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

时间:2019-05-13 14:4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

第一篇: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

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

吴培金

1.天地钟灵毓秀于其人,应该到大自然去体验社会和历史。

文学是以发现美为己任,我们既然可以到山水中去体验美感,体验雄伟与秀丽,险绝与舒展,激越与恬静,为什么不可以到人物的群山中去寻找体验呢?体验他们的创造与失败、奋斗与牺牲、欢乐与悲伤,其所得辉煌之美、深邃之美、悲怆之美,又更在对山水的体验之上。

----梁衡

2.写人不能忽略作者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散文中的人写得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你平时对人的观察是否细致深入,如果说这是老生常谈,那么,另外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你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以情感人是永远不过时的写作法则,要努力把你的情感融进文学中。不要掩饰你的情感,真诚的情感融入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苏童

3.写人记事要有特色

写文章必得抓牢每篇的重点,没有重点,就不能成为文章。„„假若本篇以人为中心,则人物的性格,举止容貌,我们必须描写得灵活生动,假如本篇是以事情为中心,我们就得老老实实,必须将这件事写得清清楚楚。知道了重点,就懂得用哪一种文字或支配文字。„„我们是文字的主人,我们要如何写,文字就得写成如何,必得使文字受我们支配!因此每篇才有每篇的特色,如果没特色,无论如何写不成文章的。

----老舍

4.记事散文的“说清楚”和“写精彩” 记事散文不说清楚不行,这是低标准。如何才能写得精彩漂亮,远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清朝有个叫刘熙载的人,写了一本书叫《艺概》,盛赞《左转》作者左丘明,说他的记事能做到“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左转》的记事技巧像艺术宝库一样,“剪裁运化”的方子已经齐备。

---叶兆言

5.在苦难中升华

现代作家都高呼文学死了。作家原创力枯竭了,却没想到原创力的核心是大地,是亲历苦难。缺乏第一手的资源,缺乏感同身受的苦难体验,怎么可能会有感人的作品?——我在这里指的是体验,是发自内心渴望与原始本质的存在交融涌透的激情,而不是外在的号召指派。靠编造想象,靠作秀炒卖,可能会产生一些文学水货与垃圾,但永远产生不了经典的文学大师。

----王英琦

6.散文的妙处,因人而异

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或是奔腾澎湃,能使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或是简练雅洁,如斩钉截铁„„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

---梁实秋

7.萧红的散文带有浓郁的自叙传性质和抒情色彩

萧红的大部分散文都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的性质„„萧红在写作这类散文的时候,是把自己经历的生活,通过她本人在这种经历中内心所体验的情感,作为创作的源泉的。因此她的散文作品就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或是抒发她对个人身世的自怜与感叹,或是抒发她对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同情,或是抒发她对理想境界的憧憬和追求。她的经历是坎坷的,她的感受是敏锐二细腻的,她的心地是善良的,她把这些都化为朴素而充满感情的文字,用来震撼读者的心灵。

-------肖凤

8.谈散文的语言、结构和风格

散文的语言,以清楚、明畅、自然有致为其本来面目,散文的结构,也以平铺直叙,自然发展为主,因为散文以处理主观的事物为较适宜,或对于客观的事物亦往往以主观的态度处理之的缘故。写散文,实在很近于自己在心里说自家事,或对着自己人说人家的事情一样,常是随随便便,并不怎么装模做样。„„说散文是“散”的,然而既已成为“文”,而且假如是一篇很好的散文,它也绝不应当是“散漫”或“散乱”,而同样的,也应该像一座建筑,也应当像一颗明珠。

----李广田

9.散文要把“眼中之竹”化为“胸中之竹”和“笔下之竹”

散文可以偏重于写风景,但必须有思想。风景是人欣赏的,你写风景 写山水,如果不寄寓自己的情感,那有什么意思呢? 画家的山水画画得好,是因为他心中有山水,画的是自己心中的山水。如果心中山水,没有自己的感情,是不可能画好的。写散文也是这样。

