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3 15:1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第一篇: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执教:郭南洪 文字实录: 吴月燕

执教班级:中山市港口镇中心小学五(3)班 执教时间:2013年5月6日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上课!班长: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上两课我们跟随者作者感受了她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那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吗? 生1:课文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 生2: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 师:很好!

生3:祖父的园子有多大多漂亮? 生4:祖父的园子给了她怎样的童年趣事? 生5:祖父的园子里发生了什么新鲜的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多会动脑筋,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走进《祖父的园子》。打开课文,看看课文给了我们哪些提示。

师出示问题:(1)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2)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师:带着这两个问题让我们走进作者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请大家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想想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的?把有关句子找出来。拿起书本用自己最喜欢的学生朗读课文,开始。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读完的同学举手。生举手。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有没有把课文的生字读准呢? 师:出示生字新词,指名个别读。生一个读一个生字词。

师:看来大家都能读准确生字。读了课文,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祖父的园子给你的印象吗?

学1:漂亮。

师:能不能用个四字词语说一说。生2:各种各样。生3:多姿多彩。生4:丰富多彩。生5:五彩缤纷。

师: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上来把这个词写下来。生5板书:五彩缤纷 师:还有吗? 生6:生机勃勃。

师:生机勃勃这个词也很好,请写到黑板上。生6板书:生机勃勃 师:还有吗? 生7:十全十美。师:还有吗? 生8:应有尽有。生9:绚丽多彩。生10:兴高采烈地。师:还有吗? 生11:兴致勃勃。

师:给作者很快乐,很自由。你来写“自由自在”。生板书:自由自在。

师:看来大家的词语很丰富。今天我们就走进祖父的园子来看看,探个究竟。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师: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漂亮的?划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

生找有关句子。师:先小组交流一下。生:小组交流、讨论。

师:我看到大家画了很多句子。谁来说说哪些句子表现祖父的园子漂亮?

生1: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师:真的好美的园子,这里写了很多很多的什么? 生齐答:蝴蝶。师:还有吗?

生:第二自然段。花园里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师:也是。还有吗?

生:到我有记忆的时候,院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和李子树,因为樱桃核李子都不大结果,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师:真会读书!

生: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有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蚱蜢,把蚱蜢推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蚱蜢不见了。

师:大家觉得这里写出了园子的美吗? 生齐答:没有。

师:这里写了在园子里玩,所以这里不能表现园子的漂亮。看来大家都找出了很多句子。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祖父的园子,好好感受着美美的句子。出示有关句子。

生齐读:(1)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师:这里不但写的景美,而且感受到句子写得怎么样? 生1:很生动? 师:哪里生动? 生1:胖乎乎,圆滚滚。

师:胖乎乎,圆滚滚,还是动的。还有吗? 生2:像一个小毛球。师:用了什么方法? 生齐答:比喻的方法。

师:比喻的方法写得多好呀!还有啊——出示句子:(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生齐读。

师:五颜六色的,漂亮吗?、生齐答:漂亮!

师:太吸引人了!出示句子:

(3)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原子的西北角,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他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生齐读。

师:谁站起来用最美的生意来读一读? 生1:配乐读句子(1)。师:谁接着读第二句? 生2:配乐读句子(2)。师:太美了!全班一起读。生齐读句子二。

师:我们漂亮的女孩子接着来:“‘小的时候’

一、二起!” 女同学配乐读句子3。

师:在这样漂亮的园子里,你最想做什么? 生1:最想躺在那里享受。

师:享受大自然的美。你还想做什么? 生2:在这里睡觉。师:你呢? 生3:玩。

师:在这里玩闹一番也挺开心的。生4:捉蝴蝶。生5:看风景。

师:祖父的园子里的风景挺优美的,值得慢慢欣赏。生6:给菜园里的菜浇水。师:哪是浇水,根本就是瞎闹嘛!

生:她拿着水瓢,拼尽力气,把水往天空乱扬。师:这是个天真的孩子!

师:作者在园子里有做了哪些事呢? 生自由默读,找出相关内容。

师:看能不能用概括性的词语来说一说,好像“扫地、擦窗”这样词语。

生1:捉蜻蜓。生2:拔草。师:还有呢? 生4:锄地。生5:追蝴蝶。生6: 摘黄瓜。生7:吃黄瓜。生8:逮蚂蚱。生9:浇水。师:哎呀,还帮爷爷浇水呢。

师:没错,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出示: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浇菜。

生齐读。

师:多快乐,拿起书本读读有关的句子吧!生齐读有关句子。

师:多舒服、多快乐。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显得很自由自在。课文 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园子自由快乐的? 生自由读课文,找有关句子。师:先小组讨论。生四人小组讨论。师:谁来说说?

生1:第17自然段。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 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

师:这段话中哪个词语出现的频率最高? 从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愿意。

师:你说。生1:愿意。

师:从“愿意”这个词仲,你体会到什么呢?请同学来读读这几个愿意。生1:倭瓜 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生2: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生3: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师:从这里体会到什么?

生:这个园子里的植物都是很随意的。师:很随意的,也很—— 生齐说:自由。

师:自由,快乐的。是呀它让我们体会到动物、植物都是那么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快乐、自由,那么让我们用美美的声音来感受一下那自由的园子。

师:花开了,一二起。生配乐齐读有关句子。

师:祖父的园子景色太美了,让我们感受到园子的景色它们是多么的漂亮,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那种——

生齐说:自由自在。

师:学了课文,你感受到什么?

生1:作者是在很快乐的环境下,还有很丰富多彩的环境下长大的。师: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的快乐。还有吗? 生2:我感受到作者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

师:祖父的园子是五彩缤纷的,漂亮的。还有呢?你说 生3: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师:大自然多美啊?看来今天大家都沉浸在祖父的园子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自在、那么的快乐。所以整个祖父的园子成了作者的——

生齐答:乐园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师:学习了课文,你有何感受和收获?为什么作者能把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感人、有趣呢?

生:她用了很多好句,写得很生动。

师:没错,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把内容写得很具体、生动。你说。生:因为她的童年已经没有了,所以她很怀念她的童年。

师:没错,因为作者有了这份认真观察,所以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也因为自身感受,所以也写出了这样感人的句子。她的童年是快乐的,那么我们的童年又有让我们难忘、快乐的事呢?,让我们随着《童年》的歌声,一 起回忆一下我们的童年生活,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快乐的事情。拿起小纸条,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童年的一段经历。

五、拓展练笔

师播放《童年》歌曲。

师:大家可以仿照第四自然段来写一个小段。也可以仿照13自然段的写法,写写你童年的快乐。

生:生练笔写自己难忘的童年。

师:我看到大家都写得很认真。也写得很具体。能否简单地汇报一下你的童年乐事呢?你说!

