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反思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数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练习课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设计本课时,我以学生独立练习为目的,对新授课做补充和延续。教学之初我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分成两个对抗小组,以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同时又不忘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全课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对学生学习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
本课教学,我很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练习的编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教学中也体现出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不够,合作意识不强,团队精神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培养、提高。
第二篇: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反思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反思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初探
东风东路小学 钟燕萍
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发展,它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理解新授课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熟练的技能,提高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但当前数学练习课中,教师往往考虑的是巩固知识的练习,多模仿性的机械练习,少运用知识的练习。另外,课堂上教师为突出一个“练”字,而片面追求题型多、容量大,有的甚至搞“题海战术”,让学生重复地做着他们早已会做的题目,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课堂效率不佳。这样的练习不仅不能发挥练习课应有的功能,甚至会产生“熟能生笨”的结果;同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形成一块鸡肋,直至产生厌倦情绪。那么, 数学练习课应怎样设计与组织呢?
一、练习课也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因此我们的练习无论从内容、形式和结论表述上都应体现一个“趣”字,制造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如果习题的单调或者总是进行习题的模仿与套用,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等。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真正使学生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练”为“乐练”的境界。如在三年级上册中,当学生学完“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练习课中,我设计了一个“春游”的主题,把一道道练习题串联在“春游”的情境之中,从解决学生人数,选取旅游景点,了解门票的价钱,然后买票,游玩,在这一系列的“春游”情境,学生不仅解决了这节课的练习内容,而且让学生自己当了一回导游,解决了“春游”中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如买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给学生订午餐,怎样安排座位,有两家店都实行了不同的优惠政策,你准备去哪家预定?„„让学生感受到不是在解决数学问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不仅充增长了知识,而且积累了生活经验。
二、练习课要注重练习的层次性,满足需求
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满足不同的学生需求。首先练习要有递进性,习题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在学习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的练习,设计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的练习就是基本的,检查学生是否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练习。如求36、20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层的练习,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最小公倍数”内涵,设计了一些判断型的练习,用于提高学生能力的题目。
如:(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大。()
(2)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能被这两个数整除。()
(3)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第三层,设计一些综合的创新,实际应用题。
如:写出3和5在50以内的公倍数,看看这些数与3和5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关系? 人民公园是1路和3路汽车的起点站。1路汽车每3分钟发一次,3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又同时发车?
第四层,设计有拓展思维的,开发视野的题目。
如:爷爷对小明说:“我现在的年龄是你的7倍,再过几年是你的6倍,再过若干年就分别是你的5倍、4倍、3倍、2倍。”你知道爷爷和小明现在的年龄吗?
这样,能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达到智力的自我最佳发展区,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其次,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A、B、C、D类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最后,习题的设计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在一个班集体里有优等生,当然也有后进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练习设计要加强知识的灵活应用性和开放性,提升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练习的设计要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而且问题解决也成为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问题解决与常规练习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练习着重寻求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狭窄思维向广阔思维升华。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例如,一本相册每页能放6张,有8页,现在小芳一共有50张照片。她能把这些照片全部放在里面吗?解法一:6×8=48(张)48张<50张,不能全部放下;解法二:50÷6=8(页)„„2(张),不能全部放下。这些解法,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殊途同归,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给学生以启迪,开阔了解题思路,举一反三,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狭窄思维向广阔思维升华。
开放型练习,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同一道数学题,通过讨论探究,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开阔思路。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长方形,切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请你动手画一画。这道题的特点是:(1)趣味性。这样的练习,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践性。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开放性。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切的位置不同,剩余角的个数就不同。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开放型练习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解题,而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升华。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用几种一般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多向思维求得的其他解法。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一些较为复杂“别出心裁”、“独辟蹊径”的解题方法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批评或责备,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练习设计要多以题组形式展现,提高效率
练习中进行题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新知建构,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探究新知,通过对系列问题的解决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认知基础、所要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去优化题组设计,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如在五年级期末复习阶段时,学生已经具备周长、面积、体积等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数学知识,突出知识的综合运用,沟通知识之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在整体比较中把握各知识点,学会具体应用,我围绕一个主题情境,展开数学问题,设计了如下题组:
1、某房地产开发商,计划在小区里建一个长50米,宽25米,深2米的游泳池,你能计算出游泳池的占地面积吗?
2、如果要挖好这个游泳池,挖出的泥土用每次能装20立方米的汽车运走,需运多少次?
3、游泳池挖好后,还需要在它的四壁和池底都贴上瓷片,请你帮忙算一下,贴瓷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按发展商的需要,游泳池的底面要铺上防滑地砖,现有边长分别为36厘米,50厘米,60厘米的三种正方形地砖,你认为应该最好选择哪一种规格的地砖?为什么?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
5、为了安全,要在游泳池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要装在与游泳池四周距离2米之处,请你帮忙算一下,栏杆的长至少是多少米?
