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棵树的智慧
一棵树的智慧
三(17)班
罗荣靖
佛教中有“般若”一语,意为“终极的智慧”。
大树怀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无奈屡次求助于外界却屡遭拒绝。最终它选择冲破自身的障碍,以荀子“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智慧,化夙愿为现实。
树尚如此,何况人乎!人生在世,不称意者十之八九。在理想面前,总是横亘着大大小小的现实之墙。抬头仰望,多少人怀着一股冲破险阻的冲动,渴望奔向墙那边的世界,可许多人却忘了低头俯身,将智慧装入行囊,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将自由与命运牢牢地攥在手中。如树一般,如果没有智慧的果实,又何来其籽远播,游于天下的自由?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有着一颗向往自由的心,却不曾有与之相匹配的智慧举措,当现实的困厄向他伸出魔爪时,冰冷的铁轨成了他最终的归宿。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在充满苦难和孤独的贬谪路上,他回归清寂,在诗文中寻求超越,洒脱与坚韧终凝成前后赤壁赋的千古绝响。杨文丰说:“这个世界,在任何时候,自由之心和解决问题的智慧同样重要。”海子离开了,苏轼却找到另一种价值所在,自由与智慧本就如同鸟的双翼,折断哪一面,鸟儿都会飞不起来。
有禅语曰:“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中玄妙,在于修行。三国曹魏,有郎嵇康,俊逸超然。好友吕安一日造访,却不见嵇康,而是虚荣的兄长嵇喜接待,他没有进屋,转而提笔在门上写下“鳯”字,认为嵇喜不过只是“凡鸟”。另一好友阮籍则以白眼视嵇喜,以青眼迎嵇康。“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嵇康素有“美男子”之称,其号绝非虚名。正因为他修养自身,他的品性之美便香远益清,君子之友便自然来到身边。树的智慧亦在于此,不问四时,用累累的果实充盈自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引得飞禽走兽争食,终将自己的种子搬向远方。每个人都是一块磁石,当其中一块完善了自身,明确了电极,必定会吸引相反的电极的磁石。丰富自我不仅能获得他人的肯定,更能增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那一颗自由之心的向往。这便是树的大智慧。
树欲行远而未得,故修身结实,使其籽远播。人生般若亦如此:我若盛开,清风自来。
第二篇:一棵树的智慧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 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舍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夹子,名日槐角,字连墩。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7月,那是 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 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篷篷。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丰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秋来时,它早旱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⑩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槐米!我惊呼。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11.痛,谁也不会忘记。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12.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8期,原文有改动)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3分)
时间(1)今年由春到夏今年暑假
经历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 数采取(2)(3)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4分)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3.“我”推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的原因有哪些?(4分)
4.文章使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一棵树的智慧”?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智慧”的内涵。
清秋书简 潘纤云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
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
我钟情秋天的虫声,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选自《散文》2011年第2期,有删改)
17.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1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19.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3分)20.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1)去年七月(2)沉默,没有开花(3)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黄绿绿地静默着。(3分)
2.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槐花不争艳、不媚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4分)
3.去年黑槐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养了三年的牡丹受到伤害后,用不开花的方式抗议被移魂切骨。(4分)