生1汇报。

师:打水仗,很快乐!还有吗?你说!生2汇报。

师:打雪仗,很快乐。你说!生3汇报。

师:我相信大家还有很多很多快乐的童年想跟大家分享,我们可以课后一起交流分享。

六、课外连接:了解萧红资料

师:最后,老师让大家来了解一下作者。出示有关作者的资料和作品。学生自己阅读有关资料。课后大家可以阅读一下他其他的作品。学生看到作者有那么多作品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

师: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非常出名的一本书,也是她最著名的书,叫《呼兰河传》,课后大家可以去看看。好,下课!

生起立:谢谢老师!

第二篇:虞大明《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虞大明《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设计、执教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虞大明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或许印象模糊,或者压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说,这个园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让她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园子带给她快乐,带给她自由,带给她美好的回忆,带给她无限的遐想,这就是—— 生:祖父的园子。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再读读课题。师:请注意看屏幕,这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略读课文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怎么学略读课文,知道吗? 生:知道 师:你说

生:就是一节课学完。

师:那怎么一节课学完呢?略读课文需要我们自己去读读,自己去想想,自己去发现。虞老师有个建议,学略读课文,我们可以采用几遍读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概览大意

师:第一遍读,可以快速浏览,想一想,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当你有所感触的时候,就在课题旁边用词语记录下来,开始。(生自主浏览,写旁注)师:来。你说一个。生:五谷丰登的园子。

师:你说“五谷丰登”,是不是说园子里什么东西都有?我们用另外一个词更准确,你自己修正。生:应有尽有。

师:这个词怎样?好,我们就把这个词写上去。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个园子。生: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师:有这种感觉的孩子请举手。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师板书五彩缤纷)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师板书:生机勃勃)师:还有吗? 生:自由自在的园子

师: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板书自由)师:还有吗?

生: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园子 师:这个词跟哪个词意思差不多? 生:五彩缤纷

师:是啊,相同意思的,咱们写一个就行了。作者在这样的园子里不仅感到自由,而且感到无穷的乐趣。用哪一个词概括? 生:快乐 师:对呀!这还是一个快乐的园子。(板书:快乐)

师:真会读书。学略读课文,我们通过初读,对园子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是学好略读课文的第一步。同学们真了不起。一起看着板书说说,这是一个—— 生: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园子。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点

师:难怪这个园子会深深地烙印在萧红的心中,久久挥之不去。同学们,学课文如果光学到这儿,那还不行,这样学显然太肤浅了。我们还得第二遍读课文。第二遍读课文可以带着什么问题呢?来,看着板书,我们一起把刚才的初步感受重新变回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为什么说这是一个—— 生:五彩缤纷的园子。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 生:生机勃勃的园子。师:为什么这是—— 生:自由自在的房子。师:为什么这是一个—— 生:快乐的园子

【第一板块】感悟园子的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充满阳光

师:这样吧,我们先来解决为什么说这是应有尽有的、五彩缤纷的、生机勃勃的园子?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当你找到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以后,把这个句子划下来,然后在旁边把这些词写上去。这就叫做旁注。(生快速浏览,做旁注)师:完成了吗?我们要学会看得快、找得快、脑子转得快。学略读课文,就是锻炼我们浏览的能力,而且是快速浏览的能力。有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一目十行。有答案了吗?从哪儿让你感受到这是应有尽有的园子?把那段话读一读。生: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师:能说明吗? 生:能。

师:这个句子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特点? 生:生机勃勃。

师:是啊!有人说,蜜蜂、蝴蝶是会舞蹈的精灵。就是这些蜜蜂啊,蝴蝶啊,这些精灵给园子带来了无尽的生机。所以在这句话的旁边你就可以写上生机勃勃。师:从哪儿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生: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师:就是这句话。哪个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是啊!学到这儿,你一定明白了:萧红之所以写一二自然段,就是想让我们明白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生:应有尽有、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园子。【第二板块】感悟园子里的快乐、自由

师:那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呢?我们通过第三遍读课文,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般说来,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往往就承载着这份自由和快乐。请同学们拿起笔,圈一圈,萧红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师:交流一下,第一件—— 生:栽花。师:第二件 生:拔草。师:第三件—— 生:种小白菜。师:种菜。第四件—— 生:铲地。师:第五件—— 生:摘黄瓜 师:第六件—— 生:吃黄瓜。

师:哎——吃黄瓜也是一件事情。第七件—— 生:追蜻蜓。师:没错。第八件—— 生:采黄瓜的花。师:那就可以概括为—— 生:采花。师:第九件—— 生:捉蚱蜢。

师:捉蚱蜢。没错。第十件—— 生:浇菜。

师:浇菜。没了吗?第十一件—— 生:睡觉。

师:你看,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可以尽情地做这么多事情,所以——这是一个 生:自由的园子 师:这是一个—— 生:快乐的园子。

四、细研课文,感悟“自由” 【第一板块】研读“自由之事”

师:这十一件事情当中,写得最具体的是哪件事? 生:铲地

师:感觉真准。哪几自然段写的是铲地? 生:第五自然段到十二自然段。

师:是的。请看大屏幕。虞老师特意把描写铲地的这些自然段呈现在大屏幕上。请问,你们为什么说这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具体?从哪儿让你感受这件事写得最具体、最详细?

生:因为这件事,她用了好几个自然段写。师:哎——是啊!这也是一种衡量的标准啊!你看,她写得特别长,用了比较多的自然段来描述,所以我们就断定这件事情是写得最具体的。这是一个依据。还有别的依据吗?

