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对象的认定及学杂费减免工作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对象的认定及学杂费减免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教财厅[201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政厅(局)、扶贫办、残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民政局、扶贫办、残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民政局、扶贫办、残联,黑龙江农垦总局、广东农垦总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要求,2016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的意见〙(财教〔2016〕292号),决定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学杂费。为确保以上政策顺利落实,现将〘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对象的认定及学杂费减免工作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教育、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强沟通和配合,按照〘暂行办法〙确定的政策界限和分工要求,做好政策对象的认定、审核及免除学杂费工作。按地方标准认定的建档立卡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学杂费问题,由地方负责解决。
教育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民办性质的中央高校附属普通高中,以及其他已纳入地方统一管理的中央高校附属普通高中,免学杂费政策按照财教〔2016〕292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财政补助资金由所在地财政、教育部门安排。未纳入地方统一管理的公办性质中央高校附属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工作,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组织实施,其建档立卡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资金按现行经费渠道由中央财政安排,因地方扩大免学费政策范围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负责解决。
二、各地教育、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要高度重视相关人群基础信息的填报、核查工作,做到信息完整准确,并通过本部门全国信息系统及时上传数据。
三、各地在政策对象的认定及审核工作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教育、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反映。
教育部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
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司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厅
2016年10月18日
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对象的认定及学杂费减免工作暂行办法
一、建档立卡家庭及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24号)规定,建档立卡家庭也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指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的贫困户。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在校学生为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扶贫部门负责认定。
二、农村低保家庭学生的认定
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45号)规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公布,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低保家庭学生由民政部门负责认定。
三、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的认定
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规定,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同时规定,特困人员中的未成年人,满16周岁后仍在接受义务教育或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
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学生由民政部门负责认定。
四、残疾学生的认定
以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为准。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学生的合法凭证。
事实上残疾但暂未持有残疾人证的学生,按规定应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的,需先办理残疾人证。
残疾学生由残联负责认定。
五、工作程序
(一)常规程序
1.县(市、区)教育部门在普通高中招生结束后,应于5个工作日内,将普通高中学生录取名册及按照与相应部门约定的数据格式形式的电子版提供同级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
教育部门提供的需查询学生信息项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学生本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学籍所在地(县级)、学籍所在地国家标准区划代码(县级)、户籍所在地(县级)、户籍所在地区划代码(县级)。
2.县(市、区)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在取得普通高中学生录取名册(含电子版)后,应于5个工作日内,将符合条件的名单(含电子版)反馈同级教育部门。
县(市、区)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返回名单至少包括数据项:学生本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学籍所在地(县级)、学籍所在地区划代码(县级)、户籍所在地(县级)、户籍所在地区划代码(县级),学生类型(值域:低保、特困、扶贫、残疾)。
3.县(市、区)教育部门应于开学前,将同级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提供的符合条件人员名单提供给相应学校,并指导学校做好学生的免学杂费工作。
4.学校根据县(市、区)教育部门提供的名单,免除相应学生的学杂费。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网络专线进行数据比对,具体比对办法由地方教育部门与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商定。
(二)特殊情况程序
1.学校应在开学后15个工作日内,将免除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政策告知所有学生。因遗漏、身份变化、跨区域入学、信息存疑等情况,经学生提出申请并填写〘普通高中免学杂费申请表〙后,学校在5个工作日内将汇总后的学生申请报送县(市、区)教育部门。对于提出申请的学生,学校暂缓收取其学杂费,待相关部门审核后,予以免除或补收。
2.县(市、区)教育部门应将各校报送的〘普通高中免学杂费申请表〙形成汇总表,于5个工作日内将汇总表及按照与相应部门约定数据格式形成的电子版提供同级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审核。
3.县(市、区)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取得教育部门提供的汇总表(含电子版)后,应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并将符合条件人员名单(含电子版)反馈同级教育部门。在本县(市、区)入学的学生,由同级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审核。
对跨区域入学的学生,审核程序如下:
(1)由县级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将户籍为非本县(区、市)的需审核的学生信息通过信息系统上报地市级、省级和国家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
(2)对于户籍跨县(市、区)需审核的学生信息,由市级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审核。
(3)对于户籍跨市(地、州)需审核的学生信息,由省级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审核。
(4)对于户籍跨省需审核的学生信息,由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残联审核。(5)审核结果逐级返回。
对有条件地区,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相关信息系统可以向本系统的县级部门直接提供跨区域查询权限。
