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65个小故事和365个大道理
365个小故事和365个大道理
1、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杀其它动物吃,因此小动物们都很怕它。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就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眼睛一转想到了一个花招。于是,狐狸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派来专门管理所有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老虎一听愣住了,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在森林里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竟然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大象、猴子、梅花鹿、小白兔,所有大大小小的动物都吓得四处奔逃。老虎看到这种情形,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可怜的老虎根本不知道野兽们不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而是被自己吓跑的。
小朋友,“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的时候敌人像狐狸一样很狡猾,利用老虎的威力吓唬人,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强大。我们一定不要上当哟!
2、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从事珠宝生意。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出售珠宝,为了使自己的珠宝畅销,卖上好的价钱,他特意请了技艺高超的木匠,用名贵的木料造了许多小盒子。他还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让盒子还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他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他的珠宝一拿到街上,就吸引了很多人围上来观看、购买。其中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非常喜欢,就问这个商人:“你的盒子卖吗?”商人很是奇怪,说:“我的珠宝是天下最精美的、最光彩的,装在这个盒子里更是锦上添花。我是卖珠宝的大商人,不是卖盒子的小商贩。”那个郑国人没有理会商人的气愤态度,在很多珠宝中挑了一个,他认为这个盒子最精致,说道:“我买这盒珠宝!”商人很高兴地卖给了他。这个郑国人付了钱后,却打开盒子,把里面的珠宝拿出来,还给珠宝商,兴高采烈地只拿着漂亮盒子走了。这就是买椟还珠的故事,椟,就是木盒子。
小朋友,这个郑国人是不是很愚蠢啊,他花了珠宝的钱,却只买个木盒子。这是因为他不了解一个东西的真正价值,只看到它的表面现象。
3、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王,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还很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大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每天只知道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政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却不闻不问,使得齐国越来越弱。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大家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声鸣叫,只是毫无目的地蜷俯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于是,他沉思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地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政治军事。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临国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地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4、失斧疑邻
从前,山里住着两个樵夫,他们是相处很好的邻居。其中一个姓李,另一个姓王。李樵夫平时喜欢跟王家的孩子一起玩。一天,他进山去砍柴,在路上发现斧子忘记带了,于是返回家中。他四处寻找,屋里屋外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李樵夫想:是不是邻家的孩子把斧子偷去了呢?因为他平时经常来我家玩啊!于是李樵夫就暗中注意邻居家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的行为十分的可疑:说话小心翼翼,打招呼的声音小,笑容很勉强,来他家做客的次数明显减少。于是他断定:没错,一定是这个孩子偷的,我早觉得这个孩子平时就不怀好意。李樵夫心里很气愤,决定找机会质问那个孩子。没想到,过了几天,他上山砍柴被东西绊倒了,一看竟然是自己的斧子。原来啊,是他上山砍柴不小心把斧子丢在了那里。回到家,他再观察邻居家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走路并不是鬼鬼祟祟的,他再仔细看那个孩子的神情态度,也没有丝毫可疑之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他觉得这个孩子其实很可爱。于是心里想:我胡乱猜测,把一个可爱的孩子当作小偷,差点犯了大错。
小朋友,这个故事说明不经过仔细询问调查,就随便猜测事情的真相,是会犯错误的,还很可能会冤枉好人哦!
5、掩耳盗铃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人”,看到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漂亮的大铃铛,心里十分喜欢,就想把它据为己有。一天晚上,他借着皎洁的月光,蹑手蹑脚来到这家门前,伸手想去摘铃铛。可是他又一想:“我用手去碰铃铛,它就会‘叮当、叮当’地响起来,声音惊醒主人,我就会被抓住,这可怎么办呢?还是不偷了吧。可是那个铃铛真是漂亮,要是能挂在自己家该多好啊!我又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个漂亮的铃铛。”于是,他冥思苦想,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铃铛一响,耳朵就会听到,如果耳朵听不到铃铛响的话,那不就不会被发现了嘛,我还怕什么呢。他想到这儿,心中十分得意。看看四处无人,正是下手的好时机。于是就大模大样地走上前去,用一只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伸另一只手去摘那个他朝思暮想的美丽铃铛。谁知,他刚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叮叮当当地响起来。主人被铃声引来,见到有人偷铃铛,便把他抓住了。
小朋友,为什么主人会抓到这个小偷呢?原来,偷铃铛的人只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并没有掩住别人的耳朵呀。他捂住自己的耳朵不能听到铃声,只是自己欺骗自己,并不能欺骗别人,结果被抓个正着。所以,千万不要做自欺欺人的傻事啊!
6、杯弓蛇影
古时候,有一个叫乐广的人,他很喜欢交朋友。一天,他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喝酒。酒席间,两人谈古论今很高兴,可是突然那个朋友不喝了,起身告辞回家,乐广觉得很奇怪。过了几天他听说那位朋友自从酒席间突然回家就得了病,乐广心中十分不安就亲自登门看望,询问朋友的病情。开始,这位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什么,在乐广的追问下才说出了实情:“那天,在你家喝酒,我发现酒杯里有一条像蛇一样的东西,喝了以后心里十分害怕,也很不舒服,回家后就病倒了。”乐广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想着朋友的话。回到家中他坐在喝酒时那个朋友坐的位子上,倒了一杯酒,果然发现酒杯中有一条小蛇一样的东西在蠕动。他彻夜难眠,反复观察、思索,突然间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张弓,发现弓的影子映到酒杯中就如同一条小蛇在动。他于是又将这位朋友请到家中,坐在上次喝酒的地方,请他喝酒。朋友连忙摆手示意不喝,乐广大笑,一边说:“杯中确有蛇”,一边取下墙上的那张弓。朋友发现杯中的小蛇立刻不见了,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自己疑神疑鬼错把映到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朋友露出惭愧的面色。当然,他的病立刻就好了。
小朋友,疑神疑鬼只能是自己吓自己,所以我们今后遇事要镇静,认真思考,千万不可胡乱猜疑。
7、自相矛盾
古时候,战士打仗常常用一种叫矛,一种叫盾的武器。矛的一头是锋利的尖,可刺杀敌人。盾呈圆盘状,十分坚硬可用来遮挡身体,防止敌人的矛刺中。传说,一天,一个人到集市上去卖矛和盾。为了让大家都来买,他举起矛,在路边高声喊:“快来瞧,快来看呀,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无论多么坚硬的盾,都不能挡住它,一刺就穿透!”他说完就放下矛,接着举起他的盾,大声夸道:“快来看看世界上最坚硬的盾吧!这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盾,无论多么锋利的矛,也刺不穿它。”周围的人看他这么能吹牛,都觉得很可笑。其中有一个人想逗逗这个自卖自夸的家伙,就走上前来问:“你说你的矛是天底下最锋利的矛,无坚不摧,再坚硬的盾都能刺穿,是吗?”卖矛的人得意地点点头。那人接着说:“你又说你的盾是天底下最坚固的盾,再锋利的矛也不能把它刺穿。那么,我们想知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吹牛的卖主被问得哑口无言,窘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收拾起它的矛和盾,灰溜溜地走了。
小朋友,我们说的话一定要跟我们的行为相一致,否则就会“自相矛盾”,被别人抓住把柄的哟。
8、揠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一个性子很急的农夫。他将秧苗栽到地里后,日日夜夜盼望田里的禾苗快些长高。于是,每天他都要到田里看禾苗有没有长高,总觉得禾苗好像没有长。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而十分苦恼,就左思右想,有什么办法让禾苗长得快点呢?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一条妙计,赶忙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高一些。这片田地很大,他顶着烈日,花了一天的时间,一棵一棵地把禾苗全拔了一遍,费了不少力气,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两眼发花,但心里却非常高兴。他站在田地的尽头,看着绿油油的、长高了的禾苗,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满足。
晚上,他回到家里,向家里人夸耀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整整在田里干了一天的活,帮助咱们家的禾苗一棵一棵地长高了。以后,我要是经常帮助禾苗长高,它们一定很快就长大,结穗。”他的家人听了他的话后很是担心。第二天天一亮,他的儿子就急忙跑到田里。田里的禾苗好像真的高了一些,可是这些禾苗一棵一棵却无精打采,叶子已经开始枯萎了。农夫自以为很聪明,帮助禾苗长高,结果却导致禾苗根部不能吸收水分干枯而死。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适得其反,就是努力了也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9、守株待兔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正在田里辛勤地耕作,突然听到“砰”的一声,他抬头一看: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旁。原来这只兔子受到惊吓,从远处惊惶失措地跑过来,一下子就撞到地边的一节树桩上,结果脖子被坚硬的树桩撞断了,转眼间就没了气,死在树桩旁。那个农夫急忙跑过去,不费丝毫力气,就得到一只又大又肥的兔子,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他美滋滋地坐在地边看着眼前的一大片庄稼,心里想:我天天顶着烈日在田里耕种庄稼,从春忙到秋,播种、除草、捉虫、施肥、收割,太不容易了。种地还不如守在树桩前,等着捡死兔子,多省力啊!于是,从这天以后,那个农夫果真天天拿着锄头坐在地边的树桩旁,不再下田干繁重的农活了。他整天守在树桩旁,希望得到更多撞死的兔子。同乡的人见到他,都劝他说:“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是你的运气好,但也不可能天天捡到,你还是抓紧耕种,不要耽误农时啊。”可农夫根本不理会他人的好意。他等啊,等啊,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也没有再见到兔子的影儿。结果,农夫的田地也荒芜了,长满了杂草。秋天来了,他一粒粮食也没有收到。
小朋友,如果我们心存侥幸,把一次巧遇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情,就想不劳而获,结果就会像那个农夫一样既没等到兔子,又荒废了庄稼,我们可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哟!
10、刻舟求剑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坐船渡江的时候,不小心把身上佩带的一把宝剑掉进了江里。那个人却不慌不忙地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宝剑落下的地方刻了一个小记号。一同坐船的人见他不着急的样子,奇怪地问:“你的宝剑掉到水里,你为什么不立刻下水去捞它,在船舷上刻个记号又有什么用呢?”那个人很平静地说:“着什么急呀,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等一会儿到了岸,我就从这个地方跳下去捞我的宝剑,不就可以了吗?”船继续航行,离宝剑掉下的水域也越来越远了。过了很久,船到了目的地,靠了码头。这个人挽起衣袖和裤脚,便从那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很多人都来围观,再看那个人,在水里东摸摸,西摸摸,累得满头大汗,可连宝剑的影子也没见到。大家看到他那副模样,都大笑起来,有人善意地劝他:“小伙子,不要找了,那是白费劲。”最后,他不得不上了岸,但他还是很不服气,自言自语地说:“明明从这里掉下去的,怎么没了呢?”一位长者走到他的身边对他说:“小伙子,宝剑掉到江里以后,船是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下却不会跟着走。事实上,随着船继续航行,离开落剑的地方越来越远了。”丢掉宝剑的人终于醒悟,知道自己丢失的宝剑再也找不回来了!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否则只能徒劳无功。
11、滥竽充数
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宣王,很喜欢听用竽演奏的乐曲,而且特别喜欢听几百人同时演奏。他的手下有一个三百人组成的乐队,每次齐宣王让他们演奏时,三百多人个个手捧着竽,整齐地坐在大殿上,阵容十分壮观,乐声美妙绝伦。有个南郭先生,他根本不会吹竽,看到齐宣王的乐手们,有吃有穿有官坐,心里很羡慕,就请求加入齐宣王的乐队,结果竟然被免试录用了。他混进了乐队,十分高兴,但由于他根本不会吹竽,所以每次乐队演奏时,他就小心谨慎地手捧着竽学着别人的样子,一会儿鼓腮,一会儿吸气,表现得十分卖力,好像非常会吹的样子。乐队里人那么多,大家又都专心吹竽,没有人注意南郭先生装腔作势。他就这样一天一天地混饭吃,没有出过差错。过了几年,齐宣王逝世,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不喜欢大家一起吹,而喜欢独奏。他命令每个乐手都要准备不同的曲子,一个人一个人给他演奏。南郭先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很清楚自己在乐队里不能继续混下去了,否则迟早会被发现,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就偷偷地逃出了皇宫。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真实本领,混在行家队伍里迟早有一天会被发现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做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12、井底之蛙
一只小青蛙住在一口井里,它整天“呱呱,呱呱”地叫着,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这一天,小青蛙照常坐在井底,望着井口大的天空,高兴地唱着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休息。青蛙友好地问小鸟:“小鸟,你从哪里来呀?”小鸟似乎很累,并没有注意到井底的小青蛙,听到有人问它话,四处寻找声音从哪里来。小青蛙高声喊着:“我在这儿,在井底。”小鸟顺着声音找到了小青蛙,于是说:“我从天上来。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极了,下来找口水喝。”青蛙很不屑地说:“朋友,你在说大话!天有多大,你以为我不知道吗?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你飞了一百多里远?吹牛也吹过头啦!小鸟听了小青蛙的讥笑,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青蛙先生,你在考我吗? 天是无边无际的,它很大很大,你一定是弄错了。”小青蛙依然很自信地回答到:“朋友,是你渴糊涂了吧?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到天。我怎么会弄错了呢?”“哈哈哈!”小鸟大笑起来。它没有想到天下会有如此顽固的傻瓜,便善意地劝青蛙说:“朋友,你的眼睛被井壁挡住了,眼界狭小目光短浅。天真的很大,不信,你就跳出井口亲眼看一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吧!”说完小鸟就飞走了,消失在小青蛙的视野里。
小朋友,你觉得小青蛙可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学知识多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要被自己生活的环境所束缚,像小青蛙一样没有见识。
13、愚公移山
北山有位老汉,人称愚公,年近九十岁。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恒山,一座叫王屋山。一天,愚公召集全家老少,同他们商量:“咱们家门前这两座山多年来一直阻碍我们的出入,十分不方便,我想跟你们尽一切力量削平这两座大山,开一条直接通往山外的大路,你们看好不好?”家里人都赞成。只有他的妻子提出疑问,她说:“这两座山那么大,你们这么几个人怎么挖得动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块、泥土又往哪里送呢?”愚公说:“这个好办,把挖出来的石头、泥土投到渤海里,再多也不愁没地方放。”第二天,愚公就带领着全家老小动手挖山。离愚公家不远住着一个老人,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辛辛苦苦挖山运土,就跑来劝告愚公:“你们挖山干什么呀,你年纪这么大了,还能活几天?你用尽力气也拔不动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得动这么大的山呢?”愚公坚定地说:“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子子孙孙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挖平呢?”听了这话,智叟无话可说。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天公,天公派来大力神帮助愚公移山,终于搬走了大山。
小朋友,任何困难都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14、画蛇添足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大户人家举行了一次祭祀祖先的活动。之后,这家人想把用过的一壶酒赏给手下人喝。可是,手下的人这么多,一壶酒怎么能够喝呢?如果给一个人喝,还能喝得痛快。那么,这壶酒到底给谁呢?有人提议:“我们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最快,谁画得最像,这壶酒就给谁喝。”大家认为这个办法很好,于是就各自在地上画起蛇来。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的功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应该属于他。他得意地拿起酒壶正要喝酒,看到别人都还在画,而且画得很慢,就想显示一下自己。于是,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口中还说:“你们画得太慢了,我再来给蛇添几只脚,等等你们吧!正在他得意洋洋给蛇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个人一把夺过酒壶,把酒喝了个精光。先画好蛇的人很气愤地叫嚷着:“我先画好了蛇,你怎么把酒喝光了呢?”那个喝光酒的人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给它添上脚呢?既然画上了脚,就不再是蛇了,你虽然先画完,但你画的不像蛇,所以,我才是第一个画好蛇的人,酒当然属于我。”给蛇添足的人无话可说,他懊悔地看了看大家,垂头丧气地走了。
小朋友,做事情要恰到好处,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做一些不必要的补充,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糕。
15、塞翁失马
古时候,北方边境地区是平坦而辽阔的草原,满地长着绿油油的野草,是一个天然的牧场,住在这里的居民大都养了很多马和羊。这里住着一位叫塞翁的老人,他和他的家人也养了许多的马匹。有一天,塞翁老汉家的一匹枣红马不见了,家里人四处寻找,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邻居们都好心来安慰塞翁,可是他却说:“丢了一匹马,我的损失虽然很大,但是,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个月,赛翁丢失的那匹马突然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一匹好马。邻居们都来向他祝贺,塞翁并没因此而高兴,他对大家说:“现在看白白得到一匹好马是一件喜事,以后说不定是件坏事呢。”塞翁的儿子很喜欢这匹被引来的马。一天,他试图骑这匹马,这匹马性子很烈不让他骑,结果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很不幸把腿跌断了。左邻右舍都来慰问塞翁和他的儿子,塞翁说:“谢谢你们的关心,这也没什么,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呢。”一年后,边境爆发战争,国家要求青壮年男子都要应征入伍,由于塞翁的儿子腿有残疾被留下来了。邻居们都说:“塞翁家因祸得福。”战争很残酷,几年下来,应征入伍的青壮年大都战死了,而塞翁的儿子在家却平安无事。
小朋友,有句俗语叫“塞翁失马,鄢知非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你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16、亡羊补牢
古时候,村子里住着一个牧羊人,他养了很多只羊。每天早晨,他都要数一数他的羊,然后赶着羊群去草场;每天晚上放羊回来,也要数一数他的羊,然后再赶进羊圈里。一天早晨,他照例数着羊,“1,2,3,4„„”羊怎么少一只呢?他又数了一遍,“1,2,3,4„„”还是少一只。他仔细地查看羊圈,发现羊圈破了一个洞,心想:“一定是夜里狼从这个破洞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个邻居知道他的羊丢了,就来劝慰他说:“虽然丢了一只羊,但你知道羊圈坏了,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吧,堵上那个破洞,以防狼再来叼走你的羊。”牧羊人却不以为然地说:“羊已经被叼走了,还修羊圈有什么用呢?算了吧,我还是去放其他羊吧!”第二天早晨,他又要去放羊,再一数,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夜里狼又从那个破洞钻进羊圈,叼走了一只羊。连续丢了两只羊,牧羊人很心痛。这时他十分后悔自己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想到这些,牧羊人立刻动手修补羊圈,他先堵上那个破洞,然后全面检查羊圈,把有破损迹象的地方都修整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小朋友,“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将来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同时,我们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改正缺点哟!
