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与自然
大自然的美
702班
刘慧丽
我甜甜地睡了一夜,刚刚才想起了我和我的好朋友的约定。
我们漫步在弯弯的田间小路上,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我贪婪地呼吸着,心中顿时感到幽幽快意。远远望去,一抹淡红色的云霞挂在天边,眼前是一排排“倒”在地上的金黄色的原野,薄薄的雾恰似天上的白色的云,也恰似一层薄薄的纱,飘拂在金黄色的稻谷上,萦绕在褐色的田间小道上,给清晨涂上了一层缥缈迷人的色彩。鸟雀在路旁的白杨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欢迎我们,多美的家乡晨景啊!我真想变成一个巨人,用长长的胳膊把整个原野拥抱。
走着走着,我感觉到脚上冰凉冰凉的,我低头看脚,发现我的鞋和裤角都湿了。噢,原来是晨露打湿了我的双脚和裤角,我伏在草丛里,凝神细看,发现稻谷上挂满了粒粒水珠。一粒粒晶亮晶亮的露珠静静地卧在稻谷上,有的在稻谷中间,有的在稻谷边缘,有的竟悬挂在叶尖上,晃晃悠悠地抖动,晶亮的水滴就要滴下来了。
我轻轻地摘下了一片挂满露珠的稻谷叶,小心地托在手心里,睁大眼睛,仔细观看,有的露珠有豌豆粒那么大,有的只有芝麻大小的,小的露珠很像大的露珠的孩子一样,我情不自禁地向稻谷叶吹了一口气,谁知它们竞分散开来了,过一会又合拢了。
我站在粒粒露珠前面,仿佛进入了一片清新的天地,我的整个身心都被净化了,就像也净化成了一粒纯洁的露珠。
教师简评:文章虽短,但叙述生动。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这说明小作者热爱生活,观察细致,才能写出这么优美动人的好文章。(指导老师:徐丽明)
秋
703班
何甜
悄悄的,秋姑娘来了。
瞧!田野里,果园里,树林里„„到处都是秋姑娘的影子。
田野里,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谷穗像波浪一样随风荡漾着,起起伏伏。金黄的稻谷全都因秋姑娘的到来而笑弯了腰,再看看另一边那高粱长得多好,高高的杆子,大大的叶子,站在高处望去,仿佛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一朵朵棉花都咧开了嘴,盛放了,一朵朵蓬松松的聚在一起,犹如一片银海雪原。
果园里,飘来一股诱人的香气。高大的石榴树上结满了果实,又圆又大,里面的石榴籽在阳光下晶莹发亮,像一颗颗红宝石。柿子树上吊着一个个小灯笼,彼此挤着。
树林里,一片片落叶就像一只只蝴蝶飞来飞去。银杏叶,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扇那扇那,扇走了夏日的炎热;红枫叶就像一张张邮票,邮啊邮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蚂蚁,喜鹊,小青蛙都忙碌着,它们都准备过冬了。
秋,一首丰收的歌,一幅美丽的画!
教师简评:语言生动形象,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讴歌秋天,抒发对生活、对秋天的热爱和喜悦之情。(指导老师:张远道)
晨雾 太阳
706班
杜伟
多少诗人、作家歌颂大自然,令人心动。一大早,我便来到外面感受大自然的诱惑。
我见过茫茫的大雪,欣赏过如丝的细雨,却很少看到这样迷人的晨雾。晨雾把大地遮挡得严严实实,没有一丝缝隙。它虽然没有大雪壮观,没有小雨缠绵,却流露出独特的温柔。它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爱抚自己的儿女一样,抚摸着你的面颊,给你一种轻柔、湿润之感,引你回味,让你陶醉。它像一道白色的幕布,披在山川、河流、树木、房屋上,没有一道花纹,给人一种朴实无华之感。它像一位仙女,总是用一层薄薄的白纱裹着自己的躯体,从不涂脂抹粉,也不争奇斗艳,却自有一种清纯、一种风韵。东方出现了一道红霞,才使我回过神来。
在一片橘红色的朝霞中,一轮比圆盘还要大还要可爱的红日,一跃一跃的冉冉升起。太阳散发着柔和的光,披着一层淡淡的纱,悬挂在东方天空。它像法力无边的神仙,把周围的云块都变成了令人神往的海浪;像力大无比的大力士,把周围的云推开,猛地一跳,蹦出了海面;像被老师表扬过的小学生,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兴致勃勃地向前走。
太阳徐徐上升,雾渐渐消失。花草的叶子上收藏着晨雾留给大地的礼物,在太阳照射下化作无数颗晶莹的小珍珠。
这是多么令人向往,多么绚丽的晨雾啊!
