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走寻常路的快美妆话题营销
不走寻常路的快美妆话题营销
上周五,趣味话题#恋爱前后差异神吐槽#悄悄登陆微博热门话题榜第三位,不到半天时间话题阅读量近600万次,讨论量接近1万。网友们纷纷现身说法,@快美妆BeautyQ官方微博主动参与话题,鼓励大家打开吐槽神技能,说出恋爱前后的不同感受即有机会获赠丰富礼品,赢得网友的广泛关注。
在众多吐槽中,微博知名博主@一起神回复的一条搞笑视频堪称“神技”,短短三小时内获得近千条转发,并引发了网友热议。视频讲述了男人在恋爱前后的差异:恋爱前注重外表,温柔耐心又大方,恋爱后邋里邋遢,脾气急躁又舍不得花钱请女友吃大餐。强烈的对比、略带夸张的表达叫人忍俊不禁,不少女性留言评论并@男友,引发一轮“情侣大战”。
事实上,正是快美妆策划制作了这条立意独特的恋爱搞笑视频。快美妆是一家从事美妆视频教学的APP,从今年5月开始正式运营,目前已获得Pre-A轮融资一千万元人民币。其创始人团队来自以时尚媒体著称的华娱卫视,拥有国内一流的视频摄制团队和超强时尚资源,签约了美妆专家张瀚
一、金马奖创意总监马天佑等亚洲一线时尚大咖。和美啦、抹茶等兼顾社区、导购的美妆类应用不同,快美妆决心专注“视频教化妆”这件事。其最新Slogen“从此简单学化妆”传递出清晰的使命感——让对化妆零基础的爱美女性简单学会化妆,把自己变得更美。
产品设计方面,快美妆突出了“简单学”的功能性特点。独创分步式视频拍摄手法,将相对复杂的美妆视频拆解成简单的步骤,对哪块有疑问都可以快速定位和重新复习,最大程度减轻用户困惑;同时,还在开发根据初学者既有工具推荐即刻可上手妆容的功能,在达人交流上也积极尝试视频直播互动,一切以塑造更好的用户学习体验为前提。
视频内容方面,快美妆也“不走寻常路”。除了此次微博大热的恋爱前后对比视频所属的“搞笑”系列外,还有“大魔手”系列展现化妆的神奇效果;“荧幕经典形象模仿秀”系列再现影视剧中的经典人物;“MV重置”系列让模特和偶像傻傻分不清楚;“世界上的另一个你”系列为你做颠覆原貌的大改造;“趣味涂鸦”系列和“星座”系列教你打造更IN的自己。
本着专业“视频教化妆”的定位,快美妆使用了视频网站和APP并重的渠道推广策略。视频网站方面主要侧重成系列、有情节、引人追看的视频内容,传递快美妆高品质的形象;APP方面会更突出“从此简单学化妆”的超强工具性能,独创的分步式教学视频配合大量基础妆容教程,真正实现用户“零基础学化妆”的美好心愿。
第二篇:不走寻常路(范文模版)
不走寻常路
人生,简单得就像走路。
困难的,是你怎样去走。
你可以踏着前人的脚步,世俗的走完一生。
当你回首往事,你不会感到悔恨,但总觉得缺失了什么。
有一种滋味叫做:尝试。
他躲藏的很远,你要翻过现实的高山,踄过庸俗的河海,在奋斗的道路上孤身一人。
当你饱尝艰辛,触到成功的柔软,你便会骄傲地说,我,尝试过了。
我的人生因此不同,多姿多彩!
