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15:1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D.诡踪迹,草行露宿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

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A.①⑤⑥/②/③/④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⑥/③⑤/④

D.①②/③/④/⑤⑥

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按古今词义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④遇丈人以杖荷艹条。⑤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⑥将军者,国之爪牙也。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⑤

9.从下列各组中分别找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1)谢()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谢罪)②阿母谢媒人(感谢)③谢家来贵门(辞别)④哙拜谢(感谢)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⑥蔷薇花谢而归来(凋谢)(2)数()①众数虽多,甚不足畏(shù,数目、数量)②地方数千里(shù,表示不定数,几、几个)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shù,天命、命运、定数)④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shù,技艺)⑤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ù,计算)⑥数吕师孟叔侄为逆(shǔ,列举)⑦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shǔ,数落)” ⑧范增数目项王(shuò,列举)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儿辈遂已破贼。”既累,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10.指出含有通假字的一项()A.秦兵逼肥水而陈

B.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C.秦兵遂溃 D.死者什七八

11.指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草行露宿,重以饥冻(严重)B.执其淮南太守郭褒(遵照执行)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践踏)D.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边界)1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秦兵遂退,不可复止。②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③众遂大奔。④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A.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不同义。B.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也同义。C.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也不同义。D.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同义。

1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属同类的一项()例句:皆以为秦兵且至,昼夜不敢息。A.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B.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

C.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D.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14.阅读下文,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两项()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A.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已:已经。B.已而楚相亡璧

亡:同“无”,没有。C.门下意张仪

意:意料。D.仪贫无行

行:品行。

E.共执张仪

执:捉拿,拘捕。F.掠笞数百

掠:抢掠。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

汉世有老人,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死,田完没官,货财充于内帑(tǎng,收藏钱财的库房)矣。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侵夜而息

息:休息。B.聚敛无厌

厌:满足。

C.或人从之求丐者

丐:乞求。D.我倾家赡君

倾:全。

1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恶衣蔬食”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B.荆王曰:“先王之衣,何其恶也?” C.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 D.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复相效而来”的“相”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②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③,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史记•项羽本纪》)【注】 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当时楚国的上将军。②陈余:被围在钜鹿的赵国将军。③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都是秦将。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皆沉船,破釜甑

釜:锅。

B.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军营。C.莫敢纵兵

纵:纵容。D.诸侯皆属焉

属:归属。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C.当是时,楚兵冠诸侯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D.无不膝行而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0.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B.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 C.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D.楚兵呼声动天

【答案】 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答案】 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答案】 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答案】 C(日光;A:环绕/掉头。B:对付/太平;D:树木/木料)【答案】 B(A项中①形容词,“假托的”;②动词“假托”。B项中两词相同,都是动词,“责骂”的意思。C项中①名词,“果实”;②动词,“结果实”。D项中①形容词,“稀少”;②形容词,“新鲜”)【答案】 C(不去应荐/不可以)【答案】 B(依次为动词、形容词、名词,“德”字通假)【答案】 A(依次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答案】(1)②(②谢:谢绝,拒绝)(2)⑤(⑤数:shǔ计数,计算)【答案】 A(陈:同“阵”)【答案】 C 【答案】 B 【答案】 C 【答案】 DE(A项“已”:停止;B项“亡”:丢失;C项“意”:怀疑;F项“掠”:拷打)【答案】 D(倾:尽,活用作动词,用尽)【答案】 B(不好,坏。A项,年成不好;C项:丑,与“好”相反;D项:诋毁,说坏话)【答案】 C(偏指“他”,其余均偏指“你”)【答案】 C(纵:放出)【答案】 C(位居第一。A项“将”:带领;将军。B项“引”:带领;拿过来。D项“前”:上前;前面,先前)【答案】 D(“呼声”古今都是“呼喊的声音”(现代另有一义项:群众的意见)。A项“渡河”:渡过黄河。B项“甬道”,古指两边筑有墙的驰道或通道;今指走廊,过道。C项“烧杀”指烧死)文章来

第二篇:高一语文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第5课 杜甫诗三首练习2

一、双基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股肱(gōng)