第二篇:365个小故事365个大道理
365个小故事365个大道理
1、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杀其它动物吃,因此小动物们都很怕它。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就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眼睛一转想到了一个花招。于是,狐狸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派来专门管理所有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老虎一听愣住了,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在森林里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竟然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大象、猴子、梅花鹿、小白兔,所有大大小小的动物都吓得四处奔逃。老虎看到这种情形,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可怜的老虎根本不知道野兽们不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而是被自己吓跑的。小朋友,“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的时候敌人像狐狸一样很狡猾,利用老虎的威力吓唬人,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强大。我们一定不要上当哟!
2、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从事珠宝生意。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出售珠宝,为了使自己的珠宝畅销,卖上好的价钱,他特意请了技艺高超的木匠,用名贵的木料造了许多小盒子。他还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让盒子还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他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他的珠宝一拿到街上,就吸引了很多人围上来观看、购买。其中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非常喜欢,就问这个商人:“你的盒子卖吗?”商人很是奇怪,说:“我的珠宝是天下最精美的、最光彩的,装在这个盒子里更是锦上添花。我是卖珠宝的大商人,不是卖盒子的小商贩。”那个郑国人没有理会商人的气愤态度,在很多珠宝中挑了一个,他认为这个盒子最精致,说道:“我买这盒珠宝!”商人很高兴地卖给了他。这个
郑国人付了钱后,却打开盒子,把里面的珠宝拿出来,还给珠宝商,兴高采烈地只拿着漂亮盒子走了。这就是买椟还珠的故事,椟,就是木盒子。
小朋友,这个郑国人是不是很愚蠢啊,他花了珠宝的钱,却只买个木盒子。这是因为他不了解一个东西的真正价值,只看到它的表面现象。
3、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王,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还很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大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每天只知道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政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却不闻不问,使得齐国越来越弱。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大家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声鸣叫,只是毫无目的地蜷俯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于是,他沉思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地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政治军事。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临国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地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4、失斧疑邻
从前,山里住着两个樵夫,他们是相处很好的邻居。其中一个姓李,另一个姓王。李樵夫平时喜欢跟王家的孩子一起玩。一天,他进山去砍柴,在路上发现斧子忘记带了,于是返回家中。他四处寻找,屋里屋外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李樵夫想:是不是邻家的孩子把斧子偷去了呢?因为他平时经常来我家玩啊!
于是李樵夫就暗中注意邻居家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的行为十分的可疑:说话小心翼翼,打招呼的声音小,笑容很勉强,来他家做客的次数明显减少。于是他断定:没错,一定是这个孩子偷的,我早觉得这个孩子平时就不怀好意。李樵夫心里很气愤,决定找机会质问那个孩子。没想到,过了几天,他上山砍柴被东西绊倒了,一看竟然是自己的斧子。原来啊,是他上山砍柴不小心把斧子丢在了那里。回到家,他再观察邻居家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走路并不是鬼鬼祟祟的,他再仔细看那个孩子的神情态度,也没有丝毫可疑之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他觉得这个孩子其实很可爱。于是心里想:我胡乱猜测,把一个可爱的孩子当作小偷,差点犯了大错。
小朋友,这个故事说明不经过仔细询问调查,就随便猜测事情的真相,是会犯错误的,还很可能会冤枉好人哦!
5、掩耳盗铃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人”,看到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漂亮的大铃铛,心里十分喜欢,就想把它据为己有。一天晚上,他借着皎洁的月光,蹑手蹑脚来到这家门前,伸手想去摘铃铛。可是他又一想:“我用手去碰铃铛,它就会‘叮当、叮当’地响起来,声音惊醒主人,我就会被抓住,这可怎么办呢?还是不偷了吧。可是那个铃铛真是漂亮,要是能挂在自己家该多好啊!我又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个漂亮的铃铛。”于是,他冥思苦想,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铃铛一响,耳朵就会听到,如果耳朵听不到铃铛响的话,那不就不会被发现了嘛,我还怕什么呢。他想到这儿,心中十分得意。看看四处无人,正是下手的好时机。于是就大模大样地走上前去,用一只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伸另一只手去摘那个他朝思暮想的美丽铃铛。谁知,他刚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叮叮当当地响起来。主人被铃声引来,见到有人偷铃铛,便把他抓住了。
小朋友,为什么主人会抓到这个小偷呢?原来,偷铃铛的人只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并没有掩住别人的耳朵呀。他捂住自己的耳朵不能听到铃声,只是自己欺骗自己,并不能欺骗别人,结果被抓个正着。所以,千万不要做自欺欺人的傻事啊!
第三篇:小故事真道理
故事一:
作家王蒙给鲁迅文学院的学生上课,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在你的人生当中,最让你感动的一句话是什么?”一位哈萨克族学生的回答,让王蒙感动不已。
他说:“父亲去世那年,我很难过,可有个人对我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要太悲伤。你的父亲虽然不在了,但和他吃过饭的人还在,和他说过话的人还在,和他一起长大的人还在……”
爱他,就以他为圆心画圆。这是爱的圆规,一种温暖的诉求,一场幸福的丈量。
故事二: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寸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
旁观人见了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
这人不慌不忙地说:“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宽,太大的鱼装不下。”
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能够就好”也是不错的生活态度。当人们在吃到饱的自助餐厅,毫无忌惮的吞食,那可真是一个可怕的景象。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练。
故事三:
两只钟已经忙活了一辈子。
有一天,一只老钟对一只小钟说:“你一年里要摆525600下啦。”
小钟吓坏了,说“哇,这么多,这怎么可能?!我怎么能完成那么多下呢!”这时候,另一只老钟笑着说:“不用怕,你只需一秒钟摆一下,每一秒坚持下来就可以了。”
小钟高兴了,想着:一秒钟摆一下好像并不难啊,试试看吧。果然,很轻松地就摆了一下。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小钟已经摆了525600下!
很简单的故事,却寓意着深刻的道理,当我们面对大困难的时候,往往望而怯步,孰不知只要根据实际,分期制定小目标,一一完成就行了。我想,这不仅是送给我们的学生,同样是对自己的鞭策。
第四篇:道理故事读后感
道理故事读后感
1.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献出爱心,为舟曲加油”读书义卖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幸运的得到了一本好书:“小故事大道理”,道理故事读后感。
这本书里讲了很多小故事,如掉舌头的小麻雀,好心的老爷爷把受伤的小麻雀带回了家,给它包扎伤口并喂养它,可是凶狠的老奶奶不给小麻雀食物吃,还剪去了它的舌头,把它赶出了家门。好心的老爷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它,小麻雀感激地送给了老爷爷一大一小宝物箱,但是老爷爷却不贪心,选择了小宝物箱,得到了许多的宝物。贪婪的老奶奶知道了这件事,也找到了小麻雀,她主动向小麻雀要大宝箱,遭到了应有的惩罚,后来她知错能改,变成了慈祥的老奶奶。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人要善良、要有爱心,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一定要热情帮助,不能冷漠对待他们,更不能伤害他们。
我还读到了一篇故事“小兔种玉米”。小兔种了不少玉米,天天给玉米除草、浇水。可是,害虫蝼蛄却天天去偷吃小幼苗,蛤-蟆看见了想去帮助小兔捉害虫,但是,小兔嫌蛤-蟆长的丑,拒绝了它的好心。过了几天,下了一场大雨,土壤结了板,小蚯蚓知道了,要帮助小兔松土,小兔瞧不起小蚯蚓,也拒绝了它的好意。但热心的蛤-蟆和小蚯蚓趁小兔不在,不分白天黑夜的捉害虫、松土。秋天,小兔种的玉米丰收了,猫头鹰告诉了它真-相,小兔惭愧地低下了头。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不要随便小看别人,不要拒绝人家善意的帮助,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和朋友们齐心协力,才能克服困难,做好事情。
这本书里讲了许多小故事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深受启发,这些大道理会陪伴我茁壮的成长。
2.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生,尽管每个人对人生和幸福的理解各自不同。
有的人幸福源于一辆漂亮的跑车,和车子在一起他就会找到征服世界的快感;有的人源于一幢装修豪华的大房子,在房子里可以遥望城市一年四季的绚丽春天;有的人把钞票作为幸福的目标,和钱在一起快乐无比;有的人则认为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和你分享快乐的爱人,携着她的手就可以畅快愉悦的在生命岸滩上漫步。还有,有的人把事业的追求作为幸福的真谛。也许,有的人把朋友作为幸福的源泉,拥有朋友就是他一生的最大幸福。理解各不相同。
公司发展如日中天的企业家说:幸福是一块黑面包。
年轻的父亲说:幸福使弥留之际一定帮孩子找到妈妈。
孩子说幸福就是老师的手。
一位普通的汽车司机说:幸福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做完三件事。
乞丐说:幸福就是天天在公园长椅上晒太阳
热恋中的青年说:幸福就是一种久违伤痛的爱的感觉。
哲学家说:幸福在于拥有一颗能够感悟幸福的心
这就是书中升华的人生智慧。涵盖了幸福人生的所有诠释有习惯养成、职业生涯、财富金钱、潜能激励、爱情婚姻、交际处世、心灵境界、、、、、、隐藏着无穷的思想和智慧。
习惯养成与命运—做自己的主人-习惯已开始是我们的主人,如果我们被它所奴役的时间长了,我们就会“身不由己”,我们就成了它的奴隶。相反,如果习惯被我们奴役惯了,我们就成了习惯的主人。拥有好习惯,就拥有了幸福美好的一生。
努力行动与收获—从自卑中走出-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自卑并不应该成为前进的阻力,相反应该成为发奋图强走向成功的动力。与其因为自卑而悲观丧气,受人歧视、冷漠、不如变自卑为动力,从自卑走向自信,从失败走向成功,从渺小走向伟大,读后感《道理故事读后感》。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勤勉和努力是固不可少的。然而,你必须还要知道的就是;方向必努力更重要。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越有才干犯的错误也就越严重。
三件事必须自己做-我是我的发动机,我会让自己变得非常有力量,和别人不一样。成功靠自己,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从现在开始,立即行动,相信自己。
积极心态与人生—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在是太荒谬了。影响我们人生的决不是环境,而是我们对这一切的态度。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面对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持的态度,远比任何事情都来得重要。态度决定我们的生活。
自由的奴隶-一个不冒任何风险的人,只有什么也不做。但是结果是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可以回避受苦和悲伤。但是我们享受不到学习、改变、感受、成长、爱或生活。
写什么得到什-在追求的道路上,我们用“语言”,“图像”在我们心上写什么,我们就将得到什么。暗示不可抗拒,就因为它“暗”,所以潜移默化。
坚定意志与信念—在对有价者的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充满着各种令人沮丧和感到危险的磨砺。假如我们深陷不测,与强盗和歹徒展开生死搏斗,只有把他打-倒,我们才能够活命。那么这时我们不可能在去请教拳击手教练、柔道专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舍命拼搏,而往往会取得胜利。信念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可以推动我们去做别人不可能成功的事情。生命是一膄巨轮,只要我们的信念不成没,我们的船就永远不会沉淀。
职业生涯与共作—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期望比别人对我们的期许更高,那么我们就无需担心失去工作。自动自发永远是令人向往的。在工作中,有许多眼前看是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毫不经意的丢弃了,然而忽然有一天,当我们急需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砖石,而我们却不得不为以前丢弃它而懊悔不迭。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尽量的多收集些鹅卵石那么有朝一日你就会拥有砖石搬的未来。
目标设定与规则—生活等于目标,生活要有目标才有意义;过程才是生命,更重要的是享受过程。要想与一个充实快乐的过程,就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没有达到不能完成的梦想,也没有小道不止的设立的目标,只有朝着目标行动,才能有成功的希望。忙碌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充实,让我们回忆起来觉得自己对得起时间对得起自己,但如果我们只是不闲着去忙,只是为了向人表明自己“很重要”而去忙,那么无知的谎言往往会欺骗你的心灵。
责任承担与使命—责任是一种无形的鞭子。少年时,也许我们在父母保护下,不曾觉察到它的存在,但当我们有了自立的能力,踏入社会,责任就一圈又一圈的裹缠在我们身上,人生的责任是逃也逃不开的。在人生的路程中,我们的责任只有日益加重,而不会越来越轻!一个责任感越高的人它的成就也越大。当你感到沉重的时候,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国家领袖,因为他的篓子比你的大。当你感到沉多了。有责任的人是美好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可以在无声的工作中,感受到生活的甜蜜和踏实。
人生历程与时间-绝大多数的人都同时活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这个时空错的空间里,以至于无法明白自己到底该扮演的什么叫色。昨天已成为过去,明天也只是一种期许,我们所拥有的只有今天。因而我们必须学着一次只过一天,因为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真正拥有的。许多时候,我们总把最喜欢做的事情留在最后。可惜死亡来临之前并通知我们。尽管我们已经荣幸地来到今天,却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出售死亡的信息。所以绝大多数人留在最后,最喜欢做的事情,最后都带进坟墓里去了。
做人做事与规则—一个人能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跟他的学历,背景,环境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跟他内心的想法和所保持的精神有关。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感谢上帝,其实真正上帝在我们自己的心理,只要我们心里的那个上帝我们依然将它信仰,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够的呢?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它的世界也就会使正确的。如果你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会是正确的。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首先就应该改变你自己。
金钱财富与生活—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标准。幸福是一种感觉,你觉得好,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幸福与金钱、权力、地位不一定成为正比。富有不见得就比晒太阳的渔夫更幸福,捡破烂的老人完全可以和大明星拥有一样的幸福。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当然可以给人带来暂时的快乐。可金钱一旦被成为某种筹码,就不能再买到任何东西。得陇望蜀,人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越是富有的人,其占有欲也越强烈。人世间的痛苦大多是来自于欲望的不满足—通过物质的快乐企图来满足精神的快乐是不可能的。
爱心感恩与人性—灯,要燃亮,才能成其为灯。灯,要点在暗处,放在高处,光才能照射的又广大又深远。正如海伦、凯勒所说,请把你的灯提高些、好照亮不行的人!生命的灯也是这样,你要时时留意,你的灯还有没有油?有没有接上电源?不要让你的灯熄,不要让你的灯成为一种装饰品。想着点,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亮一盏灯。人间总有许多灯为我们每个人亮着,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爱是相互的。赢得一份别人的关爱并不难啊,只是我们必须首先敞开真诚的心扉去爱别人。
商业经营与致富—在竞争市场日益被商家瓜分的今天,谁都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在售货服务中要研究每一个动作的重要性,提高服务的质量。企业要想方设法的去研究消费者的巧妙的心理活动,因为顶级的销售过程说白了就是把握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畅销产品不一定质量好,只要能满足顾客的需要,投其所好就可以啦。毕竟,任何产品的设计包装销售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他全都是为了它服务的。
珍惜拥有幸福—人们在沙漠中口渴得时候所期望的,并非让人给你一袋钞票或珠宝,而是能解渴的凉水。人们在身无分文的时候所期望的,并非腰缠万贯,而是能解决有米之炊。在你不知足是。想到还有比你更艰难的人,你便会发现自己生活的也很幸福。一个人,只要你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创造,就算没有辜负此生。其实,人的欲望是永远满足不了的。但是只要你把生存的起点放得低一点,就会知足而乐。
科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上将心理暗示可分为“良性暗示”和“负面暗示”。每个人都要良性的暗示。因而随时随地给孩子以高声喝彩,做一个啦啦队员。你注意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你欣赏你的孩子,你将会培养一个令你欣赏的孩子。人在一个时间只能够做一件事,董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不要急,帮助孩子慢慢来!