----丁玲

10.写散文不要忘记社会

现代的散文,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粹的诗人的抒情散文里,写到了风花雪月,也总是点出人与人的关系,或人与社会的关系,以抒怀抱;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郁达夫

11.散文的奇异之美

我所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应该有木箫的甜味,釜形大铜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像虹一样的光谱,而 明灭闪烁于字里行间的,应该有一种奇幻的光。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当他的思想与文字相遇,每如撒盐于烛,会喷出七色的火花。

----余光中

12.有情与有心

要写好风景,首先要在“情感” 上做立足。古人很早就有“景语即情语”的说法。„„要将风景写活,要写出它的色彩、温度、乃至生命,就必须做一个“有情人”:既可以因物生情,“思君如流水”,亦可以以情迁物,“感时花溅泪”。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其次,要写好风景,还要做一个有心人。一是要用心观察,二是要多游历、多积累。

-----格非

13.好的散文是发自内心、真实平淡的

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通病,是过分重视抒情。似乎散文可以分为两大类:抒情散文和非抒情散文。即便是非抒情散文中,也多少有点抒情成分,似乎非如此不足以称为散文。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感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得狭窄了。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小姑娘似的话,何必呢。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但有时恐怕也不免“为赋新词强说愁”,感情不那么真实。

-----汪曾祺

14.让事物成为“这一个” 写“状物散文”,需要我们在描写物体或者事物时,一定要写出自己对这个物体或者事物的独特的感受,我们要把这个被我们描写的物体或者事物,作为我们想象的基点或者核心,通过联想,运用这种新奇而贴切的比喻,使个这个物体或者事物,成为独特的“这一个”。这样,同样写一块石头,就会成为各自的石头;同样写一只松鼠,就会成为不同的松鼠;写一篇树林,就会成为每个人的树林。这样的写作,才是有意义的写作。

----莫言

15.留心观察,才能笔下有神

中学生作文,状物之通病是流于空洞,物成了符号,干瘪、模糊,没有质感,互可取代。说起来,原因皆可归咎到不事观察,亦是平时留心不够,胸中无丘壑。状物要有神,诀窍只有一个:状一朵花前,先看一千多花。

---何立伟

16.触景生情,营造意境

状景散文,成为散文的意境。意境有高下,正如作者修养有高下,胸襟有广狭,志趣有崇卑。不可勉强。当然,人可以通过修养,提高其志趣。总之人心之不同,有如其面。散文意境之有区分,也在于此。范仲淹先忧后乐之名言,并非一时乘兴,创作出来,乃是久萦于心的素志,触景生情而出。

---孙犁

17.写散文要擅于捕捉“感性(感官经验)”

一篇作品若能写景出色,叙事生动,感情已经呼之欲出,只要再加点睛,便能因景生情,借事兴感,达到抒情之功。不过散文家也有偏才与通才之别,并非一切散文家都擅于捕捉“感性”。写景,需要诗才。叙事,需要小说家的本领。而真要抒情的话,还得有一枝诗人之笔。生活中体会到的感性若要奔赴笔端,散文家还得擅于捕捉意象,安排音调。

----余光中

18.散文的内容与形式要完美结合

艺术散文的内容,只要思想感情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必拘于一格。个人独特的经验或感受,亦有只得珍视的;但是,开阔的思想与真挚的情感,恒为艺术散文内容上的精金美玉,若与狭隘而造作的内容相较,品质高下自见。

艺术散文的形式之美,是语言、格调、结构、布局„„诸元素结合手法的高低,足以显示作者艺术造诣的水平,自然结合,浑如天成,乃展现散文的创造境界。

-----郭枫

第二篇:名家谈散文写作

名家谈散文写作

贾平凹谈散文

一、中国散文一兴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60年代初期之所以产生一批散文名家和名作,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依赖的便真情的勃发。但不久社会生活的不正常,散文顿跌于套式,后一场“文化革命”使人的虚假恶性发展为疯狂,文风以唯美主义又更演变为一种声嘶力竭的空喊,以致于从此声名狼藉。现在的散文要振兴,关键是为真情招魂。