4.对比(插叙、衬托);黑槐尽管去年受到伤害,但是它今年仍然开出更美更密的花蕾,体现它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尽职尽责、坚守自己的生存智慧。(4分)
17、表明古人对秋虫之鸣也有感怀,为下文写作者的感受进行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18、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虫声此起彼伏,优美动听,表现了作者对秋之天籁的迷恋和陶醉。19.在秋夜静静聆听,并以心灵去感受那细小的音韵(3分)
20.自然界中的秋虫之声,富有音律美和节奏感,如同动人的音乐;由此联想到古典文学秋虫的意象,具有文学的抒情美,令人回味;在秋虫的吟唱中,或邀友品茶,或倚灯夜读,这种诗意的生活令作者的内心宁静、温暖而美妙(6分)
【详细解析】本题为记叙文考查,其中17、18为记叙文中的热点题型其中难度较大的为20题,但是只要结合全文内容,审清题干中的“充满诗意”,注意文中相关的语句,如“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四段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等
第三篇:一棵树的智慧读后感
一棵树的智慧读后感
篇一:做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
《做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
上栗镇中学
八年级
江帆指导老师:梁松灵
2012年第三期《初中生之友》中《做一棵开花的树》中写道:我不想做小草,也不想做温室里的花,我只想做一棵树,一棵开花的树。让我感慨良多。
我不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不喜欢傲视寒霜的菊花,不喜欢疏影横斜的梅花。但我却喜欢躲在一角偷偷开放的野花。有一次去一个乡下的亲戚家,看到了在屋子旁边厚厚的岩石边傲然挺立着的一株野花。于是,就好奇地蹲下来凝神地看。它桃形的叶子托着一朵朵高粱米大小的黄色小花。她虽然没有玫瑰的芬芳、没有百合的纯白、没有牡丹的娇艳??但是,当我看到它的生活环境,它长在岩石的旁边、屋的一角,这里很少有阳光,很少有雨露,一想到这些,我不禁激动了。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而且还活得如此富有朝气,简直是个奇迹!
就算没有人来观赏它,它也照样去绽自己的绿,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因生活中没有鲜花、美酒、掌声而放弃追求、放弃信念。是啊,有高尚的追求,才有不倒的信念和意志。小野花为自己开花,做了一棵开花的树。
不只是花,人不也一样吗?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评论。努力为自己开花,做一棵开花的树。也许在蓝天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平庸;也许在大海面前,你会觉得自己渺小;也许在原野面前,你会觉得自己狭隘。然而,你若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你就会知道:没有 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
我要重新认识自己,顽强地为自己开花。做一棵开花的树!篇二:《假如我是一棵树》读后感
《假如我是一棵树》读后感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将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小鸟到我的身上来,让这些小鸟在我的身上搭窝,我为它遮风挡雨,到了天晴的时候,我会让这些
小鸟在我的树枝上唱歌、跳舞。让它们每天都快乐
地生活。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将在自己的树枝上挂上许
多小灯笼,到了晚上,每当有人路过这里时,我就
会打开树枝上的小灯笼,让那些路过这里的人都能
看见眼前的事物。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将让我身上的“小助手”——小叶片,帮我收集许多的阳光和月光,到了冬天时,我将会释放出太阳光,让人感到温暖无比;如果是夏天,天气很热,我将会释放出月光,让炎热的夏天过去。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将会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所以我永远会报答他们。
篇三:《有一棵树会感谢我》读后感
《有一棵树会感谢我》读后感
最近我做了一份综合练习,其中有一篇短文分析题目是《有一棵树会感谢我》。读完之后,我心里酸酸的,泪水直在眼里打转,仿佛不想再拘束于这小小的眼眶,要夺眶而出似的。作者另类的做法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我细细地品读了一遍又一遍,作者这种环保的举止让我深受教育。
《有一棵树会感谢我》一文讲的是当今的人们追求假时尚,把手帕打入了冷宫,开始疯狂地滥用一用即扔的面纸,大量地制造生活垃圾而作者却另类地掏出了被叠得方方正正的手帕,丝毫没有一点儿落伍的羞涩,却很自豪。读到这里,我就已经不知不觉地被他那种勤俭节约的精神打动了。作者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一生,至少会让一棵树在绿色的海洋中茁壮成长,它刚劲挺拔,枝繁叶茂。翠绿的叶子在清风中低声歌唱。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环保不是现代的时尚吗?而现在的人又做得怎样呢?是不是现代的时尚走错了方向?这个问题真值得我们去反思反思。
可想而知,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多么令人敬佩的环保达人啊,而我们再环顾四周,像这样的人真是凤毛麟角,万分之一。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十分惭愧。想当初,奶奶慈祥地掏出一条洁白的镶着金边的手帕,和蔼而又郑重地送给了我,当作我的节日礼物。而当时的我竟气得暴跳如雷,不懈地对奶奶吼道: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你竟然给我买这么低级的礼物回想起来,我痛心疾首,不仅没有体会出长辈的良苦用心,还对着她大喊大叫,完全不把一方手帕当一回事。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享受奢侈绝不是真正的时尚!