愿我们可以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原本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乐、达观。
第五篇:小故事里的科学道理
保护报春鸟
年初,当春风降临江南的时候,永原压延厂的一车间飞来了一对深灰色的布谷鸟。它们在厂区盘旋了几天,终于在车间敞篷的水泥柱顶安家落户,用一根根树枝,搭起小巧玲珑的鸟巢,打算在这里生儿育女,繁衍起后代来。
在到处是大楼和工厂的城市,能见到这么精细的充满大自然气息的鸟巢,全厂的工人们当然十分好奇。于是,有人在水泥柱子上靠了架扶梯,爬上去欣赏一下精巧的“工艺品”,有人还捉来小虫、蚂蚱,放到水泥柱旁的钢梁上,给两只可爱的小鸟享用。有些小年轻甚至想爬到钢梁上,用手够得着鸟巢的地方,伸手去摸一摸那一对可爱的小家伙。
这件事被应厂长知道了。他认为,布谷鸟肯在自己的厂里筑巢,说明这几年优化厂区环境的工作取得了成绩,它们可是厂子的“吉祥鸟”,绝对不许打扰了他们的安详生活。于是下令全厂职工,谁也不许破坏鸟巢,违者除名。
可是真不凑巧,正当布谷鸟下蛋开始孵小鸟的时候,工厂的敞篷车间进入了改建阶段,为了一条新的生产流水线,所有水泥柱必须换成更长的,篷顶也要升高,工期是那么短,绝对等不到布谷鸟孵出小鸟和小鸟成长了。
怎么办?有人主张把鸟巢搬到别处,但是动物园的老师傅告诉去请教的应厂长:千万不能这么办,小鸟的巢只要沾上一点人的气味,它们便会立即搬家离开,连自己的蛋也会扔下。这当然是不行的。
有人说,不就是一窝小鸟嘛,跟整个厂的效益比,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谁也清楚,何必思前想后,顾这怕哪的?可是,应厂长却不同意,他认为环保意识比经济效益更重要,为了增强全厂职工的环保意识,厂子里就是损失一点也是应该的。
于是,厂房开始改造,旧的敞篷一段上被拆掉,水泥柱子一根根被拔掉,新的敞篷也一点点重新架起来,只有那一根筑了鸟巢的水泥柱,依然挺立在原地。
应厂长去看了几趟,也觉得这样不是办法。总不能让新厂房里留一根旧水泥柱吧,况且,留下水泥柱也无法装上新的流水线,改造厂房不就成一句空话了吗?一定要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保全鸟巢,又能够完成改造厂房的任务。
应厂长不惜重金,聘请来三位资深的工程师,要他们修改厂房的设计方案,把那只鸟巢完整地保留下来。工程师们研究了三天,方案终于制订出来了。他们告诉厂长,鸟巢是可以保存的,只不过除了花费十几万元的材料之外,工期也要挪后,势必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应厂长审查了新计划毅然拍板照办。于是,在已经搭建好的新敞篷车间那根钢梁上,被焊上了一支钢铁巨臂,由屋顶直伸向那根水泥柱,跟水泥柱四周的钢铁架焊接在一起。等一切都牢牢固定住之后,工人们才把水泥柱锯断,把下边影响新建筑的部分拔起来,搬走。
新建的敞篷车间里,出现了一幕奇特的景象,在篷顶的右侧,凌空伸出一枝钢铁的臂膀,一直延伸到车间正中央,臂膀的尽头,是一只伸开的大手,手掌中,小心地托起着一段水泥柱和它周围的钢架,在水泥柱顶上,座落着一只小巧的鸟巢。
就在这过程中,鸟巢里孵出了五只小布谷鸟,大鸟们忙碌地觅食,回巢喂养自己的孩子,不久,小鸟羽毛长了出来,当它们快要学习飞行的时候,整个车间改造完成了,比预定的日子推迟了15天。如果把一切费用和损失加起来,厂里这次一共要损失十万元。
落成典礼举行了。布谷鸟带着它们的孩子在练习飞行,它们穿梭般进出敞篷顶。厂长指着那只钢铁柱臂说:“为了环保事业,多花几十万元,值!希望明年有更多的布谷鸟落户到我们更美丽的工厂。”
曾几何时,人们为了发展生产,置大自然的和谐发展于不顾,环境被破坏,生态被破坏。但是,当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以后,便开始了为自然和生灵贡献自己力量的行动。压延厂宁愿承受十万元的损失,保护一对布谷鸟和它们的孩子,不仅是为环保尽到自己的责任,而且唤醒了全厂职工的环保意识,这是许多个几十万元都买不来的。
海洋的拒绝
奈特博士和所有的荷兰人一样,身体里淌的血也属于海洋。荷兰在木制战舰的时代曾经是海洋大国之一,现在还是海洋航运的大国,鹿特丹便是世界第一大港。许许多多公司的海轮,宁愿到荷兰注册登记,因为挂着荷兰旗的船只,不会受到拒绝。
奈特博士热爱海洋,还因为他从事的职业。他是阿姆斯特丹涂料研究所资深的研究人员,他发明的船体涂料深受各造船厂的欢迎。他的T·B·T涂料,给船体加了层防护的盔甲,所有的贝类不敢在涂有这种染料的船体上安家落户,因此延长了船的寿命,解决了海运事业的一大难题。海运事业的需要,满足了作为荷兰人的奈特的心态,海洋毕竟离不开他,离不开荷兰,这是荷兰的骄傲。
可是,最近一个阶段,奈特博士的耳朵里,飘进了一丝不和谐的声音,他的涂料正在受到指责。海港的人抱怨,因为港区停泊的海轮太多,从船体分解到海水中的涂料含量逐年增加,贝类动物一天天减少,海港有变成死港的可能。环保组织更是气势汹汹,指责奈特博士是海洋杀手,总有一天,他们会让世界各国通过宣言,拒绝T·B·T。
起初,奈特博士对那些抱怨和吵吵只觉得不值一哂。航海家跟贝壳类动物斗争已经延续了好几百年,贝类要粘在船体上延续生命,人类要铲除它让船轻装航行,毕竟是人类战胜了贝类,T·B·T就是对付贝类的绝招,它含有一种针对贝类生物的毒素,能让胆敢粘上船体的贝类毒发身亡,这本是件大好事,怎么会变成坏事了呢?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这等好事!不服气归不服气,奈特毕竟是位科学家,他必须尊重事实。他隐隐地感到,环保组织那些威胁,恐怕一定会变成事实。一旦宣布一项世界性的公约,自己多年来建立的一切,就会全线崩溃。人不应该缺乏远虑,为了事业,为了海洋,一定要发明一种海洋不会拒绝的涂料。
但是,在这一条战线上,人类已经跟贝类成为死敌,到哪儿去找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呢?奈特知道,奈特知道,贝类本来并不想跟人类为敌,在人类诞生前那几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们在海洋里生活得很好,它们只附着在浅海的岩石上,靠水中的微生物为生。只因为海轮附近有更丰富的养料,才把船体当作新家,粘在船壳上四海为家。
那么,有没有一种材料,既不含有毒性,又能驱逐讨厌的贝类呢?奈特觉得,这种材料不应该在实验室里设计出来,而应该到海洋中去寻找。生物界总是相生相克的,贝类应该有它们的天敌,那种天敌应该是人类的朋友,也能帮助奈特闯出难关。
在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奈特在一段录像片中发现了希望。那是一段澳大利亚大堡礁地区海底世界的录像,在这块温暖的浅海区,各种生物熙熙攘攘,和平共处了几千万年,这里也有贝类,它们附着在一块块岩石上,安详地过着日子,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地区,却从来没有贝壳类生物的踪影,仿佛大自然划出了一块禁区,宣布贝类莫入。
经过仔细辨认,凡是贝类不敢进入的地区,岩石上都生长着一种海绵生物。别看它们比贝类更加原始,但它们却是这里的主人,让比自己更进化的贝类望而却步。奈特觉得,这些海绵生物恐怕就是自己要找的朋友了。
经过一系列的提萃和试验,奈特终于在海绵生物中提取到一种天然的抗贝类素,它只是一种强大的麻醉剂,吸入了混有这种麻醉剂的海水,贝类生物便会处于麻痹状态,重的要死亡,轻的便赶快逃命,其他生物却依然悠哉游哉。海绵就是靠它占领地盘,不让贝类粘附。
新的防粘剂终于崭露头角,它一定会代替人工毒素,在将来成为海轮的新盔甲,因为海洋不会拒绝它,它来自海洋,不会给海洋添麻烦。
大自然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和谐。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因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却常常破坏这种和谐的发展。这种破坏越演越烈,一旦超过了自然能够容忍的范围,便会产生污染。污染的最终结果,一定是消灭所有生物,包括人类自己。因此,必须像奈特博士那样,从大自然发展的规律中,寻找能保护人类利益的办法。那样做,才不至于被大自然拒绝。
大河朝西流
王庄的老人们,都说自己庄子风水好。王庄三面环水,背靠山,东边隔着辽河,还有一座小山,像是座碉堡,守着王庄。王庄中心那座不高的山上,还建着一座关帝庙,既让山头变得更雄伟,又镇压着四方妖邪。
可是,老天从来不肯给王庄人过安心日子。每年夏天,辽河发了大水,便从庄子西北边淌来,绕过王庄东北角,便从两座小山间穿过,到庄子东南角,又突然直往西,打了个急转弯,才从西南角离开王庄。只要水大一点,三面环水的王庄就会三面泡在洪水里。
这一年,上游的水特别大,瓢泼般的大雨,一直下了一个星期,河水打着漩,冲到王庄北边,就已经漫出河岸,到庄东和庄南的时候,河水变得越发暴躁,卷起一道又一道的大浪,似乎要把王庄冲涮得干干净净。
庄子里,紧急动员起来,老人孩子,一律搬到地势最高的关帝庙居住,其他的,用沙包在庄子周围堆起了长长的堤堰。庄外那些田,庄稼冲了可以补种晚一茬的,庄里的房子却不能被冲毁。
紧张的抗洪开始了。平日里被王庄人引为骄傲的好风水“三面环水”,现在变成了三面受敌,堤堰那么长,材料和人手是那么紧张。堤堰是在一点点加高,但是无论如何赶不上辽河水上涨的速度,假如这些堤堰一旦决口,半个月来的劳累就白换了,庄子照样会淹没。王庄老老小小,心头都像吊着块沉重的石头,唉,该怎么办才好。
村外,年轻人拼命地在抗洪,关帝庙里,一群老头老太也在忙活。他们眼见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庄有被洪水冲垮的危险,既恐惧又绝望,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关老爷身上。
关老爷在座前,香烟缭绕。老头、老太们一个个依次来这里叩头许愿。“关老爷,保佑王庄不被大水淹掉,全庄人一定四季来朝拜。”“关老爷,王庄人祖祖辈辈供奉您老人家,您可要显显灵,让大水退去,咱们一定给您重修庙宇,再塑全身!”许愿归许愿,叩头归叩头,他们心里依然无法释然,仿佛世界的末日就要到了。
正当全村人提心吊胆,只怕灾难马上降临的时候,一天早晨,人们忽然发现,村子四周的水突然全都退了去,庄东庄南的辽河变成枯水期的河道一般,几乎要干到河底了,而辽河却突然搬到了庄西,那里有一道宽阔的大河,奔腾咆哮,直奔西去。
难道奇迹真的出现了?关老爷真的眷顾他的臣民,被王庄百姓的虔诚感动,使出大法力,解了水困,把辽河搬到了村西?相信的人虽然不多,但是那些求过关老爷的老人们却以为自己在这件事中立了功,把关老爷显灵的故事编得活灵活现。最最神奇的说法是:半夜里,关帝庙上出现一道红光,关老爷高举青龙偃月刀,猛地在村西一划,地上就划出了一条新辽河。他们已经开始聚钱,准备实现自己许的愿,修庙宇,塑全身。
村里的年轻人当然不相信什么神灵保佑的迷信故事,但是,他们也说不清大水从村东移到村西去的道理,只是觉得,自己在村外辛苦这么久,功劳却一下子被什么关老爷抢了去,实在太屈。他们到县里请了水利专家,请他说说辽河搬家的道理。
水利专家巡视了王庄四周,告诉大家:过去辽河流到王庄北边,被山挡住,不往西流,反而向地势较低的东淌,结果绕着庄子兜了个圈,那水流当然湍急起来。这一次水势太大,村民们又死死守住堤堰,水没法漫过,便冲开村西原来挡住水的高地,一下子冲到西南方的河道里。河水不必再兜圈了,水流得快,原来的大水当然退了下去,哪里是关老爷显的灵呢!
弄清了道理,村里的人立即准备加深加宽新的河道,让辽河水一直沿着新河道流淌。那些已经聚了来建庙的钱,也用来修一道新堤,保护新辽河东边的王庄。
在人类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由于对大自然种种现象的畏惧,产生了迷信思想。即使在当今科学昌明的时代,还会有一些自然现象暂时得不到解释,于是,迷信思想还会在一些人头脑里作祟。迷信会阻碍生产的发展,会影响社会的安定,所以要宣传科学,反对迷信。只要用科学分析周围发生的人和事,人们就会摆脱迷信思想的束缚,推动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感觉敏锐的蕃茄
法国园艺师富兰克是个音乐迷,他的工作常在野外,便带了随身听,让自己在空旷的田野,温暖的大棚里干活的时候,有自己喜爱的音乐相伴,他觉得,人生要是没有了音乐,简直是太寂寞了。
有一年夏天,富兰克对蕃茄的培植进行研究。种蕃茄的地点,离开生活区很远,他不愿意在灼热的中午开着汽车来来去去,便在汽车里安排了一个“个人餐位”,把中饭带去。吃过饭后,他在蕃茄棚里架起一张帆布床,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
睡午觉照样离不开音乐,当富兰克一边听音乐一边昏昏欲睡,马上要睡着的时候,便把耳机摘下,顺手往椅子房边的蕃茄棚架上一挂,听凭耳机播放着音乐。
过了一段时间,富兰克在巡视蕃茄棚的时候,发现自己经常睡觉的那一块地方,蕃茄长得又圆又大,最大的一只,竟然长到1.5公斤重,简直成了蕃茄王。这可是一种奇迹呀,假如每一只蕃茄都能长到这么大,生产蕃茄的农庄主一定会欣喜欲狂,这也正是自己要研究的结果。
但是,这些蕃茄是怎么会长得这样大的呢?从表面看,这里的蕃茄与其他的地方一般种植,一样施肥,所有的措施也没有什么不同。莫非这里的土壤里有稀有矿物元素?或者这里的日照强?
一项项可能使蕃茄增产的原因,富兰克都想到了,都检查了,总找不到真正的原因,真有点莫名其妙。有一次,他去参观一家养牛场,走进牛棚,他觉得简直是“宾至如归”,牛棚里,正播放着柔和的古典音乐,那些奶牛便一边“欣赏”音乐,一边慢条斯理地嚼着草料。据奶牛场主说,放了音乐,奶牛出奶多。
啊呀!富兰克脑子里好似火花在闪烁。对啦!我那些蕃茄不是每天午后都听我耳机里的音乐吗?每天至少一个小时呢。莫非蕃茄跟奶牛一样,也是个音乐迷?
搞园艺居然有可能跟自己爱好的音乐有关系,富兰克的兴趣便更浓厚了。要搞试验倒不难,到市场上买两盘音带,一盘是优美的古典音乐,一盘是吵吵闹闹的流行音乐,便有了三个方面的对比。
蕃茄种下一轮来,不放音乐的植株长得跟大田里的一模一样,这并不奇怪;而另外两组对比植株却出现了各不相同的情况,播送噪音为主的,长得又细又矮,基本上不能结果实,听了优美的音乐的蕃茄,长得跟以前发现的蕃茄一样大,一样好。可见,蕃茄不仅有感觉,而且对音乐简直“爱憎分明”,甚至以自己的身家性命相殉。
富兰克公布了自己的实验结果,令科学界大吃一惊。富兰克摇身一变,从园艺师变成了一门科学的带头人,这是一门研究植物感觉力的学科,虽然极为冷门,但却有实效,受科学界的重视。
富兰克的试验手段也科学化了许多。对象当然也不限于蕃茄。他和课题组的同事物发现,许多植物对优美的音乐都比较喜欢,而且各有偏爱,黄瓜南瓜爱箫声,蕃茄爱柔和的浪漫曲,橡树要听管风琴。只有那种生长极缓慢的植物,才会对噪音无动于衷。
富兰克还利用声乐仪器进一步测定植物喜爱的音乐的物理特征,比如,矮豆的植株在不断欣赏到70至80分贝的颤音时,生长速度会增加一倍,种子的发芽率也增加了20%。
使用富兰克发现的规律,人们可以奉献给植物他们各自喜欢的音乐,让它们以更快的速度成长,长叶子的时间短,长得又大又茂盛,结的果实也会更大,质量更高。这种方法无疑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新发现。
科学家们越来越感觉到,植物跟动物一样,决不像以前人们所说的那么“蠢”,它也是一种感情复杂的生物体。它有听觉,对音乐有自己的癖好;它有触觉,含羞草便是明证;它有嗅觉,对周围环境不同的气味产生反应„„等等。以前人们常笑有人“对牛弹琴”,其中当然包含着牛太蠢的意思,其实,不仅是牛,甚至是牛吃的草,也是要听“琴”的,自然界真奇怪。
大海的幽灵
18世纪的时候,人们还要靠风力才能在大海上航行。每年有一段时间,南太平洋珊瑚海的海面上,赤日炎炎,海天茫茫,连一丝风都没有,这个时候,谁也不敢乘船进入这个地区。但是,西班牙的唐·贝尔梅斯船长却偏偏在这个时候闯进了珊瑚海,他和他的战船要沿着当年麦哲伦的航线,作一次反方向的环球航行。
主舱上那张大帆,因为没有风,再也挺不起胸膛来,水手们吃力地划着桨,船还是像蚂蚁一般,在水面上爬行,战船上淡水不多了,不知什么时候能划到最近的珊瑚岛上,找到淡水补充贮水箱。
快到黄昏时,主舱顶上的水手长谢萨突然大声叫起来:“船长,左舷30度有条战舰!”贝尔梅斯赶忙举起单筒望远镜,是条战舰,挂着葡萄牙国旗,处境跟自己一般糟糕。“作好战斗准备!”贝尔梅斯可不敢粗心大意,海面上伪装了的海盗船太多了,不作准备就惨啦。
天快黑的时候,两只船都停止了划桨,彼此靠得那么近,打起旗语便能沟通,贝尔梅斯知道,对方也是无意中闯进这条航线的,也在寻找淡水。好吧,各走各的阳关道,今晚多派一个哨兵防备着点,明天一早,各奔东西,谁也不欠谁。
谁知第二天一早,贝尔梅斯便被谢萨的大嗓们吵醒了:“船长,快看,一个岛!”贝尔梅斯走上甲板,看到右舷远处,黑黝黝地出现了一个小岛。奇怪,昨天没见着这个岛呀?他急忙找来海图,的的确确,在这个海区,从来没有过这个小岛,怪了。
“船长,”谢萨的大嗓门又响起来,“你看,西班牙人!”贝尔梅斯定睛一看,葡萄牙战舰上正放下一艘小船,几名水手擎着国旗登上小船,正准备往那个小岛划去。
不好,贝尔梅斯暗暗叫了一声。他们要去占领那个小岛。按当时的规矩,所有无主的土地,谁第一个把国旗插上去,这地就属于谁。贝尔梅斯怎肯放弃替西班牙国王效劳的机会?他立刻命令谢萨如法炮制。两只小船就在海面上展开了比赛。
虽说那无名岛跟两艘船的距离基本相等,但葡萄牙人毕竟先下的船,眼见他们就要捷足先登了。贝尔梅斯急了,大吼一声:“尾炮准备,目标对方小船前边20米,开炮!”只要把那小船拦住,无名小岛便是西班牙的了。
炮弹呼啸着朝葡方小船飞去,可是,贝尔梅斯高兴了没到一分钟,对方的炮弹也飞向了自己的小船,两只小船就像烂木头一般在浪头浪尾颠簸,谁也别想第一个到达小岛,插上自己的国旗。
“快!调转船头,强行登岸!”贝尔梅斯吼得嗓门直冒烟,但他立即发现,对方的动作跟自己一样,也在转舵。两只战船往前移动到一定位置,又不动了,只怕到了对方射程里别吃亏。两只船从上午耗到下午,下午耗到晚上,还没法解决任题,只能对峙着。
贝尔梅斯一夜几乎没有闭眼,他布置好抢夺岛屿的行动,又坐在油灯下,去无名小岛的位置上,画好岛屿,号上一行文字:贝尔梅斯岛,无论如何,即使虎口拔牙,也要把小岛从葡萄牙人手里夺过来。
第二天,东方刚露出一株天色,两只船上就忙活起来。当天光大亮的时候,两只船上的船长、水手们,发现昨天为了它大动干戈的那个小岛,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和前天两只船刚见面的时候一样,水天茫茫,什么也看不到。
贝尔梅斯举着望远镜,拼命搜索了半天,手臂酸痛了,耀眼的阳光刺得他双眼泪水直淌,还是看不到那个刚刚被自己发现的“贝尔梅斯岛”,他只得苦笑着,耸了耸双肩。
直到太阳剥掉人们准备打仗才穿的衣服,贝尔梅斯才彻底放弃了希望,他跟葡萄牙船一起恢复了起初的航向。心里却总摆脱不了那个疑问:那个小岛哪儿去了?
