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大海中永生》作业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作业设计
fnt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
陈冬云发表
一、抄词
二、选字填空
撒
洒
1.鲜花伴着骨灰,()向无垠的大海。
2.伟人离去,全国人民()下了热泪。
僵
疆
1.我国是世界上海()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2.那条蛇一动不动,彷佛冻()了。
三、填上合适的词。
()的大海
()的历史
()浪花
四、句子练习
1.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缩句)
2.邓小平爷爷永生!(把句子写具体)
3.他属于中国。他属于世界。(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并为一句)
五、填空
1、本文是一篇(),记叙了历史伟人()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表达了人民()之情。
全文的线索是()——()——()。
2、思考,说说你的看法。
1)
鲜花伴着骨灰。鲜花拌着骨灰。(用哪个词好?为什么?)
2)
§3第一句话中,前三个分句用的是“送往”,第四个分句用的是“送向”,有什么区别吗?
六、造句
(友情提醒:查找本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
载http://lxxn/blg/user1/149/arhives/XX/13829htl
第二篇:作业答案_《在大海中永生》作业设计。
二、选字填空
撒洒
1.鲜花伴着骨灰,()向无垠的大海。
2.伟人离去,全国人民()下了热泪。
僵疆
1.我国是世界上海()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2.那条蛇一动不动,彷佛冻()了。
三、填上合适的词。
()的大海()的历史()浪花
四、句子练习
1.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爷爷的骨灰。(缩句)
2.爷爷永生!(把句子写具体)
3.他属于中国。他属于世界。(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并为一句)
五、填空
1、本文是一篇(),记叙了历史伟人()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表达了人民()之情。全文的线索是()——()——()。
2、思考,说说你的看法。
1)鲜花伴着骨灰。鲜花拌着骨灰。(用哪个词好?为什么?)
2)§3第一句话中,前三个分句用的是“送往”,第四个分句用的是“送向”,有什么区别吗?
六、造句
第三篇:《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
夏庆君
教学目标: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小平爷爷)(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解题:
(1)师:“永生”是什么意思?(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 崭新 呜咽 痛悼 海疆 超越 属于
澳门 舷窗 震撼 爱戴 奔流不息 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1)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小平爷爷的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2)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P126上的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一、教学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过程: ㈠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扣人心弦、荡人心魄的通讯,题目是——《在大海中永生》。听,大海的波涛在向我们诉说什么?让我们回到1997年3月2日,去亲眼目睹那感人的一幕吧!(多媒体展示整篇通讯,配乐朗读。)㈡精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段:
①过渡:听完了,看完了,内心震撼了。
②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第一段,读完后,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板:飞向大海)
③老师特别想听一听你是怎样读第一句中的“低低的、缓缓的”的?飞机为什么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
④第二句、第三句是两个长句,如何读好长句,请同学试读。(注意长句停顿)
⑤载着小平爷爷骨灰的飞机飞向大海干啥?(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师小结:(邓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⑥第一段共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表达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①过渡:“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大海”,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大海怎样呢?
②指名读(三人各读一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写什么?(板:撒向大海)③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大海也像人一样“呜咽”。你知道“呜咽”是什么意思?“痛悼”又是什么意思?大海怎样呜咽?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大海在呜咽,寒风痛悼,天地同悲,刚才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我们往下继续学习。)
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往哪些地方呢?为什么会有此想法?(出示排比句后,先让学生回答骨灰去向——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个大洋……再介绍总设计师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一国两制”的深远影响。)
⑤指导背诵排比句。
⑥小平爷爷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出示后问:这一句你想怎么读,说说你的理由。(要读得沉稳清晰,让人听来字字千钧。因为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⑦“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让我们齐声朗读第二段,永远记住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他的光辉形象吧!