作为一位21世纪的新新人类,我要大声地向同龄人呼吁,向中国人民呼吁,向全世界人民呼吁:绿色环保从我做起,珍惜每一张洁白的纸!能节约就不浪费,能步行就不开车。我们要像文中的作者一样,做一个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的人!来吧,让我们一起做起来,子子孙孙撑起一片蓝天!!
第四篇:一棵树的智慧优秀读后感
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舍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夹子,名日槐角,字连墩。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去年7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篷篷。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丰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秋来时,它早旱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槐米!我惊呼。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痛,谁也不会忘记。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第五篇:认识一棵树
多年以前,通过一个电视节目了解到,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们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它们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多年之后某个风的季节,在海南岛南端一隅天蓝水碧的浅海滩涂上,终于亲眼见到了它们郁郁葱葱的阵势——沙鸥翔集的一派欢歌之下,密密麻麻一片片无边无际欲滴的翠绿,就那样以一种勾肩搭背油亮亮的姿势,向着海风中蔚蓝蔚蓝的远方漫延开去,气势相当撼人心魄。要知道,它们只在潮水退下去之后,才会短暂裸露出来的那些虬曲挺拔的根系,是深深地扎进苦咸苦咸的海水和浅滩之中的。谈及它们的存在,熟视无睹的当地土著从来不会惊艳于它们的婀娜多姿,当然就更不会去深思它们匪夷所思的强大生命力。他们只是说,每当蛮不讲理的台风或者是风暴潮突如其来的时候,正是这些平常看上去颇有些逆来顺受之态的树林,在横冲直撞的自然灾害面前,向来都是不卑不亢地打着“集体太极”,末了总会使那些来势汹汹的“进犯之敌”在一声叹息当中被拖垮,最终无奈地落得个筋疲力尽,一次又一次地使得沿岸比邻繁衍生息的人们得以化险为夷。于岛民们而言,确是些无欲无求的“恩人”啊。老家亦沿海,不同的是坐落于渤海湾的南畔,近岸当然也绝对长不起来红树林。尚年幼时,放眼北望,大片大片一望无垠的滩涂地貌,除却每年的雨季,是终年泛着亮晶晶的盐碱花花的。据《地方志》载,这般的土壤,含盐量均在1﹪以上。如果不是季节里那些遍地丛生,极耐盐碱的黄蓿和叫不出名来的茅草们点缀,相信即便是没心没肺的野兔们,或许也终究会为如此乏味的生存环境抑郁而狂的。这样一方地面,勉强能够算得上“植被”的,当是呈星星点点状貌分布,学名柽柳,被沿海农人称之为“红荆条”的一丛丛“柳子棵”了。