平湖市城关中学初二:黄涛
第三篇:《不走寻常路》Microsoft Word 文档
不走寻常路
花开。花落。绚丽。寂然。依旧是年年重复。历史的长河在静静地流淌,那几个不走寻常路的人,跳跃如晶莹的浪滴......安静的夜晚,月色皎洁,呷一口清茶,捧着书本沉浸在历代的故事中,思绪起伏,犹如指间流失的瞬间,却流下了深刻的记忆......“公主幽怨琵琶声”,耳畔的环佩击响夹杂着一丝大漠呼呼而过的风沙,是那个宫女吗?王嫱,你既已进了宫,本应一心地做好服侍工作。但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远嫁他乡。不管是如何的不舍,毕竟是自己的决定。漫长的路途,黄沙莽莽的天气,不同的风俗习惯,全都被你克服了。为了汉朝与边疆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走寻常路,是一个弱小女子报效祖国的伟大贡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带月荷锄归”的美丽的月色。。。世人都生活在“暖风熏人”的黑暗官场,整日都戴着假面具活着,而你--陶渊明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生活,不为五斗五而折腰,专心地耕耘着“种豆南山”,鄙弃官场的腐败,享受自然带给自己的悠闲生活。不走寻常路,是一个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生活令人无限神往。纳兰容若是当时显赫的贵公子,可以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却不喜欢这种虚度,他与妻子和睦快乐,又结交着一大批江南文士在自己的渌水亭中吟诗作对。无限的自由,令人羡慕。不走寻常路,就是一个贵公子鄙弃华贵,追求文学精神的更高层次。
历史的长河,跳跃如晶莹的浪滴。
读罢,月色依旧如水......仿佛笼上了一层轻纱。
强烈的呼声在内心深处迸发:“不走寻常路,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走寻常路
早春的一个晚上,我正在房间里写着作业。那一道道数学题似乎特别考验你的思维。我绞尽脑汁,用繁琐的方法终于解出了最后一道,于是去洗手间洗把脸,让我高速运转的大脑清醒一下。
刚走到水槽边,我忽然看到一个绿点在大理石台面的缝隙中。仔细一看,我惊得差点叫出声来,那居然是一棵小苗。两片新叶从缝中探出好奇的脑袋,就这么嫩绿嫩绿的,似乎在打量着这个世界。我纳闷,它是怎么长出来的呢?它的茎斜斜地钻出,努力地向上伸着,托起那两片小小的叶,根呢,一准是伸入缝中,汲取那微薄的养料。
我不禁闭上双眼,想象着,想象着,那会是一个怎样不寻常的过程啊!一颗种子,那一定是一颗桀骜不驯的种子,它不愿跟从其他种子,而是乘着风,借着水,来到了这个小小的缝隙里,靠着水槽边不慎洒下的水珠,生根,发芽。它也许后悔过,后悔没有和其他同伴一起走那条寻常路,但它坚持下来了,终于在不寻常的地方绽出新绿,展现出不寻常的风采。睁开眼,那株小苗毅然安静地立在那里,用那双绿色的“眼睛”,告诉我些什么。我突然想到了,立马回到房间。呵,不是吗?小小的种子尚且如此,我为什么不可以试着用不寻常的方法思考一下这道题目呢?
