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托物言志类作文写作指导(15.3)(陈昌海)
托物言志类作文写作指导
整理:陈昌海 2015.3.15
一、“托物言志”手法释义: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此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的“托物言志”。
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为了言“志”—歌颂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北方抗日军民,选择了“物”——大西北最常见的白杨树,这才“托物言志”,极出色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注意点:
1、由此及彼,联想言志。
托物言志,首先要选好所托之物,把握住其“外形特征”,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志”才能凸显。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2、由表及里,想象深思。
作文时,要抓住被描写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由表及里,从而能生发出哲理或人生启示。如对枫叶作了细致的描绘(红字),作者展开想象,托物言志,赞美了枫叶的坚强、刚毅,也表现了其蕴含的精神。(粉红)
3、抓住特征,象征咏怀。
象征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从具体事物的本质特征中,抽象出某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品质和精神,以达到“咏怀”的目的。写作时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穿插自己的情感发展),使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统一,实现从实到虚的转化。简单地说就是因物抒情或因物明理。
三、托物言志片段
请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喜欢的一种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
【例文一】苔藓
苔藓,竟是这样一种很不起眼的绿色小生命:它没有云杉的挺拔高大,也没有花儿那样的阵阵清香。它只是一片矮矮的小生命,成千上万挤挤挨挨地生长在一起,默默无闻地点缀着大地。它在阴暗潮湿的角落,甚至在人迹稀少的冰雪极地,也照样顽强地生长。
苔藓是那么微小,甚至难以区分它们的茎和叶呢!这种植物,虽然没有可以炫耀的花朵和果实,但是它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却是值得赞扬的。
我爱苔藓,因为它有着坚忍不拔的生命力。
【例文二】青苔
青苔不会开花,哪怕一朵小小的花;青苔不会结果,哪怕一颗小小的果。它们几乎被人们忘却了,但它们并未轻视自己的力量。它们默默地、执著地奋斗着,用自己整个绿色的生命渲染着块块岩石。有沃土和阳光,可以长出奇花异草,但在一块块岩石之上,除了青苔,又有谁能留下生命的颜色,开拓出茵茵的“绿洲”?!
【例文三】 火柴
火柴,细细的身子,绿色的头,它们平常而又渺小。近百根火柴睡在一个小小的盒子里,虽然挤挤拥拥,但是它们还是排列得整整齐齐,默不作声。等待着,等待着人们用上它们的那一瞬。
它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看上去简直微不足道,可是,如果没有火柴,能烹出香甜可口的饭菜吗?当火柴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瞬,也就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刻。它们牺牲了自己,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火。它们不像蜡烛,用紫红光焰和洁白如玉的外衣打扮自己;更不会在燃烧的时候像蜡烛那样淌下伤心的眼泪,怜惜自己。它们毫不犹豫,“嚓”地一声,转眼就成了灰烬。这短暂的生命,竟给人类带来了光和热,所以,我说它们是伟大而崇高的!
【例文四】 绿叶
喜欢上绿叶或许不只因为绿色,更重要的是它的平和而不张扬的个性。默默地,孕育着它的生命,一年就是一生,不必有漫长的等待,春天,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没有惊喜,也不需要关怀,在风雨,顽强地挺过这短暂而美丽的一生,当秋天到来的时候,一切又是那么顺理成章,顺着风轻轻的飞舞,悠悠地打着旋,转着圈,在空中划下一道美丽的弧线,最后恋恋不舍地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么绿叶对根的情谊想必了就是如此吧!