其实,不仅是海上,就是在大河里,有时候都会出现这种奇怪的自然现象。一些本来沉在海底的珊瑚礁,会出现在海面上,一些大河边上的大块土地,也会被大水冲到对岸,冲到下游,这时候,就会出现原来没有的“岛屿”,当环境再度发生变化时,这些“岛屿”或者沉没,或者冲走,它们又消失了。人们称这种岛叫“幽灵岛”。自然现象并不奇怪,可是贝尔梅斯等殖民主义者,却为“幽灵”演了一场闹剧,可笑啊可笑。
恐怖的山谷
俄罗斯科学院士亚历山大·谢苗诺维奇应邀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参加一个世界地质学家的学术会议。会议快要结束时,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学生尤拉,一位最出色的地质学家,在外高加索一次野外勘察中失踪,估计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谢苗诺维奇知道,尤拉是去寻找稀有金属矿的,今年他才32岁。
谢苗诺维奇真想立即登上飞机,回到国内,去外高加索找一个结论,尤拉好像他的孩子,失去了尤拉,他真是伤心极了。但是,他还得等两年,今天,他必须跟所有与会者一起,去参观佛罗伦萨的一个美术展览会,大会替大家安排了这么一个会外活动,目的当然是夸耀一下自己城市的光荣,不去不大合适。
谢苗诺维奇对美术并不是不喜欢,但今天心情不佳,那展品中又夹杂着一些光怪陆离的现代画派的绘画,他也提不起兴趣来。所以,在礼节性的活动结束之后,他也不再跟人一起,对展品发表评论,而是回过身子,打算离开展厅去准备明天的行程了。
走到展厅出口处,他朝墙角不经意地扫了一眼,那里挂着一幅不大的风景画,那诡异的画面立即吸引了他。他快步走上前去,读出那幅画的标题:恐怖的山谷。还标明,该画是野外写生,地点,在外高加索。是偶然的巧合吗?谢苗诺维奇禁不住皱起了双眉。
画面上,光秃秃的山头全画成朱红色,没有树木,没有花草;山谷里,升腾着奇异的紫色雾霭,阳光从云端穿过,在雾霭上部折射出耀眼的色彩。谢茜诺维奇是位资深的地质学家,他知道这种景象表示了什么。这可是一件极有价格的发现呀。谢苗诺维奇记下了画的作者,马萨维·阿蒂诺,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教授。立即决定把行程推迟一天,他要去拜访这位从未谋面的美术教授。
谢苗诺维奇的意大利语还应付得过去,因此他不用请大会找翻译,找到了阿蒂诺教授的家。但在教授家里,他只见到阿蒂诺教授的遗孀。夫人告诉他,教授去年到土耳其野外写生,回家后便染上了怪病,头发一把把脱落,牙龈一点点腐烂,他生的是什么病,怎么会得这病的,至今还弄不清楚。
谢苗诺维奇告诉她,自己是从展览会看到教授的画才来造访的,从画中可以看出,教授的病,跟那幅“恐怖的山谷”可能有关,他想了解一下,教授最后在哪里中止了写生活动,如果知道地点,或许能找到病因,也可以防止别人再罹上怪病。
于是,夫人拿出了教授最后的几封来信,发信的地点在土耳其边境,跟外高加索的波格丹诺夫卡山区毗邻,那里是一大片荒凉的崇山峻嶺,属于格鲁吉亚。
回国以后,谢苗诺维奇得知,尤拉正是在波格丹诺夫卡山区失踪的,遗体至今尚未找到。他立即带了一支勘探队来到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他带着队员,往外高加索山区进发,一路上打听,附近有没有叫“恐怖山谷”或者叫“死亡山谷”的地方。山民们都摇着头,只有来自波格丹诺夫卡的一位老猎人说,他们那儿通往土耳其的途中有一个叫“魔鬼湖”的地方,住着能吞噬生灵的恶魔,每当太阳升起,恶魔便会喷出毒雾,猎犬到了那里,便吓得往回逃。
谢苗诺维奇立即带队前往,在猎犬不肯再往前去的地方搭下帐篷。第二天,他带着几名队员,戴上防毒面具再往前走。太阳升起后不久,他们翻过一座小山,便看到山谷里边果然腾起一阵怪异的雾霭,太阳照在上边,一会儿红,一会儿紫,真让人心惊胆战。
来到山谷前的山坡上,“魔鬼湖”的真相立即展现在眼前,那是一大圈朱红色崖坡围住的深谷,谷底有一个小小的湖泊,银光闪闪,居然是一池液态的水银。太阳光继续烤着岩壁上的朱砂矿石,水银蒸汽升腾到山谷上空,才产生这么怪异的大自然景象。他的脑子里呈现出佛罗伦萨的风景画,阿蒂诺教授大约在山谷的那一边土耳其境内作的写生,那边只看到雾气,无法看出水银湖。
即使戴着防毒面具,这里也不宜多呆。正当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谢苗诺维奇却往山谷下冲去,大家跟着他,看到山坡上俯躺着一具尸体,他没有防毒面具,水银蒸汽夺去了他的生命。把尸体翻过身来,大家立刻看到,他就是地质学家尤拉。地上,用勘探锤刻着一行字:“水银富矿,乌拉!”
在山民们看来,“魔鬼湖”寸草不生,猎狗也不敢靠近,确实是一处令人恐怖万分的死亡山谷。但是,画家在这里看到了瑰丽奇异的风光,为了描绘出这种景色,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地质学家在这里看到了宝藏,为了发现大自然造成的宝藏,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高声欢呼“乌拉”。为艺术,为科学,他们甘愿献出最宝贵的东西,他们的生命,在这里放出最灿烂的光华。
尸灰告诉我们真相
这一天,饶州知县施如棠刚刚升堂,就来了一位告状的。他身着麻布孝衣,头戴白色丧帽,一进县衙,便大哭嚎淘:“青天大老爷!你可要为小人作主哇!我的哥哥死了,是被杀死的,大老爷一定要抓住凶手,替我哥报仇!”
出了人命案,这可是件大事,施老爷立刻详细地询问起案情来。谁知不问也罢,一问之下,施老爷只觉得可笑万分。来告状的是乡民王小牛,状告山里一头吊睛白额大猛虎。是老虎咬死了他哥大牛,王小牛要知县老爷下令猎户抓住老虎,处以极刑,替哥哥大牛报仇。
老虎要吃人,这哪能算得上人命案?在乡间,大凡出了这种事,亲属只会自认倒霉,把死者埋掉了事,连地保也不会去过问,哪里轮得着县太爷来处理?嘻嘻,这乡巴佬也太呆,居然把老虎告上公堂。
可是,人家一本正经地来到县衙,总不能把他轰出去。施老爷只得硬着头皮,把它当作一椿人命案来审。
老爷问小牛,哪座山出了老虎?小牛说就在他家旁。可是,那山也太小,跟本藏不了大野兽呀?王小牛说,也许是过路的大虫,吃了人不知哪儿去了。真是胡扯,老虎不知哪儿去了,叫本老爷怎么去抓?
老爷又问:你哥的尸首在哪?照规矩得验尸。小牛回答,烧啦,老虎把大牛咬得大卸八块,零零落落,谁存心让哥哥那模样落入别人的眼里?
“混帐!”施老爷光火了,“怎么一点规矩不懂?没有老爷点头,怎么能私自烧了被害人尸体?叫老爷如何查勘?”见老爷发火,王小牛似乎有点害怕,他嗫嚅着说:“这,小人不知道有这规矩,乡下人不懂规矩,老爷饶恕。”那眼里,却露出一丝狡黠,仿佛在说,看你怎么办。
这可麻烦了。老虎不知去向,尸首又烧成了灰,县太爷一点事也无法干,只好相信王小牛说的一切,把案子不了了之啦。想到这里,施老爷只觉得无可奈何,只能说:“好吧,逮杀人虎的事,老爷自会吩咐猎户。你回家等着,老爷随叫随到。”一椿糊涂案便糊糊涂涂搁下了。
回到内衙,施大人越想越不是滋味。今天这事,明明是那王小牛在捣鬼,倒像是借县衙门宣布大牛确实是老虎吃掉似的,那王小牛口口声声乡下人不懂事,应对时却井井有条,一点破绽也不露,特别是那眼色,分明在戏弄本官。这里边,肯定有问题。
老爷先不去管猎户逮老虎的事,先派人去查实王大牛死的经过。捕快去了一趟乡区,回来禀报,说那天王大牛上山砍柴,中午没有回来吃饭,小牛便去寻找,回来后便告诉邻居那些话,还带人去看了王大牛的骨灰。当地人都不大信他的话,说兄弟俩为争家产早就不和,吵了好几次。
这就对了。施老爷对王小牛更是怀疑。他是出难题给官府做,让我去平息邻居的闲言碎语,千万别让这狡猾的家伙当枪使。可是,官府说明该有证据才行,他吩咐叫老忤作前来,向他询问解决困难的办法。
听完老爷的话,老忤作沉思了一会儿说:“要用骨灰来验尸,《洗冤录》上倒有记载。我只看过我爹做过一次,能不能成功没有把握。”说完把办法讲给老爷听,施县令听完,决定照办法试一试。
听说县老爷前来验尸灰,村里人都赶进山里,把大牛尸灰围了个水泄不通,小牛也挤在前头,双眼一眨不眨,紧张地盯着老忤作。
老忤作对四周的人视而不见。他把带来的白碳覆盖在尸灰上,哪怕一点空隙也不留,然后点起火来。一会儿,所有的白碳都烧得红红的,热浪扑人。老忤作却忍受着灼热,把带来的芝麻粒洒到火堆上,芝麻遇火,发出噼啪的爆裂声,还淌出油来。
一会儿,白碳烧尽了,没留下多少灰烬。老忤作轻轻扫去那些灰烬,地上立即出现一个倒伏的人影。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叹声,好多人都在喊:“大牛显灵,大牛显灵了。”只有小牛变得更加不安,想溜又不敢。
老忤作细细观察了一会儿,回头对施太爷禀报:“回大人,王大牛系被尖刀刺死,一刀在肋下,一刀在肚脐下。”“你,你是怎么知道的?”王小牛吓得矮了一截,呐呐地问。
老忤作笑了笑,又说:“大牛第一次被焚尸,油脂渗入地里,并不会全部烧完。现在,在上边点了白炭,油脂又融化了,跟芝麻油混在一起,便会把原来的尸体状况重现。出现的状况绝不是被虎咬死的模样。”
王小牛再也无法狡辩,只得招认了为争夺遗产,杀害兄长的罪行。
《洗冤录》是中国古代有关验尸办法的科学专著,尽管它里边还有许多迷信的、并不科学的说法,但好多条目是历来忤作(验尸官)经验的总结,在这一专业中具有绝对的权威,饶州府的案例就证明了这一点。现在,更科学的方法已经引入这一专业,从指纹、血型、DNA到电脑的应用,都证明一点:高新科技能提高任何一个专业的工作效率,掌握了科学,就能推动工作和生产。
西非有个杀人湖
在非洲西部的喀麦隆班布托山的地区,有一个美丽的尼约斯湖。它四周绿山环绕,湖面清澈宁静,跟世界上其他同类的湖泊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它的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落,数千名当地的居民,祖祖辈辈生息在这块美丽肥沃的土地上。
人们万万没想到,就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在美丽的尼约斯湖里,却埋伏着杀机,蕴酿已久的杀机,突然爆发,造成了1700人的死亡,大批的牲畜也在同时倒斃,美丽的人间变成了悲惨的修罗场。
那是1986年的一个夜晚,尼约斯湖地区跟往常一样平静,大多数村落的人们都已经入睡,就在这个时候,尼约斯湖面忽然冒起一片白雾,白雾在湖面上空积成云朵,这些白云在上升了一段时间后,开始裂开,飘落到附近村落里。
但这还只是开始。几分钟之后,尼约斯湖面突然翻起60米高的巨浪,一阵爆裂声之后,巨浪泻落,一大团气体冲破水面,冲上天空,又向四周散发,笼罩了四周方圆20公里的地区,灾难就这样降临到四周的村落。
第二天,当在外工作的教师尤恩回家的时候,发现了这一惨剧,他的15名住在湖边的亲属无一幸免,就连他家那条看门狗,也倒斃在家门口,他立刻把情况报告了政府急救部门,请他们到现场作实地考察。
从巴富萨姆、丰班和巴门达,大批的急救队伍迅速来到尼约斯湖畔,不久,首都雅温得也派来了专家小组。他们发现,许多人都还好端端地睡在床上,虽说许多牛和狗已冲出村落,睡到了田间,但在那里也躲避不开死神的追逐,它们的尸体散落在田间。只有一些住在山坡上的居民,听到爆裂声,走出屋外,登上高坡观看,才幸免于难。
迷信原始宗教的喀麦麦隆人听到这消息后,认为是尼约斯湖元神发怒了,在惩罚周围的生灵,他们向自己周围的山、河、湖泊祈祷,或者远远地离开那些能够显灵的地方,只怕下一次的灾难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面积的灾难?专家们必须对国人有一个解释。据他们掌握的情况,恐怕是尼约斯湖底湧出了一股致命的气体,一下子把无法逃脱的人毒死在家中,或者追杀在广阔的田间。
但是,像硫化氢这些致命的毒气应该留下气味才对。而这里,第二天便再也没有异味,人也可以正常生存,显然不是那种剧毒的气体在作祟。这时候,专家们想到了古代意大利的杀狗洞。据说,那山洞人可以自由出入,丝毫不受影响,而每一条狗,只要进洞几分钟,就要倒地死去。原因是那座石灰岩溶洞只有一个洞口,而且高出洞内地面,当洞里的二氧化碳积聚过多时,无法跟洞外空气交流,沉在洞底,比人矮得多的狗进去后,无法吸到含氧的空气,因而窒息而死。难道尼约斯湖喷出的火是这种令人蓄窒息的二氧化碳?