十分钟后,我笑着走出了房间。“你怎么这么开心?”妈妈问。我笑了笑,没有回答。没错,一个奇妙的解法让我“搞定”了那道看似繁琐的几何题,而这个不寻常解法的灵感,便来自那水槽缝中的小苗。
第二天,我在课上说出这个解法时,数学老师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说道:“嗯,这个解法很不一般,步骤也比较简便,好的!”看着老师赞许的眼神,我的脑海中再一次浮现出那棵小苗,浮现出它所告诉我的,对,就是那五个字:不走寻常路!教室外的阳光洒进来,我不禁笑了,因为那种精神;而那缝隙中的一点绿色,也早已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
第四篇:备课--不走寻常路2
备课--------不走寻常路
【名师风采】刘秀艳,临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小数学教师,市、县兼职教研员,市小数会理事。2003年和2006年连续两届被评为临沂市教学能手,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2009年获“沂蒙名师”称号。2005年获临沂市小学数学讲课比赛一等奖,2006至2011年先后三次执教市级公开课,自2004年至今每年暑期为全县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做公开课或讲座。主持的省级课题《综合实践评价方式的研究》和市级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模式探究》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顺利结题,省级课题《备课方式的改革》正在研究中。撰写的多篇文章分别发表于《山东教育》、《创新教育》、《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数学》、《教育艺术》等杂志。
备课---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对备课的深入研究也在不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也一直在探索备课的高效途径,总结出了“理清脉络---潜心深备”的高效备课思路。也就是这样一条思路使我在教学业务上由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省教学能手、沂蒙名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个人备课探索的基础上我结合学校的备课管理反复实验,从开始的书写教案到书头备课,直至现在使用教学用书备课,终于走出了一条实现备课效益最大化,不断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的高效通途,那就是突破常态备课的形式、潜心钻研教材。
一、历练个人研究能力,提高备课设计的水平。1.整体研读,抓住联系。
数学教材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把数学知识组合成为一个体系的,各部分内容之间彼此紧密联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此在备课时,就首先需要我们进行整体研读,抓住内在联系,把握好每部分知识发展的线索,从而依据教材内容的结构,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
所以在每个学期初,我都是认真地通读教材,从整体上分析全册内容、认真分析每单元的教材,使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和知识的纵横联系了然于胸。这样对确定全册和单元教材的重点、难点会更有帮助,我们也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潜心深备,预约精彩。
课时备课时,不仅需要关注“我怎样讲这些知识”,还要关注学生是怎么想的,把教师的“教”更多地落足到如何引领学生去学,经过这样深层次的备课思考,才有可能不时收获课堂上的精彩瞬间。要想“备”出一节精彩的课,我觉得在备课时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抓住课堂灵魂,准确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之灵魂,是保障教学过程中师生努力的共同方向。我们要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出科学的三维目标。
如在备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在实践活动中,知道分米和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下:
1.能在系列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过程中能够进行估测和测量,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
2.通过数尺子上的刻度,在同桌交流中感悟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三组练习题,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估测意识培养。
崔允漷教授曾形象地用三句话介绍,确定教学目标应回答的三个问题: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即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与技能)?打算怎么带学生去(即引领学生经历的过程与方法)?学了这些内容有什么用(即回答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像这样基于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才能既简洁明了,又方向明确,指导教学过程可操作性强。
其次要策划课堂格局,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学设计,这是一个怎样计划怎样进行教的能力,只有科学统筹地安排好每一个环节,我们才能在备课之时、上课之前,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的智慧流动和心灵的对话。
着眼教材,确立抓手。我们备课凭借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用书,教材和教学用书都是国家依据课程标准由骨干教师和专家团队进行细化和编排的,体现了专家的思维活动,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如何把教材上静态的知识转变成动态的思维,适合学生学习、理解,在学生和专家思维活动中架起一座桥梁即是教学过程设计的关键问题。