四、作文训练
(一)题目:_________牵动我的情思
古语说,情动而辞发。淡雅的菊花,寄托了诗人隐逸的情怀;亭亭的莲花,表达了君子出淤泥不染的情趣;简朴的陋室,宣泄了文人安贫乐道的品质„„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最熟悉的校园有没有一种事物引发你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校园中的某一种物或某一处景为题完成一篇文章。
提示:把文题填充完整,如落叶、小草、台阶、跑道„„
(二)训练重点:
1、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多留心身边事物。善于发现并捕捉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亮点”,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2、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善于对“物”的特征作细致描绘,抓住事物的特征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巧妙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3、充分体会“托物言志”散文的含蓄美。运用细致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描摹事物,在富有层次的描写中把感情恰当地融入到事物中,抒发情感。
4、立意是灵魂,即托物言志中“志”。训练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迸发哲思的火花。引导学生从广泛的人生现象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从中得到共鸣与启迪。
五、范文指路
(一)梧桐细语(话题:把握)
秋,梧桐叶落的季节。站在街道中央,看两旁一片片飘落的梧桐树叶,倾听它们的细语:“虽然凋零的命运我们无法摆脱,但在落下的一刹那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会跳出美丽的舞蹈,这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是吗?我走到梧桐树下,仰望,一片叶子打着旋儿,像在跳芭蕾,随风飘摇,像天鹅的羽毛,那是四小天鹅吗?这变幻的舞姿让我惊叹,这软弱的、枯黄的、易碎的生命演出了最美的一场舞蹈。(描写)那柔情中也蕴含着刚强,像是在极力让我相信,这样的优美,它是办得到的,这种辉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这一叶叶、一声声,终于让我不再怀疑:即使失去再多,但有一点是我们可以掌握的,那就是自己的价值。
每每诵读唐诗宋词都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但每当读到李清照,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那位著名的女词人,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生命中,她失去了很多,丈夫、亲人、朋友„„她背负着国亡的痛与一些本不该受到的谴责默默地走着,她无法改变苦难,于是,她开始创造辉煌。她相信,人格、精神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于是有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领悟,有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叹,有了“凄凄惨惨戚戚”的凄美„„她用自己掌握的,展示了自己的人格和才情,添进了自己的柔情与刚直,装饰了宋词,也如梧桐叶一般在失落时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这一瞬间的联想让我陷入了沉思。生活是多彩的,种种诱惑常常会让我们失去了尊严、人格,而这些本来对我们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出身有卑微、娇贵,但人格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若这些失去了,那么手上将会空空如也,人与一般动物又有何差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表现的又岂止是一种英雄的豪情,简直是人与命运抗争的一曲壮歌!(议论)不知何时,手心多了一片梧桐树叶,我凝视着它,它不再是单薄的、弱小的、脆弱的叶子了,那枯黄早已闪烁出夺目的光芒。瞬间,我又听到了它的细语:“跳出最美的舞,这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手上突然觉得好重好重。
