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遗愿清单
遗愿清单
两个将死的老人,从出生背景到人生经历完全不同,住到了同一个病房里,面对死亡,虽然性格不同,但是他们或多或少都怀有一些遗憾,于是两个人聚在一起,写了一份遗愿清单,包括:欣赏一次壮丽的美景,发自内心的帮助一个陌生人。。。接着抛开单调的化疗华丽丽的飞往世界各地去完成他们的愿望,在旅行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变的平静祥和,发自内心的那种,也找到了他们自己,还有生活的真谛。也许也是要告别一种生活方式,离开一个环境的缘故,看这部电影有很深的感触。遗愿清单,是对生命的一个承诺,是实际上,我们在完成这些愿望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也得到了改变和升华。
影片里没有一个坏的人,大家都很善良,有些开着善意的玩笑,有些则因为爱而无从表达。我们的两位主角差距也很大,一个有着笃定的信仰,一个不相信神的存在;一个飞扬跋扈,一个踏实忠厚;一个富有但孤独,一个家庭幸福但一度不懂得融合……同样面对着生命的最后时限,两个人开始一起去实现他们的愿望。过程是开心且让人感动的,最让我觉得感动的是那个“亲吻世界上最美的女孩”的愿望,当COLE把在飞机上和空姐的亲热解释为理疗之后,他在亲吻自己首次见面的可爱孙女后,觉得自己完成了这样一个愿望,是家庭的温暖让这个固执地坚守自己心理防线的老头如此动容。
当然了,没有杰克尼科尔森和摩根弗里曼,就不可能造就这部电影的感人以及所有其他趣味。其实是两个人的一次次对话在推动着影片的情节发展,老杰克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简直都神了,看了他的表演后我觉得一个好的演员似乎应该是可以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而同时又可以每每将这种个人风格融进不同的电影里,不漏痕迹。弗里曼的表演同样不容忽视,这个男人的眼神似乎自然地流淌着一种悲悯、温暖的气氛,这样一个博学但又有些许落寞的角色真的十分适合他。
我喜欢看他们在吉普车上唱着THE LION SLEEPS TONIGHT,狂奔在非洲大草原上,我喜欢看他们坐在金字塔的边上最后问该怎么从这个坟墓下去,我也喜欢看他们在泰姬陵旁讨论应该如何让自己下葬……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很多,不过我想最重要的理由应该是生命给予的,无法衡量的价值。
故事简单,情节波澜不惊,不过还是引导我开启了对人生的思考,当生命最后时刻来临时,回首审视自己的一生,不为碌碌无为而悔恨。或许不能成就一番事业,但至少要把生活过的充实和实现一些理想和梦想。为了走好人生路,现在开始就给自己列一份清单吧,虽然不晚,但也不算早了故事简单,情节波澜不
惊,不过还是引导我开启了对人生的思考,当生命最后时刻来临时,回首审视自己的一生,不为碌碌无为而悔恨。或许不能成就一番事业,但至少要把生活过的充实和实现一些理想和梦想。为了走好人生路,现在开始就给自己列一份清单吧,虽然不晚,但也不算早了。故事简单,情节波澜不惊,不过还是引导我开启了对人生的思考,当生命最后时刻来临时,回首审视自己的一生,不为碌碌无为而悔恨。或许不能成就一番事业,但至少要把生活过的充实和实现一些理想和梦想。为了走好人生路,现在开始就给自己列一份清单吧,虽然不晚,但也不算早了。
拟写人:王慧新
第二篇:《遗愿清单》影评
《遗愿清单》影评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答案众说纷纭。有人说要看他留下了什么;有人认为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说要用爱来评判;还有人说人生根本就毫无意义。我?我觉得可以从那些以你为镜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义。我能肯定的是,不管按什么标准,爱德华·科尔在人世间的最后时光,比大部分人毕生的光阴更为充实。我知道,他在离世的时候合上了双眼却敞开了心灵。”这是影片开始时卡特(主人公之一,也是作者自己)所讲。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卡特没有给出答案,只留下这一个问题让观众自己从影片中去寻找。
其实不仅仅是从影片中去寻找,更是要你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以往的生活和将来的生活里去寻找。遗愿清单,每个人都有一份。人活着常常夹杂着许多遗愿,人活着也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去做,但如果生命进行到了最后的关头,你还有什么遗愿,还有什么事情需要迫切的去做?是否需要一个清单呢?如果给清单上的每一个遗愿加上一个他出现的日期,我这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滋味。
生命将尽,遗愿涌现,无力完成,有时候更是没有勇气或是失去了理想而选择了放弃完成这份清单,智者就会思考活过了一生究竟是为了什么,活着说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愚者就会感叹人世沧桑,如漫天繁花转瞬即逝,两者终究只得含恨。有一个调查,说的是人们是否愿意提前知道自己的大限,有95%的人选择了不。不仅仅是缺少勇气,而是给自己一个更自由的天地去放纵。但也容易因此悔恨。我十分佩服那些选择了是的人。