教师简评:文章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指导老师:闵媛婕)
梅
706班
毛智男
不知道为什么,在百花争艳的花园里,我一直只对梅花情有独钟。我喜欢梅花,不是因为她凌寒独自开,也不是诗人赋予她的精神,而是在心中敬仰着梅花在严冬里遭受风霜侵袭后,默默的饱受着饥寒苦难,心中仍有着执著的信念。
每个季节的景色都是平静的,为什么兰花在春季开放,石榴那鲜艳如血的花要在夏天展现,菊花却开向于秋,这些都是自然而然,而梅,却如一个历经劫难而不屈的女神。
我爱梅,爱她那脱俗的气质。在众花摇落之时,惟梅花独自绚丽,占尽这满山风情。在百花之中,惟有梅花和水仙一样飘逸,和玫瑰一样圣洁,和牡丹一样高贵,和白菊一样坚定。
我爱梅,爱她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幽幽的,好比瑶池仙子口中的一声叹息;悠悠的,就像是温柔的轻风拂过你的脸,令人迷醉。雪里,手拿一本书和家人趣谈,享受那大自然的美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中。
我爱梅,爱她那坚强不屈的性格。雪后的梅花,不畏寒冷,愈发怒放,绽出片片红玉,犹如在向严冬挑战。微风轻轻拂过,吹落片片花瓣。她,严寒中的梅,纵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将自己的报春之歌高唱。
我爱梅,爱她那与世无争的精神。梅花你一直给人以启迪:越是寒冷,越是寒风凌冽,花开得也越精神,越秀气。越是寒冷,越要不畏严寒,敢于向严冬挑战。我想我们的生命之花也应像梅花这样洒脱、坚守节操。
我爱梅,是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朴实,什么是高贵,什么是坚忍。我等待着再一次接受你无言的启迪。
教师简评:作者对自然中的景物观察细致,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指导老师:闵媛婕)
美丽的荷花
706班
王关涛
荷花的茎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灰白色的,好像一把把小雨伞的伞柄。荷花的茎上布满了细小的刺儿,抓住荷花的茎,手微微有些疼的感觉。把荷花的梗折断,茎上就有许多连着的细小的丝,真是“藕断丝连”啊!
荷梗的顶部是绿色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一张张圆形的绿叶均匀地摆在水面上,有的像一把小扇子。透过荷叶的空隙,只见一根根带刺的荷梗在水上昂首挺胸。
荷叶上缀满了洁白无瑕的荷花,这些荷花形态各异。这些荷花散发出阵阵芳香,使你禁不住想要翘起鼻子一嗅再嗅。在这荷叶中又有许多小莲蓬,摘下一个小莲蓬,掰开里面的莲米,放在嘴里,甜津津的,感到格外舒服。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真像刘三姐坐在船上,观看祖国改革的伟大成果。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尖尖的,小小的,粉粉的,就像小桃子一样。几朵开放的荷花羞答答地躲进大片荷叶的后面,露出半片雪白、妩媚的笑脸;有的歪着头,似乎在观看这如画的风景。
我喜欢荷花,喜欢它出身于淤泥却还开出这么美丽的花朵!
简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荷花的美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出来,文章虽短但不显单调,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指导老师:闵媛婕)
秋野小游
801班
童敏
盼望着,盼望着,秋天来了,秋姑娘为大地披上了五颜六色的秋装,为湖水穿上了漂亮的百褶裙。湖水荡漾,既像柔滑的绸缎,又如平铺的地毯。清澈的湖水中有许多鱼儿在自由自在地畅游。它们一支独舞,有的三五成群,头靠着头,好像在说悄悄话。
清晨,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小鸟在枝头尽情地歌唱,它就像是一位歌唱家,正在向大地演唱它新写的曲子。听着这优美的曲子,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我突然想到了犹金森曾写过这样一句赞美秋天的诗:“晨曦比往日更柔婉,毛栗变得褐色可爱,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玫瑰正在郊外盛开。”不错,秋天的景色的确很漂亮。
秋天的山也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一场秋霜过后,有的树叶变成了杏黄色,有的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了舞来,从远处看,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好看极了!
秋天的主调是金黄的。田野里,草儿全黄了,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金黄的外套,上面还绣上了几朵漂亮的小花。秋风吹过,大地间开起了舞会。看第一位上场的是“菊花小姐”,她那婀娜的身姿在风中舞动,一张雪白的脸显得特别精神。紧接着是银杏树叶,它就像一把小巧玲珑的扇子,在风中摇晃着,满树的叶子在太阳下闪闪发光,翩翩起舞。小草看得兴起,也随着跳起欢快的舞蹈。枫树也扎着华丽的丝巾从妈妈的身边飘走,一张张鲜红似火的叶子像无数的蝴蝶在风中翻飞,真是美极了。风渐渐地停了,这场舞蹈比赛结束了,都是第一哟!朋友们,我听着妈妈呼唤我回家的声音了。Ade,我明天还会再来看你们的。
教师点评:游湖游野,观鱼观舞,想象奇特活泼,语言和美,情感奔放。(杨梅)
夏日赏荷
801班
郑思玉
骄阳下,温风里,碧池之中,它亭亭玉立,是美的象征。夏日的早晨,我迫不及待地和弟弟一起去欣赏那美丽的荷花。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而且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走近去细看,嘿!荷叶上还有一些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在滚来滚去,像一个个既顽皮又活泼的孩子。这时,我发现那一朵朵荷花都躲在荷叶的背后,像一个个害羞的少女。瞧!这些荷花有的才冒出一点儿嫩尖,可爱极了!有的已经长得有手掌那么大了,一阵微风拂过,荷花随风摇曳,舞步蹁跹,还有的已经全部绽放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一旁的荷叶挨得紧紧的,好像是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着荷花姑娘。再细看荷花,它们颜色淡雅,千姿百态,有的洁白无瑕,像水晶一样纯洁;有的粉嘟嘟,像孩子的脸蛋一样可爱;有的只是一个青里泛白的小花苞,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了,花瓣全部簇拥在花蕊旁,像一个个花仙子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更有一些开放得早的荷花,花瓣已经脱落,露出碧绿碧绿的莲蓬,莲蓬上面的小孔,犹如一张张小嘴,正在顽皮地歌唱:“我们的生活多快乐,早开放来早成长!”