生:作者抓住了对话进行描写。

师:所以,同学们记住,我们在写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能抓住对话来描写,那就会把这件事写得比较具体。还有什么依据吗? 生:其她几件事都是略写的,就这件事详写的。

师:还能从哪儿让你感受到这是写得非常详细的一件事。除了篇幅比较长,除了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还有什么? 生:作者对外公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描写。

师:由此看来,我们要让一件事写得比较具体,还可以抓住人物的神态进行描写。是啊。这样三个方面的依据,让我们完全有理由断定,铲地这件事情是所有十一件事情中写得最详细的。那我就纳闷了,我们刚才不是梳理过了,萧红在园子里做着多少件事情? 生:十一件

师:这仅仅是写出来的,还有好多好多没有写出来的,那萧红为什么单单把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其她事情也挺有意思的,是不是?比如说浇水,我读过一遍就有印象了。萧红怎么浇的?拿着个什么? 生:水瓢。师:然后呢? 生:往天上一扬。师:嘴里还喊着—— 生:下雨了!下雨了!师: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来!模仿一下。开始,浇菜—— 生:下雨罗!下雨罗!师: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为什么那些事情不写具体,独独把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生:我想这件事情萧红记忆极为深刻。

师:那当然。那为什么独独对这件事情萧红印象极为深刻呢?我们还得抓住这件事情的本质来思考。

生:她把草当做了谷,把谷当做了草,其实是做错了一件事,可她爷爷没怪她。因为她爷爷很爱她。

师:你真会读书!同学们,知道吗?爷爷为什么要在园子里种谷穗?是种着玩的吗? 生:不是。师:为了什么? 生:拿来吃的。

师:拿来吃的,拿来养家糊口的。而现在,萧红却把一畦的谷穗给铲了。这将意味着什么? 生:他们一家有可能会挨饿。师:是啊!这是一般的调皮吗? 生:不是。

师:这是一般的捣蛋吗? 生:不是。

师:这可是犯下了—— 生:滔天大罪。

师:呵呵,这道不能说是滔天大罪?这可是犯下了大错。同学们,当你们犯下这样的错误的时候,不要说这样的错误,就说在家里吃晚饭,啪嗒——碗打破了,你妈妈会怎么对你? 生:小时候会打我屁股。师:你现在多大了? 生:十二岁

师:小时候会打你屁股,现在不打了。你看妈妈会打她屁股,你呢? 生:我妈就会吓唬我,说不要我了,让我去当乞丐。

师:呵呵,我认为你妈妈一定只是吓唬吓唬你,让你长点记性。但是萧红呢?犯下了这样的大错,她的祖父,也就是她的爷爷,还是怎么样面对她? 生:笑

师:这就是祖父对孙女儿的—— 生:关爱 生:宽容。

师:连这样的大错,爷爷都能够原谅,都能够宽容,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宽容和原谅呢?萧红在这样的大错中都能够感受到快乐,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让她感受到快乐呢?所以,萧红要把这件事情写得特别详细。我们回过头去看看,我和你们的合作读,来体会一下萧红的这种快乐,来感受一下,爷爷的那种宽容和爱。好吗? 生:好

师:我们就来合作读对话吧!好吗? 生:好。

师:既然是合作,我们首先有分工。我读谁的? 生:爷爷。

师:你们全做我的孙女儿!准备一下,琢磨琢磨。怎么读才能体现萧红的那种快乐?

师生分角色读。(结尾学生读了一个:哦)

师:我觉得一个“哦”字还不够。什么是“马马虎虎的承认”? 生:知道了,爷爷!

生:我知道了,爷爷,下次不会弄错了!生:好了啦!爷爷,我知道了,我要去捉蚂蚱了。

师:嗨,这才是我可爱的孙女儿。同学们,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生:自由的、快乐的园子 【第二板块】研读“自由之景” 师:虞老师觉得还有一个自然段,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园子是自由的,哪个自然段? 生:第十六自然段。师:你们认为呢? 生:是的。

师:请关注第十六自然段。(课件呈现)这一段不是写景的吗?你看这一段写到了花儿,写到了鸟儿,写到了倭瓜啊,写到了玉米啊,怎么让你感受到园子的自由呢?

生:她说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师:这段话里面有一个句式反复出现,哪个句式? 生:愿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对。要怎么样就—— 生:怎么样。

师:所以我们就感受到了自由,是吧? 生:是。

师:关于倭瓜,关于玉米,虞老师也写了这样一段话,请看。(课件呈现老师下水文:倭瓜长蔓了,沿着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了房顶,再挂下来,随风摇摆,甚是婀娜。黄瓜也开花了,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怎么开,都很美,她们仰着黄色的小脸,向着和风点头。一群群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分享着这场花的盛宴。玉米苗也伸展着腰肢,向着天空微笑。一切都是美的!)快速浏览,你读出了什么?相信你读了这段话,你就会由衷地发出感叹,哇——这景色—— 生:好美啊!师:你看,同样描写的是这些景物,但是写法不同,我们的感受也不同。从这段话里面,我们读出了景物的什么? 生:美。

师:萧红的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园子的—— 生:自由。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难道仅仅在倾诉景物的自由吗?它实际上是在表达——

生:自己的自由。

师:萧红借景物的自由来表达她自由的心境。这样的写法就叫做—— 生:借景抒情。

师:透过这段文字,萧红她一定在诉说——(生在配乐中补读)课件出示:我愿意(摘黄瓜),就();我愿意(捉蚂蚱),就();我愿意(),就();

师:这样的事例举得完吗? 生:举不完。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概述——在这样的园子里,我—— 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学到这儿,你们一定明白了,这份快乐的源头就是—— 生:自由

师:也就是说,因为自由,所以快乐。那么,为什么题目不叫自由的园子呢? 生:因为园子是祖父创造的。

生:是祖父的爱和宽容给了萧红自由和快乐。

师:说得好!所以,萧红就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定为—— 生:祖父的园子

师:这也表达了萧红对祖父的—— 生:怀念。

五、猜测内容,阅读延伸

师: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所以,萧红想到了用笔来刻录她的童年,让童年永恒。于是,她写就了一部小说,名字叫做——(课件出示《呼兰河传》的封面)生:呼兰河传

师:猜猜看,在这本书里,萧红还会写什么? 生:其他快乐的事情 师:还有呢?

生:其他那些自由的事情,比如:捉鱼什么的。

师: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读了这本书之后,是这样评价的——课件出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有什么疑惑吗? 生:为什么说她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师:相信你们都有这样的疑惑,对吗? 生:是。师:怎样才能解开心中的谜团? 生:去读读这本书。

师:愿意去读这本书,从而解开心中疑惑的请举手。(小手如林)

六、直面童年,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童年是美丽的歌谣,童年是动人的诗篇,童年是人生长河中短暂的一瞬。萧红用文字记录她的童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刻录她的童年。比如有一个著名的歌手,叫——罗大佑,他有一首歌叫《童年》。请看——播放歌曲。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一起唱。

师:(在《童年》的歌曲声中)萧红用笔刻录童年,罗大佑歌刻录童年,虞老师向萧红学习,也用笔来刻录,想了解虞老师的童年吗? 生:想。(师逐段呈现下水文)

师:虞老师的童年有意思吧!。再看(出示照片和图片)。一张黑白的照片,加上几段文字,几篇文章,虞老师的童年就永恒了。聪明的孩子们,好好地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式让你的童年永恒呢?想一想,再想一想,然后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下课!

