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的办法

时间:2019-05-13 15:1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的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的办法》。

第一篇:关于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的办法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关于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的办法

为切实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深化学院“教学质量工程”,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努力实现学院的办学中长期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一、全面改革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以课程和课程组为单位,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行以“雅典式”教学方法为代表的新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模式,营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环境;

2、改革课程学分结构,推行“25%实践学时”制度,要求有条件的课程均应设臵不少于课程总学时四分之一的课时进行实践教学,包括学生项目、课外调研、动手操作、论题研究等方式;

3、改革学生评价模式,在关注结果评价的同时,切实探索过程评价的方法和模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与综合素质。学院在专科学生中率先试点对学生综合评价的模式;

4、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课程内容应与实际相符,教师应不断增补现行有效的案例、问题和发展;同时,教师应不断追踪所在专业领域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前沿,并融入讲授课程之中;

5、加强高等学校“育人”的责任,切实实现学院“小社会、大课堂”和“关爱心灵、砺炼心智”的育人理念,教师应利用课堂、答疑时间、“导师制”、“智缘工作坊”等现有的形式与时间,关注和辅导在学业上需要帮助的学生,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教师应积极参加学生活动,为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喝彩。各教学中心应每年为学生举办至少一场讲座,内容可包括专业学术讲座、职业发展、行业前景或其他学生与教师感兴趣的话题;

6、各教学中心和专业建设研究所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这些活动包括定期的说课、教学观摩、部门培训、建立

2、学院出台并实施如下制度: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质量标准》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教学中心工作条例》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关于科研成果奖励和科研活动经费支持的规定(暂行)》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关于改革专科学生考评模式的办法(试行)》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教师考评管理办法》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导师制管理办法》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生科研立项管理办法》

3、今后学院的评奖、评优、晋级职称等与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考核挂钩。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2012年6月

附件: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关于科研成果奖励和科研活动经费支持的规定(暂行)》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生科研立项管理办法》

(1)SCI、SSCI收录或检索论文;(2)EI收录或检索论文;

(3)CSCD来源期刊中的核心库期刊或CSSCI的收录期刊上发表的专业学术类论文;

3、优秀学术论文的奖励金额

(1)SCI或SSCI收录和检索论文,参照国家级荣誉奖励,由我院人员独著或合著的每篇奖励3万元,合著者为院外人员的每篇奖励1万元。

(2)EI收录或检索论文,参照省级荣誉奖励,由我院人员独著或合著的每篇奖励1万元,合著者为院外人员的每篇奖励5000元。

(3)CSCD来源期刊中的核心库期刊或CSSCI的收录期刊上发表的专业学术类论文,参照市(校)级荣誉奖励,由我院人员独著或合著的每篇奖励5000元,合著者为院外人员的每篇奖励2000元。

(4)享受优秀学术论文奖励的成果必须冠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4、在港、澳、台地区专业期刊上发表的优秀学术论文及在国外出版的学术专著,其学术水平及所发期刊的等级,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

5、同一内容的论文只能就高奖励一次。

(三)专利技术奖励

1、奖励已授权的职务专利技术,我校作为专利权人。

2、发明专利每项奖励3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每项奖励1万元;软件著作权每项奖励5000元。

(四)科研成果奖励管理

1、科研成果奖励工作由学院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每年5月底前完成上年度科研成果奖励工作。

2、按年度由个人向所在部门提出,由部门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向学院科研管理部门提交科研成果。在全院公示征求异议,对经公示没有异议,或有异议但已在规定时间内核实调整的,提交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审定后予以实施。

3、科研成果奖励涉及个人税收的,按国家相关法规处理。

4、对于已获得奖励的人员,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将撤消其奖励,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生科研立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院的育人理念,鼓励我院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增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研究型课程的建立,构建必要的科研平台,使科研真正地走到同学当中去,充分调动同学们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特制定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管理办法,请遵照执行。

第二章 申请条件

第二条 申请条件

1、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学习成绩良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积极要求进步的我院全日制在读学生。