看着美丽的景色,我不禁陶醉了,我似乎也变成了一枝婀娜多姿的荷花,在微风中起舞。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杨万里的那联千古名句:“接天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啊,我爱荷花,爱它的芳香,爱它的的亭亭玉立,更爱它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面貌。
教师点评:夏日清荷,赏之忘俗。赏叶、赏花、赏蕊、赏蓬,细细观来,慢慢品,应和了杨万里的名诗和周敦颐的名篇,托物寓意,借景抒怀,美乎哉!(指导老师:杨梅)
一道美丽的彩虹
804班
余杰
在很久很久以前,颜色家族的成员们曾有过激烈的争吵,每一种颜色都认为 自己最美丽,最独特,最有用处,所以各不相让。
绿色首先骄傲地说到:“我呢,是生命的颜色,你们都朝着乡村,朝着城市,朝着森林望一望吧。绿的小草,绿的树林,绿的田野„„因为有我,大地才有了生机,因为有我,植物才有了生机。”
蓝色打断道:“你快别说大话了,你只看陆地,你怎么不去看看那广阔的天空和蔚蓝的大海呢?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面积都是蔚蓝的海洋。整片天空就是我广阔的胸怀。”
橙色禁不住开口:“你们全都是那么冷漠,只有我代表着暖色,代表着温暖,我是充满活力的象征。如果没有我,那你们看到的就将是一个冰冷的世界。”
黄色呵呵地笑着,语气是那么地轻慢:“你算什么?看到了天边那轮金灿灿的太阳了吗?是它撒下了金黄的太阳,让万物有了生命。没有我,世界将会是一片黑暗,没有生机,没有光明。”
红色再也忍不住了,大声说道:“我可是火,是血,是生命之色,是勇敢之色,是喜庆之色。看看人类和动物体内流淌的血液吧,是我给了他们生存的能量,没有我,你们什么都做不了。”
紫色是最稳重的一个,它不紧不慢的说:“我是权力的象征,是高雅的颜色。
贵族的服饰,君主的王冠,哪样能少得了我呢?
颜色家族的争吵仍在继续,突然间一阵雷鸣,颜色们害怕的蜷缩在角落里,紧紧靠着,寻求安全感。雨水开口了:“愚蠢的家伙们,你们难道不知道吗?你们每一个都是独特的,你们只有结合起来,才会出现更多更美的色彩。你们只有团结起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才会更美。”
颜色们相互对望,似乎明白了什么。它们手牵手,肩并肩,自觉地站成了一排,在天空中努力弓起身躯,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于是,每当雨水洗涤过天空,就会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在那里。那是七种颜色共同呈现的美丽。他提醒大家团结起来,把每个人的力量融入集体才最有价值。
同学们,颜色争吵的故事使我们明白团结的色彩才是最美丽的。让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把这个世界变为多姿多彩的美丽画卷吧。
教师点评:文章用清新有趣的语言,描绘了彩虹的色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颜色生命。不失为一篇佳作。(指导老师:何宗莲)
家乡的小河 805班
胡莉
我家门前有一条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日夜欢歌的小河。
小河是一幅彩色的画,时时印在我的脑海;也是一首叙情的诗,时时萦绕在我的心间;又是一支动听的歌,时时回荡在我的耳边。
春天,河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有几株婀娜多姿的柳树,长大的柳枝随风摇摆,像温柔的小姑娘在梳理长长的秀发。
夏季,河边的野花、柳树长得更茂盛了。这些野花和柳树倒映在小河里,小河变成一条五颜六色的彩带。放学后,我们天天都到小河去游戏。一个个像青蛙一样,扑通扑通地跳进水里,在河里游泳、泼水、嬉戏。我躺在浅水中,太阳暖洋洋的照耀着我。我仿佛睡在妈妈的怀里了
„„„„
秋天,燕子南飞了。小河边飘满了稻香。河边上的树叶也变黄了,变红了。小河里飘满了树叶,像一只只金色的小舟,随波漂荡。
冬天,雪花纷纷扬扬,大地白茫茫一片。河边的柳树依旧傲然挺立。小河依然淙淙流淌.
家乡的小河整整陪伴了我十三年,不论春、夏、秋、冬。
啊!家乡的小河,你是我童年的乐园,我永远忘不了你 --母亲河!
