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践论的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3 15:4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实践论的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实践论的读书笔记》。

第一篇:关于实践论的读书笔记

关于<<实践论>>的读书笔记

系别:数学与应用数学系

班级:应数1102教育班 姓名:周聪

学号:11404221

这是毛泽东于1937年7哲学著作之一月所作。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著作之一。《实践论》是以认识和实践为线索,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在读了《实践论》之后,让我对认识事物有深刻的理解,对我在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巧妙地与当时中国的革命具体情况联系起来,处理“知”与“行”的统一,实践与认识的联系关系。在书中提出唯物论中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源于实践,认识可以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生产活动确实是认识的主要来源,但在现代阶段的社会中,生产劳动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同时还来源政治文化生活,阶段生活中的认识性具有强大的社会性,无不印上阶级的口号。毛泽东同志认为“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序言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上,而这也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这跟需要我们将认识放到实践中去。

《实践论》中关于正确、深刻的认识来源问题有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一个人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得差而不说,总是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说好英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只有真正将知与行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真正的才能和成功。

《实践论》中也提到了“实践出真知”只有用认识与实践创新出新的世界,改造世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巩固自己的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只有不断发展,认识只有不断检验才能顺应成为历史真实的真理,也是“人类认识是永无止尽的,永恒的。”毛泽东同志创作此书是针对当时中国历史形式,具体党内历史情况来看,通过对“实践论” 的强调,可以唤醒犯错的党内同志。注重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不要盲目的跟风逐流。

于是我们可知,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又可以得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实践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单独认识,不能被某一句话阐述,因为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实践论》

引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成功,在实践中得到经验。通过读这文章,我深刻体悟到认识与实践的重要性。通过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展真理,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有从理性认识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理论同时也应注重社会实践,避免“眼高手低”的出现。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做到“知”“行”统一。在知与行中提升自我的能力获得成功。

第二篇:《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读书笔记

S1:马克思之前的唯物论不能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

S2: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S3: 人的社会实践包括生产活动, 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都对人的认识产生作用

S3;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S4: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S5: 认识的第一个阶段, 认识的感性阶段.认识的第二个阶段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 理性认识的阶段

S7: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S8辩证唯物认识运动——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运动是

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S9: 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是 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

S10:总结:认识的过程:一,感性认识.二,理性认识

S11: ,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S12要用认识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S13当认识不符合认识时,要在实践中纠正认识.S14:人的认识应该随着过程的推移而推移和发展

S15: 因为人的认识受了许多社会条件的限制, 思想落后于实际的事是常有的S16: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S17: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任务是: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第三篇:《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是毛泽东于1937年7月写作并发表的。发表当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已经结束,开始了抗日战争时期。从当时的共产党内的思想状况看,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经验主义倾向,另一种是教条主义倾向。经验主义者长期拘泥于自身的片面狭隘的经验,不了解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因而轻视革命理论的重要性。以王明为代表的一代到处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只言片语。为了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进一步从思想上、理论上分析批判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肃清其恶劣影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更好地参加领导抗日战争,毛泽东同志写作了《实践论》。在艰苦的民族解放战争年代,各种矛盾斗争激烈,各类关系错综复杂。革命斗争的严酷现实,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开创出一条中国自己的斗争之路来。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科学地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哲学之路。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实践论》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毛泽东同志系统地阐明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指出实践基本内容、基本形式和基本特点。

他指出真理是通过实践发现、证实和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全面具体阐明了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两次能动飞跃,即从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为理论认识,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飞跃为实践。

指出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深刻地揭露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明确了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又包括改造主观世界。

《实践论》的中心思想是全面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着重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论的知行统一观,即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实践的“左”、“右”的错误思想。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者成功之母”。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感觉是对现象问题的解决,理论是对本质问题的解决,两者都离不开实践。简言之,感性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

是认识的深入阶段。感性有其不可替代的前提性作用,是理性思辨的基础。没有感性的直接观念,就没有进一步思维的可能。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初级的感性阶段,没有感性向理性的那一次飞跃,思维的深度只能限于直观的浅层次阶段,从而断绝了思想深刻以至于深刻的可能,乃至于关闭通达真理的大门。

《实践论》中关于主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具体历史统一的原则,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国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由于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实践论》中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改革中,必须用改革的实践来检验改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凡是实践证明是成功的,那就是正确的,必须坚持下去。《实践论》关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要把握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充分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针对性。群众利益无小事,环境污染危害群众健康,必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加大对重点污染行业和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认真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严格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环境安全事故防范,维护环境安全。

《实践论》是永放光芒的伟大著作,它永远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永远是照耀我们事业前进的光辉理论灯塔。认识事物,就必须接触事物,对现实客观事物的把握,就要用现实客观的方法。在解决感觉的真实性方面,在解决理论的真理性方面。

第四篇:《实践论》读书笔记(范文模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读《实践论》有感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从实践论中,可以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用来检验理论的。两者不可分割。如果理论离开了实践,那理论的正确性便无法知道。当然实践也不能没有了理论,在做任何事之前都需要理论的支持,没有了理论的实践,只会浪费人力物力。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理论只是人们根据前人的经验,或其自己的推理,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想要知道一件事的真伪,必须自己动手才能明白,大概毛泽东深知其中的道理,才写出《实践论》。想让更多的人能理解其中的重要性。