要证实这个猜想,必须到湖底去考察。潜水员奉命带了氧气瓶,沉入了湖底观察取样。他们发现,在维尼斯湖底,确实存在厚厚的富含二氧化碳的水层,就象汽水瓶里的汽水一样,稍加搅动,便会冒出大量二氧化碳汽泡。平时,湖水的压力使这些二氧化碳留在湖底,一旦二氧化碳积聚太多,大量的气体便会冲破湖面,冲上天空,而二氧化碳气体比寻常空气重,一下子无法跟空气混合,便沉入山谷,淹没了湖畔的村庄,造成大批人畜的窒息性死亡。
杀人湖杀人的秘密揭穿了,人们开始设法消除尼维斯湖的隐患。科学家们在湖底安放了一台抽水泵,水泵上装有粗大的水管,直通湖面。水泵不停地抽出湖底的水,喷向高空,让二氧化碳随水喷到空气中,与大气混和,这样一来,二氧化碳就不会在湖底积聚了。另外,还在湖边安装了二氧化碳报警器,一旦二氧化碳超过限量,村民便可及时撤离。
大自然中,往往会发生一些灾变。有些灾难一时无法找到原因,于是就会有种种迷信的思想产生。但是,当人们从愚昧中摆脱出来,用科学的道理解释清楚灾变的原因时,那些由于恐惧产生的迷信思想也会随之烟消云散。而且,当人们掌握了科学,洞悉灾变原因之后,就会寻找出战胜灾难的办法,科学的力量就在于些。
布雷诺歪打正着
灯不点不亮,珍珠蒙上尘也会黯淡无光。闪光锋亮的枪炮,闲着不用,遇上湿气,便会长锈。再要使用,枪十枝有九枝要卡壳,大炮还要爆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的炮火沉寂了好一阵时间,除了军纪松驰,官兵心理承受不了,余下的便是武器装备大出问题。世界大战变成这模样,英国的给养部门真是始料不及,实在头疼得紧。
当时的英国虽说工业并不落后,但生产的钢铁,很容易生锈。不打仗,涂着牛油,还能够捱上三年两载。到战场上,经常使用,还不会这么快损坏。等枪成了战壕里的摆设,士兵们又懒得去擦拭,不几日便会长锈。
大臣们觉得,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定要改变钢铁厂只注意多炼钢铁,多造枪炮的错误,要他们炼出好钢来,让枪炮不再这么容易生锈。这个任务,当然地落到著名的炼钢专家哈里·布雷诺头上,而且要则日完成。
时间是那么紧,布雷诺不能再像往日那样,一头钻进实验室,从理论上进行探讨,求证出最佳的配方,然后用坩锅试验,成功后再进炼钢厂批量生产。产品还要进行测试,确定成功之后,最后投入正常生产。那样做,没等钢炼好,战争恐怕早就结束了。
他只得一头扎进炼钢厂,凭自己的经验,在炼钢炉旁作试验。该加哪一种有色金属,份量又是多少,能不能提高抗锈能力,一切都要有钢铁炼成才能确定。布雷诺觉得自己简直成了古代的炼丹术士。
不过,几次试验下来,布雷诺觉得还是有收获的。他发觉,把那种贵重金属铬加进铁水中去,炼出的钢便真的不容易生锈。于是他大胆地作了一次试验,大幅度提高铬的含量,看炼出来的钢会是什么模样。
钢炼成了,马上拿去造枪。枪装配起来了,马上拿去射击场试验。新的枪闪着银白色的光,大概不会很快上锈。它的外观,比前几次的试验品强多了,布雷诺暗暗高兴,只盼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完美结局。
哪想到,那种合金造的枪却不争气,它的强度不够,而且特别脆。子弹还未出膛,枪杆子已经裂开,弹片飞舞,险一些伤了试验人员。布雷诺摇摇头,把那支破枪扔进了废料堆。
布雷诺的试验,就像英国的天气,一直阴沉沉地见不着阳光。好不容易几天阴雨过去之后,天偶然放晴了。布雷诺匆匆经过厂里的废料堆,突然,从废料堆反射出一束阳光,照花了布雷诺的双眼。他遮住双眼偏过头,看到了一枝炸裂了的枪管。整堆废铁因为连日阴雨都锈得不成样了,只有那枝枪依旧熠熠生辉。
“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布雷诺咕哝了一句,刚走出几步,又突然停了下来。这东西虽然不能造枪,能不生锈也不错。他又往回走几步,小心捡起那段枪管,带回了实验室。一边造枪,一边搞些副产品也不错。
在实验室,布雷诺让助手对它作了完性分析,又作了锈蚀试验。结果意外地发现,这种合金钢有极强的抗锈能力,无论怎么潮湿,它都不会生锈,一般的酸碱都无损它的表面,布雷诺给它起了个光彩的名字:不锈钢。
布雷诺的主要任务是要造枪,当然没有功夫去想这种新钢种会有什么广泛的用途。不过他还是替它找了第一位顾客,那是一家餐具公司。布雷诺早就知道,他们对钢铁餐具意见大透了,生了锈又无法擦干净,就餐的人一见到便倒胃口,现在有了合适的替代材料。
不锈钢制的第一批餐具很快问世了,立刻大受欢迎。家庭主妇们更是对它们情有独钟,它们像银餐具那么美丽,价格低,又不必经常擦拭,太适合居家日用了。
等军方需要的合金钢也试制成功之后,布雷诺便更加热心制造不锈钢了,它在食品工业、化学工业里找到了更大的地盘,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
科学发明是在不断的失败过程中向前发展的,许多次的失败才会造就预料的成果出现。但是,对于原定的目标来说,有些试验是一种失败,但它本身,却未必不是另一种成功。有时候,歪打正着会让另一种发明创造问世,而且这种发明的价格不一定比原定目标的价值低。关键在于科学家要有明察秋毫的眼光,并抓住每一个能让创造发明诞生的机会。
中国“自然之友”
20世纪80年代,《百科知识》杂志的编审梁从诫先生正在编辑室值班。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篇来稿,这篇稿子他已看过三遍,还觉得意犹未尽。一位普通的公民,看得这么远,这么深,真不简单哪。
梁先生又一次读起那篇文章来。作者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呼声一浪高似一浪,乡镇企业迅速崛起,给中国工业注入新概念,新血液,但是,设备简陋的乡镇企业,规模不大,将成为中国的污染源,假如不注意这一隐患,它将成为影响环境,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
多么尖锐,又多么切中要害!能从一片热闹的鼓吹中发现问题,需要多么敏锐的眼光,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梁先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他感到,那位作者是他的启蒙老师,唤起了他对人类生存关境的关注,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他要投入保护环境的斗争。
经过深入的学习,连络了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梁从诫先生在1993年,和20多位知识界的朋友,到北京八里庄“玲珑国”一座荒废的古塔下,开会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民间环保团体,第二年,名为“中华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的组织正式在民政部注册登记,梁先生当仁不让,担任了会长,人们把它称为“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没有经费来源,完全靠志愿者奉献。梁先生的多年积蓄,当然成为了第一笔经费的来源。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观察员,并且跟新闻媒体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发现严重破坏环境的事故,他们之间的热线立即会接通,新闻媒体便会把问题曝光,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而制止那些错误行为。
“自然之友”是个民间团体,力量有限。他们的工作越积极,招惹的风险便越大,他们要监督的,不是一般的个人行为,常常是一个强有力的团体,甚至是带有保护色彩的地方政府。但是,会员们不怕用鸡蛋去跟石头碰,往往在威吓和打击之下绝不低头。
1996年春,云南省德钦县的地方财政遇到了困难。这里是贫困地区,无法用发展生产的办法解决问题。工资发不出,只能靠山吃山,政府的一个部门决定砍伐一片原始森林,把木头卖了,补足财政亏缺。
可是,那片原始森林,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的栖息地,假如把森林砍了,滇金丝猴就危在旦夕,这是一种多么短视的行为啊!一个物种就要在一些人的工资得到保障时被灭绝,怎么能够这样做?
“自然之友”的会员,云南省林业厅工作人员奚志农得悉了德钦县的决定,在自己无力阻止的情况下,立即向“自然之友”报警,同时连夜撰稿通知新闻媒体。梁先生接到电话,立即写信给国务院有关领导,请求保护滇金丝猴的最后栖息地。在中央有关部门强有力的干预下,德钦县终于撤销了砍伐原始森林的批文,那块滇金丝猴赖以生存的“天堂”得以保存。“自然之友”为保护环境作出了贡献。
到了1998年,美国克林顿总终访华,到桂林时,特意请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讨论环保问题,梁先生当然成为讨论的主角。梁先生把奚志农拍摄的野生滇金丝猴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向他介绍了保护滇金丝猴的经过。
克林顿饶有兴趣地问:“这种金丝猴目前还剩下多少?”“不足1200头。”梁先生回答,“据我们所知,灵长类动物中,只有滇金丝猴和我们人类一样,长着鲜红的嘴唇。它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
“哦,”克林顿认真地端祥着照片,“多可爱的一对母女,那是我的表亲。”他诙谐的回答,引起讨论会场一阵笑声。梁先生也笑了,他说:“是呀,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这事情总得有人去做。我们愿意为这事付出必要的代价。”他意味深长的话,引发了全场一阵赞扬的掌声。中国的“自然之友”,正与世界其他环保组织一起,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保护环境现在已经成为国策,谁都能够把它说得激昂慷慨。但是一旦跟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发生冲突,很多人就会把信誓旦旦抛到九霄云外。要坚持国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应该让所有的人保持清醒的头脑,相信科学,坚信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森林的使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还沉浸在征服自然的喜悦之中。种种新的发明诞生了,人类可以利用它们扩大生产,向大自然攫取更多的资源,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大块大块的农田被开垦出来,用上了机械,生产出更多的食粮;一座又一座城市拔地而起,街道上充满喧嚣,天空布满乌云,接纳更多不愿再住在乡间的人,去过舒适的生活;化学产品倾泻进河道,毒死了所有的生物;电锯声轰鸣不停,削平了森林,给工厂送去原材料。
人,仿佛真的从一个幼儿成长为巨人。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之后,就完全不必担心大自然的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对一些已经十分明显的弊端,人们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尽管一批有识之士已在大声疾呼,在普通人眼中,那只不过是杞人忧天,神经过敏。
人必须经受了切肤之痛,才会有深刻的体会。美国西部一座森林边,居住着管理员惠特曼一家,惠特曼早年的任务是领着人们去打猎,当野物几乎销声匿迹后,他变成了森林中动物的保护者。但是,人们并不理会惠特曼职责的变化,依然偷偷地进入森林,把打猎作为最好的消遣。
灾祸终于发生了。一个秋天的傍晚,偷猎者在林间燃起了一堆篝火,残存的火种立刻引发了一场山林大火。第三天,火才被基本扑灭。当惠特曼他们来到惨不忍睹的现场,发觉他要保护的野生动物,几乎统统化成了灰烬。找了半天,才在一株大树的枝丫里,发现一头幼小的美洲斯莫基熊。它浑身的毛已被燎蕉,眼餐桌上的烤乳猪几乎没有什么两样。看来,它也活不过今晚了。但是,小熊既然还奄奄一息活着,惠特曼总不能扔下它不管,他小心翼翼地把小熊抱回家中。
想不到那小熊的生命力是那么强,第二天它居然没死。惠特曼的女儿,十岁的莫娜便当起了熊保姆,试着喂它喝了瓶牛奶。小熊令人辛酸地在死亡线上挣扎了几天,渐渐活泼起来,成天跟着莫娜玩耍。
看着毛皮上依然伤痕累累的小熊,惠特曼感到心情无比沉重,也感到责任重大。他不愿再沉默下去,便拍了一张小斯莫基熊跟莫娜在一起的照片,寄给了州长。第三天,州里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这张照片,还组织了一篇文章,题目便是“森林的使者和善良的莫娜”,呼吁全体公民起来保护野生动物。惠特曼的上司也动员了一切誉论工具,替斯莫基熊争取一块可以生存下去的领地。消息在全国传开,小斯莫基熊成了保护野生动物活动的象征。
由于州长的提议,州议院通过了一项法律,严禁在森林偷猎,还拨款建立防火、防偷猎的管理员队伍,让惠特曼担任首任队长。其他州也纷纷仿效,这一下,惊动了美国总统,总统亲自召见惠特曼,给惠特曼所在的小镇授奖,问惠特曼还有什么要求。
惠特曼想了想,对总统说,斯莫基已经一岁多了,长得又高又大;森林还没长好,它无法回去,请总统替它找个合适的住处。总统满口答应,让人在国家动物园替斯莫基安排了住处,让所有到动物园的大人和孩子,都来关心斯莫基熊。
从此,一场灭顶之灾的幸存者,那头斯莫基熊住进了国家动物园,真正成了森林向人类派出的使者。每年秋天,在它侥幸躲过劫难的那天,动物园总要为它举行纪念活动,邀请惠特曼父女出席。惠特曼既高兴,又遗憾,因为在那次大火之后,森林尽管重新长成了,斯莫基熊却断了踪迹。
所以,当1959年,那头斯莫基熊在国家动物园病死之后,小镇向国家动物园提出申请,要让斯莫基熊回到它的故乡安葬。他们把熊葬在山林中当初发现它的地方,还在森林边上建立了一个博物馆,向人们介绍这种美洲熊的历史,博物馆的门口,挂着当初惠特曼拍的照片,还镌刻着一行字:“呻吟着的森林向人类派出的使者——让我们永远记住不幸的斯莫基。”已经从防火队退休的惠特曼,当上了博物馆长,每次他站在照片前,眼前总会出现当初的情景,泪水便充溢了他的眼眶。
保护动物,便是保护人类自己,这句话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而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又是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一切,都是人类从惨痛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道理。可惜的是,还有那么一些人,总以为只有人类才是万物之灵,为了人类的欲望,可以不顾一切地破坏环境,让生物一种一种地消亡。愚蠢的人啊!记住斯莫基熊悲惨的遭遇吧!
厨师的智慧
还在11月份,正是南半球的夏季,通往南极洲的航道应该是畅通无阻的时候,高斯号运输船却遭到了强烈风暴的袭击,意外地被封冻在离主航道二公里的厚厚冰层之中。
昨天,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暴从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刮来,风速达到每秒钟50多米,刮走了船上的无线电天线,把巨大的海轮推离主航道,就连生了锈的锚链也被擦得铮光铮亮。等风暴稍定,高斯号的船长发觉,整条船已被冰层封死在白茫茫的冰原之中,就像被活埋在冰雪的坟墓中一样。
无法跟外界联系,即使能联系上,基地派一艘破冰船来,至少得花一个月,那时候,南极洲将陷入漫漫长夜,气温会更低,主航道也会消失,高斯号会像泥埋的一般,被冰挤碎。唯一的办法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靠自己冲过两公里的冰层,把高斯号开上主航道。
在平时,两公里的水路,高斯号在眨眼间便对付过去了。现在,却要先把船头的冰敲开,船才能挪得动。水手们凿开冰洞,埋上炸药,把冰层炸开,船艰难地往前迈开了步子。但是船上那些备用的炸药太少了,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整整两公里,除非高斯号是条军火船,那些货物统统是炸药,才能通得过。
船长忧心忡忡地坐在船长室,俯身观察着海图。看来,高斯号恐怕只能被遗弃在这茫茫冰原中了。全体船员必须组成一支冰原突击队,从船上向冰原进发,寻找最近一个科学站。到那里,就有可能寻找其他方法撤出南极地区。
可是,要让一批没有经过训练的海员充当南极探险队员,去长途跋涉,穿越冰原,成算恐怕太小。但是,明知不可为,也一定得为之。船长开始考虑,如何编队,如何制雪撬,要带多少东西,这一切,船长也是外行,实在头疼得紧。
船长室的门被人敲响了,船长头也不抬,喊了声:“进来!”门是开了,进来的人却一言不发。船长抬起头来,惊讶地发现,来的竟然是船上的大厨师罗伯斯特。
大厨师怄怄昵昵地开了腔:“船长,我知道要给船开道是一桩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我不懂,只会烧饭,不该在这个问题上多嘴,可„„”船长听了,弄不懂他想说什么。时间这么紧,他又来纠缠不清,便叫他快说。
“在我们家乡,”罗伯斯特还是不紧不慢拉开了话匣子,“也有过冰天雪地的日子,有时候,地上的冰雪厚厚的,影响走路。他们就找到我,向我讨炉膛里的黑灰,把灰铺在路上。太阳出来了,路上的冰就化得特别快。船长,我„„”
“对呀,”船长喊出声来,走上前去,紧紧握住罗伯斯特的手,“谢谢你,你找到了好方法,这一下我们得救了。快走,到你的锅炉间去。”说完,拉着他便出了船长室。
全船的人都动员起来了,他们把厨房里的煤和煤灰,一屋屋搬到了冰原上,从船头开始,铺出两三米薄薄的灰层,一直通向冰原的尽头。煤灰用尽了,连有色的垃圾,塑料垃圾也用上了。这些垃圾跟雪混在一起,形成一道深色的道路。
天气真帮忙,一连几天,风暴再也没刮起来,太阳也总斜斜地照着雪原。这里的气温还在零下十几度,但是,那条黑黑的痕迹比旁边雪白的冰原更多地吸引了太阳的热量,它下边的冰雪便开始融化,厚厚的冰原变薄、变脆。
终于,高斯号终于发动起来,它小心翼翼地用船头撞向变薄变脆的冰层,咯咯地一阵响声之后,围困高斯号的冰原开始裂开,露出一条窄窄的航道。
高斯号沿着这条航道,艰难地往前开,抢在另一次风景之前,驶进了主航道。高斯号终于运用各种颜色吸收光波不同的特点,让一部分冰原吸收了太阳热量,闯出了冰雪的地狱。
南极地区寒冷的原因之一,是它完全覆盖着冰雪,雪白的地面完全反射了可能到达地面的阳光,地面无法接受和贮存太阳光的温暖。而黑色的物体之所以容易变暖,是因为它完全吸收到全部可见光。大厨师所提供的方法,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可见“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即使在日常的生活现象中,也包含着科学道理。
神秘的蜻蜓
在人类发明飞行器,并且把它造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精妙之后,发现自己的这种巧夺天工的东西,竟然越来越不中用,许多性能,居然无法跟大自然的飞行一族相比拟。这可大大损伤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尊严。
在幻想着像鸟类一样,能自由翺翔于长空的最初年代,人类不以向飞鸟学习为耻,达·芬奇就设计过朴翼飞行机。但是,以后人类知道,只看到飞鸟朴动双翼,认为自己只要一样做就能上天,是不现实的,因为人类没有像鸟类那样巨大的胸肌。于是,人们分析了鸟类的翅膀,看清了它的结构,才是升空的主要原因。这一点,人类做得到。于是,莱特兄弟凭着流线形机翼和螺旋推进器,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升空,人变成了鸟。
人是不会就此就满足的,他们把飞行器造得更大,更好,要超过飞鸟。但是,在飞机变大之后,机翼也就要更大。尽管人们把制造机翼的材料一变再变,使它更轻,更牢固,它还是不行,上天之后,飞行速度一加快,机翼就因为震颤而四分五裂,飞机便成了称铊,来一个倒裁葱。
在失败了多少次之后,飞机的设计师们这才想到,大自然创造了能飞的鸟和昆虫,它们从来不折翼长空,一定有它们的道理。应该向它们学习学习,人类的飞行器才会不致于出什么问题。
该找什么动物当老师呢?鸟类?不行。它们的翅膀是有羽毛的,人们的飞机不能招惹那个麻烦。这时候,人们发现了蜻蜓。蜻蜓的翅膀又轻又薄,几乎是全透明的,它似乎一捅便会破碎。可是,它却能以高速扇动,从来不会折断,这是为什么?