这些春来萌动,见雨而生,着霜转红的耐碱植物,早年间粮草皆紧缺的年代,每到冬闲时节,农人们就会结起伙来,背负了食水和咸菜,推上架子车,携一柄铮亮的砍刀,伐作薪柴。稍长一些的枝条,因其煞是柔韧,正是编作筐篮的理想材料,是故需不得几日,便会被贴着根部砍伐一空,惹得那些数月时间需赖以隐身其间,冷不丁要蹿出身子偷袭个把野兔谋生的红毛狐狸们,莫不龇牙咧嘴做出些相当无奈的鬼脸——因为自此而后整个漫长的冬季,它们族群当中的男女老幼们,不惟整个洞穴都要暴露在无遮无掩,整日价呼呼作响的“白毛子”风里,且如欲组织次像模像样的围猎,想亦必十分艰难了。那一番尴尬的情景,如果贪婪的人们换位揣摩揣摩,怎不令这帮子目光迷离、神情妩媚的家伙们痛心疾首呢?地面是年复一年如此光秃秃的“敞亮”,风们当然就不会来得半点含蓄与客气。每当天文大潮起来的时候,如果恰巧遇了天气,强劲的北风往往会趁机“掐”紧了潮头,无拘无束地朝向着南方,排山倒海地漫过海堤,将沿海一带稍稍望北一些的村落和田畴恣肆作一片汪洋——这就是当地人人闻之色变的“风暴潮”了。我第一次亲身体验“风暴潮”,是上个世纪最后几年的某一个“元宵节”之夜。大风起兮云飞扬,明晃晃的月亮在疾速流转的乌云之上时隐时现。傍晚时分,飞溅的浪涌便已将貌似强大的海堤撕咬出数处丑陋无比的口子。不用说,往年照例上演的节日焰火,那一夜始终偃旗息鼓。人们清楚地知道,一旦海堤决口,不惟堤内数十万亩盐田将荡然无存,最骇人的推测当是春节之后恰才复工,贻误在各类工棚中来不及撤出,且数目难以统计的工友们,亦必将遭遇灭顶之灾了。好在组织上自过晌时分开始,就已经依照抢险预案,举全民之力动员起来。数十公里横亘东西的海堤上,抢运石料的各类车辆依照西进东出的次序,密密麻麻的络绎不绝。怒号咆哮、浊浪排空的工地之上,不时有倾倒石料和沙袋的车辆压上被海浪淘空的堤段,悲壮地倒栽、侧翻进堤外冰冷躁动的海水里,瞬间被迅疾扑上来的,更凶猛的一排排滔天巨浪吞噬得无影无踪···贩?那夜,作为一个乡镇的现场指挥,我就引领着十多辆载重汽车,在海堤之上瘆人的强风里,整个人像只断了线的风筝一般,摇摇晃晃地指挥了好几个小时之久。后半夜时分,大潮渐渐退却,风也慢慢停息下来。银盘一样巨大满月的清辉之下,仍显威严的海堤尽管千疮百孔,然而终归是顽强地抵住了“风暴潮”歇斯底里的侵袭和蹂躏。庆幸之余,所有默默伫立在海堤之上的人们却欲哭无泪——车辆再贵重,都可失而复得,当并不足惜。然而如此佳节之夜,本应在绚丽的焰火之中,与家人共度良宵的那数条铮铮铁汉的宝贵生命,当于何处去找寻回来呢?返程途中,东方已然曙光初露。方才察觉到已然浑身透湿的我蓦然看见,海堤之内,阡陌纵横的盐田侧畔,竟然有一棵合抱粗细的榆树,根部浸泡在随风漫灌进来的一汪海水里,硕大的树冠婆娑着,褪尽叶子的枝条以处惊不变的一种姿态,在凌晨刺骨的微风里,无语摇曳着。初春时节的一个假日,我重返当时的抢险工地,专程拜访那棵在特殊情境之下认识的榆树。暖洋洋的晴空下面,尽管地面上仍旧凝结着厚重而晶莹的盐花花,然而仰望上去,见树冠之间千万条柔软的枝条之间,已经绽放出数不清的嫩绿芽孢。想必过不了多久,一树嘟噜嘟噜的榆钱,便会洋溢醉人的芳香,弥漫在盐碱滩上空这片湛蓝深远的天空之上了。见我长时间徜徉于树下,久久不忍离开,赶过来查看的一位盐场工人止不住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就是附近村里土生土长的人。过去,光听说榆树这东西“皮实”,孬好土地上都能落地生根,窜开身量。