2、学生科研项目由学生组成小组申报,项目负责人必须是入校一年以上的学生,鼓励再实际的学习实践中开展项目研究,项目组成员不得超过8人;项目负责人应具有较强的研究与组织能力。

3、申请课题的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所承担的课题每学期只限一项。

4、学生科研实行指导教师制:每个学生科研项目组均应聘请在校教师作为本项目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或实践能力,指导教师负责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并督促做好结题的有关工作。指导老师在原指导的项目没有结题之前,原则上不宜担任新项目的指导工作。

第三条

申请范围

学生申报的科研项目,必须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关,具备一定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项目研究类型即可为人文科学,也可以涉及自然科学。鼓励并提倡能结合自身学习实践中的经历。

第三章 申请办法

第四条

申请时间

2、团委对提出的申请项目进行资格审核后,将组织召开学生科研立项评审会,聘请相应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要求申报人准备答辩。

3、团委根据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确定立项,同时预支经费。

第四章 经费使用

第八条

学生科研立项活动经费由团委学生科技活动专项经费支出,由团委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可以跨年度使用;如发现有经费使用不当、项目组没有或很少活动、成员不遵守有关规定等现象,团委有权对该项目组实施警告、停止经费使用直至撤消该项目等措施,以保证学生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详见经费管理办法附件)。

第五章 组织与管理

第九条

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作为我院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团委牵头组织实施,不定期对学生的在研项目进行检查。

第十条

资助项目因客观原因无法继续进行时,项目负责人应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并及时上报团委,同时必须将使用研究经费已购买的资料、材料等物品全部上交。

第十一条

项目结束后,各项目组须将成果(科研成果的类别:包括学术论文或专著、科研成果报告、社会调查报告,以及其他成果)上报并作出全面的项目总结,同时填写《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生科研立项申报书》中的“项目结题情况表”之后,团委依据有关条款对各项目进行合格验收,必要时可组织重点项目答辩会、成果展示会或学术报告会。

第十二条

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预期成果或不能按时顺利结题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必须向专家委员会写出情况汇报,说明原因,如因研究态度不认真、工作拖延致使科研项目失败者,将对项目组成人员予以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理,直至取消相关学生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学生科研项目申报资格。

第十三条

院内各组织有义务负责宣传和积极参与此项工作。活动的开展范围、深度、参与学生人数、成果水平等可作为对该组织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

经立项的学生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归项目组,须向学院申请,经组织批准后方可参加国内外科技类竞赛,在参赛的时应注明为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

第二篇:大力提升电子政务建设水平

大力提升电子政务建设水平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目前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政府管理领域,许多国家都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

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推动了政府改革和自身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我国现在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第一,发展电子政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和理论、制度、科技等全方位创新,其中政府管理创新起着保障、推动、示范的作用。而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形式,通过推行电子政务,能够有效地扩大政府与社会沟通的渠道,提高社会信息传播效率,进而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效率,改善社会管理运行模式,推动社会管理流程再造,形成对社会创新的示范效应。因此,发展电子政务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手段。第二,发展电子政务是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一些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后推进信息化的,而我国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同时推进的双重任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任务更为艰巨。电子政务既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又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前信息网络技

1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当审时度势,大力提升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在推进我国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发展电子政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我们现在正处在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为社会、为企业、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优质、方便的服务。服务型政府建设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电子政务建设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和便利条件。在当前电子政务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应当围绕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构建服务型政府这条主线,大力提升电子政务建设水平。

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是:网络基础设施形成规模,基本能够满足电子政务应用的需要;重点业务系统建设有序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综合效益逐步显现;政府网站体系初步形成,网上服务质量稳步提高;电子政务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政府网站已经成为联系公众、企业、社会的桥梁和窗口,提高了政府服务水平;各级公务员信息技能明显提高,利用电子网络提升了行政能力。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软件、硬件基础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重要核心业务系统为突破口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经从部门办公自动化、普及政府网站和重点业务电子化,开始步入深化

