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圣诞节的作文:中国春节与圣诞节的差异
关于圣诞节的作文:中国春节与圣诞节的差异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圣诞节不少孩子以为是圣诞老公公诞生的日子。其实圣诞节是来自基督教习俗,是庆祝荣耀尊贵的上帝为了爱世人,便将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间,成为人的样式,与人一同承担苦难、救赎世人。圣诞节就是庆祝圣子耶稣基督的诞生。而在西方庆祝圣诞节不是只有圣诞节夜以及圣诞节当天,早在圣诞节前的四个星期日,便已经开始每周日庆祝耶稣诞生的习俗,这一段时间称为「将临期」。
在将临节期,教会的布置全都以蓝紫色为主。圣坛的桌巾、讲台的台帷、牧师袍的肩带都是紫色。并且圣坛中央通常会放置一个用长青树的叶子作的花环,中间有五枝紫色的长烛,每个星期日,便多点上一枝蜡烛。到最后的圣诞夜里的「普世同庆」点上中间的最后一枝蜡烛。烛光象征着在许多年前的圣婴孩耶稣其第一声啼哭里,为这世上带来了光明。
而圣诞老人其实是公元第三世纪的尼可莱斯主教。他曾冒死解救被处殛刑的政治犯、也揭发过贪婪官吏屯粮,使百姓渡过饥荒。在宗教被迫害时,被捕入狱,身上满是鞭痕、钳伤与烙印,仍坚持其信仰。而后半生留在米拉,设立孤儿院、照顾病患、贫民。尼可莱斯生平事迹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他慷慨助人的行径和对孩童的爱心,这些事迹后来被儿童文学家,予以丰富的想象而成为我们现在所知圣诞老人故事。
圣诞节最重要的意义是讲「饶恕」与「和好」,而非等待圣诞礼物。在这宁静的夜晚,想一想有没有人得罪你,你还没原谅他、饶恕他呢?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耶诞节是一个宗节我们把它当作耶苏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但是有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那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Epiphany,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那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那路拉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那稣的受洗。后来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经过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伴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约在公元375年传到小亚细亚的安提阿,公元430年传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那路撒冷的教会接受得最晚,而亚美尼亚的教会则仍然坚持1月6日主显节是那稣的诞辰。
12月25日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固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Tide),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洗了,但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耶稣生时东方三王(即三位博士)来朝拜的故事。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12月25日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那稣降生的传说有关。
耶苏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苏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苏”,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苏要出生了!于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苏。后人为纪念耶苏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苏的出世。