着眼学生,瞻前顾后。备课时,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仅来自于教材和教学用书,多数老师还会凭借多年来经验的积累,能够把教材上的知识讲清楚,让学生也学明白。这个过程是在施教前智慧的再创造,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什么?为达到终点目标必须知道的前提性知识是什么?要想达到高一级的学习目标所需要的学习动机、认知策略是什么?„„只有先回答了这些问题,下面的活动设计才会更有针对性。
着眼趣味,营造氛围。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最费教师心思的,我们需要思考:(1)什么样的活动能有效达到学习效果;(2)什么样的方法、顺序能使这个过程最能吸引人;(3)需要在环节、呈示、对话、指导上给予怎样的预设。
如:备《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时,首先考虑的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需要外部因素的调动。于是课始创设一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孙悟空耍金箍棒的情景并配音:“变!变!变!变变变!看,俺老孙的金箍棒有多厉害!它可长可短,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金箍棒的神奇,从中能找到学过的数学知识吗?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调动了各种感官参与进来,为有效达到学习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节课属于概念课,内容看起来很简单,学生学起来很容易感觉枯燥乏味。要想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只能借助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逐渐感受、感知和感悟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相应的长度观念。在认识分米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估一估(10厘米小棒)、量一量、揭示分米概念、尺子上找1分米、画1分米、闭眼想1分米、生活中找大约1分米的物体„„
通过系列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在学生头脑中自然建立起1分米长度观念,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着眼课堂,设置问题。课堂就是由一个个问题组建成的,问题设置的好不好,决定了课堂的精彩程度。因此课堂设置的问题要明确,要有启发性,要能激发学生思考,要准确清晰、难度适中„„
如,备《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设置的问题:
要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我们应该怎么办?3的倍数这么多,到底找哪些呢?研究2和5的倍数特征时咱们用的是百数表,研究3的倍数特征也可以用吗?在百数表中一起圈出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这么多组,挑哪一组研究合适呢?其他组的又会是怎样的?百数表里还有好多不是3的倍数的数,它们是不是也有
这个特点呢?百数表以外,大一些的数,有没有这规律呢?„„整节课就这样在交流对话中,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所有问题的设置都踩在学生的思维线上,使课堂教学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着眼效果,巧设练习。练习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独具匠心的练习设计,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因此设计练习首先要有针对性。每一道习题都应该对应教学目标而设计。还要注意层次性。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精心设计每一层次练习,做到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对小学生来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趣味性和活动性。练习题的形式、类型和内容都要新颖,要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在系列练习活动中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有效提高练习的质量和效果。
如:备《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的练习设计:(1)对照板书内容给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
(2)先估计再测量: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分别进行先估计再测量。(3)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以照片的形式出示:长颈鹿的身高约5(),蚂蚁的身长约3(),兔子的尾巴长约7(),一次性纸杯的高约1()】
(4)修改数学日记。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小学老师,她身高1分米60厘米,戴着眼睛,镜片的厚度约2毫米。妈妈最喜欢用高15米的杯子喝水了,她每天都要用长约1厘米的圆珠笔给学生批改作业,很辛苦。
这样预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练习活动,一方面深化了学生对长度单位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及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达到在活动中训练,练习中提升的目的。
二、融合群体备课智慧,实现备课效果的飞跃。1.借助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科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做到正确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地位和作用,就是要仔细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基础和贯通。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简单易用,它可以让我们根据知识发展的线索,用导图条理清楚地呈现教材内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并对重点内容的处理进行清楚地标注或解读。