但即使是影片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黑人机械公(卡特),博学,一直梦想当历史教授,一个是亿万富翁(爱德华),也不是这5%的人,当获得死亡预告时,他们都选择了抗争。虽然他们知道这是一个从反抗到迷茫再到绝望最后到坦然的过程,但刚听到自己的死亡预告时,他们两人都是震惊和失望。毕竟谁也无法突如其来的面对死亡。这个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都会思考他们这一生的意义是什么。爱德华落寞的躺在床上看这棒球比赛。卡特则写下了自己这一生的遗愿。人生,就是由一个遗憾、再一个遗憾累加组合而成的,当你最终即将面对死亡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一生中有太多值得尝试的事情,却被你无情地错过了,有太多的机缘,含恨默默在眼前消逝,有太多的人事,想亲近想怀念求不再了。在卡特的清单中,有这样一些遗愿“帮助一个陌生人”、“大笑到流泪”、“欣赏最壮丽的风景”等。在写这份清单时,卡特是黯然的,他不愿爱德华看到,在写完后就扔进了垃圾桶。或许是因为害怕别人发现自己一生的价值意义是否有意义。至少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自己一生的价值,关心他的妻子,他的事业,他的子女,他产生了疑问。而爱德华,更是完全的否定自己,否定他的无比成功的事业和那亿万的财产。这就是人生,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作者在这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也让观众陷入沉思。
到了这时候,亿万富翁和汽车修理工还有什么区别呢?一样的落寞懊丧。似乎人生根本就没有意义了。
随后,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就是完成自己的“遗愿”。当爱德华拿起篓纸里的清单,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这是他这一刻不曾想到的。于是他又加上了这些遗愿“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纹身”、“跳伞”、“去埃及看金字塔”、“猎狮”。于是,在卡特和她妻子一顿争吵后他们怀着共同的愿望,穿梭在世界各地——极低冰原、印度、开罗、北京、香港、西藏„„虽然两人是怀着不同心理,爱德华对待这个‘清单’,是以一种喧闹的实践方式,反之,卡特实现愿望则更加依靠灵魂的方向,就像在见证一些庄严而宏伟的事情,更像是完全出于好心去帮助一个陌生人。而爱德华却是在寻找一种刺激,就好像从一架飞行的飞机中跳出来,或去亲吻这个世界最美的女孩。但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的意义,这可以从爱德华最后的悼词中看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留遗憾,在于做一些自己想组的事情。
这里作者似乎是在说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机会好好对待自己。但是我们再做出选择的时候没有真真的好好对待自己吗?爱德华选择从商,他从来没有失败过;卡特虽然为了家庭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成为历史教授,但至少那时他选择了自己觉得应该真确的抉择,如果他当时选择继续攻读历史,那么他现在或许会有另一番的遗憾。世事无常,总有遗憾。好好珍惜现在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怎么会愚倒一片众生呢?作者要说的并不在此。事物在发展,但是是变化的发展,没人清楚它最后会发展成什么,就像自然不曾想过会创造人类,只有到了完成阶段,才会知道到底遗憾什么,幸福什么。如此一来,珍惜现在是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去除自己的遗憾(很多人到死时才有觉悟去完成遗愿),就是在自己死前那短暂却又实在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遗憾。毕竟你无法预料将来,无法世事随意,无法避免遗憾。作者所要说的就是尽力完成。关于影片结构,有这样的评论:影片给人的感觉既好像是一部加长版的电影预告片,而且结尾处有着明显的缺陷。——《今日美国》显然这种说法是十分对的,但也有片面性。高度的思想内涵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结构所能给观众带来的心灵上的巨大感受。
Carter Chambers: You measure yourself by the people who measure themselves by you.卡特•钱伯斯:你权衡自己的方式,是通过那些被你权衡的人来完成的。Edward Cole: We live, we die, and the wheels on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爱德华•科尔:我们活着,我们死了,就好像公车上的轮子一样,一圈一圈地旋转前进。
Edward Cole: Do you hate me?