圣诞节便是于十二月二十五日纪念耶苏的诞生,但真实的诞生日就没有人知道了。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第二篇:有关圣诞节的作文中国春节与圣诞节的差异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有关圣诞节的作文:中国春节与圣诞节的差异[1]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圣诞节不少孩子以为是圣诞老公公诞生的日子。其实圣诞节是来自基督教习俗,是庆祝荣耀尊贵的上帝为了爱世人,便将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间,成为人的样式,与人一同承担苦难、救赎世人。圣诞节就是庆祝圣子耶稣基督的诞生。而在西方庆祝圣诞节不是只有圣诞节夜以及圣诞节当天,早在圣诞节前的四个星期日,便已经开始每周日庆祝耶稣诞生的习俗,这一段时间称为「将临期」。
在将临节期,教会的布置全都以蓝紫色为主。圣坛的桌巾、讲台的台帷、牧师袍的肩带都是紫色。并且圣坛中央通常会放置一个用长青树的叶子作的花环,中间有五枝紫色的长烛,每个星期日,便多点上一枝蜡烛。到最后的圣诞夜里的「普世同庆」点上中间的最后一枝蜡烛。烛光象征着在许多年前的圣婴孩耶稣其第一声啼哭里,为这世上带来了光明。
而圣诞老人其实是公元第三世纪的尼可莱斯主教。他曾冒死解救被处殛刑的政治犯、也揭发过贪婪官吏屯粮,使百姓渡过饥荒。在宗教被迫害时,被捕入狱,身上满是鞭痕、钳伤与烙印,仍坚持其信仰。而后半生留在米拉,设立孤儿院、照顾病患、贫民。尼可莱斯生平事迹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他慷慨助人的行径和对孩童的爱心,这些事迹后来被儿童文学家,予以丰富的想象而成为我们现在所知圣诞老人故事。圣诞节最重要的意义是讲「饶恕」与「和好」,而非等待圣诞礼物。在这宁静的夜晚,想一想有没有人得罪你,你还没原谅他、饶恕他呢?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耶诞节是一个宗节我们把它当作耶苏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但是有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的节日。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那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epiphany,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那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那路拉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那稣的受洗。后来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354年12
第三篇:春节与圣诞节的比较
春节与圣诞节的比较
摘要:中西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渊源。比较节日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对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行直接的、多方面的探索。
春节和圣诞节是中国和西方的重要节日,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人们的期望与希冀。本文比较了春节和圣诞节的异同,说明了两者不同的来源和庆祝方式,指出了两者的共同点,即企盼幸福,向往仁爱,祝福未来。
关键词:春节;圣诞节;异同;比较
1.引言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圣诞节则在西方有着巨大的影响,两个节日都可以说是各自节日文化中的“重头戏”。本文就两个节日的来源、庆祝方式等进行了对比,比较了两种节日的异同。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都是东西方特别重要的节日.本文从习俗的角度来比较这两个节日。从而使学习彼此语言的人能够更全面、更深人地认识这两个节日。
2.起源
2.1 春节的起源
关于春节的来源,众说纷纭。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说法:
(1)历史说。有人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春节的由来,认为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我国古代先民经过一年辛勤劳动, 在岁尾年初之际,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 以变,“腊祭”发展为春节。
(2)神话说。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跟蚩尤大战,在农历正月初一那一