4.县(市、区)教育部门将同级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反馈的符合条件人员名单提供给相应学校,并指导学校做好学生的免学杂费工作。
5.学校根据县(市、区)教育部门提供的享受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政策学生名单,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生学杂费减免或补收工作。
(三)其他事项
1.学校应及时将免学杂费情况告知享受免学杂费政策的学生家长。
2.除按上述时间节点集中办理外,其他时间接到学生免学杂费申请,也应及时受理、及时认定。
3.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附属普通高中对免学杂费学生的认定及学杂费减免工作参照上述程序开展。
4.2016年秋季学期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工作,应抓紧时间按上述程序,于10月底前完成免学杂费学生认定和学杂费返还工作。
六、做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学生信息管理工作
地方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学生信息管理,及时将信息录入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学生信息完整准确,促进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
七、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各级教育、民政、扶贫部门和残联,各普通高中,应严格管理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工作的相关信息,妥善保管相关纸制档案和存储介质上的学生信息,不得用于免除学杂费工作和更新本部门信息以外的事项,不得未经许可对外提供,更不得随意泄露。通过网络比对的,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确保学生信息不被泄露和窃取。
第二篇:如何开展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亲民政策的体现,是一项惠民工程,《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因此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这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免除城市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谈几点思考:
一是切实开展城市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学习和宣传。为了使免除城市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杂费这项政策家喻户晓,做好全面的学习和宣传,认真组织中小学校、相关部门开展学习,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与此同时,通过印发传单,召开学生家长会、通过电视、广播等进行宣传,利用校园广播、板报、专栏等形式,对国家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杂费的政策进行大力宣传,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有了基本的了解,使这一国家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向教师、学生及家长宣传有关收费方面的政策法规,实行收费项目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通过校务、政务公开,统一使用收费卡等措施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二是成立领导小组。为了更好地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相关部门要制定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专门成立以财政局、教育局负责人参加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进行总体指导、安排、布置。
三是教育局与各校签定《治理乱收费责任书》,加强治理乱收费工作的组织保障。为了有效地开展好治理教育系统乱收费工作,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并要求各校都要成立专门的治理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自上而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严格制止乱收费,不断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是一项复杂性工程,只有坚持“群防群治,纠建共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四是实行学校收费“收支两条线”,按月上报用款计划。为加大对收费收支的管理力度,对乡镇、街道管辖的学校取消帐户,实行会计核算,成立财会核算中心,区管学校实行会计统一核算,将收费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外收费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为了保证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对免除学杂费资金加强管理,对学校提出明确要求,按月上报用款计划,拨付的资金在使用上要符合预算,要用于保证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上。
五是加强城市中小学的编制规范经费预算,对各学校校长及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详细的政策培训、预算编制培训工作。积极协调政府,按要求实施城市中小学的编制规范经费预算,加大学校校长、财务人员开展了政策培训和预算编制培训,积极筹措资金以保障按计划足额拨付到位。对城市各中小学财务管理人员编制经费预算进行培训,并提出明确要求,在保证教师5%培训费、学校取暖费后根据学校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本学期支出,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既要保证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的基本支出,解决吃饭问题;又要考虑到学校长远发展所需的重点支出,解决建设问题。
六是把好监督关。通过明查暗访、随机抽查、问卷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掌握各校收费情况,同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代表作监督员,加大审计和监督力度,确保了城市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的使用,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并及时拨付到位,杜绝出现截留和挪用的现象。
二00八年十二月十日
作者:吉林省 镇赉县 财政局 王立鹤
邮编:137300电话:***
第三篇: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
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和“精准资助”工作目标,认真做好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确保国家各项资助政策顺利实施,根据我省现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等学段相关资助政策,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各类学校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小学、初中、特殊教育学校、普通高中、综合高中、完全中学、普通中专(含中师)、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含职业中专)、普通本专科院校附属的中专部和中等职业学校等,以及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幼儿园。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各类学校具有正式学籍,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有困难的在校生。
第二章 认定机构与原则
第四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首先由学生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由学生所在学校负责组织认定,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实行学校法人代表负责制,校(园)长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三章 认定困难等级与条件
— 1— 第五条 对贫困学生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基本情况分为三个类型。
(一)第一种类型为以下几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1.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 2.残疾学生;
3.孤儿或福利机构监护的学生; 4.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 5.重点优抚对象子女; 6.五保户; 7.患艾滋病学生。