Carter Chambers: Not yet.爱德华•科尔:你恨我吗?
卡特•钱伯斯:还不恨。
Edward Cole: Just because I told you my story, does not invite you to be a part of it!
爱德华•科尔:只是因为我告诉你我的故事,这并不意味着邀请你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Thomas: I'm proud of you.Edward Cole: Nobody cares what you think.托马斯:我为你骄傲。
爱德华•科尔:没有人在乎你的想法。
Edward Cole: I want my own room.Thomas: You run hospitals, not health spas.Two beds to a room, no exceptions.爱德华•科尔:我想要我自己的病房。
托马斯:这是医院,不是健康疗养院,一个房间两张床,没有例外。Thomas: What the hell are you doing here?
Carter Chambers: Fighting for my life.You?
托马斯:你该死的在这里干什么呢?
卡特•钱伯斯:为我的生命而战,你呢?
Carter Chambers: You once said you're not everyone.Well, that's true.You're certainly not everyone.But everyone is everyone.卡特•钱伯斯:你曾经说你不是普通人。哦,的确。你当然不是普通人.但每一个人都是凡人
第三篇:《遗愿清单》观后感
《遗愿清单》观后感
民商法学院2012级7班 2012011348 余玮娜
《遗愿清单》其实已经不那么新鲜,毕竟像这种临死前把自己最想做的事写下来并一一完成,最终奇迹诞生的故事看了不少,但这部电影仍然很吸引我。不似其他哲理性的电影那般深沉,这部电影里还带了一些喜剧元素,杰克·尼科尔森演绎的爱德华桀骜不驯、雷厉风行,而摩根·弗里曼饰演的卡特学识渊博、个性内敛,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碰在一起难免会产生一些小摩擦,但相同的疾病却使他们渐渐消除隔阂,成为好友,最后一起完成“遗愿清单”上的内容。尽管“遗愿清单”是卡特提出来的,但最终实施起来的却是爱德华,由此可见,两位主角的性格互补是使得故事继续下去的主要原因。
个人认为,“信仰”不同是导致每个人性格不同的根本原因。在这部影片中,卡特和爱德华在飞机上的谈话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两个人性格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彼此的“信仰”不同。在飞机上,爱德华清楚地表达了他对上帝的不屑,并说他抵制一切信仰。由于没有信仰所以不受束缚,所以他才会在电影开始时的高层会议上旁若无人地跟助理讨论咖啡,会狂妄地斥责会议不过是“形式会议”,如此桀骜不驯的一个人必然受不了束缚,从而导致他多次离婚,导致癌症住院没有一个亲人探望,却仍然说:我认为被探望者烦死的远比病死的多。反观卡特,通过他对爱德华说的话可以看出,他相信上帝,他有自己的信念,他爱他的家、他的妻子,因此,尽管是自己得了癌症,却反过来是他在安慰家人。但也正是这份爱,使得他年轻时放弃了理想,并且即使写了“遗愿清单”也没有将它投入实践,若不是爱德华说服了他,估计在他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只能“烦死”在家人的探望中了。
看了他们俩个故事,我想到了自己高中的同桌。同桌是个男生,个性很强,老师说的话都是选听,一旦自己决定的事情,不论谁劝,他都岿然不动。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高三时,全班同学都来学校上课,只有他向老师提出回家复习。由于这个时候距离学校考前放假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老师说现在回家复习有利无害,她不批,除非他休学,以为他会退缩,但结果是他真的休学了。尽管最终高考他发挥得并不好,但我还是佩服他,佩服他的勇气。也许别人会觉得这样的结果不值得他当初那么做,而我认为,结果并不重要,重要是他具有做