首先,勾画全册教材。我们在学期初,组织老师们对本学期全册教材进行仔细研读,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交流研讨,理清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然后再利用导图勾画出全册教材内容。这样先从全局的角度统领了教材,起到了纵观全局的作用。
附:全册教材结构样图:
其次,研读分析单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单元教材研读。同样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组织老师进行一单元教材内容的深度学习和研究,了解单元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以及整体结构,正确地确定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附:单元教材研读样图:
最后,研读分析重点课时内容,勾画教学过程大致流程。每次由教研组组织研讨单元教材内容后,总会拿出一节重点课时进行深度研究和讨论,在此基础上
共同完成这节重点课时的分析和过程策划。
附:老师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勾画出的重点课时备课:
2.利用教学用书,简化备课形式
教学用书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还将教学内容印在里面,很多老师连看都不看,只知去买教案、搜备课。为此我们创新性地将课时备课直接放在教学用书上进行,教学用书就是备课本。要求教师对每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仔细研读,勾画教学目标,标注重难点,在教学用书上做批注、添补相关资料,在教学建议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成为上课的基本程序。这样安排为老师准确把握教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一改革不仅使每位教师省却了不少搜集教案的无用功,(原来即使是通案,好老师还搜得多再筛选,不太负责任的老师也到网上搜,连改都不改就成了第一稿,这样的备课也只能放到本上,跟上课是明显的两张皮),更不用一字一句的在备课簿上书写,变相的节约了资金。
这样在教学用书上“备课”真正让老师们去研读教学用书,事半功倍。附:教师备课图:
3.借助考查答辩,督查备课实效
为了避免备课流于形式,让老师们有意识地真正去备课,我们还制定了备课考查和说课答辩制度。
每学期一次的备课考查,随机考查一个单元,内容包括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内容的分析、随机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等三个环节。评价标准就是对照老师们的备课材料,看吻合度。目的就是为了引导老师们把精力放到研读教材、研究备课上。
说课答辩活动,每学期一次。采用随机确定答辩内容的方式进行,不同年级选择的答辩内容,尽量保持相对的统一,比如:上个学期说课答辩的是几何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在编写说课答辩题目时,统筹思考相关内容在每个学段和年级的不同要求,对于答辩参与人员来说,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答辩问题,他们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这部分内容在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同时对说课人员来说也是一个考查和指导的过程,对教师参与的答辩过程,不仅仅停留在老师们回答的结果上,而是评委和老师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这样答辩过程同时也承载了教材培训的功能。
如:部分答辩题
总之,备课时要基于教材、钻研教材。既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根据教学实际,设计课堂教学;又要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广泛的教育资源,进行教材的再创造和二次开发,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第五篇:不走寻常路作文解题
真题回放
周杰伦不走寻常路,成为一代偶像,引领青春风尚;蔡伟不走寻常路,十年磨一剑,走上成才之路。不走寻常路,意味着另辟蹊径、独创一格、个性人生……请以“不走寻常路”为题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2)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简 析】
审视嘉兴市今年中考全命题作文,我觉得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彰显个性。题目的第一个字就是“不”,显示出强烈的个性。这一点非常合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三少年的胃口,因为他们不愿平庸,渴望与众不同,喜欢特立独行,喜欢说“不”。从这一点来说,考生一看到这个题目,当有怦然心动的感觉。从答卷的情况也可以发现,他们写群体生活中为了保持自我而甘受寂寞、写父母独特的关爱、写老师独特的教学、写同学朋友独特的奉献等。本文题顺应了学生的这一心理实际,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是注重思辨。文题的提示语具有强烈的说理色彩:两个事例叙述简洁,概括性强;结论引出明了,旗帜鲜明。同时题目也观点鲜明,向“寻常”说“不”。受此影响,许多考生作答时直接写成议论文,条分缕析,或引名言,或叙事例,以论证观点。另有一些考生写生活,写学习,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的美丽,从循规蹈矩中感受个性人生的魅力,表现出对生活较深入的质疑和思考。可以说,本次作文题是近几年来最富思辨色彩的题目,能引发考生的深度思维。从阅卷结果来看,因为受考生学识和阅历的限制,真正能“个性化”表达的少之又少,而注重思辨的结果也压抑了考生才情的迸发,写议论文多泛泛而谈,写记叙文难扣题、难出彩。总的来说,就学生的实际而言,本次中考命题有点超前,如果把全命题改为话题作文或“不走 路”的半命题作文是不嘉兴卷:“不走寻常路”