应用、突出效能、全面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阶段,正在由技术导向向业务需求导向转变,由被动跟随式发展向自主发展转变,由纵向建设为主向纵横协同发展的方向转变。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电子政务对各级各类政务业务的支撑广度和深度较为有限,综合服务能力尚待提高;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不适应问题越来越突出,协同发展能力受到制约;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类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不高,集约发展能力需要提升;电子政务发展所必需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受制于少数跨国公司,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愈加突出。这些情况说明,电子政务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必须大力推进和提高水平,以适应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提出:“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为电子政务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几个重大问题。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展电子政务的目的。发展电子政务是手段,抓好电子政务的应用才是目的。要树立科学的电子政务发展观,把发展电子政务真正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用于解决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价,提高利用效率和应用效果。二是进一步明确电子政务发展的道路。电子政务建设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各地各部门特点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道路。要做到低成本高效

率,关键是建设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一体化电子政务、“跨部门、无缝隙”的协同电子政务、突出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以人为本的政府门户网站。三是进一步明确制定电子政务发展规划。要认真总结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深入研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制定新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规划,重点研究解决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等关键问题,促进电子政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进一步明确发展电子政务的原则。坚持使用重于建设,着力提高电子和政务的融合发展能力;坚持制度重于技术,着力推进制度和技术的相互促进;坚持国内技术重于国外技术,着力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坚持内部的创新动力重于外部的技术条件,着力激发从领导人员到普通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使用和创新的热情,消弭“数字鸿沟”。五是进一步明确发展电子政务的重点。深化以服务为导向的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大幅提高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根据轻重缓急和工作基础,重点推动就业、医疗、教育、人才服务、社会保障、交通、纳税、工商登记等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的电子政务服务。中央和省级电子政务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应当突出提升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能力,地市县级基层重点加强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实行“平台上移、服务下移”,更加重视推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做到电子政务服务的“零距离”。

第三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总结

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总结

根据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规划和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进一步加强我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引导青年教师确立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提高青年教师高职教学理念把握和课堂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系举行了旨在检验“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目的的“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课堂竞赛”活动,经过紧张的初赛、决赛,活动已圆满拉下帷幕。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1、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高职教育教学水平;展现青年教师的实力和活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本次活动8个教研室共有42名青年教师参加,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大学语文组、旅游组、基础课组和学前教育组成立了4个评课小组,逐一听课、评课。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各评课组共推荐了12名青年教师参加第二阶段的竞赛活动。

3、第二阶段系部成立了由系主任王武同志牵头、徐唐炼主任、各教研室主任以及刘汉荣老师组成的评委组。从12月18日起,12名参赛教师在一周的时间内主要利用上课时间参赛,授课顺序通以各自上课时间顺序决定。

5、12月23日,全体评委集中对本次竞赛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评议,每一名评委都非常认真地对参赛的每一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通过评委的认真评议和量化打分,本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课堂竞赛活动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第四篇:大力提升办公室“三服务”水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

大力提升办公室“三服务”水平

——县委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学习辅导报告

廖明芳

(2009年4月10日)

同志们:

根据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辅导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天由我向大家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辅导报告。我所作报告的题目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大力提升办公室“三服务”水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我虽然多次参加县委中心组科学发展观的集中学习,并挤出时间、利用多种途径进行了自学,每次学习都有所收获,都很有启发,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用以指导实践上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些感受,主要是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讨论,以达到促进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今天我的报告共分四个部分。一是深刻领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二是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三是准确把握水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四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大力构建‚和谐水城‛。

一、深刻领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是加强理论武装、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举措,是新时期推动水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契机,是提高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理解。

第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县党员干部的重大举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思想、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全县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好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开创全县工作新局面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有效应对危机和挑战、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们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我们顺利渡过眼前困难、实现长远发展;有利于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积蓄力量、增添后劲。可以说,谁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更深入、把握得更准确、实 2 践得更自觉、落实得更到位,谁就能率先化危为机,谁就能在新一轮发展中跟上步伐、抢得先机。