第三篇:祖父的园子 蒋学晶教学实录

师: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名字——(板书:萧红)。你们说这个人与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萧红是《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你能不能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一样。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

师:老师有个习惯,当看到一篇好文章的时候,就会去关注这篇文章是谁写的。《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名字。

师:请再看我写——(板书:《呼兰河传》),这是一本书,所以蒋老师加了书名号,这本书与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呼兰河传》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段。

生:《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这本书。

师:蒋老师要写的第三个词是——(板书:回忆)。你们能说说“回忆”的意思吗?

生:“回忆”就是一个人想起以前的事。

师:那么,你觉得这个词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萧红在《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里回忆自己以前的生活。

师:是啊,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了她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

师:在《祖父的园子》这个“片段”里都回忆了什么呢?先读读这篇课文。(生自由朗读)

师:刚才蒋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这篇课文,我刚刚读完。有的同学早就读完了,请举手示意一下(有七八个学生举手),蒋老师不是要表扬你们,而是想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偏快了,这样快地读书,你没时间停下来想,停下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但是,也有的同学还有三段没读完呢。有吗?(有五六个人举手)蒋老师要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太慢了。(众笑)你们以后啊,上课前应该把课文读读熟。

师:下面,没读完课文的继续把课文读完,已经读完的,自己再选择其中几段读一读。(生读书)

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

生:她想起了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师生板书“拔草”)

师:在园子里,“我”和祖父一起还做了哪些事?

生:“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栽花。(板书“栽花”)

生:“我”还和祖父一起铲地。(板书“铲地”)

生:他们还一起浇菜。(板书“浇菜”)

师:是啊,萧红想起了自己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栽花、拔草、铲地、浇菜。除了这些做过的事,萧红还想起了她在园子里看到的许多事物,她看到了什么?

生:她在园子里看到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四个词,八个字,大家一起跟我写一遍,写完后,你就发现这八个字之间有个共同点。

(学生书空)

师:除了这些小动物,园子里还有许多瓜果蔬菜呢,你发现了吗?

生:有倭瓜、黄瓜、玉米。

师:倭瓜你们一定看到过。

生:我们没有。

师:南瓜看到过吗?

生:看到过。

师:倭瓜就是南瓜啊。

生:啊?(笑)

师:来,我们再一起来整理一下。(师板书)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她想起了园子里的祖父,她想起了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她想起了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她想起了和祖父一起在园子里栽花、拔草、铲地、浇菜。

人:祖父

物: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

事:栽花拔草铲地浇莱

师:这篇文章,你说容易也容易,说难懂也难懂。萧红究竟想起了什么?请你默读课文,你会发现这里有一段话写得很特别。这个特别的句子,不是比喻句,比喻句我们读得多了,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我们也读得不少,这个句子,特别在哪里呢?你刚读的时候,甚至都觉得它很啰唆。你找到的话,请你画下来。(生读、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是啊,这一段话,很特别,如果你掌握它的特点了,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读、试背。老师隐藏一句,学生背一句,学生挑战欲望很强,气氛很热烈。最后老师指着空白的屏幕请大家一起“读”,学生“读”得不亦乐乎。)

师: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快把这段话大致背下来呢?

生:里面的句子是反复的,比较好记。

师:是啊,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生接)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师:我们试着再读快一点。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

师:反过来,你们带着我读,好吗?(师生换读)

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很开心。

生:我觉得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我觉得院子里的动物、植物生命力很旺盛。

师:是啊,这就是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一段话,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快乐、温暖。其实,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一段反复结构的话,你们找找。(生默读,寻找。)

生:我找到的是这一句——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师:再往后看,还有——

生: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师:再往后看,还有——

生: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师:是呀,这也是一段反复结构的话,我们再来反复读一读。

师: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咱们节奏快一点读。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注意,特别的写法往往是因为有特别的心情。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

生:自由。无忧无虑。快活。高兴。

师: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来读一读。

师:祖父栽花——(生接)我就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就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就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就浇菜,祖父劳动——(生接)我就劳动,祖父真劳动——(生接)(迟疑)我就真劳动。

师:“我”是在真劳动?(笑)

生:她不是在劳动,她就是在玩。

师:在玩,你们说得比较客气。

生:她就是在瞎胡闹,帮倒忙。

师:哦,她是瞎胡闹,请你读一读第4—14自然段,你从哪里看出她是在瞎胡闹呢?(生默读、寻找依据。)

师:找到这样的例子了吗?我们不一定按文章描写的顺序来说。谁来说第一个例子。

生:祖父在种小白菜的时候,她却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把菜种也踢飞了。

师:换谁都心疼啊。

生:她在铲地的时候,真的是乱勾一阵,所以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

师:好嘛,真是帮倒忙,狗尾巴草留着,谷穗没了。(笑)

生:她浇菜的时候根本不把水往地上浇,她把水往天空扬。

师:典型的“人工降雨”啊。(笑)这样的事你们干过吗?

生(部分):干过。

师:这么说,有同感了。

生(部分):没做过。

师:这样的事竟然没做过,真是可惜了。我建议你们去试试。(笑)

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

生:(读)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师: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生:她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师:活脱脱新版的小猫钓鱼。(笑)

师:这么多“瞎闹”中,你认为闹得最厉害的是哪一次?

生:我认为最厉害的一次是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因为,把谷穗除掉了,后面就没有收成了,祖父一定会很生气的。

师:如果你是祖父,你会有什么后续行动吗?

生:我回去后要揍她一顿,让她好好长长记性。(大笑)

生:我也认为这次闹得很厉害,因为把谷穗锄掉实在是太可惜了,浪费粮食。

师:是啊,这一点,祖父也看不下去了,因此课文中有了他们一段对话。

师:请默读一下他们的对话,我读一下他们的对话,你们来评价一下。(师读对话,故意把祖父的话读得比较严厉,把我的话读得充满羞愧的语气。)

师:怎么样?我读得还可以吧?

生:读得不好。

师:读得不好?我读得抑扬顿挫,怎么不好了?

生:你把“我”的话,读得太委屈了,“我”虽然把谷穗当野草割掉了,但是她仍然很理直气壮的。

生:祖父的话你也读得太凶了,这个祖父很慈祥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祖父很慈祥?