设计师们一公分一公分检查蜻蜓的翅膀,理解它们每一个部位的作用。最后,他们发现,在蜻蜓的双翅末端,沿翅翼的后缘,各有一块小小的深色结构,它们比整个翅翼都厚一点,试验证明,就是这小小的一对加厚的部分,避免了整个翼翅的危险,有了它,即使作高速的震动,整个翼翅也不会因为震颤而破碎。
于是,设计师们给飞机的双翼也加上了蜻蜓的翼痣,把相应部分加厚。飞机上天之后,速度和以前一样加大,双翼却安然无恙。人们向蜻蜓学习,终于避免了由于震颤而引起的灾难,飞机变得更大,速度变得更快了。
人类当然不会因为这点进步而满足,设计师们已经从向大自然学习的过程中尝出了甜头。他们还发现了小小的蜻蜓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本领:在它强有力的腹肌带动下,轻盈的翼翅有无与伦比的飞行效率,任何人造飞行物的效率都难望其项背。
英国的一位空气动力学家费了十年功夫,终于发现了蜻蜓的高效率飞行的秘密:在飞行的时候,蜻蜓不但上下拍动翅膀,还同时作快速的回转摆动。两种复杂的动作结合,使蜻蜓的翅膀前沿上方,形成了一种气流的旋涡,压力变得跟台风的中心一样,几乎等于零。这样,整个蜻蜓的升力便大大地增加,飞行效率就这样大大提高了。
新发现刺激了设计师们的创造欲望。又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工程师们终于造出了第一架“机器晴蜒”,它仿照蜻蜓飞行的方法,只要用微型电池提供能源,就可以持续飞行数小时,效率之高,实在惊人。
这种小型的机器蜻蜓首先被用作侦察,由电脑程序指挥,它可以带着摄像机,偷偷溜进任何它可以飞到的地方,然后用无线电或者微波通讯,使出人们想要知道的一切信息,甚至偷看到敌方司令部墙上的作战地图。
神秘的蜻蜓,用几亿年大自然赋予它的种种功能,教会了人类,让人类在短短十数年中,学会了它们长久进化之后才掌握的神秘功能。
大自然创造的奇迹是那样丰富多彩,动物们虽然在整体上无论如何比不上人类,但在某一个方面却比人类高明出许多。把这些高明极了的特点变成人类的新创造,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人的眼睛让我们制造了照相机,松树的躯杆让我们造出了不怕强风的电视塔,贝壳的形状构成悉尼大剧院的屋顶。这种科学,便被称为仿生学。
失踪的纽扣
这一年,俄罗斯是极端的寒冷。城市里,积雪封闭了道路两侧居民的宅门,路上的积雪越堆越高,让行人和车辆无法出行。三天一场风,五天一场雪,老天似乎根本不想让天气有一点转暖的迹象。
只要家里有一只烤火炉的人家,从大雪封门的那天起,一家就只肯围在炉火旁,借炉火的温暖,熬过这奇冷的一冬。至于那些贵族和高官们,他们有厚厚的皮衣,根本不怕风雪,他们有马车,用不着一脚深一脚浅地踩着雪往前走,所以,他们依旧巡察各地,参加宴会,上朝议政。
就在皇村,离彼得堡不远的地方,驻扎在这里的禁卫骠骑兵,日子就更苦了。空旷的田野,低矮的军营,简陋的设备,让骠骑兵们冻得够呛,何况军人必须遵循条例规定,放哨、操练,人就得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里挨冻,怎么能受得了。
幸亏骠骑兵是沙皇的御林军,许多皇室子弟都在这里担任着军职。沙皇知道天气特冷,下了道御旨,给皇村的士兵每人发一件呢大衣御寒,表示沙皇陛下对下属的关心。
军官们领到了这批军大衣,立刻想到,应该举行一个仪式,把大衣发到每一位士兵手里,同时宣谕沙皇陛下的御旨,每个人也应该同时宣誓,陛下仁爱,大家就该忠诚,整死为沙皇陛下尽忠。
谁也没料到,效忠会变成了一场骚动,出了不大不小的一个笑话。士兵们好不容易听过训,宣过誓,排着队领出了自己的大衣,早已冻得手脚冰凉,立刻把军大衣扣出了身上,好缓解一下挨冻的难受。
哪知道衣服穿上身后,正想把大衣扣紧,伸手一摸,却摸不到纽扣。没纽扣的军大衣?军需大臣简直在开大伙的玩笑,总不成让哨兵敞开着衣襟站岗,或者拿把带子缠在身上!一时间,嗡嗡的议论变成了喧哗,弄得驻军的司令大为光火,立即派人到城里去兴师问罪。
也不知是谁打了小报告,军需大臣刚得知这椿事,陛下便传他进宫,责问他为什么军大衣没有纽扣,让宫廷在骠骑兵面前丢了丑。军需大臣一点准备都没有,只得回禀说:“陛下,请恩准臣下去军服厂调查一下,然后回宫接受陛下惩处。”
军需大臣风风火火赶到军服厂,那儿的头正在催促工人们加班加点,或者外地的士兵也要补发军大衣,他拿不出军大衣,弄不准便要军法从事,他可不愿丢了这肥缺,更爱惜领子上那颗脑袋。
听了军需大臣严厉的责备,厂长感到十分委屈。他朝军需大臣说:“大人,这是不可能的。订纽扣是我们的工序,缺一两件有可能,那也许是一种疏忽,怎么会每一件都不订?纽扣是我亲自去制作的,跟您身上的衣服纽扣一样,是锡制的,正面是双头鹰的图案。”
军需大臣也不相信每一件都没纽扣,便叫厂长带着去仓库,立刻选一批送去皇村,免得迟了又有人打小报告。厂长立即亲自带了大臣去仓库提货。
打开装军大衣的箱子,厂长和军需大臣一下子傻了眼,那些军大衣成品居然跟送到皇村去的一样,也没有纽扣,只有一些粉末散落在订纽扣的地方。这一下,军需大臣只觉得天昏地旋,这一次,他真是难逃其咎了。
果然,沙皇十分震怒,立刻把军需大臣关进监狱,要治他的罪。别的大臣都不敢出声,只有科学院院长站出来说:“陛下,您错怪军需大臣了。”说完,便把一只锡壶放到屋外,请沙皇第二天再下令处置军需大臣。
第二天,院长请沙皇去看那只锡壶。锡壶看起来没有变化,但院长用手轻轻一碰,锡壶立即变成一摊黑灰。原来锡经不起严寒,锡纽扣一挨冻,便变成了一撮灰。军需大臣被赦免了,他从此再也不敢用锡做纽扣了。
世上各种物质都有它们本身的特性,如果不去了解它们在各种情况下会发生的变化,就会犯错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军需大臣和军服厂厂长就因为不了解锡在严寒状况下可能发生的变化,按通常情况用它制作军大衣纽扣,结果险些因为这小小的失误丢失了性命。因此,只有掌握科学,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不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
蝙蝠和超声波
当一件金属铸件需要检查一下内部结构时,专家们会建议,用超声波检查吧,它可以让你了解铸件内部每一个角落,看一看是不是有裂缝,会不会影响质量。
当你想检查一下自己腹内的软组织,其他检查手段无法实施时,医生会开给你一张超声波检查单,在超声波检查仪上,医生可以看清那些软组织,分辨组织是否有什么毛病。
什么是超声波?人们是如何发明这种先进的仪器的?说也奇怪,这种仪器是科学家向蝙蝠学习得来的,它其实是模仿了蝙蝠的功能,是一种人造的蝙蝠感觉器官。
蝙蝠?那种白天挂在石洞里,到晚上再出来捉虫的东西?它居然能当人类的老师?是的,这并不是蝙蝠的大度,而是人类的聪明智慧,学习大自然,改选大自然的结果。
斯帕拉捷是第一个研究蝙蝠取得成功的科学家。他是意大利人,每晚总要到蝙蝠聚居的山洞,观察蝙蝠是如何捉住飞蛾的。根据用进废退的进化原理,蝙蝠的双眼应该不会有多么高明的视力,但是,它们能在昏暗的环境里,灵活自如地飞翔,哪怕是一根树枝也不会碰上。那些狡猾的飞蛾,一感到危险,便会立刻收起双翅,打着转直跌地面,但这种特技飞行总是逃不脱蝙蝠的追逐,蝙蝠的飞行技术比它们更强,飞蛾无论飞出哪里,蝙蝠也总“看”得见。
斯帕拉捷设法用贴片遮住蝙蝠双眼,让它瞎着眼去狩猎,蝙蝠却一点没有感到不方便,依旧腾挪飞旋,活得比不瞎时更好。于是,斯帕拉捷想,蝙蝠是哺乳类动物,或许它跟那些走兽一样,有狗一般敏锐的嗅觉,靠这来感知飞蛾的吧?
他在蝙蝠鼻孔里塞进两个沾着化学品的小球,根据他的经验,塞了这东西,就是猎狗也得重伤风。可是,蝙蝠却不怕,一飞到空中,立即朝猎物冲去,几个跟斗一翻,立即逮住了飞蛾,看来,它没嗅觉也不怕。
试了触觉,再试温度的感觉,斯帕拉捷还是难以让蝙蝠失常。他开始注意蝙蝠那对永远竖起的耳朵,那可是最后一种可能了。果然,当斯帕拉捷把棉花球堵住了蝙蝠耳朵后,蝙蝠立即变成无头卷蝇,到处碰壁,更谈不上捉虫了。听觉是蝙蝠感知世界的手段。
但是,听觉或许可以辨方向,但要在飞速运动中探知远近,恐怕还是十分困难的。何况树枝根本不发出声音,蝙蝠又怎能“听”得这么清楚呢?
既然知道了蝙蝠是凭听觉感知一切的,斯帕拉捷就有了研究的途径。多次试验之后,他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蝙蝠自己能发出一种声音,那是一种人耳感知不到的超声波,蝙蝠发射出这种声波后,撞上前方的物体,反射回来,双耳接收到回波,就能判别出物体的距离、大小和特征,知道什么该躲避,什么是食物,该如何追捕,更是神奇极了。
现在,斯帕拉捷对蝙蝠的研究已经接近终端。但真正的终端是什么呢?它必须找到这种发现对人类有什么作用。他感到,人类有时也会处在跟蝙蝠相似的环境中,比如黑暗中,要在不能使用双眼的情况中探知外部世界,蝙蝠的超声波系统确实可以模仿。其他科学家根据斯帕拉捷的设想,制造出能发射超声波的仪器,同时制造出灵敏的反射波接收器,仪器还能分析距离和形状。
后来,超声波的穿透力极强,在穿透各类组织的交接面后,还会反射出不同的反射波,不同的反射被接受后可以组成一个图象,这图象便是我们要了解的东西,于是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波成像仪也应运而生,分别用于医学检查和铸造业。蝙蝠的功能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有许多动物虽然无法跟人类相比,但是,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有它的“绝活”,鹰的眼,狗的鼻子,以及蝙蝠的超声波发射和接收器,这些生存本能虽然太低级,但是人类能仿制体现这种本能的仪器。制造这种工具或者建筑叫做仿生学,仿生学使用的范围极广,甚至包括最高层次的制作,多足的机器是多足虫的仿制品,反道弹武器装上青蛙眼的仿生仪器,蝙蝠的超声波系统却最贴生活,因此,这种仿生仪器一定会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
借来的小花猫
雨下了半个月,河南杜旗县饶良镇的老黄一家苦恼了十五天。他们一家三口,住在两间泥瓦房中,屋外是一条泥路,大雨把路打得稀烂。上班也好,上学也好,都得走一步,滑一脚。孩子年纪小,好几次摔倒在烂泥中,滚得像个泥人。于是,劳累了一天的老黄夫妇,回到家还得替儿子里里外外扒个干净,洗上半夜的衣服。
最让人苦恼的还不是这些。雨水灌满了下水道,原本安居在里边的老鼠,也得躲避水灾,一个个都进了老黄家,安营扎寨,当起了半个主人。这下子,老黄家的东西可是遭了灾。米袋被咬破,床柱子、木櫃被啃得伤痕累累,袜子拖得不知去向,孩子的作业,也变成了老鼠垫窝的被褥。每天晚上,老黄不得不两次三番从被窝里钻出来,乒乒乓乓地追打那些讨厌的不速之客。唉,这种日子哪时才能结束!
老黄愤愤不平了几天,开始思量对策。这老天要下雨,可是谁也管不着的事;老鼠闹灾,人总应该有办法对付。下药?买捕鼠器?恐怕不能一劳永逸。得去找头猫来,养在家里,老鼠就会躲得远远的。
两天之后,老黄果然从同事老张家借到了一只小花猫,用塑料桶装着,带回了家。一家三口立即聚在老鼠出没的内屋,一起跟这位借来的老鼠克星见面。
呀!多漂亮的小东西。一身黄黑白三色毛皮,两只大眼睛瞪得圆圆的,正审视着这陌生的新家。突然,小花猫扇了扇鼻翼,好像嗅着了什么气味,它的双耳竖直了,眼瞪得更圆,颈子上的毛也直立起来,呜的一声,便窜进了床底下。一阵响声过后,小花猫咬着一头老鼠从床下钻出来,扔到老黄面前,一边低低地吼着,一边用前爪拨拉着那只早已吓死了的老鼠,好像在向新主人汇报自己的战绩。
“好!好小花。”老黄高兴得笑起来。“今晚可有个好觉睡了。”一家人欢欢喜喜吃了晚饭,替小花猫准备了一个舒适的窝,便安心地上了床。这些日子太累了,今晚有小花猫作守护神,没过多久,三口人都沉沉地进入了梦乡。
雨还在下着,雨水渐渐从屋顶渗入老黄家的土坯墙,那土墙经历了半个月的浸透,已经无力支撑沉重的屋顶,眼见一场灾难就要降临,而屋顶下的人们却全然不知,还在做着自己幸福的好梦。
半夜时分,土墙顶部,靠近屋顶的地方,开始一小块一小块地往下掉泥渣,屋僚也发出咯咯的响声。蜷缩在窝中的小花猫支了支双耳,突然蹿了出来,它嗷嗷地叫了几声,猛地跳上了老黄的床,在被褥上蹦来跳去,不断地叫着,一声比一声吼得响。
“干什么呀!”睡得正香的老黄不乐意了,逮老鼠也不必追到床上来。他迷迷糊糊想起了老张借给他猫的时候说的话,小猫换了家,开头几天总不习惯,呆久了就会把新住处当自己的家。“才第一天,难怪难怪。”想到这里,他翻了个身,又睡着了。
小花猫看到老黄无动于衷,变得更加狂躁。它直冲向老黄,伸出前爪,狠狠地抓挠起老黄的被窝来。“啊呀!”老黄惊呼一声,睡意全消,伸手去脸上一摸,疼疼的,湿湿的,显然被小花猫抓破了脸。
“该死!”老黄顺手拉亮了电灯,坐起身来,朝四遭搜索着那只捣蛋的猫。只见小花猫已经跳下床去,正弓着腰抬起头,一边呜呜地吼叫,一边紧张地盯着房顶。
老黄抬头一瞧,“不好,屋子要蹋!”他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快起来!快!”他一叠声叫起妻子,又冲进隔壁房间,抱起熟睡的孩子,拉开家门,三口人一下子冲进了夜雨之中。刚跑出十米,只听背后轰隆一声,回头瞧,自己那两间屋子已经倒蹋成一堆废墟。
一家人惊魂未定,脚底下却传来一阵呜呜的哀叫声。那只随他们逃出灾难的小花猫,正望着倒了的房子,一边叫一边抖着沾满泥浆的爪子,它真不乐意来到这难受的泥泞之中。
老黄的妻子爱怜地抱起小花猫,心里只有一句话:要不是为了逮老鼠借来这只小花猫,今晚上是什么结果,可真难说呢。
科学家告诉我们,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发展了比我们人类更敏锐的感知危险的能力。在地震发生的前夕,我们总是一点感觉都没有,而动物常常会感觉到大地轻微的震动,以及地震的具体征候。它们会变得狂躁不安,急着跑到空旷安全的野外,不肯进屋子。当年辽西发生强烈地震,就有位经验丰富的老饲养员,根据家畜的异常表现,救活了一村人。老黄一家逃脱灾难的故事,再一次证明了同样的道理。
拿不走的百万美金
和世界上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一样,一向以精明、老到著称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居然也出了个特异功能大师,他叫尤里·盖勒。据说他自小就神功盖世,看得见常人无法看到的异状,能预知未来,还能用意念使钉子弯曲,小久弯形,香烟自己进退自如,等等等等。
假如尤里·盖勒只在以色列猖狂,正像俗话中说的“山中无老虎,猴儿称大王”,那也只能迷倒本国一些无知之徒。但是,1971年,尤里·盖勒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美国科学家布哈里奇。他使尽浑身解数,让布哈里奇相信他确实有点异于常人,带他到实验室进行测试,可是那些先进的科学仪器,对尤里·盖勒的神功,一概无法辨识,这一下更使布哈里奇疑惑不止。于是,布哈里奇把尤里·盖勒带进了美国。这位当年的以色列神奇人物,终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让所有好奇的科学家刮目相看。
尤里·盖勒确实精明,他立刻抓住科学家们追根刨底的脾胜,不怕疲劳,不计报酬,到一个个实验室接受测试。就连举世闻名的贝尔实验室他也去过;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也去过,甚至进了戈达德宇航中心,那里的科学家们跟布哈里奇一样,对自己的本行极为精通,对人世间骗人的把戏却所知甚少,无意中成了尤里·盖勒的义务宣传员,那些名牌机构,一处处都成为尤里·盖勒表演自己的舞台,他无需再说什么,立刻摇身变成了世界级的“特异功能大师”明星。
尤里·盖勒春风得意,跨洋去英国,到著名的伯克贝克学院表演了自己的得意杰作,一场表演,他大获全胜,那里的学生教授无不折服。可当他得胜回朝,又来到昔日走向世界的跳板,今日的大本营美国,却发现自己的对面,站着个水火不相容的死敌。
一个白胡子老头,居然还是魔术世界的传人,却来考较起经过最新科学考验过的大师来了。这位叫兰迪的魔术师说话也真气人。他说,那位“大师”,不过是魔术界的业余角色,而他却是此行的专家。大家都在骗人,不过大师的水平也太不值一哂。凡是“大师”能做到的,“本专家一定做得更出色”,而且,每次表演之后,他一定把障眼法公诸于众,让大家在“哦”的一声惊叹中前疑尽释。这不是硬来折台,又是什么!