第三,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落实以人为本的客观需要。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明确提出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目标要求,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伟大实践的积极性,必将促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更好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第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为推动全县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完善和形成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的提出和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步。

科学发展观萌发于2003年4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从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发展观问题,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同年8月底至9月初,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第一次使用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同年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并在《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明确,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形成。

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首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四位一体‛济建设,并与以人为本的核心结合起来。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强调要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大战略指导思想的层次和高度。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做了全面而深刻的阐释,明确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大基本要求,还指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以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我们必须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深刻的把握,具体就是要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根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有一个准确直观而深刻的理解。

首先,我说一下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讲到发展,我想同大家一同回顾一下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史。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中华民族经过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发 展,至康乾盛世,其经济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成就。乾隆末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一,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文化繁荣。1820年,据推算,中国、美国、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286亿元、126亿元、209亿元,本别占世界的32.4%、1.8%和3%,分别居世界第一位、第六位和第五位。中国的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农业来看,乾隆终年(1799年),全国耕地约为10.5亿亩,粮食产量则迅速增至2040亿斤。中国农作物的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全世界9亿人口的1/3。从手工业来看,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扩大,手工作坊、手工业逐渐增多。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育,市场商品流通值不少于4.5亿两银。全世界有10个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6个。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主要出口商品有茶、丝、土布,尤以茶叶占第一位。乾隆末,每年‚盈余‛已达85万两。正是为了平衡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把大量鸦片运进中国,并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年,是西方列强对中国持续侵略、中国国力不断衰微而落后挨打的100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列强都曾侵略和欺凌过中国。

邓小平指出:‚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这段历史太值得后人警醒——康雍乾三代君主,英明有为,但是面对世界范围工业革命历史性大变动、大转折,却茫然无知,毫无准备,甚至采取错误的对策,把门关上,最终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是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记忆;发展才是硬道理,也是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沉痛教训。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 日趋激烈,一个国家在国际上说话有没有分量,归根到底就要看发展和发展的水平。

那么我们再来看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长14.1%。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和节约的重大转变。30年来,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1979-2007年,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6%、11.4%和10.8%。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28.2:47.9:23.9调整为2007年的11.3:48.6:40.1。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转变;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转变;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 分配结构出现了明显调整,基本实现了由平均主义突出、收入渠道单一,向以劳动报酬为主、资本和技术等收入为辅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 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提高,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折。农产品供给能力稳定提高,工业生产能力扩张迅速,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第三产业迅速成长,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或位次前移。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加强,实现了从制约到有力支持经济发展的显著转变。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3.5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4.7%;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增长50.9%,公路里程由89万公里增至358万公里,增长3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由14.9万公里扩大到234.3万公里,其中国际航线由5.5万公里增至104.7万公里,增长17.9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经济大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04.3倍,年均增长17.4%,在世界的位次由第29位跃居第3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提高57.1个百分点。1979-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602亿美元,平均每年262亿美元,2002年以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3倍,年均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4倍,年均分别增长6.3%和5.9%。1978年,全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农村绝 对贫困人口减少为1479万人,不足全部人口的2%。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事业大发展,呈现出由社会发展滞后向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突破性转变。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66.0%;初中教育毛入学率98%;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科技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果。2007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29.8万个,比1978年增长75.8%。卫生技术人员479万人,比1978年增长94.3%。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43.8万张,比1978年增长86.1%。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05年的73.0岁。

30年前,中国一贫如洗,像是一个巨大的废墟;30年过去了,4亿国人摆脱了贫困,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仅次于美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发展才有出路。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3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仍然要靠发展。