这样,通过序列的题组练习内容,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还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与系统建构。设计题组时要重视习题内容的思考性与启发性。突显题组的学习效应和练习价值,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开阔视野,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五、练习后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或小结,深化认知
反思是指人们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等进行思考的过程,是一种对认识活动的再认知。反思性学习是指对学习过程始终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具有一种执著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然而,学生面对学习常常疲于完成任务,不花时间进行反思,尤其是在练习课上,教师往往是主观地根据教学任务、内容,自己制定练习内容,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完成练习任务,并没有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一旦在练习中出现了错题,学生只满足于把错题改正过来,并没有认真反思做错题的原因。久而久之,学生不会去寻求自己的错误原因,不会独立进行练习,更不会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练习课上增加反思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清楚地了解自己前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准确分析错题原因,并且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同时也使他们养成对自己错题负责的好习惯。除了对错题反思,对解答正确的题目也应该反思。当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还不能算结束,要使解题的方法牢固树立,融汇贯通,必须进行反思或小结,哪怕是一句,那也是对知识的总结与概括,让学生通过练习后的讲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理解。这部分最好由师生共同完成,应提倡、鼓励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和技巧,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小学数学练习课,大有文章,要真正提高练习课的效益,还必须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设计练习课。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识练习课的地位作用,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练习,做到精选、多变、巧练。通过从点--线--面的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形成网络,使原先一直被认为是“鸡肋”的数学练习课,在教师的精心调制下,变成一道营养丰富的美味大餐,让数学练习课伴随着生活、伴随着游戏、伴随着美味、伴随着学生的兴趣、成功,伴随着师生的智慧,绽放出智慧的光芒,开出智慧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叶尧城、向鹤梅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6 月第 1 版。
第四篇: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反思(小编推荐)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反思
郴州市第十一完全小学
郭颜颜
摘要: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课设计好坏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是衡量一个老师能否按照一定目的、有计划、有指导进行训练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准。基于对练习课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于是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练习课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关键字:数学;练习课
练习课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课型。其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
一、练习课的地位和作用
练习课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练习课在几种课型中占有重要比重。
二、练习课设计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对新授课极为重视,而对于练习课则重视不够。表现在大量的公开课和示范课中,展示给老师看的大部分是新授课。而专门研究练习课的公开课却少之又少,新授课中“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延伸”问题解决数学模式深入实施。而练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却模糊不清,单调重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简单地将练习课的教学功能定位在巩固知识熟练技能上。在日常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就是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么根据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要求片面设计多多层练习,一连到底,要么与书本、练习册的习题为主,“脚踏西瓜皮滑到哪算到哪”。这样的练习课毫无新意可言,课堂教学单调低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得不到确实提高。更主要的是与新课程提高能力,激发兴趣的理念格格不入,背道而驰。
在实际教学中没能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多数的练习课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掌握如何。
2、是为练习而练习,针对性不强,对练习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泛泛而练,面面俱到。
3、层次不清楚。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4、形式单一,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
5、不重视反馈。对练习结果心中无数。
6、不讲究效率。原因:一是教师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导致对练习课的教学目标的把握还不到位;二是对练习课缺乏重视,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对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没有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应有的价值。
三、练习课的基本要求
练习的编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练习的数量要适当,既要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学生的负担过重。
第五篇:练习课教学反思
篇一:练习课教学反思
成为一名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展开我的人生另一段征程已经有一个月多了,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体会了很多,学习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想法。
一直在我的意识中,所要教学的知识在新课的教学中已经深入透彻,而练习课的作用只是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其重要性也许并没有新授课那么重要,这一星期,对于测量的知识,练习课开展的比较多,这些练习课的进行使我对练习课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长度单位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我选择的多种不同的题型对其进行练习,在学生独立练习后,选择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讲解的通常是独立的分散的题目,但是我发现这样的效果比较差。
回过头仔细反思、总结练习课的特点,发现可以有以下几个特征:
1、练习课是对新授内容的巩固课提高
2、在练习课中可以讲新授课中没有讲透,学生没有弄清楚的地方作重点的讲解和分析。
3、在大多数学生对于新授内容掌握的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在练习课中对知识进行拓展课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可以对近阶段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和脉络。
由此可见,练习课在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之前的教学,我认为接下去的教学中,对于练习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把握重点,明确要求。把握所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只有目的明确,才能突出实效,只有抓住重点,才能使练习课的设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中心,紧紧围绕重难点有针对性的展开。如单位的知识,要抓住单位之间的换算,建立单位之间的知识络这一重点进行。
其次,归类整理,统筹安排。对练习的选择,应经过精心选择,抓住典型的题型、例题统筹安排,练习出示时也需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长度单位的练习,可以收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并进行归类整理,先出示较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再过渡到不同单位之间的计算,以及再到多种单位混合的计算、换算等。
最后,选择合适的题量,形式多样化。三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时的注意力水平,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合理安排练习的类型,完成方式等。
因此,以后要更重视练习课,精心地准备和安排练习课的形式和例题,在练习课中得到新的收益。
篇二:练习课教学反思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数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练习课的地位和作用
练习课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练习课在几种课型中占有重要比重。
二、练习课设计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没能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多数的练习课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掌握如何。
2、是为练习而练习,针对性不强,对练习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泛泛而练,面面俱到。
3、层次不清楚。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4、形式单一,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
5、不重视反馈。对练习结果心中无数。
6、不讲究效率。原因:一是教师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导致对练习课的教学目标的把握还不到位;二是对练习课缺乏重视,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对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没有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应有的价值。
三、练习课的基本要求
练习课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练习的编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练习的数量要适当,既要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学生的负担过重。
篇三:练习课教学反思
因为习惯,我还是选择了给孩子们列提纲讨论,更因为我觉得在我们“学程导航”的课堂中,这样做是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于是,我给孩子们设计了这样的复习提纲:
1、口算80÷4,63÷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笔算64÷3,96÷4,73÷7,说说竖式中的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3、计算除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你是怎么验算除法的?
4、用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我昨天在布置家作时,就把提纲给了孩子,相当于预习作业,这是昨晚唯一的数学作业,我要求孩子们一定要特别认真地去思考。
在今天的课上,第一个任务便是拿出自主作业本,进行小小组内交流。我有意识地参与了几个小小组的交流,想听听孩子们的声音。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通过预习,还是有收获的。最起码他们通过口算、笔算我给他们的习题后,他们能直观地比较出这些除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也能比较流利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更体会到了生活中除法还是很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