教师简评:语言生动,写景状物比较形象,小作者廖廖几笔就勾勒出了几幅水墨画,抒 发了对家乡的无限喜爱之情。(指导老师:黄劲松)
这也是春
806班
王再新
冰融了是春,粼粼春水汪汪,却又闪着些许幽蓝的光。风把水吹“老”了,真想这样对风坐着,看那吹皱了的水面波纹欢跃着奔向自己,自然地舒展,多么惬意,不由得想起了天上的悠悠白云,只是那白云虽可爱,却少了迷人的光眸。
花开了是春,鲜艳的迎春花在春风里悄悄绽放,在清晨给我们一个惊喜。那炫目的黄更别有一番韵味,叫人担心这样柔弱的身子能否禁得起料峭的春寒。柔嫩的花瓣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这朵花是春的笑脸。虽嫩但不娇,迎着春风开了,是她耐不住冬的寂寞任性的开了吗?她的任性却换来人们轻快的笑脸。她将空气撩染得活泼泼的,生气十足。
鸟来了是春,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辽阔的天空里,随性地歌唱在广阔的田野里,悠闲地休憩于枝头上,更有它的伙伴——风筝在与清风白云一起嬉戏,又是风筝满天飞的时光了。记得有一年,我在宽阔的草地上放了一只风筝。今年我却只能独自看风筝,飞远又飞近,飞去又飞回。
风儿卷着轻尘扑向你的面颊是春,柔柔地,痒痒地,暖暖的,闭上眼接受她的抚摸,睁开眼睛,桌上轻尘就是她的足迹。跋山涉水,她奔向我们,匆匆地,她是否又去赴另一个约会呢?
寻找着春,我看到遥远的柳梢上那淡淡的绿意;寻找着春,我听到小路旁树上那鸟儿清脆的歌唱;寻找着春,我看到枯萎的草伸出嫩绿的手臂辉映着娇艳的葵花。
春是花,春是水,春是鸟,春是„„春是希望,去了又回来。
教师简评:排比构段的结构,多角度描写的思路,清新活泼的语言,值得玩味。(指导老师:曾祥茂)
雨
806班
王燕英
(一)下雨了,下雨了!
濛濛的细雨,漫天柔和地斜织下来,天地之间笼罩了一层薄薄的水帘,如烟,如雾,如尘。簌簌的声音轻轻地响着,细密的雨丝轻柔地落在大地上,地面濡湿了。细雨中的新柳,狭长的叶子,柔软的枝条,随风轻轻地飘动着。新钻出土的小草,不甘示弱地挺着脑袋,青得发亮,绿油油软绵绵的。雨中夹着清新的泥土气息,还带着素淡的花香,让人感到清爽舒畅。马路,便道,田间土路,都被春雨润湿了。路上的行人,有的撑着伞,有的披着雨衣,有的干脆什么雨具也不带,尽情地做个深呼吸,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雨,始终是不温不火的,温和而洒脱。啊,有谁会厌弃你这柔弱的小生灵呢?
(二)下雨了,下雨了!
天空,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忽然间阴云四起,一道闪电划过,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黄豆大的雨点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啪啪的击打在地上,屋顶上溅起一片片水花。眨眼间,地上的积水汇成了小河。刺眼的闪电,不时划破黑锅底似的天空,沉闷的雷声和刷刷的雨声打破了沉寂。路两旁的大树,树叶不停地在雨中抖动,深绿的树叶被雨洗过显得油绿欲滴。已经很壮硕的小草翠绿翠绿的,在风雨中顽强地挺立着,一片片草坪好像一块块翡翠。一簇簇野花经受着风雨的考验,更显妩媚俏丽。雨珠不断地击打路面,一条条小河蜿蜒流淌,渐渐汇集成一个个小水潭。雨点敲打着行人的雨伞,不断发出嘭嘭的声音。
啊!夏天的雨,激情又泼辣。
(三)雨,不紧不慢不大不小地铺展着。密密的雨丝浓雾般地罩住大地,刷刷地吟唱着。雨雾朦胧。万物都笼上了一层薄烟。大地已经湿透了,透出一股侵人的凉气。路旁的大树,树叶已经由绿变黄,变红。一阵秋风吹过,如蝴蝶般翻飞飘落。百花大多谢幕了,惟有那傲霜的菊花,在风雨中更加摇曳多姿。晶莹的水珠在它深绿的叶片上滚动,好像翡翠盘上的珍珠一般。田野在秋雨的洗刷下,像自然的魔手涂抹了厚重的油彩。
秋雨,深沉而又含蓄。
教师简评:能抓住特征进行摹写,是本习作的亮点。(指导老师:曾祥茂)
春之雾
807班
胡佳丽
早晨,我透过门缝往外看——啊,外面浓雾弥漫,白茫茫的一片。走在大路上,我仔细地观赏着,天地间笼罩在白雾里。近处的花草树木,远处的山峦、房子都在浓雾中时隐时现。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他们杂乱的、时断时续的脚步声能清晰地听见。只有在相互靠近的一瞬间,才能看清楚他们的面孔,转身再看时,他们的背影仿佛进入了虚无飘渺的“仙境”之中„„
我觉得自己也像是在这“仙境”闲游,眼前不断飘来轻纱似的雾,一颗颗、一粒粒,如烟、如尘、如诗、如画。我伸手支去抓,哈,抓住了!当我张开手细看时,它早从我的指间溜走了。到处都是它的身影,让我也分不清方向,多可爱的雾啊!它像一个巧妙的他化妆师,把我额头的绺绺黑发染成了缕缕银丝,上下睫毛都沾满了小小的水珠,只觉得眼睛湿润润的略带一丝凉意,真是舒服极了。
过了一会儿,雾渐渐淡了,大地脱下厚厚的罩衣,披上轻柔的绫纱。一些大树也羞涩地露出粗壮的枝干,柔和的太阳光渐渐地洒下来。再然后,连花儿红的、黄的、白的„„,也一朵朵的露出了笑脸„„