(二)释怀•超越(话题: 拥有好心情)植物的生生死死常给我许多感动,虽然我无法看尽人世沧桑,却能看尽植物的春发•夏荣•秋实•冬凋。一次考试的失利常让我好几日都无法释怀。偶然路过一所古旧的房子,发现上面爬满了古藤,房子已多年未有人居住,可是暮秋之时,那金黄的叶子在残日的照耀下,散发出惊人的美丽。(描写)
我看得有些入神,可秋风吹来,叶子却开始簌簌的掉落。我甚至想阻止这场残忍的秋风。最美的叶子是在暮秋,不舍,不舍,却还是落下。好像泰戈尔的诗。
也许人生难的不是学会追寻,而是学会放弃。学会去留随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学会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议论)
这时才俨然发现,掉落在地下的叶子也依然如此美丽。原来这就是美丽的心情。释然。
“如果你依然这样不温不火,就别想胜人一筹。”老师的话灼伤了我的心。
依然是那片藤,只是半年不去,已物是人非。房子已经被拆,古藤也无处寻踪了。我也有些失落地看着这亘古常新的太阳,看它一程一程奔波,我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低下头,也许生命就是惊喜与失落汇成地吧。我看到那株藤在破瓦的压迫下,依然,傲然地抬起头来。即使叶子已经掉光,但那粗壮有力地枝干震撼了我。(描写)
原以为它早已自生自灭,只企盼来生,可是生命的力量如此伟大!连它都不知道今生不努力何以期盼 来生,我又凭什么这样脆弱。
当眼前与身后都是黑暗,能做的只有“看脚下。” 一株藤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前者让我懂得了每个人只是生命的过客,淡然地看潮起潮落;后者让我学会了苦难中绽放自己的美丽。(议论)
也许好的心情就是永远用平常心体会世界,若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个 “览物思事,淡泊明志”的人也好。(议论)
(三)我家有棵枇杷树
我家房屋南边有一排树,最高大,枝叶最浓密的莫过于那棵枇杷树了。我很讨厌它。浓密的树冠,挡住阳光,让一块不大的稻场得不到阳光的照晒。想要晒晒太阳,还得爬到家旁的山岭上。除了夏天,它一直在挨我的骂。更可恨的是,也许是老了的缘故,打我记事时起,它就很少开花,即使开花,也是在秋季,开那种惨白惨白的花,花的边缘还有一层褐色的绒毛,不仅与漂亮沾不上边,而且让人见了心里好像有毛毛虫爬过,极不舒服。也没有一丝香气,连蜜蜂、蝴蝶都不光顾。在我心中,这棵枇杷树的花简直有辱花的美名。开的花不美不香也就算了,它还很少变成果实,即使偶有那么几颗枇杷果,也只有千金小姐的小指头那么大,那果实外皮的黄色还极不正常,黄中带白,像久病人的脸色。
(写这棵枇杷树挡阳光、花和果实丑陋等缺陷,表达“我”内心对它的厌恶态度。)
父亲却很喜欢这棵枇杷树,常摸着下巴上的胡须,把它端详。每当此时,我总是揶揄父亲:“爸爸,这棵树是您小时候栽的吧,它肯定见证了您许多故事,您才舍不得砍掉它。您看,它老成这样子了,花不开,果不结,您还留着它。把它下面的桃树、梨树也吓住了,不敢往上长。想看桃花梨花开都难,想吃桃梨就更难喽。”每当此时,父亲嘿嘿地笑两声,提着烟斗,走进屋内,边走边说:“到时候你就明白我为什么留着它了。”咳,父亲想留着它,我又能拿它怎么办呢?
(描写父亲对这棵树的态度,为下文伏笔。)
让我对它初步改变印象的,是2008年的那场雪。连续的冰冻天气,家周围以凌寒傲霜著称的翠竹都被雪压得低下了高贵的头,茎折枝残,“溃不成军”。那些怕冷的香柚树、桔子树就更不用说了,抗不住奇寒的连续进攻纷纷“阵亡”了。惟有这棵枇杷树,在层层厚雪的压迫下却始终挺直着腰,枝叶也少有折损。雪过天晴,那层层宽大的厚实叶子,依旧翠绿。在它的呵护下,那桃树、梨树也才幸免于难。站在它下面,父亲吸着烟,对我说:“看到了吧——我为什么留着它。”“这是什么理由呢?经住了大雪风寒又怎样?又没给我们带来多大好处。”我嘴里虽这么说,心里还是有了几份敬佩。
(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这棵枇杷树的坚强。)
直到去年夏天的那场奇大无比的南风,让我对它彻底改变了印象。那场大风比2008年的那场雪造成的损失要惨重得多。好多人家房屋的瓦被掀落在地,摔成碎片,整个村庄一片狼藉。而我们家的房屋完好无损。父亲和我又站到了树下,他嘿嘿笑了两声:“现在你该完全弄明白了吧。不是这棵枇杷树,我看你今晚在哪儿住!看待一件事物,不能只看一个方面,要全面看。”
(以风力的强劲反衬这棵枇杷树的坚强。)
我心里此时只有惭愧和感激,再也没有不满和讨厌了。再看那棵枇杷树,好像形象已大变:树冠如苍翠的华盖,华美而生机盎然;我仿佛已看到那白色的花朵,如灿烂的爆米花绽放在枝头;仿佛已看到澄黄的果实如一颗颗耀眼的星星点缀在一片翠绿之中,心中满是喜悦。
