技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现就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回顾
1、“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取得的成绩
(1)深入实施科技“四大工程”,科技创新能力逐年得到提升。“十五”期间,全区科技进步目标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优化,成为推动科技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的有力抓手。五年来,全区坚持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四大工程”,2003年增加全面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的“科普工程”,2004年又在科技“五大工程”的基础上,将科技进步目标考核体系提升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目标。每年市、区领导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年全区将科技进步考核目标列入“三个文明”指标体系,年终进行自下而上的考评。五年来,全区共引进本科以上各类人才×××名,其中高层次人才××人;创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家,认定民营科技型企业××家;开发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项。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区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五年累计专利申请量×××件,其中2005年×××件,比2000年增加×××。科技成果鉴定××项,其中2005年××项,比2000年增加××。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截止2004年,全区××家企业在手生产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项。其中,近两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项。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区列统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到2005年达××,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接近×。按照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目标,近两年计划并已着手通过引进、嫁接高新技术,重点建设和培育××××、×××××两个产业化特色基地。
(3)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产学研联合的构架基本形成。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致力于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的平台。区政府××××年与××××××咨询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两位专家为区政府科技、经济顾问,请专家组帮助,为区工业产品科技创新五年规划作咨询;××××年区政府与××大学×××××系签订合作协议;2005年与××工学院就开展全面合作进行了多次接触,学院准备每年至少在区内组织4次高新技术讲座,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授课,不断拓展全区各级干部,特别是企业家的科技创新视野。
五年来,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重大科技活动,先后邀请×××××、国防科工委、××大学、××大学、××大学等几十家单位的××名专家、教授来××参会;组织××多家企业分西线、南线、北线出行,走访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北京、广州、深圳、西安、成都、哈尔滨、沈阳等地,签订正式合作协议项目61项。
(4)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十五”期间,区财政在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坚持保证科技经费优先到位,重点支持全区高新技术项目开发。通过不断拓宽渠道,基本形成了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它投入为补充的多途径、多形式的社会科技投入体系框架。区本级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每年按财政实际支出的××拨付,并逐年增加,五年内科技三项费用投入×××万元。其中2005年×××万元,比2000年的×××万元增加了××。科技三项费用投入的逐年增加,有效发挥了政府资金引导的作用,扶植和启动了一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速了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的进程。
(5)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公众的参与度、认知度不断提高。一年一度的科普宣传周,通过鲜明的主题、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广大市民喜闻乐见。每年全区有近×××人参加科普志愿活动,直接受益群众逾万人次。每年的“送科技下乡”、“科教社区”活动,实现了科技普及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在农村开展的“学科学知识、做现代农民、建美好家园”科普活动和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让科技真正走进了农村、走进了农户。在城区开展的科普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经过几年努力,全区×个街道、×个社区通过市级验收,其中×个街道、×个社区通过省级验收。2004年,我区被中央文明办、×××××联合表彰为“科教进社区”全国先进集体。2005年市、区又明确了在城区再新建高标准科普画廊××座。
2、“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与兄弟市、区相比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五年来,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增加缓慢,区内企业尚未建成一家建成省级以
上工程技术中心,更没有一家企业具备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条件。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研发经费达不到应有的比例。研发机构自身开发能力欠缺和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不紧密、不到位,是制约多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到2005年,全区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的比例不足。
(2)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全区相当一部
分企业的产品基本属于仿制性质,自主创新开发新品和自觉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意识有待强化。尽管全区的专利申请量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但大多限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量较少,借助专利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企业极少。大多数企业在规模偏小、市场占有率不高而未曾遭受侵权赔偿教训的情况下,很难走出简单模仿的路子,这是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3)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面不宽。虽然区属企业整体改制使得过去一直困扰企业的体制性障碍得到了解除,但部分改制新生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科研成果应用方面并无多大起色。企业负责人的思想观念和认识程度尚待加强、提高,加之受资金、市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高新技术引进、嫁接改造工作比较困难。
(4)创新型人才不多。“十五”期间,尽管全区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科技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尤其是企业基层一线所需的工程、农业、经济类技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5)推进科技进步的载体和功能不全。××区没有自己的传媒、电力、通讯、邮政、环保等基础行业,这种功能性缺陷,对科技进步的整体推进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单位为依托,科技中介服务为桥梁,科技投入为支撑,政府宏观管理和政策为导向的科技发展框架。
2)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推动作用。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力争达到60%。
3)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培养、引进等途径,重点建设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队伍和以专业技术人才为核心、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技术开发人才队伍。到2010年,全区人才总量达××××人,高层次人才达×××人。
4)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现多层次、多形式紧密型合作,全区企业形成与中科院系统、国防科工委系统和国内知名高校、科研单位等三大支撑体系相挂靠的科技合作局面。全区半数以上企业都分别与1-2家以上高等院校建立紧密型关系。到“十一五”期末,全区建成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家,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家。
5)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全区工业产品中的比重,全区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
6)组织实施国家级新产品及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个,到“十一五”末,力争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7)建成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集团××个。半数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集团在国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甚至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建成市级产业化特色基地××个。
8)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显著,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上世纪末水平。
9)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基本形成,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逐年增长,达到产品销售额的×%以上。
三、“十一五”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创新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形式。针对区内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现实,加大“柔性”引进力度。通过两年一度的科技洽谈会、“项目推介会”以及各种重大科技活动,为企业积极寻求技术合作搭建平台,确保企业在开发高新技术项目过程中至少拥有一个以上高校、科研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具体合作方面可采取3种形式:①一次性买断技术的“拿来主义”,对条件允许的企业,鼓励买断科研单位的专利技术实施新产品的开发。②“捆绑式”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建立合作联合体,借助知名高校、科研单位的品牌,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此种做法国内已有很多成功的范例。③“带土移栽”式引进科技成果。将高校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连人带项目一起引进,建立企业研究所或研发中心,实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质的飞跃。此类合作对象一般为科研单位转制或退休专家。
2、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围绕五大产业领域,进一步提高火炬、星火项目、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各类科技计划的组织程度。加强对科技项目计划申报、评审工作的指导,采取上门服务、以行业、系统为单位,聘请项目开发联络员,实行例会制度等形式,加大推动力度。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在手开发项目,作为区委常委挂钩服务对象。选择×××个具备发展前景、成长型的企业作为区政府重点跟踪对象,扶持其每×年上一个技改项目,转化×项科技成果,开发×新产品,更新装备一批具备当前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设备。每年全区力争有1-2家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通过五年努力,使得一批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3、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年产销亿元以上的企业、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提取和科技开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提取的科技开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
4、建立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创建服务机构,形成科技服务网络。①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建立高新技术创业园区,为新产品研发,尤其高新技术产品项目,提供服务。五年内,视全区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可在园区内建立创业中试基地,嫁接放大高校科研单位的高新技术项目,将孵化成熟的项目转向区内企业,形成良性循环。②建立以网络服务和数据库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体系。由政府牵头,建立和完善畅通的信息采集、分析、研究和传输信息网络。上与国家、省、市科技信息中心联网,下达企业,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提供最新科技成果项目源,实现网上技术交易,进而降低新产品前期开发成本。③发挥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中介作用。通过规范运作,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充分发挥APEC技术转移分中心作用,实现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直接合作,拓展技术转移的广度和深度;深化与中科院信息咨询中心的合作,为区内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项目和规划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