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美文)[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14:1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与自然美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与自然美文)》。

第一篇:人与自然美文)

栏目:英语

播音员:周嘉晟 饶文玥

时间:周五上午

man and Nature

The intimac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egan with the birth of man on the earth, and becomes each century more intelligent and far-reaching.To Nature, therefore, we turn as to the oldest aim most influential teacher of our race;from one point of view once our task-master, now our servant;from another point of view, our constant friend, instructor and inspirer.To the few it is, in every age, full of wonder and beauty;to the many it is a matterof course.The heavens shine for all, but they have a changing to those only who see in every midnight sky of creative energy which no repetition of the spectacle can dim.If the stars shone but once in a thousand years, men would gaze, struck and worshipful, on a vision which is not less but more wonderful because it shines nightly above the whole earth.In like manner, and for the same reason, we become indifferent to that delicately beautiful or sublimely impressive sky which the clouds form and reform, compose , athousand times on a summer day.The mystery, the terror, and the music of the sea;the secret and subduing charm of the woods, so full of healing for the spent mind。

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从地球上人类诞生就开始了,并且每个世纪变得愈发理性和深远。因此,我们求助于自然就好像求助于我们人类最年长最有影响力的老师。从某个观点来看,自然曾是我们的监工,现在却是我们的奴仆。但从另一个观点来看,自然一直是我们的朋友、教导者和启发者。如果自然仅仅是少数人的回馈而不能作为作为大多数人的礼遇,这种亲昵关系就会剥夺去相当一部分它在所有人心中的神秘感和富足感。对于少数人而言,这种关系在每个时代充满奇幻和美妙,对于大多数人也理所当然。

天空照耀着每一个人,但是只在少数人的心中有一种变化多端的壮美,他们每个半夜都能欣赏到天空创造能力和源泉的庄严之美,这种美没有什么光景可以使之暗淡。如果星辰一千年才闪耀一次,人们将怀着敬畏之心去凝视这种美景,而这种景色每晚在全世界的上空照耀,它的美妙不会减损,反而会更胜。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对夏日天空浮云聚散飘忽所形成的一日之间千变万化或柔美或壮阔的景色也变得熟视无睹。海的神秘、恐怖和乐章;丛林的神秘感和魔幻力可治愈疲惫的心灵和烦躁的精神;群山的奇峻把光与气之玄妙藏于幽深处;变幻无穷的风景从不模仿或重复,永远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新鲜美丽来冲击人的想象力——谁能感受到这些奇幻事物给我们生活的富足带来的全部力量,或者得到它们赐予我们的健康、快乐和充实?

第二篇:人与自然 美文欣赏

人与自然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无论是宏观或者微观,都使人在它的粗糙面前显得细腻,在它的细腻面前又显得粗糙;在它的高大面前显得渺小,在它的渺面前又显得高大;在它的强盛面前显得脆弱,在它的脆弱面前显得强盛。

这样说,并非说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应该说,人与自然是平等的,是并列的,是整个自然界中共生物。人与自然,都是生命,应该是互相观照的。当意识到这一点时,人才能感受到:天然的钻石、琥珀、珍珠,是自然的珍贵;连绵起伏的群山,是自然雄伟;烟波浩淼的江海,是自然的壮阔;广阔无际的沙漠,是自然的贫瘠。甚至对于人自己,欣赏那个人性未开的小孩子,也感受到自然的纯粹。自然的价值,就在于自然。是群山,让人脱离了低眉弄眼抬起了双眼;是山泉,以叮咚的清响,呼唤人的清纯;是野地的青草,告诉人们回归自然的普通。

而人,是自然的,又超越了自然,人是自然和社会的结合体。有人说,人是自然的精粹,只能理解为,这是人自己的认识。对于自然,人远远没有理解,没有认识,没有真正把握。究竟谁是自然之神,自然自己知道。