(结尾直抒胸臆,并描写“我”的想象之情,将实写与虚写结合起来,凸显了这棵枇杷树的精神风貌。)写作点拨:虚实结合,凸显精神。对于我家这棵枇杷树的描写,先是在开头写它的花与实,接着通过我与父亲对它的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对比,从侧面烘托它。然后写它在大雪和风暴面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展现其精神风貌。最后展开联想,想象这棵枇杷树花叶繁茂、果实累累的景象,表达我对它的赞美之情。
前后对比。主旨鲜明。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记叙文。作者借一颗枇杷树的经历和我对它态度的变化,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看待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经过长时间、全面考察之后下结论,不然,就会失之偏颇。
(四)小小的仙人球
有一种生命,它原本生长在沙漠;有一种生命,它可以在极其干旱的环境中生存;有一种生命,不论何时,它都坚挺着自己的身躯。(运用排比手法。)
在那个生命的小小躯体里,到底寄宿着怎样的灵魂?它为什么那么坚忍不拔,为什么那么执著不变?为什么它为了那美丽却短暂的释放,一直在积蓄养分?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刺球——仙人球啊。
那盆仙人球是好朋友送给我的礼物。依稀记得当它第一次来到我家时,我带着好奇、激动的心情照顾 着它,研究着它。但我事事只是抱着三分钟的热度。刚开始,我还能给仙人球浇水,让它呼吸在楼顶的开阔地,让它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中。后来,每天浇水改为两天一次、三天一次、五天一次,直至最后,我竟然彻底地把它抛在了脑后。直到有一天,我心血来潮地想去楼顶看看,楼顶的情形让我彻底地震惊了„„
来到楼顶,眼睛往仙人球的方向瞄了瞄,却突然被一点洁白的光晕所吸引。天,那是什么!我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到它跟前蹲下,仔细地端详。因为我的不在意,因为它的严重缺水,它的身躯已经变成干褐色,犹如一个老态龙钟的人,脸上满是皱痕。但我没想到的是,在这段时间中,它小小的身躯已经生长出几个小小的分枝,在那干皱的躯体上,一朵洁白的花傲然挺立着,花瓣儿没有一点杂质,犹如一块精心雕琢的美玉,晶莹润泽。花蕊带着淡淡的嫩黄色,还托着清晨独有的露珠。素雅中透射着纯洁,灵动中闪烁着聪慧,犹如庄重典雅的女神,神圣不容侵犯。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
那具小小的、皱皱的躯体中,居住着怎样的一个灵魂?生命的水分严重缺乏,屈居在一个杂草丛生的花盆中,哪怕被人忽略被人遗忘,哪怕付出干枯的代价,依然绽放出这么一朵美丽的花!我不觉对自己的“三分热”感到汗颜。原来,不屈不挠、痴心不改一直伴随着小小仙人球!原来,只要拥有坚定和执著的信念,便可以赢得精彩的人生!
(运用拟人手法,小小仙人球具有人的品质和精神。)
写作点拨:
作者描述了一盆小小的仙人球被自己忽略、遗忘,在极端干渴的恶劣环境里,依然绽放出美丽花朵的经过,赞美了小小仙人球坚定执著的高贵品性。仙人球不屈不挠地开花,这个材料的选择十分精准恰当。同时,作者还融注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做事不要三分热,要像仙人球一样坚定执著,使文章的主题更显深刻。
(五)这一天,让我铭记
秋风萧瑟,树木荒芜„„
放学后很长时间了,但我依然在学校里,我不敢回家。手中的成绩单已被汗水浸透,一幕幕又回到了眼前„„
这次考试前,我是那样信心满满的向老师和父母保证,会放颗耀眼的卫星,一定会考好。我是那样的有自信,有把握,而结果呢?我一切美好的希望在拿到这张成绩单时化为泡影。
我在校园里,不知该往哪走。平日赏花观鸟的闲情逸致再也找不到,只有满心的空虚与悲痛!我忿忿地将一截小树枝踢得很远,用来宣泄心中的压力。“呼——”起风了,手中的成绩单不小心吹走了,我只好快步走上前去捡。
满地落叶,在金色灰色中惨白的成绩单犹为显眼。我走到跟前,偶一低头,却发现了——
远处矮矮的墙角处,一团团像火一样的东西在随着秋风晃动,走过去,才发现那根本不是火,而是枫树。
红色在萧瑟的秋天里确实太显眼。
瞧瞧这些可爱的小叶子呦!小巧玲珑的像一片片小巴掌在风中舞动着,好像随时都有被吹落的可能。秋天那么冷,它们却还要长出来,难道不怕冻死吗?我怜爱地抚摸它,手指在碰到它的一刹那,却被震撼了。脉络是那么分明,那向上昂起的叶尖,似乎要冲破秋天的呼啸,那小小的树叶里,有一种向上再向上的力量,我似乎触到了它的心跳,那么顽强有力,它好像在像秋天宣告着什么。
指尖在叶子上跳动着,感受这个心跳的宣言,小小的树叶,它们之所以在秋天变得火红,是因为那种不怕挫折的勇气和毅力。秋风带给他们寒冷,却不能冰冻它们那顽强向上的炽热的心,它们偏要在秋风中展现最精彩的自己!