生:祖父在说的时候是笑的,不是紧绷着脸的。

师:你们再看看,在这段对话里,“笑”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是啊,有三次,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又笑起来,祖父在和“我”说话的时候从头到尾一直在笑。你觉得祖父是怎样的祖父?

生:祖父很宽容。

生:这个祖父很和蔼。

生:我很喜欢这个祖父,他很有耐心,不会乱生气。

生:这个祖父和孩子一样和自己的孙女玩在一起。

师: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童心未泯的祖父。祖父很爱笑,关于笑,《呼兰河传》里还有一个片段,我读你听。

祖父的笑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又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生听的过程中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

师:因为祖父的宽容、慈祥,所以,你觉得我的生活是——

生:非常快乐。

生: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生:自由自在。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刚开始读这篇课文,觉得萧红是在回忆园子里的人、事、物(指板书),读到现在,我们发现,萧红回忆这些人、事、物其实就是在回忆自己快乐、自由的童年。

师:但是蒋老师有一点不太明白,她自己心里的想法她当然清楚,但是园子里的瓜果、动物心情如何她怎么知道呢?难道她去问了它们?倭瓜,你快乐吗?我快乐。蜻蜓,你自由吗?我自由。(笑)请大家讨论一下。

(生讨论,交流。)

生:我认为是这个园子里的植物,祖父都不管他们。

师:你的意思其他地方的植物都有人管?

生:因为祖父园子里的植物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你的意思其他园子里的植物想长却不能长?(笑)

生:我觉得就是萧红借写这些景物突出自己内心的快乐。

师:嗯,有点意思了,他认为这是“借景抒情”。

生:我觉得就是因为萧红自己很快乐,所以她觉得院子里的一切也很快乐。(掌声)

师:这位同学厉害,他说到了“通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通感”。你们有快乐的时候吧?(生答:有)是的,快乐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看什么都开心。你们有伤心的时候吧?(生答:有)伤心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愁眉苦脸。这就是“通感”。

师:同学们,你们能否猜测一下,童年生活这么快乐、自在、无拘无束的萧红,长大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她长大以后,人是很乐观的,生活是很快乐的,因为她的童年是在快乐中长大的,她的性格会很乐观。

生:我觉得她长大后,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很美满。

生:我觉得她长大后不开心。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人压力都是很大的,工作很辛苦。(笑)

师:我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萧红长大后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我讲你听。事实上,很少有人的生活像她这般坎坷多难。18岁的时候,祖父就去世了,20岁的时候,她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开了自己的家,流浪在外,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困顿,起码的吃、住也经常没有着落。而且,她也并没有像大家所猜测的,拥有幸福安定的家,1940年,她跟着她的第三任丈夫到了香港,寂寞、苦闷,1941年,贫病交加的她,由于庸医的误诊,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31岁。当我们了解了她的生平经历之后,我们再去读《祖父的园子》,可能感受会有一点点不同。在《呼兰河传》的最后,有一段话,蜜蜂、蝴蝶、蜻蜓,倭瓜、黄瓜、玉米,还有祖父,再一次出现在萧红的笔下。我读给大家听:“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这些人、事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同学们,记在哪里了?

生:记在《呼兰河传》里。

师:同学们,记在哪里了?

生:记在了心里。

师:如果有机会,真的可以尝试去读读——《呼兰河传》。

第四篇:蒋军晶《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蒋军晶《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师: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名字——(板书:萧红)。你们说这个人与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萧红是《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你能不能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一样。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

师:老师有个习惯,当看到一篇好文章的时候,就会去关注这篇文章是谁写的。《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名字。

师:请再看我写——(板书:《呼兰河传》),这是一本书,所以蒋老师加了书名号,这本书与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呼兰河传》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段。

生:《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这本书。

师:蒋老师要写的第三个词是--(板书:回忆)。你们能说说“回忆”的意思吗?

生:“回忆”就是一个人想起以前的事。

师:那么,你觉得这个词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萧红在《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里回忆自己以前的生活。

师:是啊,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了她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

师:在《祖父的园子》这个“片段”里都回忆了什么呢?先读读这篇课文。(生自由朗读)

师:刚才蒋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这篇课文,我刚刚读完。有的同学早就读完了,请举手示意一下(有七八个学生举手),蒋老师不是要表扬你们,而是想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偏快了,这样快地读书,你没时间停下来想,停下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但是,也有的同学还有三段没读完呢。有吗?(有五六个人举手)蒋老师要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太慢了。(众笑)你们以后啊,上课前应该把课文读读熟。

师:下面,没读完课文的继续把课文读完,已经读完的,自己再选择其中几段读一读。(生读书)

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

生:她想起了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师生板书“拔草”)

师:在园子里,“我”和祖父一起还做了哪些事?

生:“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栽花。(板书“栽花”)

生:“我”还和祖父一起铲地。(板书“铲地”)

生:他们还一起浇菜。(板书“浇菜”)

师:是啊,萧红想起了自己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栽花、拔草、铲地、浇菜。除了这些做过的事,萧红还想起了她在园子里看到的许多事物,她看到了什么?

生:她在园子里看到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四个词,八个字,大家一起跟我写一遍,写完后,你就发现这八个字之间有个共同点。(学生书空)

师:除了这些小动物,园子里还有许多瓜果蔬菜呢,你发现了吗?

生:有倭瓜、黄瓜、玉米。

师:倭瓜你们一定看到过。

生:我们没有。

师:南瓜看到过吗?

生:看到过。

师:倭瓜就是南瓜啊。

生:啊?(笑)

师:来,我们再一起来整理一下。(师板书)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她想起了园子里的祖父,她想起了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她想起了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她想起了和祖父一起在园子里栽花、拔草、铲地、浇菜。

人:祖父

物: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倭瓜 黄瓜 玉米

事:栽花 拔草 铲地 浇菜

[点评:显然,教者的采用了板书追问的方式,介绍作者、作品及主要内容。传递的信息特别清晰,尤其是写一写,看一看,理一理,胜过听一听的教学效果。可见蒋老师的语文教学心理学理论功底非同寻常。]

师:这篇文章,你说容易也容易,说难懂也难懂。萧红究竟想起了什么?请你默读课文,你会发现这里有一段话写得很特别。这个特别的句子,不是比喻句,比喻句我们读得多了,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我们也读得不少,这个句子,特别在哪里呢?你刚读的时候,甚至都觉得它很啰唆。你找到的话,请你画下来。(生读、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是啊,这一段话,很特别,如果你掌握它的特点了,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读、试背。老师隐藏一句,学生背一句,学生挑战欲望很强,气氛很热烈。最后老师指着空白的屏幕请大家一起“读”,学生“读”得不亦乐乎。)

师: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快把这段话大致背下来呢?

