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推荐)
敕勒歌》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
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
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
及时板书)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
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
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
牛羊怎么样?
肥壮
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
辽阔无边
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
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说明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
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民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
课文朗读录音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盘(或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不多,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采用部件分析方法记住字形,教学中要专
设环节检查指导。
2写字教学。
庐:半包围结构,字体偏斜,书写时应特别把握好字的重心。“广”字旁的横,不要写得过长,第三笔撇,应写作竖撇。里面“户”字的“”写得开阔些,末笔要写成竖撇。
盖:上下结构,上边是美字头,下边是皿字底。
(三)词句教学
敕勒歌: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笼罩、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本课的词语,大多数是凭已有知识理解不了的,教师应在学生通读诗句的基础上讲解。诗句的理解,要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插图加以体会,然后通过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这首诗的大意是: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
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四)朗读、背诵指导
在指导读的过程中,结合看插图投影、看录像、听音乐等,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意境。
朗读指导可参考示例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指导朗读这首民歌时,教师要多示范,必要时可领读难句。只要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
多读,就会熟读成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1、2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课后第3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读词语,体会“苍苍、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时,有不同的含义。应联系事物特点去体会。
天苍苍:形容天空蓝蓝的。
松柏苍苍:形容松柏翠绿翠绿的。
白发苍苍:形容头发白白的。
野茫茫:形容原野没有边际。
大海茫茫:形容大海没有边际。
云雾茫茫:形容云雾浓厚,看不清楚。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用1课时。
四、参考资料
《敕勒歌》见于《乐府诗集》的《杂歌谣辞》类,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居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带。这首民歌虽仅27字,却形象地展示出一幅雄浑壮丽、苍茫辽阔的北方大草原的画面。《敕勒歌》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
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写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
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9、《敕勒歌》
一、基础识记
1、请用规范的正楷字默写《敕勒歌》: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敕勒()()
穹庐()
笼盖()
见牛羊().....
3、《敕勒歌》选自
,是
时期北方
族的一首
(体裁)。诗歌表达了草原牧民
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草原牧民们
的生活景象。
二、理解运用
蒙古人
腾格尔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蒙古人
热爱故乡的人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B、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C、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D、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5、歌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和()。整首歌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图画,有()色的毡房、()色的炊烟、()色的草原、()色的土地、()色的江河水,色彩明丽,对比鲜明。
6、对这首歌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歌词由景及人,语言清丽,风格豪放,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B、歌词中的“蒙古人”和标题上的“蒙古人”都指的是所有热爱自己家乡的蒙古人。C、歌词通过对蒙古草原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蒙古人豪爽、开朗、乐观、向往自由的性格特点。
