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

时间:2019-05-13 15:1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

第一篇: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

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

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15.从全文来看,作者写到江南的哪些冬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6.在写到江南的冬雨时,作者在这一段的结尾写到“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在这里感到的“江南冬景的迷人”之处是什么?

17.作者运用一系列对比,描写了江南的冬景,请简要概括。18.下列对这篇散文赏析,不恰当两项是

A.这篇散文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出作者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

B.芦花、红叶、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

C.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像,用色状物写景,浓淡适宜,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时表达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

D.作者描写江南的雪景,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在品评诗句中写出了雪趣。E.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参考答案:

15.晴暖温和明朗的天气、植被、寒郊散步、雨景、雪景等,主要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表达了自己对江南冬景的钟爱之情。16.不仅是江南冬雨农村图景给予作者悠闲之情,更是一种胸襟洒脱起来,得失俱亡,死生不同的人生境界。17.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18.CD

第二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

书,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它带我畅游理性世界,领略大自然风光,了解大自然奥秘,它能让我懂得许多人生哲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南的冬景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 Rosegger, 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选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江南的冬景》,却为什么从北国的冬天开始写起?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冬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郁达夫怎样的心境?

3、品析本文的语言,按要求答题。

(1)“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览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生气。”请根据原文对这句话作具体解说。

(2)“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点的“洒”字用得十分的传神贴切,试说说“洒”字好在哪里。

4、本文第七段写雪景,和老舍《济南的冬天》的雪景比较,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你认为那一种写法好?

5、《江南的冬景》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艺术的手法,描写了一幅幅和暖、恬静、宜人的江南冬景的水墨画。作者善于捕捉江南的典型景物:冬草、冬雨、冬雪,将读者带入一种优美、闲适、温润的意境,“曝背谈天图”“午后郊游图”“江南冬雨图”“江南雪景图”等几幅画给读者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你喜欢那一幅?请对你喜欢的一幅作点赏析。

答案:

1、用对比反衬后文江南之冬的生机勃勃。

2、悠闲、洒脱。

3、(1)芦花到冬至不败。乌桕树红叶落后,桕子挺立枝头。草根边带点绿意,寒风吹不倒。

(2)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江南冬雨细微、均匀而下的形态,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轻快喜悦。

4、《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两种写法都好,老舍写的直观易懂;而郁达夫引用诗句的写法,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5、示例:午后郊游图: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东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燃到了画里,是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第三篇:《江南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走进读本,唤起学生对生活之美的关注和热爱

2、品味语言,鉴赏郁达夫散文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点燃激情,唤醒积累。

2、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安排

2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冬天马上就到了(其实冬天也已经到了),现在北方都已经下起了暴雪,那我们这里呢,还是秋高气爽。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冬天给你的印象如何?如果让你来介绍我们这里的冬天,你会怎么介绍?(1~3位)

以上这些都是同学们的说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江南的冬景》,看一下郁达夫先生是怎样写江南的冬景的。

(二)作者介绍: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郁达夫,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他的代表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当然郁达夫的散文也是非常出色的,如他的《故都的秋》。画家刘海粟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散文《江南的冬景》。

(三)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郁达夫在这里极力地在描写他眼中的江南冬景,那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可爱、明朗、生气、优美、迷人„(自由发言、抓关键)哪个是总体印象? 明确:明朗的情调

(四)突出重点、比较鉴赏:

1、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找出文章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达它的明朗的情调的。明确:(学生自由发言)答案广泛

点:植物、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江南的雨)、江南的雪„

2、作者写了这么多的景物,那这些景物构成了哪几幅画面?现在我们尝试着给每幅画面命名。(可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为命名。)

(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师生讨论)明确:(可爱)曝背谈天图(屋外曝背谈天)(蕴涵生气)午后冬郊图(午后漫步图)(江南植物图)(冬郊植物图)

(迷人)江南雨景图(微雨寒村图)

(美丽)江南雪景图

(悠闲)旱冬闲步图(冬日散步图)

3、同学们概括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江南雨景图,在课文的第7节,我们请一位同学来阅读一下这一段(由学生来评点这位同学朗读的情况)(有没有读出意境)

A、指导朗读:节奏要舒缓一些,语调要平和一些

原因:郁达夫的行文节奏,这里作者是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摩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速度很慢。

★江南的雨是极富诗意的,戴望舒的《雨巷》就为我们我们展现了充满意境的情景,那郁达夫在这里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呢?