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毛泽东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切活动当然也包括认知,“人的认知,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人类才能不断的认知自然,认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首先实践是认知发展的基本来源。《实践论》让我我明白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在实质,“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实践要注意方法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实践论》让我懂得对待事情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大学里学到很多知识,往往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但实际却不是,一但毕业了,出去找工作才发现学校的知识大多数不适用,所以我现阶段在大学不单单只是学知识,还会尽可能找一些机会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实践是锻炼自己能力的最好手段。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解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

由此,我想到了《实践论》可以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指明正确方向。实践决定认知,实践是检验认知真理性的标准,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知的真理性的标准。”因此,若要直接认知事物,只有亲身参加实践活动,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也是认知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实践论》运用到教学领域,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课堂理论的正确性,不断完善课堂理论,使理论更好的指导人们的实践。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仍以课堂灌输教学为主,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与主动参与性,这种单向的教学路径既不利于实现双赢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实践教学的提出,是改变单一教学模式的一大转折点,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对学生的参与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践论》注重实践的观点为实践教学的提出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实践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我个人认为,从建国以来所确定的理论性认识最重要的是在于与时俱进。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我们就要不断的经历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中,认识才能不断深化,理论才能日趋完善,并形成真理指导实践。

第五篇:实践论读书笔记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浅浅读完毛泽东的《实践论》,脑海中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许也是因为自己两年时间没有接触过这种文字,再次咀嚼,难免生涩。

为了更好地理解毛的这篇著作,我特地找寻了一下当时的时间以及所处的大环境。

资料显示实践论是毛泽东在一九三七年七月所写,当时的中共羽翼未丰,正遭受国民党的严厉打压,红色革命被低估,形势岌岌可危,让中共看到一线希望曙光的却是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矛盾总是存在的,这次日军侵华却给毛泽东的红色革命带来良机,于是时势造英雄,时势也让毛写下这篇呼吁和指引红色革命的哲学著作——《实践论》。

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排斥的,对于红色革命的被低估,并不是人们的愚昧,而是接触少,认识少,“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实践论的发表,也让人们开始正视红色革命。

然而片面的理解也是无济于事的,若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那么对于红色革命是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只有付诸行动于实践过程中。即使这样,人们刚开始看到的也只是“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的外部联系”。实践必须要坚持下去,锲而不舍,最表面的东西,看得多了,也会发生量变产生质变的效果,在思想上达到一个“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实践论产生的最显著效果便是呼吁人们实践到红色革命之中,在实践中人们看得多了,即使是简单的思考,也会得到相同的观点:那便是在日军侵华的危机之下,“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能够成功的。”

历史的轮子总是不停地向前碾去,时代在更迭,时势在变化,但是《实践论》对于我们的指导作用,却从未减轻,它不再指引我们进行红色革命,却在别的领域带来作用,譬如科学实践。

作为一名工科生,表示对此的理解更为深刻。在课堂上,我们不断地吸收着新鲜的知识,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只是纸上谈兵,停留在最原始最表面的阶段,想的再多,也只是感性的认识。我们只有投入到实践过程当中,也就是当我们从事科学实验之时,我们才能真正的理解,也只有付诸于实践,才能称作真切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如实践论中所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现在的我们大多时候获得的都是间接经验,而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也说明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另外实践论也让我懂得,对于接受任务时,我们不能怯懦,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乃至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会面临许许多多的布置的任务,不敢接受的原因,恐怕主要是没有把握。然而没有把握是因为我们对此了解不够,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心理上的担忧,但只要我们付诸实践,我们便能看到很多东西,对于任务也会理解的更加深刻,最终方法也会扑面而来。而不能像毛所说的“只有那

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

在读《实践论》的过程当中,尽管理解起来很苦涩,但却让我的思绪分明起来,或许正如老师所说,我们学校出不了大家的原因,便是缺少一种学术氛围,我们有的是工程师,却少有创新型人才。

我想在日后的学习中,适量的哲学阅读对于逻辑思维的锻炼是显而易见的,对我的工科学习也是有益无害的。而毛的《实践论》所教会我的知与行的关系,对我日后生活工作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

下载关于实践论的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实践论的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读书笔记(一) 在高中时,政治哲学课学过关于实践的一些理论,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现在经李老师的介绍,又读了毛主席写的《实践论》,对实践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该文不仅......

    读书笔记--实践论

    《实践论》读书笔记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

    《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读书笔记 自小就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教育和熏陶,于是近期浅读了毛泽东同志写的《实践论》。《实践论》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著......

    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理论是一个伟大的领导毛泽东总统在1937年7月文学作品。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是国内革命战争篇的第二期。 在第二次内战时期,反日的革命战争即将到来。在中国共产党,有一......

    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

    《实践论》读书笔记

    标题: 关于《实践论》得读后感论文 摘要: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真理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

    《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是毛主席的最著名的哲学著作之一,是在1937年7月,在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的......

    读书笔记之《实践论》

    写作背景: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性著作,带有很强的哲理思辨性,写于1937年7月。当时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