我们的孩子“虽然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渴望成熟、独立,但大部分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乖孩子,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生活经历基本上走的都是寻常路。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较肤浅,也比较‘寻常’……”多少年来,他们真的已经习惯于“走寻常路”,包括写作中太多的人云亦云,同样的故事、同样的材料,稍加不同的包装,便成为他们考场作文中永不消逝的宝贝货色。
从题目表面看,全命题作文对于学生作文的限制增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审题立意能力。但命题者打破常规,敢于创新,考查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的全方面作文能力,考查学生分析现状、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题目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语言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真可谓“不走寻常路”。综观2009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从半命题作文到全命题作文渐成气候,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全命题作文不仅破解了学生作文套题、宿构、情感不真实等现象,也更好、更全面地考查了学生作文能力,增强了作文考试的信度。这一变化提醒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关注作文过程,着力提升学生审题立意能力,注重作文思维发展,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形成规范、全面、创新的写作能力。
从学生写作的实际看,“不走寻常路”促动了学生“不寻常”思考。在中考阅卷中,我们发现学生作文涉及范围广阔、题材丰富:如苏武牧羊、昭君出塞的不寻常;屈原愤而沉江、鲁迅弃医从文的不寻常;顶着大理石在缝隙中顽强生长的小草和开朗热情的三轮车夫的不寻常;“一国两制”收回港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寻常……如嘉兴市实验初中语文教师凌建根所言:“放眼世界,无论是一个国家、民族、城市、乡村还是工业、农业、教育、科技,要崛起、振兴、强大,要突破、提升、发展,确实需要„不走寻常路‟。比如:中国不走寻常路,改革开放30年,实现了民族腾飞; 3次参加高考的马云不走寻常路,放弃大学教师的铁饭碗选择下海,终于打造出了一个震撼世界的阿里巴巴王国……把眼光投向社会,素材确实不少。”这个题目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向我们展示了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至于,众多人抱怨,此题没有材料可写。我以为,不能一概而论,对平庸者说,此题是没有相应的好东西可写;但对于有生活阅历和有写作素养的考生来说,应该是有东西可写而且也更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东西。
譬如,家庭教育中,你的父母有无不同于别人父母教子的良策;学校教学中,你的老师有无不同于别的老师的独特的学科教学方法;您所在的学校中,对学生的教育有无不同于众让你得益的好举措;社会交往、日常生活中,你有无见过令你眼睛一亮为大众谋福利的卓越人士,或者让你嗤之以鼻走歪门邪道的社会败类;书海漫游、影视观看中,你见到过哪些古今中外曾以自己不同凡响的努力来赢得非凡业绩的优秀者;自然界,那些动植物,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让自己生存,让人惊叹:可以说,无论历史现象、政治管理、经济教育、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等,没有哪一方面不可以发现其与众不同的轨迹。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做个有心人去观察,去探究明白?我们有无足够的文字表述力把它相关的故事生动地描绘出来?
在文体的表达上,我们是否也“不走寻常路”,除了最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形式,也可用用书信体、日记体、童话、寓言、诗歌、小说、剧本、甚至庭审记录等等。
在文章结构、语言的表述上,我们是否能针对自己选择的文体特点,匠心独运。比如,记叙文章的叙述顺序的安排是否巧妙自如,戏剧文章情节的矛盾冲突是否能波澜迭起,诗歌语言的形象凝练是否让人击节欣赏,等等。总之,我们是否有勇气有能力,走出一条不寻常的路!
从学生生活的背景来看,以“不走寻常路”为题作文完全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人人有话可说。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一个人人知晓的偶像明星,一个近期成为焦点的“蔡伟现象”,都提示着我们学生应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世界。这几年的作文试题都没有限制文体,“不走寻常路”不仅适宜写成记叙文,还适宜写成议论文,给长于思辨的好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抒写内心的真情实感,用我手写我心。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大多是1994年出生的,媒体称之为“90后”,并且喜欢用“叛逆”、“轻狂”、“特立独行”等来标签他们。这些孩子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渴望成熟、独立,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乖孩子,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不走寻常路”这样的作文,就是要让学生为人做事不从众跟风,要思想健康、境界高远,既要逆向思维,又要不失科学性与正确性。引发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加强了作文教学的“文以载道”的优秀传统。
因此,以“不走寻常路”为题作文,从大处讲,紧扣改革开放30年,我国所走过的不同寻常的道路;从小处言,也为开始自我人生设计的初中毕业生提供了话题。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走寻常路”里的主角可以是考生,也可以是他人,如父母、同学甚至是自己熟悉的老师;“路”可以带有象征性,如改革之路、发展之路、学习之路、人生之路等,也可以是现实中的路,如登山、游览、意外等;“不寻常”则要求学生可以从个性和创新等角度去思考,别出机杼、独创一格,呈现当代中学生独具个性的人生追求。(南湖区教研室查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