生:里面的句子是反复的,比较好记。

师:是啊,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生接)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师:我们试着再读快一点。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

师:反过来,你们带着我读,好吗?(师生换读)

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很开心。

生:我觉得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我觉得院子里的动物、植物生命力很旺盛。

师:是啊,这就是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一段话,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快乐、温暖。其实,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一段反复结构的话,你们找找。(生默读,寻找。)

生:我找到的是这一句--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师:再往后看,还有——

生: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师:再往后看,还有——

生: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师:是呀,这也是一段反复结构的话,我们再来反复读一读。

师: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咱们节奏快一点读。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注意,特别的写法往往是因为有特别的心情。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

生:自由。无忧无虑。快活。高兴。

师: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来读一读。

师:祖父栽花——(生接)我就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就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就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就浇菜,祖父劳动——(生接)我就劳动,祖父真劳动——(生接)(迟疑)我就真劳动。

师:“我”是在真劳动?(笑)

生:她不是在劳动,她就是在玩。

师:在玩,你们说得比较客气。

生:她就是在瞎胡闹,帮倒忙。

师:哦,她是瞎胡闹,请你读一读第4~14自然段,你从哪里看出她是在瞎胡闹呢?(生默读、寻找依据。)

师:找到这样的例子了吗?我们不一定按文章描写的顺序来说。谁来说第一个例子。

生:祖父在种小白菜的时候,她却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把菜种也踢飞了。

师:换谁都心疼啊。

生:她在铲地的时候,真的是乱勾一阵,所以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

师:好嘛,真是帮倒忙,狗尾巴草留着,谷穗没了。(笑)

生:她浇菜的时候根本不把水往地上浇,她把水往天空扬。

师:典型的“人工降雨“”啊。(笑)这样的事你们干过吗?

生(部分):干过。

师:这么说,有同感了。

生(部分):没做过。

师:这样的事竟然没做过,真是可惜了。我建议你们去试试。(笑)

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

生:(读)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师: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生:她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师:活脱脱新版的小猫钓鱼。(笑)

师:这么多”瞎闹“中,你认为闹得最厉害的是哪一次?

生:我认为最厉害的一次是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因为,把谷穗除掉了,后面就没有收成了,祖父一定会很生气的。

师:如果你是祖父,你会有什么后续行动吗?

生:我回去后要揍她一顿,让她好好长长记性。(大笑)

生:我也认为这次闹得很厉害,因为把谷穗锄掉实在是太可惜了,浪费粮食。

师:是啊,这一点,祖父也看不下去了,因此课文中有了他们一段对话。

师:请默读一下他们的对话,我读一下他们的对话,你们来评价一下。(师读对话,故意把祖父的话读得比较严厉,把我的话读得充满羞愧的语气。)

师:怎么样?我读得还可以吧?

生:读得不好。

师:读得不好?我读得抑扬顿挫,怎么不好了?

生:你把“我”的话,读得太委屈了,“我”虽然把谷穗当野草割掉了,但是她仍然很理直气壮的。

生:祖父的话你也读得太凶了,这个祖父很慈祥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祖父很慈祥?

生:祖父在说的时候是笑的,不是紧绷着脸的。

师:你们再看看,在这段对话里,“笑”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是啊,有三次,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又笑起来,祖父在和“我”说话的时候从头到尾一直在笑。你觉得祖父是怎样的祖父?

生:祖父很宽容。

生:这个祖父很和蔼。

生:我很喜欢这个祖父,他很有耐心,不会乱生气。

生:这个祖父和孩子一样和自己的孙女玩在一起。

[点评:解读这个环节,使我不由得想起来了蒋军晶老师的成名作《月光曲》,在设计思路上延续了教者的重点段突破法。选择一个点,向周围辐射,交叉成一张密集的信息网。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节奏鲜明,意义丰富。]

师: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童心未泯的祖父。祖父很爱笑,关于笑,《呼兰河传》里还有一个片段,我读你听。祖父的笑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又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生听的过程中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

师:因为祖父的宽容、慈祥,所以,你觉得我的生活是——

生:非常快乐。

生: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生:自由自在。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刚开始读这篇课文,觉得萧红是在回忆园子里的人、事、物(指板书),读到现在,我们发现,萧红回忆这些人、事、物其实就是在回忆自己快乐、自由的童年。

师:但是蒋老师有一点不太明白,她自己心里的想法她当然清楚,但是园子里的瓜果、动物心情如何她怎么知道呢?难道她去问了它们?倭瓜,你快乐吗?我快乐。蜻蜓,你自由吗?我自由。(笑)请大家讨论一下。

(生讨论,交流。)

生:我认为是这个园子里的植物,祖父都不管他们。

师:你的意思其他地方的植物都有人管?

生:因为祖父园子里的植物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你的意思其他园子里的植物想长却不能长?(笑)

生:我觉得就是萧红借写这些景物突出自己内心的快乐。

师:嗯,有点意思了,他认为这是“借景抒情”。

生:我觉得就是因为萧红自己很快乐,所以她觉得院子里的一切也很快乐。(掌声)

师:这位同学厉害,他说到了“通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通感”。你们有快乐的时候吧?(生答:有)是的,快乐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看什么都开心。你们有伤心的时候吧?(生答:有)伤心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愁眉苦脸。这就是“通感”。

师:同学们,你们能否猜测一下,童年生活这么快乐、自在、无拘无束的萧红,长大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她长大以后,人是很乐观的,生活是很快乐的,因为她的童年是在快乐中长大的,她的性格会很乐观。

生:我觉得她长大后,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很美满。

生:我觉得她长大后不开心。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人压力都是很大的,工作很辛苦。(笑)

师:我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萧红长大后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我讲你听。事实上,很少有人的生活像她这般坎坷多难。18岁的时候,祖父就去世了,20岁的时候,她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开了自己的家,流浪在外,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困顿,起码的吃、住也经常没有着落。而且,她也并没有像大家所猜测的,拥有幸福安定的家,1940年,她跟着她的第三任丈夫到了香港,寂寞、苦闷,1941年,贫病交加的她,由于庸医的误诊,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31岁。当我们了解了她的生平经历之后,我们再去读《祖父的园子》,可能感受会有一点点不同。在《呼兰河传》的最后,有一段话,蜜蜂、蝴蝶、蜻蜓,倭瓜、黄瓜、玉米,还有祖父,再一次出现在萧红的笔下。我读给大家听:“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这些人、事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同学们,记在哪里了?