D、歌词用“毡房”、“炊烟”、“草原”、“土地”、“江河水”这些鲜明的意象勾画了一幅清新的草原图画,意在表现自己和蒙古草原的深厚感情。
7、现今,草原沙漠化的现象已日益严重起来,这与人的破坏是分不开的,比如过度放牧,开挖田地,河流污染等等,请拟写一则标语,提醒、警示人们保护草原环境。
三、综合分析
风景 佚名
我一直以为,好的风景一定在远方。
还是上大学的时候,有一篇东西获了个小奖,得到了一笔微薄的奖金。我便做出了一个近乎奢侈的决定:到远方去。
其实也没有走上多远——时间和金钱的双重限制。我来到了被无数诗人歌颂过的甘南草原。那是十月之交,地草已经干枯了,但另有一番魅力——金黄色的,苍苍茫茫的,很像沙漠。极目远眺,隐隐能看到高高的山顶上。压着皑皑白雪。这里的天空高远而空旷,蓝得那么纯粹,那么惊心,简直能叫人流下眼泪。
坐在大夏河边,掬起一捧清洌的水,我 默 念 着 我 所 喜 爱 的 藏 族 诗 人 才 旺 瑙 乳 的 诗 在 1993 年 的 拉 萨 河 边 我 是 一 块 韧 性 很 好 的 石 头
在甘南我停留了三天,那是我生命中无比辉煌的三天。在十月的草原上,我尽情地呼喊歌唱,或者什么也不做,仰面天空,躺在干枯的牧草之上,感受着自然的博大和自己的渺小;在拉卜楞寺的经幡和香火中,我和红铜般的喇嘛们一起,被六字真言一遍遍地引导着„„
从甘南回来后,心里就一直存着这样一个梦想:攒上足够的钱,到远方去,只因那里有着绝妙的风景。
后来,我就大学毕业了,回到家乡的小县城。在这个只有4万人口的小县城里,我是格格不入的。虽然我曾经在这里停留过1400多个日夜,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人群,在感受到人们和平与友好的同时,我也深深地觉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疲惫。毕业时间不长,而我身上的锐气与朝气已经丧失殆尽。在上级跟前小心翼翼地说话,惟恐人家说咱书卷气太浓,年轻人不稳当;同事之间,也不敢像以前同学那般开诚布公云天雾地乱侃,担心人家说咱肤浅;就连看门的师傅,不管自己心里有事没事,高兴与否,出进都得陪着笑脸,生怕人家说这年轻人架子大„„有一天我甚至偏激地想。干脆把这些人一个个得罪光算了,大家形同陌路,彼此少了客套和虚伪,不就清净多了!然而,在越来越讲究人际关系的今天,我的这种想法无疑是幼稚的—— 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意味着个体的消亡!这种想法的改变,是因为一件极小的事。
某日早晨起来,因公事要出趟远门。收拾行囊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鞋帮不知什么时候咧着一张大嘴,里面的袜子清晰可见。便赶忙去找补鞋师傅。等他忙完时,一摸口袋,方知慌乱之中忘了带钱。我知道生意人爱讲忌讳,大清早做了活,欠钱肯定不行!就赶忙给他陪笑脸,答应一会儿就取来还他。谁知老师傅不愠不怒,大大方方地说:几毛小钱,你不必太在意,赶快忙你的事去吧„„
坐在远行的汽车上,我一下子变得心如止水。我突然发现,美丽的风景其实到处都存在着。多少年来,我其实是在向往远方的同时,拒绝接受和进入身边的事物和心灵。事实上,身边的美好绝不亚于远方的美好,问题在于怎样面对。
8、“——时间和金钱的双重限制”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解释说明原因
B、转折
C、提示
D、声音延长
9、结合原句解释下面的词语。奢侈: 纯粹:
10、“我的这种想法无疑是幼稚的”中的“这种想法”是指什么?
11、“这种想法的改变,是因为一件极小的事”中“这种想法”是指什么?
12、“我”有两次想去“远方”,各是在什么时候?都是怎样产生的这种想法?
13、“我”由于什么事使自己的困惑解除?
14、“风景”指什么而言?
15、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标点。
答案:
1、略
2、chì lè qióng lǒng xiàn
3、《乐府诗集》 南北朝 敕勒 民歌 赞美草原,热爱家乡 悠闲、幸福、自由
4、D
5、比喻、对偶 白色、青色、绿色、黄色、蓝色
6、D
7、略
8、A
9、奢侈:花费大量的钱财去远方
纯粹:纯净,没有杂色
10、“把这些人一个个得罪光算了„„不就清净多了!”
11、“把这些人一个个得罪光算了„„不就清净多了!”
12、①上大学时,一直认为远方风景一定好②大学毕业就业后。在工作中出现了困惑,远方的风景又好,想逃避。
13、修鞋没带钱,得到了师傅的宽容
14、自然风景和人流构建的社会风“景”
15、:“,„„”
第二篇:八年级
八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
江苏省如东县孙窑初级中学(226402)
第一单元
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全文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当代作家。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6、《诗人领袖》选自《诗刊》,原题为《诗人毛泽东》,作者任先青。
第二单元
1、《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本文通过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籍华人”异常想念旧时院里子的枣树,想在后花园试种几棵的叙写,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枣核是全文的线索,思恋故土,思恋祖国是全文的感情线索。
2、《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
卭和舰科技
第三篇:八年级
八年级(1)班军训学生名单男生共19人
第一组:丁涛,徐宏琪,胡云龙,刘磊,尹徽,丁黄龙,倪勇,张宇第二组:葛灿林,陈志星,王振,杨文志,胡帆,张恒,胡文彬,张健第三组:黄浩,文瑜,章宁
女生共24人
第一组:姚静,洪亚琴,艾琴琴,姚婷薇,开美玲,彭露露,曹如意,顾丹丹
第二组: 沈文星,汪鑫悦,章月凤,朱阳青,谭燕,黄星,闵翔,刘思敏 第三组:董辰,饶贵徽,周璇,戴婷,许诺,伍雨贤,缪婷,张微
第四篇:八年级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2y-7x=0,则x∶y等于()
A.2∶7B.4∶7C.7∶2D.7∶42、下列多项式能因式分解的是()
A.x2-yB.x2+1C.x2+xy+y2D.x2-4x+43、化简 的结果()
A.x+yB.x-yC.y-xD.-x-y4、已知: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A.∠1=∠3B.∠2=∠3C.∠4=∠5D.∠2+∠4=180°
5、为了解我校八年级8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②800名学生是总体;③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④2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⑤2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其中正确的判断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6、如图,在△ABC中,若∠AED=∠B,DE=6,AB=10,AE=8,则BC的长为()
A.B.7C.D.