自然不可消失,人对自然无奈,只能极小部分地掌握。虽然人是自然与社会的结合体,但人首先是自然的。一切,首先是天然的,然后才是其它。人为的建造无论怎样完美,也取代不了自然的造化,也不如自然的完美。当然,自然也有局限。自然虽然丰富多彩,然而缺少的正是人的思想性,或者说,我们没有发现自然的思想性。思想的功能,似乎大自然只给了人。

是大自然让人做它的思想者吗?是吗?人类在脱离大自然的行进中,毁灭性的损害应该是一种罪恶。为什么要脱离大自然呢?因为人自以为高贵。人把自然当作了敌人,而不是并列共生的朋友。因此,这个大自然的思想者,曾经表现了无尽的愚昧。当人面对自然进行毁灭性破坏时,人自以为是高大的,强悍的;当人意识到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时,人又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人向自然悔过自新,承认了自然生命与人的共存,这是人类的进步。

自然的价值在哪里?对于人来说,应该是警示。当混迹于社会的污浊中难以自拔时,自然会向人挥起招唤之手,呼吁人重归自然。于是有些人在社会中,做得比人还人;于是有些人在自然中,与自然媲美。

人重归自然说明,人在社会中,是没有自信的。人的最好的出路,就是恢复自然的本真。因为自然会给予人最大的自然生存环境。并且通过人的思想,传达出自然的精神。那是召唤人的,遗世独立的高贵的精神啊,是看透了世相,重返人的自然的纯净的精神。

于是,人在自然与社会中,会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自然是安慰,是平抚,是最初的感觉;社会是竞争,是斗争,是渴望,而又难以企及的和谐。

赞 美

我是一棵树,就是人类看到的,长在无边沙漠上的树。原来,我的周围有一望无际的,我的枝繁叶茂的兄弟,现在,只剩下岌岌可危的我站在这里。我时常听到风沙传来人类对自己的赞美诗。我不知道,人为什么会赞美自己。是以为自己伟大还是美丽呢?我也不知道人类有什么资格唱自己的赞美诗。人类孤独地赞美自己时,已经忘记了生存的同伴,忘记了生存的根本。我站在这里时,人类还没有出现。人类并不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而是后来者。人类创造了很多所谓的文明,但也仅仅是人类自己的文明。

我是一棵长在沙漠上的岌岌可危的树。我用残疾的眼睛凝视人类的行为,用灌满风沙的耳朵听着人类的狂叫。他们这些非我族类的家伙,干出了多么罪恶的勾当。这些曾经由四条腿,善于攀树枝儿的猿,变成了两条腿走路的人,甚至好像都能飞了,为什么还是那样残忍?他们创造了许多他们的规矩,自称为文明进步。可是,他们的文明,就是更加贪婪,就是越发的愚蠢了。远远不如当初的猿。他们的文明,是一种遮掩。愚蠢的人类,还敢赞美自己?

我是一棵长在沙漠的岌岌可危的树。人类以为只有他们才能思想。他们的思想都用在了灭亡自己,灭亡我们这些自然生物身上。他们巧取毫夺,无恶不作,以为只有他们才能制造工具。他们的工具都用在了灭绝,屠杀上。那些刀剑枪炮,甚至威力极大的什么核弹,把他们的文明撕得粉碎。他们最早是拿着石头做工具的。他们砍折了我的伙伴用来烧火,以灭亡我们。人类不知耻地称自己是万物之灵,灵在何处?人类灵在不论是在他们的战争时,还是在他们的和平时,都以残害我们这些自然生命为能事。好像这个地球只是他们的。当初,在我的身边,有无数的生物相伴。我的枝头,曾经安落过飞鸟,我的身边,曾经有野猪,野象,虎狗等等徘徊。可是,现在全没有了。人类先是灭亡了我的兄弟,又杀害了我的伙伴,又披着它们的皮,食着它们的肉。人类进化了,却让我们付出了灭亡性的代价。我听到明智的人说:他们应该与我们和睦相处。这算聪明。虽然声音远远没有贪婪的嘶喊声音高。千百年以来,他们也就有了这么一点儿认识。