所以,沿海一带种地的农人,早年间马拉牛拽的一挂挂大车,都是以胸径足有“老牛腰”粗细的榆树解板做出来的,多少年也使不坏。前些年,上坡地里沟渠路旁的老榆树还有不老少。然而自打“以粮为纲”时代引入南部淡水压碱种植水稻开始,特别是近几年大规模开发滩涂晒盐养虾之后,一些耐盐碱的树就不知何故,渐至不见了踪影。但是像这一棵,竟然能够在紧挨着海岸线的重盐碱地里,不知道多少年时间长成如此参天样貌的榆树,还是极为罕见的。也正是因此,大规模开发之后可谓寸土寸金的滩涂上,人们就将这棵榆树当成一处奇观保留下来。“它不容易呢,莫非是人们所说的有些变了态么?”盐场工人竟这样拙嘴笨舌地感慨道,还用了很是令人哑然失笑的一种讶异腔调。说来也巧。这年春天,因为工作调整,我一下子就从昌(邑)南调到了这个县级市最西北部,号称沿海四大乡镇之一的龙池镇,还是分管“农、林、水”这一块。第一件大活儿,就是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多日,举全镇之力“豁上”推进的春季植树造林工作。那一年,北部沿海最前沿的第一道防风林带已经基本成型,树种以白腊为主。自北向南与之平行的第二道林带以旱柳当家,也已经郁郁葱葱地像了样子。再继续向南推进,就是呈棋盘状规划设计,需“大沟、大水、大苗”多行完善种植的农田林网了。镇上负责植树造林任务的部门是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名字叫做寇玉湘。第一次在工地上见到他,看上去不过四十岁左右的样子,眼睛眯缝着并不太大,脑门却铮亮——终日叫海风刺溜着,人竟然还算是白净。只不过个头不算太高,不知道为什么从肩到背却明显往前佝偻着。其实,见面之前,对这个人的大概就做了一些了解。譬如说毕业于潍坊昌潍农校,已经在沿海几个乡镇务弄了十好几年农业和林业技术等等,人很实诚,就是有时有些“轴”,“抗上”等等。第一次见面总得唠扯些什么。我说:老寇,龙池龙池,有龙则灵。你都在这里十好几年了,可真是个好地方啊。老寇起先蹲在一条田埂子上瞧图纸,闻言站起来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又蹲下去瞧着图纸,嘴里喃喃地嘟囔道:啥好地方,早年间兔子不拉屎,种棵树都费老鼻子事了,你不要听他们念叨那些什么好听不好使的传说。所谓龙池,叫我说就是龙王爷引着海潮漫过来,倒灌了湾塘,才叫的龙池。什么正经八两的龙稀罕到这个地方来,整天生些“狗驼子拉油碾”的熊气?贩贩贩当晚开党委扩大会专题研究林网绿化问题,树种就要在会上最后敲定了。老寇坐在会议室的一个角落上,咕嘟着嘴,起先并不作声。书记的意思,上坡地水浇条件和土壤条件都好,用速生杨就不孬。镇财政一直并不太宽裕呢,关键是省钱,也并不影响完成任务。再说几年就成材,见效快。委员们七嘴八舌,各种意见都有,最后还是速生杨占了上风。眼看待要表决时,老寇一下子站起来拍了桌子,梗着脖子嚷嚷起来:打年前我就说过,咱这是盐碱地,榆树成活率最高。要是光为了省钱,干么不插上些棉槐条子?那样更省。榆树就不成才么?你们这样抹光滑墙,老百姓是要背后里叨叨的。要是说钱的话,从哪里紧紧手省不出来?说完之后,竟然气得直喘。结果那一年春天,全镇就又铺天盖地的种上了数万棵胸径接近五公分的白榆。龙池这个革命老区,去过的人都知道,有名的地广人稀。人口不过两万出头,版图面积却称得上是“宽漫”。可能是因为过去长期吃过温饱不济的亏,老百姓在种地方面只认粮棉。尽管前些年多是广种薄收,人均土地又不少,当地群众还是习惯于抠抠搜搜,连沟头地脑都开垦起来种上庄稼。要是一说收回来统一种树,用老寇的话说,“难度无异于和一头老虎商议着要剥它的皮做件袍子”。