(第4题图)(第6题图)
7、下列各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A.若a-b=0,则a=b=0B.若a-b>0,则a>b
C.若a-b<0,则a<bD.若a-b≠0,则a≠b8、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B.a<-1C.a>1D.a>-19、在梯形ABCD中,ADBC,AC,BD相交于O,如果ADBC=13,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S△COD=9S△AODB.S△ABC=9S△ACDC.S△BOC=9S△AODD.S△DBC=9S△AOD10、某班学生在颁奖大会上得知该班获得奖励的情况如下表:
已知该班共有28人获得奖励,其中只获得两项奖励的有13人,那么该班获得奖励最多的一位同学可能获得的奖励为()
A.3项B.4项C.5项D.6项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12、若代数式 的值等于零,则x=
13、分解因式: =
14、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 AB外选一点 C,连结 AC和 BC,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 M、N.若测得MN=15m,则A、B两点的距离为
(第14题图)(第15题图)(第17题图)(第18题图)
15、如图,在□ABCD中,E为CD中点,AE与BD相交于点O,S△DOE=12cm2,则S△AOB等于cm2.16、一次数学测试,满分为100分.测试分数出来后,同桌的李华和吴珊同学把他俩的分数进行计算,李华说:我俩分数的和是160分,吴珊说:我俩分数的差是60分.那么对于下列两个命题:①俩人的说法都是正确的,②至少有一人说错了.真命题是(填写序号).
17、如图,下列结论:①∠A >∠ACD;②∠B+∠ACB=180°-∠A;③∠B+∠ACB<180°; ④∠HEC>∠B。其中正确的是(填上你认为正确的所有序号).18、如图,在四个正方形拼接成的图形中,以、、、…、这十个点中任意三点为顶点,共能组成________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你愿意把得到上述结论的探究方法与他人交流吗?若愿意,请在下方简要写出你的探究过程(结论正确且所写的过程敏捷合理可另加2分,但全卷总分不超过100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每小题6分,共12分)
19、解不等式组
20、已知x=,y=,求 的值.四、(每小题6分,共18分)
21、为了了解中学生的体能情况,抽取了某中学八年级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前三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1,0.3,0.4,第一小组的频数为5。
(1)第四小组的频率是__________
(2)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是_________人
(3)成绩落在哪组数据范围内的人数最多?是多少?
(4)求成绩在100次以上(包括100次)的学生占测试
人数的百分率.22、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的活动中,我市一“青年突击队”决定义务清运一堆重达100吨的垃
圾.开工后,附近居民主动参加到义务劳动中,使清运垃圾的速度比原计划提高了一倍,结果提前4小时完成任务,问“青年突击队”原计划每小时清运多少吨垃圾?
23、某校餐厅计划购买12张餐桌和一批餐椅,现从甲、乙两商场了解到:同一型号的餐桌报价每张均为200元,餐椅报价每把均为50元.中商场称:每购买一张餐桌赠送一把餐椅;乙商场规定:所有餐桌椅均按报价的八五折销售.那么,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
五、(本题10分)
24、已知: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的位置上.若∠1=60°,AE=1.
(1)求∠
2、∠3的度数;
(2)求长方形纸片ABCD的面积S.
第五篇:八年级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重点知识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1、我国国家的性质是什么?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哪些人?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在我国,人民的地位如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的我国各族人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共同建设自己伟大的国家。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我国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区别: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6、什么是国籍?确认我国公民资格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公民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是确认中国公民资格的法律依据。
7、我国公民的权利需要来自哪些方面的保障?
我国公民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8、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9、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广泛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
(一)平等权;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三)宗教信仰自由;(四)人身自由权利;
(五)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
(六)社会经济权利;
(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八)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九)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0、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为什么要尊重他人权利?
法律所确认的权利是赋予每个公民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利,承担自己对他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地享有自己的 1
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则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所以,我们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要。
12、辨析题: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真实的自由和权利,所以我们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公民所享有的广泛、真实的自由和权利,是以往社会所无法比拟的。但是,我们决不能把享有的自由和权利理解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是我的权利,谁也管不着”。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为所欲为的权利。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因此,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要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否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13、辨析题:言论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我国,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其范围,否则,就会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自己所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
例如,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具体说来,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14、为什么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例如,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但是,公民的上述自由必须按照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而不得随意行使这些权利。如果随意行使其权利,不仅会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违法行使权利的人还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15、我国公民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时,必须严格按照哪些程序和要求去做?
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1)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法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2)应当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及起止时间、地点、路线等事项进行;(3)在集会游行示成过程中,不得违反治安管理法规,不得进行犯罪活动或者煽动犯罪;等等。只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去做,才能确保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顺利进行。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1、什么是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2、义务来自哪些方面?我们为什么要做到忠实地履行义务?