二、唾弃轻而狂的文风,有人却走向另一绝地,使散文的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充满女人气,男不男女不女的二异子气,小、巧、甜腻。振兴中华,紧要的是振兴国民性,增强民族的自尊自强自立的素质,散文要以此为己任,让时代精神进来,让社会生活进来,张扬大度、力度,弃去俗气、小气。

三、中国的文学愈来愈走向世界,散文要破除框式,搞中西杂交。弄通弄懂什么是民族传统的东西,什么是外来的现代的东西,融汇化合,走出一条极民族化的又极具有现代意识的路子。散文之所以是散文,只有这么开放,才能坚实地独立文坛,也才能在目前诗的散化、小说的散化的趋势下,保持自己的纯洁。

四、散文应该是美文,不仅是写什么,而还要怎么写。有人将散文当作写小说前的训练,或应景之作,敷衍成篇糟蹋散文的面目。散文的身价在于它的严肃和高尚,要扫除一切陈言、潜心探索它的结构、形式、文字、反复试验和实践,追求它应有的时空。

五、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非常重要时期。社会的结构,人们的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和松动,社会走向多元化,人们的兴趣趋向多样化,严肃文学的地位似乎在下降,而通俗的、商品性的文学正走向高潮。散文要正视这种现象,要站在信息前头,但一定要独立思考。艺术要顺势而发展,却绝不是可怜地迎合。重在征服。

冯骥才谈散文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

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

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的,也不像小说和诗歌。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用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

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断仿佛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

叶延滨谈散文——散文如何有所突破

现在散文写作比较“混乱”,谁也把握不住,好像也没有具体标准。在新时期文学中,最早诗歌曾经比较混乱,其实,换言之,最早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现在散文也有点百花齐放了,因此,我觉得这种混乱对写作者非常好!春秋战国,乱世出英雄,新人可以借机而出,出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最终形成了一批大家。而孔子思想统治天下后,天才英才一代又一代,却只能是注解其思想。

一要努力在题材上有新的突破——题材 文坛已有的模式很难打破,但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变迁,给我们的写作者提供了许多新的题材和写作机会,做“第一只早叫的公鸡”,挖掘新的体裁可以创造新的可能性,决不可拿着前人的范文来描红。我提倡个性化人生体验的表述,每个人都在与前人不同的时代与生活空间里活动,强化了个性,就也写出了新的时代特色,同时也找到了与前人的差别。

二要特殊的语言表达——语言 文学是用文字符号来表情达意的,现在的作家生在一个开放的好时代,可以随心所欲地写,要勇于推翻前人的套子。鲁迅等的成功是由于“无障碍运行”--旧的文言文刚退出了舞台,新文化运动就像一片处女地,谁先播种长出的就是谁的苗。我最初创作处于“文革”时期,言论都很受限制,又加上“三突出”、“样板戏”,文坛死气沉沉,“文革”结束后,作家首先就是“说真话”,只要说一些自己的话,很新鲜,于是,被人们记住了。现在有的年轻人不服气,说他们写的什么呀,其实,说真话也曾是很不容易的事,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大革命。如今也是这样一种情况,中国文学在思想上、在艺术上都进入一个全面开放的时期,比方说,散文界就没有什么别人动不得的大师,也许可以说,散文的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到来了。每个想成“大家”的人就是创造语言的人。说自己的话,把自己的话说得最个性,最艺术的人就是“一家”。

三是跨文体和新文体写作——形式

很多年轻人有自觉的意识,从事一种“另类写作”,要区别于前人的思想是存在的。网络上的语言是很多的,还出现了《计算机辞典》现在类似UP、VCD、WTO等,都是更为直接的语言方式。因此,如果完全真正保持纯洁性,散文很难写了。要尽可能地保持自己语言表述的特征。现在自由文体的写作在《人民文学》等文学杂志表现得很突出,《人民文学》版面上以小说为主转为以散文类作品为主了。《青年文学》的广义散文比例也很大,这种写作的扩张也拓展了固有的“美文”模式,这也是值得借鉴的。书本是个人思想的体现,而杂志则是在读者和作者中的一种价值取舍,所以,我请大家从杂志面貌的变化了解文坛动向。散文创作在形式上提供了类似“诸子百家”的局面和自由的空间,但写作者要明白自己在混乱中的选择和位置。