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各种矛盾,都要靠发展,要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只有保持我们经济和社会较快的发展,我们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奠定比较好的物质基础,才能解决好涉及到人民利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第二说一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科学发展观所说的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以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个体的联合,既有共同利 益,也有共同群体利益,还有个体的要求。我们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同时要关心每一个人的利益要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以人为本所体现的是整体、群体和个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同党的宗旨和党的执政理念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规定,也体现了我们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人民共享,也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实质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必须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因此,我们强调经济建设要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权益。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还要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首位,尤其是要着重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保护等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是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 目的。在实践中,就要把促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使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也要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说一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经济建设可以退到次要的位臵,更不是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是基础,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前提,没有经济的发展,就谈不上其他方面的发展。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意义非常重大。当然,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也不能解决所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因此,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我们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中的地位,更不能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协调发展‛就是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协调发展‛不是齐步走,也不是没有重点的发展,‚协调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国内国外之间还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实现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 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我们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第四说一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深刻反映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统筹兼顾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根本方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好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坚持统筹全局、兼顾各方,把各领域各环节统筹好、协调好,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关系统筹好、协调好,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要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全民族的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形成广泛共识、集聚强大力量。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进科学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突出发展这一主题,无论任何情况下,加快发展的目标不能动摇,加快发展的意识不能淡弱,加快发展的热情不能降低,加快发展的力度不能减弱,只有 进一步转变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整体推进全面发展,水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够实现长期、平稳、快速发展。

三、准确把握水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更加突出实践特色,把推进发展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摆在重要位臵。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存在问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来思考和谋划本地本部门的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必须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强后劲‛这一首要任务作安排和部署,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仍未见底,全国、全省、全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严峻形势,给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压力仍在增加,但对水城而言,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危机带来的挑战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均衡、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大、各项社会事业欠账多等问题相互交织,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压力。要有效应对挑战、从根本上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把握形势、提振信心、制定对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调整结构、推动创新、促进和谐。

(一)水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体现在: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改善民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各项社会事业有新发展。尤其是刚过去的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比预想结果更好的成绩。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5.7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7.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67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4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38元。

回顾水城县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主要是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既抓城市、又抓农村,既抓经济、又抓社会,既抓工业、又抓农业,既抓发展、又抓民生,既抓生产、又抓安全,既抓硬件、又抓软件,既抓开发、又抓保护,既抓增量、又抓提质,既抓开源、又抓节流,既抓远谋、又抓近施,既抓激内、又抓借外,既抓勤政、又抓廉政,既抓信访、又抓维稳,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确保了各项工作整体推进。这些成效昭示我们,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才能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不坚持科学发展就不可能有水城今天的发展成就。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各方面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现有财力保工资发放和支撑正常运转都存在困难;二是产业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一产虽有一定特色但很多产品缺乏规模,二产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三产面窄质低的状况没有改变,与现行的国家产业政策、生态文明建设、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很不适应很不符合;三是对国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适应能力弱,导致煤炭资源整合进展缓慢,灾后重建持续时间较长,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甚至不能如期开工建设;四是不断凸现、错综复杂、相互叠加的各种矛盾有些乏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五是抓落实力度不 够,导致一些确定办、能够办的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没有完全办好;六是少数干部对负责工作缺乏责任心,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党性党风党纪意识不强,采取应付、漂浮、侥幸等不良作风对待工作,结果有的工作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即使完成任务也是在上级反复督促的情况下才得以实现,最终仍然处于挂末位臵,对存在问题缺乏辨证思维,总找客观理由作安慰,不注重从自身找原因。这些问题虽然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加快发展与深化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水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从水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分析,水城经济目前呈现出一些十分突出的阶段性特征。一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依托丰富的煤炭、水能资源开发形成现有工业基础,以此形成煤、电、铝支柱产业格局。以煤炭为主要内容的采掘业成为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产业层次低,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仍是空白。2008年,一产实现增加值6.8亿,增长5.0%,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1.21%;二产增加值完成2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29%;三产实现增加值12.77亿元,增长10.4%,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2.5%。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的现状难以短期内改变。二是资源型经济特征明显。资源采掘业仍是主体,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产业结构单一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变,靠扩大固定资产投资、铺新摊子等外延式增长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三是投资拉动型经济特征十分明显,目前社会消费水平不高,出口量极小,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有依靠投资,如没有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很难快起来。四是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经济社会 发展的瓶颈。大力加强水、电、路、通信、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状况有较大改观,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有所增强,但基础设施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五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水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特别是看病难、上学难、治安状况不好、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不仅群众反映强烈,而且成为制约居民消费、影响群众健康和素质的根本性问题。六是各种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发性、广泛性、突发性等特点。各种不稳定事件、群体上访事件和突发事件一下增加了许多,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又死灰复燃,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也比以往有较大增长;当前的问题涉及面广,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有双方的、多方的,有针对政府的、针对个人的、也有针对单位的;偶然因素在增加,与过去相比,现在发生的突发性事件越来越多,且导致突发性事件的矛盾不一定完全被我们掌握,在外因的作用下就会突然爆发。