风愈大,叶愈红,人愈挫,性愈坚!它宣告着,呼喊着,它要让我明白,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都要挺起去面对,只要勇于向人生低谷宣战,成功后,就是一个温暖的春天!我记住了!
这一天,我铭记住枫叶的宣告,这一天,我铭记住困难并不可怕,这一天,有枫叶的引领,它使我长大。我铭记住我要有信心,去挑战自己更精彩的明天!
我释然了,拾起地上的成绩单,回头望去,那片火似乎燃烧地更旺盛了,它们摇着手,像在鼓励我迎接更大的挑战。我轻快地向家赶去,也许妈妈等急了吧!我要告诉她,我不会放弃,我会继续努力,拥有更辉煌的未来,这样才不愧于自己,不愧于那枫叶„„
第二篇:托物言志类作文写作指导
托物言志类作文写作指导
一、“托物言志”手法释义: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此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的“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为了言“志”—歌颂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北方抗日军民,选择了“物”——大西北最常见的白杨树,这才“托物言志,极出色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注意点:
1、由此及彼,联想言志。
2、托物言志,首先要选好所托之物,把握住其“外形特征”,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志”才能凸显。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3、由表及里,想象深思。作文时,要抓住被描写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由表及里,从而能生发出哲理或人生启示。如对枫叶作了细致的描绘(红字),作者展开想象,托物言志,赞美了枫叶的坚强、刚毅,也表现了其蕴含的精神。
4、抓住特征,象征咏怀。象征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从具体事物的本质特征中,抽象出某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品质和精神,以达到“咏怀”的目的。写作时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穿插自己的情感发展),使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统一,实现从实到虚的转化。简单地说就是因物抒情或因物明理。
第三篇: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
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
一、知识要点梳理 l,立意
(1)通过某种事物描状,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a、写此物含彼意 b、明写物暗喻人。(3)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4)立意可发散性多元思维,从中选出最佳立意,也可逆向立意。
2、选材
(1)或取不知名、不起眼的花草木石,人格化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品质。(2)或取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雨雪雷电,象征性地寄寓某种哲理。(3)或取用品什物、家具器皿,形象化地反映一种思想感情。(4)或取家畜、飞禽、走兽,拟人化地蕴含某种思想。3,语言
(1)诗化语言,绘画语言,浓淡相宜,饱含感情,含蓄深刻。
(2)描物状形语言是全文重点,要占多半篇幅,而议论、抒情性的点题语言宜少,适可即止。
二、命题引导立意
1、顺向立意
(1)耕牛:描写耕牛紧拉套绳,步履坚定,任劳任怨。人格化地表现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精神和“得到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的品质的人。
(2)红叶、菊花:描写红叶、菊花霜凌之后叶更红、花更艳、人更爱。拟人化地表现人生经历艰辛苦寒是一种丰富,一种收获,一种精神财富。
(3)夕阳:描写“夕阳无限好”,依然绚丽依然辉煌。象征性地反映老一代老当益壮、甘愿奉献余热于人间的精神。
(4)溪流:描写溪流冲过各种艰难险阻,百折不回,奔向江河。人格化地表现某种永往直前、追求不息的性格。
(5)梯子:描写梯子朴实无华,忍辱负重。形象化地表现为了祖国未来、为了他人甘愿做人梯的奉献精神。
(6)老树:描写老树饱经风雨雷电的考验,历经沧桑岁月,目睹世事变化。人格化地表现承受艰苦生活环境磨炼的年富力强、精神财富富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7)烟雾:描写白雾弥漫,蒙住山峦沟壑,若不明辨,就会迷失方向。象征性地反映生活中有时团团迷雾,遮住真相,掩埋真理。启示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识别方向,尽量少走弯路和错路。
(8)仙人掌:描写仙人掌不择环境,只要有泥土,哪怕再贫瘠的泥土也能生根长大。拟人化地表现旺盛的生命力,鼓励有志青年去老少边穷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开发建设大西北贡献力量。
