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课人评价意见
公开课活动的通知
朱翠宇同志,定于2015年9月24日举行职评考核公开课教学,望你接到通知后积极准备,及时开课。
九湾中心校
2015年9月22日
第二篇:听课评价
评价:2012年11月30日,我们去韶关市二中学校听课,我深有体会。第一位生物老师,教的是高二的细胞器这节课。该老师能精选习题,题目设置有梯度,提问面向中下等学生。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懂。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有待提高。而且,板书工整清晰,语言流畅有条理,课堂条理清楚,题目设置有梯度,课堂容量足,要加大学生参与面。更重要的是,知识点详尽,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并能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如能适当增添一些互动环节,气氛会更好。语言幽默风趣,将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传授,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双基落实,效果大为显著。本课从植物入手,并继续引进细胞器这个概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内容安排有序,但学生反映稍显沉闷。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程,课堂气氛活跃,内容传授形式多样。第二位老师是高二的地理课老师,教的是美国农业。该老师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采用学生回忆复习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和整理。结合知识点辅以相关例题、习题,讲练结合。例题规范,针对学生基础少扎实,采用此类复习方法能进一步夯实基础,值得肯定。能让学生在反复比较中美之间的农业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引领、导航作用。但是,略有不足的是课堂内容略显单薄,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知识面。能采用类比引入新课,讲解例题详细,对个别容易出错的地方能反复强调,及时反愧巩固。选题类型较全面,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的积极性有待拓展。我的体会:本学期参加了去韶关市二中学校的听课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老师讲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第三、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上课的老师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总之,本学期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老师上课的方式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应当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第三篇:听课人张辉
听课人:张辉
听课记录
时间:2010年3月31日星期三 节次:第二节 执教:赵林声 课题:确定位置 年级:六 学科:数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说某同学在自己的什么方向?(强调观测点)2.揭示课题。
二、新课
1.出示主题图并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还有灯塔3和灯塔4(灯塔3在北偏西40度,灯塔4在北偏西55度4千米处),你知道它们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
3.引导反思:你觉得这样描述灯塔的位置怎么样? 4.提问: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就准确了呢?
5.学生自学课本:怎样用角度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6.全班交流:学生汇报用角度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7.学生操作:测量灯塔1的图上距离,描述出灯塔1的位置。8.全班交流。
9.学生操作:测量灯塔2的图上距离,描述出灯塔2的位置。10.全班交流。
三、巩固
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四、课堂总结
评课
1.活用教材,激发内需。在教材呈现的富有现实意义的轮船航海图的基础上,又增加设置了灯塔3和灯塔4,它们与灯塔2或等距离或偏离的角度相同。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用已有的“东南、东北”等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不够准确的,从而产生新的学习需求。这样安排,一方面在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更加准确,并认识到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架起了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发挥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完成的,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
建议:
本节课教师虽然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最大的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体现,没有能引领学生有效地突破难点:偏离角度的理解和度量。因此,到巩固练习时大部分学生还对度量的角度不够理解,不知道度量哪个角,教学效果不理想。
第四篇:听课评价范例
--
听课记录评语
陈建平听课感受
季艳芳老师的语文课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房平老师的英语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林燕、陈红梅老师的课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
刘梦麟:
3月1日听了林燕老师的《Dream Homes》,认为林燕老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了很大进步,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练习讲解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但根据初一学生状况,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练习还可增加,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3月6日听了邵宏誓老师的《美好人生我选择》——直面升学与择业,认为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3月8日听了陈红梅老师的一堂课,认为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3月8日听了秦丽燕老师的《透镜光的折射》一课,认为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刘凤:
3月6日听了曹国华老师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认为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3月8日听了李春涛老师的《分式的加减法》,认为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3月12日听了顾惠芳老师的《我的老师》一课,认为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3月13日听了狄永伟老师的《鸟(专题)》一课,认为该专题内容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上积淀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参与多,课件精美,涉及知识范围广,开阔学生眼界,点面结合加练笔,让学生对鸟的认识逐步深入,效果较好。
3月13日听了季艳芳老师的《曹刿论战》,认为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汤逸平
潘海燕的《分式的通分》,通过类比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小潘老师恰当地采用了这一点,值!教师示范---学生板演---巩固练习的过程清晰且训练较具体,巩固及时。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意细节,另外也多了一点严肃,少了一点轻松。
3月7日顾惠芳的《一面》,通过课前学生的讲述新闻,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培养所有学生参与分类,评价,鉴别能力。对重点词、句作了必要分析,为学生语文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矗学生参与面广,但似乎缺少点激-情。
3月2日缪瑞芳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能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注意解题的示范作用,课堂容量足,条理清晰。但课堂少活泼,很多可由学生解决的由教师替代了,拖堂也较长。3月5日钱爱萍的〈〈人类最宝贵的是生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从中可看出热爱上了这门功课,大多同学能围绕教师的提问动脑思考。授课形式多样,通过讲授、讨论、朗读等方式,达到了示范课的目的。
3月10日严中英的〈〈中国结〉〉,教师能在组织旧知识的基础上讲新课,且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自然,学生积极性也高。教师能很有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很有亲和力。但示范效果不好,其实在这里分组学习会更好。
第五篇:每逢佳节倍思亲 听课评价
《每逢佳节倍思亲》听课反思
孙秀青
前段时间,学校举行了“导航杯”教学展示课,我有幸聆听了丁老师执教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节课。这节精彩语文课堂教学,让我收获很多,在对丁老师的教案设计、教学能力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听课体会。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上课时,丁老师通过课题直接古诗的学习,然后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导朗读古诗,并教授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好了古诗,丁老师布置学生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内容来理解诗句。课文结构清晰,语言简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很快找到了相应的语段来理解诗句。那如何让学生体会诗人王维对亲人的思念,丁老师还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同学们离开过自己的家和父母分别过吗?你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吗?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不少小朋友表示曾经到亲戚家住过,少则两三天,多则半个多月,所以小朋友说的时候都表达出了自己很想家,这时候,我提问学生:“王维离家多久了?”“两年!”小朋友几乎是喊着回答,“会多么想家啊!谁能读出诗人的感受?”有了情感的铺垫,学生朗读起来颇具深情,效果较好。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体会到了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种角色的互动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纵观整节课,我觉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读”占熬头。在课堂中无不体现着丁老师扎实地教学功底,教师或以自己的朗读功底以身示范,或抓重点词句让学生比较体会朗读,或以复沓的激情引导将学生的朗读推向高潮。可以这样说,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堂“读”领风骚。其次,板书设计也很有特点,丁老师通过简笔画的方式快速地帮助同学理解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快速融入到古诗的情境中。整个板书设计清楚明了,简洁大方,让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是这节课成功之处。
这次听课让我的收获很多,我看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明白了自己与其他优秀老师之间的差距。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力求博采众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