(二)第二种类型为以下几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1.学生本人或其父母和兄弟姐妹因患重大疾病需支付大额医疗费用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2.家庭遭遇不可抗力或自然灾害造成人身及财产重大损失;
3.家庭子女中有两名及以上正接受非义务教育导致家庭经济困难;
4.经济困难的单亲家庭;5.监护缺失处于困境。
(三)第三种类型的认定:其它情况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各地区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参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划定— 2— 困难比例,在比例内确定困难学生,并向农村学校和贫困地区倾斜。
经民政、扶贫等部门认定为贫困户的,要无遗漏地全部划分到三种类型中。
第四章 认定程序
第六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每学年秋季学期进行一次。认定程序如下:
(一)提出申请
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如实填写《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详见附件1)报所在学校审核。
(二)提供证明
申请人在提出申请的同时,必须向所在学校按各学段资助管理办法的要求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相关证明材料。如证明材料不符合要求,申请人应在提出申请后10日之内提供符合要求的证明材料。
(三)信誉承诺
申请人或其监护人必须对其所陈述的家庭经济情况、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做出书面承诺(《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承诺书》详见附件2)。
(四)资格认定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工作由学生所在学校负责实施。
— 3— 2.认定内容
A.申请人所陈述的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符合申请条件;
B.申请人日常生活消费的实际情况;
C.申请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原件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如肯定则留存复印件)。
3.认定方式
A.审阅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B.以个别谈话、相关人员调查等方式了解申请人日常生活消费情况;
C.根据需要联系申请人家庭所在地的有关机构和单位,对申请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核实或对申请人进行家庭访问。
(五)动态管理
学校对认定结果进行动态管理,对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明显变化或所提供的证明材料不真实等情况,学校要及时审核,对该学生最近一次确认的类型进行再确认,并对学生认定结果作相应变更处理。
第七条 学校根据学生提交的《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组织有关人员,采取多种方式认真进行评审,确定本学年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 4— 第八条 学校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学校申报的初步评审结果。如有异议,应在征得学校意见后调整和更正。
第九条 各学校负责汇总审核通过的《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情况汇总表》(详见附件3),并将最终结果通知被确认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主要使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各学校要及时进行维护,各学校和各级资助机构均要使用该系统数据开展学生资助管理工作。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条 各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一条 学校要全面、认真部署每学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前做好各项认定准备工作。
第十二条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随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等。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各类学校和各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在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对学生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第十四条 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制定细则。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5—
第四篇:东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
东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做好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财[2016]6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注册的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本科生。本办法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第三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及动态原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式为定量评测、定性分析与民主评议相结合。
第四条 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分为特困生(一级)、比较贫困生(二级)和一般贫困生(三级)三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第五条 学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监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审批、管理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学院认定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和审核本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班级认定评议小组负责本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
学院认定工作组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牵头,学办主任及各年级辅导员、学生会负责人员等组成;班级认定评议小组由班主任、班级班委会牵头,及班级班会推选的2至3名同学组成。
第六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于每学年开学时进行,认定程序如下:
(一)本人申请: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须登录学工系统完成家庭经济情况信息采集,系统导出《东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同时将《东南大学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东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提交班级认定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
(二)班级认定评议小组讨论确定: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和对同学负责的态度,对提出申请的同学进行讨论,结合本办法,初步确定本班一级、二级和三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确定推荐名单,提交学院认定工作组审核。
(三)学院审核:学院认定工作组根据班级认定评议小组上报的推荐结果,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及日常消费行为等情况,确定学院的一级、二级和三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向全院公示5个工作日,如果公示期间有异议,须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同时建立本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