最气人的,是兰迪每次表演都让人制成像带,送到电视台播演。当今的新闻媒体简直无所不能,更多的人在电视机前就可以看到一切,这简直让尤里·盖勒无处藏身。这白胡子家伙简直恶毒透顶啦。
偏偏尤里·盖勒无法跟老头面对面去争个高低,那些带子他都仔细看过。信封里装了些什么,他兰迪偷看的本领确实胜人一筹;那种偷偷用一枝早已弯曲的铁钉换下笔直钉子的技巧,他兰迪似乎更专业化;桌子边,椅子角,在人们不经意之间,都能让兰迪当作扭曲小勺、钥匙的工具,尤里·盖勒自己绝对不能那样运用自如;作为魔术世家的传人,在暗中用吹的气让香烟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还要装着是眼光、是意念完成这一切的,那种炉火纯青的表演艺术,真可称作深得其中三昧。看到这一切,尤里·盖勒只得退避三舍,凡是兰迪出现的地方,他无论如何不肯涉足。他知道,装得越是大度、越容易博得善良的人们的同情。
不幸的是,白胡子老头简直像只好斗的公鸡,凡是尤里·盖勒表演过的神功,他无一不重复一遍。表演的时候,兰迪还怀揣一张一万美元的支票,声明有谁能表演他做不到的“神功”,他立即奉送那张支票。可惜那张支票一直好好的揣在兰迪的西装口袋里,尤里·盖勒要的是岌岌可危的名声,对一万美金当然没有兴趣。
兰迪和尤里像推着一台石磨的冤家对头,围着一个圆心旋转,谁也追不上谁。尤里·盖勒还有着一批信徒,享受着自由世界胡说八道的自由;兰迪老人依旧为自己的信念而斗争,他投入了斗争,虽然在有生之年不一定能取得胜利,但他宁愿在刀光剑影里倒下,也不愿悄悄地溜走。如今,他的悬赏已经升值,那张支票已签上100万美元的数字,但还是没人敢去当那个百万富翁。
众所周知,科学是在与愚昧和迷信的斗争中诞生的,也在与迷信和伪科学的斗争中不断完善了自身。在科学昌明的今天,迷信和伪科学依然会找到它藏身立足之地,并借用种种手段蒙骗人们。只有擦亮我们的眼睛,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手段,我们才能把这场长期的斗争进行到底。
谁在弹琴
在交通西路老宅子住了一辈子的孟老缺,终于等来了改善家居的好机会,交通路拓宽,孟家要拆迁,新居造好了,在城郊的白云新村,那真是个环境优美的好地方。
和世界上所有的好事一样,它们总会夹杂上一些遗憾。白云新村的新居虽好,住室平方却只能与老宅一样,两间住室,一个客厅,依旧要住全家三代八口人,还是太挤。
孟老缺开始盘算:有人会贪图新房,要是能换一处三室一厅的屋子,那该多好。于是,老缺在调房处挂了号,足足忙了一个月,终于换到一处三室一厅的旧房,这才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哪!老缺一家人对这次调房简直满意极了。
不料在调房协议都签订之后,孟老太却提出了异议。老奶奶年纪大了,脑袋难免有点迷信。这几天她到老屋处作了调查,邻居的老太太们说,那屋子里死过一个年轻人,是风水不好,谁住进去准背时背运,说不定还会闹鬼。但是,事情已办到这地步,要改是不成了,何况她一张嘴敌不过七口,她也只能怏怏地随大家搬了进去。
刚进新家,老奶奶立即盯着大门顶怔住了。那里嵌着块圆圆的镜子,镜子已经破了,残留下来的半块上,画着一半八卦图,这可是块辟邪镜。能辟邪的镜子居然被邪气震碎,可见屋子里邪得凶,这怎么得了!想到这里,老奶奶的脑子轰的一下疼起来,这天,她连晚饭都没有心思吃,早早地上了床,双眼瞪着房顶,想睡也睡不着。
到下半夜,老奶奶还没睡着。她一边默念“阿弥陀佛”,一边提心吊胆地听着四周的动静。这时候,放在客厅里桌上的那架电子琴,忽然叮叮咚咚杂乱无章地响起来。老奶奶吓得大喊大叫:“鬼来了!鬼在弹琴!”
全家人都被吵醒了,电灯一间间亮起来。大家来到客厅,只见电子琴好端端放在桌上,老缺的孙子临睡还在那儿弹过,位置也没变,哪来的鬼?再问老奶奶,她却怕得浑身哆嗦,一再说有鬼弹琴,绝对不会错。
第二天,老奶奶真的病了。一家人好纳闷,老奶奶从不说谎话,也不可能是在做梦,可究竟谁去弹响了电子琴呢,或者说电子琴为什么无缘无故自己会响起来,谁也说不清。这蹊跷害得一家人头脑发胀,茶饭不思。不跟老奶奶说不行,要跟她解释又没真凭实据,真的烦死人了。
一连三晚,孟老缺都提高着警觉,打算一听到电子琴响就去查个究竟。他要孙子每晚把琴放到桌上同一地方,孙子明白爷爷的意思,也一定要睡到爷爷房里,到时候就能跟爷爷一同去破案。可是那琴偏偏哑巴了三晚,害得老缺一吃过中饭便想打瞌睡。
第四天,老缺硬撑到半夜,依然没听到客厅里有什么动静。孙子早已呼呼入睡,老缺也忍不住堕入昏昏欲睡的状态。不知过了多久,客厅里突然又咚地响了声。老奶奶当然又是第一个听到了声响。这一次,她没大声喊叫,只是抖抖地推醒了老缺。
这一次,醒了的老缺也清清楚楚地听见,客厅里的电子琴确实又响了一下。他咬咬牙,轻轻推下床去,蹑手蹑脚朝客厅摸去。在他身后,又跟来了好奇的孙子。灯没亮,祖孙两人因为习惯了黑暗,倒也能把一切都看得清。
房门轻轻地拉开了,祖孙俩一齐朝桌子看去。这时候,电子琴又叮咚响了两下,两个人清清楚楚看到,他们家养的那只小黄猫,正在桌上蹲着,一只前爪还伸在空中,显然它正在巡视自己的新领地,好奇地抓挠着那个会响的东西。
客厅的电灯亮了,老缺和孙子舒了一口气,走近桌子。老缺抱起黄猫,孙儿拿了自己的电子琴,一起回到房中。“奶奶,是小黄在弹琴。”孙儿拨弄了一下电子琴键,“没有鬼,你不会背时。”
听了这话,老奶奶一骨碌坐起身来。她忽然觉得,自己的脑袋好多了。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还有好多是我们无法说得清的。迷信的人便会“疑心生暗鬼”,硬往鬼神上想去,有时候事情就会变得更加神秘。但是,只要我们相信科学,细心观察,那些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一定会真相大白。科学一定会战胜迷信。
大漠深处赶骆驼
虽然每个人不可能都去沙漠旅行,不能亲身经历那种死亡之海的穿越。但每个人都可以在屏幕上领略一下大漠风光。无边无垠的黄沙,此起彼伏的沙丘连绵不断,一列骆驼队伍在沙丘间蜿蜒前行。
骆驼是沙漠之舟,它们背负着沉重的货物,一头跟定一头,慢吞吞走着,赶骆驼的不去催它,即使是狂风和沙暴,也不会改变它们一成不变的步伐。骆驼,成为沙漠深处唯一的生命风景线。
哈卜尔德是一位刚刚加入骆驼队的青年。他是新人,只能在骆驼队的中间干活。骆驼队的第一头骆驼,由古里安大叔照看。古里安大叔路线最熟,哈卜尔德真想跟他并肩向前,边赶路边向他学习,早一点熟悉这大漠里的路线,可是,哈卜尔德连古里安的影子也瞧不见。骆驼的最后,是默罕默德老爹的骆驼,他的骆驼挂着驼铃,老远就听得见驼铃声,哈卜尔德却也无法去听他诵念《古兰经》。整个驼队,人与人无法交谈,因为骆驼一头尾随一头,不许并排前进。沉闷啊,沉闷,闷得哈卜尔德简直要发疯。
到第二天,哈卜尔德实在忍受不住了。他弄不懂,这些该死的畜牲,怎么不肯肩并肩走呢?骆驼队变短些,不是更容易指挥吗?他一定要去找古里安大叔,提一个合理的建议,变一变这种一成不变的老规矩。
年轻人想到什么便立刻想干。他催动自己坐着的那匹骆驼,往骆驼队的前头赶去。他急着找到古里安大叔,超过了一匹又一匹驭货的骆驼。他没注意到,当他的骆驼跟一匹骆驼并肩时,两匹骆驼不知不觉地加快了步伐。当他的骆驼跟古里安大叔那头肩并肩时,整列骆驼都加快了步伐,他身下那头,和古里安大叔那头,更是兴奋不已,几乎想拔腿飞奔。
“别干傻事,哈卜尔德!”古里安大叔一骨碌从骆驼上滚下地来,一边大喊,一边死死拉住自己的骆驼,让哈卜尔德和他的骆驼走在第一位,整队骆驼这才安静下来。这一折腾,古里安大叔早累得气喘吁吁,老半天才平息下来。
哈卜尔德吓坏了,早从骆驼上滚身下地,牵着骆驼,回过头跟古里安大叔说话。“大叔,”哈卜尔德满脸愁云,“你说沙漠里这么单调,还要让骆驼拉成长队,害得大家只能自言自语,你说谁受得了哇!不如把骆驼赶拢在一起,大伙儿也能说说话,消消闷呀!”
“你这傻小子!”古里安大叔骂道,“我独自一个走在前头,走了几十年,也没闷死。你给我好好学着,别给我制造麻烦!”说着,让自己的骆驼跟在后边,自己却跟哈卜尔德一同走在骆驼队的前头。
哈卜尔德被封了一通,委屈得低下脑袋不敢吱声。古里安大叔叹了口气说:“你见过野骆驼吗?它们倒是成群结伙到处游荡的,不会一头跟着一头。它们一旦嗅着沙漠里绿洲的气息,便会立刻朝前飞奔,谁也不肯落后。肩并肩的野骆驼越多,它们飞奔的速度也更快,你知道这是为的什么?”
哈卜尔德哪里懂得这些?他抬起头,满眼疑惑地瞧定左里安大叔。“那是一场生与死的斗争。”古里安大叔接着说,“沙漠绿洲的水草和水太少,跑得慢的骆驼喝不上水,吃不到草,只能挨饿。它们肯定赶不到第二个绿洲,就会死在途中。野骆驼飞奔起来,沙漠的天空立刻会布满黄沙,它们是在争夺生存的希望。”
大叔回头指了指家骆驼:“你看,家骆驼都背着货,它们能像野骆驼那样飞奔吗?跑起来的话,不累死才怪呢。所以人才驯练它,一头跟一头慢慢地走。你要把它们赶在一处,它们的野性就会发作,你争我抢,越跑越快,那时候,就没有骆驼队了。懂不懂?”
听了这话,哈卜尔德才明白,刚才有多么危险。因为自己的无知,险些给全队酿成大祸!看来,就是赶赶骆驼,也有许多科学道理呢。他惭愧地低下头,半晌说不出话来。
“回去吧,小伙子!你的骆驼就留在第一位,让我来看管。今后可别莽撞。”听左里安大叔的吩咐,哈卜尔德乖乖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人类为了让负重的家骆驼节省气力,才驯练它们排作一串,这样才能不紧不慢地坚持到最后。我们常常赞美骆驼的坚忍不拔,却不知道这正是人类改变骆驼本性的措施,它是完全符合科学道理的。假如有人天真地想加快家骆驼的速度,让它们并肩前进,那只会激发它们的野性,招来一场生命的争夺战,导致全军覆灭。科学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
拆不散的冤家对头
在美国所有的州中,拉阿斯加可算是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了。它位于北美洲的西北角,常年冰封雪盖,除了渔业以外,能够进行的产业,大概就是养殖了。过去,这里曾有过饲养驯鹿的土著人,现在,这种行当已经不复存在,留下的驯鹿,也大多围进了瓦尔迪滋自然保护区,让鹿群成为这块冰天雪地的保护区里,确实存在生命的象征。
让鹿儿自由自在保护区里生存。不再像以前那样保护它,管理它,人们确实感到十分轻松。但不久,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便发现,驯鹿的天敌狼,却因此得其所哉。它们可以围剿驯鹿,每天都大快朵颐,而驯鹿群却一天天减员,大有被全歼的危险。
保护区的护林队长塔纳诺是土著人的后代,那些驯鹿本是他的祖先的遗产,对鹿群有着深厚的感情。至于那些恶狼,自古以来,便是塔纳诺祖先们的死敌。所以,当保护区的鹿群出现危机的时候,塔纳诺当然不会手下留情,他立即组织了一支猎狼队,开始了剿灭恶狼的行动,他发誓一定要消灭狼群。
塔纳诺比他那些祖先可强多了。他的祖先当初为了保护鹿群,只能使用弓箭对付恶狼。可是,塔纳诺的护林队却拥有先进的火器,还能布置种种临井,拉起电网。野狼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真是毫无生路。在杀了一大批恶狼之后,其余的那些狼,都吓得逃之夭夭,再也不敢到瓦尔迪滋保护区来生事。整个保护区里,再也听不到狼嚎了。
塔纳诺得意极了,他已经做到了自己祖先从未做到的事。想当初,土著的牧人最高的理想便是让自己的鹿群无忧无虑生长在大地上,一天比一天多,再也没有恶狼来骚扰,现在的保护区,不就是祖先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可见人的力量已经变得如此伟大,足以改变自古以来无法改变的状况了。
正当塔纳诺得意扬扬的时候,他却发觉事情正朝着他想象中相反的方向进行。鹿群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林中,数量迅速地增加,保护区内的植物,因为鹿群的增加,被践踏得面目全非,甚至无法维持鹿群的生活。而且,那些鹿因为不必逃避狼群的袭击,体态渐渐肥胖起来,完全丧失了昔日的灵秀,哪儿还有一点鹿儿的模样?
塔纳诺是从小在鹿群里长大的孩子,看到这状况,怎么不心急如焚?他感到自己无法解决问题,便亲自去寻找专家,请教让鹿群恢复健康的办法。
康德尔教授应邀来到保护区,听了塔纳诺的介绍,又去林区转了一圈,回到保护区办公室,笑了笑对塔纳诺说:“你要想救你的鹿群,唯一的办法,是把它们的敌人请回来。让你的保护区存在一支狼的队伍。”
塔纳诺听了,大吃一惊。世上哪有这种办法的?现在鹿群过得这么惬意,为什么要让它们处于被赶,被杀的悲惨境地?
康德尔告诉塔纳诺,鹿儿没有了敌人,不必飞快地奔跑,它们的体质就会衰弱。一支身体衰弱的鹿群,是无法适应艰难的雪地生活的。只有让狼在它们身后驱赶,它们才会健康起来。况且,保护区养不活这么多的鹿,狼群正好限制了鹿的数量,这便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让植物、鹿群、狼群保持平衡。
塔纳诺听了康德尔的解释,这才恍然大悟。他立刻拆除了防止狼群的隔离网,让离开多时的狼群有机会侵入保护区,寻找它们的食物。从此,保护区里渐渐又可以看到狼的踪迹,深夜,又可以听到狼的嚎叫了。
果然,在开始一个阶段,狼群捕杀了一批无法像以往那样飞奔的驯鹿,其他的鹿又开始四散奔走逃命,它们恢复了生机,又变得健康起来。整个保护区,植物不再调零,鹿群保持了一定数量,狼群也有了足够的食物。
鹿和狠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敌对动物种群。狼要吃掉鹿,鹿要逃避狼的追杀,它们之间各自为了生存而相互斗争,看起来无法调和。但是,对立的双方也会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如果人为地取消了一方,另一方也会衰亡。没有了鹿,狼会因饥饿而死亡;没有了狼,鹿群也会衰退。狼和鹿是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大自然就在这种对立和统一之中求得生态的平衡,人们决不能去破坏这种平衡。
阿波罗发神威
这是公元前古希腊时的故事,距今天已有二千多年了。
不可一世的罗马舰队已经穿过墨西拿海峡,直向锡拉库萨城逼近。兵临城下,形势危急,全城军民都把希望的目光投向阿基米德,希望他能像以往一样,发挥聪明才智,带领他们再一次击溃来犯之敌。
以前,阿基米德曾经亲临战场,指挥投石器、铁爪、把罗马战舰打得七零八落。可是,现在他已经七十多岁,垂垂老矣,恐怕无法到海边指挥作战了,他还能拿出什么神秘的武器来?
罗马的战舰已经停在东边的外海,他们吃过阿基米德投石器的方,不敢冒进,只是派了两艘快船,到城下刺探军情,等他们弄清了锡拉库萨的虚实,就会发动攻势了。
国王请阿基米德登上了城楼,只见蔚蓝的大海波澜不兴,太阳从东方射来,刺得人眼睛发疼。罗马人从东边进攻,正是占据了优势,他们背朝太阳,进攻起来比较方便,而守城的士兵却占不到光。
想到这一点,国王忧心如焚,他着急地问阿基米德:“罗马舰队如此强大,你叫我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挡住他们的进攻?”阿基米德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朝天空看了看,回答说:“陛下,稍安毋躁,坚持至太阳完全升起来的时,阿波罗会发神威,帮助我们退敌的。”
听了这话,国王像被当头浇了盆凉水一般,他对自己这位亲戚可说是了如指掌,他一向只相信实验结果,不相信神仙的呀,今天怎么扯上了阿波罗,太阳神呢?
太阳一点点升高,阿基米德盼望的时刻快到了;时间一点点过去,罗马人派来的侦察船也终于弄清了虚实,他们发觉,城头上还是那几件旧兵器,放心了一点,立即敲起战鼓,像海潮一般,直向城头冲来。
阿基米德也作好了准备,他站在城楼高处,向远处的一座小山头摇了摇红旗,小山头上立刻有人推出了好几个架子,架子上安放着镜子,镜面朝向东方,反射出一道道眩目的光辉,一齐指向横冲直撞的罗马战舰。
那一道道白光好厉害,照到帆帆焦,到船船冒烟。要是好几道光集中在一起,船和帆立刻燃起熊熊大火,轰的一声连人带船沉到了海底,真是威力无比!这时候,双方士兵还没有短兵相接,胜负就已经清楚了。
眼见锡拉库萨士兵远远站在小山上,便能指挥着一道道灼热的白光,烧毁自己的战船,罗马士兵们个个心惊胆战。他们大声叫喊着:“妖术!妖术!”掉转船头,拼命划着桨,朝远处逃去。
守城士兵没伤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锡拉库萨国王大喜出望外。饶有兴趣地问阿基米德,这一次用的又是什么武器。阿基米德也好像返老还童般开起玩笑来:“陛下,我已经禀报过,是阿波罗大显神威呀!”接着,他叫士兵把武器抬上城楼,让国王参观。
新武器实在是貌不惊人,只不过是一面巨大的铜镜,跟梳妆打扮用的铜镜相比,它不只是大了十几倍,而且是向里凹陷的形状。阿基米德解释说:“其实它叫作取火镜,凹陷的镜子不仅能反射太阳光,还能把太阳光聚集成小小的一束光,灼热的太阳光被聚集起来,就能够烧毁船帆,几束光集中起来,罗马战船也逃脱不了船毁人亡的结果。镜子本身并不会发光热,靠的就是太阳光,所以说是阿波罗大发神威,一点也不错。”
国王对阿基米德层出不穷的新武器十分佩服,大声对士兵们说:“锡拉库萨至所以能够打败罗马舰队,靠的是阿基米德的智慧。有阿基米德在,我们便能战胜任何敌人。智慧万岁!阿基米德万岁!”