天,黄帝战胜了蚩尤,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节日,以纪念黄帝的战绩。春节又称为过年,便有了下面的两种起源说,(3)丰收说。《谷粱传》说:“五谷大熟为大年”;《尔雅·释天》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原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人们为庆贺丰收,迎接新一年的生产,就在立春前后的正月初一这一天,欢聚庆祝,一起过年。
(4)猛兽说。人们传说“年”是一种形似牛状的猛兽,住在深山,岁终夜里下山伤害人畜。为了防备“年”的祸害,人们便在院中燃起竹子,在门外放长桌,摆上猪头、猪蹄、面羊,面狗以及雄黄药酒等物,并敲起锣鼓,“年”来后,看到院
中火光熊熊,锣鼓齐鸣,便不敢近前,悄悄的把门外桌上摆的食物吃掉就赶快逃跑了。第二天,人们见面就相互祝贺,人畜无害,一夜平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1]。2.2圣诞节起源
相对于春节起源的“众说纷纭”,圣诞节的起源则是“众口一词”。圣诞节的英文名称来源于古英语中的Cristes Maesse, 即Christ’s Mass,原意是“基感谢大自然的赐予, 到1 6 世纪时,才使用现在的Christmas一词。自公元354 年,罗马帝国西部拉丁教会年历
(Philocalian)中首次记载12月25日是耶稣的诞辰日以后,基督宗教以每年12月25日作为耶稣的诞辰日来纪念。
按照《圣经》的记载: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然后就在人间生活, 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于是未婚女玛利亚由于“圣灵感孕”,在一个冬天的夜晚, 生下了耶稣。据圣经记载,耶稣诞生在犹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恒。玛利亚, 也就是耶稣的母亲, 因圣灵的感动而怀孕, 在梦中天使加百列向她显现,告诉她,她将要生下神的儿子,他要被称为耶稣。就在与丈夫约瑟返往家乡时,所有的旅店客满,因此玛利亚被迫在马槽生下耶稣。[2]遥远的东方有三个博士得到神的启示, 追随天上的一颗明亮星星找到了耶稣, 俯伏拜他, 揭开宝盒, 拿出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在伯特利野地的牧羊人也听到天使的声音从天上发出, 向他们宣告耶稣降生的佳音。基督徒们就把耶稣降生的这一年作为世界的开始, 叫做 “公元”,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历”。“圣诞节”的意思就是“庆祝基督”, 庆祝一个年轻的犹太妇女马利亚生下耶稣的时刻。
3.庆祝方式
春节和圣诞节在庆祝方式上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两者持续时间都比较长。从广义上看,春节从腊八就初露端倪,腊月二十三就已经进入日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有的地方还要庆祝正月二十五填仓节和二月初二,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虽然在12月25 日和1月6日之间,但一般来说,Christmas season从感恩节后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1月份。虽然两个节日都要持续一个多月,但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春节和圣诞节的庆祝方式上,各有特点。3.1 春节的庆祝方式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俗文化各异,极其丰富多彩。从历史上看,不同时期庆祝春节的方式不同,从地域上看,各地庆祝春节的方式也略有差异。虽然如此,我国人民庆祝春节的方式上也有相通的地方。一般来说,我国庆祝春节有祭灶、扫房子、贴对联、贴年画、放爆竹、守岁、拜年、压岁钱等习俗。整个春节历时较长。其中心部分就是年三十(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两天了。经历了年前的忙碌之后,一年的工作基本结束,人们终于迎来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除夕”中的“除”字有“辞去”的意思,引申为“更替、交替”,“夕”就是“暮”。也就是晚上的意思。除夕是新年的前夕,因此又叫 “大年夜”。放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在辞旧迎新之际燃放烟花爆竹成为人们情感释放、愿望表达、避邪驱鬼的方法。燃放鞭炮的传统源于一个叫“年”的怪兽。这个怪兽青面獠牙,非常可怕。每到腊月三十晚上就要窜到各个村庄,残害生灵。有一次三十晚上“年”跑到一个村庄。恰逢两个孩童正在燃放爆竹,“年”不知其为何物,只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看见刺眼的亮光,于是吓得落荒而逃。人们由此摸清了“年”怕爆竹的亮光和响声的弱点.每[3]到