(9)星空:描写繁星闪烁,星光璀灿。象征祖国群星灿烂,象征性地表现当今时代人才辈出,明星闪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激励青年一代积聚知识、智慧、力量,脱颖而出,辉耀于祖国上空。
(10)无名花:描写无名小花繁盛艳丽,竞相开放,争奇斗娇。一改文学作品歌颂明星、名人、将军、功臣,而拟人化的讴歌不知名不起眼的小民百姓的朴实、正直、敦厚的美德。
2、逆向立意
(1)翠竹:描写翠竹傲寒凌雪,与松梅为“岁寒三友”,高洁而令人钦敬。但反其意而立新意,拟人化地反映那种徒有虚名、内心空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启示我们应做内心充实、表里一致、朴实无华的人。
(2)牵牛花(藤萝):描写牵牛花(藤萝)枝枝蔓蔓,五彩缤纷,如荫如盖,浓郁茂盛,借助他物攀得远,爬得高。人格化地表现攀附权要,趋炎附势一类依附者形象,启发人们应有独立人格。
(3)芦苇:描写芦苇纤细轻盈,芦花如雪,随风摇曳,为秋色增美增趣。形象化地表现生活中见风使舵,随风摇摆那类人的性格特点,告诫人们做一个立场坚定的人。
(4)鹅卵石:描写鹅卵石在急流中不停滚动碰撞,被波浪涌上沙滩,圆溜、光滑、可爱。形象亿地反映人际关系中那类无爱憎无棱角圆滑光溜的处世哲学。
(5)爆竹:描写爆竹在欢喜庆贺时增加节日气氛,使人欢快喜悦,为庆贺呐喊不惜献身碎骨。形象化地表现那类一发脾气,后果就不堪设想,或因炫耀威力而自取灭亡的脾气暴躁者。警戒人们“忍”字当先,三思而行。
三、写景三注意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
(1)写景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2)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抒情三要求
(1)要真挚自然。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这样的抒情,才是真挚的、诚恳的,也才能是深沉的、感人的。感情要自然地流露出来。抒情最不能作伪,虚假的、矫柔造作的东西,是最要不得的,那种抒情,不仅不能感染读者,而只能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2)要健康向上。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情趣,用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感情去打动读者。那种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我们要坚决反对。
(3)要具体生动。抒情要生动,切忌呆板和干瘪,重复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不新鲜、不生动,也就不能感动读者、打动读者。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要抒发得具体,是不容易的。而过于抽象或空洞的抒情,是没有力量的。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感情写得具体,这要有些手段。例如:“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鲁迅先生这一段抒情,写得十分深沉。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对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牺牲的战友的怀念之情具体、真挚而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三、小结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情景描写、物品描写不再是空洞无物的吟风弄草,风花雪月,而讲求寓意和含量。咏物时要形象地赋予所咏事物以人的性格特点,或讴歌,或贬斥,都能使人通过所描写的文字感到作者的用意,写此物言彼意,明写物暗喻人。这样坚持练习几次,同学们就会对这类散文的立意和写法悟到其中的奥妙。
第四篇:托物言志类作文
我心中的梅花
梅花,迎着寒风而绽放的花朵。它没有月季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大红大紫,没有兰花的淡雅,没有荷花的高雅„„但是,它拥有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更是表达了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
梅花的花朵不大,像一个个害羞的姑娘,所剩无几的绿叶衬托着梅花。也许是为了让花朵开得更好,绿叶都把自己应该拥有的养分通通献给了梅花。虽然梅花被称为中国的国花,但是它并不张扬。它只是在寒风中默默地开放,在寒风中悄悄地展示自己的风采。所经历的痛苦,只有它自己知道。
偶然一次,在路旁看见一枝梅花带着花盆被人丢弃。花盆中的泥土大多数都撒掉了,枝干无奈地低头搭拉着。枝上没有多少绿叶,稀稀拉拉地挂在枝头。我不禁这样想:这就是传说中傲立雪中的梅花吗?就这样也可以称为不怕寒风彻骨?一点都看不出有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过了几天再经过这儿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枝干上竟然长出了许多花苞!我不由得凑过去看,真的长出了许多白中泛红的花苞!但是显得弱不禁风,我眼前闪过几日前看见的梅花,对比起现在,这可能吗?也许再过几日花苞就会因为受不了寒冷而干枯吧。