B、这幅图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啊?恬淡幽静

这幅图有哪些景物?先找出来:

明确: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篷茅屋酒客 C、写出了江南冬景怎样的特点啊?

明确: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之、宠辱不惊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D、作者在这里描绘了一幅冬日农村图画意浓浓。你觉得这是一幅什么风格的图画(油画、水彩、素描、速写、写意等等)?(自由发言)

师:素描(师的理解)

动词的作用:洒、泊、添、加、画(富有韵味,把这幅雨景图勾勒地诗情画意、淡雅、素朴)

数量词的运用:三五人家、一个、一层、一只、一味、一圈 E、作者感受:文中最后一部分,引用了李涉的《井栏砂宿遇夜客》

“幕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体现了人在江南雨日“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之,死生不问”的豁达胸怀,从侧面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

小结:这是作者描绘的江南雨景图,因为这场微雨,整个江南都散发着诗意,迷人的气息,可见郁达夫的高超技艺。

(五)讨论鉴赏:

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朗读课文的一部分段落,选你喜欢的一幅画面来讨论解读。(学生回答为主,老师点拨)曝背谈天图:

为什么喜欢这幅图?(生说)这幅图是怎样的?(可爱)午后冬郊图:

作者在这里画了什么?(芦花、红叶、乌桕树、小草„)有哪些颜色?

明确: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和煦温暖、生机盎然)。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工笔细描、浓墨重彩)点染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1、好在哪里?(生说)

2、雪莱的诗

3、富有生气、明丽的(为画面着色)江南雪景图:(由学生自己来说)

师:郁达夫先生在描绘这幅画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来江南雪景的意境。

明确:用了许多诗句(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还原)

1、与《济南的冬天》比较,同是雪,两个有什么不同? 济南的冬天——详写 江南的冬景——略写、虚写

2、请同学们思考,来描绘一下这幅江南的冬景(这些诗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屋里火炉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暖意融融。夜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扣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旱冬闲步图:(生说略)

(六)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特色):

1、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色;

3、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

(七)结束语:

我们是幸运的,生长在江南这块美丽的土地。当然江南的冬景更要每位同学细心的去发现,去体会。

七、板书设计:

江南的冬景(可爱)曝背谈天图(蕴涵生气)午后冬郊图(迷人)江南雨景图(美丽)江南雪景图(悠闲)旱冬闲步图

八、作业布置:

请以“家乡的冬景”为题,写一篇散文,600字左右。

九、教学反思:

1、以鉴赏艺术手法为教学重点,目标明确,符合散文教学的要求,并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概括能力、鉴赏能力、朗读能力和阅读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的理念。

3、以读来带动鉴赏,活跃课堂气氛,强调学生享受美的文字,更享受其中美的意境,课堂紧凑,过渡自然,收到较好效果。

第四篇:《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谛听天籁,欣赏自然之美

2.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 教学设想:

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紧紧扣住一个“美”字,非常正确,极好同《故都的秋》,郁达夫的文笔很美,很自然相比于当时不少作家矫揉造作的文风,可算是清新自然的了教学设计,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一,教材的特点;二,学生的情况;三,教师的实力】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江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闻名于世,引无数文人墨客忘返,留下无数动人诗篇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江南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身为江南人的你们对江南的冬天有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各自表述了自己心中的江南的冬天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同为江南人的郁达夫写的《江南的冬景》,看看郁达夫和我们的观点有无 相同之处

【题图非常美,非常好江南水乡,烟雨朦胧,若周庄、西塘】

二、检查预习: 字词正音

【好惜尚未深入巩固解“阜”字,宜引入古文字知识】

三、整体感知 :

【思考题】1.文中哪些段落直接写江南的冬景?

