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小学阅读专题复习——写人类文章的阅读1
在生活的大潮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人打交道,很多人都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他们或是带给我们启迪,或是让我们感觉朴实,或是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人间真爱。写人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我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眼:
1.仔细阅读分析文章的来龙去脉
了解文章所写的来龙去脉是抓住文章中人物性格特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写人和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外貌:外貌又称肖像,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以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语言: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动作:阅读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好多人物都是抓住他(她)的动作来写的。因为人物的动作同样能明显地反映人物的个性,因此,阅读文章时,要多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上注意,并品味琢磨其特别的地方,即不同职业和性格的人物,不仅仅语言不同;反过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动作,又会深化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理活动:人物心理指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而突出其个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深人细致,会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细节:细节指那些对写人起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包括生活小事、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使人物丰满和栩栩如生的重要手段。读者对一个生动的细节进行分析品味,会感到人物思想品质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会对文章理解更深。
环境:人物的一切活动都与他(她)所处的环境分不开,并受到环境的制约。读书了解人物时,分析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语言以及心理活动。同时,具体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描写,对于衬托人物也起着重要作用。
3.抓文章所写的主要情节和关键字词语句
读写人文章,要熟悉文章所写的紧扣人物活动的具体事件,抓住文中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是作品中的情节推动事件的发展,人物在事件的发展中,使性格升华与深化。可以说,没有情节,作品就很难完成对人物的塑造。
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或内心世界的句子和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和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主旨。
值得强调的是,阅读一篇写人文章,不一定上述几方面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它最突出的地方加以分析理解。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抓出其描写人物的方法。
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赏能力。
总破篇八式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破三类文体共同题目二十五式
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开头
2、文章结尾
3、中间
4、题目
5、概括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六、“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七、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八、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九、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十、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十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十二、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优点;3、分析改句缺点。
十三、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十四、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十五、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十六、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十七、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十八、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十九、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二十、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二十一、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二十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二十三、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二十四、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二十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描写方法的分类: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五、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六、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七、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八、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九、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评价作家作品:
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
2、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第二篇:1叙事写人类文章复习教案
金山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事写人类文章复习指导课
学习目标:
1、能读懂文章大意,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步骤及方法。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把握文章人物的主要品质,学会紧扣人物品质进行解答问答题的方法。
3、能紧抓人物特点,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达的效果。学习重、难点:
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把握文章人物的主要品质,学会紧扣人物品质进行解答问答题的方法。
2、能紧抓人物特点,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达的效果。学习准备:短文《爱的力量》 学习过程:
一、通读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叙事写人的文章,通常,看到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了解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也就是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好几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一)范文引路,揭示方法
出示《三顾茅庐》,《永远的白衣战士》,《最佳路径》,《公仪休拒收礼物》,《祁黄羊》。
这些都是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叙事写人的课文,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选择一篇课文,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概括文章说了什么,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我们在看到一篇文章时,可以先从题目着手,题目如果叙述的是事情的,就添加上人物和时间以及事情的结果。如果题目上出现的是人,我们就看看这个人做了什么。其次也可以从文章内容着手,抓住文章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以及主要事件,说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有些文章不是说了一件事,那我们就要把每一件事都进行一个概括,然后再组合起来。
下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小文章,咱们练练手,看能不能顺利地概括出主要内容。
(二)运用方法,课堂演练
1.出示短文《玛丽大娘》,学生默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金山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学生交流,师生评议。学生再次小声练说,修正答案。
二、精读细节,感悟人物形象。
(一)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指导。
1.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就要把目光投向主要人物了,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物,你还记得他们吗?
出示:叶欣 祁黄羊 公仪休 竺可桢 爱因斯坦 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出人物的品质特点吗?
2.请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方面概括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的呢?
是呀,概括人物的品质特点,诀窍只有一个,就是紧紧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也就是抓住细节描写的语句,细细品味,逐句感知。
3.明白了这些,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就要联系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些描写体会人物特点。
比如《第一朵杏花》(出示最后一个自然那段),这是()描写,通过这段语言描写,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体会到()的品质。再想想你是从哪些关键词语中体会到的?