生:记在《呼兰河传》里。

师:同学们,记在哪里了?

生:记在了心里。

师:如果有机会,真的可以尝试去读读——《呼兰河传》。

[点评:如何由课内阅读转向课外,最好的办法是挑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蒋老师的策略是高明的,他选取了原作中的一个节选《祖父的笑》,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仅如此,教者还让学生猜作家后半生的样子,教师大段讲述萧红悲惨的命运。由此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大地挑起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奇心以及关注作家命运的同情心。另外,教者在揭示写作方法时,巧妙地设问,在学生不愤不发的时候揭示,瓜熟蒂落,十分自然。]

总评:这个课例的题目叫“记忆中的故乡、童年、亲人”,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分量,也是浙派语文一贯倡导的主题高度,似乎跟小学语文之“小”不能相称。但,就是在这份“厚重”中,蒋老师实现了突破,实现了“以小见大”“以微见著”的教学超越,为孩子所乐于接受。此得益于教者对教材的独特解读,善于选取文本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充分体验,乐于表达,并由此辐射全文,生成一张信息丰富的教学网。再加上,教者丰富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还不同的文本以相应的教学情调,使课堂多了一份诗意的润泽。

第五篇:蒋军晶《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蒋军晶《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师: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名字——(板书:萧红)。你们说这个人与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萧红是《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你能不能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一样。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

师:老师有个习惯,当看到一篇好文章的时候,就会去关注这篇文章是谁写的。《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名字。

师:请再看我写——(板书:《呼兰河传》),这是一本书,所以蒋老师加了书名号,这本书与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呼兰河传》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段。

生:《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这本书。

师:蒋老师要写的第三个词是--(板书:回忆)。你们能说说“回忆”的意思吗?

生:“回忆”就是一个人想起以前的事。

师:那么,你觉得这个词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萧红在《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里回忆自己以前的生活。

师:是啊,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了她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

师:在《祖父的园子》这个“片段”里都回忆了什么呢?先读读这篇课文。(生自由朗读)

师:刚才蒋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这篇课文,我刚刚读完。有的同学早就读完了,请举手示意一下(有七八个学生举手),蒋老师不是要表扬你们,而是想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偏快了,这样快地读书,你没时间停下来想,停下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但是,也有的同学还有三段没读完呢。有吗?(有五六个人举手)蒋老师要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太慢了。(众笑)你们以后啊,上课前应该把课文读读熟。

师:下面,没读完课文的继续把课文读完,已经读完的,自己再选择其中几段读一读。(生读书)

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

生:她想起了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师生板书“拔草”)

师:在园子里,“我”和祖父一起还做了哪些事?

生:“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栽花。(板书“栽花”)

生:“我”还和祖父一起铲地。(板书“铲地”)

生:他们还一起浇菜。(板书“浇菜”)

师:是啊,萧红想起了自己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栽花、拔草、铲地、浇菜。除了这些做过的事,萧红还想起了她在园子里看到的许多事物,她看到了什么?

生:她在园子里看到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四个词,八个字,大家一起跟我写一遍,写完后,你就发现这八个字之间有个共同点。(学生书空)

师:除了这些小动物,园子里还有许多瓜果蔬菜呢,你发现了吗?

生:有倭瓜、黄瓜、玉米。

师:倭瓜你们一定看到过。

生:我们没有。

师:南瓜看到过吗?

生:看到过。

师:倭瓜就是南瓜啊。

生:啊?(笑)

师:来,我们再一起来整理一下。(师板书)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她想起了园子里的祖父,她想起了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她想起了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她想起了和祖父一起在园子里栽花、拔草、铲地、浇菜。

人:祖父

物: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倭瓜 黄瓜 玉米

事:栽花 拔草 铲地 浇菜

[点评:显然,教者的采用了板书追问的方式,介绍作者、作品及主要内容。传递的信息特别清晰,尤其是写一写,看一看,理一理,胜过听一听的教学效果。可见蒋老师的语文教学心理学理论功底非同寻常。]

师:这篇文章,你说容易也容易,说难懂也难懂。萧红究竟想起了什么?请你默读课文,你会发现这里有一段话写得很特别。这个特别的句子,不是比喻句,比喻句我们读得多了,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我们也读得不少,这个句子,特别在哪里呢?你刚读的时候,甚至都觉得它很啰唆。你找到的话,请你画下来。(生读、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是啊,这一段话,很特别,如果你掌握它的特点了,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读、试背。老师隐藏一句,学生背一句,学生挑战欲望很强,气氛很热烈。最后老师指着空白的屏幕请大家一起“读”,学生“读”得不亦乐乎。)

师: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快把这段话大致背下来呢?

生:里面的句子是反复的,比较好记。

师:是啊,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生接)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师:我们试着再读快一点。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

师:反过来,你们带着我读,好吗?(师生换读)

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很开心。

生:我觉得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我觉得院子里的动物、植物生命力很旺盛。

师:是啊,这就是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一段话,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快乐、温暖。其实,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一段反复结构的话,你们找找。(生默读,寻找。)

生:我找到的是这一句--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师:再往后看,还有——

生: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师:再往后看,还有——

生: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师:是呀,这也是一段反复结构的话,我们再来反复读一读。

师: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咱们节奏快一点读。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注意,特别的写法往往是因为有特别的心情。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

生:自由。无忧无虑。快活。高兴。

师: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来读一读。

师:祖父栽花——(生接)我就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就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就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就浇菜,祖父劳动——(生接)我就劳动,祖父真劳动——(生接)(迟疑)我就真劳动。

师:“我”是在真劳动?(笑)

生:她不是在劳动,她就是在玩。

师:在玩,你们说得比较客气。

生:她就是在瞎胡闹,帮倒忙。

师:哦,她是瞎胡闹,请你读一读第4~14自然段,你从哪里看出她是在瞎胡闹呢?(生默读、寻找依据。)

师:找到这样的例子了吗?我们不一定按文章描写的顺序来说。谁来说第一个例子。

生:祖父在种小白菜的时候,她却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把菜种也踢飞了。

师:换谁都心疼啊。

生:她在铲地的时候,真的是乱勾一阵,所以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

师:好嘛,真是帮倒忙,狗尾巴草留着,谷穗没了。(笑)

生:她浇菜的时候根本不把水往地上浇,她把水往天空扬。

师:典型的“人工降雨“”啊。(笑)这样的事你们干过吗?