百福并臻(zhēn)韶光(sháo)不稂不莠(liáng)B.崔嵬(wéi)运筹帷幄(wù)秉承(bǐng)

草木菁菁(jīng)C.巢穴(xué)独当一面(dāng)诤友(zhèng)流水浅浅(jiān)D.起讫(qì)嗟来之食(jiē)镌刻(juàn)泥古不化(nì)【答案】 C(A.“稂”应读“láng”;B.“幄”应读“wò”;D.“镌”应读“juān”。)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凋伤 沟壑 排遣 飘泊 B.催促 箫瑟 渲染 落魄 C.文藻 逶迤 悲怆 沉郁 D.慨叹 朔漠 霜鬓 苍凉 【答案】 B(箫—萧)3.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无边落木萧萧下(树上落下的树枝)C.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遗憾)【答案】 B(指秋天飘落的树叶。)4.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答案】 B(“去”是离开的意思,“紫台”是宫廷。)5.与《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环珮空归月夜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①昭君不惯胡沙远 ②但暗忆江南江北 ③想珮环月夜归来

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①③和例句都是表达王昭君受不了大漠之苦,而幽魂归汉。)6.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答案】 C(“故园心”兼有故国之思、家国之痛之意。)7.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写昭君不被汉皇所重,终于葬身塞北的悲剧。B.写昭君对汉皇的恨,也寄托了诗人的家国之思。C.写昭君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长安汉宫的无限向往。D.诗人借昭君的不幸身世,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思。【答案】 D 8.填空

(1)杜甫,字________,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__________主义诗人。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深度和广度上,是任何一个诗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在艺术上,他的诗叙事、抒情委曲婉转,掩抑收敛,形成了________的独特风格。

(2)近体诗又称________,是唐代形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通称。律诗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每首四联,依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联两句,上句称为____________;下句称为________;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__________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________句都要押韵,________可押可不押,一般押__________,一韵到底;中间________必须对仗。【答案】(1)子美 现实 诗史 诗圣 沉郁顿挫

(2)格律诗 律诗 绝句 七律 五律 首联 颔联颈联 尾联 出句 对句 第二、四、六字 双数 首句平声韵 两联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9.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从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异无常和臬兀不安的前途。

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阅读后回答问题。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0.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答案】 D(纵<时间>、横<空间>颠倒)1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B.本诗第一二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C.有人认为本诗第三四句“无边”“不尽”两词多余,其实正是有了这两个词,诗的意境才显得更为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D.诗的最后两句,写外界环境带给作者的艰难苦恨和自身随着年龄增长而白了的头发,使得自己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了。

【答案】 D(“新停浊酒杯”的原因是因为老病。)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悲凉的景物融合了诗人心头的悲凉。

B.诗中“萧萧下”绘落叶之声,“滚滚来”状江浪之势,正衬托诗人宽阔的胸怀。

C.诗中“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呼应,这就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本诗是一首七律,中间有两联对偶,韵律和谐;每句都是四个节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

【答案】 D(“每句四个节拍”错。)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①。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注】 鞞:军鼓。

13.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

、。【答案】 击柝、捣练。

14.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1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写的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送别友人。B.全诗显著的特点是三联运用对仗,对仗工整而且各联之间联系紧密。C.“他乡”指的是南方,“旧国”和“残垒”、“故关”全都指的是北方。D.“晓月”、“繁星”、“寒禽”、“衰草”几个意象之中都透出一股愁情。E.本诗后两联既是想象,又是写实,既写出了离别之愁又写出了乡愁。