再如:《黄河的主人》(第三自然段)这段话是对艄公的什么描写?能找找具体的动作(神态)词吗?我们从中能感受到老艄公的()。
3.那么面对一道有关人物品质特点的题目,我们该怎么去做呢?
a.做记号 浏览全文,逐段逐句找出对人物进行直接描写的语句,并做上记号。(重点关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细节)
b.作批注 对于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应联系文章内容,逐句逐句的细细品读,感悟人物特点,每读一句,可以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评价人物,批注在这句话的旁边。
c.解题目 对于这样的题目,首先对人物进行整体全面的评价,把批注中评价人物的词语罗列起来。(如:谁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联系文章内容,写清理由。(也就是从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上来谈一谈,也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答题方式言之有序,言之有据,条理清楚。你也来运用这种方法来练练吗?(做习题)
(二)课堂演练
引导生用上述步骤,评价短文中的玛丽大娘是个怎样的人? . 金山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玛丽大娘
①在一个盛开郁金香的小村庄里,花农玛丽大娘种了一辈子的花,一直想培育出一种优质的郁金香品种。直到晚年,她终于如愿以偿——她培育出的新品郁金香色泽艳丽,花冠硕(shuò)大,花香袭人,堪(kān)称郁金香中的绝品,令人叹为观止。
②新品郁金香一上市,花摊前便挤满了爱花的人群。人们争相购买,花的价钱也节节攀升,玛丽大娘乐得合不拢嘴。听说玛丽大娘培育出了新品郁金香,许多人都登门拜访。有的人鼓动大娘为新品种申请专利,有的人愿意出天价购买新品种的全部种苗。所有这些,都被玛丽大娘一一拒绝了。
③第二年,春光明媚,积雪开始融化。一天,大娘把村子里的人都请到自己家里,给每家赠送一包新品郁金香种子。乡亲们都十分感动——这可是玛丽大娘煞费苦心培育的种子,凝聚着她毕生的心血啊!当年,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这种惊艳绝伦的郁金香新品种。到了开花的时节,浓郁的花香飘散得很远很远。到这里来赏花、买花的人络绎不绝,小村庄顿时成了超级大市场。玛丽大娘扶持全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④她的事迹被当地电视台知道了。记者前去采访:“玛丽大娘,如果您不赠送新品郁金香种子给乡亲们,而是让自己的新品花垄断市场,不是可以挣更多的钱吗?您为什么要无偿赠送呢?”大娘呵呵一笑,说:“如果村子里只有我一户富裕了,而乡亲们依然贫穷,我们村还是穷村子,我怎么能安心呢?再说了,花是要靠蝴蝶蜜蜂传粉的,如果周围的花不优秀,时间一长,我的新品花也是会慢慢退化的。现在家家都富裕了,我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新品花退化,不是很好嘛?”听了大娘的话,围观的人群报以热烈的掌声,记者也高兴得连声称赞。1.根据短文内容,写出玛丽大娘的主要事迹。
2.文中“如愿以偿 ”是指什么?请用“—”画出来。
3.“叹为观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表示买花、赏花的人很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4.玛丽大娘回答记者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5.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来赞美新品郁金香,可以是短文中的词语。
6.“记者也高兴得连声称赞。”记者会怎样称赞玛丽大娘呢?请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下来。(4分).
第三篇:写人类文章阅读四年级
关于亲情类文章阅读
(一)母亲的目光(小乔)
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脯,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写出文中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单()懵懂()纳闷()
抚慰()诠释()赐予()
2、为什么“我”会“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
3、“想象的盛宴”指的是作者的什么愿望?
4、文章末段“小小的成全”指的是什么?
5、作者说她最终懂得了母亲的目光,你能用文中一句话概括一下这种目光吗?
(二)父爱的高度(吴宏博)
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影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带着我便摸黑去赶热闹。
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你不去?”
“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我不知怎么搞得,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
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板凳(dēnɡ dânɡ)结束(sù shù)热闹(nao nào)
睡着了(zháo zhuó)不知不觉(juã jiào)单薄(bó báo)
2、“父亲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中,“每每”的意思是()
①有一次
②每一次
③每天每月
3、读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至少写出2个不同的方面。
4、文中什么样的动作最能准确代表父爱?