我是长在沙漠上岌岌可危的树,我们虽然遭受了人类的极端残酷的掠杀,但我们依然认为我们与人类应该共同生长在自然界中。应该成为最好的朋友。如果自然中只有我们而没有了人类,我们就会感到自然缺少了会说话,会思想,会制造工具的灵气;如果自然中只有人类而没有我们,人类是还会存在吗?人类刚刚懂得这种依存关系,算是有了些觉悟。

我是长在沙漠上岌岌可危的树。我听到人类在赞美自己。他们不成熟,很可笑。但我默认他们的赞美。千万年以来,他们与我们和平共处的声音已经出现,并且越来越清晰。甚至还有了他们对自己的以往罪恶的批判。人类是进步了。为了这点儿进步,我会倾听人类对自己的赞美。

雪 意

这一个冬季,我家乡的城——长春,终于下了几场大雪。现实的雪,以它飘飘洒洒,轻轻柔柔的六角晶莹,乘着凛冽的寒风的翅膀,翻旋着铺天盖地的,没有一丝杂质的洁白,表现它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意蕴。无边的纯洁,凝固成透亮的冰的雕塑,挺立于广场,公园,街旁。这浪漫之花开在酷寒之中,越发美丽坚挺。

下雪的日子,我被室内的窗花吸引,感到了童稚一般的惊奇。那是我童年时常常久久凝视的图画,而到了成年却忘记了。窗花,它开在千家万户的窗棂,雪的意蕴都描绘在上面。多么美丽的窗花啊。有的像玫瑰,表现冬的爱情;有的像牡丹,袒露冬的富足;有的像幽兰,高洁得炫目;有的像迎春,流露寒冬里的温存。窗花,洁白晶亮,要让我们的双眼和心灵来渲染。想象的万紫千红,要比真实的的色彩丰富啊。这时,我的心里已经勾画出最美丽的春天、夏天和秋天。我走出室内的小春天,漫行在大街上。不必刻意赏雪,倾听着雪花亲切的飘落声,雪意已盈心头了。走在雪地上的人们,以吱吱嘎嘎的步伐,清清晰晰的足印,写下最美好的情诗。一对恋人,手儿相牵,打着“出溜滑“,雪雾中展示火红的玫瑰笑;几个孩子,尽情在雪地上打滚,仰起脸,一任那雪花如甘露,落在如花的脸上;交通警像雪人,挥动手臂,指挥车辆通行,疏导沸腾的生活流。

雪靠儿童表现单纯的童趣,他们雕塑静静的雪人,挑起活泼的雪仗,滚起圆圆的雪球;雪靠少年展示逍遥,追风的雪板,在无垠的洁白上闪现;雪靠青春呈现洁白与多彩的对称,那是单纯和繁杂的交叉;雪靠中年人体会思想家园的冷暖,精神意识奔向自然怀抱;雪靠老年人铺展遥远的思念和怀想,人生的一切都在这单纯的洁白里蕴藏。雪是思想启发的极致,也是情感抒发的极致。

前些日子,我与友人来到了乡村,面对广阔无垠的雪白的大地,农民对我说:真盼下雪啊。这完全不是“雪意凄凄”的情调,这里蕴含着渴望、期望。农民是现实而又有远见的。他们从冬天的雪,想到了蓬勃的生长和丰硕的收获。因此农民总是,也最有资格称雪为“瑞雪”。

在蓝天下行走,雪野上一块露出的黑土地,一滴滴雪的露珠正在阳光下闪闪地静静地渗透。啊,雪意更明晰了,大地已露出春的气息。

担心的顽强

总是为你担心,那时我小,你比我还小。大人们呵护着我,我便呵护着你——尽我所能地呵护着我身边的你。长在我家院中的小草啊,长在大地上自然赋予的生命,你柔弱的小草啊。

我可以躲避风雨,你却不能。那天,狂风暴雨肆虐,我趴在窗口透过无边的风雨久久地凝视你。大雨似乎摧烂了土地,大风似乎要把你连根拔起。你的身子在剧烈晃动,你的头时而低下,时而扬起。你细条状的身子,绿绿亮亮的生命形象,紧紧抓住我小小的灵魂。