那一年盛夏,正是棉花生长旺季。因为连日风雨,北部有些品种不同的棉田就有部分棉花因为倒伏害起病来。对于棉花,老寇称得上是专家,像这样的情况,都是会火急火燎地组织人现场指导抗病害,一般都是会手到病除的。不料半头晌在服务中心,老寇和上门邀请的农民吵吵起来。我了解到的情况是,老寇对人家说:树还是少了,树多的话就不会刮这么大的风。老区人普遍性格戆直,正在火头上的农民也梗着脖子犟道:真能装蒜,龙池自古以来就是个风口,和树多树少有个屁关系!结果老寇就又忍不住拍了桌子,农民也摔了门气哼哼地走了。及至我赶过去,服务中心已经锁了门。那时还没有手机。焦急了多少个时辰,半过晌时分,我才见到老寇和他的几个“兵”拖泥带水地正在服务中心换鞋换裤子,脸上红扑扑地像是喝了酒,却兴奋地嚷嚷着说道:我不和他一般见识,傍晌天就带着伙计们赶到北海滩,帮着那个“犟人”把棉花长病的事办了,小菜一碟。那个家伙高兴地安排老婆割了两斤猪头肉,非逼着我喝二两,还赔了不是,承认树就是太少了。他还吆喝着秋后就拔了棉花柴种上片林,这就对了。哼哼,起初还和我犟得脸红脖子粗呢。几年之后,我进了城,还是在农口工作。每次下乡,也并不是每次都能见到老寇,人们说他平时多是在灰头土脸地在田坡里转悠。坡里到处都是他设下的“护林房”,谁要是胆敢搡他一棵树,“后果”据说是十分麻烦的。不知为什么,只要是有人说起老寇,有那么好几次,我都会一下子忆起之前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说是俄罗斯强人普京走起路来右手几乎不太摆动。这种怪异的步态,联系普京曾经的职业,有专业人士分析,乃是一种标准的“枪手步态”。而老寇那一副令人印象深刻的佝偻肩背,是不是因为长期痴迷于像照看孩子一般照看他那些树,而形成的一种什么“步态”呢?有一次,我带队例行巡视完北部滩涂上重新繁盛起来的数万亩柽柳林,因为在树丛里竟然意外地看到几只一晃而过,原本据说已然绝迹的红毛狐狸幼崽,返程途中,觉得心情大好,遂决定绕道龙池,将这件轶事向老寇说道说道。好不容易找到老寇,在防治“美国白蛾”现场,见到他穿着一身塑料袋子改制成的保护衣,一头一脸豆大的汗珠子不住地往下滴落,正领着一帮子人张罗着高枝喷药。和他说完柽柳林中红毛狐狸崽子的事情,老寇竟然一点幽默感都没有地呛了我一句话道:早都有了,你才看见,野兔子、野鸡也多了呢。趁他休息间隙,我又问道:老寇,听说你孩子都上了浙江大学,你也五十好几的小老头儿了,该考虑进城了吧?说起孩子,老寇自豪地笑起来:早都毕业了,国家选派在新西兰留学深造,比咱出息得多了。我不是不想到城里享享清福,只是这“美国白蛾”,比原先粮囤里头那些狗日的耗子都能生养,一窝不罢一窝,太他娘的气人了,恁说啥时候是个头儿?告别老寇时,太阳已没进了树梢。果然是“热极生风”,虽在溽暑,却起了些凉爽的晚风——仍然裹挟些海腥味道的那种。四下里望望,杨、柳、榆、刺槐、白腊们种类繁多,不一而足。层层叠叠的林网,拥挤得密密匝匝。头顶之上,张牙舞爪的树叶子们“沙啦沙啦”不住声儿地喧哗起来,很有了些林海听涛的意境,只是个浩浩荡荡,绿意盎然。然而在我看来,树丛中身姿最最挺拔的,还是那些仰望上去势已参天的榆树。因为在它们攒劲的躯干上,仿佛都叠印着一个人、一群人,或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气质。看样子,即便是有几缕风意欲穿林而过,估计步履也将会十分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