第三篇:名家散文教学谈(推荐)

如何进行小学名家散文的教学

上饶市第十一小学 陶丽玲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纵观全国各个版本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还是人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散文已成为主导类文本。而这些散文中,名家散文居多。例如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繁星》、《鸟的天堂》、老舍《母鸡》《养花》《林海》,、茅盾《天窗》、郑振铎的《燕子》、《别了,我可爱的中国》,丰子恺的《白鹅》,萧红的《祖父的园子》、《火烧云》、林海音——《迟到》《冬阳 童年 骆驼队》等,也有现代作家肖复兴的《捅马蜂窝》《珍珠鸟》《花边饺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冯骥才的《花的勇气》、贾平凹的《太阳路》、《风筝》、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等。

读一篇优美的散文,如品一杯茗茶,馨香淡雅而令人回味无穷。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名家散文教学呢?

一、全景式解读文本

教师要对文本作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细究与深读。文本细读要靠教师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去捕捉,找到作者的情感脉搏。同时,教师还需走出文本,读现实生活中的作者,真正地走进作者,去理解作者的灵魂,才会获得更深地感动和感染。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生命生命》一文的作者杏林子,如果我们不走进她,不了解作者12岁就患上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叫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的关节坏死,如何去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珍爱与珍惜;如果我们不走进她,不知道她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整整50年的时间里,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保持着一种姿势坐在轮椅上,如何去理解在作者的眼中,生命是奋力求生的飞蛾、是不屈向上的瓜苗、是有节奏的心跳;如果我们不走进作者,不知道作者在50年的时间里,她写下了40多本著作,让她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和十大杰出女青年,又如何去感悟文章中的那句“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有了解读文本的意识,还要有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高低,决定着课堂达到怎样一种状态。

教学《落花生》一文,几位上课教师同样问:“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做人要像像落花生那样,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有的说:“我觉得做人要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不但外表好看,而且实用。”

一位教师果断下了结论:“做人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虽然不起眼,但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一位教师理性总结:“向谁学习没有对错之分,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么做像落花生一样默默无闻的人,要么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

一位教师则不断地引导点拨学生深入思考:“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她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不可取,因为如果没有人发现,不就埋没一生了?因此,该要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勇气。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踏实工作,不炫耀,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最后教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张扬也好,内敛也罢,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文本原始的价值取向是要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可人们的价值观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当时的观念已很难被现代人所接受,但“做有用的人”这一点却是永恒的,如果教师不能体会到这个层次,面对学生的精彩就会捉襟见肘。教学中如果不能恰当及时地进行引导、点拨、指正,那么有时“无知成了有趣”,“独特体验”不知不觉中就成了荒唐和肤浅的保护伞。

二、以一篇带多篇,进行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教学名家散文是就可以以一篇带多篇,进行群文阅读。例如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通过文本解读我们了解到作者肖复兴是一位中国八十年代创作活跃,作品丰厚的作家。他的作品朴实无华却感情真挚。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课题象征着叶老先生对我的谆谆教诲使“我”终生受用,难以忘怀。这件事对“我”的影响之深,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也是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这一点,可以让学生课前阅读肖复兴的另一篇作品《母亲》。这篇文章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连缀起了一位善良而又可敬的继母的一生。学生阅读之后,一定能感受到文章真挚的情感。于是,教师适时入题:“肖复兴能成为著名作家,写出如此感情真挚的文章和他童年得遇良师——叶圣陶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叶圣陶先生为什么对肖复兴有如此深厚的影响呢?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

学生很快能从叶老先生给“我”作文的评语中找到了佐证:“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学生们能很快理解到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肖复兴写作的信心,也正因为这样的肯定,感情真挚、亲切自然才成为肖复兴作品的写作特点。