生(部分):干过。

师:这么说,有同感了。

生(部分):没做过。

师:这样的事竟然没做过,真是可惜了。我建议你们去试试。(笑)

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

生:(读)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师: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生:她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师:活脱脱新版的小猫钓鱼。(笑)

师:这么多”瞎闹“中,你认为闹得最厉害的是哪一次?

生:我认为最厉害的一次是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因为,把谷穗除掉了,后面就没有收成了,祖父一定会很生气的。

师:如果你是祖父,你会有什么后续行动吗?

生:我回去后要揍她一顿,让她好好长长记性。(大笑)

生:我也认为这次闹得很厉害,因为把谷穗锄掉实在是太可惜了,浪费粮食。

师:是啊,这一点,祖父也看不下去了,因此课文中有了他们一段对话。

师:请默读一下他们的对话,我读一下他们的对话,你们来评价一下。(师读对话,故意把祖父的话读得比较严厉,把我的话读得充满羞愧的语气。)

师:怎么样?我读得还可以吧?

生:读得不好。

师:读得不好?我读得抑扬顿挫,怎么不好了?

生:你把“我”的话,读得太委屈了,“我”虽然把谷穗当野草割掉了,但是她仍然很理直气壮的。

生:祖父的话你也读得太凶了,这个祖父很慈祥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祖父很慈祥?

生:祖父在说的时候是笑的,不是紧绷着脸的。

师:你们再看看,在这段对话里,“笑”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是啊,有三次,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又笑起来,祖父在和“我”说话的时候从头到尾一直在笑。你觉得祖父是怎样的祖父?

生:祖父很宽容。

生:这个祖父很和蔼。

生:我很喜欢这个祖父,他很有耐心,不会乱生气。

生:这个祖父和孩子一样和自己的孙女玩在一起。

[点评:解读这个环节,使我不由得想起来了蒋军晶老师的成名作《月光曲》,在设计思路上延续了教者的重点段突破法。选择一个点,向周围辐射,交叉成一张密集的信息网。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节奏鲜明,意义丰富。]

师: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童心未泯的祖父。祖父很爱笑,关于笑,《呼兰河传》里还有一个片段,我读你听。

祖父的笑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又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生听的过程中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

师:因为祖父的宽容、慈祥,所以,你觉得我的生活是——

生:非常快乐。

生: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生:自由自在。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刚开始读这篇课文,觉得萧红是在回忆园子里的人、事、物(指板书),读到现在,我们发现,萧红回忆这些人、事、物其实就是在回忆自己快乐、自由的童年。

师:但是蒋老师有一点不太明白,她自己心里的想法她当然清楚,但是园子里的瓜果、动物心情如何她怎么知道呢?难道她去问了它们?倭瓜,你快乐吗?我快乐。蜻蜓,你自由吗?我自由。(笑)请大家讨论一下。

(生讨论,交流。)

生:我认为是这个园子里的植物,祖父都不管他们。

师:你的意思其他地方的植物都有人管?

生:因为祖父园子里的植物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你的意思其他园子里的植物想长却不能长?(笑)

生:我觉得就是萧红借写这些景物突出自己内心的快乐。

师:嗯,有点意思了,他认为这是“借景抒情”。

生:我觉得就是因为萧红自己很快乐,所以她觉得院子里的一切也很快乐。(掌声)

师:这位同学厉害,他说到了“通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通感”。你们有快乐的时候吧?(生答:有)是的,快乐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看什么都开心。你们有伤心的时候吧?(生答:有)伤心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愁眉苦脸。这就是“通感”。

师:同学们,你们能否猜测一下,童年生活这么快乐、自在、无拘无束的萧红,长大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她长大以后,人是很乐观的,生活是很快乐的,因为她的童年是在快乐中长大的,她的性格会很乐观。

生:我觉得她长大后,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很美满。

生:我觉得她长大后不开心。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人压力都是很大的,工作很辛苦。(笑)

师:我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萧红长大后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我讲你听。事实上,很少有人的生活像她这般坎坷多难。18岁的时候,祖父就去世了,20岁的时候,她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开了自己的家,流浪在外,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困顿,起码的吃、住也经常没有着落。而且,她也并没有像大家所猜测的,拥有幸福安定的家,1940年,她跟着她的第三任丈夫到了香港,寂寞、苦闷,1941年,贫病交加的她,由于庸医的误诊,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31岁。当我们了解了她的生平经历之后,我们再去读《祖父的园子》,可能感受会有一点点不同。在《呼兰河传》的最后,有一段话,蜜蜂、蝴蝶、蜻蜓,倭瓜、黄瓜、玉米,还有祖父,再一次出现在萧红的笔下。我读给大家听:“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这些人、事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同学们,记在哪里了?

生:记在《呼兰河传》里。

师:同学们,记在哪里了?

生:记在了心里。

师:如果有机会,真的可以尝试去读读——《呼兰河传》。

[点评:如何由课内阅读转向课外,最好的办法是挑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蒋老师的策略是高明的,他选取了原作中的一个节选《祖父的笑》,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仅如此,教者还让学生猜作家后半生的样子,教师大段讲述萧红悲惨的命运。由此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大地挑起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奇心以及关注作家命运的同情心。另外,教者在揭示写作方法时,巧妙地设问,在学生不愤不发的时候揭示,瓜熟蒂落,十分自然。]

总评:这个课例的题目叫“记忆中的故乡、童年、亲人”,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分量,也是浙派语文一贯倡导的主题高度,似乎跟小学语文之“小”不能相称。但,就是在这份“厚重”中,蒋老师实现了突破,实现了“以小见大”“以微见著”的教学超越,为孩子所乐于接受。此得益于教者对教材的独特解读,善于选取文本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充分体验,乐于表达,并由此辐射全文,生成一张信息丰富的教学网。再加上,教者丰富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还不同的文本以相应的教学情调,使课堂多了一份诗意的润泽。

下载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品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优秀范文5篇)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聊会天,你们会走路吗? 生:(疑惑地)会! 师:那你们关注过自己的走路吗?我们就在座位上轻轻走一走,注意不要摔倒! (生......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这一课很贴近学生的生活,讲的都是菜园子里的事,学生也很感兴趣。作者是萧红,曾学过的《火烧云》就是她的文章。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萧红的《呼兰河传》中的这则片断很精彩。读后都让人开怀大笑,同时回想起自己童年时做的傻事和调皮的事。我自己研讨文......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园子里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 父 的 园 子》教学设计 镇巴县永乐镇中心小学 李时森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祖 父 的 园 子》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