(1)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
(2)法的“大厦”是由权利、义务共同构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
首先,从获得和付出的关系来看,享有权利属于获得,履行义务属于付出,只有付出才能获得,我们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因而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特别是法定义务。
其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第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我国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3、公民所拥有的权利是如何获得的?
公民所拥有的权利,有的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例如,公民履行纳税义务,享有国家把税款用之于民的福利。有的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例如,父母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才能享有受抚养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情形要求我们成年后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4、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具体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5、辨析题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对吗?为什么?
这种认识不正确。
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要求公民既要强调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又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对于某些权利,公民可以放弃;对于法定义务,公民则必须履行。这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公民履行法定义务是无条件的。
6、什么是公民的道德等义务?为什么要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7、广义的义务包括哪两方面?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分别是什么?
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等义务。
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密切联系。诸如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
二者也有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
8、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9、我们应如何忠实地履行义务,做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行为。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我国法律对公民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领域中应该履行的各项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10、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什么?P19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1.人身权包括生命健康权、身体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等。人身权赋予我们维护自己生存与尊严的自由和力量,是每个人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的保护神,是我们终身的灵与肉的守护者。
2.享有人格权有什么重要意义?
每个人要想真正作为一个人存在,并同他人协调地共存,就必须具有人格权。人格权是把自己与社会联结在一起并与他人发生各种联系和交往的前提。如果不享有人格权,人就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人格,人的尊严和价值也就不复存在,现代社会生活也就无法正常进行。
3.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人格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做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身份权是人们基于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人身权,包括亲权、配偶权、监护权等。
人格权的特点:与生命相伴,从出生就伴随我们;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相分离。
4.在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何种地位?
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5.为什么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身自由权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侵害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为法律所禁止。
6.生命健康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身体组织、器官的完整、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的健康所享有的权利。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7.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予以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民族的未来,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为了使我们民族的兴旺大业后继有人,所以我国法律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给予特殊保护。
8.法律怎样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其予以保护;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9.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患病就医,恢复健康;遭遇非法侵害时,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不得轻生或自残;行使生命健康权时,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10.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行为。
11.为什么轻生或自残等行为与社会道德相悖,与法不合?
因为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人带来无尽的哀伤和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若公民损害自己的身体,使自己劳动能力降低、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必须会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因此,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德相悖,与法不合,是不可取的。
12.如何关爱他人生命健康?
我们每个人在行使自己生命健康权的同时,都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即使大义灭亲也不允许,因为这是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的行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既侵害了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受到相应的制裁。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我们要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分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2.如何理解人的名誉?拥有名誉有何意义?
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人们常用诚实或奸诈、善良或邪恶、正派或卑鄙、精干或笨拙、真诚或虚伪等词语对他人作评价,这些社会评价综合起来构成一个人的名誉。每个人一生都处在这种评价中,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拥有名誉,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3.为什么要重视和保护名誉?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崇尚“士可杀不可辱”。以自己的主观努力追求一个好名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名誉虽然取决于良好的个人表现,但品行良好者得到的并非总是客观的评价,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
4.侵害名誉的行为有何危害?
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往往使他人蒙受奇耻大辱,社会评价降低,精神异常痛苦。
5.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保护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6.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主要有哪些?这些侵权行为有什么后果?
(1)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是诽谤行为。
(2)这些都属于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同时也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7.什么是肖像?什么是肖像权?
(1)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其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绘画、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多种形式。
(2)肖像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对自己肖像的专有(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8.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主要有哪些?
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
9.姓名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姓名权?
(1)姓名是将人们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之一。
(2)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10.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姓名权的行为主要有哪些?
(1)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包括干涉他人决定姓名、使用姓名和改变自己名字;(2)盗用他人姓名和冒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冒用他人姓名是指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1.什么是隐私?隐私的内容包括哪些?
每个人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和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秘密和私事就被称为隐私。
隐私包括:(1)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
(2)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3)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2.为什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
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保留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这样才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如果个人隐私被非法公之于从,人无异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惶惶不可终日。所以,„„
3.“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隐私是指一个公民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是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它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我们要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权。
4.什么是隐私权?为什么法律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独立人格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5.隐私权的真谛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2)隐私权包括:①私人生活的安宁权。如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②个人信息保密权,如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③个人通信保密权,如对自己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和公开,并有权自主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如将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等。
6.怎样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
(1)要树立隐私意识。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破除宣扬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不因好奇而热衷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
(2)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基于彼此信任,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
7.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1)主要有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执法机关为社会公共利益,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相关信息则不在此列。
(2)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当然,保护隐私不是自我封闭,在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