认识和把握当前水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阶段性特征,有利于我们审视县情,把握规律、理清思路,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在处理好加快发展与提高效益,重点突破与协调发展,资源开发与保护,扩大内需与扩大开放,政府与市场,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发展稳定八个方面关系的基础上,着力‚四个转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人口压力向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化),把水城经济引入科学发展轨道。对于公安、团委、妇联三家来讲,进一步审视和把握县情,特别是各自工作领域的现状,有利于我们站在全县的高度理解、消化、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安排部署;有利于我们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履行职责、在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 作;有利于我们提出符合实情、顺应民意、确有实效的意见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参考决策。

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和谐水城”建设 当前,社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城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对于特别欠发达、特别欠开发的水城县来说,特别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既充分挖掘经济发展潜力,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充分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一)以解放思想为着力点,推动社会管理理念更新。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重要前提。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就没有行动上的落实和创新,更谈不上工作上的突破。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我们要紧密结合‚更加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自觉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完善与和谐社会目标相适应的社会管理,这是保证社会和谐的制度和组织基础。观念更新是体制创新的前提,我们必须在观念上首先有所突破,以全新的观念来考虑和完善社会管理。要树立强烈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关注社会困难群体,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 人格尊严,体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必须实现成果共享,使构成我们社会的各个阶层,参与社会发展的不同群体,都能够实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发展,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必须树立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的观念,通过服务与民众融洽关系,拉近关系,拉近距离,拉近感情,过亲民为民,增强政府对民众的感召力;必须着力减少社会发展的成本,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公正,努力降低社会发展的成本,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以改革为突破口,切实加强社会管理。面对当前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才能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从根本上减少社会冲突。如何在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中,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而且直接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把人、财、物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上,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引导公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三)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让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实质上就是要把科学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让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水城作为国家级扶 贫开发重点县,解决民生问题至关重要、更有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改善人民生活,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臵,注重向公共服务薄弱的乡镇、农村倾斜,着力解决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实际困难;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要集中精力着力解决社会保障、扩大就业、教育公平、安全生产、医疗卫生、危房改造等问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多做‚暖民心、得民心、稳民心‛的工作,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四)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切入点,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学习实践活动必须严格遵循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必须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必须切实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方面群众具体利益的切入点,必须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兼顾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兼顾发展能力强的群体与发展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兼顾改革中得益较多的群体与得益较 少的群体的利益,使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体得到合理补偿,让发展带来的利益增量为多数群众所共享,使社会不同群体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同志们,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我们一定要坚持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强后劲‛作为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按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要求,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推动水城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就一定能够推动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如何提升品牌的能力和水平

如何提升品牌的能力和水平

“卷烟上水平”战略任务的提出,行业“532”、“461”品牌发展方向的进一步明确,为烟草商业企业整合资源,提高品牌集中度,培育行业重点骨干品牌提供了难得机遇。如何抓住机遇,潜心培育若干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当家品牌”,优化经营结构,提升效益水平,品牌是一种既有物质属性,又有精神属性的特殊资源。品牌形成的主要途径是依靠规模效应取得市场。在烟草专卖体制下,品牌培育是一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上升到战略高度,以全省卷烟市场为整体,以形成品牌规模、优化经营结构为重点,通盘考虑,精心谋划,统筹规划,统一运作,才能收到实效。实践表明,过去以地市级公司为主导、各自为战的品牌培育方式,存在政策措施不