(四)学院直接提名:学院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及日常消费行为等情况,直接提名,报送学院认定工作组审核,审核通过后报送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五)学校审批: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汇总各学院所报一级、二级和三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结合《东南大学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东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进行讨论、认定和审批,并向全校公示5个工作日,对于有异议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须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并予以回答。公示期过后,确定本学年最终一级、二级和三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并建立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认定者,取消其认定和受资助资格。
(一)家庭有大额消费及投资投资行为的;
(二)家庭安排子女择校就读、自费出国留学或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进入收费学校就读的;
(三)提供虚假证明,缺乏诚信者;
(四)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或拒绝核查的;
(五)恶意拖欠学费、住宿费者;
(六)有与其家庭经济困难状况不相符的其他高消费行为或不当行为等。第八条 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管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新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按照本办法第六条执行,对已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老生,由学院审核后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如家庭经济情况无显著变化,只需提交《东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即可进行评议、认定。各学院要严格按照本实施办法,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并建立起本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要随时关注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动,及时调整家庭经济困难等级,更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
第九条 学院每学年应不定期地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同时定期通过一卡通消费情况,了解学生在校生活情况,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或过度消费,一经核实,取消其认定资格。
第十条 本办法由东南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东南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二○一七年六月
第五篇:陕西省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暂行办法
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高中贫困生”)资助工作,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并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在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切实落实对高中贫困生的资助工作,省财政设立陕西省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助学金(以下简称“省级助学金”),专项用于公办普通高中贫困生的资助。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高中贫困生学费、生活费、课本费等方面”的资助。凡招收“择校生”的公办普通高中,要从“择校生”收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办普通高中,指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普通高中。
第四条 省级助学金资助对象和申请条件
省级助学金的资助对象为家庭经济困难、在正常招生指令计划内录取的公办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不包含调节生、择校生。县(市、区)可结合当地实际,具体细化高中特困生类型。优先保证以下三类:
(一)经民政部门确认的城市和农村低保户、父母双亡或一方已故、父母双残或单残、家庭主要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生活困难的学生以及残疾学生;
(二)因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三)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绝育户家庭的学生。
第五条 省级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000元。省级助学金首先用于特困学生的学费缴费开支,结余部分,可用于补助特困学生住宿费、生活费等方面支出。
第六条 普通高中可按照上述基本申请条件,依照相关法律及校规校纪规定,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思想品德表现、学习生活情况等因素制定具体的助学金评审办法。
第七条 省级助学金按申请和评审。每年9月开始受理申请,当年10月31日前评审完毕。具体申报、审核程序为;
(一)省级教育部门牵头会同省级财政部门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贫困人口比重、在校生规模等因素,下达各市县享受省级助学金的高中特困生控制指标。
(二)县级教育部门牵头会同财政、民政、扶贫等部门,跟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将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各有关学校。
(三)乡镇、学校、村委会结合当地实际,组织界定高中特困生,每学年界定一次。具体遵循以下程序:(1)学校根据下
达的控制指标,通过有效途径公开省级助学金有关资助信息。符合条件的学生,申领并填写《陕西省普通高中特困生助学金申请表》(表式见附表1);(2)学校组织教师及学生代表对提出申请的高中特困生进行联评,初步确定高中特困生名单,交由学生家庭所在村委会(居委会)审核评议;(3)学生家庭所在村委会(居委会)组织代表进行联评,对符合条件的高中特困生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下同)。无异议后,村委会(居委会)在《陕西省普通高中特困生助学金申请表》上签注意见,将有关意见反馈学校;(4)学校负责填写《陕西省普通高中特困生助学金核定表》(表式见附表2),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5)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返回学校,由学校在校内及所在乡镇进行公示,无异议后,连同相关证明材料,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
(四)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对学校上报的高中特困生名单进行审核后,批复到相关学校,并将高中特困生分校、分年级汇总(表式见附表3),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市级教育、财政部门。
(五)市级教育、财政部门对各县上报的高中特困生审核并分县、分校、分年级汇总(附表3)后,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省级教育、财政部门。
第八条 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直属普通高中学校,按照地域隶属关系,对高中特困生的资助工作按上述程序实施。
第九条 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对各市(区)汇总上报的助学金资助名额进行复核后,下达预算并将资金拨付到各市县。各市县必须将省上拨付的资金及时、足额拨付给各普通高中,由各普通高中负责落实到每个特困学生。
第十条 学校按规定兑现政策后,组织填写《陕西省普通高中特困生助学金落实情况确认表》(表式见附表4),并经学生本人、家长及校长签字确认。
第十一条 各普通高中要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制度,将有学生本人和班主任签字的助学金发放凭证分登记造册,保存3年备查。
第十二条 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助学金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挤占和滞留。
第十三条 各普通高中要高度重视助学金开展工作,认真组织符合条件学生提出申请,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评审和发放工作,确保助学金真正用于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同时接受同级财政、教育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对违反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弄虚作假、套取资金,不按规定评审和发放助学金的,一经发现,省财政厅、教育厅将追回专项资金,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十四条 省财政对地方助学金、学费减免等工作开展较好的市、县和学校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