5、“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三)打电话(爱亚)
第二节课下课了,许多人都抢着到学校门口惟一的公用电话前排队,打电话回家请妈妈送忘记带的簿本、忘记带的毛笔、忘记带的牛奶钱„„
一年级的教室就在电话旁。小小个子的一年级新生黄子云常望着打电话的队伍发呆,他多么羡慕别人打电话,可是他却从来没有能够踏上那只矮木箱,那只学校置放的、方便低年级学生打电话的矮木箱„„
这天,黄子云下定决心,他要打电话给妈妈,他兴奋地挤在队伍里。队伍长长的,后面的人焦急地捏着铜板,目不转睛地盯着打电话人的嘴唇,生怕上课铃声早早地响。然而,上课钟终于响起。前边的人放弃了电话,黄子云猛跑过去,踏上木箱,A_______发现没人注意他,于是抖颤着手,拨了电话。“妈妈,是我,我是云云„„”
“妈妈,我上一节课数学又考了一百分,老师送我一颗星,全班只有四个人考一百呢„„”
“上课了,赶快回教室!”一个高年级的学生由他身旁走过,大声B_________着他。
“妈妈!我要上课去了,妈妈!早上我很乖,我每天自己穿制服、自己冲牛奶、自己烤面包,还帮爸爸忙,中午我去楼下张伯伯的小吃店吃米粉汤,还有切油豆腐,有的时候买一粒肉粽„„”
不知怎么,黄子云清了下鼻子,再说话时声嗓变了腔:
“妈妈!我,我想你,好想好想你,我不要上学,我要跟你一起,妈妈!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为什么还不回家?你在哪里?妈妈„„”
黄子云伸手擦了擦眼泪,挂了电话,话筒挂上的一刹那,有女子的声音自话筒中传来:“刚才最后一响北京时间10点23分10秒„„”
黄子云下了木箱,低着头,让清清的鼻涕水凝在小小的手背上。
1、在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A、B两处的横线上。
左顾右盼催促流连忘返呼唤犹豫不决督促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羡慕:
徘徊:
3、第2自然段中,黄子云为什么羡慕别人打电话?
4、黄子云打电话时前后声音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5、黄子云是怎样一个孩子?并说说你的理由。
6、黄子云打电话的目的是()
A、让妈妈送文具盒。
B、告诉妈妈自己考试得了100分。
C、诉说自己一直是个乖孩子。
D、倾诉自己想妈妈的心情。
E、查询当地时间。
乌鸦
乌鸦住在一棵大树上,它的邻居狐狸就住在树下洞里。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以后,觉得十分丢脸,他牢牢地记住这件事,告诫自己以后决不能再听奉承话了。
不久,乌鸦又找到了另一块肉。狐狸又想骗到口。狐狸说□□乌鸦大姐□你的羽毛真漂亮□远远超过小麻雀□□乌鸦心想□哼□你又想来骗我了□这次我决不上你的当□就不理狐狸。狐狸又说:“乌鸦大姐,你的嗓子太好了,唱起歌来叫人听得入迷呢!” 乌鸦还是不理睬。她当时就是因为听了狐狸的奉承话,忍不住张口唱歌,肉片掉下来给狐狸叼走的。
狐狸见老办法不行了,眼珠一转,破口大骂起来:“臭乌鸦,丑乌鸦,你昨天造小白兔的谣,今天早上又杀了小松鼠,你真是个十足的大坏蛋„„”
乌鸦觉得冤枉,实在忍不住气了,她张口反击:“你胡说八道——”嘴才张开,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往上一跳,接住肉片溜回洞里去享受了。乌鸦又一次上了当。
1、给第二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2、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
3、把“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这句话改成带“把”的句子。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眼珠一转”的。
5、说说乌鸦为什么又一次上了狐狸的当?
6、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7、知识创新题:乌鸦应该怎样才能既保住嘴上的肉,又回击狐狸的话?。
第四篇:五年级写人类文章的写作0925
写人类文章的写作
读写要点:
1、精确地描写人物外貌特征,使人物鲜活起来
人的年龄不同,其外貌也有明显的差别:少年儿童的天真可爱,青年人的血气方刚,中年人成熟稳重,老年人则耳聋眼花。
外貌描写就是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部形态各个方面的特征。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人物的年龄、音容笑容、谈吐举止、服饰打扮等,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和性格特点。
(2)外貌描写要努力避免“面面俱到”和“千篇一律”两大毛病。我们来看一段外貌描写: ······我一听“陈瞎子”,就想起陈爷爷来。陈爷爷今年六十多岁,他圆圆的脸蛋上长着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眼睛中放出智慧的光芒。由于他年纪大了,身体十分虚弱。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小作者在描写人物时没有注意年龄特点,一个六十多岁的人,还是用写小朋友的“圆圆的脸蛋”和“大大的眼睛”去描写,是不恰当的,再说,被称为“陈瞎子”的陈爷爷,肯定视力不太好,怎么可能是“炯炯有神”呢?