3、学习第三段。
①过渡:在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②出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指导读这一句(震撼人心的)多么博大的胸怀,道出了与祖国、与人民的血肉关系。
③填充:与_______同在,与_______同在,与________同在。言为心声,此情此景,人们由衷地发出: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了!(板:在大海中永生)
三、总结:
万千话语,万千情思,说不尽邓爷爷的丰功伟绩,道不完对邓爷爷的怀念之情。有一首歌叫《春天的故事》,你们听一听,会更激起思念之情的!板书: 飞向大海
在大海中永生 撒向大海
第四篇: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在大海中永生》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设计思路】
《在大海中永生》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为了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作者展开联想的翅膀,运用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激情使读者深受感染。
学生通过学习知识,了解身边的人和事,已经初步懂得做人的一些道理,再让学生从伟人的故事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民为失去了邓爷爷这样一位伟人而悲痛万分的感情。
3、借助语言文字,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邓小平的资料、图片。
2、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3、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的读、思、感有机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表达人民与小平的深厚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教法选择】
1、朗读感悟,读中深化认识,陶冶情操。
2、创设情境,引领体验,合作对话,自主构建。
【学法指导】
1、引导收集资料及图片。
2、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歌曲《春天的故事》及邓小平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提示课题
1、课前首先让我们一起重温一首熟悉的歌曲,注意用心灵去倾听、去感触。(播放《春天的故事》)
2、同学们,欣赏完这首歌你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知道它歌颂了谁吗?(邓小平)
3、大屏幕出示有关邓小平的丰功伟绩。
4、自由地读三分钟,看谁记得最多。
5、正如同学们所说,邓小平爷爷是一位伟大的领袖,非常令人痛心的是他在1997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现在就让我们回到1997年3月2日亲自感受一下他的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吧!(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一部分(1):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2)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部分:
一、学习第二段(2)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拌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1)这就是骨灰撒大海的情景。同学们轻声读,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2)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们当时的心情很悲痛?引出理解“呜咽”一词的意思。
(3)“呜咽”本来是讲人在低声哭泣,那么大海怎么会呜咽呢?(4)指名读,提导学生注意省略号,省去了什么?同学们想想涛声中你好像还听到大海在说些什么?
二、学习第三段(3):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1、“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2、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3、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4、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5、小组合作交流
(1)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2)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3)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 a 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 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 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 指名读,组织评议。将学生的发言概括起来说:“从广西百色起义到挺进中原,从横渡长江到挥师西南,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他为共和国的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所以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超越了国界。
(5)同学们小声读读这一段,看看谁能读好。(自由读,指名读,最后齐读)
这里不仅寄托了人民对邓爷爷的无限哀思,也引起了人们很多联想。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这里虽然只有十个字,但高度地概括了当时的情景。前后词语对得非常准确,怎么才能读好呢?
(指名读,齐读)
这句话又把我们带回了骨灰撒大海的情景。
(三)细读第三段(5--7):
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透过舷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引读第5自然段前2句。
2、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的是什么样的声音? 下面我们一起读读震撼人心的话语!(齐读)
读了邓爷爷的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3、同学们讲得很好。这句话既是邓爷爷生前的誓言,也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4、万千话语,万千情思,都凝结成我们的共同心声。
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我们忠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1)指名读。
(2)赛读。评出朗诵之星。(3)体会“永生”的意思。
三、整体感悟
让我们带着对邓爷爷的无限深情,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齐读全文)
四、揭示主题,升华感情
1、他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自己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他走了,他离我们而去,他真的走了吗?