这一切,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水粉画。我被这大自然的美景吸吲了、陶醉了„„
教师点评:习作将雾的浓淡变化之景做了细致的描摹。比喻贴切,手法自然。表达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有真情实感。(指导老师:田显玉)
不简单的秋
807班
戴文娣
秋不知不觉接了夏的班,让人们没有防备,接着一个两个人都打了喷嚏,感冒了,看吧!秋它可是很顽皮吧。“真该死!”听吧!扫地的同学在抱怨,“这树叶刚扫完了又掉。”秋听了之后生气了,又把树叶给摇了下来。
秋还是很乖巧的,看吧!农民伯伯们脸都成了一朵花,一个两个都把金黄的稻谷举得高高的。听吧!农民伯伯们说:“今年的收成真好。” 稻谷低着头笑 :“我们长得可真沉。”再去看看苹果,它们像害羞的小姑娘,一个个都红着脸,你挤我、我挤你的,让农民伯伯摘不赢。
秋,她赶走了夏的燥热,把蝉也撵走了。闻闻,那一阵阵桂花香扑鼻而来,听听,一首首乐曲在蛐蛐的手下演奏得更为动听。也许,我们认为她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吧,她还很爱捉迷藏呢!清晨,它在这儿,让你倍感清爽,一到中午它就躲了,仿佛怕你太冷,悄悄加点温度,一到晚上她又来了,大口大口的吹着凉气,让你记住:她就在这里。看吧,秋她不怎么听话吧,常常耍着孩子气。
秋竟然还是一个画家,把深绿的叶子染成了黄色。诗人是很爱她。有很多诗人给她题词,写诗。比如刘禹锡的《秋词》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说秋比春还美;白居易的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把自己对秋的情感都写了进去。
秋真不简单啊!
教师点评:秋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全文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方法把秋天的景致写得活灵活现。一个落叶纷飞、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美丽、凉爽之秋呈现在读者面前。手法灵活,构思巧妙,语句清新流畅。(指导老师:田显玉)
雨
901班
张子英
我爱雨,爱雨的颜色,爱雨的味道,爱雨的声音。
雨的颜色
早春,世界一片沉寂。雨,这个大自然的精灵飘飘洒洒自万里高空降下。霎时,万物复苏,树儿发出新芽,笋儿探出稚嫩的芽,大地变得生机勃勃,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雨,是绿色的吗?那可是充满希望、令人遐想的颜色啊!
雨的味道
夏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多想来一场痛快淋漓的倾盆大雨,用以解解暑。夏天雨下的最多,又最大。夏天雨一下就是雷阵雨,倾盆大雨。当火热的土地瞬间接触雨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味道,这种气味就是雨的味道。这种味道似乎像淡淡的土气,而这种味道又伴随着一股热浪。当这股热浪逝去后,炎热的夏日就会变得清凉舒爽。雨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
雨的声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声?我觉得雨是有声的,雨下时,特别是雷阵雨,雨打在地上,石头上,瓦上。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逝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江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霹雳舞,有时如百鸟争鸣。雨的声音是多样的,是优美的。夜晚,听着雨声入睡也是一种享受。多么令人陶醉的声音啊!
我爱雨,爱雨的颜色,爱雨的味道,爱雨的声音。
教师简评:清晰的思路,优美的语言,交织成一首雨的赞歌。遗憾的是篇幅有些短小。(指导老师:韩淑芳)
借来一抹亮丽
903班 王晓敏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月亮本没有皎洁的光芒,却凭借太阳光,以朦胧之态给了世人浪漫的向往;太阳,本无力照亮整个地球,却凭借月亮,将光辉洒向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你缺少美丽,你可以借一缕色彩点缀自己;如果你缺少坚韧,你可以借一根长杆支撑自己;如果你缺少温暖,你可以借一丝阳光照亮自己。
蓝天借着白云而多姿,白云借着蓝天而生动;河流借着土地来前进,土地借着河流来滋养;高山借着绿树来点缀,绿树借着高山来挺拔。花朵借着蜜蜂来传粉,蜜蜂借着花朵来生活......大自然中的万物互相借取,相互依靠。
不要认为“借”是一种耻辱,不要认为“借”是一种低下。相反,只要有“借”有“还”,“借”何尝不是一种时尚的生存方式?