又过了几天,我特地去看梅花。当看见了那一片粉红色的花朵,我惊呆了。一株被人们认为毫无用处的梅花树竟然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开放,真让人不敢相信。那株梅花成了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路过的人先是惊奇地睁大了眼睛,接着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不得不佩服梅花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坚强不屈的精神和顽强意志。
看那一朵朵白中泛红的花朵悄然挂在枝头,闻那缕缕的梅花香味,我深深地被梅花震撼了。谁会知道它的花苞要在寒风中经过多大的努力,才能带伤开放?看那枯瘦的枝条,谁又能相信它能哺育出美丽的梅花呢?
当春天到来,百花齐放的季节,当各种花朵搬出温室时,梅花在角落里却悄悄地凋谢了,它不与百花争芳斗艳,但它为人类献上了新鲜可口的梅子,为人类贡献出自己仅剩的全部力量„„
“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梅花的是凛冽的寒风;照耀梅花的是寒冬的残阳;滋润梅花的是残雪的雨露。但屹立在山顶的梅花却是那样的芳香馥郁,雍容典雅。它依旧可以和其他在温室中的花朵比美,而且一点也不比它们差,不是吗?
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战斗在荒天雪地的塞北开发者,他们像青松,像秋菊,却更像这梅花。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难道他们不具备梅花那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吗?没有他们,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发展?
想着想着,一股对梅花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竹 子 精 神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
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 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 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 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 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 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小草赞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人知道的小草”。每当想起这首歌,我就想起了到处都可以看到的平凡而又顽强的小草。
春天,冰雪刚刚融化,许多娇贵的花还躲在温室里不敢出来,而小草却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调皮地伸出一个个嫩绿的小脑袋,那么细弱,那么娇小,但它们不畏春寒,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唱歌跳午,第一个给人们带来春的信息。
夏天,暴风雨来了,许多庄稼、花儿,就连小树也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而小草竟然昂着头,挺着胸,任凭风吹雨打,而经过暴风雨洗礼的它,长得更加粗壮,更加翠绿,像一条碧绿的毯子覆盖在大地上。
深秋,小草的叶子枯黄了,它脱去一身衣服,毫不吝惜地献给大地,使大地更有力地养育万物。
“离离原上草,一岁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的这首诗,不正是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讴歌吗?我们平常经常看到只要有土壤的地方,甚至在墙缝、高山、坚硬的石缝中都能看到它翠绿的身影,而且它不需要任何人来给它浇水、施肥,却以惊人的生命力破土而出,野火,虽然小草毁灭性的灾难,但是只要一旦春风吹过,它又释山越岭,飘洋过海,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安家落户。
小草的确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它不像大树那样傲然屹立,更不似迎鲜花那样婀娜多姿,但它却具有极旺盛的生命力。
我赞美小草,更赞美那些具有小草精神,意志坚强,不择环境,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人。
仙人掌
仙人掌,是一种生命力十分顽强的奇特的热带植物。
盆栽的仙人掌,它百折不挠的性格十分让人吃惊,有水、无水、天热、天冷它都不在乎。它翠绿的身体长着一块块长满硬刺的掌状茎,它们不断向上生长,像叠罗汉似的。一片“绿色的手掌”里又长出一片“绿色的小手掌”,使人产生不少遐思。它生长在任何地方都以这个姿势矫健地挺立着。在炎热久旱的夏天里,其它盆栽都已经垂下了头,而仙人掌像勇士一样抬着头,眺望那蓝蓝的天空;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里,别的盆栽早已被主人捧回室内,可是仙人掌还顶着风霜,不惧周围的环境。它从来不讲究环境,只要扎下根,就会一直生长下去。仙人长浑身是硬刺,害虫想啮食它,身子总被扎得千疮百孔。一块绿色的仙人掌折断到地面,大家都以为它枯死了,不,如果你这样认为就错了,它用身体的养份生出根,又培养出一棵青春焕发的小仙人掌,这是真正的“落地生根”。它的顽强生命力谁可比得上呢?这看起来很平凡的植物,谁料得到,它会长出美丽的小花,就像武士头盔上的彩缨。