2.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讨论后明确】

1.②⑤⑦⑧⑨直接写江南的冬景

2.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第3段末句),可爱、迷人、悠闲

【十多年前,人教版的语文课本就十分强调整体感知揣摩,对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师,颇有意义】

四、发现美:

郁达夫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明朗的情调的?写了几幅画面?试着给每一段中的画面取个名

(可以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融合加以命名)

明确:第2段:曝背谈天图 第5段:午后郊游图 第7段:寒村微雨图 第8段:江南雪景图 第9段:旱冬闲步图

作者从五个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的冬景

【茅盾《风景谈》,六幅画面,非常清晰,故教学时常用此法《江南的冬景》却随意从容,漫步行去,难以严格划分】

五、品味美:

在这些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个画面?简要鉴赏并说说理由

(赏析角度: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如何?运用何种手法?)【学生俯身看书,静心读书,教室里,鸦雀无声,一幅美好风景也谁说上课必须热闹?】 参考:

(一)曝背谈天图 1.指名朗读

2.赏析:太阳照,小鸟叫,哪像冬天?如此晴暖温和的天气倒像是在春天,更有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也许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但是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已经弥漫在画面里了如此晴暖和煦的冬天,确实可爱 【教师的课堂语言,本身便是美的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是美的教育】

(二)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带点绿意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亮丽,蕴含生机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蕴含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这样的冬景使人自然而然的联想起雪莱的诗句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 【此节可见作者对植物之熟悉,今人不及也】

(三)寒村微雨图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设问】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悠闲的境界的?

明确:首先点出的是秋收之后农家休闲的季节,“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 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抑扬顿挫,平平仄仄,很是好听下文有“得失俱亡,死生不问”,同此古典文学的功底也】加上许多“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做成的“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就构成了一幅冬日农村休闲的水墨画,这样的意境,足以给人悠闲的享受 接着在想象“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这就够悠闲了,连死生都不问了

【这几个动词,何等生动!此乃中国古代散文注重语言的优秀传统,应该告诉学生语文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告诉学生,读书应该读出语言文字之精妙处当然,前提是,我们自己感受到了吗?我们自己已经为之感动了吗?】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冬天微雨中江南小村一幅迷离朦胧的美丽画景,加上典故的应用,让我们也与作者一起沉浸在这种悠闲的境界中,【作者对于典故古诗,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今人不及也】

【齐读第7段】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摩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 【注意朗读,意图很好可惜,实际操作时并非如此】

(四)江南雪景图

冬天,我们往往会想到雪,但在江南下雪的日子并不是很多,那作者所欣赏到的江南雪景图又是怎么样的呢? 【比较鉴赏《济南的冬天》】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里面的雪景的描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设问】在文中第八段,郁达夫也写到了雪景那同样写雪景,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不同,《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达到了目的,很好但是,如从《江南的冬景》中寻找例子,则更好因为一节课下来,总觉对课文尚未读透彻读通明所以,尚未深入品读,不必引入其他】

两种写法都好,老舍写得直观易懂;而郁达夫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其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是“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也许雪已经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兴奋的嬉戏着,忽有一孩童惊喜地跑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此处应该引入“一字之师”的典故:诗僧齐己作《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送郑谷先生祈正,先生指出:“既为《早梅》,一枝最早”齐己跪拜之,称“一字之师”】好一幅清丽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

【设问】“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

明确: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曾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期间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教师语言固然优美,但是,稍觉多不妨记住,少说,少说,再少说,让学生多读,多写,多悟我现在不敢提让学生多说了,因为,现在所谓的“课堂活动”,让语文课堂几乎成了个别优秀学生的表演舞台了学生的回答,不可一概而论:凡是积极发言者都是积极思考者?今天在一课堂听课,发现墙上贴着一表扬:某某同学为“发言之星”其实,学生发言不积极,大抵有三种情况:一,不能说;二,未敢说;三,不屑说即使某位学生说得很好,听课教师也频频点头,可这只是“某位学生说得很好”而已,其他同学呢?建议:让学生学会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此乃“批注法”也】

六、表述美:

下面把昨天描写的校园景色的片段拿出来,根据所学的写景方法进行修改

(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一篇写得最好的拿出来交流然后作出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至此,学生才露出轻松的笑脸,可见前面实在过于沉重了由于时间不够,只得作罢同时,可以看出,一节课,要读懂如此一篇文章,不易,读出其中妙处,更不易,还要学会写作,似乎负担太重了】