阿基米德听了,回答说:“这是科学的力量,知识的力量。还要靠罗马人的逼迫,没有他们的逼迫,我也不会制造出什么武器来。看样子,我们又应该作好准备了,准备好对付罗马人下一次进攻。”
阿基米德在他生活的几十年中,始终面对强敌的进攻,敌人的进攻,迫使他不得不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保卫自己的国家而斗争。在和平时期,科学是生产力;在战争时期,科学是战斗力。需要是发明创造的动力,发明创造又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科学和发明的意义,便在于此。
教猩猩“说话”
美国佐治亚洲的州立大学语言研究室接受了一项科研任务,通过猩猩,研究人类语言的诞生过程。杜安主任对这一个项目十分感兴趣,立刻组织了一个小组,他亲自担任这小组组长。
已经有科学家研究成功,知道猩猩是除人类外智商最高的动物。它们的智商,应该相当于一位3到4岁儿童。但事实上,任何一只猩猩,它的智力要远远地落后于人类的儿童,其中最大的差异便在语言方面。
杜安跟他的伙伴们观察和分析了猩猩,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成长环境截然不同,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性,让幼小的猩猩生活在我们人类的环境中,它有没有可能缩小与3至4岁儿童之间的差异呢?
科研小组设法租来了动物园刚刚降生的两只猩猩,把它们当作人类儿童一样哺育,为它们起了漂亮的名字:“女儿”叫潘白莎,“男孩”叫沙德尔。
几年之后,潘白莎和沙德尔长大了。它们成为专家小组不可分割的成员,跟人们非常亲近,表情丰富,常常像孩子一样,用脸贴在杜安的脸上,简直把杜安当作了自己的“妈妈”。但是,要进一步变成“人”,特别是要它们能像孩子那样“牙口学语”,实在困难,它们的发声器官终之与人类大相径诞。
有一天,杜安回到家中,忽然听到房间里发出一阵声音:“我是你的女儿潘白莎,我已经会说话了,让我们好好谈谈。”原来是他十四岁的儿子,操纵着电脑,用语言合成器“说”出这句话来的。杜安被儿子逗得哈哈大笑,笑完后,突然想:利用语言发生器让潘白莎“说话”,不是一个好主意吗?
可是,当他把儿子的语音合成器研究了一番后,心又变得冰凉冰凉。那台合成器是儿子用电脑控制的,电脑打的是字母,潘白莎无论如何不会识字,又如何合成“语言”呢?
过了几天,杜安偶然在一家玩具店看到了一台幼儿电脑。电脑的200个键,都刻着直观的图案,有小狗、小猫,香蕉、苹果,还有走路、跳跃等。只要按这些键,电脑屏幕上便会出现相同的符号,把这些“象形文字”组合起来,也能变成句子,表达一种意思。
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呀!杜安立刻设计了一种“猩猩电脑”,上边有400个键,包含了实物、行为、心理等一系列的概念。潘白莎只要认识了这些符号,懂得简单的排列规矩,就可以指挥语言合成器发出人的声音,实现猩猩和人类交谈的目的了。
潘白莎十分喜欢这台电脑,学习得很快、不久便能独立操作了。当它能熟练地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杜安骄傲地把它推荐给参观者。潘白莎友好地向来客招手,并且在电脑上忙碌了一阵,语言合成器立刻发出声音:“参观者要一份令他们惊喜的礼物吗?我可以到冰箱里去拿。”这段“猩猩语”真是给参观者最好的礼物。
接着,杜安拎来一桶水果,问:“这是什么?”潘白莎立即用电脑回答:“草莓。我最喜欢的水果。”“那么,要我把它制成草莓酱吗?”杜安又问它。“不!”潘白莎在电脑上回答,“上次您做的草莓酱太甜了,我不爱吃。”人与猩猩的对话,就这样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让杜安更加欣喜的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潘白莎居然产生了良好的上进心。它已经不再满足用电脑跟人交谈,它发现了粉笔,一有空,潘白莎就会拿走一枝特制的大粉笔,到处乱涂,它所涂抹的,显然就是电脑屏幕上出现的图象,那些象形文字,已经成为潘白莎的单词。
杜安踌躇满志地宣布,潘白莎的实验取得了成功,但科学的结论不应该是偶然现象,他们决定,不久就会对沙德尔进行类似的试验,但愿沙德尔的试验会取得相似的结果。
人类本身就是人类未解决的谜团之一。研究人类本身,不可能采用动物实验相类似的方法。于是,猩猩这种人类的近亲,便成为人们研究的首选对象。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成果,能帮助我们了解猩猩,而了解猩猩的心理、生理特性,实际上就是探索人类蒙昧时期的特性。科学的力量已经如此强大,我们一定能解开人类本身的谜团。
梭罗河畔识电鳗
旅行家霍夫曼终于来到了千岛之国印尼,这是他这一次环球旅行最精彩的一站。过去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这一次应该给他的人生增加点精彩。
这里有火山,有岛屿;有丛林,有大川。密林深处,还有沉寂了多年的佛教遗迹;大川旁边,是土著人聚族而居的场所。霍夫曼总想一一观察,领略这些热带丛林的风光。
在密林之中,霍夫曼参观过古代佛教的遗迹,便乘着船,沿梭罗河顺水而下,上百多公里长的河水,贯穿爪洼岛南北,穿越茂密的森林,真让人心旷神怡。
船行驶了一程,霍夫曼发现河面上几只大鸟正在悠闲地休憩,他想拿出照相机把这景象拍摄下来。突然,有一只大鸟只拍打了两下翅膀,“咯咯”地叫了两声,突然沉下了水底,其他鸟惊慌地飞向天空,眨眼间不见了踪影。
霍夫曼惊奇地询问水手。水手回答说,这段河里有一种叫霹雳的鳗鱼,它有“功夫”,能够把鸟和鱼击倒,然后一口吞下肚去。刚才那只鸟好端端在河面嬉戏,现在却不见踪影,恐怕便是中了霹雳功夫。
居然会有这样的奇事,霍夫曼太好奇了,他要船停下来,设法抓一条霹雳研究研究。水手惊慌地堵住霍夫曼的嘴,告诉他,霹雳在附近的土人心目中,是河里的神,假如他们知道霍夫曼刚才说的话,非把船上所有的人抓走不可,千万别再提起这事。
果然,船在河中打了个湾之后,便看到岸边,土人正在祭神。霍夫曼他们只能停下,等候他们祭祀仪式结束后再前进。
土人们在岸边又是唱歌又是跳舞,一位年老的巫师还唸唸词说了段祭文。然后,几个壮汉抬出了一只木盆,盆里养着十几条大鱼,壮汉在河边倾倒了木盆,鱼儿便归了水,可是,那些鱼一到河中,立刻像遭到袭击般,挣扎了一下,全部肚皮朝天,漂在河面上,一会儿,鱼一条条沉进河底不见了。
岸上的人全部匍伏在地,颂扬河神威力的巨大。他们又抬来一只笼子,里边关了几只鸭子。笼门开了,鸭子欢快地在河中自由自在地游着,突然间,传来“呷呷”的叫声,几只鸭子转眼间也莫名其妙地消失在河里。祭神仪式到此结束,霍夫曼他们又可以顺流而下了。
是什么生物在河里扑杀了鱼和鸭子?凭着什么力量?当然,最快的屠杀手段可以是毒素,但毒素既要相互接触,也该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呀。霍夫曼万思不得其解。
船开出一段距离,水手舒了口气,告诉霍夫曼,没问题了,离开那个村庄,别人就不再把霹雳当河神,说什么,干什么都行了。霍夫曼顿时轻松了许多。
再转过一道河湾,他们看到,另一个村子的土人正在准备捕鱼,土人们把整条河都拦住了,霍夫曼只得再一次把船靠到岸边,远远地看他们如何捕鱼。
真奇怪,渔人们虽然有鱼网,鱼叉,却放在岸边不用。几倍年轻人却赶着五六头水牛来到岸边,强迫那些水牛下河去。那几头牛恐怕对水里什么东西十分害怕,只是不肯下水。后来,被迫进了河,却一个个显得十分痛苦,哞哞直叫,浑身一阵阵抽搐。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水牛才安静下来。
渔民们一阵欢呼,立即手执鱼叉,拉着鱼网冲进河去。不一会儿,他们抓到了好几条长长的鳗鱼,立即开膛破肚,把鱼砍成一段一段。他们还把鱼的血盛在碗里,大家轮流喝。
水手告诉霍尔曼,那就是霹雳,这里的渔民不怕它。霍夫曼听了,便上岸去观察。他看到,那几头牛正疲惫地躺在草地上,肚子下面和腿上,都有一块块仿佛被火烤焦了的印记。
是什么“功夫”让水牛也受到这么大的伤害呢?霍夫曼走近渔民,他们还在屠宰霹雳,每一次,他们都把那鳗鱼下颌部分割去一大块,霍夫曼仔细观察了渔民们放弃的那东西,发觉它一层一层并联在一起,简直像个蓄电池。哦,霍夫曼明白了,跟尼罗河的鲇鱼一样,霹雳也是一种能放电的鱼,它是靠瞬间的高压电击昏鱼和小鸟的。但是,它的这种捕食方式对水牛就不能奏效,只能给它带来些灼伤。一批人把这种生物当神贡奉;一批人却让它在水手身上放完贮蓄的电、再毫不费力地捉它当佳肴。世上的事,真是无奇不有呀。
面对神奇的自然现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依靠大河灌溉的农民,对河水中的一切都包有敬意,于是把电鳗当作了河神,虔诚地给它贡俸。依靠河里的鱼为生的渔民,却对电鳗没有一点敬意,他们想方设法解除电鳗的威胁,制服了这种奇异的生物。科学不仅能够解释自然,也能够对人类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说明。
命运坎坷龙骨架
1990年8月,世界著名的生物考古学家彼得·拉森带着他的助手苏珊·亨德里克森,再一次来到美国,到他日夜难忘的南达科他州费恩城,去城外那条山谷中去,继续寻找恐龙骨架化石。前几年,他们在那里收获颇丰,离开了美国,总觉得还有一件大事未完,那条山谷里肯定有更重要的东西在等着他。
12日上午,他们俩又进了山谷,继续前几日的搜查。苏珊走在前边,来到一处陡坡,用地质锤敲打着已经风化了的岩石表面。几锤之后,她突然停下手来,口瞪目呆瞧了一会儿,大叫一声,仰面跌倒在地。
彼得听到她的叫声,以为她遭了不测,急忙赶来扶她。苏珊却用锤头指着岩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彼得回头一瞧,也怔在了当场。只见刚才被敲去的浮石下边,清清楚楚露出了一个恐龙骨架化石。那是一具霸王龙的头颅化石,头颅骨的左颊已经破碎,显然它是在一次生死搏斗中,遭到致命的一击,倒在山谷之中,至今已有六千多万年了吧?这正是彼得日思夜想的那个大发现呀!
彼得立即招募了大批工人,对这处恐龙遗迹作了挖掘。十七天后,一具庞大的霸王龙骨架化后终于出土了。它长12.8米,高4米,骨架大致完整,恐怕是世界上已见的最大化石骨架了。为了纪念它的发现者,彼得给它起了名,叫它“苏”,苏是苏珊的昵称。
但是,彼得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没过多久,现场清理刚刚结束,美国联邦调查局便派了大批军警赶了来,扣押了骨架,还指责彼得侵犯了美国领土,要把他移交司法当局惩处。彼得据理力争了三天,毫无办法地眼睁睁看着化石被送进了南达科他州矿业学校的仓库。
接着,便打起了旷日持久的官司。有四个方面声称对骨架有占有权:土地的主人是莫里斯·威廉,这里原来是夏延河印第安部落的居留地,联邦政府当然自认主人,再加上那个可怜的科学家彼得。官司打了足足五年,才由美国总统克林顿拍板定音:骨架化石应该属于土地权所有者莫里斯。
五年之中,彼得·拉森还纠缠在另一椿官司中。他先被控犯了154条罪状,该判353年徒刑。后来,罪状一条一条消失,最后,罪名只剩下一条:他因为没有报46万美元税款,被处以2年监禁,科学家最终被囚囹圄。
霸王龙化石落到了莫里斯手里。莫里斯觉得把这么多石块放在家中实在大蠢,还不如卖一个好价钱。于是,他把化石交托给索思比拍卖行去处理。索思比拍卖行觉得此举实在有利可图,便决定1997年10月,在纽约拍卖这具举世闻名的化石骨架。
14号那天,拍卖开始了。参加竞拍的人不多,一具化石骨架,又不能转手,又没有地方摆放,要它何用?出庭的只有几家博物馆和动物园,它们口袋都十分羞涩,无法拿出拍卖行期望的天价。
拍卖的结果,也颇出人意外,一家私人经营的芝加哥野外博物馆,居然出了六千万美元,把霸王龙骨架迎回了他们馆中。竞拍的人惊奇之余,四处打听,才知道,他们竟有大款作后台,麦当劳和迪斯尼两大公司为这次拍卖,各赞助了三分之一的款项,竞拍者只能自叹不如。
不久,霸王龙骨架化石在野外博物馆正式展出了,修复安置骨架的,居然就是刚刚脱离铁窗之苦的彼得·拉森。在迪斯尼总部,也架起了一具霸王龙化石骨架的仿制品。
彼得终于又可以研究“苏”了。他惊异地发现,这头霸王龙“苏”生前曾患过骨折,而且已经痊愈。他知道,“苏”是无法在断了一条腿的情况下生活的,一定有另一位伙伴在给它喂食,“苏”是一头雌性恐龙,那么跟它相伴的一定是它的伴侣了。它的伴侣在哪里?是不是在那个山谷?彼得再也不敢去寻找了,他不想再卷进一场官司中去。
一次纯科学的考古发现,居然被卷进一场官司中去。科学家竞成了被告,珍贵的化石被扔上了拍卖台,这真是匪夷所思。这件事告诉我们,要为科学事业奋斗,有时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海鸥侦察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伦三岛处在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前沿。德国人在占领了法国全境之后,对这个岛国实施了全面的围困,想把英国变成一个死岛。天上,有德国强大的机群,容克式轰炸机每天对英国进行狂轰滥炸;海上,德国海军司令邓尼茨派出大批潜艇,埋伏在英国船队必径的航道附近,采用“狼群战术”,疯狂地猎杀运输船只,让战争物资沉入大西洋。德国人的目的,是最终扼杀英国,不战而胜。
邓尼茨嚣张地宣称:“在钟摆每一次滴答声响过以后,就会有一吨英国货物沉入大西洋。”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也写道:“那一时候,惟独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国潜艇的威胁。”如何战争潜艇,成了英国军方最关切的问题。
于是,英国组织了强大的猎潜部队。天上有猎潜飞机,只要发现德国潜艇,他们便会俯冲下来,投下一枚枚深水炸弹;海面上,每艘驱逐舰都配备了声纳,只要潜艇打开发动机,声纳仪上就会出现潜艇的方向,深度,也能判别出是哪一方面潜艇。这一来,德国潜艇的行踪便完全暴露在英军的火力之下,遭到沉重的打击。
开始倒了霉的德国人不愿意接受这种结局,邓尼茨向他的潜艇下了命令:取消一切进攻的限制,凡是英国和英国盟军的船只,不管是货船还是客轮都可以实施攻击;不管在公海还是在英国沿海,甚至停泊在港口,也可以实施攻击。法西斯潜艇开始发了疯,一群群疯狼,严重地影响着航海事业。
邓尼茨的疯狂,更给英国反潜部队带来了困难。以前,德国人只盯着运输战略物资的舰队,英国反潜部队可以集中兵力护航。现在,德国潜艇四下乱窜,所有船只都成为攻击目标,且不说反潜部队力量有限,就是要及时发现德国潜艇的踪迹,也真困难。常常是发现目标,想对德国人实施攻击时,狡猾的德国人早已攻击完毕,撤离战区,沉入海底,关闭了寻机,叫反潜部队如何实施自己的进攻?
必须找到另外的办法,及时探得德国潜艇的行踪,来弥补自己反潜力量的不足。要知道,反潜声纳,在当时毕竟是一种新的发明,数量一下子无法增加很多。
出生于渔民家庭的英国皇家潜艇司令托马斯想出了一个简单的办法。他从小跟父亲在海上航行,每次返航,只要看到海鸥,父亲总高兴地喊:“快到家喽!海鸥来欢迎我们了。”还告诉托马斯,海鸥最喜欢船,因为它们可以从船抛弃的垃圾里找到自己的美味,即使飞离海岸几十海里,也想找到飘浮在海上的航船。
托马斯决定训练那些海鸥,让它们在海岸线外“侦察”德国潜艇。他在自己的潜艇出巡途中,不断地往海面抛放食物,引诱成群的海鸥来争食。反复的训练使海鸥们熟悉了潜艇,只要看到海水下边有黑黑的潜艇,甚至看到潜望镜划过海面出现的波纹,就会呼朋唤友,在海面盘旋,因为一顿美餐正在等候它们。
忠实的“侦察兵”果然没有让托马斯失望。1941年12月21日,4艘德国潜艇偷偷驶向英国的格里姆斯比港口,一路上,他们都在海底潜行,发动机开一会儿,停一会儿,巧妙地躲过了猎潜机的追踪,也没有对出现在海面上的英国船只进行攻击,他们的目标是港口。
接近港口前,海底变浅了,德国潜艇也要在攻击之前换口气,充口电。正当他们上没到接近海面时,一大群海鸥突然飞出头顶,尖叫着在上空盘旋,好像来热情地欢迎这几位不速之客。
德军指挥官刚刚想到,海鸥会暴露自己的行踪,大批英国猎潜部队便拥了上来,托马斯的潜艇只用一枚鱼雷便击沉了冲在前的德军潜艇,深水炸弹炸毁了另一艘,第三艘身受重创只能浮出水面,只有一艘潜艇因为落在后面,侥幸逃出战区,灰溜溜地回去报丧了。
现在,格里姆斯比域的海滩公园里,还矗立着一座石雕。石雕的底部是露出大半个身子的德军潜艇,在它的上面,几只海鸥在翱翔。人们用这个雕塑,来纪念为保卫海港而作出贡献的海鸥。
动物具有各种各样我们人类望尘莫及的功能,鹰的双眼,鸽子归巢的准确,猎狗的嗅觉,等等等等。但是,人类独有的智慧,能洞悉一切,并利用动物的功能替人类服务。英国海军用的办法,便是培养海鸥识别潜艇的条件反射,让海鸥为我们发现敌情。在这种时间,动物是我们的伙伴。我们一定要珍爱在并肩作战中建立起来的友情。