【答案】 C E(C项“残垒”,“故关”指的不一定是北方,指的应是友人归途中所遇。E项,“写实”的说法有误,本诗后两联全是想象之词,并无写实。)16.有人说这首诗中“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一联最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此联除对仗工整之外,还在全诗中起着前后关联的作用。“他乡生白发”上承首句“世乱同南去”,是就友我二人而言,“旧国见青山”上接第二句“时清独北还”,写友人;“见青山”又引领下面两联对友人旅途的想象,使全诗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表达出诗人复杂的感情。(这就是上题B项所谓“对仗工整而且各联之间联系紧密”的主要原因;也是上题E项中所谓“既写出了离别之愁又写出了乡愁”。关于对仗工整可以略答,应该详答出此联在全诗中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作用)(开放性试题,此题可以答同意,也可以答不同意,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如答不同意,也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阐明自己的理由。所谓“你的看法”不仅包括表明不同意的看法,还应包括认为哪一联最好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对全诗的赏析,复杂感情的把握至关重要。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当共同南奔的友人即将北归时,独自羁留他乡的诗人,心情是复杂的。他自然替友人高兴,而且不免欣羡,可更多的却是触景伤情——友人走后,自己就要独尝凄清孤独的况味了。这复杂的感情全都融于诗中。颔联有承上启下之妙,所领起的后两联的想象,运用“晓月”、“繁星”、“寒禽”、“衰草”几个意象,突出了一个“愁”字。诗人想象的是友人的“愁颜”,其实却流露出诗人自己浓重的愁情。)

四、高考热点

17.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很多流行语应运而生。某出版社拟编一部《当今流行语汇编》,正面向全社会征稿。请你从“出局、封杀、含金量、人气、斩获”等词语中任选一个向该出版社推荐,仿照示例举例,解释含义。

示例:缩水:比喻在原有基础上缩小或减少。

例如:历时三年的北京国际友谊花园“房产缩水”案最终通过协商获得解决,400多名业主获得了一次性补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出局:比喻人或事物因不能适应形势或不能达到某种要求而无法在其领域继续生存下去。

例如:由于长期没有开发项目,今年以来,青岛市房地产开发局已将170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洗牌出局。(解答此题,首先应研究示例的特点。示例中“缩水”,采用了比喻意义,因此,推荐词语时就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要领会其特定意义。此题的难点在于写出一个将被推荐的词语运用得恰如其分的例句。)18.请筛选下段文字的信息,给大脑中的“杏仁核”作一个恰当的阐释。为什么动物和人类会受到惊吓?这得从大脑中的“杏仁核”说起。“杏仁核”位于前脑,即眼睛的正后方。它把感觉和记忆结合起来,是产生“恐惧”等重要性情的物理性源头。

在一次实验中,美国神经学专家约瑟夫•勒杜克斯先给大鼠放出一个声响。之后再给一次微弱电击。反复多次后,当只给声响时,大鼠同样会产生恐惧。他向大鼠脑中注射了可以映射脑部各个连接部分的染料,并发现听觉丘脑(即脑子通过耳朵接收信号的部分)直接与杏仁核相连。随后他把大鼠脑中连接听觉丘脑与杏仁核的路径切断,再重复播放声响,发现大鼠不再害怕了。

杏仁核以某种方式形成并储存“恐惧记忆”,一旦“恐惧记忆”识别出这一可怕的信息,它将优先于所有其他脑部活动。

研究表明,当恐惧来袭,你脑子的“思考”部分本能地服从于杏仁核。你的恐惧先于你的思考,并启动你的行为。他表示,消除人类的深层恐惧是有可能的,所要做的就是将产生恐惧的相关记忆消除。

“杏仁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杏仁核”是位于人和动物前脑,即眼睛正后方的,能把感觉和记忆结合起来,形成并储存“恐惧记忆”,从而产生恐惧的大脑组织。(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从所给材料来看,有效信息主要在第一段,第二段是举例论证,属于次要信息。第三、四段是对这一大脑组织的功能的具体阐释。概括起来,关键信息主要有:位置、功能、属性。在组织答案时,要采用单句的形式,语序要合理,概括要全面,不能遗漏关键信息。)19.请按语境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读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读《史记》,我知道了即使忍辱负重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读________,我明白了________;读______________,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

【答案】(读)《老人与海》,(我明白了)什么是顽强不屈、敢于和命运抗争的铮铮铁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懂得了)怎样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一方小小的天空。雄鹰飞到高空,低头能俯瞰万里山河。王之涣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把心灵放飞到高空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向】