2、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的品质或特点
典型事件指的是让呢有所感受,有所触动,印象最深刻的,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的事件。在选择典型事件时,必须要明确你所写的人物特点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必须将事件写得真是而具体,让人读后可信。
3、通过人物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高贵品质
人物的行动是他的思想品质的具体表现,要形象具体地刻画一个人物,就要写写他“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一般情况下,“他做了什么”,都好写,而“怎么做的”该怎样写呢?首先,要写好人物连续的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病根据需要适当地用好连词,这样可以使人物的动作非常清楚。其次,要写清动作细节,善于把一个活动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细小的动作,并尽可能选取最能表达意思的动词。最后,还要注意伴随人们行动的描写,将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结合起来写,这有利于把动作写的更有代表性,更有意义。
4、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特征和思想感情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意思就是说语言是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也就是说通过人物的语言可以揭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可见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性。人物语言有对
话和独白之分。在描写过程中,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应当符合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要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注意把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写清楚。也就是说,不仅要写清人物“说了什么”,还要写清“怎么说的”,生动地再现说话人说话时的真实场景,这就是把人物写活得重要手段。
5、恰当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达内在的情感,展现人物性格及品质
直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就是心理描写。描写人物在不同境遇中内心产生的特定的情感反应,对展现人物的思想面貌,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描写心理活动,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让人物倾吐自己的内心想法。这种形式抒情性强,富有感染力,给人亲切、真实的感觉。而是客观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形式通过作者的合理想象,刻画人物内心产生的特定的情感。它描写的范围大,运用灵活。描写心理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表现得思想活动要真实,符合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
(2)刻画的内心活动要准确而具体
(3)要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相配合,相适应
下面还有两种技巧性的方法,给大家讲讲:
1、通过环境场景的渲染与衬托表现人物
通过渲染与衬托表现人物,就是利用烘云托月的技巧,用自然环境、场所与人物之间的映照关系来描写人物。这种技巧不但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突出,而且能够加强人物的表现效果,衬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质等。
在运用这种技巧是,要注意处理好“云”与“月”之间的关系,“烘云”是手段,“托月”是目的,不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另外,要注意所描写的环境、场景与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切不可牵强附会地描写环境场所。
2、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人物特征
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出高低、大小、好坏、多少。写人也是如此,通过对比可以反映出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卑贱、优秀与不良。
对比写人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对比,先抑后扬,或说明这个人的变化,或赞美这个人的某种品格。另一种是一个人和其他人比,歌颂其中一个人或使其他人收到教育。采用对比法写人时,要注意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问题,做到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对比时要合情合理,不能采取故意拔高或贬低的方法,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贬入地,使人不可信。此外要注意前后照应。
第五篇:感悟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指导
感悟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指导
石柱临溪小学崔坤祥陈国良
写人,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人离事不活,事离人不转”。它们的区别在于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记事的文章着眼于记一件具体事,落脚于事情发生的详细过程;写人的文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举止、心里动态等,写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务的。不同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品质
许多写人的文章都是抓住人物的外表特征,如外貌、动作、语言和心里活动等,来表现人的个性、品质等内容的。如《少年润土》的第三段中写润土的外貌,就抓住了“紫色的圆脸”、“小毡帽”和“银项圈”三个特征表现了润土是南方海边农家的孩子,这一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再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当陈赓路遇小红军时,他“黄黄的小脸”,“两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可见他是饥寒交迫,但他面对同志的帮助,却又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把腰一挺,做出一个准备长跑的姿势”,“把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不是鼓鼓的吗?我比你的还多呢。’”这一系列外表、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充分表现了小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无所谓惧,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在死亡面前千方百计不拖累同志的优秀品质。
“言为心声”,大部分文章都是通过写语言来表现人的内心的。也有一部分文章,是通过直接描写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课文《穷人》一文中就采用多种形式,描写了桑娜的心里活动来表现桑娜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穷人的崇高而美好的心灵。
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总离不开典型事例,只有把人物置身于具体的事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等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这个典型事例,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如课文《少年润土》中,抓住海边农村孩子最熟悉的几件事情——捕鸟雀、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表现了润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特点,展现了他美好的内心世界。
分析写作目的,正确归纳中心思想
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一件或几件表现人物的,有的是用一件事情或几件事情来表现人物某些方面的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个不同的事情反映人物某几个方面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把段落层次理清理顺。如课文《毛主席在花山》一课,通过毛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在花椒树下碾米、为乡亲们备茶、亲自推碾等事,来表现毛主席不打扰乡亲们正常生活秩序、关心百姓,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的品质。
明确了文章写什么,还有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之后,可以用下列形式表述:本文通过记叙(描述)„„表现了(歌颂了)„„对中心思想的总结概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