腊月三十都要燃放鞭炮,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习俗。近些年来,人们发现燃放爆竹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容易引发火灾,伤及生命和财产安全。于是,一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遭到人们的强烈抵触。2006年春节,北京解除了禁令,允许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内燃放。贴春联、换门神:贴春联、换门神是过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每到大年三十,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都要张贴红纸春联和威武的门神,春联、门神是用来辟除不祥和保护一家安全的,它们源远流长。春联来源于古代驱鬼辟邪的桃术,后来演变为桃符,悬挂在门上。据《山海经》说,很久以前。在大海中的度朔山上,有棵杆干盘曲三千里的巨型桃树。树上有神荼、郁垒二位神仙,他们负责监管所有鬼魅。对于恶鬼,他们就用芦苇绳捆住,喂老虎。因此,后世人们每到春节,就将桃木的神荼、郁垒雕像,挂在大门的两旁,驱鬼辟邪;六朝时干脆不再画像,而是用两块桃板挂在门上;到了宋代,过年在桃符上题对联。渐渐地就演化成为用红纸书写春联。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中巫术的因素逐渐的消失,喜庆、吉祥的成分越来越浓了[4]。年夜饭: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就是年夜饭了.又叫团圆饭。北方人的习俗是除夕夜全家人同着炕头一起包饺子吃;南方人除夕这一天也忙得不亦乐乎,全家人系上围裙,下到厨房不停地择洗烧炒炖.摆满一大桌。尽管各地的年夜饭的菜品不尽相同.但各菜都有一定的寓意。如鸡谐音“吉”,即吉祥如意;鱼谐音“余”,即年年有余;豆腐谐音“斗富”,即丰裕富足;年糕象征“一年比一年高”;杏仁象征“幸福人”;饺子谐音“交子”。即更岁交子之意,饺子馅也五花八门,有的加入糖块、花生等。吃到糖则寓意生活甜如蜜,吃到花生则表示长生不老。拜年:正月初一。新年来到。人们开门燃放炮竹,俗称“开门炮”。吃过早饭。人们要相互拜年、祝福,共贺新春。拜年的通常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先。再拜高堂尊长。然后全家按照尊卑长幼顺序相互拜,最后出门拜。随着电话、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人们给亲戚朋友拜年可以打电话,发e—mail。近些年来更是兴起了手机短信拜年的新形势。
3.2 圣诞节的庆祝方式
西方各国,圣诞节每年11月11日就拉开了序幕。一直持续到来年的2月2日圣火节才算真正结束。整个节期持续50多天。装饰圣诞树:每个家庭要在圣诞节前特别布置一番圣诞树。圣诞树一般用小松树或小柏树这类塔形的常青树做成,树上挂满彩色灯泡.枝头上缀着金色和银色的闪光的纸片。花花绿绿的拉花从圣诞树上伸向四方,树上还挂着用槲花作的雪花,点缀着各种精巧别致的小礼物。夜幕降临,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前,互赠礼品、互祝节日快乐。吃圣诞大餐:圣诞大餐类似中国春节的年夜饭,非常丰盛。圣诞夜,全家嗣坐在圣诞树下。点燃蜡烛,一边吃一边聊天,看电视或唱歌跳舞,玩集体游戏。圣诞大餐通常多设一个位置。留给“上帝的使者”。这顿大餐极为丰富,有烤火鸡、烧牛肉、烤乳猪、大蛋糕、美酒和蔬菜。有时蛋糕里藏着三颗豆子,代表《圣经》上提到的3位东方贤士,吃到豆子的人会增加智慧[5]。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奥大利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天喜地。
小孩子们最期盼的就是圣诞老人带来的礼物了。据说圣诞老人原是小亚细亚每拉城的主教,名叫圣尼古拉,死后被尊为圣徒,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面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所以,西方人过圣诞节时,父母把给孩子的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圣诞夜时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第二天,孩子们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床头上寻找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6]。
4.春节与圣诞:不同中的相同