我梦想有一张巨大的伞,罩在你头上;有一堵很长的墙,挡住狂野的风。甚至用我小小的身体,为你遮风避雨。

那时,我并不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你并没有在风雨中倒下。风雨过后,你的形象越发的鲜亮,挺拔,娇艳。原来,你的生命不是可以随便摧毁的。虽然你小,但你不弱。

日月无数次地照耀我们。我不再是原来的我,你却依然是你。你仍然在表现着你的弱小,展示着你的平凡。

此时,再看你时,我在低垂着头。我有一种羞愧,一种难堪。童年时我和你那样的近,仿佛我小小的生命,就融化在你的色彩之中。成年时又距你这样远,我的生命以鲜红的激情面向生活,现在是不是已经变成了灰色?你还是以绿亮亮的弱小的身子,挺拔起生命,并没有改变自己。你还是你啊。风和日丽的情境中,我突然感到你娇小的身子其实是最高大的,而我长大了的身子却很渺小。

我童年的少年的多彩的梦想,青春火热的追求,现在怎样呢?青春是不是已经心灰意冷?生命是不是已经百无聊赖?面对你,我不得不低下头,向你俯首。多年的经历已经说明,柔弱的不是你,而是我。从我的童年起,你就给我以榜样,到现在,我才理解其中的深意。

你是我生命的暗示啊。你让我抓紧生命的根,勇敢地生长。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而在我担心你的顽强时,其实,你是在担心着我啊。

美的经典

我们欣赏大海的波澜壮阔,山峰的挺拔巍峨;我们也欣赏小桥流水的精致,花草鸟鱼的生趣;我们欣赏凶猛狂暴的野性,也欣赏温和柔顺的生灵;我们欣赏电闪雷鸣伟力,也欣赏风和日丽壮观。大自然呈现着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景观、形态,是生动的,是鲜明的,含蓄的,内在的。大自然声、色、形态的一切展示,启发着人,人类认为,那是美。

人以认识大自然而映照自己。自然是美的,是广阔的美,是精致的美,是深层的美,也是浅层的美。面对自然丰富多彩的,变化的美,在人欣赏和认识不断加深提高的同时,回望人自己,我们会问:可不可以找到一种美,即能代表自然,又能代表本身的美呢?答案是肯定的。完全能够。这种美,集中、概括地并体现一切自然的美。这种美,是大自然的造就,通过他,可以展示更加丰富的美。这个代表,就是人,是人的美。

人的美,是一切自然美的集中体现,比一切自然的美,更丰富,更生动,更鲜明、更内在。人的美,具有最广泛的自然性。人的美,是最完整的美;人的美,是具有独特性的美。

人的美,可以具有山的伟岸,海的壮阔,金刚石的意志,水的柔情,花的芬芳。人具有自然中最美好的形象,最独特的声音,最先进的思维,最丰富的感情。人的美,是最成熟与最幼稚混一的美,是最朴拙与最精致合一的美,是最宏大与最细微合一的美,人的美,是不断变化的,令人类自己都不能完全解读的美。

人的美,是个体人的美,也是整个人类的美。人的美,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美。人,童年有童年的纯洁美,像没有受到污染的潭水;少年有少年的美,像上午的阳光,明丽如露珠;青年有青年的美,像火像风像云,像飞驰的骏马;中年有中年的美,是成熟成就成功的美;老年有老年的美,像历史记录厚重的岁月,峥嵘的沧桑的美。只有人的美,才是最厚重的美,最可品味的美。人的美,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美。男性最能体现大自然的高大雄健的美,女性最能体现大自然的精致温柔的美。