出选择以及承担责任的勇气。这个选择是他自己主动出击,而不是客观事实下的“不得不”,我羡慕这种人,因此,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立即就填写了自己的志愿。学法学是我高二确定的目标,相对于别的同学的迷茫,我很幸运,尽管同学知道我的选择之后都在劝我:读法将来出来不好找工作。而我认为,年轻就应该拼一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人支持固然值得高兴,没人支持正好可以显示自己的个性。就像爱德华说的“就我以往的经历来看,95%恰恰都是错的”,跟爱德华一样,我没有信仰,并抵制所有信仰,我相信的人是自己,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会承担“苦果”。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像卡特一样,因为种种束缚,放弃自己的理想,只在离世前三个月,才把自己最想做的事做完,虽然最后他仍走得很满足,但毕竟年纪大了,有些事还是没来得及做。我认为,最想做的事应该放在年轻的时候做,那个时候,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弥补过错,而一旦年纪大了,就变得世故圆滑了,没有精力,没有激情,更没有勇气去闯了。也许我的观点尚显幼稚、偏激,但这就是我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第四篇:《遗愿清单》观后感
《遗愿清单》观后感
《遗愿清单》观后感1
遗愿清单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玩转生前事,讲述两个将要死去的老人不愿意呆在医院等死,果断列出清单,把想要做的事情统统的完成一次,最后两人被葬在高山之巅,完成了最后一个遗愿,欣赏壮丽的风景。电影看完的时候,又是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说实话,两位男演员十分的出色,对于人物的把握很到位。
电影很普通,没有错综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投资庞大的特效。两位老人像是在娓娓和你对话一般,讲述着他们的故事。说实话,吸引我的是这个电影题材,同类型探讨死亡的影片确实不多,因为这种片子通常没有市场,而且死亡这个话题也很沉重,所以很多电影也都绕道而行。遗愿清单上映后,也确实经历了两边倒的评论,有说好的,也有摇头的。
通常人们都不想明白自我确切的死亡时光,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一切都会天长地久。但是这又是十分没有常识的一件事,人总要死的,而且有时候会很突然,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离开你所熟悉的一切,这并不是电影,而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说不定有一天也会发生在自我的身上。地震、海啸,也许是一场急病,甚至有时候无意中的摔倒都会要了我们的小命,谁明白呢,人生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愿望都实现了吗?或者说,这一世活够了吗?还想做什么呢?电影最后的.时候,卡特对着爱德华说,上天堂务必回答正确两个问题:1,你找到生命中的快乐了吗?2,你为他人带去快乐了吗?
《遗愿清单》观后感2
前段时间去做了一次全身检查,去之前反复想打退堂鼓来的,可能是小时候体质太弱,吃药的时候比较多,以至我一直都有点讳疾忌医,很怕会检查出什么绝症,就算是真的有,在不知道的前提下,我心态好,可能都可以活得久点,过得开心很多,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剩下的日子就得被吓死了!