上文介绍了春节与圣诞两者不同的起源和庆祝方式,作为各自节日文化中的领军,春节与圣诞有着相同的地方。节日文化不仅是展现一个民族文化生活图景的窗口,更是一种象征和意义的体系,这就是对幸福的企盼,对仁爱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祝福。
4.1企盼幸福
春节和圣诞节的庆祝都表现了一定的趋吉避凶的主题。我国庆祝春节,门口贴上春联、门神、福字等也都是为了驱鬼纳福,年画的主题“连年有余”、“鲤鱼跳龙门”、“多子多福”等更直接的表达了人们对于幸福的渴望。趋吉之外,人们在过春节时更注意避凶,放鞭炮是为了驱逐“年”这个怪兽,扫房子是为了扫除一年中的晦气,在一些地方,每年的正月初五有“送穷”的习俗,每年正月初五一早,各家各户都要送穷灰,家家户户都要扫房子,掏煤渣,然后将灰尘煤渣等扫地出门,送到街上,不仅要将“穷”送走,有的人家还把鞭炮埋在灰尘里点着,把穷吓走。圣诞节则具有着比较深刻的宗教主题,其庆祝有着《圣经》背景。爱、宽恕、容忍、施舍、兄弟间的规劝等,都是《圣经》中的重要主题。圣经涉 及个人和团体、今世和来世,提示人如何面对成、败、得、失,如何超越生、老、病、死,引导人们 走向更好、更美、更善、更有希望的明天[7]。圣诞期间,基督徒们在教堂举行纪念耶稣的三台圣诞弥撒,即子夜弥撒、黎明弥撒和天明弥撒。子夜弥撒就是歌颂主——耶稣的诞生[8]。包含吟唱圣诞颂歌、迎圣婴和诵圣经等内容。人们在圣诞节时用圣诞树代表健康长寿,互赠礼物、贺卡等表示祝福。4.2 向往仁爱
仁爱是儒家对人文素养最基本的要求,仁爱的具体实现,在于由己到亲再到众的忠恕之[9]道。春节最有人情味,充满仁爱的时节,端起一杯红酒,和家团圆;带着无限关爱,走亲访友。每时每刻心里都充满了爱。圣诞节则反映了一种“圣诞精神”。圣诞精神是基督精神的要旨。耶稣诞生在十二月二十五日,为了纪念他的诞生人们把十二月二十五日作为圣诞节,而前一天晚上则是平安夜[10]。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都满怀感激,互赠礼物以示庆祝,整个世界一片和平祥和,充满仁爱。仁爱者具有类似耶稣基督的天生仁爱之心,从而拯救了无辜者并成功地化解阶级对立。
4.3 祝福未来
春节和圣诞节都传达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在中国,长辈总是给晚辈压岁钱来表达他们对晚辈未来的祝福;朋友之间则是打电话,写信,送礼物 来祝福未来。圣诞节则专门为孩子们准备了装礼物的长袜,还流传着圣诞老人的传说,人们也互送礼节物来表达彼此对未来的祝福和期盼。
总而言之,春节和圣诞节由于国度差别,有着不同,也有着共性。圣诞节、春节仅仅是文化生活习惯,不管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圣诞节,享受欢乐而又不失理智,这其实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一种反映。同时人们的好奇心在里边也起到一定作用。我们不仅要看到圣诞节所能带来的欢欣,更要懂得其文化含义和节日内涵。圣诞节的本质是倡导感恩观、是祝福天下人平安的日子、倡导整个社会的仁爱与和谐。春节是一个社会的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融合形成的,春节文化的本质,是人们内心深处对团圆平安和未来美好的祈愿。这难道不都正是我们所期盼的理想社会吗?
参考文献:
[1]刘丹.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14.[2]容剑玲.中西方节日文化之比较——以春节与圣诞节为例[J].科技资讯,2011,11:247-248.[3]张美琴.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文化差异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4:105+141.[4]肖桃华.中西方习俗的比较——以圣诞节和春节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10:149-150.[5]杨坤,鲁军虎.中西节日文化比较——以圣诞节和春节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1,11:231-232.[6]杨根培.春节与圣诞节中的中西方文化习俗[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4:76-78+67.[7]罗晓黎.春节与圣诞节起源的相似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123-124.[8]欧阳巧林.春节和圣诞节节日元素的对比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5:71-74.[9]张海霞.透过春节与圣诞节看中西文化差异[J].群文天地,2012,05:280-282.[10]党琳宁,高菊霞.中西方节日背后的情感表达、价值信念等方面的文化差异——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J].考试周刊,2014,35:16-17.