人是大自然美的代表,是大自然中美的经典。人追求美,创造美,欣赏美。自然中的一切美,都在人的视野中。花草林木等一切人类尚未知的花草;绿色的海一样的大森林、大草原,都给人以无限的提示。一切的飞禽走兽,像飞鸟,猛虎、雄狮、鱼同样给人以深刻的提示。还有那高山大川的风光,星象云图展示的宇宙的美,无不给人以扩展的想像的美。人可以集中大自然一切美的元素而体现自己的美。人的恬静,有如秋叶;人的热情,有如火焰;人的欢呼,有如海啸;人的愤怒,有如雷霆;人的跑动,有如猎豹;人的悠然,有如游鱼;人的轻捷,有如飞燕;人的力量,有如飓风。

没有自然的美的映照,人的美也将不会存在。人是自然中一切美的浓缩,是经典。人是美的,包容着无限浩大的时空,容纳了自然的所有元素。人是美的,是自然最恒久的美,最具生命力的美。人,是万物之灵长,是代表一切自然美和人自身美的综合体。人的美是最深刻的美,最高级的美,也是复杂的美。人是美的经典。人可以认识美,解读美;人也可以创造美,也可以丰富美。

大自然的启示,人自身的认识,使人对美的想像更加深刻而广阔。人人心中都有理想的美。人的美,是与真与善相组合的美。这使人的美超越了自然,使美上升到新的高度。人的美超越自然,在于人在自然美中,又加入了社会性,即社会美。人的美有了语言、行为,有了思想、感情的社会交流内容。人的美的社会性,使人的美具有最深刻的社会性。

人的美,是大自然美的经典,也是社会美的体现。人的美是自然与社会统一的美。人,是超越自然的美的经典。

第三篇: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

谁是生命的主宰?人,还是大自然?

有人说:“世界上如果存在神,那么神便是天上的主宰,而人类则是地球的上帝。”自然。世上不存在神,那些神明论也都是人们虚构出来的,那么人类就是世上的主宰吗?

人类是最高等的动物,人有思想,感情,有着低等动物所没有的智慧,人类能发明制造出几乎他们想要的一切。人有感知与判断能力,能够分析世间的美,万物的理,事物发展的规律。人在其它低等动物眼中真的是至高无上的,对人类,它们既羡慕,又畏惧。

人类的科学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也试图凭着自己的智慧改变本不能也不可能改变的大自然。人类的野心太大,想要凌驾于大自然之上。在他们眼中,他们本该是无所不能的,以致能决定一切。他们也在为主宰自然,主宰地球作准备,肆无忌惮地破坏阻碍他们的事物。大自然也曾一次次地警告,人类还是执迷不悟。大自然的怒火是无情的,足以焚毁一切。让你在痛苦中煎熬,让你第一次感到恐惧,也开始后悔人类的无知与可笑。

人类抵抗不了大自然给予他们的惩罚,这是一种屈服。最高等动物也只能跪伏在大自然面前,生命的主宰,地球的主宰,便是大自然。

人类总认为自己与自然是并列关系,其实不然,人类还不够资格。人与大自然只是包含关系,而且是自然包括人类。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又或者更少。所以,假设哪一天出现了比人类更高等的生物,我也不会感到奇怪。

另一方面来说,人类是产生于大自然的,是由森林中的古猿进化而来的,只是人类总将自己与自然对立起来。人类在大自然的各个区域里生存下来,依靠着大自然存活并发展。等到一个人渐渐年迈,直到死去。人们总希望他的灵魂还在世间飘荡,自古祭祖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但从本质上讲,人死后无非是成为泥土或其它植物的养料。总的来说,人生于大自然,最后也会归于大自然,这只是生物循环的一个过程。除了生前遗留的精神财富,或是造福于人类的各种技术,总之,除了生前的贡献还留在世上,便没有其它超出实际的意义了。

别把自己当做上帝,人最多是上帝的臣民罢了。我们没有资格掌控自己的生死,一切都是按照事物的正常发展规律进行的,每种生物或非生物都是充当循环链的一部分,人类也的确有很多智慧结晶,但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大自然的产物呢?