“心灵”可以指“内心”、“精神”、“思想”。“把心灵放飞到高空”,可多角度去立意:把心灵放飞到高空,内心就会如天空般宽广、明净,如弥勒佛那样,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或把心灵放飞到高空,达到精神的最高境界,不计较个人的蝇头小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或把心灵放飞到高空,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精神的世界尽情翱翔,心游万仞,目极八方,与历史对话,与未来对话;或把心灵放飞到高空,站在真理的高度,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现实,思考未来,使思想深邃,使眼睛明亮…… 【佳作赏读】

让心灵飞到云层之上

马鸣

让心灵冲破云层,达到那个碧空如洗,纤尘不染的高度。在那里,你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在那里,你可以细观秦砖汉瓦,领略唐风宋韵;在那里,你可以以古鉴今,昭示来者;在那里,你可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在那里,你可以击楫中流,与时俱进…… 生活告诉我们:没有总是风平浪静的大海,没有能轻易攀登的高山。生活不总是晴空万里,偶尔乌云也会遮住阳光,将我们抛弃在黑暗的角落。然而,不要畏惧,“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让心灵飞到云层之上,她的光芒足以驱散世界每一个角落的阴霾。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她带给人们的是坚强乐观的笑容和至纯至美的艺术享受,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生命的美丽。邰丽华——《千手观音》的领舞者,面对生活中的乌云她没有退缩,她给自己的心灵插上了天使的翅膀,让它飞到云层之上,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

李春燕,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间行医,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乡亲们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她赢得了大家的赞扬与敬佩,她感动了中国。聆听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那一刻,她一定体会到了心灵在云层之上自由飞翔的幸福。

回望历史的长廊,有许多人因让心灵飞升而创下不凡的功绩:站在秦王殿上,手持和氏璧,慷慨陈词的蔺相如,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引领了一代诗歌的潮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把鸦片拒于国门之外,唤醒了千千万万的国民,与外国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洗净了**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但岳飞的满腔热血和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诠释着心灵的高度,铸成了历史上永不褪色的丰碑。

啊,心灵!我要让你飞到云层之上,达到你应有的高度;我要让你拥抱蓝天,感受清晨空气的清新;我要让你拥抱阳光,感受正午太阳的温暖;我要让你拥抱夜空,让闪烁的星辰来抚慰你疲惫的身躯……

【名师点评】

作者把心灵放飞到云层之上,打开了宽广的思路,从古至今,对话众多的名人,赞扬他们的高尚人格、崇高品德,悟其昭示的人生哲理,感其奋发向上的情感,文字纵横捭阖,思想厚重深刻。

第三篇:高一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1.沁园春

长沙(背诵全诗)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4.氓《诗

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

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6.归园田居(背诵全文)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短歌行(背诵全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兰亭集序(背诵全文)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9.赤壁赋(背诵全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

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0.游褒禅山记(背诵第2——3段)

王安石

于是余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第四篇:高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

二、古今异义词

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关系 今:男女结婚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况 今:表程度,很、甚 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说来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

忽击忽失: 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3.内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7.意 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8.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9.举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10.胜

沛公不胜: 杓 动词,禁得住。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美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11.斗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12.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乃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

四、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6.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原义军队,此处义为 军队驻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 沛公欲王关中 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 不可不语 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 吾得兄事之 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 道芷阳 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籍吏民,封府库 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 范曾数目项王 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 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 B.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那样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向上 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C.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 D.形容词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 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 E.使动、意动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百余骑)跟从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使(他)停止下来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使(关中)被攻破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

六、固定结构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七、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八、古代文化常识

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兼词,于何)⑤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土地)5.其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这)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失其所与(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6.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

六、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晋惠公)许君焦、瑕 C.敢以(之)烦执事 D.夜缒(烛之武)而出 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

2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 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 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 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 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 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

——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 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 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 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 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 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 今:技艺巧妙)

3、词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4、虚词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

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

5、句式(1)倒装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2)被动句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6、一词多义

长 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以为 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

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虽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修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好)

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实词

1、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嫁妆)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摧藏马悲哀(“藏“通”脏“)合葬华山傍(”傍“通旁”)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虽与府吏要(要通邀)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感吾区区怀(区区通拳拳)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