第四篇:圣诞节与春节
《圣诞节与春节》主题班会
四年七班
现在我宣布四年七班《圣诞节与春节》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伴着北国飞舞的雪花 圣诞老人驾着鹿车 一路欢歌向我们走来 带着新春的祝愿 怀着久久的期盼 我们走进童话般的圣诞 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看!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描绘出新年的色彩 听!一声声动听的歌儿送去节日祝福的真诚 下面请 同学给我们讲讲圣诞节的来历
圣诞节本是宗教节日。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习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也出现了。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下面请
来介绍一下圣诞老人
从前有一个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爱帮助贫穷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帮助三个贫穷的少后送他们三袋金子以逃过被卖的不幸。当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给其中一名女子时,他把金子从其中一个窗户扔进去,恰好掉进景在壁上的一长袜中。于是,将礼物放在圣诞袜子的送礼方法广为流传。
请欣赏歌曲《铃儿响叮当》表演者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感受了西方国家的节日气氛,我们国家的春节更是热闹非凡。
放寒假时,春节就要来临了。我们将送走难忘的2016,迎面走来的是崭新的2017年!回首这一年,我们留下的串串足迹,每人都深感振奋。我们又要长大一岁了,在这里我首先祝福老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下面请
来介绍一下春节的来历吧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回首过去,我们热情洋溢。展望未来,我们斗志昂扬。我们都是中华的少年,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张开腾飞的翅膀,向着更高的目标飞翔。请欣赏诗朗诵《中华少年》表演者
主持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像艺术家那样,用声音去记录历史!用声音去描绘辉煌!用声音去展现风采!用声音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主持人:伴随着欢歌和笑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满载着收获,我们走进了欢乐的圣诞。让我们齐声向大家祝福:新年好!新年好!新年好!下面请大家齐唱《新年好》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让我们都写下新年的祝愿吧!(写下新年祝福语)
新年来了,圣诞到了,春天的脚步也近了!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白色的雪,绿色的树,衬着红杉皓须的慈爱老人,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呀!
平安之夜欢乐多,圣诞佳节喜相逢。圣诞祝福总是与圣诞老人的礼物同行。让我们把祝福珍藏在心中,把礼物握在手中,亲身感受圣诞带给我们的不同凡响的一刻。
我们享受着圣诞快乐的时光,我们承载着圣诞无尽的祝福,愿圣诞老人帮助我们实现今天许下的每一个心愿。现在,我宣布《圣诞节与春节》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请 同学给我们讲讲圣诞节的来历
圣诞节本是宗教节日。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习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也出现了。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下面请
来介绍一下圣诞老人
从前有一个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爱帮助贫穷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帮助三个贫穷的少后送他们三袋金子以逃过被卖的不幸。当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给其中一名女子时,他把金子从其中一个窗户扔进去,恰好掉进景在壁上的一长袜中。于是,将礼物放在圣诞袜子的送礼方法广为流传。
第五篇:圣诞节与春节比较
圣诞节与春节比较
圣诞节与春节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产物,一个是基督宗教的礼仪文化,一个则是东方几千年的民间传统。虽然两者都在这寒冬的季节里创造了一种温馨的气氛,在辞旧迎新中寄托着感恩与希望,但是春节和圣诞还是有所不同的。圣诞简介:
圣诞节(Christmas Day)这个名称是“基督恺撒”的缩写。中国除大陆地区外基本翻译为“耶诞节”,是比较准确的翻译。基督徒庆祝其信仰的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圣诞节”圣诞节的庆祝与基督教同时产生,被推测始于西元1世纪。很长时间以来圣诞节的日期都是没有确定的,因为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除了《新约》以外,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耶稣;《新约》不知道日期,当然就没有人知道确切日期了。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春节简介: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人们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圣诞节习俗: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习俗数量众多,包括世俗,宗教,国家,圣诞相关,国与国之间差别很大。大部分人熟悉的圣诞符号及活动,如圣诞树,圣诞火腿,圣诞柴,冬青,槲寄生以及互赠礼物,都是基督教传教士从早期Asatru异教的冬至假日Yule里吸收而来。对冬至的庆祝早在基督教到达北欧之前就在那里广为进行了,今天圣诞节一词在斯堪的纳维亚语里依然是异教的jul。圣诞树被认为最早出现在德国。