一、市场资源内耗等问题,不仅浪费品牌资源,而且品牌过于分散不集中,是多年来难以形成规模,培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一 品牌的发育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和土壤。卷烟品牌培育既受营销策略、服务能力、宣传导向等经营要素的深刻影响,又与消费需求、价格趋势、假烟状况等市场因素密切相关。事实表明,以捆绑、组合等形式销售出去的培育品牌,只能获得一时的销量和繁荣,失去的却是价格和状态,没有真正的市场基础。而假烟的存在不仅挤占市场空间,更损毁品牌声誉、障碍培育进程。由此可见,经营行为的严格规范和市场环境的规范有序都是品牌成长的根本,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企业自身规范经营,才有市场的规范。失去了规范经营和净化市场的基础,品牌培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收到真正成效。因此,在品牌培育工作中要立定根本,恪守严格规范之道,履行打假破网之责,规范经营行为,不断净化市场,努力为品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工商协同,步调一致是培育品牌的保证

二 培育行业重点骨干品牌是实施“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工商企业的共同责任。事实表明,工商企业任何一方一厢情愿、一意孤行式的品牌培育,只顾自己,不及其余,是造成零售商户和消费者困惑以及价格波动、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因此,工商双方要围绕品牌建设,以协同营销、互利互信为出发点,以夯实市场基础、提高培育成功率为目的,加强沟通合作,巩固战略联盟,优化资源配置,量化培育目标,明确责任分工,谋求共振效应,凝聚营销合力,确保品牌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三 培育重点骨干品牌是商业企业卷烟上水平和增效益的关键所在。随着卷烟工业跨省联合和品牌整合力度的加大、商业企业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逐步形成,品牌培育工作成效显著。对于商业企业来说,要把培育重点骨干品牌、着力打造知名品牌作为加强工商协同营销、提升企业自身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以两个“十多个”为中心,通过制定公平、公正、公开、操作性强的品牌引入退出规则,以完善规则克服非市场因素,保证机会公平;通过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实行痕迹化管理,加强信息平台的监督作用,保证过程公平;通过完善工商协同预测体系和机制,保证结果公平。要精心组织市场营销策划。有效发挥自身的市场和客户优势,为新品牌、新规格的上市进行整体市场营销策划、实施和评价,确保工业企业竞争的公平性;积极做好品牌宣传促销,充分发挥客户经理和广大零售客户在品牌宣传促销方面的积极作用;正确处理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发展关系,把全国性品牌培育的重点放在一、二、三类卷烟上,形成目标明确、效率提高、竞争有序、水平提升的品牌发展格局;努力做好品牌的市场维护。增强责任意识,对品牌的市场价格、社会库存、上柜情况、动销情况等要进行认真维护,积极开展品牌市场咨询与诊断工作,为品牌发展出谋划策,降低品牌风险,加快10多个重点骨干品牌形成,使重点骨干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势状态,居于主导地位,努力实现以品牌参与竞争、以品牌赢得市场、以品牌推进发展,全面提升品牌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实力。—“卷烟上水平”和“两个领先”心得体会

在全球金融危机波及我国,对国家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把“卷烟上水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抓基层、打基础、上水平”是关键,全面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是营销战线把握市场、品牌培育、终端建设和队伍提升的根本保障。按照基层创优、基础管理、队伍建设和经济运行等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我们下半年营销工作要点着重是强化基层基础,提升网建软实力,促进卷烟上水平。