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感吾区区怀(古义:真挚的情义;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

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多多感谢)便可白公姥(白:古:告诉,今:常指一种颜色)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 今:睡觉的地方)

蹑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 今:常指奉承、拍马)再拜还入户(再:古:两次 今:下一次)

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使者,指媒人 今:书信)

渠会永无缘(渠:古:他 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手巾掩口啼(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晚成单罗衫(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昼夜勤作息(昼夜:在白天黑夜里,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

仕宦于台阁(名词“仕”作动词;任官)头上玳瑁光(名词“光”作动词;发光)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马,车:名作动,骑马,乘车)事事四五通(事事:每试穿一件衣服,名词做动词)③动词作名词

留待作遗施(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④形容词作动词

千万不复全(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兰芝惭阿母(惭,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⑤使动、意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以此下心意(“下”名词使动;使—-委屈)戒之慎勿忘(“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逆以煎我怀(煎:使„煎熬,使动用法)

4、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公姥:偏姥)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作)

5、一词多义 ①适:

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 适得府吏书:适,刚才 适彼乐土:适,往、到 ②为

为诗云尔(做;动词)非为织作迟(是;动词)始尔未为久(算;动词)阿母为汝求(替;介词)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③谢

谢家来贵人(辞别;动词)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多谢后事人(劝告;动词)④若

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腰若流纨素(像;动词)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⑤故

大人故嫌迟:故,仍旧 故作不良计:故,故意 知是故人来:故,旧的

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老交情 ⑥得

幸复得此妇:得到 汝岂得自由:能够 ⑦应

汝可去应之:答应 六合正相应:合适 零泪应声落:随着 以我应他人:应许 ⑧举

举动自专由:动作 莫令事不举:成功 举手长劳劳:举起

举言谓新妇:开口,发言 举身赴清池:跃身,纵身 ⑨区区

何乃太区区:愚蠢 感君区区怀:情意真挚(10)相

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动作)叶叶相交通(副词,互相)儿已薄禄相(名词,命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

二、虚词

1、相

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登既相许和(代“它”;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誓不相搁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儿已薄缘相(xiang 相貌,名词)相间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六合正相应(相互、彼此;副词)叶叶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词)枝枝相覆盖(相互、彼此;副词)黄泉下相见(相互、彼此;副词)

2、且

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3、自

自可断来信(既;副词)本自无教训(是;副词)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4、何

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

1、汝是大家子(判断句)

2、非为织作迟,君家难为妇(2)被动句

今日被驱谴(被动句)[以“被”为标记] 为仲卿母遣(被动句)[以“为----所”为标记](3)倒装句

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4)省略句 省略主语

十三能织素(省略主语 吾)相见常见日稀(省略主语 吾)便可白公姥(省略主语 汝)结发同枕席(省略主语 吾与汝)嬉戏莫相忘(省略主语 汝辈)还部白府君(省略主语 某人)勿复怨神鬼(省略主语 汝)摧藏马悲哀(省略主语 人)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省略主语 吾愿母)愁思出门蹄(省略主语 兰芝)转头向户里(省略主语 府吏)省略介词

出置(于)南窗下 窈窕艳(于)城郭 长叹(于)空房中 严霜结(于)庭兰 我命绝(于)今日 徘徊(于)庭树下

自挂(于)东南枝《短歌行》 ——曹操

1、通假字

契阔谈讌(讌通宴)

2、词类活用、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

3、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 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

少长咸集(少长 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3、一词多义 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 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

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一

一觞一咏(一边)

若合一契(数词,一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其致一也(一样)

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

二、虚词 1. 以

(1)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2)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 2. 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3)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4)介词,到。

终期于尽 3.为

(1)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2)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 4.之

(1)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5)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要词释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引:疏导、引来)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终期于尽(期:至,及)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是日也(是:指代词“这”)茂林修竹(修:长)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信可乐也(信:指确定)向之所欢(向:指过去)列坐其次(次 :指旁边)及其所之(及:指等到)《赤壁赋》 ——苏轼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4)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

2、古今异义词

(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凌:古:超越

今:欺凌)