七、课文小结: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画家刘海粟对此深有感触:“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的高度评价【刘海粟的话,极妙,可为指导学习写作的至理名言】

【欣喜地看到,十多年教龄的丁老师,语文功底比较扎实,颇具文化素养,教学设计比较合理,教态亲切,语言得体,幻灯配图的艺术格调尤适合文章风格但是,一,可能由于紧张,显得拘谨;二,教案设计过于详细,倒反束缚了手脚】

【可见,美好的教案,并不一定等于精彩的课堂某些校长只知道检查教案而不愿意进课堂听课,懒汉也】

课后反思

《江南的冬景》重在培养学生对写景散文的鉴赏能力,总结一些写景方法,从而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课堂的结构安排为:整体感知——发现美品味美表述美把课堂分解为块状结构,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导向课堂的内容由浅入深,从阅读到写作,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写作,也就有了针对性 下面就我上的这堂课中还有待改进的环节,作深刻的反思

1、语文课上要有琅琅的读书声,学生通过诵读来加强对课本的感悟,特别是一些优美的散文郁达夫的这篇文章,恰恰就是很有画面感的写景散文在课堂上重点欣赏了三幅画面,我只是让学生个别朗读和齐读,而没有实现美读,这是一种遗憾

2、在品味美这个环节,对文本的研读不够深入,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问题在于对问题的设计不够巧妙如果再上此文,在品味“微雨寒村图”时,我会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赏析:①.这幅画中,作者依次画了哪些景物?请在文中圈出②.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怎样的意境?中国的水墨画和西洋的油画哪一种更适合表现这意境?③.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读出此意境?(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

3、表述美这个环节,本来应是课堂的一个亮点,可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当,没能充分展开

其实在品读 “江南雪景图”,欣赏“诗情”时,就可以让学生表述优美的诗句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象,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想象(抓住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景物特点: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课堂小结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到课的最后,往往是匆匆忙忙,会忽略对课的总结这堂课我也尝试进行总结,但是效果不是很好,主要是到了总结部分,往往就变成了教师自己的事情,学生就在倾听我应该要换一种小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评价和小结,这也是新课程的理念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勤学习,勤反思,同时也真诚地希望谷老师能不断地给我帮助指正在这里,我非常感谢那天您对我的课的评价,它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更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后评课时,大家多缄默,大抵同事之间恐“文人相轻”之嫌,故避之不及也可见,评课实“得罪人”的活,很难,我是外人,不妨放肆其实,坐着说话不腰疼,当事后诸葛亮总是轻松的但是,光说不练——假把式,什么时候,我也来上几节,让大家点评,体无完肤也罢,一片喝彩也罢——上得好不好,自己最清楚所以,我姑妄言之,请丁老师姑妄听之】

第五篇:《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教学重点:

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教学方法:

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南国的冬景”吧。

(投影标题)《江南的冬景》

二、作者了解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沉沦》《迷羊》《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等;散文有集有《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

郁达夫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诗体,1914年开始小说创作。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8年12月至新加坡,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终年49岁。

三、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正音;解题

1.正音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给予(jǐ yǔ)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

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搁笔(gē)

搁不住(gé)

2.文章题目为《江南的冬景》,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是指哪里。

明确:第2段:“大江以南”;第6段:“我们江浙”

第4段通过闽粤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明确的区域界定,指江浙地区,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二)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快速浏览找出文眼。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三)快速阅读课文,作者描写了哪些“江南的冬景”(写了几幅画面?),请同学们试着给它们各取个名。

明确:①第2段:曝背谈天图(可爱)

②第5段:午后冬郊图(生气)

③第7段:农村冬雨图(迷人)

④第8段:江南雪景图(美丽)

⑤第9段:旱冬闲步图(逍遥)

四、品味赏析

你最喜欢哪幅画?每一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回答的同学先朗读段落,再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第一组:午后冬郊图

1、所选意象: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带点绿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意象特点:色彩亮丽,蕴含生机。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蕴含生机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的,有红的,有赭色的,还有带点绿意的。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亮丽起来,泛出生气。