圣诞树
圣诞树(Christmas tree)是圣诞节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圣诞卡
圣诞卡(圣诞卡片)在美国和欧洲很流行,也是为维持远方亲朋好友关系的方式之一。许多家庭随贺卡带上家庭合照或家庭新闻,新闻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在过去一年的优点特长等内容。
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春节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春节食俗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
“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圣诞节和春节比较:
从时间上看:西方的年节,大致是由圣诞到新年,前后一周。中国的旧历年(现称春节)则是从早早地吃一口那又黏又香又热的腊八粥时,就微薄地听到了年的脚步,这年的行程真是太长太长,直到转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在狂热中才画上句号,算一算,四十天。
从象征物看:西方年节里的圣诞树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也就是生命之树、永恒之树,树上挂的小甜饼象征赎罪,点亮的蜡烛象征基督,整个的寓意具有感恩与希望,对新年的丰收和平安充满期盼。中国年节的瓶子、苹果表示平安,金鱼预示富裕,瓜蔓是希望儿孙的绵延,桃子则祈祷长寿,马蜂与猴代表着封侯加官,鸡与菊花都暗喻吉利吉祥,年糕可以用来象征高高兴兴,其全部意义都表现了对喜庆、吉祥、平安、团圆、兴隆、加官、进禄、有余、长寿等的追求。
从表现形式看:中国的年节无论衣食住行、言语行为,一切无不充溢着年的内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且不说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吊钱、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灯谜、花会、祭祖、拜年、压岁钱、聚宝盆等等这些年的专有的物事,单说饺子这一原本的日常食品,到了年节却非比寻常。从包饺子“捏小人嘴”到吃“团圆饺子”,都深深浸染了年的理想与年的心理。这样,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平日竭力勤俭,年时极尽消费,原因是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过年是人间生活的顶峰,也是每个人特别是孩子一年一度憧憬的梦。
西方人的年节,特别是对基督徒来说,它代表了耶稣的诞生。他要求人们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在采购礼物及寄送圣诞卡片的一阵忙乱中,很多西方人仍会拨出时间去帮助别人。圣诞节提供了很多传扬“平安与世、善意与人”的机会,如一些教会的慈善机构大多数为圣诞节购物的人们而言,是一个熟悉的景象。他们通常会站在购物中心和商店外面,为有需要的人募捐,收集玩具和衣服,作为穷苦家庭的圣诞礼物。“报佳音”是另外一种能够将欢乐带给左邻右舍的传统方式,尤其是针对那些老人和无法常出门的人,圣诞节的精神鼓励人们在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互相帮助。仁爱之家(Habitat for Humanity)则帮助穷苦的人们建盖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成千上万的西方人除了以金钱支持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之外,他们也献出自己的时间在医院、流浪者之家和学校做义工服务。
从敬拜上来看:中国人敬拜的诸神,民间词语中的“上贡”、“烧香”等,无不灌输给人们这样一种观念:过节就是要敬比自己能力强大的人或神。换一种说法,就是中国人崇拜的是生活本身。“过日子”往往被视为生存过程。在人们给天地间的诸神叩头烧香时,并非信仰,亦非尊崇,乃是企望诸神降福人间,能过上美好而又富裕的生活。这无非是想借助神的威力,实现各自的向往,至高无上的仍是生活本身。
谈到西方人的敬拜,让我们首先想到《圣经》中三王朝拜圣婴所带的黄金、乳香、没药这三样礼物。黄金是金属之王代表尊贵,寓意耶稣是“君王”;乳香代表献祭,寓意耶稣是“祭司”;没药是贵重的香料,代表奉献、牺牲、最高的尊敬,寓意耶稣基督是众人的“救主”。也就是说西方人敬拜的是天主的儿子耶稣、基督、默西亚,一位通过马槽、十字架、祭台,为了人类生命获得救赎,获享永恒,与主同福的神子。这种敬拜是一种基于心灵的精神的信仰的理想,而生活的本身只是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
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一种文化的生日,这种文化的传承,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此生活被理想化和理想生活化的过程中,我们所有人在享受着西方年文化的浪漫、感恩与希望的同时,请不要忘记我们心灵的节日,以及春节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