2、指名说。(引导学生理解他人,虽然去世了,可他的思想、精神、业绩将永存。)
3、(过渡)他走了„„他没走,他的思想,他的风范,他的业绩,他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他走了,带着深深地眷恋,离开了这块他曾经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热土,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英名,他的风范将永垂不朽。„„他没走,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4、让我们再遥遥地呼唤他:小平爷爷,您没走!让我们再深情地呼唤他:小平爷爷,您没走。
五、总结全文,回归课题,首尾照应
1、师:其实,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都不会走,祖国和人民永远忘不了他„„
2、万千话语,万千情思,说不尽邓爷爷的丰功伟绩,道不完对邓爷爷的怀念之情。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在大海中永生,让我们再齐声呼唤他——邓小平爷爷!(音乐《春天的故事》随之响起)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体会真情实感。
七、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送
————
颂
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教学反思】
1、通过学习,学生已经感受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2、通过学习本文二、三、六自然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拟人、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生对课文内容很熟悉,但是朗读感悟不够,今后在这方面多多指导。
第五篇:《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单位:安丘市新安街道担山小学 教师姓名:刘丽华
联系电话:0536-4720899 电子信箱:danshanxx@163.com
教学目标:
1、认读3个字。
2、结合资料说说自己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对邓小平爷爷产生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是写邓小平爷爷的。今天,我们将学习第23课《在大海中永生》。
2、检查预习:
首先,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本课的词语是否会读了。出示词语: 海疆 爱戴 呜咽 奔腾不息 崭新 痛悼 超越 波翻浪涌 指名读,齐读。
3、接下来请听老师用这8个词语讲述“在大海中永生”的故事。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专机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忠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这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篇章,大海呜咽,痛悼伟人的离去。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送往澳门、香港、宝岛台湾,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因为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我们忠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波翻浪涌的大海中永生。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本,按照老师给你的要求,自学课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1)自读课文,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或是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
(2)组合作学习,交流一下各自画的句子并说说原因,然后有感情朗读并互相评价。
(3)集体交流反馈。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适当予以评价,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再次将学生带到课文的情景中。
三、成果交流,梳理方法,入情入境:
生1:如喜欢第三小节: 学生讲述喜欢原因。
师:我先表扬这位同学会品读课文,进而激发学生:“让我们怀着和这位同学一样的心情,有感情的品读这一节。
师:第三自然段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你能发现吗? 生:(四个“也许”)是作者运用的一种排比的修辞手法。
生:我从这四个也许中知道了(由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爷爷的骨灰送往的去向)
谁来通过朗读来送一送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指名读。小组读。
生:这一段除了有四个“也许”这一特别的地方,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也许的后面用了省略号,我们从中可以知道了(那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爷爷的骨灰送往全世界)
师:这“也许”后面的内容,在顺序上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生:(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个大洋,地域渐次增大,暗示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影响深远)
生:我还知道邓爷爷的丰功伟绩(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老师也想说,请看。
师:所以说 “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问:这一句你想怎样独,说说你的理由?(“也”字后面的意思及情感要必前面的强烈。)学生朗读体会。不仅„„也„„造句 师:指导感情朗读整段。生2 又如第二小节: 学生讲述喜欢原因。
师 :让我们去看一下当时的情景。出示第二小节。齐读。生:我从中看到人们的心情是(“痛悼”)。生:我所看到的大海又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巨浪翻滚,哗哗作响)
大海一般都是风平浪静的,而这时却是巨浪翻滚,哗哗作响,就好象是大海也在(呜咽)是啊,仿佛大海也在哭泣,不忍邓爷爷离去„„
师:此情此景真是难以忘怀呀!正如文中第四小节所说:——“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指导朗读。指读,齐读。生3 如五、六自然段: 生讲述喜欢原因。生:(“水天一色”是说骨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伟人和大海融为一体。“仿佛听到”说明伟人不仅形象不灭,他的话语也永远萦绕人们耳旁。)“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的博大胸怀及他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指导读句。读段。
指导朗读,加深印象:现场朗诵会。练习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同桌背诵或小组背诵。(可配上动作)
举行小小朗诵会,配上音乐《春天的故事》。(多请几位学生)
四、个性发展,升华情感:
师:播放《走进新时代》钢琴协奏曲,再次出示邓爷爷的画像,激情谈话:通过同学们刚才情真意切的朗诵,表达了大家对邓爷爷的无尽思念和永远的爱。结合课题——在大海中永生,你最想对邓爷爷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板书:邓爷爷我们永远爱您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师:邓爷爷一直很关心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去做?
配歌曲《春天的故事》总结:邓爷爷的丰功伟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与大海同在,与祖——(学生接着说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近几年来中国发生的大事、喜事接连不断,整个国家的面貌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在又一个春天到来之际,你是否想画一幅画或写一首诗或写一封信表达出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作为送给邓爷爷的礼物呢?那就下课以后行动吧!板书:
在大海中永生
邓爷爷我们永远爱您!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