继续研读文本,会发现这篇散文选编进课文是进行了改编的。此时可让学生阅读原文,通过对比阅读帮助理解课文。例如课文的第二件事是写肖复兴到叶老先生家做客。课文把他们见面写得很简单,这样的初次见面会给肖复兴带来怎样的感受呢?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测他们可能聊些什么?学生们都认为他们聊的和写作有关。此时,教师出示原文: “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活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深刻地感受到了叶老先生待人随和与亲切。

课文还有一个重难点,就是三次写到爬山虎,借爬山虎来抒发肖复兴对叶老先生的敬佩、思念和感激之情。

第一次是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到叶老家作客在里院看到的。这是真实的描写,表达我激动的心情,并成为我记忆中叶老的四合院。

第二次是我和叶老见面交谈后,我的心被融化了,在客厅看到映衬在玻璃窗上的爬山虎,如一片浓浓的湖水。这是想象描写,表达作者敬慕的感情,而成为我一生记忆中的叶老形象。

第三次是后来我每次回想与叶老见面,总想起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那墙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结尾点题,意韵悠长,余味无穷,表达作者的无限追思,代表了我记忆中的叶老对我的谆谆教诲。

作者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对叶老的思想和情怀作了十分虔诚的赞美,以文学的语言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时可带领学生阅读肖复兴的另一篇文章《前方遭遇塌方》。这篇文章是写作者一次去九寨沟路上遇到塌方的惊险历程。学生很快找到了其中两处写景的句子,了解了作者如何借写景表达当时情况危急,体会到了人们心中的恐惧和焦虑。

以一篇带多篇地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帮助理解了文本内容,还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的文章的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深入思考,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反复品味语言,细细提炼文本。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必须“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

例如《慈母情深》一文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值得反复品味。

镜头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其中的“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将一位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镜头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倒装的排比句式强调了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她疲惫、劳累。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如果“我”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不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

镜头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抓紧工作,不辞辛劳。

作家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人间真情,三个镜头是课文的重点,只有通过仔细品味、朗读,方能体会作家笔下流淌着的真挚感情。

四、利用名家散文指导学生习作

崔峦老师说“创造语文课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要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获得习作方法,形成习作能力。

1.从课文中学习写题。

好题如好茶,细细品之,回味无穷。一篇文章如果标题新颖别致,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线,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的题目,让学生认识文章命题各有特色,通过启发学生进行题目归类,使他们初步认识课文命题的规律,同时感受标题带来的心灵感应。如《桂花雨》馥郁芳香,《乡下人家》恬静温情,《花的勇气》让我们看到柔弱生命的刚强。然后模仿给自己的作文拟题。2.从课文中学习遣词造句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就开始学习组词、造句,可以说,单独让学生组词或造句,学生或许都能组一个很好的词和说一句比较完整而又有新颖的句子。可是如果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准确运用平时组过的词或造过的句子,我想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很难。他们不知道在句中怎么去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读课文时,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加以理解和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和句子是什么意思,好在哪里,在自己作文时,怎样去运用好的词语和句子。另外,在读课文时,还要学习作者修辞手法的运用,掌握一些常用句式。例如课文《三峡之秋》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让人们有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三峡秋天如仙境般的迷人景色。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通过多读课文来学习作者的这些生动形象的句子。在作文时,进行模仿,把别人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3.从课文中学习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好的细节描写,逼真、生动、鲜明、具体,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也是文章借以显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一种技巧。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细节描写。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

“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名家散文都是作家诸多作品中沉淀下来的、意蕴隽永的作品,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独特而精准的语言表达。只有恰当的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好名家散文,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名家短篇散文

名家短篇散文

梧桐树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董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搿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第五篇:名家散文