第四篇:人与自然

物竞天择or和谐相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曾是亘古不变的生物进化的真理,然而今天,很多人却把它用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将整个自然关系的链条变成了“弱肉强食,强者生存”。人类以“地球上最聪明的灵长动物”自居,因为强大,因为聪明,所以可以对自然中的一切资源随意的使用,甚至是没有节制的蚕食。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越演越烈,看似作为强者的我们在征服着其余的生物,实则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就像下面这幅图一样,我们仔细一看,换一个角度,就会有惊人的发现。

这幅图,根据我们的惯性思维,我们第一眼可以看见的是,在一个平静的湖上,有一块长着草、树的陆地,一个人坐在一条小船上,张着双手,旁边游着一条大鱼。看着这样的画面,我们可能把它理解为:渔夫捕鱼。但是,这幅漫画的寓意绝不仅于此。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要用的是创新思维而不是常规思维,那我们思考的角度就应该有所变化。于是我们将漫画颠倒,我们就可以发现一副不一样的场景。也是一片平静的湖上,远处天空飞着几只鸟,我们也不去猜想那是什么鸟了,近处一只巨大的鸟,眼神里充满了愤怒,嘴里衔着一个东西,我们再仔细一看,鸟嘴里的“东西”不是别的,是一个人,是我们刚刚从正面角度观察出来可能是渔夫的人。整幅画面很明显的表达出一个意思:大鸟吃人。从这两幅画面中,我们可以得到截然相反的寓意。如果将第一幅渔夫打鱼的画面寓意理解为人对于自然生物的征服,那第二幅大鸟吃人的画面寓意就变成了自然生物对人的“征服”,简单一点说就是报复。如果第一幅画面展现的是现在人与自然生物的关系,那第二幅画面就是不久的将来,或者是一百年,或者是几百年之后人与自然生物的关系。从来逻辑角度,如果第一幅画面是因的话,那第二幅就会成为果,而这其中的条件就是:人类的不加节制。在对这幅漫画的解读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文学中讲求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仅用惯常思维,那问题的答案可能就是唯一的,而如果从多角度,逆向创新思维出发,答案却是丰富多彩的。众所周知,在漫画中,深刻的寓意来自拟不同角度解答出来的内容,而这幅漫画像传达给我们的也是如此。角度的变化带来了画面内容的变化,从人捕鱼变成了鸟吃人,从字面上看是主语的变化,但从生物的角度来看,就是主宰者的变化。如果不加重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将会在不久的将来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如这幅漫画所寓意的那样。

当今社会,工业文明的推进,物质的丰富,伴随着的是人欲望的不断膨胀。人对自然资源的掠取,不再是满足简单的生存要求,更多的变成了一种求新、求异欲望的满足。人们变的空前的“大无畏”,无畏吃任何东西,无畏吃任何动物,如此这般,人们吃果子狸、生吃猴脑以及活取熊胆等,人们不断地残害着自然中的生物,而这每次对动物的蚕食,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回应”,从以前的非典到后来的禽流感等。这样发展变化,不禁让人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将如何演变,如果不加控制,是否真的会出现漫画中鸟吃人的那一幕?答案可想而知。

无论是人与社会环境还是人与自然环境,每一个整体得以存在并发展,都是因为内部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平衡的力量。“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这些成语都深刻的揭示了,每一种存在都应该坚持适度原则。人如果欲望不止,变需要为一种掠取,那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势必被打破,当这种失衡达到一种极致的时候,另一种生存方式势必应运而生,就如第二幅漫画那样。这样的结局肯定是每一个作为“人”的我们,不想看到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抛弃那自以为是的“最聪明灵长动物主宰者”的优越感,停止对资源的掠取式开采,停止对动物的残忍吃食,跟自然,跟动物和谐相处,物竞天择只是一种物种发展的规律,而和谐相处才是物种生存的规律。