借钱创业,贷款上学,这已经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何必让“缺”延迟了自己的脚步?船借风行驶得更快,鱼借水游得更远,树借光长得更茂盛,人借车才能走得更远。
如果你困在一个局中走不出去,何不借一把捶砸破这个局?如果你在一团迷雾中迷茫不前,何不借一阵风吹散雾?如果你站在一个点却不知前路何去何从,何不借张地图,找准你的方向?
何必吝啬语言,何必羞于启齿,在缺失时借一点,帮助自己前进,这不是很好吗?
借来一抹亮丽,让自己鲜艳;借来一点智慧,让自己成功;借来一点坚韧,让自己坚持;借来一缕阳光,让自己温暖;借来一张蓝图,给自己方向;借来一盏明灯,照亮自己的前程。
在成长路上“借”来一点亮丽,同时用自己的长处去支撑他人的不足,前进总是需要相互借取,相互依靠的。
借来一抹亮丽,让自己美好;付出一点温暖,让他人光亮。
教师简评:本文由大自然万物发端,由此联系到人生也如此。排比句和排比段,读来铿锵有力。反问句又让人沉思良久。习作很不错!(指导老师:江培秀)
魅力永恒
905班
何敏
不知怎地,我总喜欢窗户。喜欢在窗户边睡觉,喜欢倚着窗户阅读,享受着窗外凉风的吹拂;闲静的坐在窗外做作业,可以不时的欣赏一下窗外的美景。
早晨,远外的青山绿树,近处喧闹的河水,觅食的禽鸟,形式不一的房子,袅袅的炊烟从房屋升起,这一切组成了一幅风景画,是那么的和谐而美丽,恐怕再著名的画家都难以画出它的半分。
夜晚,皎洁的月光透过窗外射入已悄然无声的房间,地上洁白如水,让人不禁想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在月亮的照射下,房屋树木,山水都显得那么的静谧,倘若有兴趣,倚窗弹奏一曲,其情景真能够令人销魂的。
雨天,绵绵细雨洗刷着大地的污秽,倚窗眺望,万物在雨的洗礼中格外纯净。睛天,阳光普照,万物显得生机盎然。来往忙碌的人儿,快乐自由的禽鸟,聪明喧闹的孩子和绿树相衬,好一幅人间美丽的生活画卷!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窗外的风景永远都是那么美好,透过窗外,是一幅艺术精品,它永远是那么的有魅力,永远是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不信,你试试看吧!
教师简评:文章选取的视觉虽小,但足以展现家乡景色之美,足以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语言简洁流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算得上是一篇短小而精美的写景文(指导老师:陶兴德)
那一片片云
906班
闻杰
抬头看天,一片片的云。
我喜欢天上的云,喜欢她的洁白,她白的像棉花。她的形状多种多样。如千里马,奔腾翻涌,生生不息,帘卷苍穹的气魄,她是大自然的瑰宝。
小时候,我常常躺在草地上,看天空的白云,偶尔还有无忧的鸟雀展翅在云柔美的羽翼下,翱翔蓝天。
天晴了,云又朦胧在天际,火红的太阳悄悄的躲在晕的背后,任由丝屡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向美丽的大地。九重苍穹是云的舞台,荡漾在碧天之上。似锦絮、如涟漪,像少女的脸庞,若飞舞的鸿雁,她们款款而行。像风平浪静的海面扬起的帆,自信的漂泊,自信的展现她们最迷人的姿态。或聚或散忽淡忽浓,而又流云奔涌,生生不息。片片浮云,纷飞飘散,错落有致,宛如一幅以蓝天为底蕴的大自然油彩画,又恰似万屡思绪,飘过人们的心中的天空载着我无限的暇想。
那云不在天上,而已飘扬在我心目中。是那弯记忆,是那屡思绪,是那道希望!我俨然也变成一片云,用云般的辉煌点缀美丽的天空,用云般的感悟,领略装扮苍穹的喜悦,无论明天的天气怎样,我都会永远飘扬飘扬……
仰头看天,一片片的云……
教师简评:坐看云展云舒,竟有如此美景。全文想象瑰丽,比喻新奇,结尾深化主题,给全文注入了一种向上的活力。(指导老师:吴刚)
第二篇: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
谁是生命的主宰?人,还是大自然?
有人说:“世界上如果存在神,那么神便是天上的主宰,而人类则是地球的上帝。”自然。世上不存在神,那些神明论也都是人们虚构出来的,那么人类就是世上的主宰吗?