一、突出品牌培育,提高营销能力,促进品牌培育上水平

二、抓住创优契机,夯实网建基础,促进市场营销上水平

三、注重基础管理,开展对标工作,促进基础管理上水平

基础管理上水平是“卷烟上水平”的重要保障,必须把贯标作为强化基础管理的主要抓手。继续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必须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流程,形成制度,用程序化、标准化规范营销行为。通过客户经理拜访流程的制定、通过客户经理补充管理办法的出台去强化过程控制,通过贯标加强客户基础信息真实性的核查,注重拜访计划编制的均衡性,监控需求预测流程执行的规范性,突出信息采集工作的质量控制。信息采集是营销工作的起点,区局(营销部)在信息采集工作质量上,要严格按照人工抽查与系统控制相结合的要求,制定采集规范、加强过程控制、跟踪分析研判、提高采集质量,切实把握好市场真实需求,促进精准营销。对标是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主要方法,区营销部应以对标为主要方式,立足卷烟人均劳效和销售收入等营销关键指标,提高危机意识,学习先进水平,实现重点改进、重点突破。

四、强化四个责任,提升四种能力,促进队伍建设上水平就是要让客户经理树立“四种责任”即:客户“买不到”是我们的责任、客户“卖不出去”是我们的责任、客户“不赚钱”是我们的责任、客户“不满意”是我们的责任,在全市营销队伍教育培训基础上,同步开展“营销手拉手”的跟进培训活动。充分利用前训营销人员学后实践期,开展“一口清”大练兵活动,立足本职岗位、运用营销知识、发挥激励作用,促进商品推介能力、营销指导能力、规范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的提升。营造“快、新、实 ”的学习氛围,实现波动式培训,互动式学习,情景式交流,推进式提升。促进营销管理人员、营销策划人员、营销服务人员以点带面、互帮互进,提升自我。收到学以能用、学以致用、学以互用的“三用”效果,提高现代营销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总体说来,下一步工作就是要将“节奏要快”体现在营销机制上,要将“标准要高”体现在营销工作的上,要将“工作要实”体现在日常管理上,要将“状态要好”体现在精神风貌上;突出重点,务求突破,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将卷烟上水平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各项销售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人贵有恒心,事贵在坚持。品牌培育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半途而废,既要考虑当前,又要兼顾长远;既要注重过程,更要追求结果。历史表明,任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拔苗助长,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不利于品牌培育长效机制的形成,甚至可能危及到未来的发展。既定的品牌培育规划、目标和策略要一以贯之,切忌朝三暮

四、虎头蛇尾。因此,具体工作中,要在探索和把握品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以优化结构、提升效益为核心,以打牢市场基础和工作基础为重点,以适应市场、稳步推进为原则,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适时兼顾好销量、结构、效益和发展速度的关系,持续提升品牌培育水平,努力构建品牌建设常态长效机制,使品牌培育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下载关于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的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的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方位提升年轻干部能力水平

    全方位提升年轻干部能力水平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各项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这不仅关系干部个人成长,更关系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这个群体具有朝气蓬勃、充......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施本计划,促使广大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创新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成......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心得体会1 岁月的脚步匆匆,忙忙碌碌中又送走了一个学期,提升教学质量学习心得体会。学生放假了,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校本研训。五......

    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

    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柳州市消防支队领受总队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以来,牢固树立“党建”的意识,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以党员......

    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精选合集)

    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XX镇耕地总面积4.4万亩,人均耕地1.1亩,几年前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主,承包地块分散、零碎,农村老旧房屋布局零乱,河道、河塘纵横交错,地块......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教师风范、学术造诣、教学水平(精选)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教师风范、学术造诣、教学水平1、主讲教师获得院级奖励----5次 (1)张萍:2006年度沈阳体院“三八红旗手” (2)张萍:2004-2006年度沈阳体院“三育人”先进......

    学美术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测试(定稿)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美术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美术创作和鉴赏的基本方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掌握美......

    如何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与实践水平

    如何提升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与实践水平人类认识活动的发展不仅体现为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且体现为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发展。辩证思维作为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最高成果,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