仙人掌是热带植物,它形状像手掌,故名仙人掌。它不畏酷暑,就是气温高达摄氏40度,它几天不喝水也能坚强地活下去。就这样它日日、月月、年年经受着烈日的考验,快活地生长着。我们也应有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坚强的意志生活着、学习着。仙人掌没有使人一见就生羡慕之心的花朵,也没有多姿多彩的身躯。它浑身长满了针,使人一见觉得一股凉意涌来。它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多么令人钦佩。
第五篇:作文指导-托物言志
公开课教案
写作之托物言志
时间:2014.11.26
讲授:周俊国 教学目标:
1.对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有较全面的了解; 2.能掌握托物言志的一些技巧;
3.能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写出质量较高的“托物言志”。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状物时要经过自己真正的观察和感受,写生动写细致。教学难点:
“物”是躯体,“志”是灵魂,不能本末倒置;选物、言志要有个性,志要有时代气息。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
提问: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你觉得《好大一棵树》和哪篇文章的表现手法一样呢? 明确:《紫藤萝瀑布》,托物言志。
二、新授
(一)概念理解
什么叫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在作文中使用托物言志有什么作用?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委婉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能更巧妙地表达„„的情感(赞美或谴责、歌颂或批判、认可或否定),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二)方法点津
有哪些可以做托物言志的材料?
可以是植物,可以是动物,甚至一种天文地理现象。
(三)练习一
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比如“荷花”象征清白,“菊花”寓意高洁,“松树”代表坚贞。你还知道哪些?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说说他们的象征意义,与同学们交流。
1.“梅”
特点:百花开罢它独放,不畏风雪不争春.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所言何志?
人应有不自卑、不惧孤独(坚强高洁)的内在人格美.2.蝉
(唐)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这首诗托物言志,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3.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四)小结
物象
联想
人情
(五)练习二
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到一些象征手法,比如鲜花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请将下面的花与其象征意义正确搭配。A.康乃馨
①表示道歉
B.红玫瑰
②象征神圣、幸福与胜利 C.白玫瑰
③象征神圣、纯洁、心心相映 D.黄玫瑰
④象征母爱,是慰问母亲之花 E.百合 ⑤寓意尊敬和崇高
F.郁金香
⑥象征爱情和真挚纯洁的爱
A④
B⑥
C⑤
D①
E③
F②
(六)小结
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七)练习三
自然物语大都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引申出哲理,请仿照例句,从“梅花”、“竹子”、“蜡烛”中任选一个作话题,阐发出哲理。
例:彩虹——为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七彩的人生;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三、作业
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以“鸟笼
鹦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低于600.
作文提示:
1、思维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托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言志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3、仿写: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板书设计
写作之托物言志
联想
物象
人情
相通、相近、相似、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