第五篇: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

——读《大象的主人》有感

八(3)班

刁家慧 辅导老师:贾殿石

从一本书中读出一份精彩;从一个书中读出一个人生,我从《大象的主人》中读出一片新世界。

跟随着主人公让·吕克踏上非洲的大地,这片新世界里没有弥漫整片天空的浓烟,没有令人作呕的污水,没有恼人的汽车鸣笛和废气。非洲,这片充满神秘而又有魔力的大陆,陆上的人们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不去计较着环境的变化,感受着让·吕克的惊讶,感受着他的激情友谊,感受着他对自然懵懂的喜爱,感受着他的成长,感受着人与自然的美好。

历经沧桑的变化,大千世界如此多娇,从原始而简朴的生活到现在的高科技,人与自然经历了多少的变化?无人知晓,人与自然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从生活还是学习。远到非洲人们利用大象搬运东西,近到自家守在门口的小狗。它们更是我们的“老师”,小到一草一木,大到鲸鱼,从鲸鱼身上发现“流线体”开始制造舱船,利用鸡蛋原理建行房子,从蝙蝠身上发现“超声波”„„这些都是一件又一件活生生的例子,人们从自然母亲身上得到那么多的赠品,人们在自然中生活着,这种平衡于己于人都有有利的,人们的发展与生活离不开自然,人们的学习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的平衡是必要的。

然而人类在不知不觉当中打破了这种平衡,随着人类科技的急速发展,人们所制造的污染也逐渐变大,随处可见的白色塑料袋、零食袋、汽车恼人的汽笛声,排出的尾气,城市里令人烦躁的空气。逐渐增多的人群,开始拥挤的世界。人们为了生存开始将生活领土迁移到森林,开始出现砍伐森林,建立牧场,放养牛羊,无休无尽的拓展,渐渐的森林开始消失了。由于领土被侵占,人与自然的冲突增大了,野兽袭人事件、沙尘暴、泥石流等等,面对这种现象人类并没有停止自己的作为,还有许多人猎杀野兽,贩卖野生动物,捕食野生动物,贩卖兽皮,渐渐地许多存在的动、植物渐渐消失了。不仅是森林,人们也开始对海洋进行了侵害,石油污染、捕杀鲨、鲸„„人们开始悔误自己的行为,却依旧有更多的人在继续“犯罪”。

“人与自然”不是一种称号,不是一句口头禅。它是人类与自然那亲密不可断的关系,没有一个优良的自然环境,人们生存不下去。

我的中国梦很简单,我想用自己的双手为自然做出一些贡献,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一起创造一种新世界。“人与自然”不是一个梦。

下载人与自然美文)[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与自然美文)[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与自然

    人是属于自然的。人类应该保持远古时期那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于大自然我们只是了解了很少的一部分也没有掌控自然的权利。打开心去欣赏自然领悟自然,体会那种在自然中......

    人与自然(范文)

    1.人类社会…逆天行道,其妄自招。 ----道家学说. 老子 2.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维护好本土上的各种生物资源,也就不能维护好国民的生存质量。 ---- 汤姆.洛弗祖 3. 地球是万物之母......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物种在减少及原因。 2、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 3、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物种在......

    人与自然

    人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与自然建筑工程系 建管4班 陈 蕃 2011年11月19日人与自然 之尊重生命先尊重自然 摘要: 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 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 一座冷清衰落的古园,一个被生活抛弃的人,意外却又注定般地走到一起,没有丝毫的言语交流,却隐隐间有着高山流水般的默契,共同叩开我的心灵。 当你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忽......

    人与自然[精选]

    自由是人的本质追求,是人的生存应有的状态。自由既是人的认识能力,更是人的实践能力。由于自由与自然具有内在的相关性,自然是自由的基石,亦是自由展现的舞台,决定了对自由的研究......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 位于滇西横断山脉纵谷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3条大江,在东西150公里内紧密地排列依偎,构成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地理奇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我国这一“三江并流”的自然......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 话题分析:在我的理解上,这个话题就是要表述我们对自然的观察,感悟,旅游记录也是个很好的方式。 精彩构思: 一、写我到峨眉山去游玩,经过艰辛的路途,终于登上了山顶,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