人类是最高等的动物,人有思想,感情,有着低等动物所没有的智慧,人类能发明制造出几乎他们想要的一切。人有感知与判断能力,能够分析世间的美,万物的理,事物发展的规律。人在其它低等动物眼中真的是至高无上的,对人类,它们既羡慕,又畏惧。
人类的科学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也试图凭着自己的智慧改变本不能也不可能改变的大自然。人类的野心太大,想要凌驾于大自然之上。在他们眼中,他们本该是无所不能的,以致能决定一切。他们也在为主宰自然,主宰地球作准备,肆无忌惮地破坏阻碍他们的事物。大自然也曾一次次地警告,人类还是执迷不悟。大自然的怒火是无情的,足以焚毁一切。让你在痛苦中煎熬,让你第一次感到恐惧,也开始后悔人类的无知与可笑。
人类抵抗不了大自然给予他们的惩罚,这是一种屈服。最高等动物也只能跪伏在大自然面前,生命的主宰,地球的主宰,便是大自然。
人类总认为自己与自然是并列关系,其实不然,人类还不够资格。人与大自然只是包含关系,而且是自然包括人类。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又或者更少。所以,假设哪一天出现了比人类更高等的生物,我也不会感到奇怪。
另一方面来说,人类是产生于大自然的,是由森林中的古猿进化而来的,只是人类总将自己与自然对立起来。人类在大自然的各个区域里生存下来,依靠着大自然存活并发展。等到一个人渐渐年迈,直到死去。人们总希望他的灵魂还在世间飘荡,自古祭祖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但从本质上讲,人死后无非是成为泥土或其它植物的养料。总的来说,人生于大自然,最后也会归于大自然,这只是生物循环的一个过程。除了生前遗留的精神财富,或是造福于人类的各种技术,总之,除了生前的贡献还留在世上,便没有其它超出实际的意义了。
别把自己当做上帝,人最多是上帝的臣民罢了。我们没有资格掌控自己的生死,一切都是按照事物的正常发展规律进行的,每种生物或非生物都是充当循环链的一部分,人类也的确有很多智慧结晶,但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大自然的产物呢?
第三篇:人与自然
物竞天择or和谐相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曾是亘古不变的生物进化的真理,然而今天,很多人却把它用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将整个自然关系的链条变成了“弱肉强食,强者生存”。人类以“地球上最聪明的灵长动物”自居,因为强大,因为聪明,所以可以对自然中的一切资源随意的使用,甚至是没有节制的蚕食。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越演越烈,看似作为强者的我们在征服着其余的生物,实则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就像下面这幅图一样,我们仔细一看,换一个角度,就会有惊人的发现。
这幅图,根据我们的惯性思维,我们第一眼可以看见的是,在一个平静的湖上,有一块长着草、树的陆地,一个人坐在一条小船上,张着双手,旁边游着一条大鱼。看着这样的画面,我们可能把它理解为:渔夫捕鱼。但是,这幅漫画的寓意绝不仅于此。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要用的是创新思维而不是常规思维,那我们思考的角度就应该有所变化。于是我们将漫画颠倒,我们就可以发现一副不一样的场景。也是一片平静的湖上,远处天空飞着几只鸟,我们也不去猜想那是什么鸟了,近处一只巨大的鸟,眼神里充满了愤怒,嘴里衔着一个东西,我们再仔细一看,鸟嘴里的“东西”不是别的,是一个人,是我们刚刚从正面角度观察出来可能是渔夫的人。整幅画面很明显的表达出一个意思:大鸟吃人。从这两幅画面中,我们可以得到截然相反的寓意。如果将第一幅渔夫打鱼的画面寓意理解为人对于自然生物的征服,那第二幅大鸟吃人的画面寓意就变成了自然生物对人的“征服”,简单一点说就是报复。如果第一幅画面展现的是现在人与自然生物的关系,那第二幅画面就是不久的将来,或者是一百年,或者是几百年之后人与自然生物的关系。从来逻辑角度,如果第一幅画面是因的话,那第二幅就会成为果,而这其中的条件就是:人类的不加节制。在对这幅漫画的解读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文学中讲求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仅用惯常思维,那问题的答案可能就是唯一的,而如果从多角度,逆向创新思维出发,答案却是丰富多彩的。众所周知,在漫画中,深刻的寓意来自拟不同角度解答出来的内容,而这幅漫画像传达给我们的也是如此。角度的变化带来了画面内容的变化,从人捕鱼变成了鸟吃人,从字面上看是主语的变化,但从生物的角度来看,就是主宰者的变化。如果不加重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将会在不久的将来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如这幅漫画所寓意的那样。
当今社会,工业文明的推进,物质的丰富,伴随着的是人欲望的不断膨胀。人对自然资源的掠取,不再是满足简单的生存要求,更多的变成了一种求新、求异欲望的满足。人们变的空前的“大无畏”,无畏吃任何东西,无畏吃任何动物,如此这般,人们吃果子狸、生吃猴脑以及活取熊胆等,人们不断地残害着自然中的生物,而这每次对动物的蚕食,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回应”,从以前的非典到后来的禽流感等。这样发展变化,不禁让人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将如何演变,如果不加控制,是否真的会出现漫画中鸟吃人的那一幕?答案可想而知。
无论是人与社会环境还是人与自然环境,每一个整体得以存在并发展,都是因为内部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平衡的力量。“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这些成语都深刻的揭示了,每一种存在都应该坚持适度原则。人如果欲望不止,变需要为一种掠取,那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势必被打破,当这种失衡达到一种极致的时候,另一种生存方式势必应运而生,就如第二幅漫画那样。这样的结局肯定是每一个作为“人”的我们,不想看到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抛弃那自以为是的“最聪明灵长动物主宰者”的优越感,停止对资源的掠取式开采,停止对动物的残忍吃食,跟自然,跟动物和谐相处,物竞天择只是一种物种发展的规律,而和谐相处才是物种生存的规律。
第四篇: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
——读《大象的主人》有感
八(3)班
刁家慧 辅导老师:贾殿石
从一本书中读出一份精彩;从一个书中读出一个人生,我从《大象的主人》中读出一片新世界。