(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内心所思慕的人

今:美貌的人)(5)况吾与子渔櫵于江渚之上(古: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儿子)

3、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

①歌窈窕之章(唱歌)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③下江陵(攻占)④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4、一词多义

①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②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如诉如泣(副词,像)

(3)虚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

(4)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adj)

盈虚者如彼(指月缺)

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5)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介词)(6)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ady)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v)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

(7)然 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8)歌

歌窈窕之章(唱,v)

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歌曰(歌词,n)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 声调或节拍,n)

二、虚词

1.而

(1)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4)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 于

(1)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语气词,表示疑问: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2)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3)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三、句式

l.判断句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6)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 “其声”)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4.倒装句 ①

状语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②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③主谓倒装:

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④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

5.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四、其他重要词语: 客亦知夫水与月夫:(夫:那,代词)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古今异义词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词。)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到;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④于是余有叹焉:(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今:合用为连词。)

(5)而卒葬之:(古:终于。今:士兵)

3、词类活用(1)名词做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2)名词做动词

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3)动词做名词 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4)形容词做名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5)形容词做动词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4、一词多义 ①“道”

有碑仆道

名词,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名词,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方法 ②实词“盖”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助词,有“大概”的意思(补充)日初出大如车盖

名词,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动词,超过,胜过 ③“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名词,文字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名词,纹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词,文章 文过饰非

动词,掩饰 ④实词“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转折,但、但是(5)观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不在也(v.观察)而世之奇观、瑰怪、非常之观(n.景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的 楼台、宫殿)(6)得

此余之所得也(得到)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心的、收获)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能够)

二、虚词

1、虚词“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副词,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

副词,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副词,才

2、“其”

①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补充)②用作副词

Ⅰ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Ⅱ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Ⅲ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补充)③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

三、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其??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何??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此所以??也:这就是„„的缘故。)

(二)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天地„„”:“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三)省略句、判断句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略宾语)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本文来源于高中复习提纲网 http://www.tigang.net

第五篇: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归纳

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归纳

(一)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二)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⑾而不知其所穷。

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⒀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⑶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⑺卧而梦。

⑻觉而起,起而归。

⑼自远而至。

6、连词,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三)之

1、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⑹郯子之徒。(代词,这)

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⑼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⑾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⑿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⒀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2、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⑵彼童子之师。(的)

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⑹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

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⑾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⒁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⒂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⒆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四)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4、而耻学于师。(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6、其皆出于此乎?(从)

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9、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10、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11、于是饮酒乐甚。(在)

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13、渔樵于江渚之上。(在)

14、寄蜉蝣于天地。(在)

15、托遗响于悲风。(给)

(五)乎

1、介词,相当于“于“。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⑶相与枕藉乎舟中。(在)

2、语气助词。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⑸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⑺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译为“吗“、“呢“)

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⑶郁乎苍苍。

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六)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七)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看过““的还:

下载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 附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

    高一语文雷雨练习题

    2010广东教育版《雷雨(节选)》课时练习【识记与理解】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规矩(jū) 汗涔涔(cén) 惊愕(è) 樟(zhāng)木 B.克扣(kîu) 江堤(tí) 卑鄙(bǐ) 浸(jìn)透C.沉吟......

    初一语文阅读 文言文练习题

    初一语文阅读专题 (一)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

    高一语文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下)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期末测试 高 一 语 文 答 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文中只是提到“印上了人类选择与活动的印迹”,该选项将原意拔高了。) 2.A(文......

    高一语文答案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A2C3C4C5B6C7A8D9D10B11C12B 13、1)邻国的百姓(人口)没有减少,我国的百姓(人口)没有增多,为什么呢? 2)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

    高一语文答案

    “BEST合作体”2011级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答案 命题人: 张国霞2012-5-3 一、(每题3分,共9分)1.B(“并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错,原文为“生活在中国以外地区的贫困人口较之19......

    高一语文答案

    高一语文答案1.D2.C3.C4.C5.D6.D7.D 8.(1)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2)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 (3)吴起贪恋......

    高一语文答案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2、D(等闲视之: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应换成“拭目以待”) 3、A(B、改为“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