检查结果出来后,终于松了一口气,没什么大毛病,得的都是都市人的通病,医嘱都是:要注意休息,尽量不要熬夜,注意饮食以及营养搭配等。
昨晚看了《遗愿清单》,被剧中两位老年人的心态感染了。他们原本就是退休的年龄了,不过突然知道自己只剩下半年或者一年的日子,刚开始还是有点接受不了,但是慢慢地,他们就释然了,以及躺在医院里一边痛苦地化疗一边绝望地等待死神的到来,还不如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去做一些以前不敢做的尝试或者去实现一些之前一直没来得及实现的愿望,那么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自己可以了无遗憾地笑着离开了。而且可能因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原本被诊断最多只剩半年的爱德华还活到了81岁。虽然卡特并预计的一年还提前离开了,但是他最后是笑着走的。只要活着的时候是幸福的、有意义的,长短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我没有认真地去考虑过生死的问题,但我希望,如果未来有一天,噩耗突然传来,我希望自己最后的日子也是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安然结束的。
第五篇:遗愿清单观后感
遗愿清单观后感
晚上,在ppS搜索了一番,很多都是看过的电影,按照评分来找,找到了一部评分9.5的电影。原来也看到过标题,但是今天会选择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摩根。弗里曼。
先说说摩根。弗里曼,他是我本人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他主演的电影有《狼犬丹尼》、《通缉令》、《蝙蝠侠前传》、《冒牌天神》、《肖申克的救赎》、《七宗罪》等等,而这些我全都看过,而且看过好几遍。喜欢这个皮肤黑黑,脸上有很多斑的黑人老头子。给人和蔼可亲的感觉,无论是在哪部电影里,他永远都是那种淡定而又喜欢微笑的人。推荐大家看看他主演的电影。
《遗愿清单》:亿万富翁艾德华·科尔(杰克·尼科尔森饰)与蓝领机械工卡特·查波斯(摩根·弗里曼)本来生活毫无交集,但由于两人都患上不治之症,住进同一个病房而碰巧成为病友。面对不多的时日,艾德华与卡特都察觉到人生中还有很多未竞的心愿与梦想,因此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离开阴暗无望的病房,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人生梦想实现中。艾德华以他雄厚的财力帮卡特领略到未曾奢望过的冒险生活,卡特则以他睿智的人生观帮艾德华走出绝望的心境,两人高空跳伞、在长城上飚摩托车,开跑车跨越极限赛道,充分享受了一把疯狂人生的滋味,在此过程中,两人在一次次无伤大雅的争执中逐渐结为挚交,各自对人生也都有了全新的体验与理解……
濒死的两个人,在同一张清单上却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迹书写各自的遗愿,虽然彼此的遗愿不尽相同,但是最后却在同一个愿望中实现圆满……
卡特在最后的时光里,享受的是一种孤独与恬静,他被生活所负累,却渐渐迷失了自我,他渴望孤独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而艾德华缺缺少亲情的温暖……
电影在放映到28分钟的时候,卡特对爱德华说:曾经有这么一个调查,有一千个人被问及“若有可能事先获知,想不想知道自己死亡的确切时间,96%的人选择了不想。只有4%的人选择了想。
其实,我也是属于那4%的人。如果有这种可能,我当然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我会利用剩下来的时间,去完成自己想做而又一直都没有时间或者机会去实现的事情。就像电影里两位主人公诠释的故事。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这么做过,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报道。国外有一个男的,当然,他并没有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得了绝症。他是个健康的人。但是有一天他突然放弃他现实生活中一切。背上背包离开了家。他用一张纸,列出了大大小小五十个愿望,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逐一去实现。现在,不知道他的五十个愿望是否都已经全部实现,如果都实现了,离开人世的时候至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了。
人,如果知道自己的生命何时结束,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也许会有很多人害怕,或者恐慌。但是,我想我会是高兴的。因为我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剩下来的人生。或者,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因为,每一年,我都会选择一个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写一封“遗书”。但,那仅仅是对自己若是发生意外突然离世而准备的。并没有想过,自己还有些什么是需要在活着的时候去实现的。或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最后的时间去疯狂一把,去为了自己想要的而放肆一把。
我想,我也需要一份《遗愿清单》。找个时间,好好想想。我还有些什么是想要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