跟随着主人公让·吕克踏上非洲的大地,这片新世界里没有弥漫整片天空的浓烟,没有令人作呕的污水,没有恼人的汽车鸣笛和废气。非洲,这片充满神秘而又有魔力的大陆,陆上的人们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不去计较着环境的变化,感受着让·吕克的惊讶,感受着他的激情友谊,感受着他对自然懵懂的喜爱,感受着他的成长,感受着人与自然的美好。
历经沧桑的变化,大千世界如此多娇,从原始而简朴的生活到现在的高科技,人与自然经历了多少的变化?无人知晓,人与自然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从生活还是学习。远到非洲人们利用大象搬运东西,近到自家守在门口的小狗。它们更是我们的“老师”,小到一草一木,大到鲸鱼,从鲸鱼身上发现“流线体”开始制造舱船,利用鸡蛋原理建行房子,从蝙蝠身上发现“超声波”„„这些都是一件又一件活生生的例子,人们从自然母亲身上得到那么多的赠品,人们在自然中生活着,这种平衡于己于人都有有利的,人们的发展与生活离不开自然,人们的学习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的平衡是必要的。
然而人类在不知不觉当中打破了这种平衡,随着人类科技的急速发展,人们所制造的污染也逐渐变大,随处可见的白色塑料袋、零食袋、汽车恼人的汽笛声,排出的尾气,城市里令人烦躁的空气。逐渐增多的人群,开始拥挤的世界。人们为了生存开始将生活领土迁移到森林,开始出现砍伐森林,建立牧场,放养牛羊,无休无尽的拓展,渐渐的森林开始消失了。由于领土被侵占,人与自然的冲突增大了,野兽袭人事件、沙尘暴、泥石流等等,面对这种现象人类并没有停止自己的作为,还有许多人猎杀野兽,贩卖野生动物,捕食野生动物,贩卖兽皮,渐渐地许多存在的动、植物渐渐消失了。不仅是森林,人们也开始对海洋进行了侵害,石油污染、捕杀鲨、鲸„„人们开始悔误自己的行为,却依旧有更多的人在继续“犯罪”。
“人与自然”不是一种称号,不是一句口头禅。它是人类与自然那亲密不可断的关系,没有一个优良的自然环境,人们生存不下去。
我的中国梦很简单,我想用自己的双手为自然做出一些贡献,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一起创造一种新世界。“人与自然”不是一个梦。
第五篇:人与自然
人是属于自然的。人类应该保持远古时期那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于大自然我们只是了解了很少的一部分也没有掌控自然的权利。打开心去欣赏自然领悟自然,体会那种在自然中的渺小感.大自然是天然的资源,我们与大自然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保持珍惜和爱惜的心态,适度的使用自然资源,不再让大自然遭到破坏,使生活环境美好、自然资源无耗尽,让后代子孙能享有一片净土,我们的关系就像是母子一样亲密、和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为我们描绘的一幅大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画卷,这幅画卷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神往!可是,如今在很多地方别说白鹭,就连麻雀的踪影都难以寻觅!听父辈们说,十年前在乡下,麻雀以田地为家,以庄稼为伍,虽然它们也有吃稻谷的劣迹,但它们为消灭四害功不可灭。不知何时,人们急功近利,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量施用农药灭害虫,结果无辜的麻雀身受其害,死的死,逃的逃,从此就很难寻到麻雀的踪影!昔日那种人与鸟共处,鸟声啾啾的的美好景象成为一种记忆!取而代之的是寂寥的田野,及使用农药后带来的种种后遗症!
记得,在课文中我们读到南朝梁代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简练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富春江的水之美:“水皆漂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富春江的水是这样令人心旌摇荡,长江的水又何尝不是这样:“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星转斗移,如今的长江还是这样靓丽吗?“一江黄水向东流”是当今长江水的真实写照。在重庆一带,长江的水就是蜡黄蜡黄的,含有大量泥沙。上海长江入海口的地方,能看到的只是一江浊水。目前长江的实际排污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河和淮河。有些河流的江面,用垃圾池来形容恐怕也不为过。仅三峡库区的生活垃圾堆存总量就达到了380万吨,工业废物堆存更超过了3000万吨!汛期来临的时候,后果不堪设想!由此可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是多么可怕!如果我们还置若罔闻,人类将招致灭顶之灾!还谈什么奔小康,还讲什么生活美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针对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种种情形,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可持性发展的战略方针,果断采取各种措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绿化荒山,治理污水,推广沼气池,清理河道、江道垃圾,关闭一个个污染严重的生产点。昔日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正在返老还童,找回它们美丽的从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景,正走进人们的视野!由此可见,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才能真正美好!让我们像爱护我们生命那样去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
我们想看到到青山绵亘、林壑尤美;我们还想看到高山之上,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我们还想听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流水淙淙,清脆悦耳。多么希望
让我们每个人都投身于环保的行列之中,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环保的忠诚卫士,那样,“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的美丽景象,就会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