1、余秋雨经典散文

2、余光中散文精选

3、贾平凹散文精选

4、张爱玲经典散文

5、梁实秋散文集

6、张小娴散文选集

7、季羡林散文集

8、韩寒作品集

9、席慕容散文集

10、郁达夫散文集

11、史铁生散文集

12、鲁迅散文集

13、冰心散文集

14、杨绛散文集

15、毕淑敏散文

16、安妮宝贝经典语录

17、郭敬明作品

18、徐志摩诗集

19、朱自清散文

20、沈从文散文

21、吴伯箫散文集

22、海子诗集

23、周作人散文

24、林清玄散文

25、张晓风散文

26、巴金散文集

27、胡适散文

28、亦舒散文

29、杨朔散文

30、老舍散文集

31、林语堂散文

32、李广田散文

33、丰子恺散文

34、俞平伯散文集

35、谢冰莹散文集

36、艾青作品

37、钱钟书散文集

38、吴冠中散文集

39、三毛散文集

40、张恨水散文集

41、叶圣陶散文集

42、周国平散文集

43、郭沫若散文集

44、舒婷诗集

45、张抗抗散文集

46、王蒙散文集

47、赵丽宏散文

48、冯骥才散文集

49、刘墉散文

50、铁凝散文集

51、宗璞散文

52、董桥散文集

53、徐霞客游记

54、丁立梅散文

55、迟子建散文

56、池莉散文集

57、张中行散文

58、茅盾散文

59、苏雪林散文

60、辛弃疾诗词

61、李清照诗词

62、秦牧散文

63、张悦然散文

64、柯灵散文集

65、杨莹散文集

66、萧红散文集

67、丁玲散文

68、耿林莽散文诗集

69、简贞散文集

70、杏林子散文集

71、孙犁散文

72、琦君散文集

73、罗兰散文

74、林文月散文集

75、朱天文散文

76、许地山散文

77、朱湘作品

78、苏雪林散文集

79、韩小惠散文集

80、林徽因散文

81、台静农散文

82、汪曾祺散文集

83、林海音散文

84、叶灵凤散文

85、何其芳散文诗歌集

86、闻一多散文诗歌

87、张悦然语录

88、刘白羽散文集

89、七堇年散文

90、七堇年经典语录

91、夏丐尊散文

92、夏衍散文

93、庐隐散文

94、毕淑敏语录

95、于丹语录

96、巴人作品集

97、陈学昭散文

98、戴望舒诗集

99、戴望舒散文

100、李健吾散文

101、瞿秋白散文

102、北岛诗集

103、刘亮程散文

104、高洪波散文

105、冯至散文诗歌

106、洛夫散文诗歌

107、卞之琳诗集

108、韩少功散文集

109、纳兰性德的词

110、梁遇春散文集

111、张洁散文集

112、冯雪峰作品

113、阿英文章集

114、李存葆散文集

115、王充闾散文集

116、莫怀戚散文

117、应修人诗集

118、刘再复散文集

119、汪国真诗集

120、顾城诗集

外国名家散文集:

1、莫泊桑文章集

2、泰戈尔散文诗集

3、泰戈尔诗选

下载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家散文(5篇模版)

    名家散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名家散文(精选5篇)

    名家散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家散文......

    名家散文阅读

    成长的痕迹 ——席慕容 也许事情总是不一定能如人意的。可是,我总是在想,只要给我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就够了。哪怕只有一天,一个晚上,也就应该知足了。 很多愿望,我想要的,上苍都给......

    名家谈写作

    名家谈写作 怎么去写一件事,应该由作者自己决定。这就是说,我们不必去模仿别人。我们念别人的作品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为了照猫画虎地去套别人的套子。——老舍 应当时......

    散文写作

    散文写作艺考中“散文写作”的考查标准 1、写作能力,即文字功底。 2、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考生散文写作的考试,考查考生对生活中经历的事件的发掘、组织和结构的能力。 3、对生活......

    散文写作(模版)

    散文写作知识一、什么是散文灵活地抒写经历中的见闻感受的精悍的文章,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受。典型的散文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

    名家散文欣赏五篇

    名家散文欣赏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家散文欣赏,仅供参考......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大全[五篇材料]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大全导语: 缘分,聚散如云;人心,冷暖难觅;感情,动心伤情。其实没有什么过不去,过不去的只是自己的心……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名家经典散文摘抄,希望大家喜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