第二组:农村冬雨图

1、所选意象:长桥、乌蓬小船、细雨、灯晕。2、意象特点:淡雅朦胧。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作者借助想象的力量,浓淡适宜的点染,绘出了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三组:江南雪景图

1、所选意象: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意象特点:高雅、宁静。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作者巧借诗句,避实就虚,写出了江南冬天的雪趣,营造一种审美的意境和情境。

五、方法点拨

1、我们都学过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了吧?大家还记得老舍是怎么写济南的雪景的吗?(投影文字:“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那么大家看,《江南的冬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在描写雪景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济南的冬天》写的是实实在在的雪景,是进行的直接描写。《江南的冬景》没有描写具体的雪景,是间接描写,也是一种虚写。

(2)那么这种虚写体现在哪里,从文章中找出来。

明确:是引用诗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出了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乡村。”(写出了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让人流连忘返。)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出了雪夜里,那种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写出了雪后冬晨的惊喜——早梅的绽放)

(3)这样写江南的雪景有什么好处呢? 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有诗情画意的感觉,这样,就做到了通过简省洗练语句传达丰富的意象这一目的。这就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好处。

所以,今后同学们如果遇到写景的作文,不妨借鉴一下这种写法,来增强自己作文的诗情画意美。

(4)课文为什么要提到北方的冬天?这是运用什么手法?文章中还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吗?它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明确:①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 风:大若雷; 人:躲两三个月

(5)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

温润 晴暖 优美

(6)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什么手法?文章中还有比较的运用吗?目的分别是什么?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

风:大若雷

;人:躲 两三个月 蛰居

江南的冬天-----晴暖,湿润 树叶:不脱尽

冷天:一两日

灰云 落叶

晨霜 太阳 鸟雀 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2.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有什么区别?

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许多,品种多 ;着衣:不得不

至多

绝对

3.和北方的夏夜比较。

北方的夏夜-----明朗 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A.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在什么样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呢?(晴和)

B.从文中也可以找到答案的。第9小节。

作用: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

5.运用比较的手法也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手法。

郁达夫散文特点小结:

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画家刘海粟对此深有感触:“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是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五、课堂小结 江南的冬景让我们回味不已。当我们回头梳理这节课时,我们有许多需要汲取的知识。

1、文史知识、基础语音知识的等,我们要巩固落实;

2、营造了诗情画意的江南冬景,文中妙手偶得的诗句是我们积累的号素材;

3、娴熟的比较手法的运用,更能够突出江南冬景的美和神韵。我们可以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注意学习和借鉴,提高写作技能。

4、对于散文的阅读,我们首先要立足文本,然后进行品读欣赏,感受作者在行文中流露出来的真实情感。

板书设计:

北国的冬景

曝背谈天图(可爱)

午后冬郊图(生气)

江南的冬景—→

寒村微雨图(迷人)

江南雪景图(美丽)

闽粤的冬景

旱冬闲步图(逍遥)

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其中,在认知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月是故乡明”专题的相关散文,对散文内容选择、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情感上,通过学习《故都的秋》等课文,对故乡以及思乡之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多属江南人,对江南的冬景已经有切身的感受,因此理解郁达夫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的冬景并不困难。

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其中,在认知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月是故乡明”专题的相关散文,对散文内容选择、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情感上,通过学习《故都的秋》等课文,对故乡以及思乡之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多属江南人,对江南的冬景已经有切身的感受,因此理解郁达夫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的冬景并不困难。

下载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一、前准备1、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思考“文本研习”中第1、3、4、小题。2、学生思考《学习与评价》上“谛听天籁”板块中“归纳•整理”和“思考•感悟”1......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词中毛泽东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

    公开课-江南的冬景(范文模版)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 徐建国 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南国的冬天又是什......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理解散文情与景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于江南冬景中所......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郁达夫散文风格;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2、 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情与景和谐统一的特点;体会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明丽的特点。 3、情感......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的 “谛听天籁”、版块。这个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教学......

    江南的冬景教案[最终定稿]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江南冬天明朗悠闲的基调,能够概括出文中直接写江南冬景的5幅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学会从语言特色......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学习目标: .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